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采用这种方式。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
要实现上述目的,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
3、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目前有大量的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
4、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工具: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
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5、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构建工具: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
将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构建工具可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在内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展通信和交流,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应用能力。
6、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支出,学生可以借助MUD、Email、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培养独立思考、求异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详细描述: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涉及的因素较多,评估难度较大,目 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全面衡 量整合效果。这可能导致无法及时发 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解决方案:建立多维度的评估机制, 从多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效果进行评估。可以综合运用定性和 定量评估方法,包括学生满意度调查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成绩分析 等,全面了解整合效果,为进一步改 进提供依据。同时,需要重视评估结 果的反馈和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改 进的依据,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自主学习法
总结词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获取、处 理和运用知识。
详细描述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如在线 课程、学习网站、数字图书馆等 ,自主获取学习资源,进行自主 学习和知识构建。
协作学习法
总结词
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
详细描述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如在线协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等,进行小组合作、讨 论和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深化。
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1 2 3
数据驱动决策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师提供科 学的教学决策依据,实现个性化教学。
多元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 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个性化学习 提供依据。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 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 性化学习。
在线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优质资源共享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让更多学生 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打
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
个性化学习
在线教育平台能够根据学生的学 习情况、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 化的学习方案,满足学生的个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是个超有趣又超有用的事儿呢!一、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现在网络上有超多的多媒体资源呀,像有趣的动画、震撼的纪录片啥的。
老师在讲历史课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动画视频,比如讲三国时期的故事,那些动画能把三国里的人物和战役生动地展现出来,可比干巴巴地讲课本有趣多啦。
学生们看着动画,就像在看故事一样,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还有在科学课上,播放关于宇宙奥秘的纪录片,那浩瀚的星空、神秘的星系,能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
二、借助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学习空间。
现在有好多在线学习平台呢。
老师可以把这些平台利用起来。
比如说布置一些线上的作业或者拓展任务。
学生们可以在平台上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学习心得,就像在一个超级大的学习社区一样。
而且平台上往往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去选择。
比如学英语,平台上有口语练习、语法讲解、趣味英语阅读等各种资源,就像一个学习的百宝箱。
三、运用教学软件创新教学方式。
有一些专门的教学软件超酷的。
像那种可以进行互动式教学的软件,老师可以在上面出题目,学生们用自己的设备进行作答,然后软件马上就能给出反馈。
这就像玩游戏一样刺激呢。
还有一些思维导图软件,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结构,在数学课上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这样学生们的学习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有趣的方式把知识串联起来。
四、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把线上和线下的教学优势结合起来。
线下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答疑解惑。
线上呢,就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一些知识,或者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比如说在美术课上,线下老师教学生绘画的基本技巧,线上就可以让学生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并且可以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人的评价和建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的能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只要我们好好利用这些途径和方法,就能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广大一线教师早已不再陌生,大家尝试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技术喧宾夺主、在网络资源中迷航、炫耀高技术、课堂管理失控等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教师整合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整合的效果,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大量整合案例的统计分析,我们对整合方法进行了分类。
(一)整合方法分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设计,有三种可能的方法:(1)教师在设计课时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教学要素直接纳进来考虑,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其他教学条件一同来考虑。
(2)先不考虑信息技术,在常规教学条件下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师将常规条件下设计好的一节课直接搬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生搬硬套。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好与差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综合设计能力,更多的是灵感,但信息技术普及到学科教学中毕竟是近几年的事情,教师很难准确把握设计过程,很难有更好的灵感,所作的整合教学设计很难做到科学有效的程度。
(3)假定教学条件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称之为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
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到信息技术所能做到的有效支持,进而来选择教学环境、设计教学资源。
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可以使信息技术使用得恰到好处,适时、适用和适度,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二)有效整合的基本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需要科学有效的整合方法。
我们认为上述的第三种方法,也就是基于理想状态的教学过程设计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
在这样的整合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整合点的概念。
1.整合点。
首先我们认为在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中,信息技术是与常规教学手段等同性质的教学工具。
