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合集下载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篇一: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计算机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前半个工作日才能做好的报表现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做好了.电子商务,举例子淘宝机械化大生产,举例子钢铁阿纺织阿什么的因为科学技术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表现在1、科技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答复提高劳动生产率.2、科技能促进节约能源和原料,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3、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由于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的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价值,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的毛衣可以不必手工制作,通过电脑设计图案,几秒钟就能制作完成一件衣服.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篇二:举例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案例信息】案例名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授课教师:高薇(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中学二级)【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科思想品德学段:初中年级九年级相关领域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参观农业博物馆,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在体验和感受中产生情绪情感的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将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将收集的材料归纳、分析、总结,以小组汇报探究成果的方式,以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分别从农业思想、农业器具和农业作物的角度,自主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容。

初中历史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开课详案

初中历史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开课详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导课:上课,同学们好。

导: 同学们有没有参观过上海世博会?(举手)学生:大多数没有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学生: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老师:上海世博会结束了,今天我们就自己来开一次小小科技世博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点击幻灯片2,请同学们把教材翻到59页,预习59页的上面的第一个相关链接。

(进行板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科技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老师:我们今天的小小科技世博会展馆可不多,只有四个。

点击幻灯片3。

那同学们就跟着老师先来参观英国馆吧。

点击幻灯片4。

老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

请大家注意听解说。

(观看视频:第一次工业革命。

)刚才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后,这其实就是第几次工业革命?引导学生说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蒸汽机的发明后出现了其他哪些发明成就,影响是什么?老师再进行补充: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广泛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交通方面,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还使世界统一起来,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英国通过这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工厂,同时也成为世界上的第一个工业强国。

现在,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是哪个国家?老师:美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参观美国馆。

点击幻灯片3到5。

请大家参观美国馆的第一展区的A区。

老师:19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电力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人们发明了很多新的产品,同学们来举几个例子。

点击幻灯片5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这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进入到机械化,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老师:点击幻灯片6,请大家参观美国馆的第一展区的B区,这是内燃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动机。

它的发明,出现了石油这种燃料,同时也有了更多新的发明,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生产出现了机械化,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语文教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构想本文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xxx同志精辟的论述阐明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本义是xxx同志两次谈话的节录,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一个共同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也即本文的文题。

文章第一部分的内容摘自1988年9月5日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重点阐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的背景.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更具划时代意义。

第二部分内容是1988年9月12日听取关于价格与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谈话,这一本分内容从教育、科学技术、知识分子三方面论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文章深人浅出.说理精辟透彻,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深刻的理念,但是读起来却让人不感深奥费解并且令人信服。

其特点有二:1.本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与胡萨克总统的谈话中准确地道出时代特点,指出变化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联系自身的问题——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协调,封闭,自我孤立。

指出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自今国内虽有变化,但力度不够,不能与世界发展同步,还处于落后的状态,而正是这一落后的局面,促使xxx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

第二部分首先从我国已经耽误二十年这一惨痛教训论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并从农业方面举例证明科学技术对于发展的重要作用,又从教育方面论述强调重视科学技术就不能忽视教育,然后重点谈到重视知识分子,全面提高知识分子的待遇,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待遇。

阐明重视知识分子就是重视科学技术。

最后上升到战略方针领域高度,进一步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2.本文语言通俗意远。

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以其生活话的语言强凋出科学技术在社会发挥中的先导地位。

又如,“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中的“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虽是口语,但传达出的含义却是十分深刻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就像吃饭是为了活着一样实在。

咱们就说古代吧,那时候没有汽车飞机,人们想去个远点的地方,全靠两条腿或者骑马。

从北京到广州,那得走上好几个月呢。

这就好比一只蜗牛要从这头爬到那头,慢吞吞的。

现在呢?飞机几个小时就到了。

这速度的提升,就是科学技术的功劳。

飞机这东西,就像一只钢铁做的大鹏鸟,带着人们在天空翱翔。

再看看农业方面。

以前农民种地,那可全是靠天吃饭,浇水得一桶一桶地挑,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要是遇上干旱或者洪涝,一年的收成就没了。

