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S82.0)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6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1. 病史:外伤史;2. 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膝关节不能伸直。
3. 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骨科诊疗常规》(北京协和医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年龄在16岁以上;2.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3.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4. 首选聚髌器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固定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2. 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3. 除外病理性骨折;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5.除外对髌骨骨折手术治疗有较大影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6.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粪常规、电解质检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骨科X线检查,必要时行CT检查;4.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3. 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4. 术后5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八)骨折三期辨证论治。
在骨折愈合三期“瘀去、新生、骨合”的理论指导下,骨折的治疗已形成了“三期论治”的理论体系,即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和营止痛、接骨续筋,晚期补益肝肾气血、强筋壮骨。
1.早期是指骨折后1-2周(相当于炎症期和修复期的早期),以瘀血为主要特点,故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予内服行气破瘀合剂、桃红四物汤加减等,外用伤药膏等,静滴灯盏花素注射液或灯盏细辛注射液等;2.中期是指骨折后3-4周(相当于修复期的中期),以瘀血未尽、骨折未续为主要特点,故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予舒筋活血合剂、和营止痛汤、定痛活血汤、新伤续断汤加减等。
67=闭合性髌骨骨折(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路径

闭合性髌骨骨折(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路径一、闭合性髌骨骨折(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S82.000)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79.39001)或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79.39002)或髌骨骨折切开复聚髌器内固定术(79.39052)(二)诊断依据。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研究会规划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2版)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患膝肿痛、畸形伴活动受限。
2.体格检查:患膝局部肿胀、畸形,压痛明显,可及骨擦音、骨擦感或可及骨折断端,患膝活动受限。
3.影像学检查:X线或CT提示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2012年)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16-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0。
2.外伤引起的单纯、新鲜髌骨闭合性骨折,排除病理性骨折,可以进入。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7天。
必需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生化全套、凝血全套、D-二聚体、卡氏血型鉴定、CRP、血沉、PCT、IL-6;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
5.膝关节正侧位片、髌骨CT成像+三维重建可选检查项目: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肺功能、膝关节MRI平扫。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8天。
1.麻醉方式:椎管内麻醉和/或全麻。
2.手术方式: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79.39001)或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79.39002)或髌骨骨折切开复聚髌器内固定术(79.39052)3.手术内固定物:克氏针张力带、空心钉等。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1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髌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 7) 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聚髌器,序列直径的克氏针,钢丝等。
4.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S82.001)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001-004 /79.29004/ 79.39001,79.39002 / 79.39052 )。
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78.56001髌骨骨折钢针内固定术78.56002髌骨骨折螺钉内固定术78.56003髌骨骨折髓内针内固定术78.56004髌骨骨折切开复位术79.29004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79.39001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79.39002髌骨骨折切开复位聚髌器内固定术79.39052(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1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10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粪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下肢血管超声、心脏超声;(4)骨科X线检查。
最新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作者xxxx------------------------------------------日期xxxx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S82。
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
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
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1周方能手术).(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髌骨骨折。
4。
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 7)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