其次,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存在具有下列性质的教学步骤或环节时,才有必要引入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手段支撑其实施存在困难(或在质量及效率方面存在问题),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或能够提高实施的质量及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方法
浅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方法作者:高海刚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年第22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依据各学科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进行,即要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教学策略,找到整合的切入点,并结合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展开。
1.知识点切入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学科的知识点为切入点。
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
学校应建立各门学科的信息技术媒体资源库,并对所有的资源建立详细的目录,保证所有师生都能方便查找和利用这些资源,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特有的功效。
2.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法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并通过动手实验、学具操作,边想、边做、边练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
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悟效果,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思维训练法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激发了学生思考的热情,有助于教师加强对学生思维的一般品质的训练,还有助于对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逆向性等进行有效的培养。
当前,许多教学软件都可以在思维训练方面提供良好的支持。
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形体转换过程的演示可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
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协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教学课件进行验证。
此外,学生还可以使用课件演示自己所做实验,发现、总结一些数学现象和规律,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周率的演示及计算等。
4.情境激励法学科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首先要解决学生想学、乐学的问题。
情境激励法,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课堂智力激励,要求学生对问题情境积极迅速地设想出解决的各种可能性,并通过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等有效的手段,引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和发现的热情。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Learn about IT) 2.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 (Learn from IT) 3.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Learn with IT)
模 式
课程定 位
教学目标
学生必备技能
课前准备
评价重点
三 种 整 合 模 式 的 实 践 和 区 别
1.教师 只起组织、 指导的作 用,一般 不为学生 准备材料。 2.除了 任务布置 和最后的 交流评价 ,整个研 究过程在 课内外进 行。
1. 课 题研究计 划的可行性、研 究方法的有效性。 2.每 位学生的 参与程度、协作 意识。 3. 作 品是否切 合主题,内容的 丰富性、合理性 、创新性。
课程整合理念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Learn about IT)的 基本操作流程
课程整合的共同点
5. 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 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 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 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 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 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 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 展,要求人们具有协同工作的精神。同样,在现代 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 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 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 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 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模 式 一
信息技 术课程
1.从互联网下载资料。 2.引用网页上的图片 、文字资料。 3.信息加工、整理的 能力。 1.懂得围绕要表达的 意思选材、剪裁。 2.按一定顺序,有详 有略安排材料。 3.根据所选材料组织 成文,要求条理清晰 ,内容具体,语句通 顺,意思连贯。
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和模式1
1.形成信息化课程理念这也就是形成信息化课程哲学,这样的哲学包括一般的理念和个性化的理念两个部分,个性化部分具有地方和学校甚至开发者的特征。
信息化课程理念有社会、个人、知识和自然等资源,其中信息文化哲学、学习心理学、信息技术以及生态主义是主要资源。
2.研制信息化课程目标信息化课程目标,是以当代教育目标分类学为基础,以社会、个人、知识和自然发展需要为资源并突出信息文化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学习结果及其规格的基本标准。
在我国,至今缺乏一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操作性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研制。
这需要我们一方面投人力量建构我国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另一方面在尽可能开发已有教育目标理论资源基础上,研制信息化课程目标。
3.选择信息化内容这是指在选择一般文化内容的基础上,选择代表信息文化发展方向的信息技术的精华,重点是突出信息技术与一般文化内容之间关联性的内容。
4.建构信息化课程结构信息化课程结构有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
在形式层面,信息化课程是以学生学习为本课程,这要求我国信息化课程结构从已有“学科”结构走向“学习领域”的结构。
这也是世界范围课程改革中“结构”重建的新趋势,就连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分别于1998年和2000年将课程设置由过去的“学科”革新为“学习领域”。
在实质层面,需要在各个“学习领域”贯穿信息文化的内容。
5.实现学习经验转化在我国课程中,一直是“内容”观念占据支配地位,缺乏“经验”的观念。
“内容”被异化为与学习者分离的特殊文化,教育过程被异化为从外部将“内容”灌输给儿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正在努力建构一种“内容一经验”观念,通过课程组织新方式,实现从“内容”向“经验”的转化。
“学习经验就是学习者与其能作出反应的环境中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7]这就要求我们认识内容与学习者的适切性,基于信息技术将内容整合融入学习环境的各种条件之中,这些条件必须是学习者感兴趣并能作出反应的。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
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作者:黄永平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09期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辅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带动教育教学全面改革,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研究,根据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程度和深度,将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初级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
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都采用这种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相关内容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机、投影、录音机等传统教学工具,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教学功能。
2.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和信息交流。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BBS、聊天室等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建立多种兴趣小组互相交流,比如交流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的感受,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等。
3.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主要有个别辅导型、操作练习型、模拟型三种。
这些软件能使学生在练习和测试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从而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个别辅导教学。