现在呢?有了灌溉技术,有了各种水利工程,就像给庄稼请了个保镖,旱了有水,涝了能排。

还有那些优良的种子,经过科学家们精心培育,产量比以前高了好多倍。

这就好比以前是一个小杯子装水,现在换成了大水桶,能装的东西可多了。

咱再聊聊医疗。

以前的人生了病,很多时候只能听天由命。

像天花这种病,在古代那可是非常可怕的,夺走了多少人的生命。

现在呢?天花疫苗的出现,让这种病几乎绝迹了。

这疫苗就像是给人体穿上了一层铠甲,让病毒无从下手。

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像X光机、CT机,就像是能看穿人体的透视眼,让医生能准确地找到病根,对症下药。

在工业上,以前的工厂生产东西,全靠人工,效率低不说,质量还参差不齐。

现在呢?各种自动化的机器,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着。

这就好比以前是一群蚂蚁在慢慢地搬东西,现在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在高效地执行任务。

这些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好又快,还能大量生产,满足大家的需求。

有人可能会说,科学技术离我们普通老百姓太远了。

这可就大错特错了。

你每天用的手机,那就是科学技术的结晶。

手机里的各种功能,打电话、发信息、上网、拍照,就像一个百宝箱一样,把世界都装在里面了。

你可以随时随地和远方的朋友聊天,就像他就在你身边一样。

这要是放在以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还有互联网,这东西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全世界的人都联系在一起。

你可以在网上购物,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就像把全世界的商店都搬到了你家面前。

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案例信息】案例名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授课教师:高薇(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中学二级)【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科思想品德学段:初中年级九年级相关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领域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参观农业博物馆,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在体验和感受中产生情绪情感的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将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将收集的材料归纳、分析、总结,以小组汇报探究成果的方式,以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分别从农业思想、农业器具和农业作物的角度,自主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每天都在享受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但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清醒,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动力和精神不足。

而且教学之前的准备是参观农业博物馆,它位于我校的东北方向,相距仅一站地之遥,是许多学生每天上学下学的必经之地,同时农业博物馆本身是学生教育基地,可是大部分学生之前没有参观过,对其了解甚少。

教学方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技术准备:学生、教师制作的课件及视频教学目标(内容框架)通过参观农业博物馆,了解我国在科技在农业方面的成就,懂得什么是生产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锻炼收集、分析、探究的能力;增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农业发展历程的角度探究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难点:生产力的含义教学流程示意生产力含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农业思想先进化农业器具科技化农业作物良种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PPT出示探究团队的照片,多媒体播放参观农业博物馆的路线及注意事项的视频。

毛概论文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浅析中国科技发展之路

毛概论文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浅析中国科技发展之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题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浅析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之路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类)1班学生姓名■■■■学号■■■■■■摘要:当下,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孕育着更新的重大突破。

科学技术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决定国家发展前途的主要因素。

昔日,当五星红旗开始飘扬在华夏大地上,中国之科技变革开始了新的篇章。

从新中国成立后勒紧裤腰带发展重工业和国防科技,到改革开放迎来了科技全面发展的春天,新中国科技发展之路,正是中华的崛起之路!六十多年沧桑巨变,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巨大力量,让我们越发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越发坚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定不移的走科学技术发展道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说,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键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改革创新发展科教兴国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技术则是自然科学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虽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但当它渗透到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中,就会引起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发生重大变化,并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和有力杠杆,是生产力。

马克思《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他首先把自然科学的发展同生产力的发展联系起来,认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生产力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

而恩格斯认为,科学技术不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杠杆。

毛概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毛概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1~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作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题目》系别:信管系班级:电子商务10004班*名:** 10120100417马瑜婷 10120100418李苑 10120100419 论文完成时间: 2011年10月《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内容摘要: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发展;经济;科技创新;科技产业化;正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

