曹禺《日出》教案
2024曹禺《日出》教案设计
目录•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戏剧技巧与表现手法探讨•社会意义与价值观传递•教学方法与策略建议•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曹禺生平及主要成就0102 03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多部著名作品。
他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曹禺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而著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日出》创作背景及历史地位《日出》是曹禺于1936年发表的一部四幕话剧,以都市生活为背景,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该剧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生动的戏剧冲突,展现了上层社会的腐朽和下层人民的辛酸,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日出》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之作。
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影响曹禺创作《日出》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
当时,文学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揭示社会黑暗面,呼吁社会变革。
曹禺的《日出》受到了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影响,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现代戏剧的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本解读与赏析故事梗概《日出》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某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受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恐慌影响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都市里,日出之前,代表腐朽势力的上层社会在黑暗中“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种种活动,和下层社会的悲惨生活。
主题思想该剧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强烈的爱憎和迫切期待东方红日的心情。
《日出》故事梗概及主题思想角色塑造与人物关系分析主要角色塑造陈白露、潘月亭、金八爷等人物关系分析陈白露与潘月亭、金八爷等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网络,以及他们各自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出》教案
《日出》教案《日出》教案15篇《日出》教案1一、教学要求:1.认识“崎、岖、廓、跨、撞、袅、黎、橙、缤、锦、绽、弧”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选出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二、教学难点:1.在读中理解、积累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感受黄山云海日出的奇幻与壮美。
三、教学准备:安徽黄山的风景视频、配乐朗读的音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
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辽阔的草原上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当我们爬上高山看日出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2.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方瑞华一块去爬黄山,一起去感受黄山的云海日出吧!(板书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佳句,集体品读。
结合出示词语进行积累:崎岖盘旋缭绕变幻无穷帆樯林立光怪陆离稀薄景象万千缤纷灿烂晶莹剔透金碧辉煌绽露瞬息万变眼花缭乱心神飞扬云烟袅袅3.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
4.提出疑难之处。
(三)再读课文,真切感悟1.默读课文。
学习要求:把课文分为“云海”和“日出”两部分,并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课文哪些段落描写了黄山的云海和日出的景象呢?(课文3、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云海的景象,5-7自然段描写的是黄山日出的景象。
)3.学习“云海”(1)谁对黄山的云海印象最深刻?试着读读。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云海的神奇、韵味?细细品读课文,找出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语句,将它们划下来,读给大家听。
(3)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海景象?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八年级语文上册《日出》教案设计
戏剧表演
1.C 鼓励学生自愿组成小组,选择剧本中的片段 进行排练和表演,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 。
观后感分享
1.D 在观看完角色扮演或戏剧表演后,组织学生
分享自己的观后感和体会,加深对作品的理 解。
学生活动组织
04
小组讨论与合作
分组阅读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阅 读学方法选择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 《日出》的背景、作者及创作风
格等相关知识。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日 出》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 想,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
朗读法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曹禺戏 剧的语言魅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 力和语感。
教学手段运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
网络资源拓展
在线课程
推荐学生观看与《日出 》相关的在线课程,如 名家解读、学术讲座等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 路。
网络论坛
引导学生参与网络论坛 的讨论,与同龄人交流 阅读心得和感悟,提高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 能力。
数字化图书馆
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资 源,推荐学生阅读与《 日出》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术论文等,深化学 生对课文的理解。
时代背景
作品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人民生活的苦难和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剧本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了解人物形象的塑 造和戏剧冲突的设置,培养阅读、分析和鉴赏戏剧作品 的能力。
03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剧本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提高口头表达和 团队合作能力。
《日出》教学设计范文
《日出》教学设计《日出》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日出》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日出》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人物形象分析。
3、曹禺作品的时代意义。
[教学重点]1、重点: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2、难点:朗读台词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国,还没有哪一个剧作家的剧作,能像曹禺先生的话剧这样久演不衰。
1933年,年仅23岁的他创作了第一部剧作《雷雨》,便引起了巨大轰动。
1934年,又创作了《日出》。
这两部剧作轰动了京津和上海,茅盾先生的一句“当年海上惊雷雨”,就是对其剧作社会效应的最恰当的评价。
这也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崇高地位,也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简介曹禺曹禺: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原名万家宝,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
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四、预习检测。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五、戏剧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特点: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日出曹禺优秀教案