个别辅导中计算机软件代替了教师的部分职能。
此阶段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变革课程整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已不再局限于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而是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成为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
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如何相互影响,成为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方式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可以让课程内容更具体化、直观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
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变革。
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创新、课程管理与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
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课程内容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展现方式。
在教学手段方面,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
在课程管理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支持。
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的关系2.1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的内在通联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在内在通联上有着天然的契合。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更多的是指信息技术的学科教育,而课程整合更多的是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两者都是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全面应用和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的相辅相成在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课程融合与课程整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信息技术课程融合更多的是强调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强调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而课程整合更多的是强调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整合,强调信息技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全面应用和融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06
案例六: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 的应用
移动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移动学习
指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过程。
特点
便捷性、个性化、交互性、实时 性。
移动设备
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 便携式通讯设备。
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基于APP的学习
开发针对特定课程或知识点的APP,提供学 习资源、互动练习和在线测试等功能。
学习成绩提升
学习动力增强
通过对比混合式学习和传统教学方式下的 学习成绩,发现混合式学习能够显著提高 学生的成绩。
混合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 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 与到学习中。
综合能力提升
教师能力提升
通过混合式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还提高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B
C
D
提升技能水平
通过游戏化的实践操作,提升儿童的动手 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技能水平。
促进知识掌握
游戏化学习能够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情境 相结合,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09
案例九: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与 管理
数据驱动决策在教育中的应用概述
数据驱动决策是指基于数据分析、统计和预测来进行决策的 方法。在教育领域,数据驱动决策是指利用教育数据和分析 工具来支持教育决策和改进教育实践。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智能推荐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 习。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模拟真实场景,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个性化推荐学习资源的实现方式
基于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利用人 工智能算法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 求,为每个学生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高教装备
・-一 一 ¨ 一 一 —L _ .… ■ 一一 ●
_
l ■ ■- ——一 唧 _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法
王 峥 李瑞宏
(. 1 湛江师范学院商学院 广东湛江 5 4 4 2 20 8 .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 广东湛江 54 3 ) 20 7
2 把信息技术作 为教师教学 的辅助工具并与 .
其客观存在学科进行整合 要求教师要在以多媒体 和 网络为基础 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并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 的学习资源再提供给学 习者共享学习;还要利用信 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
学模式。但当信息技术深入到各种形式的教与学的 过程,学习的时空观念将会转变 ,学校教学模式也
随着信息技术 已在我 国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
学中——尽管多数人还是简单地把其当作为辅助教 学的演示工具和较为时髦的教学手段 ,使它 已逐渐 成为课程改革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试运用
当前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学校教学实际,探讨开展信
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基本方法。
一
,
信 息键 术 教 育 的 主 要 0耪
最 有 效 的组织 与管 理 ;
还大多只是停留在内容、手段、方法上,而没有真
正进行教学结构的改革。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 的整合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使 教育过程成为一种选择 的过程,并为课程改革构建
Hale Waihona Puke 4 计算机网络特性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合作精神 . 并促进高级认知能力发展的协作式学习;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 .
仿真 等多种形式 的教育信息让 学生 自行 的选择接 受, 为现代的教育打开了一个广 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种形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种形式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备课、演示教学内容。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有用地利用信息技术备课、教研、上网查询资料、编写电子教案,利用目前流行的教学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演示文稿或教学课件。
通过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媒体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2.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环境,这样的外部环境,要适应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启发,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这种整合的形式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
3.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测试和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学测试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有能力的教师也可以自己设计练习题、编制试题库和测试软件,通过校园网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和教学评估。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整合方式,但要制作比较“智能化”、交互功能很强的软件难度比较高,大凡学校的信息技术人员很难实现。
因此,这类软件在平时的公开课和评比课中很难见到。
1/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嘿,大家知道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可真是打开教育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啊!
