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自然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概况实习时间:2023年7月10日至7月20日实习地点:我国某地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实习内容: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方面实习人员:XX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与指导老师二、实习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自然环境中观察、研究和分析地理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地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野外实习,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理解,掌握野外调查和观测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与成果1. 地貌实习:通过对实习地区内不同地貌类型的观察和分析,同学们了解了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

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地貌环境的影响。

2. 土壤实习:同学们在实习基地采集了不同土壤样本,观察了土壤的色泽、结构、质地等特征,分析了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通过实习,同学们掌握了土壤分类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3. 植被实习: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对当地的植被类型进行了调查,了解了植被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生态功能。

我们还学习了植被恢复和保护的相关知识,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

4. 水文实习:同学们参观了当地的水文观测站,了解了水文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实地观测,我们掌握了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文要素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5. 气候实习:同学们通过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

我们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在实际自然环境中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然地理要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野外调查和观测的方法,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强化了环保意识。

然而,实习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实习时间安排较紧张,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等。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掌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独立思考等科学素质;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前言为了更好地将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我们的野外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们地理科学专业于近期组织了一次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探索地理规律”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我们对地理学科的理解,提升我们的野外考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实习地点位于我国XX省XX市。

三、实习内容1. 地形地貌考察我们首先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考察。

通过观察地形起伏、山脉走向、河流分布等,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属于XX地貌类型,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典型地貌进行了实地测量和描述。

2. 植被调查在植被调查环节,我们重点考察了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分布特点以及植被与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对不同植被类型的识别和描述,我们掌握了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 土壤调查土壤调查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环节。

我们通过观察土壤剖面、分析土壤性质,了解了该地区土壤的类型、分布及形成过程。

同时,我们还探讨了土壤对植被、农业等的影响。

4. 气象观测在气象观测环节,我们学习了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对实习区域的气温、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了观测。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5. 人文地理考察我们走访了实习区域内的村庄、城市等,了解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情况。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认识到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影响。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收获颇丰:1. 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地理规律。

2. 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激发了我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五、总结本次地理野外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地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地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第五、这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极为深 化、典型和齐全。从前第三点可以知 道这里的石灰岩发育古老,而且处在 副热带,水热条件符合石灰岩的发育 要求;所以发育较为深化和典型;从 桂林到阳朔我们不仅看到了喀斯特峰 林、峰丛,还参观了聚龙潭的喀斯特 溶洞,可以说这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 极为齐全。
峰丛 峰丛和峰林的区别: 1.基部完全相连成簇分布的石 灰岩山峰称峰丛。它是峰林 峰林 地形的早期发育阶段。峰丛 顶部多呈圆锥状。 2.峰林是基部断续相连,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溶蚀发展而来的
聚龙潭内有河流的存在,并且洞中水的 流动性较好;因此水中CO2含量较高, 有利于喀斯特溶洞的发育
三、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 • 气候因素 一般水温提高可以加速碳酸钙化学反 应速率;位于亚热带南部的广西,由 于高温多雨,植被生长繁茂,喀斯特 作用强烈。 • 构造影响 A.大地构造和地质构造因素控制岩层的 分布,决定地下水的循环和运动特征, 影响喀斯特发育。
宝塔山 上窄下宽,通体浑圆,它是受 岩层的两组垂直节理控制,经流水的 侵蚀、溶蚀、球形风化等作用而形成。
在登过崀山后我们感叹大自然神奇的塑 造能力,也从实地感受到了丹霞地貌 的神韵之处。都说世界丹霞看崀山, 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这次去到桂林 眼见为实,看看喀斯特的神奇之处。
喀斯特地貌——桂林
一、桂林喀斯特地貌的特点: 第一、在我们徒步漓江的路上,我们所 看到的喀斯特地貌的岩石绝大多数是 石灰岩;颜色呈灰白色或瓦灰色;这 是由岩石里的碳酸钙含量决定。 第二、在喀斯特山体附近有水的存在; 桂林山水甲天下,其中的水是这里喀 斯特地貌发育的一大条件。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10级地理科学一班 第二实习小组 组长:杨阳 组员:姜为、严昊、万娟、 李娇、苏明燕
目录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范文5篇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