日出曹禺优秀教案【篇一:《日出》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差,潜台词较多,学生在理解句子上略显吃力,可能会理解得不透彻,所以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教师逐步引导,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同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分析剧情和人物的特点,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了解旧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1抽取同学介绍作者,教师做补充说明。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自己对戏剧这种体裁的认识,并做戏剧常识介绍。
一、情境切入新课程《日出》是我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继《雷雨》之后的又一大杰作。
在现当代戏剧文学中,能够经得住时代的考验而常演不衰,并且适合于阅读欣赏、令人回味的剧本实在是少之又少。
《日出》便是这少数优秀作品之一。
二、作者简介。
1.抽取同学介绍作者.2.教师做补充说明。
曹禺,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
建国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和改编巴金的《家》等著名剧本。
(课下注解①)三、戏剧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
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另外,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正剧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在古今中外的戏剧作品中占的比重最大。
2024年曹禺《日出》教案
曹禺《日出》教案教案《日出》——曹禺戏剧作品分析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曹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日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分析《日出》的主要人物形象,掌握戏剧的结构和情节发展。
3.领悟《日出》所传达的社会意义和人性思考,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曹禺生平简介:介绍曹禺的生平、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
2.《日出》剧情梗概:概括介绍《日出》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日出》人物分析:深入分析《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陈白露、方达生、李石清等。
4.《日出》戏剧结构分析:解析《日出》的戏剧结构,探讨其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5.《日出》社会意义和人性思考:引导学生从戏剧中领悟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曹禺生平简介,引发学生对《日出》的兴趣。
2.情节梗概:简要介绍《日出》的主要情节,让学生对剧情有整体把握。
3.人物分析:分析《日出》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
4.戏剧结构分析:解析《日出》的戏剧结构,探讨其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5.社会意义和人性思考:引导学生从戏剧中领悟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曹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日出》剧情的掌握程度,是否能概括出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学生对《日出》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是否能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
4.学生对《日出》戏剧结构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分析出其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5.学生对《日出》社会意义和人性思考的领悟程度,是否能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资源1.曹禺《日出》剧本。
2.相关评论文章和学术研究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曹禺《日出》教案
曹禺《日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出》的创作背景、作者曹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分析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探讨《日出》的主题思想,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
4、品味剧中精彩的戏剧语言,学习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陈白露、潘月亭等主要人物形象。
(2)理解《日出》的主题思想和社会批判意义。
2、难点(1)体会戏剧语言的含蓄性和多义性。
(2)探究《日出》的结构特点和艺术创新。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与《日出》相关的戏剧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曹禺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以及创作历程。
2、阐述《日出》的创作背景,包括当时的社会状况、文化氛围等对作品的影响。
(三)剧情梗概1、请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概括《日出》的主要情节。
2、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使学生对剧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四)人物形象分析1、陈白露(1)引导学生分析陈白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总结其性格特点。
(2)探讨陈白露从纯洁走向堕落的原因,以及她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潘月亭(1)分析潘月亭的形象特点,如狡猾、自私、贪婪等。
(2)思考潘月亭在剧中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势力。
3、其他人物如方达生、李石清等,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他们的形象,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五)主题探讨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日出》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2、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作品通过对不同人物命运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以及人性在金钱和欲望面前的扭曲。
(六)戏剧语言赏析1、选取剧中的精彩片段,如人物的对话、独白等,让学生品味其语言的特色。
2、引导学生分析戏剧语言的简洁性、生动性、个性化等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七)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日出》的结构特点,如“横断面”式的结构方式,探讨其在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方面的作用。
曹禺《日出》教案
曹禺《日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曹禺先生的经典剧作《日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一幕至第三幕,详细内容涵盖了剧本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对话分析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日出》的主要情节,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把握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 通过对剧本的深入解读,探讨曹禺先生在作品中表达的社会现实和深刻主题。
3.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戏剧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剧本中的人物关系、性格分析和主题思想的挖掘。
教学重点:剧本情节的理解,对话的分析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剧本教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剧本复印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日出》的戏剧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剧本,梳理第一幕至第三幕的主要情节,对人物关系进行初步认识。
3. 对话分析:选取剧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对话,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4. 例题讲解:结合剧本内容,讲解如何分析戏剧对话,理解人物性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选取剧本中的某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实践对话分析。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剧本中挖掘曹禺先生所表达的社会现实和深刻主题。