比如说,老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呀,就像给知识穿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外衣。
想象一下,原本枯燥的历史事件,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动画展示出来,那得多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啊!这就像原本平淡无奇的菜肴,加上各种调料后变得美味无比,不是吗?同学们肯定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再讲讲在线学习平台吧。
哎呀,这就如同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魔法空间。
在家就能和老师、同学们互动交流,提问题、分享想法,多棒呀!就像拥有了一个随叫随到的学习伙伴一样。
还有呢,虚拟现实技术不也能用到课程中来嘛。
哇,当学生们戴上 VR 设备,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亲身去体验那些难以想象的场景。
这就好像让我们直接走进了故事书里,能不兴奋吗?
像我们学校的张老师,他就特别擅长用信息技术。
他常常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和课程相关的小视频,同学们看得可带劲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这种感觉,就像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畅游!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呢。
我们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啦,要大胆地去尝试、去探索。
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有力助手,让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吸引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有创造力、有活力的学生呀!这不是我们都期望看到的吗?。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
6.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很多工具型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教学和 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如几何画板软 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 手、探索问题的工具。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 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学习的规律。如三角 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近似 值的计算等。
•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2、信息传递技术3、信息处 理与再生技术4、信息使用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手段。
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 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2)方法。 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
2、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 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 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3、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认为:课程整合是指 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 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 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 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 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 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 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三个层面的关系图
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封闭的,以知识 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开放的,以资源 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二)整合的实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一种基
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包 括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 程资源、教学环境及课程教学实施等全 方位的融合,以促进学科课程的整体变 革。
<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
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 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 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摘自《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网络课程 = 内容+活动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友好交互界面/虚拟仿真 共享性——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全球共享并随意获取 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常用信息化学习资源
数字音像教材(CD/VCD/DVD) 多媒体教学软件(CD-ROM) 网上资源
➢网络课件 ➢网络课程 ➢专题学习资源 ➢专题学习网站 ➢资源网站 ➢门户网站
构建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利用信息化学习资源 掌握信息化学习方法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1、构建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
学校学习支持系统(校园网络系统)
课堂学习环境
•多媒体演示型教学系统 •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 • Web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因特网)
课外学习环境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1、目标整合
知识目标(认知、情感、技能) 信息素养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学会知识,提高素养
培养学生学会知识,提高实践活动能力 ——理解概念原理,理解知识形成过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善于搜集信息、充分利用资源、能够提出问题,积极协
•电子阅览室 •多媒体工作室
地区性学习支持系统(地区教育信息系统)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研究所 likd@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一、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深入渗透至社会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亦不例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方法和资源,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进行有机融合。
这一过程中,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成为推动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评价的科学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理论层面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整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整合的方法和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也应运而生,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实践层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整合模式和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各级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
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模式单一等。
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更高层次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该积极拥抱这一变革,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具有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更为课程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几种方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
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
利用计算机中的图表工具,只要输入相应的数据,计算机在几秒钟之内便自动产生统计图,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产生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
这样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对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推断上,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
实践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既达到了学会看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分析与推测,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又达到了学会用图表工具制作统计图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还培养了良好的环保意识,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短短40分钟,完成了原来至少要2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进行整合教学。
计算机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这一功能可以让学生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
例如:低年级可利用计算机画图配字表达自己的想法;中年级通过上网查找、下载资料,利用Word制作出学习汇报材料;高年级可通过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网站。
在这里,计算机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
高,另一方面以“出版工具”的角色出现,帮助他们整理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颀赏等多项知识完成研究报告,使知识内化并激活。
3.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许多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的试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从而给学生以真切感,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重要的是,通过整合,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革命的紧迫性。
4.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
在以上这些典型的课例中,信息技术都以工具的形式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很难把它从教学过程中分离出来,因为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同样,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
导作用,他们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