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3.手术内植物: 聚髌器,序列直径的克氏针,钢丝等。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发生在膝关节区域,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功能障碍。
为了提高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质量,临床路径管理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对髌骨骨折的临床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一、髌骨骨折的临床路径分析1. 诊断和评估过程髌骨骨折的诊断和评估是临床路径的起点。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X光片的检查等。
然而,一些轻微的髌骨骨折易被忽视,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的情况发生。
2. 手术决策和手术过程髌骨骨折的手术决策和术式选择也是临床路径中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复位内固定、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等。
然而,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准则来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导致不同医生和医院存在差异。
3. 术后恢复和康复过程术后恢复和康复是髌骨骨折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目前,一些患者因为对康复不重视或指导不到位而导致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
此外,术后的疼痛管理和物理治疗也是需要改进的方面。
二、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改进方案1. 加强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在诊断和评估过程中,应加强对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判断。
此外,可以借助影像学技术,如MRI或CT等,来准确评估髌骨骨折的类型和程度,以避免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2. 建立手术决策的指南应建立一套髌骨骨折手术决策的指南,包括术式的选择、手术时机的确定等。
该指南可以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完善术后康复方案术后康复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包括疼痛管理、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等。
此外,也可以借助康复专家的力量,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对于髌骨骨折的患者,相关的教育和心理支持也非常重要。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细致入微的解释,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和康复预期,以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程度。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ICD-10:S82.001)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901/79.3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年龄在16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1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一次;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加用一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临床路径培训课件

二、胫腓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及实施方 案
(九)术后住院恢复6-9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X光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电解质、肝肾功能、CT。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二、胫腓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及实施方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 行胫腓骨干骨折内固定术(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8月第1版)。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畸形、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胫腓骨干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及实施方案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需要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中医中药辩证施治: ①血瘀气滞型: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②瘀血凝滞型:活血和营,续筋接骨。 ③肝肾不足型: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4)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9年版)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闭合性骨折(ICD-10:S82.00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6/ 79.36)。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年龄在14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1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临床路径】髌骨骨折诊疗常规

髌骨骨折诊疗常规【概述】髌骨骨折为临床上常见骨折,可分为无移位和有移位两类, 在移位型髌骨骨折中可分为横断、纵形、撕脱和粉碎四个基本类型,斜形骨折可包含在横断骨折内。
对于横断骨折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诊断标准】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可触及骨檫音和异常活动。
2、X片示存在骨折征象和移位。
【纳入标准】横断髌骨骨折有移位者。
【排除标准】1、粉碎性髌骨骨折,开放性髌骨骨折,陈旧性髌骨骨折,病理性髌骨骨折。
2、伴有内科疾病或严重骨质疏松症。
3、局部皮肤及软组织挫伤严重。
4、合并其它外伤;或术区有明显感染灶者。
5、小儿髌骨骨折(≤14岁)。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征:横断髌骨骨折有移位者。
(2)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3)术后换药拆线:术后当天拍CR片或普通X线片,术后第1、3、5、10天各换一次药,术后第10-14天拆线、更换石膏。
2、药物(1)术前:术前0.5-2小时至术后3日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术后:应用活血化淤及促进骨折愈合药物。
3、检查(1)术前:血、尿、粪常规、肝功、肾功、凝血四项、电解质、血糖、血脂、全导心电图、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胸部正位及骨折部位正、侧位(CR) X 线片。
(2)术中:C臂X光机透视。
