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分层结构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I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既复杂又不实用,但其概念清楚,体系结构理论较完整。TCP/IP的协议现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原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体系结构。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它包含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结构层。不过从实质上讲,TCP/IP只有三层,即应用层、运输层和网际层,因为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什么具体内容。

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时的各层数据流如图2.1所示:

图2.1两台计算机进行通信时的各层数据流结构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相互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在因特网中的应用层协议很多,如支持万维网应用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支持文件传输的FTP协议等等。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因特网的运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但无连接服务则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尽最大努力交付”。这两种服务方式都很有用,各有其优缺点。

在分组交换网内的各个交换接点机都没有运输层。运输层只能存在于分组交换网外面的主机之中。运输层以上的各层就不再关心信息传输的问题了。

正因为如此,运输层就成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作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因特网是一个很大的互联网,它由大量的异构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起来。因特网主要的网络协议是无连接的网际协议IP和许多路由选择协议,因此因特网的网络层也叫网际层或IP层。

数据链路层在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接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使接受端能够知道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控制信息还使接受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如发现有差错,数据链路层就丢弃这个出了差错的帧。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并不在物理层之内而是在物理层的下面。

2.4网络协议的数据格式

网络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存在各种差异,为了保证相互通信及双方能够正确地接收信息,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约定,即网络协议(Protocol)。这些协议可划分为网络访问层(物理层)、网络(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四层。

2.4.1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最基本的服务是将源计算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的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计算机的网络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数据链路层必须将上层传入的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帧,帧是数据链路层的传送单位)。最后将数据块传给下层(物理层),而物理层传入链路层的数据格式即为帧的格式。链路层的帧也是我们通过计算机能获得的最底层的数据格式,网卡将得到的比特流处理成帧后通过网卡驱动规定的接口传入系统,而我们所能捕获的数据也是从此接口获得。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上层系统收到的帧格式为:

其中的前12Bytes为帧的MAC信息,后2Bytes的内容包含着以太网类型,即对应着上层协议,通过对这两Byte的解析就可以得出帧中封装的数据需要何种协议来进行下一层的分析,如以太网类型0x0800代表网际协议(IP),0x0806表示地址解析协议(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0x86DD表示帧中封装的是网际协议v6(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数据。

2.4.2 网络层

从图2.2-1 Internet主要协议可以看到,网络层中包含的协议有:IP、ARP 、RARP、ICMP四个协议,但从数据包的封装来看ICMP是封装在IP数据包中进行传输的,所以ICMP结构的解析将放入传输层。

(1) IP数据格式

网际协议IP在主机和网络之间寻址和路由数据包。IP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主要就是负责在主机间寻址并为数据包设定路由,在交换数据前它并不建立会话。因为它不保证正确传递,另一方面,数据在被收到时,IP不需要收到确认,所以它是不可靠的。IP协议的数据格式如下:

版本号:协议的版本号,不同版本的协议格式或语言可能不同,现在常用的

是IPV4。

IHL:IP头长度,以32位字计数,最小为5,即20个字节(5*32bit=8*20Byte)。

服务类型:用天区分不同的可靠性,优先级,延迟和吞吐率的参数。

总长度:包含IP头在内的数据单元的总长度(字节数)。

标识(identificaiton):16bit,组成一个无符号整型值,用于IP分组的分片和重组。标识字段是IP分组在传输时的唯一标识符号。同属于一个IP分组的各个分片其标识字段完全相同。根据IP协议,源IP主机每发送一个IP分组,则IP 分组中的标识字段被顺序加1。此字段取值范围为0-65535。

标志(Flag):第0比特为最终分片标志MF(More Fragment),当MF=1时表示后面还有同属于此IP分组的其它分片。MF=0表示此分片已经是此IP分组的最后一个分片。第1比特为禁止分片标志DF(Don't Fragment),DF=1时表示此IP 分组未分片。第2比特保留未用。

片偏移(fragment offset):13bit。指出本分片的数据字段的第1字节在初始IP分组数据段中的偏移值,以8Bytes为单位。用于在目标IP主机把同属于一个IP分组的各个IP分片重组。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8bit,即IP分组在IP网络中的寿命。

协议(Protocol):8bit,指明IP分组中数据字段携带的是哪种高层协议数据。

首部检查和(header checksum):16bit。此字段只用于检查IP分组的首部,不包括数据字段。

源IP地址(source IP address):32bit,填入源主机的IP地址。

目标IP地址(destination IP address):32bit,填目标主机的IP地址。

可选字段(IP options):可选,可变长,1字节-40字节,但加上填充字段(填充0)后两个字段长度必须为4Bytes的整数倍。

(2) ARP数据格式

ARP协议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的缩写,它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就是常说的MAC地址)。协议ARP的分组格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