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合集下载

二章空间数据结构及编码

二章空间数据结构及编码

二章空间数据结构及编码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空间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空间数据结构及编码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的基础,对于有效地存储、组织和检索空间数据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空间数据。

简单来说,空间数据就是具有空间位置和几何特征的数据,比如地图上的点、线、面等要素。

这些数据不仅包含了位置信息,还可能包括属性信息,如土地利用类型、建筑物高度等。

空间数据结构则是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方式。

常见的空间数据结构有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来表示点、线、面等几何对象。

例如,一个点可以用一对坐标(x, y)来表示,一条线可以由一系列有序的坐标对来定义,而一个面则是由一个封闭的线来界定。

矢量数据结构的优点在于数据精度高、存储空间小、便于进行几何变换和拓扑分析。

但它在处理复杂的空间关系和大规模数据时,计算量可能较大。

相比之下,栅格数据结构将空间区域划分为规则的网格单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数值。

这种结构适合表示连续变化的数据,如地形高程、温度分布等。

栅格数据结构的处理相对简单,但数据冗余度较高,精度可能会受到网格大小的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空间数据结构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和数据特点。

如果需要精确表示地理要素的形状和边界,矢量数据结构可能更合适;而对于大面积的、连续变化的数据,栅格数据结构可能更为有效。

接下来,我们谈谈空间数据编码。

空间数据编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效率,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处理。

常见的空间数据编码方法有很多。

比如,对于矢量数据,常见的编码方式有坐标序列编码、多边形编码等。

坐标序列编码直接记录点的坐标,简单直观,但存储空间较大。

多边形编码则通过一些规则来减少数据存储量,提高处理效率。

对于栅格数据,常见的编码方式有直接编码、行程编码、四叉树编码等。

直接编码就是将每个网格单元的值直接存储,简单但效率低。

行程编码通过记录相同值的连续段来压缩数据。

083《GIS原理及应用》考试大纲

083《GIS原理及应用》考试大纲

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GIS原理及应用》考试大纲一、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处理和产品输出等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了解GIS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进展,掌握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技术,熟悉空间分析和应用的一般方法。

二、考试形式与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卷面满分为100分。

考试结构:1、内容结构:基础知识:50分综合理解分析:50分2、题型结构:三、考试内容与评价目标第一章绪论(一)、评价目标1、识记GIS基本概念2、熟悉GIS的基本构成和发展历史(二)、考试内容1、数据: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符号。

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信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决策依据。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及一切有用的知识,他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地理信息系统: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基于技术、工具、系统和学科的定义。

等的定义2、GIS的基本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模型。

3、GIS的发展概况:我国GIS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准备阶段(1978-1980):一些知名人士GIS先驱看到GIS的广阔前景和GIS的重要性,进行极积呼吁,为GIS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准备基础并做了一些可行性实验。

2)试验阶段(1981-1985):这期间,我国在GIS理论探索,规范探讨,软件开发,系统建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进行了一些典型,试验专题试验软件开发工作。

第2讲 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类型 空间数据库课件

第2讲 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类型 空间数据库课件
第二讲 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类型
第2讲 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类型
一、 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二、 空间数据库发展历程 三、 空间数据库 四、 空间实体 五、 空间数据类型 六、 空间数据来源
2021/4/26
空间数据库
2
一、 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 数据库
能被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反映客观实体 信息的物理符号
GIS界面
空间数据 (变长记录)
关系表
二进制块
DBMS
空间
属间接存取,效率比DBMS的直接 存取慢,特别是涉及空间查询、对 象嵌套等复杂的空间操作
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
8
二、 空间数据库发展历程
3 空间数据库的发展


GIS界面

空间数据管理层


空间数据处理



RDBMS

扩充实体类型 (点、线、面、圆等)
2021/4/26
空间数据库
36
实 体 类 型 组 合
2021/4/26
空间数据库
37
四、 空间实体
4 空间实体的时间特征
数 据
等概念和术语,采用动态联编和单继承性机制。