”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根据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明确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生产力是由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构成的,而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又在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指的是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于生产过程,引起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发展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的基础上,通过深刻分析现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作用,又推进了这一思想的发展。

小学议论文作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小学议论文作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0多年前马克思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988年9月5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敬爱的邓小平爷爷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广泛认可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国家也越来越强大。

生活的主要变化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洗衣机,电视机,电脑,电冰箱,VCD,DVD,电动车,小汽车已经走进普通百姓家中。

城市的道路更宽更直了,路旁的灯也越来越亮了。

农业方面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我国的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获得大丰收。

“杂交水稻之父”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爷爷工作50多年来所取得的和研究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用智慧养活了中国人,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现在正通过科学技术实现他“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的美好愿望。

国防工业方面也取得了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成果和发展,建国60周年的大阅兵是中国人在国庆节的一次盛大典礼,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高昂斗志的阅兵。

同时也是向世界展示我国国防科技力量的一次大阅兵。

阅兵式的装备方正中有99式主战坦克,300MM长箭炮,防空弹,无人侦察机和空中梯队的轰炸机,战斗机等国防装备,见证中国人民军队在建国后的成长历程和强大的国防科技力量。

我为祖国的强大和科学技术发达的新时代感到骄傲和自豪。

现阶段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明天做出一个炎黄子孙应有的贡献。

园艺小学六二班陈艺指导老师高怡陈强。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课件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课件

才能化人 口大国为 人才强国
只有把 教育搞 上去
从根本上提高 中华民族的整 体素质,增强 综合国力
化人口压力为 人才优势
2003年,广东 接受良好的教育,已 4名打工女深感 没有文化谋生艰 经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 难,回到家乡小 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 学重新读书,成 为学习尤为勤奋 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 的“大学生”。
我们要千方百计,即使在别 的方面忍耐一些,也要把 教育问题解决好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大学生数
中国
日本
美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经济实力
中国
日本
美国
国际竞争
房子汽车教育或保险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科技的三次变革生产力的三次飞跃引发进入进入进入神州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神七发射现场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于洪区东湖学校 邱 岩
家用交通工具的变迁
家庭生活三大件的变化
多选题
1、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ABCD ) A.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 B.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C.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D.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2、“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所以 我们必须( )
ABD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积极“走出去”,不必“引进来”
经济竞争
科技竞争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志!但是科学技术也是把双刃剑。

就我所学的专业土壤学来说,化肥的施用,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它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巨大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安全问题。

化肥在人们生产中的作用化肥的产生几千年以前,中国的农民们就认识到,他们可以用肥料来改善土壤,使农作物长得更加茂盛。

早期的农民们给耕地施用动物和人的粪便。

他们虽然知道这样做有用,但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直到1840年的一天,德国化学家尤斯托斯•李比希合成了第一批人工合成的无机化肥,从而使化肥得以量产,大规模的用于农业生产中。

化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化肥的出现和发展为农业生态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营养元素,促进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据F A O估计,发展中国家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约达55%,我国50%以上,现代农业生产水平是物质和技术投入水平的综合反映。

(李宇轩,)在中国化肥的施用,不仅解决了国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用占世界9%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25%的农产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张万民,)。

化肥提高农产品质量人类消耗热量(包括糖和脂肪的88%)、蛋白质的80%是由植物直接提供的,其余的由动物提供。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动物性食品比例较低,因而作物产品(包括产量和质量)对满足人们需要的热量和营养的贡献更大。

合理施肥能显著提高作物的产品质量,其中以适当增施氮肥对提高作物蛋白质及人体必需氨基酸的作用更加突出。

化肥对品质物质增产的贡献表现在增加收获物产量和提高品质物质含量两个方面。

研究表明,在合理施肥条件下,氮肥可使小麦产量提高33.9%,可使粗蛋白、面筋含量分别提高32.9、30.9m g/k g,必需氨基酸含量也有相应提高。

(王兴仁,)合理施用化肥对环境和土壤均是有利的合理施用化肥通过保护环境和培肥土壤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德国为例,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00字