六、板书设计1. 情节梳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第一幕至第三幕的主要情节。
2. 人物关系:用表格形式列出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3. 对话分析:摘录具有代表性的对话,标注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思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剧本中你喜欢的一个角色,阐述其性格特点和现实意义。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本内容,从对话、行为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具体理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雷雨》、《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戏剧艺术风格,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日出》教学设计
日出》教学设计日出》教学设计汇总(两篇)《日出》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日出》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节选自曹禺先生的经典话剧《日出》第二幕。
《日出》全剧共四幕,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
教材节选的第二幕部分讲述了大丰银行小职员黄省三被银行辞退后贫苦无依,为了生活,他去找银行经理助理李石清请求复职,却遭到李石清的刁难挖苦,当百般哀求无果后,他又去找经理潘月亭说情,却被潘月亭无情打晕的经过。
选文情节集中紧凑,矛盾尖锐激烈,语言生动细腻,人物鲜活形象,深刻的揭示了旧社会上层人物的残忍无情,下层苦难人民的饥寒交迫和痛苦挣扎,并预示了这样的社会必将走向灭亡,光明终将到来的历史命运。
【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始于科学的确定学习目标。
本教材所在单元的课文都是戏剧。
单元学习要求明确提出:阅读剧本,要了解戏剧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塑造人物形象的,尤其要注意体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
课文节选部分虽然只是一个片断,但是情节比较完整。
学习这篇戏剧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藉此了解戏剧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很好的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深刻了解旧时代的黑暗,从而更加热爱今天的美好生活。
结合戏剧特点和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大意,把握戏剧中主要的矛盾冲突。
(教学重点)2、品读人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3、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作品“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主题,。
(教学难点)【创意特点】1.教学设计紧扣学情,化繁为简。
虽然课文较长,但整个教学设计我力图通过简明的环节设计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主要流程为三环节:第一环节——抓矛盾、明剧情,即通过找出戏剧中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让学生了解选剧的情节发展始末,认识话剧的突出特点。
第二环节——品语言、析人物,即通过品读人物之间富有个性的对话,把握人物性格,认识黄省三、李石清、潘月亭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
曹禺《日出》教案语文初中教育教育专区(2024)
2024/1/29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和担 当。
13
价值观引导:尊重生命,追求真理
通过《日出》的学习,引导学生尊重 生命、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社 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鼓励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培养 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2024/1/29
通过对陈白露等人物形象的塑 造,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 面性,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 刻思考。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 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绝望和对 光明未来的期待。
12
现代社会中人性问题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依然存在,人们往往面临着道德和利益的抉 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茫 却日益严重。
2024/1/29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9
7
情节梳理与角色关系
01
02
03
情节概述
简要介绍《日出》的主要 情节,包括故事背景、主 要事件和结局。
2024/29
角色关系图
绘制主要人物关系图,帮 助学生理解人物之间的联 系和互动。
情节分析
深入剖析关键情节,探讨 它们在推动故事发展和塑 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
分享交流
在课堂上,让学生依次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和感悟,鼓励其他同 学积极倾听和回应。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日出》的内涵和意义。
2024/1/29
25
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日出》的读后感
1 2
曹禺《日出》教案
曹禺《日出》教案教案:曹禺《日出》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选自曹禺的话剧《日出》,该剧作通过揭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展现了旧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
教学时,我们将学习第三幕,重点分析陈白露、方达生、张乔治等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话剧《日出》第三幕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分析剧本中的对话和独白,体会作者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探讨。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陈白露、方达生、张乔治等人物形象,理解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难点:深入理解剧本中的对话和独白,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日出》第三幕全文2. 相关资料:关于曹禺的生平介绍,话剧《日出》的背景资料3. 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投影幕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曹禺的生平,以及话剧《日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日出》第三幕,理解剧情,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选取重点段落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剧本内容。
4. 对话与独白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对话和独白,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情感变化和人物性格。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5. 作品鉴赏: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日出》的艺术特色,如语言、情节、人物塑造等。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课堂讨论。
6.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剧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陈白露:坚强、善良、无奈、矛盾2. 方达生:单纯、热情、执着、幼稚3. 张乔治:自私、冷酷、虚伪、堕落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剧本内容,分析陈白露、方达生、张乔治等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
答案:陈白露坚强、善良、无奈、矛盾;方达生单纯、热情、执着、幼稚;张乔治自私、冷酷、虚伪、堕落。
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在:陈白露爱方达生,但无法接受他的幼稚;方达生执着于陈白露,却无法理解她的无奈;张乔治利用陈白露,最终导致她的悲剧。
高中语文曹禺日出教案
高中语文曹禺日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戏剧》章节,课文为曹禺的《日出》。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日出》第一幕展开,通过对陈白露、方达生等人物的刻画,揭示出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的复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曹禺《日出》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以及社会背景。