基本出发点就是以对象作为最基本的元素,尽可
系 统
能按照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分析和解决
问题。
2021/4/26
空间数据库
10
二、 空间数据库发展历程
3 空间数据库的发展
GIS中的各种地物,在几何性质方面不外乎表现为四种类型,
即点状地物、线状处物、面状地物以及由它们混合组成的复杂地物, 面 因而这四种类型可以作为GIS中各种地物类型的超类。 向

第二章 GIS空间数据结构1

第二章   GIS空间数据结构1

二、矢量数据的特点
三、矢量数据结构的类型
1、简单数据结构 空间数据按照以基本的空间对象(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 进行单独组织,不含有拓扑关系数据,最典型的是面条 (Spaghetti)结构。
主要特点:
(1)数据按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数 据编排直观,数字化操作简单。 (2)每个多边形都以闭合线段存储,多边形的公 共边界被数字化两次和存储两次,造成数据 冗余和不一致。 (3)点、线和多边形有各自的坐标数据,但没有 拓扑数据,互相之间不关联。 (4)岛只作为一个单个图形,没有与外界多边形 的联系。
4、坐标系转换
x=f1(L,B) y=f2(L,B)
5、高程
指空间参考的高于或低于某基准平面的 垂直位置,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息。我国现 规定的高程基准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比原“黄海平均海平面”高29mm。我国高程 的起算面是黄海平均海水面。1956年在青岛 设立了水准原点,称此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中国的高程基准面 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国务院1959 年批准启用的《黄海平均海水面》。《1985 国家高程基准》比《黄海平均海水面》上升 29毫米。
优、缺点
优点——文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多边形为单位的运 算和显示。 缺点—— (1)邻接多边形的公共边被数字化和存储两次(如图 2—19a中的7、8、9三个点),由此会产生数据冗余和 边界不重合(由于数字化误差等因素造成)。 (2) 每个多边形自成体系,缺少有关邻域关系的信 息,难以进行邻域处理。如合并同类时要消除公共边。 (3) 不能解决“洞”或“岛”之类的多边形嵌套问 题,岛只作为单个的图形建造,没有与外包多边形的 联系。 (4)不易检查多边形边界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如 无法判断有无不完整的多边形。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一、地理实体(空间实体)---GIS处理对象 1、定义: 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体有概 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2、理解: 地理实体类别及实体内容的确定是从具体需要出发的,GIS中的空间实
体是一个概括,复杂,相对的概念。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二、地理实体的描述——空间数据
弧段号
USER_ID LPOLY
RPOLY
FROM_NODE
TO_NODE
其它属性: (名称)
MAP 6 1
P
5
7 8 15
9
10
2
11
P
4
P
14 13
12
3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2-3 一、图形表示
栅格结构用密集正方形(或三角形,多边形) 将地理区域划分为网格阵列。 位置由行,列号定义,属性为栅格单元的值。 点:由单个栅格表达。 线: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组相邻 栅格表达。 面: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片栅格 表达。
4、点拓扑文件: 结点—链关系
2
A,B,D
第二章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 (四)链状双重独立式编码(续)
特点:
拓扑关系明确,也能表达岛信息,而且以弧段为记录单位,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2-2 矢量数据结构
在ARC/INFO软件中:
1)ARC文件: 2)INFO:属性表 如AAT(Arc Attribute Table) 弧段号 点数 坐标串
立体状实体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现象与物体,它具有长度、宽度及高度等 属性,立体状实体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空间特征: · 体积。 · 每个二维平面的面积。 · 周长。 · 内岛。 · 含有弧立块或相邻块。 · 断面图与剖面图。

