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人教部编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2篇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隋朝的建立、统一的时间及意义;了解隋朝强盛的原因及表现;掌握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和作用;了解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作用;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如何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视频、材料及阅读教材等手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2)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他的开通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见证,至今仍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3)科举制度的出现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促成隋朝繁荣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及作用;科举制的创建过程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对于本单元的学习起了铺路搭桥的作用,使学生具备了学习隋唐历史知识的条件。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正确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关注历史发展的广泛性和持续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这里的繁盛帝国指的就是繁盛一时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来了解它的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产生和灭亡的原因和过程;2.了解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成就和文化遗产;3.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灭亡;2.难点:分析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成就和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自学法。

四、教学内容、时间及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时间教学方式教学步骤一、隋朝的产生 40分钟讲授、展示 1.介绍隋朝的产生背景;2.介绍隋朝的建立过程;3.讲解北周的统治者和隋文帝杨坚的贡献。

二、隋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 60分钟讲授、讨论 1.介绍隋朝的统一过程;2.介绍隋朝的政治制度;3.分析隋朝的官制和地方制度。

三、隋朝的经济成就 40分钟讲授、展示 1.介绍隋朝的经济成就;2.展示隋朝的交通运输工具;3.讲解隋朝的防治水利建设。

四、隋朝的文化遗产和灭亡 60分钟讲授、讨论、自学1.介绍隋朝的文化遗产;2.讲解隋朝的灭亡原因和过程;3.讨论隋朝的社会危机和混乱时期;4.自学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五、归纳、总结和提高 20分钟讲授 1.归纳和总结历史事件;2.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3.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过程1.隋朝的产生(40分钟)介绍隋朝的产生背景: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内部战乱不断,对经济、文化、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水平迅速下降,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这种情况下,迫切需要实现中国和平、统一。

介绍隋朝的建立过程:隋朝建立是由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邕及其后代一贯主张短兵相接,实行“道德孔教”,对内削弱地方割据,对外抵御敌人的政治取向推动而实现的。

公元577年,北周宇文邕的孙女杨灵素嫁给北周某王,生下了杨坚,他是后来隋朝的开国皇帝。

讲解北周的统治者和隋文帝杨坚的贡献:隋文帝杨坚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领袖风范,他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坚定的决策性。

他通过改革农田制度、加强军队建设、修建官道和运河、改进军事器械等一系列措施,成功统一了北方,成立了大一统的新朝—隋朝。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是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一统中华。开凿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本课还学了科举制这一专题,它从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共1300多年的历史。隋唐的科举制是今天考试制度的起源,它的创立目的是为了选官。今天的考试,有的仍是为了选官,比如“公务员考试”;有的是为了选拔人才,如“高考”、“中考”;更主要的是演化成为一种评价我们知识能力态度的手段,时时刻刻在发挥作用。
讨论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那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二、大运河的开凿
读课文找学生介绍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基本情况和影响(作用)
(目的、时间、三点、四段、五河、作用)
讨论: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对此你有何有何启示如何评价大运河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建立
2、隋朝大运河
3、科举制
4、隋朝灭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

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

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

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

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教学难点】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教学过程】1、本学期需准备:小笔记本一个,主要是梳理笔记,定期检查。

没有其他练习册。

2、出示朝代歌,回顾朝代更替的基本知识点。

本学期我们就要学习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先来学习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了哪些事情呢?(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师: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到隋建立的过程。

(可结合地图,发问这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地图?进一步引领学生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生: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强调需要整理的笔记:时间:581年;人物:杨坚;都城:长安(古今地名对照)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

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uchijio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

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2、隋统一全国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消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
2.研究隋朝的统一与国家治理;
3.了解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掌握隋朝的政权更迭与灭亡。

二、教学重难点:
1.隋朝的统一与治理;
2.隋朝的疆域扩张;
3.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2.学生《历史》教材;
3.课堂活动设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隋朝地图及图片,引起学生对隋朝的兴趣。