2. 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戏剧中的人物性格,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掌握《日出》的故事情节,理解戏剧背景,感受戏剧的魅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日出》的戏剧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日出》的社会背景、作者简介、剧情梗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分析:带领学生分析第一幕中的人物形象,如陈白露、方达生等,深入剖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日出》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分析戏剧题目。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日出》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表演:分组让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日出》第一幕人物关系情节概括人物性格分析2. 社会背景3. 教学重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日出》第一幕,分析陈白露和方达生的性格特点。
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日出》中社会背景的理解。
2. 答案:陈白露:善良、懦弱、矛盾。
方达生:正直、勇敢、冲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雷雨》、《原野》等。
组织学生观看戏剧表演,提高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
开展戏剧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创作短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日出》优秀教案(通用5篇)
《日出》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出》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日出》优秀教案1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抓住色彩,形状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日出的象征意义。
[新课讲解]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日出》,大自然的壮美莫过于日出了,当一轮崭新的太阳冲破黑色的束缚,喷薄而出,把光明洒向人间,无不引起人们对它的赞美。
本文以“日出”为题,表明了本文所描写的对象,揭示了作者歌颂自然,礼赞新生活的主旨。
(二)谋篇立意本文选取了一个十分独特的角度——描绘作者从国外出访回来,在万仞高空的飞机上目睹的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但作者并未直接写飞机上观日出,而是为写飞机上观日出蓄足了势,接下来,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日出时的瑰丽景象。
并将“光彩夺目的黎明”与“新中国瑰丽的景象”相比拟,以一幅气势磅礴、雄奇壮阔的日出图,讴歌新生的、光明的社会主义祖国。
(三)层次划分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自己从书上了解到的看日出的情景。
第二部分(第7—9自然段):写自己两次错过观日出。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详细描绘在飞机上所观日出的景象。
(四)结构图解①海涅高峰看日出。
<一>从书上所知向往②屠格涅夫原野看日出。
①印度的科摩林海角<二>两次错过看日出惋惜②黄山的狮子林<三>归国飞机上看日出惊异(五)写作特点与写作借鉴1、写作技法应用(1)运用层层烘托、步步蓄势的手法来突出高空日出的奇景。
文中有关日出的图画共五幅。
前四幅全是铺垫,全是曲写,是“扬”前的“抑”,是欲扬先抑。
在作了一次又一次的渲染之后,作者终于推出了雄伟无比的高空日出奇景。
2024年曹禺《日出》教案鲜版
2024年曹禺《日出》教案鲜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戏剧单元的《日出》。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分析剧本的结构和人物关系,理解剧作家曹禺如何通过人物塑造反映社会现实;详细解读第一幕和第三幕,深入探讨剧情发展及主要角色性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出》的背景知识,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戏剧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戏剧欣赏,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日出》中的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理解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解读剧本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戏剧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日出》剧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曹禺的简介和《日出》的背景,引起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讲解:分析剧本的结构和人物关系,解读第一幕和第三幕,讲解剧情发展及主要角色性格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剧本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剧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日出》中的戏剧冲突,以第三幕为例,讲解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展现冲突。
6.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剧本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日出》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角色,阐述其性格特点及在剧情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角色:陈白露性格特点:勇敢、独立、善良作用:陈白露作为女主角,她的出现使剧情更加丰富。
她勇敢地面对生活困境,追求真爱,展现了女性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勇敢。
同时,她与方达生的爱情线,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矛盾。
2. 拓展延伸:观看曹禺的其他作品,如《雷雨》、《原野》等,比较分析其戏剧风格和主题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戏剧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2.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是否充分体验到戏剧的魅力?3. 作业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课后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曹禺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曹禺的戏剧风格和创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
曹禺《日出》教案-2024鲜版
曹禺《日出》教案contents •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剧情梗概与人物关系•戏剧冲突与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知识拓展:现代戏剧发展概况•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目录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曹禺生平与成就曹禺,原名万家宝,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他的一生创作了多部经典话剧,如《雷雨》、《日出》、《原野》等,对中国话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禺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入挖掘而著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日出》创作背景《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35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大都市为背景。
该剧通过描绘一个高级妓院的生活,展示了上层社会的腐朽和下层社会的苦难,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罪恶。