第2章 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

第2章 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
由于计算机中处理和操作的数据是离散数 据,在GIS中,地理空间数据是进行离散化表达 的空间数据,其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应用目的由 空间数据模型决定。
二、GIS中的地理空间和地理空间数据
➢ 地理空间数据的描述
建立在地理空间坐标系基础上 地理坐标(经度、纬度)是描述地理空间信息最直接的方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X,Y)建立了对地理空间良好的视觉感,并易于
属性特征 表示实体的特征。如名称、分类、质量特征和数量特 征等。
时间特征 描述实体随时间的变化,其变化的周期有超短周期的、 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
返回节目录
三、空间数据的来源
地图数据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地理信息系统 最重要的信息源
遥感数据 各种遥感数据及其制成的图像资料(航片、卫片)包 含着及其丰富的地理内容,尤其是先进的卫星遥感技 术的广泛应用,能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 现势性很强的数据
的由)高作到为低间)隔进量一来步表细示分不的同的量, 是一种较精确区分和标识地理现
象的测量方法。
比率(Ratio)量
返回节目录
§2.2 空间数据
一、基本概念 二、空间数据的特征 三、空间数据来源 四、地理空间数据的类型
返回章目录
一、基本概念
空间数据是指用来描述空间实体的位置、形状、 大小及其分布特及其关系。
供的定量值是进通具行过有区排真分序零和来值标区而识分且。和测如标北识京地、理天现津象、
顺序(Ordina量l)单位量的间隔石的是家量相庄称等等为的;顺数长序据江量、。黄它河是、按鸭照绿地江理
等利数;用据白某的洋种等淀标级、准序洪单列泽位,湖(由和可低太以到湖是高等任(意或
间隔(Interval)量

第二章 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

第二章 空间数据模型和空间数据结构

地理空间定位框架即大地测量控制,由平面控制网和
高程控制网组成; GIS的任何空间数据都必须纳入一个统一的空间参照系 中,以实现不同来源数据的融合、连接与统一。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6
中国的大地控制网
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
平面控制网 :
按统一规范,由精确测定地理坐标的地面点组成,由 三角测量或导线测量完成,依精度不同,分为四等。
5 f 6
c
4
d
g
点 1 x1 2 x2 3 x3 4 x4 5 x5 6 x6
地图MAP及多边形实体I和II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3.2.3 空间物理数据模型
• 解决如何把设计的空间逻辑数据模型在计 算机上实现,同时考虑效率。常常涉及到 索引文件的构建。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0
2.3.3 时空数据模型
1)单重继承、多重继承;全部继承、部分继承;取 代继承、包含继承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9
(四)面向对象数据模型的核心工具
公有域 私有域 保护域:
2)状态继承(数据)
数据 父类 函数 子类
实例
子类继承父类的数据结构,子类还可定义自己 新的数据结构。 子类任意使用父类的数据结构,有可能破坏封 装,若只能通过发送消息来使用父类的域,又可 能失去有效性,具体办法: 公有域:类可操作,实例也可操作。 私有域:只有类本身使用,用户不得访问。 保护域:子类可使用,继承使用,实例不能使用。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7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 “1980西安坐标系” 大地坐标的 起算点——大地原点。
8
高程控制网

《空间数据结构》课件

《空间数据结构》课件

01
拓扑数据结构是一种基于拓扑关系的空间数据结构,通过拓扑 元素(如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来表示空间实辑性强,便于进行空间查
询和分析。
常见的拓扑数据结构有拓扑图和网络图等。
03
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是一种将空间划 分为一系列离散的栅格单元的 数据结构,每个栅格单元表示
我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空间数据 结构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 发展,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 领域将更加丰富和多样。
课程对个人专业发 展的影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 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为 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我相信,这门课程将 会对我未来的专业发展产生积 极的影响。
混合数据结构
结合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点,同时处理离散的空间对象和连续的地理信息。 混合数据结构能够充分利用矢量和栅格的优势,提高空间数据的精度和分析能力。
02
常见空间数据结构
网格数据结构
网格数据结构是一种将空 间划分为规则网格单元的 数据结构,每个网格单元 包含相应的属性信息。
网格数据结构的特点是简 单、直观,便于进行空间 分析和计算。
标准化和开放性
推动空间数据结构的标准化和 开放性,促进不同系统之间的 互操作性和共享性。
隐私保护和安全保障
加强空间数据的安全保护和隐 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05
总结与思考
学习心得
空间数据结构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空间数据结构在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库系统等领域中的关键作用,它为解决 实际问题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空间数据结构的重要性
01
提高空间数据处理效率
合理的空间数据结构能够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存储和检索效率,从