以德国为例,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00字

以德国为例,论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00字篇一: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德国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科技创新的领军者之一,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为德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实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首先,科学技术在德国的制造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以其高品质的制造业而闻名于世,这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支持。

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化工业等行业都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德国汽车制造商利用先进的工艺和材料研发出高性能、低排放的汽车产品,这使得德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其次,科学技术对德国的创新和研发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为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展前沿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资源。

德国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科研成果,如医药领域的新药研发、能源领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等。

这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科学技术也在德国的教育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德国注重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技术教育。

德国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科学技术课程和实践机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这些人才不仅为德国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为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德国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国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不仅推动了德国经济的繁荣,也为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德国将继续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篇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共识。

以德国为例,德国一直以来都是科学技术的热门研究和创新中心,这使得德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德国经济的繁荣,也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首先,科学技术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6)

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4.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36)

矿井防灭火制度样本矿井火灾是矿井主要自然灾害之一,矿井火灾一旦发生轻者影响安全生产,重者烧毁物资设备,造成人员伤亡,故防治矿井火灾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一、发生矿井火灾原因分析我矿引发火灾的原因主要为外因火灾,根据可引火源的不同,可分为:(1)明火火灾:当井下焊接时采取的措施不到位时,用井下大灯泡取暖时,可能引燃可燃物而导致外因火灾。

(2)电火花引发的火灾:主要是由于电气设备性能不良,管理不善,如电泵、电机、电缆等出现损坏,过负荷、短路等,引起电火花,继而引燃可燃物。

(3)违章爆破引发的火灾:由于不按爆破规定和放炮说明书爆破,都会导致引发火灾。

(4)机械摩擦引发的火灾:由于机械摩擦及物体碰撞产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进而引起火灾。

二、采取的防火措施:1、安全设施:(1)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健全矿井进行井下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符合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

(2)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上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供水管每隔50-100m应设一个供水接头,作为消防水管。

(3)永久井架和井口房,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

2、火源管理(1)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____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2)在井下和井口房严禁采用可燃物搭接临时操作间、休息室。

(3)井下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焊接地点前后____米的井巷应用不燃性支护,有供水管路,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接受火星,焊接工作完毕后,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是否有引发火灾隐患。

(4)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5)井下使用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押送至使用地点。

剩余的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必须返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也必须放在又该的铁筒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放乱扔。

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或硐室内。

3、引燃物的管理(1)采掘工作面的支护,必须使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VIP专享]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VIP专享]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可以了解学 聆听并牢记。
生现有的认
回答,教师
学生充分的
义是难点, 思考、讨论、
在讲解前, 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
生产力的含义 、 与 科学技术的关系 讲 授 新 课
生产力的含
88.8918÷1.2990÷.1=4214÷3922=.0034=1÷15251371=8535.78.208÷023.2173c00÷1*m=29030.3922c=.1÷20m3=2÷120252.=3535=42314c)*523m240341*31.252=31*.1.535.*031342.*9205221.04.455=+213*05*2022.02.854850.3150.*+58c12*5m1*202+.050+0.014*85.20*051000+0+03/8T.+0÷+=55+1*011+010+91÷01454050*0010200+5+0+080+400*+4**1*1510.3910%*C%-*6+÷M(=*M=5÷50)*30*31(÷3110*5+**÷4*1m243.%71e=78%n0)8=8s.5=77.93c.6c0mmc.4*m1*31,0w199o.k2.m4c-cem.5mn2csp26m659*.0.34-50.60c5*pm.3c85m9,c05g.m.05i0rp-l.s.85p6/c50bcm0.om7py.c.6spm5c+mc;0m..7.cmk ; 1+1k+12+1+k2234=1c+m1++4+4+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概论作业概论》作业学院:xxx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x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强调动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能够成为第一生产力首先是由在现代生产力体系中的作用决定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各国之间激烈的竞争,科技创新显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领域,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