曹禺在创作《日出》时,深受左翼思想的影响,试图通过话剧的形式揭露社会的黑暗面,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反抗。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中,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苦。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日本侵略的威胁,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禺创作了《日出》,通过描绘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剧情梗概与人物关系剧情梗概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主要人物介绍及性格特点陈白露潘月亭方达生小东西陈白露与潘月亭陈白露与小东西潘月亭与李石清陈白露与方达生人物关系梳理戏剧冲突与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体现家庭纷争阶级矛盾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在《日出》中也成为戏剧冲突的重要场所,如夫妻间的争吵、父母与子女间的代沟等。
人性挣扎人性关怀剧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呼唤人性的觉醒和尊严的维护,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关怀。
批判现实主义曹禺通过《日出》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人们面临的生存困境和社会不公,对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社会改良曹禺在揭示社会黑暗面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改良的期望,呼吁人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
曹禺 日出 教案
曹禺日出教案教案标题:曹禺《日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曹禺的代表作品《日出》的背景和主题;2. 分析剧中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剧作的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日出》的剧照或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他们对该剧的猜测和想法。
知识讲解:2. 向学生介绍曹禺,包括他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等,让学生对曹禺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分析《日出》的主题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剧作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角色分析:4. 分发剧本或提供剧本摘录,让学生阅读或表演其中的关键场景,引导他们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5. 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角色的背景、心理状态、与其他角色的关系等,并通过表演或讲解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分享。
情感表达:6. 引导学生思考剧中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家庭关系、社会压力、个人追求等,让学生通过讨论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表演实践:7. 小组合作,让学生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要求他们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剧作的主题。
8. 学生表演后,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改进表演技巧。
总结反思:9. 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总结《日出》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对剧作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10. 鼓励学生思考剧作中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的启示,以及如何将这些思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拓展活动:11.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深入研究曹禺的其他作品,比如《雷雨》或《原野》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1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根据《日出》的主题或情感表达,写一篇短文或创作一幅画作。
教案评估:13.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答或写作任务,考察学生对《日出》的理解和剧作分析能力。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深入了解曹禺的代表作品《日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
通过角色分析、情感表达和表演实践等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剧作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将这些思考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高中语文曹禺日出教案
高中语文曹禺日出教案高中语文:曹禺日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曹禺的经典戏剧《日出》。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第三幕,包括主要人物的关系、情节的发展以及剧中的象征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日出》第三幕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够分析剧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 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戏剧中的语言艺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日出》第三幕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难点:分析剧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剧本《日出》。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日出》的片段,引起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三幕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剧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感悟。
4. 练习:学生选取一段剧本,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戏剧的语言艺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日出》第三幕情节:简要概述第三幕的情节发展。
人物关系:标注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象征手法:列出剧中的象征手法,旁边标注其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日出》第三幕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取一段剧本,进行角色扮演,并录制视频。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次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雷雨》、《原野》等,进一步了解其写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以曹禺的戏剧《日出》为例,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剧本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并分析剧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通过课后作业的设置,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激发他们对戏剧艺术的兴趣。
高中语文:曹禺日出教案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曹禺的经典戏剧《日出》。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第三幕,包括主要人物的关系、情节的发展以及剧中的象征手法等。
日出教案(精选12篇)
日出教案(精选12篇)【重点难点提示】1.了解并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常识。
2.学习并体会戏剧剧本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3.了解戏剧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
4.揣摩与体会人物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学习戏剧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描绘人物性格的手法。
难点1.仔细揣摩并领会戏剧语言的潜台词。
2.欣赏名著名篇中精彩段落的艺术特色。
3.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4.培养并提高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关于戏剧一、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文学,即戏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除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等外,还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