CH2空间数据结构与空间数据库

CH2空间数据结构与空间数据库
数据层的设计一般是按照数据的专业内容和类型进行的。数据的 专业内容的 类型通常是数据分层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要考虑数据之间 的关系。如需考虑两类 物体共享边界(道路与行政边界重合、河流与地块边界的重合)等,这些数据间的关 系在数据分层设计时应体现出来。
不同类型的数据由于其应用功能相同,在分析和应用时会同时用 到,在设计 时应反映出这样的需求,即可将这些数据作为一层。例如,多边形的湖泊、水库, 线状的河流、沟渠,点状的井、泉等,在GIS的运用中往往同时用到,因此,可作 为一个数据层。
数据存储的方式
数据库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海量数据的必然选 择
用户
驱动
数据
数据库基础知识
建立数据库不仅仅是为了保存数据,扩展人的记忆, 而主要是为了帮助人们去管理和控制与这些数据相关 联的事物。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就是一种专门化 的数据库,由于这类数据库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所 以有人把它称为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系统
空间数据库 :存储在物理介质上的与应用相关的 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和,一般是以相互关联的一些 特定结构之文件的形式组织在存储介质上。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 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定义,提供必要的 空间数据查询与存取功能,并能够对空间数据进 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
CH2 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 数据库
第三节 空间数据模型
数据库基础知识
计算机对数据的管理经过了三个阶段 :
1. 人工管理阶段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 计算,只能使用卡片、纸带、磁带等存储数据。 数据的输入、输出和使用应随程序一起调入内存, 用完撤出。造成数据冗余度大!而且,数据的存 储格式、存取方式、输入输出方式都要由程序员 自行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试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第一章绪论1.信息系统:能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再现,并能回答用户一系列问题的系统。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的能力。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3.GIS与IS之间的区别:GIS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合体。

4.GIS系统五个基本组成部分:⑴硬件系统,各种设备-物质基础;⑵软件系统,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⑶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⑷应用人员,GIS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⑸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GIS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5.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⑴数据采集与编辑;⑵数据存储与管理;⑶数据处理和变换;⑷空间分析和统计;⑸产品制作与显示;⑹二次开发和编程6.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第二章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1.地理实体: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个具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性的概念。

2.地理实体的特征:⑴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⑵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以及空间相互关系;⑶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3.地理实体数据的类型:⑴属性数据——描述空间对象的属性特征的数据;⑵几何数据——描述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的数据;⑶关系数据——描述空间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数据4.点:有特定位置;线: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由一系列的有序坐标表示;面:对湖泊、岛屿、地块等一类现象的描述。

由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体: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现象与物体,它具有长度、宽度及高度等属性5.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适合于计算机存储、管理、处理的逻辑结构,也就是指空间数据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后参考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课后参考答案

“地理信息系统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数据和信息?它们有何联系和区别?定义: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据等形式。

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联系和区别: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

信息是对数据解释、运用与解算,数据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

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不同知识、经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数据库有什么异同?与地理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GIS定义:GIS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不同领域、不同专业对GIS的理解不同,目前没有完全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定义①:是对地理环境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将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包括它们的空间位置形状及分布特征和与之有关的社会、经济等专题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等进行获取、组织、存储、检索、分析,并在管理、规划与决策中应用。

定义②: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③:是为了获取、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空间定位数据而建立的计算机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定义④: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

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

第一章空间数据库概述1、空间数据库系统由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空间数据库应用系统三部分构成。

2、空间数据的特征:空间特征、非结构化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分类编码特征、数据种类多、抽象性特征、海量数据特征3、数据库的发展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文件是大量文件的集合形式,每个文件包含大量记录面向用户的数据文件,用户可以通过它进行查询、修改、删除等操作;数据文件与对应的程序有一定的独立性,程序员可以不关心数据的物理存储,只考虑逻辑存储结构;由初期的顺利文件发展为索引文件、直接文件等,数据可随机存取。