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最主要的推动力量,成为第一位的构成要素。

在生产领域中,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各个生产过程,并且能够渗透在生产力基本要素中从而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新技术、新革命才有新的生产工具、新的生产方式。

无论是在发到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推动生产都显得尤为重要。

从古老的手工制作,到机械化生产,到自动化,到全自动化生产,是飞跃性的进步。

新技术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创造了新的生产工具。

在创新的基础上创新,在进步的基础上进步,我们不得不归功于新的科学技术。

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能够指导人们从事各项活动。

知识是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生产力的要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

在当今社会,每天都有新的图书、杂志、报纸刊物等资料了出版印刷。

每册书上都有新的理论知识的出现,先进的理论是知识可以作为人类的指导指导思想。

知识的海洋没有边界,人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时时保持一颗积极学习的心态特别重要。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

因此,我们只有掌握最先进的知识、拥有最先进的理论武器、并且能够不断创新,我们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决定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案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案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案例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也是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案例。

一、农业科技的应用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农业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效益的提高。

例如,通过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改善种植技术,优化管理模式等手段,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农业科技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增收。

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全球化的深入,传统的手工生产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产品质量、数量和效率的要求。

于是,工业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通过使用计算机、传感器、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实现工厂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还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安全事故的风险,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因此,工业自动化技术被誉为工业生产的“黑科技”,是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智能制造的关键。

三、医疗器械的创新医疗器械的创新是其它行业难以比拟的。

它有着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医疗器械的创新可以挽救生命,提升人类生活质量。

近年来,医疗器械技术突飞猛进,现代医疗器械已有很大的创新。

例如,植入式医疗器械、生物材料植入救治、远程医疗技术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技术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医疗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医疗产业的效率和能力。

此外,医疗器械的创新还可以为医疗健康产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促进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随着网络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已经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产业的结合,首先解决了物流行业中“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通过技术的改善,寻找更好的方案来解决。

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 主体地位。通过参观农业博物馆,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在体验 和感受中产生情绪情感的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将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学生体验、 合作、探究,将收集的材料归纳、分析、总结,以小组汇报探究成果的方式,以农业发展为 切入点,分别从农业思想、农业器具和农业作物的角度,自主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内容,熟悉学 引入课堂,
习任务。 为下面的学
义是难点, 思考、讨论、
在讲解前, 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
可以了解学 聆听并牢记。
生现有的认
习做铺垫。
突破难点。
生产力的含
学生充分的
回答,教师
知水平。有
利于根据学
生的学习情
况随时调整
之后的讲授 内容及讲授
程度。
引入这节课
要讲授的主
农业思想先进化
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 授课教师:高薇(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中学二级)
【教学设计】
课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学科 思想品德 学段:初中
相关 领域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教学基本信息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 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 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小作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小作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小作文示例文章篇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技术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魔法棒,能把我们的生活变得超级神奇!想想以前,人们出门靠走路,传递消息得靠写信,那得多慢呀!可现在呢?有了汽车、火车、飞机,想去哪儿,“嗖”的一下就到了。

这难道不是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变化吗?就说我的爷爷吧,他总跟我讲过去的故事。

他说他们小时候,晚上只能点油灯,那灯光暗得哟,看书都费劲。

再看看现在,到处都是明亮的电灯,还有各种各样漂亮的节能灯、LED 灯,把夜晚照得跟白天似的。

这难道不是科学技术的功劳吗?还有啊,以前人们种庄稼,全靠人力,又苦又累,收成还不好。

现在有了各种农业机械,播种机、收割机,轻轻松松就能把大片的田地种好、收好。

这就好比打仗的时候,从用冷兵器变成了有厉害的枪炮,效率大大提高了呀!咱们再来说说通讯。

以前想跟远方的亲人朋友说句话,那可难了,要等好久好久才能收到回信。

现在呢,有了手机、电脑,随时都能视频聊天,就像面对面一样。

这多方便啊!这不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下子就能跨越千山万水嘛!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让医疗水平大大提高了。