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体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二、戏剧剧本的构成戏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三、戏剧剧本的特点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舞台条件和演出时间的限制,剧本篇幅不能过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变换不能过多,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必须在高度集中的场面和场景中展开。
戏剧情节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高中语文曹禺日出教案
高中语文曹禺日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现代戏剧》中的《曹禺日出》。
具体内容包括:全文精读,分析戏剧的结构、人物关系、语言特点,以及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戏剧的基本结构,分析《曹禺日出》的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
2. 领悟曹禺戏剧的语言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探讨《曹禺日出》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戏剧的结构、人物关系、语言特点。
难点:对《曹禺日出》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曹禺的介绍视频,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剧情,标注生词。
3. 讲解:分析戏剧的结构、人物关系、语言特点。
(1)结构:分为四幕,每幕之间的时间跨度较大,场景、人物关系发生变化。
(2)人物关系:以方达生、陈白露、方太太为主要线索,展现家庭、社会矛盾。
(3)语言特点:对话生动、富有个性,充满戏剧张力。
4. 例题讲解:针对戏剧的结构、人物关系、语言特点,讲解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一段对话,体会戏剧语言的特点。
6.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戏剧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出发,探讨《曹禺日出》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戏剧结构、人物关系、语言特点。
2. 黑板右侧:主题思想、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曹禺日出》中的主要矛盾冲突。
(2)谈谈你对《曹禺日出》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主要矛盾冲突:方达生与陈白露的爱情纠葛,方达生与方太太的家庭矛盾,方达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2)主题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的封建礼教、道德沦丧,揭示人性的扭曲和悲剧命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戏剧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日出》的教案
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学校秦晓芳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体会剧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2、难点:观看视频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三、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是生活的折射,生活是戏的延伸。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戏剧,品味戏剧,并从中找出现实社会的影子。
文学的四大样式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首先了解戏剧艺术知识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种类:A、按艺术形式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多幕剧,独幕剧;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3、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等。
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
第一,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戏剧剧本的内容: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3、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二、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中国现代杰出剧作家,“中国的莎士比亚”。
他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母亲经常带他去看戏。
十四岁考入“南开新剧团。
十八岁开
始剧本创作。
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戏剧“三部曲”有《雷雨》、《日出》和《原野》。
《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他的处女作是《今宵酒醒何处》,历史剧有《胆剑篇》、《王昭君》。
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
他的剧作戏剧冲突尖锐复杂,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富有典型意义;戏剧语言个性化,且具动作性和抒情性,这些都是剧作成熟的标志。
他促进了话剧从“案头剧”向“剧场剧”的发展,曹禺以前,多数剧本主要以阅读欣赏为主。
曹禺的《日出》等剧作,具有极好的舞台效果
《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反映上层贵族社会和下层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
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
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三、词语解释。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互相欺骗。
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四、观看视频,了解文意。
1、请同学口述课文故事梗概,互相补充和纠正,从而正确了解课文内容。
明确;课文《日出》第二幕的节选。
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银行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事打昏在地。
2、课文戏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这出戏围绕黄省三想复职的问题展开矛盾冲突。
)
五、探究
1、找出文中情节发展四个部分的起点。
(一)文章开头
(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三) 左门大开
(四)这个混蛋,还不给我滚出去
2、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一)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
(开端)
(二)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三条出路。
(发展)
(三)潘月亭出场,黄省三慷慨控诉。
(高潮)
(四)黄省三昏倒在地,被拖了下去。
(结局)
3、文中黄省三与李潘二人有几次冲突,最终怎么解决?(学生讨论明确。
)
课文的开头写黄省三非常卑怯地向李石清求情,理由有:一个月只花银行十三块钱,孩子饿得直叫,银行还在盖大楼,银行还添了新人,让我回来,再累一点也心甘情愿。
这些遭到了李石清的反驳:没饭吃,这不是粥厂,银行可以辞人,你讲良心,怪不得你现在这么可怜,谁叫你一大堆一大堆地养孩子。
见求情无望,黄省三只好泪汪汪地告辞。
看似矛盾冲突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刚走两步,黄省三忽然跑回来,因为他无路可走,无处可去,为了饥俄的三个孩子,他只有再次乞求李石清,别无他法。
因此受到了李石清的无情羞辱,给他指出了去偷去拉洋车,最后竟唆使他去跳楼自杀。
听了李玉清的一番冷酷无情的话黄省三“忽然爆发地悲声”“帮帮我,我不能死,为看我的孩子们,活得再苦我也死不得”、到这里黄省三与李石清发生了一场大冲突。
一个残忍冷酷,毫无人性,一个卑怯,懦弱;一个冷言冷语将人往绝路上逼,一个苦苦哀求,呼天呛地。
矛盾此时无从化解。
接着潘月亭上场,黄有三的下跪求情惹恼了他,厉声地让黄滚开。
这时黄省三内心积压已久的怨恨突然暴发出来,他“疯狂似的又哭又笑地抽咽起来”“两手捶胸”“尖锐的声音,不顾一切地”“愤恨地”指责“你们真是没有良心,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
”这下完全激怒了潘月婷.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当潘月婷狠狠给了李石清当胸一拳时,矛盾冲突才得以解决。
六、小结
这场戏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却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结构严谨完整。
简洁紧凑得就像一出独幕剧一样。
人物个性鲜明。
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推移,人物的思想也在变化,这是这场或描绘人物性格的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日出》教案辉县市拍石头乡中心学校秦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