数据文件只能对应一个或几个程序,仍依赖程序。

数据文件之间不能建立关系,数据冗余。

⏹文件-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文件系统管理几何图形数据,用商用RDBMS管理属性数据,几何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通过对象标识或内部连接码(OID)进行连接。

两者独立地组织、管理和检索。

缺点:该模式中,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较弱,特别是在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完整性、并发控制以及数据损坏后的数据恢复方面缺少基本的功能。

⏹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图形和属性数据都用RDBMS来管理模式1: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

涉及一系列关系连接运算,相当费时。

模式2:将图形数据的变长部分处理成二进制块(Block)字段。

但Block的读写效率比定长的属性字段慢得多,特别涉及对象的嵌套时,更慢。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软件商或GIS软件商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在RDBMS中进行扩展,使之能直接存储和管理非结构化的空间数据。

主要解决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的管理,效率比全关系型二进制Block的管理高得多。

缺点:但仍没有解决对象的嵌套问题,空间数据结构不能由用户定义,用户不能根据GIS要求再定义,使用上受一定限制。

⏹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适应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它不仅支持变长记录,而且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与聚集。

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允许用户定义对象和对象的数据结构以及它的操作。

空间数据结构与管理

空间数据结构与管理
每个多边形在数据库中是相互独立、分开存储的。
01
03
02
坐标序列法的优缺点
优点:文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以多边形为单位的运算和显示。 缺点:①多边形之间的公共边界被数字化和存储两次,由此产生冗余和碎屑多边形;如重叠陕长多边形及裂缝的产生。 ②每个多边形自成体系而缺少邻域信息,难以进行邻域处理,如消除某两个多边形之间的共同边界; ③不能解决“洞”和“岛”之类的多边形嵌套问题。 ④没有方便方法来检查多边形边界的拓扑关系正确与否,如有无不完整的多边形(死点)或拓扑学上不能接受的环(奇异多边形)。 这种方法可用于简单的粗精度制图系统中。
Ⅱ树状索引编码法
采用树状索引以减少数据冗余并间接增加邻域信息,方法是对所有边界点进行数字化,将坐标对以顺序方式存储,由点索引与边界线号相联系,以线索引与各多边形相联系,形成树状索引结构。
线与多边形之间的树状索引
图形数据
4
二、矢量数据结构
定位明显:其定位是根据坐标直接存储的,无需任何推算。 属性隐含:属性则一般存于文件头或数据结构中某些特定的位置上。 矢量数据结构图形运算的算法总体上比栅格数据结构复杂的多,在叠加运算、邻域搜索等操作时比较困难,有些甚至难以实现, 在计算长度、面积、形状和图形编辑、几何变换操作中,矢量结构有很高的效率和精度。
02
03
04
手工获取,专题图上划分均匀网格,逐个决定其网格代码。
由矢量数据转换而来。
扫描仪扫描专题图的图像数据{行、列、颜色(灰度)},定义颜色与属性对应表,用相应属性代替相应颜色,得到(行、列、属性)再进行栅格编码、存贮,即得该专题图的栅格数据。
遥感影像数据,对地面景像的辐射和反射能量的扫描抽样,并按不同的光谱段量化后,以数字形式记录下来的像素值序列。

《空间数据库》范围及重点

《空间数据库》范围及重点

《空间数据库》范围及重点1.第一章:绪论1)空间数据库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名称简写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与联系;答;利用当代的系统方法,在地理学、地图学原理的指导下,对地理空间进行科学的认识与抽象,将地理数据库化为计算机处理时所需的形式与结构,形成综合性的信息系统技术——空间数据库或者SDBMS是海量SD的存储场所、提供SD处理与更新、交换与共享,实现空间分析与决策的综合系统。