以前很多病都治不了,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亲人离去。

现在呢,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让很多绝症都有了治愈的希望。

这难道不是给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吗?在学校里,我们也能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多媒体教学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电子白板、在线课程,让我们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难道我们还能说它不重要吗?当然不能!它就是推动我们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所以呀,我们可得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将来也能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示例文章篇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现在的生活为啥能变得这么方便、这么精彩?这可都多亏了科学技术这个神奇的东西呀!就拿我爷爷那辈儿来说吧,他们种地全靠人力,弯着腰,流着汗,从早忙到晚,累得够呛,还不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记得前几日看了一个电视节目,是对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的访谈。

其间他举了个关于谷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例子。

在非洲的一个偏僻村落,一个农民种植的土豆遭遇病害,其他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他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到镇上的网吧谷歌搜索了相关知识。

仅仅用了些草木灰,他便获得了丰收,一家人不用挨饿。

后来他还帮助他的朋友通过网络知识制造发电机,让大家能用上电,而且也通过给他人充电获得了财富。

极慢的网速,带纯平显示器的洋垃圾电脑,就能大大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

科学技术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真的被我低估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论断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它揭示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最近在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那样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邓小平同志就能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有如此深刻和独到的认识,值得我们所有人钦佩。

其实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1857年8月到1858年6月间,就明确提出过“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的思想。

随后他又指出: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

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才深刻认识到这一真理。

新世纪的十四年,全世界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都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978年3月18日,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所做的开幕词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

他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1985年3月7日,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又进一步肯定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

1988年9月,他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92年春,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说:“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状况出发,得出的科学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案例信息】案例名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授课教师:高薇(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中学二级)【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科思想品德学段:初中年级九年级相关认识国情,爱我中华领域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本课教学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参观农业博物馆,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在体验和感受中产生情绪情感的升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本课将社会资源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农业博物馆,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将收集的材料归纳、分析、总结,以小组汇报探究成果的方式,以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分别从农业思想、农业器具和农业作物的角度,自主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容。

学生情况:学生每天都在享受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但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清醒,自主学习、开拓创新的动力和精神不足。

而且教学之前的准备是参观农业博物馆,它位于我校的东北方向,相距仅一站地之遥,是许多学生每天上学下学的必经之地,同时农业博物馆本身是学生教育基地,可是大部分学生之前没有参观过,对其了解甚少。

教学方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技术准备:学生、教师制作的课件及视频教学目标(内容框架)通过参观农业博物馆,了解我国在科技在农业方面的成就,懂得什么是生产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锻炼收集、分析、探究的能力;增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农业发展历程的角度探究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难点:生产力的含义教学流程示意生产力含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农业思想先进化农业器具科技化农业作物良种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PPT出示探究团队的照片,多媒体播放参观农业博物馆的路线及注意事项的视频。

说明参观的主要内容,布置任务。

认真倾听参观路线及注意事项,了解参观内容,熟悉学习任务。

回顾当时活动的参观情景,将学生引入课堂,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生产力的含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提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聆听并牢记。

思考、讨论、突破难点。

生产力的含义是难点,在讲解前,通过提问,学生充分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之后的讲授内容及讲授程度。

引入这节课要讲授的主题内容,起回答问题。

到铺垫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思想先进化请探究农业思想先进化小组代表,为大家展示探究内容及成果。

教师总结:第一组是按照时间顺序,将农业思想先进化的演变过程展示出来,农业思想的先进化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巨大成就。

∙农业器具科技化请探究农业思想先进化小组代表,为大家展示探究内容及成果。

教师总结:农业器具制作材料的演变过程,突出了农业器具的科技化。

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随着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作物良种化请探究农业思想先进化小组代表,为大家展示探究内容及成果。

教师总结: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农业作物乃至整个农业的各个方面。

科学技术对农业及人类的发展已经小组代表将课前制作好的PPT及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归纳、总结——农业思想的先进化,体现出了我国社会不同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体现出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小组代表将课前制作好的PPT及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归纳、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器具的变革,乃至对农业发展的变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小组代表将课前制作好的PPT及视频资料进行展示,突出重点。