2.知识讲授:讲解隋朝的建立与发展,包括统一与治理。

3.讨论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隋朝的疆域扩张及其原因。

4.知识总结: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5.运用技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隋朝政权更迭与灭亡的过程。

6.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阅读作业。

五、教学延伸:
1.补充阅读:提供相关资料供学生阅读,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2.写作任务:为学生布置写一篇短文,描述隋朝的统一与消亡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批改学生的写作作业并给予评价;
3.个别辅导和讨论,帮助理解难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

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

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

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

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

隋炀帝大失所望。

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隋朝历史的基本框架,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隋朝的成立和统一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更趋向于理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

3.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版图、隋炀帝的画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隋唐时期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画卷。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答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以及隋朝的灭亡。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让学生对隋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从隋朝的统一、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的繁荣以及隋朝的灭亡等方面,全面展示了隋朝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同时也能了解隋朝的灭亡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隋朝的历史相对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实了解隋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

2.难点:隋朝的灭亡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隋朝历史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案:本课详细教案。

4.学习用品: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进行简要的笔记。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的灭亡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精选13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精选13篇)

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优质(精选13篇)初中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质篇11、计划课时:1课时2、课前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知识点的顺序:隋朝的建立;隋灭陈,统一天下;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因暴政二代而亡。

传统的问题引导式授课的流程:第一隋朝是怎么建立的?第二,为什么隋朝能灭掉陈朝,一统天下?第三,隋朝统一以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有什么表现?第四,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经过、影响?隋朝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起止点4段通5河”分别是指?第五、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方式和弊端?隋朝是怎么样解决这个弊端?科举制创立带来的影响?第六,为什么隋朝会二代而亡?主要原因是什么?隋朝灭亡的经过?第七,对比隋朝前后两代皇帝的治国表现,有什么经验教训?3、历史漫画制作构想如果引入历史漫画教学的话,需要为隋文帝杨坚、陈后主和隋炀帝杨广设计Q版的形象。

第一组漫画就是外戚杨坚的踢走北周小皇帝夺权建隋。

第2组漫画就是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被杨广带兵攻破都城,避难逃到废井后被俘的故事。

由第2组漫画引出“隋朝灭陈统一天下的原因”这一问题。

第3组漫画就是开皇之治的成因和表现。

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这可以通过一幅组合的漫画图来表现。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可以出示三省6部制这幅图。

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和表现,可以通过两幅对比性的漫画来表述,左侧是隋朝之前民不聊生的漫画,右侧是隋朝统一后经济繁荣,国家粮仓堆满粮食的漫画。

第4组漫画就是大运河的开通。

图一在大运河地图配画民夫挖河道,旁边加民役数量。

图二在大运河地图配隋朝漕运和水上商贸运输数据。

图三是隋炀帝坐龙舟出游扬州。

引出修大运河利弊讨论。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及历史漫画制作构想(胡马依风)第5组漫画科举制前后的选官标准对比。

设计张有才和李富贵2个Q版人物,引出话题。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设计说明本课介绍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隋朝的统一和隋朝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

通过引入丰富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辅以探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理解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凿,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

难点: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与影响;对开通大运河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法合作研讨法情境教学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大运河今貌》。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2006年,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这条大运河在经历了8年的申遗准备工作之后,终于迎来喜讯。

如果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的成员,你将如何阐述理由以获得评审团的认可?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是什么?2.说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三、学习任务一隋的统一教师活动:带着学生复习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活动: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全国的过程。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2相关内容,做出回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七年历史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及灭亡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隋朝的建立背景、隋文帝的统一措施、隋炀帝的统治及其衰败、隋朝的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认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我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背景、统一措施、灭亡过程及其原因,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隋朝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隋朝有哪些重要历史事件?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隋朝经济繁荣的的原因及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台儿庄古城运河》教师:台儿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大运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对南北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作用||。

