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PPT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次 100万 8万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制定和执行了符
合根据地特点的 战略战术:如避 敌主力,敌进我 退,敌退我打,打 敌虚弱等。
博古、李 德
制定了违背根据 地实际情况的” 左倾”冒险主义 方针和政策。
红 军 胜 利
红军 失败
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的原因
博古(1907—1946)
党中央主要领导 人博古执行“左 倾” 错误路线,排 挤毛泽东对红军 的正确领导,放弃 了前几次反“围 剿”中正确的作 战方针.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错与 融合日益紧密。《红军长征》一课,就与地理、思想品德、 语文等学科紧密相关。长征路线的学习如果结合学生正在 学习的《中国地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长征精 神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情操。
源自文库
二、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地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掌握
第12课 红军长征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 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红军长征》主要讲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
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 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 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 文教育核心。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 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 2、本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吴起镇 过 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瑞金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
①背景:会议前红军所面临 怎样的局面?
②内容:会议召开的时间、 地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③影响:会议带来了怎样的 结果?
D、领导秋收起义
(2)红军长征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长征胜利的时间是( )
A、1934年10月
B、1935年1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3)《七律.长征》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 )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二、三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
2、长征的历程(路线)
①长征初期的路线: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 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 (生死关头)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②历史的转折—— 遵义会议(背景、内容、 影响)
③长征的最后胜利:遵义会议——四渡赤 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 会师陕北—— 1936.10三大主力会师甘肃 会宁、静宁将台堡(长征结束)
㈡新课导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㈢问题探究
1、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
五次“围剿”力量对 比表
剿” 的失败
国民党 共产党 红军指挥 军人数 军人数 者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 万 4万 第二次 20万 5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学生阅读后回答
飞 夺 泸 定 桥 的 战 斗
雪山草地上永远的故事
3、长征的意义
•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 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 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 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 征的胜利,揭开了中国 革命的新篇章.
4、长征精神
不难。
• 2、学习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积极 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参差 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 知水平。
• 3、情感态度:
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艰险、 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 不再有用。总之,很可能会出现认可与疏远两种态度。教 师在讲解中要努力往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上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共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长征中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团结精神,认识“长征精神” 的深刻内涵。
遵义会议,中央 红军长征的路线
遵义会议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学情分析
• 1、知识基础
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其实并不是很陌生的,他们在 语文课上学习过相关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 山”、“过草地”等也是耳熟能详。所以要掌握基本知识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2)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理解遵 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红军长征路线图》绘制简单的中央红军长征 路线,列举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绘制识读 历史地图的能力。
坚定信念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团结奋进
㈣本课小结
• 1、教师概述本课主要内容 • 2、学生说说学完本课的感想
㈤当堂练习
1、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长征途中, 最能表现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军事行动是( )
A、突破四道封锁线 B、强渡湘江
C、四渡赤水
2、填空题: 根据《七律.长征》中提到的长征线路填空:
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关头)——
遵义会议(转折点)——
——
——
1935.10会师陕北——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板书设计
1、长征的原因
红军长征
长征初期的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四 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长征的历程
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背景、内容、影响)
3、长征的意义 4、长征的精神
长征的最后胜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 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1935.10会师陕北——1936.10三大主力会师(长征 结束)。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制定和执行了符
合根据地特点的 战略战术:如避 敌主力,敌进我 退,敌退我打,打 敌虚弱等。
博古、李 德
制定了违背根据 地实际情况的” 左倾”冒险主义 方针和政策。
红 军 胜 利
红军 失败
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的原因
博古(1907—1946)
党中央主要领导 人博古执行“左 倾” 错误路线,排 挤毛泽东对红军 的正确领导,放弃 了前几次反“围 剿”中正确的作 战方针.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不同学科之间的交错与 融合日益紧密。《红军长征》一课,就与地理、思想品德、 语文等学科紧密相关。长征路线的学习如果结合学生正在 学习的《中国地理》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长征精 神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情操。
源自文库
二、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1)记住红一方面军长征开始和三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时间、地点; (2)理解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原因,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掌握
第12课 红军长征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 1、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红军长征》主要讲述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
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 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 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极为鲜明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人 文教育核心。无论在本单元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 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 2、本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吴起镇 过 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瑞金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
①背景:会议前红军所面临 怎样的局面?
②内容:会议召开的时间、 地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③影响:会议带来了怎样的 结果?
D、领导秋收起义
(2)红军长征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取得胜利。长征胜利的时间是( )
A、1934年10月
B、1935年1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3)《七律.长征》中“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 )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二、三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
2、长征的历程(路线)
①长征初期的路线: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 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 (生死关头)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②历史的转折—— 遵义会议(背景、内容、 影响)
③长征的最后胜利:遵义会议——四渡赤 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 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 会师陕北—— 1936.10三大主力会师甘肃 会宁、静宁将台堡(长征结束)
㈡新课导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㈢问题探究
1、长征的原因 第五次反“围
五次“围剿”力量对 比表
剿” 的失败
国民党 共产党 红军指挥 军人数 军人数 者
战略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 万 4万 第二次 20万 5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学生阅读后回答
飞 夺 泸 定 桥 的 战 斗
雪山草地上永远的故事
3、长征的意义
•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 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 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 了光荣的革命传统.长 征的胜利,揭开了中国 革命的新篇章.
4、长征精神
不难。
• 2、学习能力:
八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爱说,好奇心强,思维积极 性容易激发。但我校学生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参差 不齐,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尽量照顾到各个阶层学生的认 知水平。
• 3、情感态度:
学生或许对长征精神能做出:敢于吃苦、不畏艰险、 勇于牺牲奉献等的概括,亦有可能觉得这些都已经过去, 不再有用。总之,很可能会出现认可与疏远两种态度。教 师在讲解中要努力往积极向上、乐观豁达上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共和人民军队发展的艰难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人民军队的感情 (2)体会长征中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团结精神,认识“长征精神” 的深刻内涵。
遵义会议,中央 红军长征的路线
遵义会议是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学情分析
• 1、知识基础
八年级学生对于长征,其实并不是很陌生的,他们在 语文课上学习过相关课文。对于“飞夺泸定桥”、“爬雪 山”、“过草地”等也是耳熟能详。所以要掌握基本知识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 (2)通过分析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所面临的不同革命形势,理解遵 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分 析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红军长征路线图》绘制简单的中央红军长征 路线,列举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绘制识读 历史地图的能力。
坚定信念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 团结奋进
㈣本课小结
• 1、教师概述本课主要内容 • 2、学生说说学完本课的感想
㈤当堂练习
1、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长征途中, 最能表现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军事行动是( )
A、突破四道封锁线 B、强渡湘江
C、四渡赤水
2、填空题: 根据《七律.长征》中提到的长征线路填空:
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关头)——
遵义会议(转折点)——
——
——
1935.10会师陕北——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板书设计
1、长征的原因
红军长征
长征初期的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四 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长征的历程
历史的转折——遵义会议(背景、内容、影响)
3、长征的意义 4、长征的精神
长征的最后胜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 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1935.10会师陕北——1936.10三大主力会师(长征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