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篇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系__地理__ 第x组)一、实习时间20__年x月x日二、实习地点翠华山三、实习目的1、复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和确定目标物的方位角;2、观察山崩地貌,解释各种山崩地貌的形成原因;3、认识山地土壤的特点,分析山区土壤的形成原因;4、了解山地水文特征,掌握堰塞湖的形成机制。

四、实习仪器地质罗盘、手持GPS、数码相机五、实习内容1、实习区域概况本区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

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翠华山旅游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三部分组成。

翠华山高峰环列,峭壁耸立,险不可攀,中有一天然水池,称“天池”,又称“太乙池”或“龙移湫”,池水面积约5万平方米。

这块终南山的游览胜地上,汉唐两代曾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

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

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

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

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

冰洞在盛夏仍坚冰垂凌,风洞则四季寒风飕飕砭人肌骨。

冰洞东南有飞流直下的瀑布,形容壮观。

湫池周围。

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

位于池西的风洞,为山崩遗迹,由巨大花岗岩相抵而成,进入洞中,凉风袭人,顿觉凉爽。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桂林桂林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形成条件及后期的形态特征。

1.形成原理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2.形成条件⑴可溶性岩石可溶性岩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

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斯特景观。

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

⑵岩石透水性⑶流水作用:主要包括流水的溶蚀作用和流水的流动作用3.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石灰岩是一种比较坚硬的岩石,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

这种岩石对于机械侵蚀和物理风化的抵抗力较强,但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

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

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

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

在溶洞中,由于长时间的岩溶作用,最终形成多种地下岩溶地貌。

4.喀斯特地貌⑴.地表喀斯特地貌由桂林至阳朔,沿途能见到的岩溶地貌主要有:石芽与溶沟,孤峰、峰林和峰丛。

值得说明的是:孤峰有锥状、塔状、单斜状等形态,而桂林地区的孤峰一塔状为主。

塔峰仅以峰林或岛状峰丛的形式出现在槽谷、盆地或冲积平原中。

在桂林地区,塔峰仅出现在峰林地貌系列中,并非表现出宏观地带性规律。

此外,在去到漓江游览时,知道了漓江的形成,广西阳朔以上以桂林市为中心的漓江流域,是一个在地形上和地质构造上的双重盆地。

盆地内部分布着国内外最为典型的峰林和峰丛喀斯特,面积为2340平方公里,仅占流域面【实习感言】这次实习,收获颇多,累并快乐着。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题目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姓名学号09413011院、系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指导教师实习时间2011.10.28——11.22011-11-10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在我们完成地质地貌学、气候水文学和土壤生物地理学课堂学习之后,学校组织的一次自然地理学各要素的综合实习。

其目的是培养我们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不仅具备野外识别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的能力,而且能够将自然地理学野外采集数据与3S技术结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实行自然地理要素在3S中的识别,以便于将来实时的通过3S技术对自然环境监控,采集准确的数据。

二实习地点,路线和时间安排1 实习地点东川巧家会泽曲靖石林抚仙湖2 实习路线昆明→东川→巧家→会泽→曲靖→石林→抚仙湖→昆明3 小组成员。

4 时间安排10月13日-27日开动员大会,准备相关资料,仪器、设备;10月28日-11月2日野外实习;11月2日-11月13日撰写实习报告,并交指导教师审阅;11月14日提交实习报告。

三实习过程及内容摘要:小江断裂带小江断裂带简介云南属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是我国破坏性地震较多、受灾特别频繁和严重的省份之一,而贯穿滇中及滇东北的小江断裂带是影响云南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带。

云南省境内的小江断裂是川滇活动地块和稳定的扬子地块边界,它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向南经东川、宜良、通海、建水,最后并入红河断裂,走向近南北,平均水平滑移速率10 mm/s。

自东川小江村起,小江断裂分东西两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

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这些部位常处于闭锁状态, 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大于6级的地震。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形地貌的形成、水文气象的变化规律、植被的分布特点以及土壤的类型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内容与方法本次实习选择了具有典型地理特征的XX地区作为研究对象。