组成:存储系统、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是SDBS的简称2)目前空间数据库实现方案;答:ORDBMS3)GIS,RS与空间数据库之间的联系;4)常见的空间数据库产品答:轻量级:MS的Access、FoxPro、SUN的MySQL中等:MS的SQL Server系列重量级:Oracle的Oracle不太熟悉的有:Sybase、Informix、DB2 、Ingress、PostgreSQL(PG)等5)产生空间数据库的原因;答:直接利用?SD特征:空间特性非结构化特征空间关系特征多尺度与多态性海量数据特性存在的问题:复杂图形功能:空间对象复杂的空间关系数据变长记录6)空间数据库与普通关系数据库的主要区别。

答:关系数据库管理属性数据,空间数据采用文件库或图库形式;增加大二进制数据类型(BLOB),解决变长数据存储问题;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全部存放在数据库中;但空间特性由程序处理2.第二章:空间数据库模型1)如何理解空间数据库模型;2)空间数据及空间关系;… (1) 空间数据类型几何图形数据影像数据属性数据地形数据元数据:对空间数据进行推理、分析和总结得到的关于数据的数据,数据来源、数据权属、数据产生的时间数据精度、数据分辨率、元数据比例尺地理空间参考基准、数据转换方法…(2) 空间关系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拓扑关系:形状、大小随投影改变。

在拓扑变换下不变的拓扑变量,如相邻、包含、相交等,反映空间连续变化的不变性方位关系:地理空间上的排列顺序,如前后、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方位度量关系:距离远近等3)空间数据库如何建模;DB设计三步骤‹ Conceptual Data Model:与应用有关的可用信息组织、数据类型、联系及约束、不考虑细节、E-R模型Logic Data Model 层次、网状、关系,都归为关系,SQL的关系代数(relational algebra, RA) Physical Data Model:解决应用在计算机中具体实现的各种细节,计算机存储、数据结构等4)模型之间如何转换?5)可行的空间数据库建模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本章概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操作对象是空间地理实体,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空间数据库,即将反映地理实体特性的地理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这需要解决地理数据具体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处理即空间数据结构问题和如何描述实体及其相互关系即空间数据库模型问题。

本章重点介绍主要的空间数据结构和空间数据库模型。

§2.1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介绍地理实体的概念,地理实体需要描述的内容,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实体间的空间关系。

§2.2 矢量数据结构讲述矢量数据的图形表示、获取方式和表示(即矢量编码方法)。

§2.3 栅格数据结构讲述栅格数据的图形表示、栅格数据的组织、栅格结构的建立和栅格数据的表示。

§2.4 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针对矢量栅格数据结构互为优缺点状况,介绍集两者优点为一体的矢量栅格一体化数据结构的概念和具体数据结构设计方法。

§2.5 三维数据结构主要阐述基于栅格的八叉树三维数据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存储结构。

在矢量结构方面,介绍常用的三维边界表示法的方法原理、特点和应用。

§2.6 空间数据模型首先介绍数据库有关基础知识,传统数据模型如何存储图形数据及其局限性,重点阐述面向对象技术、面向对象模型和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2.7 空间数据库的设计、建立和维护介绍空间数据库的设计的内容、建立过程和维护方法。

您可能还想看前贴【GIS原理学习(一)】【GIS原理学习(二)】【GIS 原理学习(三)】【GIS原理学习(四)】§2.1 地理实体及其描述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实体作为描述、反映现实世界中空间对象的单体。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需要描述地理实体的名称、位置、形状、功能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地理实体的时间、空间和属性三种特性,其中空间特性是地理信息所特有的,也是造成空间数据结构和数据库模型异常复杂的原因所在。

此外,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对空间查询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理系统和地理实体介绍地理系统和地理实体的概念。

二、实体的描述及存储介绍空间实体描述的内容,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数据类型和空间数据存储方式。

三、实体的空间特征空间特征是地理实体所特有的特征,是GIS数据组织、处理和维护的难点所在,可以从空间维数,空间特征类型和实体类型组合三个方面来考察。

四、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实体间空间关系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查询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阐述空间关系的类型,和拓扑空间关系的定义、种类、表达及意义。