那么大运河是什么时期||,由谁开凿的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分久必合:南北重归统一展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东魏——北齐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西晋西魏——北周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教师:上学期咱们学习了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俗话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混战局面之后||,是谁最终完成了南北的统一?学生:杨坚||。

教师:杨坚是如何一步步统一南北的?学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教师:隋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学生: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

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展示:展示: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现代文翻译:隋朝仓库里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篇1一、整合教材子目,巧设教学活动(一)遵循特定原则,整合教材子目本课完整展现了隋朝从建立、统一、强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历史的时序性和完整性。

隋朝的统一与强盛离不开隋朝两位皇帝的励精图治,隋文帝建立隋朝并实现全国统一,他发展经济的同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则正式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此外,隋炀帝还开凿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将统一的隋朝推向繁荣。

但同时,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暴政,又使得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

因此,基于历史的时序性,我将第二子目“开通大运河”和第三子目“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互相对调。

这样的调整便于子目之间的合理过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对于隋朝的这段历史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统编教材是集合了很多专家学者的智慧汇编而成,并将作为统一教材推行全国,所以这本教材十分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教材中每一个子目的设计和编排都是专家们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可任意调整子目、整合板块。

我认为对于教学中子目的调整和板块的整合需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整体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材的有些子目之间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体系,子目之间跨度大,逻辑性不强。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整合教材并结合一些过渡方法,将不同知识点沟通衔接起来,使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其次,时序性原则。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对历史已有一定了解。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讲课中采用图片与史料相结合的办法吸引学生注意,设计材料研读部分,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形成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

二、内容分析隋朝上乘南北朝、下启唐朝。

在隋朝存在的30多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但很快,它因暴政而亡。

三、教学目标时空观念:识读地图并应用动态地图填空,掌握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五大水系的基本情况,培养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掌握大运河的的目的,能够辩证的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知道科举制的创建及其相应的历史意义。

史料实证:阅读和分析相关材料,初步了解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等基本史事。

历史解释: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隋朝的统一,认识到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通过学习隋朝的灭亡,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隋的统一;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难点: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新教材等。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新学期开课的第一课讲授,以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配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点,做新课引入。

再出示隋朝建立的历史过程示意图。

(二)讲授新课1.隋的统一(1)教师活动出示隋朝建立的历史过程示意图,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全国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局限于统一,那么在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将通过本节课对此进行学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的历史贡献;
技能目标: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隋朝的建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隋文帝杨坚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隋朝的统一:
师:课件出示隋王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隋朝是何时统一的?隋朝是由谁统一的?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历史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通过师生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使学生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学重点:①隋的统一;②科举制度。

三、教学难点:科举制度。

四、教学方法:①关注现实,情景导入,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②历史材料与生活用语有机结合,师生互动,客观评价科举制度,让学生体会科举制度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③运用历史材料,借鉴相关评论,让学生尝试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围绕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学习第1课吧。

2、师生共同学习,探究新课内容。

(一)、隋的统一(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2页大字内容,指导学生认真观看《隋文帝像》、《含嘉仓示意图》,探究以下问题。

问题一: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谁?学生回答:北周。

问题二:请同学们分别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隋朝建立的时候,南方处在哪个国家统一之下?学生回答:①时间:581年;②建立者:杨坚(隋文帝);③都城:长安;④陈朝。

1、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问题三:隋朝在哪年统一全国?隋的统一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学生回答:①时间:589年;②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从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多种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隋朝的历史相对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感兴趣,但对于隋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灭亡的原因,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过程及其灭亡的原因。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历史事实。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数据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3.教学资源:收集与隋朝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地位。

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建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隋朝灭亡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以及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建立起对隋朝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作用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隋朝历史背景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隋朝历史问题,提高史学研究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北周和隋朝的交替吗?隋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呈现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内容标准: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

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

在隋朝存在的37 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自学能力不强,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

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

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

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

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考试方式把普通地主吸收到政权中来;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