实习内容包括地形地貌观察、气候数据收集、水文状况调查、生物多样性观测和土壤样本分析等。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地图解读、卫星遥感、现场测量、样本采集等多种方法,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实习地点与时间实习地点选在了XX省XX县的XX山脉,这里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进行自然地理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实习时间定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为期两周的时间,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四、实习成果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几项主要成果:1. 地形地貌分析:通过对XX山脉的地形图进行解读和现场勘查,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原,其中山地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们还观察到了多种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等。

2. 气候特征研究:通过收集当地的气象数据,我们分析了XX山脉的气候特征,发现该地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3. 水文状况调查:我们对XX山脉的主要河流进行了水质和流量的测定,发现水质总体良好,但部分地区存在轻度污染。

4. 生物多样性观测:在实习期间,我们记录了多种植物和动物物种,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

5. 土壤样本分析:我们对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多样,肥力水平不一。

在实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了如何在野外环境中生存和自我保护。

更重要的是,大家对自然地理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意识到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分析(模板20篇)自然地理学生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是地理专业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实践性、区域性、地方性很强的科学,并在国民经济与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许多内容、资料、许多程序、环节、许多方法、手段,需要进行大量地实地调查、考证和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自然地理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环节。

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既是自然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建立自然地理时、空方面的思维等方面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其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与实践活动,验证、落实课堂和书本上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扩展学生的实践科学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初步掌握野外调察和研究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配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教学,以及适应省级试点课程“自然地理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结合我院21世纪教改项目“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式及其考核指标体系研究”,根据地理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具体要求在野外实践。

实习目的是对野外教学工作的总的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叙述。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目标是要使我们得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训练。

实习内容包括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以及相关的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使我们在较短的实习时间内,能够接触比较多的和比较典型的自然地理内容,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野外教学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野外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野外工作方法中,包括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罗盘的作用及地质测量,地质地貌现象、植物等的观察与描述,上述这些方法与野外技能的训练对我们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将奠定良好的野外工作基础。

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陕西省西安市。

按实习的先后顺序,实习的地点依次为:口镇、冶峪河;乾县大北沟、水土保持所;张家山、泾惠渠;咸阳博物馆;南五台;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罗盘,卷尺,gps,地质锤,植物标本夹等。

四、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书
姓名: xxx 学号: 班别:
院系:
图1:庐山地质地貌剖面图
1)构造地貌
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

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东北—西南走向。

图2:岩层产状要素测量
1.测量走向:
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
图3:手绘庐山北部地质地貌剖面图
28日:含鄱口—犁头尖(太乙峰)—植物园—庐林一号—石碑林—芦林湖
图4:手绘庐山地质地貌图
、芦林湖:1)观察冰川学说中冰窖形成湖;
2)观察网纹红土以及湖内岩石特征。

日:大天池—仙人洞—锦绣谷—天桥—如琴湖—花径—牯岭街—日照松林—美庐—会址
、大天池:观察分析大天池水位稳定的原因。

、仙人洞:1)观察仙人洞的洞穴特征并探究其成因和其地质基础(片岩)的关系;
2)分析泉水出露的地质、地貌条件及泉的特征。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模板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模板

一、实习基本信息1. 实习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2. 实习地点:____省____市____县(区)3. 实习单位:____4. 实习指导教师:____5. 实习学生姓名:____二、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 增强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培养野外调查、观测、分析和记录的能力。

-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了解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任务:- 进行野外地形地貌观测与描述。

- 开展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调查研究。

- 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 收集相关数据,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过程1. 野外准备:- 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习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 准备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图、罗盘、笔记本、相机等。

- 组建实习小组,明确分工。

2. 野外实习:- 第一天:抵达实习地点,了解实习区域的基本情况。

- 第二天至第五天:按照实习计划,进行地形地貌观测、水文调查、气候观测、土壤采样等。

- 第六天:整理野外数据,进行初步分析。

3.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图表。

- 运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域进行综合分析。

四、实习成果1. 地形地貌特征描述:- 描述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类型及其分布。

- 分析地形地貌对区域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 水文特征分析:- 分析实习区域的水系分布、水文特征。

- 探讨水文特征对区域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

3. 气候特征分析:- 分析实习区域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 探讨气候对区域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

4. 土壤特征分析:- 分析实习区域的土壤类型、土壤特征。

- 探讨土壤对区域农业、生态、城市建设的影响。

5. 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实习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