一、地理系统和地理实体地理信息来源于地理系统。

著名数学家钱学森曾指出: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所谓开放性是指地理系统与其它系统有关联,有物质和信息的交往,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复杂巨系统是指地理系统有成千上万的种类繁多的子系统。

抽象是人们观察和分析复杂事物和现象的常用手段之一。

将地理系统中复杂的地理现象进行抽象得到的地理对象称为地理实体或空间实体、空间目标,简称实体(Entity)。

实体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实体可以指个体,也可以指总体,即个体的集合.抽象的程度与研究区域的大小、规模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在一张小比例尺的全国地图中,武汉市被抽象为一个点状实体,抽象程度很大;而在较大比例尺的武汉市地图上,需要将武汉市的街道、房屋详尽地表示出来,武汉市则被抽象为一个由简单点、线、面实体组成的庞大复杂组合实体,其抽象程度较前者而言较小。

所以说,实体是一个具体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二、实体的描述和存储从实体需要描述的内容到计算机具体如何存储实体的过程见图2-1-1。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根据具体要求需要描述实体各个侧面如名称、位置、形状和获取这些信息的方法、时间和质量等,记录实体的这些描述内容的空间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根据反映实体特征的不同,空间数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几何数据、关系数据、属性数据和元数据,而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以不同的空间数据结构存储的。

1、空间实体的描述通常需要从如下方面对地理实体进行描述:1)编码:用于区别不同的实体,有时同一个实体在不同的时间具有不同的编码,如上行和下行的火车。

编码通常包括分类码和识别码。

分类码标识实体所属的类别,识别码对每个实体进行标识,是唯一的,用于区别不同的实体。

2)位置:通常用坐标值的形式(或其它方式)给出实体的空间位置。

3)类型:指明该地理实体属于哪一种实体类型,或由哪些实体类型组成。

4)行为:指明该地理实体可以具有哪些行为和功能。

5)属性:指明该地理实体所对应的非空间信息,如道路的宽度、路面质量、车流量、交通规则等。

6)说明:用于说明实体数据的来源、质量等相关的信息。

7)关系:与其它实体的关系信息。

2、空间数据的特征空间数据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图2-1-2):图2-1-2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1)属性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特性,即用来说明“是什么”,如事物或现象的类别、等级、数量、名称等。

2)空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的地理位置,又称几何特征、定位特征,如界桩的经纬度等。

3)时间特征——用以描述事物或现象随时间的变化,例如人口数的逐年变化。

由于空间实体具有上述特征,所以在GIS中的表示是非常复杂的。

目前的GIS还较少考虑到空间数据的时间特征,只考虑其属性特征与空间特征的结合。

实际上,由于空间数据具有时间维,过时的信息虽不具有现势性,但却可以作为历史性数据保存起来,因而就会大大增加GIS表示和处理数据的难度。

3、空间数据的类型根据空间数据的特征,可以把空间数据归纳为三类:1)属性数据——描述空间数据的属性特征的数据,也称非几何数据。

即说明“是什么”,如类型、等级、名称、状态等。

2)几何数据——描述空间数据的空间特征的数据,也称位置数据、定位数据。

即说明“在哪里”,如用X、Y坐标来表示。

3)关系数据——描述空间数据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数据,如空间数据的相邻、包含等,主要是指拓扑关系。

拓扑关系是一种对空间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数学方法。

此外,还有元数据,它是描述数据的数据。

在地理空间数据中,元数据说明空间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便于数据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交流。

若根据划分角度不同,还可将空间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空间数据的不同划分根据数据来源的不同分为(据郭达志等):1)几何图形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种类型的地图和实测几何数据。