(3)术后:血常规、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骨折部位正、侧位(CR)X线片。
【出院标准】1、切口Ⅰ/甲愈合。
2、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物牢靠。
3、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7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9%,病死率<1%。
3、切口感染率<0.5%。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编码: S82.001 疾病名称:髌骨骨折适用对象:髌骨骨折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17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术前住院天数:2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髌骨骨折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20年版)

ƶ у、५ᐸ䰘䇺⯵ㆋḕ˗
ƶ 䇴ՠᛓ㘵ᛵߥ˗
ƶ ᵟǃ哫䞹䇴ՠ˗
ƶ ㆮ㖢ᰕ䰤ᵟ⸕ᛵ਼Җ˗
ƶ ㆮ㖢ᵟ㠚䍩䍥䟽⭘૱ॿ䇞Җ˗ ਟ䘹ⲴỰḕ亩ⴞ˖
ƶ Ӕᖵതᵟᵏ⌘һ亩˗
ƶ &7˗
ƶ 亴㓖տ䲒ˈᰕ䰤ᵟ˗
ƶ л㛒㹰㇑䎵༠˗
ᵟࡽ ˄䰘䇺 ᆼᡀ˅
ƶ ᵟࡽ५ౡ˄韋伏≤˅˗ ƶ դ䲿⯮⯵Պ䇺˗ ƶ 㹼ᛓƶ ޕտ、ޣᇔ˗
ƶ 侞伏 ƶ ᔪ・ᰕ䰤ᵟտ䲒⯵Ṹ˗
ƶ ᛓ㘵ᰒᖰ、ส⯮ ƶ ⭘㦟५ౡ˗
⯵⭘㦟 ƶ ᰕ䰤ᵟᇔᵟࡽ߶༷
ƶ 䭷Ⰻㅹሩ⯷༴⨶
ƶ ᇓᮉǃ༷Ⳟㅹᵟࡽ ߶༷
ƶ 䱢→Ⳟ㛔⯞ᣔ ⨶
ƶ ᵟࡽᗳ⨶ᣔ⨶ ƶ ᵟࡽ⢙૱߶༷
ᵟѝ
ƶ ᵟᇔӔ᧕ᛓ㘵˗ ƶ ൘Ἶ㇑哫䞹઼ᡆޘ
4
二、髌骨骨折日间手术临床路径表单
䘲⭘ሩ䊑˖ㅜа䇺ᯝѪ僼僘僘ᣈ˄,&'˖6˅
㹼僼僘僘ᣈപᇊᵟ˄,&'&0˖˅
ᛓ㘵ဃ˖
ᙗ࡛˖ ᒤ喴˖ տ䲒ਧ˖
䰘䇺ਧ˖
տ䲒ᰕᵏ˖ ᒤ ᴸ ᰕ ࠪ䲒ᰕᵏ˖ ᒤ ᴸ ᰕ ḷ߶տ䲒ᰕ ཙ
ᰬ䰪
༽ᐛ֒
ƶ ᵟᆹޘṨḕ˗ 哫л㹼僼僘僘ᣈപᇊ
CT。 3. 术后用药: (1)按照 《抗 菌 药 物 临 床 应 用 指 导 原 则 》 (国 卫 办 医 发
〔2015〕43 号 ) 执 行 , 合 理 选 用 抗 菌 药 物 , 并 根 据 患 者 的 病 情 决 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可考虑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 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髌骨骨折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一、日间手术标准流程 (一 ) 适 用 对 象 第一诊断为闭合性髌骨骨折 (ICD-10:S82.001)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 (ICD-9-CM-3:78.56/79.1901/ 79.3901/)。 (二 ) 诊 断 依 据 根据 《外科学 (下册)》 (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 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 病史:外伤史。 2. 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 辅助检查:X 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 ) 选 择 治 疗 方 案 的 依 据 根据 《外科学 (下册)》 (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 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 年龄在16岁以上。 2. 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 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 首选克氏 针 张 力 带 固 定,也 可 根 据 具 体 情 况 选 择其他治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ICD-10:S82.10)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膝关节X线片显示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5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1周方能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1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髌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6)胸片、心电图。
( 7) 膝关节三维重建CT,膝关节MRI(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急诊手术为入院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聚髌器,序列直径的克氏针,钢丝等。
4.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骨科临床路径(2019年版)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髌骨闭合性骨折(ICD-10:S82.000)。
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8.56/79.16/ 79.36)。
(二)诊断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外伤史。
2.体格检查:患膝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年龄在14岁以上。
2.伤前生活质量及活动水平。
3.全身状况允许手术。
4.首选克氏针张力带固定,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治疗方式。
(四)标准住院日为≤16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82.000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外伤引起的单纯性、新鲜髌骨骨折。
3.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损伤。
5.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0~7天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镜检;(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3)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CT、下肢血管超声、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手术超时3小时加用1次。
3.术后3天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可根据患者切口、体温等情况适当延长使用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年版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髌骨骨折( ICD-10 : S82.10 )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ICD-9-CM-3:79.3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 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外伤史。
2. 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 辅助检查:膝关节 X 线片显示髌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出版社),《外科学(下册)》( 8 年制和 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 民卫生出版社)1. 明显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2. 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15 天(部分病人患侧膝关节严重肿胀,需要等待 1 周方能手术)。