- 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建议。

五、实习体会与收获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优品课件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优品课件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姓名:陈邦杰班级:09级一班学号:09009110110专业:地理科学导师:李瑞辛晓十边柳齐曙光王书转学校:南阳师范学院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日期: 2011年5月10日目录一.序言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

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自然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自然野外实习报告总结

自然野外实习报告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自然野外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地理学知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习地点选择了具有丰富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泰山和韶关地区。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地观察、测量、采样等方法,对泰山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

泰山地处山东泰安市,地势高差大,人类活动影响深刻。

在地势较高的泰山本部,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显著,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综合体。

通过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综合体的总体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我们还探讨了各自然要素在构景方面的成因和价值,进一步了解了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在实习中,我们采用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以路线调查为线索,以典型地段调查为重点。

我们绘制了综合剖面图,将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貌、岩性、土壤、水文、植被等使用不同符号表示在相应的剖面图上。

在典型地段,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做了详细记录。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各类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和规律。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芙蓉山矿山公园,了解了矿山文化的矿山博物馆,了解了矿山遗迹的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

这对我们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作信手剖面图、素描图、标本采集等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

我还提高了观察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培养了自己的科学修养。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获得了丰富的自然地理信息,也让我明白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自然野外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知识,也提高了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地理野外的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的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的实习报告在地理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期间所学习到的各种技能和知识,以及我在实践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一、实习背景和目的本次地理野外实习是在中国云南省的香格里拉地区进行的,时间为期一个月。

我们一行十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学校和专业,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实习内容和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活动:1. 野外勘测:我们使用GPS定位仪、测高仪等仪器,测量了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等地理信息。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的特征和变化。

2. 植被调查:我们通过对不同海拔和坡度的植被进行调查,了解了植被的分布和特点。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植物样本,进行了植物分类和辨识的学习。

3. 人类活动调查:我们走访了当地的居民,了解了他们的人口、经济、文化等情况,以及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利用方式。

4. 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整理了所收集的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探讨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三、实习收获和感悟通过这次地理野外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知识,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1. 野外生存技能:在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如何在野外生存,包括如何搭建帐篷、如何寻找水源和如何烹饪食物等。

这些技能在今后的探险或野外工作中都非常有用。

2. 团队合作能力:在实习期间,我们经常需要分组进行活动,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3. 实践经验积累: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地理学的知识,还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

比如如何使用各种测量仪器、如何进行植被调查等。

这些经验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4. 跨学科知识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植物分类学、人类学等。

这些跨学科的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地理学的内涵和外延。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1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1.1目的自然地理学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同时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实习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过程。

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我们可以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其主要目的有如下四点: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典型而又直观的自然地理及地质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分析,加深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实际思维能力,调动我们学习上的积极性。

2初步掌握一些观察、记录、描述、分析以及罗盘仪使用等野外地理工作的基本技能。

3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以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

4感受大自然的风貌,提高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个人思想情操。

1.2要求自然地理学实习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原理,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因子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实习过程中需要突出重点,学会对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现象进行观察。

并时刻注意安全,不单独行动,要有集体意识,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礼让。

1.3时间安排2010-7-5至2010-7-1307.05 实习动员大会实习专题参观地质博物馆地质学基础专题讲座07.06 陕西自然地理专题讲座07.07 遥感影像专题讲座07.08 喀斯特地貌野外实习(柞水溶洞)07.09 古镇野外实习(凤凰古镇)07.11 地质公园野外实习(翠华山)07.13 骊山影像野外识别实习(学校周边)2具体实习过程及内容2.1实习动员大会及参观校地质博物馆7月5日上午,在实习之前,首先召开自然地理实习动员大会。

老师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近两周的自然地理实习安排,并对我们提出殷切希望。

要求我们珍惜这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过程中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努力思考相关问题,并适当做好笔记。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书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作为自然地理学课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在完成自然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掌握自然地理基本原理以及自然地理要素野外判别方法的前提下,有组织开展的一次自然地理多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的综合实习。

旨在培养GIS专业学生野外识别自然地理要素的能力、野外数据采集能力及自然地理时空分异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分析能力。