四、知识结构: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六、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及意义。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七、教学方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发展思维特点,主要采取了亲身体验和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灭陈建业------隋的统一”“炀帝急业------开通运河”“励精图治------开创科举”“隋赠遗产------隋的灭亡”“合作探究------评价隋朝”五个板块,让学生融情于景,通过自主探究,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及意义,学会正确评价的评价历史人物,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与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八、学习方法:主要运用自主学习法、情感体验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感悟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贡献。

了解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伟大创举,了解隋末暴政和隋朝的灭亡,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九、教学准备:1.分组:依据学生的性格、性别、能力、家庭背景等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2.宣布奖励机制。

3.指导好板书员的板书,既要能培养学生的总结、书写能力,又要确保知识线索的清晰。

4.多媒体课件、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导学案。

5.精心设计好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练习题,编好历史情景剧。

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支《玉树后庭花》,成了一个没落政权的亡国之音;一首《泊秦淮》,感慨一段历史兴替的变幻无常;一株琼花,深院绽放,演绎一个淫逸暴君的穷奢传奇;一条古运河,千淌,见证一个繁盛帝国的短暂兴亡……那么,隋朝是如可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了38年就灭亡了?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看一看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了解隋朝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伟大创举,分析科举取士的重要意义。

3、了解隋末暴政和隋朝的灭亡,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三)学习重点: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取士制度的开创及意义。

(四)第一篇章灭陈建业----隋的统一过渡:观看《中国通史》隋的统一片段(视频)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

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自主学习一:隋的统一要求:阅读课本2到3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并尝试记忆,3分钟后提问。

(一)隋朝的统一1、建立: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他就是。

2、统一:年,隋朝灭,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的局面,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巩固统治的措施:①经济上:编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上: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影响: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然后明确答案,进行知识点记忆,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时间3分钟,背过互查后坐下。

结束后进行提问检测,阅读材料提高能力。

相关史实:观看《中国通史》含嘉仓片段,阅读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完成下列表格。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小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五)第二篇章励精图治-----开创科举过渡:观看《中国通史》开创科举制片段(视频)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自主学习二:开创科举制度要求:阅读课本第3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并尝试记忆,3分钟后提问。

1、创立:①尝试:时期,为改变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②创立:时期,的创立,标志着的正式确立。

2、作用及影响:①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也推动了的发展,为唐朝时期诗歌的繁荣奠定基础。

②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多年。

然后明确答案,进行知识点记忆,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时间3分钟,背过互查后坐下。

结束后进行提问检测,阅读材料提高能力。

议一议:隋朝的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师生共同总结:科举制度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

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小结:经过隋文帝的“治理”,隋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隋炀帝继位后,急于建功立业,利用手中的钱、粮、权开始大兴工役。

(六)第三篇章炀帝急业------开通运河过渡:观看《中国通史》大运河的开通片段(视频)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自主学习三:开通大运河要求:阅读课本第3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并尝试记忆,3分钟后提问。

1、目的:为了加强,。

2、概况:从年起,下令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①三点:以为中心,北达,南至。

②四段:从北至南依次为、、。

、。

③五河:连接了、、、、。

3、地位:是古代世界的运河。

4、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然后明确答案,进行知识点记忆,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时间3分钟,背过互查后坐下。

结束后进行提问检测,阅读材料提高能力。

隋朝大运河拼图游戏:扬州琼花,学名“聚八仙”,号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

相传扬州蕃厘观有琼花,隋炀帝慕其名,特赴扬州观赏。

议一议: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于是命人开通了大运河。

事实是这样吗?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小结: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的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从而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民变四起,致使隋朝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陨灭。

(七)第四篇章隋赠遗产-----隋的灭亡过渡:观看《中国通史》隋的灭亡片段(视频)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

人民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八)自主学习四:隋的灭亡要求:阅读课本第4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批注,并尝试记忆,3分钟后提问。

1、原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骄奢淫逸,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年,在(今)被杀,隋朝二世而亡。

(类似于)思考:隋炀帝时期爆发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