2)影象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等。

3)属性数据:来源于实测数据,文字报表,或地图中的各类符号说明,以及从遥感数据中通过解释得到的信息等。

4)地形数据:来源于地形等高线图的数字化,已建立的格网状的数字化搞成模型(DTM),或其他形式表示的地形表面(如TIN)等。

在具有智能化的GIS中还应有规则和知识数据。

根据表示对象的不同分为分为(据邬伦等)(图2-1-3):1)类型数据:例如考古地点、道路线和土壤类型的分布等;2)面域数据:例如随机多边形的中心点、行政区域界线和行政单元等;3)网络数据:例如道路交点、街道和街区等;4)样本数据:例如气象站、航线和野外样方的分布区等;5)曲面数据:例如高程点、等高线和等值区域;6)文本数据:例如地名、河流名称和区域名称;7)符号数据:例如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晕线)等;4、空间数据结构数据结构即数据组织的形式,是适合于计算机存贮、管理、处理的数据逻辑结构。

换句话说,是指数据以什么形式在计算机中存贮和处理。

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储存在计算机机中,是计算机正确处理和用户正确理解的保证。

空间数据结构是空间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组织方式。

目前尚无一种统一的数据结构能够同时存储上述各种类型的数据,而是将不同类型的空间数据以不同的数据结构存储(图2-1-1)。

一般来说,属性数据与其他信息系统一样常用二维关系表格形式存储。

元数据以特定的空间元数据格式存储,而描述地理位置及其空间关系的空间特征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所特有的数据类型,主要以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两种形式存储。

三、实体的空间特征可用空间维数、空间特征类型和空间类型组合方式说明实体的空间特征。

1、空间维数有零维、一维、二维、三维之分,对应着不同的空间特征类型:点、线、面、体。

在地图中实体维数的表示可以改变。

如一条河流在小比例尺地图上是一条线(单线河),在大比例尺图上是一个面(双线河)。

2、空间特征类型1)点状实体:点或节点、点状实体。

点:有特定位置,维数为0的物体。

具体有下列类型的点:实体点、注记点、内点和节点等不同类型(图2-1-4)2)线状实体:具有相同属性的点的轨迹,线或折线,由一系列的有序坐标表示,并长度、弯曲度、方向性等特性,线状实体包括线段,边界、链、弧段、网络等。

3)面状实体(多边形):是对湖泊、岛屿、地块等一类现象的描述,在数据库中由一封闭曲线加内点来表示。

具有面积、范围、周长、独立性或与其它地物相邻、内岛屿或锯齿状外形、重叠性与非重叠性等特性。

4)体、立体状实体: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的现象与物体,它具有长度、宽度及高度等属性,立体状实体一般具有体积、每个二维平面的面积、内岛、断面图与剖面图等空间特征。

3、实体类型组合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比较复杂,往往由上述不同的空间类型组合而成,例如根据某些空间类型或几种空间类型的组合将空间问题表达出来(图2-1-5),复杂实体由简单实体组合表达。

四、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是指各空间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包括拓扑空间关系,顺序空间关系和度量空间关系。

由于拓扑空间关系对GIS查询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GIS中,空间关系一般指拓扑空间关系。

1、定义拓扑关系是一种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明确定义的数学方法。

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变形,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可以假设图形绘在一张高质量的橡皮平面上,将橡皮任意拉伸和压缩,但不能扭转或折叠,这时原来图形的有些属性保留,有些属性发生改变,前者称为拓扑属性,后者称为非拓扑属性或几何属性(表2-1-1)。

这种变换称为拓扑变换或橡皮变换。

2、拓扑关系的种类点(结点)、线(链、弧段、边)、面(多边形)三种要素是拓扑元素。

它们之间最基本的拓扑关系是关联和邻接。

1)关联:不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结点与链,链与多边形等。

2)邻接:相同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结点与结点,链与链,面与面等。

邻接关系是借助于不同类型的拓扑元素描述的,如面通过链而邻接。

在GIS的分析和应用功能中,还可能用到其它拓扑关系,如:3)包含关系:面与其它拓扑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果点、线、面在该面内,则称为被该面包含。

如某省包含的湖泊、河流等。

4)几何关系:拓扑元素之间的距离关系。

如拓扑元素之间距离不超过某一半径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