同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团队协作和艰苦朴素的科学素养。

二、实习准备1.时间安排:2011年10月28号至2011年11月2号。

理论上各个实习地安排一天(考虑地理景观因素及行程,东川实习点安排两天,石林与抚仙湖实习点合并为一天进行实习。

)2.熟悉实习路线:○1:昆明(呈贡)【起始点】;○2:东川;○3:巧家;○4:会泽;○5:曲靖;○6:石林;○7:抚仙湖注:图中箭头方向代表实习前进路线3.实习装备:1)图鉴:地形图、遥感图像、地图册;2)仪器:高程表、GPS、、地质罗盘、电子温湿度计;3)工具:地质锤、铁锹、铁锄、小刀、钢卷尺、土壤比色卡、PH试纸、盐酸、样品收集带;4)笔,记录本三、实习内容一)各实习点自然地理要素识别、鉴定将在各个实习点所见闻的自然地理景观、所做的鉴别记录分别整理,最后再做总结、对比分析,得出一般结论。

1.昆明→东川(2011/10/28 am8:30—12:30)清晨从学校出发,向东川方向前进,海拔一路攀升至2200m,海拔1940m的小石坝,公路两侧植被主要为云南松,间杂少许灌木丛。

到海拔接近2220m的双龙,植被几乎全是云南松及柏树。

之后海拔开始下降,到嵩明(N25°14` 16.1`` E102°58` 18``)后,地势起伏较小,有广阔的平地,四周高山环绕,是一个典型的山间盆地。

同时,植被类型出现亚热带细叶阔叶林,池塘旁边有垂柳生长。

在无植被覆盖的裸土地上现不完全发育的石芽和溶沟。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自然地理学户外实训报告

自然地理学户外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地理学科的不断发展,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自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区域规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实践能力,我们于20xx年春季学期开展了自然地理学户外实训。

本次实训以某地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等方法,对当地自然环境、地貌特征、植被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

二、实训地点及背景本次实训地点位于我国某省的山区,该地区地势复杂,海拔较高,气候多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该地区以山地为主,海拔在1000-3000米之间,植被覆盖率高,动植物种类繁多。

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实训内容1. 野外考察(1)地形地貌调查:通过实地观察、测量等方法,了解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重点调查山地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分析地形对气候、植被分布的影响。

(2)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记录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分布密度、生物量等。

分析植被与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关系。

(3)土壤调查: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类型、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等。

探讨土壤对植被生长的影响。

(4)水文调查:观察河流、湖泊等水体,调查水文特征,如流量、流速、水温等。

分析水文对植被、土壤的影响。

2. 数据采集与分析(1)地形地貌数据:利用GPS、RTK等技术,采集地形地貌数据,绘制地形图、等高线图等。

(2)植被数据:采用样方法,记录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分布密度、生物量等数据。

(3)土壤数据:通过土壤样品分析,获取土壤类型、理化性质、有机质含量等数据。

(4)水文数据:利用水文监测设备,采集河流、湖泊等水体流量、流速、水温等数据。

(5)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地形、植被、土壤、水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实习报告撰写根据野外考察和数据分析结果,撰写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为了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将室内学到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稳固地貌学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同时系统学习实习时野外地貌考察根本方法,培养学生现场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资管专业2022级全体138名学生分批在指导教师的带着下进行了为期一周〔6.1--6.5〕的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我们分别去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龙王洞、沙堤及老道湾这些地方。

张家界是生物资源的宝库,区内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属850种,脊椎动物146种。

其中有国家级保护植物56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种。

珍奇树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花等;名贵药材有灵芝、天麻、何首乌、杜仲等;珍稀动物有娃娃鱼〔金鞭溪〕、独角兽、苏门羚、华南虎、云豹、猕猴、灵猫等。

我们的第一站——国家森林公园,一进去指导教师便给我们展开了生物地理的实习:认识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植物群落演替系列,森林生态群落及生态系统。

老师给我们沿路边参观边详细讲解了枫杨、马褂木、柳杉、铺地柏、万年青、千年矮、水杉、香柏、法国冬青、杜鹃、双面红、金鞭大叶蔗良、紫薇、小叶女贞、金弹子、白玉兰、鸽子花、广叶玉兰、女贞、腊梅、榔榆、檫木、金钱松、中华石楠、枫香、琵琶叶后栋、硬毛山香园、利川润楠、海通、宜昌润楠、灯和树、野茉莉、香樟等植物物种的生长特性、形状和药理等。