锻炼了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农业思想、农业器具、农业作物三个方面,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

归纳、总结——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渗透到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重大科学发现所引起的技术突破,引发了农业甚至经济的深刻变革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农业的志向。

结课再次出示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结构图。

提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教师总结。

教师寄语。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聆听将刚上课提出的问题再次抛出,通过上述的学习,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1.学生自我评价:形成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2.表现性评价:在特定的任务和真实的情境中观察、收集和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如实例分析、问卷调查、观察等。

评价量规1.学生自我评价表在本课学习中你的总体感受是(优秀、良好、一般、需改进)你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次数及内容你参与课堂讨论的次数及内容你为本课学习做了哪些准备?你搜集到的与本课相关的资料有哪些?来源于何处?除了课本知识,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知识?在本课学习中,你感到疑惑之处有哪些?体验与感悟是什么?2.教师对学生听讲,提问回答,思维方式有无创造性等进行分组量化评价【说课】对于这节课设计的初衷是将社会学习资源与课堂教学资源整合,让学生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锻炼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讲到“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中提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中以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为例加以说明。

实际上,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深刻地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因此,参观农业博物馆,旨在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五个基本陈列馆和室外展园的观察分析,以农业发展的不同方面为切入点进行探究,体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感受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深刻变革和对人类发展的深远影响。

并且中国农业博物馆位于我校的东北方向,相距仅一站地之遥,交通便利。

农业博物馆本身是学生教育基地,通过参观,学生感受到中国农业历史的悠久和辉煌,同时还可以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热爱农业的志向。

基于以上的想法就有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节课的设计,下面,我就汇报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课标依据及教材内容:《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材内容:本目内容分为:1.科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目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课第四框第一目。

本目主要明确了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所具有的深刻影响。

二是从横向的角度阐述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三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我国科学技术水平。

四是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此目的作用在于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增强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中来的,首先我在课前作了一个课前调查,了解了学生对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对农业博物馆的认识,反映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享受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但对于科技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认识还不清醒。

没有意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学习或作为知识学习的有益补充。

(三)理论依据1.教育理论:增强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农业的志向。

2.建构基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

3.教学原则: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原则。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依据学生的情况、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制定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科技的力量,增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农业的志向。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什么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农业博物馆的参观,学会了利用社会资源学习知识、对知识进行补充;通过分析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学会了辩证地看待经济与发展科技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难点:生产力的含义四、教学方式:1.教法: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设情景体验的平台、给学生搭建讨论交流的空间,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2.学法:在情景中感受、在体验中认同、在合作探究中交流中提升。

五、组织教学下面我按照教学流程来具体地讲述一下这节课的安排。

导入新课PPT出示探究团队的照片,多媒体播放参观农业博物馆的路线及注意事项的视频。

说明参观的主要内容,布置任务。

设计意图:回顾当时活动的参观情景,将学生引入课堂,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1.生产力的含义及与科学技术的关系(突破难点)(1)多媒体出示——生产力提问:生产力的含义是什么?老师归纳:生产力的含义,出示结构图。

设计意图:生产力的含义是难点,在讲解前,通过提问,学生充分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

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之后的讲授内容及讲授程度。

(2)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提问: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作用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入这节课要讲授的主题内容,起到铺垫作用。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突出重点)(1)农业思想先进化小组代表将课前制作好的PPT及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归纳、总结——农业思想的先进化,体现出了我国社会不同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体现出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农业器具科技化小组代表将课前制作好的PPT及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归纳、总结——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器具的变革,乃至对农业发展的变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3)农业作物良种化小组代表将课前制作好的PPT及视频资料进行展示,归纳、总结——科学技术已经日益渗透到农业发展的各个领域,重大科学发现所引起的技术突破,引发了农业甚至经济的深刻变革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设计意图:1.锻炼了学生对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学生在体验、合作、探究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