髌骨骨 骨骨折临床路径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S82.10 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闭合性髌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 0-7 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 c 反应蛋白;凝血功能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胸片、心电图。
( 7) 膝关节三维重建 CT ,膝关节 MRI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 285 号)执行。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0-7 天(急诊手术为入院 0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聚髌器,序列直径的克氏针,钢丝等。
4.输血:一般不需要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 5-14 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膝关节正侧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D-Dimer 、双下肢深静脉彩超 /CTPA 。
3.术后处理:1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 X 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内植物的选择:使用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髌骨骨折(ICD-10 : S82.10 )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6)完成各项术前准备骨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长期医嘱:金额 长期医嘱:骨科护理常规 金额普食□ Q 生 理盐水 250ml+氯洛昔康 ◎患肢石膏◎皮牵引固定□ Q 生理盐水250ml+氯洛昔康16mg 静脉滴注qdQ 生理盐水100ml+奥美拉唑◎患肢石膏◎皮牵引固定时间 患者姓名:住院日期: 性别:年龄:年 月曰 出院日期: 住院第1天门诊号:住院号:年 月曰标准住院日10-15天住院第2天(术前日)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上级医师查房,术前评估和决定手术上级医师查房方案初步诊断和治疗方案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待围术期注意事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上级医师查房项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自费用品等病历书写 开检查、化验单协议书、输血同意书、委托书(患者本人不能签字时) ◎临时患肢石膏固定◎牵引固定麻醉医师查房并向患者及/或家属交完成必要的相关科室会诊待麻醉注意事项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二级护理普食144 189 545 56016mg 静脉滴注qdO 生理盐水100ml+奥美拉唑40mg 静脉滴注 临时医嘱: 23.36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 血型 血沉 C 反应蛋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肝功能A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胸片心电图膝关节正侧位X 线片O 患侧膝关节CT O 患膝关节三维重建检查 O 膝关节MRI 、O 镇痛:曲马多100mg 肌注s t57.821546151120137145926340208427(42) 40mg 静脉滴注临时医嘱:术前医嘱:拟明日在会诊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备植骨术) 术前禁食水6小时术前头孢呋辛皮试:()O 术前留置导尿管 O 术区备皮O 术前灌肠O 配血23.3657.8214□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金额 □ 做好备皮等术前准备金额防止皮肤压疮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心理和生活护理二级护理二级护理陪护费陪护费卫生垃圾处理费卫生垃圾处理费健康咨询住院诊察费O —般专项(失禁护理2次)O 静脉输液体检费 O 精密输液器O 静脉输液(第二瓶起)X 1 静脉米血O 瓶口贴X2静脉采血一增加管X 4O 动静脉置管护理X 2采血+真空管O 静脉注射X 2O 静脉留置针入院护理评估提醒患者术前禁食水 术前心理护理◎双人间床位费◎三人间床位费◎多人间床位费 46 37 28◎双人间床位费◎三人间床位费◎多人间床位费 46 37 28◎叹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叹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三人间取暖费/降温费 ◎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多人间取暖费/降温费腕带 0.94.75 健康咨询 4.7515住院诊察费151519一次性病人用品 5.2110.4O-般专项(失禁护理2次)15□无□有,原因: □无□有,原因:1.1.2.2.住院第3天(手术日)住院第4天(术后第1日)住院第5天(术后第2日)主要诊疗工作□□□□□手术向患者及或家属交代手术过程概况及术后注意事项术者完成手术记录完成术后病程上级医师查房麻醉医师查房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做相应处理□上级医师查房□完成常规病程记录□观察伤口、引流量、体温、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应处理□上级医师查房□完成病程记录□拔除引流管,伤口换药□指导患者功能锻炼o双腔气囊导尿管O留置导尿O抗返流引流袋O手套O留置导尿O—次性导尿包O导尿O医用护理床垫6.3610.42.526.59.56.9C静脉米血o采血+真空管O静脉采血一增加管X病情变异记录护士签名□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师签名住院第6天(术后第3日)□上级医师查房□完成病程记录O伤口换药□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住院第7天(术后第4日)上级医师查房□完成病程记录O伤口换药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摄患侧膝关节正侧位片术后第8日(术后第5日)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明确是否出院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院诊断证明书等所有病历资料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如: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等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普食 □患肢抬高、制动 □生理盐 100ml+ 头呋辛2.0g脉滴注bidO 生250ml+ 16mg qdO 生100ml+理盐 氯诺昔康静脉滴注 理盐水 奥美拉唑40mg 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3200 位皮下注射qd □下肢功能锻炼 临时医嘱: O 伤口换药 O 甲氧氯普胺10mg 注、 O 曲马多针100mg 肌注 金额 长期医嘱:金额 出院医嘱:□骨科护理常规□出院带药□二级护理□嘱 日后拆□普食线换药(根□患肢抬高、制动据出院时间79□如体温正常,伤口情决定)况良好,无明显红肿□ 一月后门诊时可以停止抗生素治复查疗□如有不适,□下肢功能锻炼,O 生理盐水250ml+随时来诊氯诺昔康16mg 静23.36脉滴注qd23.36O 生理盐水100ml+奥美拉唑40mg 静脉滴注57.82临时医嘱:□复查血细胞分析57.82□尿液分析39.93□肝功能A□肾功能15□电解质46□血沉92□c 反应蛋白 633.5 □摄患侧膝关节正侧位 4014片 11金额o伤口换药o甲氧氯普胺10mg肌注、o曲马多针lOOmg肌注20 1443.5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