此时手持gp接收机记录的数据:时间10:11:17、经度:110.2552度、纬度:29.1909度、高程:587.9米、方位:340.0度、卫星:7颗。

张家界市境内山峦重叠,地表起伏很大,最高点海拔2098.7米,最低点海拔75米。

继续往森林公园走,参观了金鞭溪、袁家界、天子山、十里画廊、迷魂台等地方。

同时完成了地貌学实习,了解了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

一路上指导老师给我们讲解到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原始海洋,它干涸后地表局部岩石在重力作用下逐步形成沉积岩,经年累月,才有了今天的旅游胜地。

它的境内山峦重叠,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山大多是拔地而起山,山上峰峻石奇,或玲珑秀丽,或峥嵘可怖,或平展如台,或劲瘦似剑。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实习地点选在了风景秀丽的XX山脉,这里地势复杂,生态环境多样,是进行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理想之地。

在为期一周的实习中,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样本采集、数据测量和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和记录了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实习的第一项任务是对XX山脉的地形地貌进行观察。

我们利用地形图和GS定位设备,对山脉的主要峰峦、河流走向以及不同地貌类型进行了精确测绘。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地形受古代冰川作用影响显著,山谷和山脊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气候方面,我们通过设置自动气象站,连续记录了实习期间的气温、湿度、风速等气象数据。

结合历史气候资料,我们对XX山脉的气候类型进行了深入分析。

结果表明,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量适中的特点。

水文状况的调查则主要集中在山脉中的河流和湖泊。

我们对水质进行了采样分析,了解了水体的化学成分和营养盐水平。

同时,通过流速仪测定了河流的流量,探讨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策略。

土壤和植被的调查是实习的另一重点。

我们采集了不同地点、不同深度的土壤样本,分析了土壤的类型、结构和肥力状况。

在植被调查中,我们记录了多种植物群落的分布情况,并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评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关注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通过访谈当地居民和收集资料,我们了解到过度放牧、非法狩猎等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这促使我们在报告中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建议。

我们将所有数据和观察结果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份详尽的实习报告。

报告中不仅包括了具体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结论,还附有图表和照片,直观展示了实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姓名:陈邦杰班级:09级一班学号:09009110110专业:地理科学导师:李瑞辛晓十边柳齐曙光王书转学校:南阳师范学院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日期: 2011年5月10日目录一.序言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

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

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

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

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

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

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

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

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

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

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

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

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

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

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

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

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

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

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

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

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

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一).认识植物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

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

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

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

果实是�u�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

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数羽状复叶。

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个线点12、枸树: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花果实。

13、枇杷: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5、女贞: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

16、红叶李: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

羽状复叶,叶子革质。

18、合欢树: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

粉红色伞房花序,小叶小,叶长有1cm左右。

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 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

白玉兰: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

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圆柏(龙柏):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

翠柏: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

小叶黄杨: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

24、黄荆: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5、苎麻:大戟科,草本,叶子背部有银白色绒毛。

26、枸骨树: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松科,常绿乔木。

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较硬。

(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

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

我们可以通过标本来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1)标本的采集采集要求:①标本要大于台纸。

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

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

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

(2)标本的制作① 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② 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

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

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柄,显示此处有叶子。

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⑤刷保护膜: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

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选取样方面积。

一般来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100m,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乔木用10*10m 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温带一般用8*8m的样方。

我们在刘湾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对该地进行了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样方法,用标尺线山腰围成一个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

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

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

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

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看见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马尾松,因为它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

往里走可以看见马尾松逐渐减少,山上为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再往里走马尾松基本上消失,属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

到了实习地点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五).山地垂直带谱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而言。

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处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约下降0.6℃,而相对湿度却有增加。

垂直分布的模式是从热带雨林过渡到阔叶常绿树带、阔叶落叶树带、针叶树带、灌木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冻原带直至雪线。

在我们所实习的太白岭,海拔高度<500米属于常绿针叶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属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属于落叶阔叶林,>1000米属于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五.实习总结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们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山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