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教学课件——机器人沿线行走
机器人机身及行走机构ppt课件
控制特点:
使机器人的重心 经常在接地的脚 掌上,一边不断 取得准静态平衡, 一边稳定的步行。
结构特点:
为了能变换方向 和上下台阶,一 定要具备多自由 度。
编辑版pppt
32
两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机器人图例:
主要构成:
1—框架 2—大腿 3—小腿 4—脚 5—肩 6—肘 7—手 8—液压缸
编辑版pppt
33
按行走机构的特点分:
对于无固定轨迹机器人,可分为轮式、履 带式和步行式等。前两者与地面连续接触, 后者与地面为间断接触。
编辑版pppt
22
3.固定轨道式机器人运动的实现:
机器人机身底座,安装在一个可移动 的拖板上,依靠丝杆螺母副的运动将 来自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编辑版pppt
23
4.车轮式行走机器人:
分类:
车轮式行走机器人通常有三轮、四轮、六 轮之分。它们或有驱动轮和自位轮,或有 驱动轮和转向机构,用来转弯。
适用范围:
最适合平地行走,不能跨越高度,不能爬 楼梯。
编辑版pppt
24
三轮行走机器人图例:
编辑版pppt
25
三轮行走机器人结构及驱动:
构成:三个车轮、转向叉、驱动装置等。
驱动方案:
编辑版pppt
18
回转与俯仰机身图例:
编辑版pppt
19
三、机器人行走机构
编辑版pppt
20
1.行走机构的构成:
机器人行走机构通常由驱动装置、传 动装置、位置检测装置、传感器、电 缆和管路等构成。
编辑版pppt
21
2.行走机构的分类:
按运行轨迹分:
分为固定轨迹式和无固定轨迹式两种。固 定轨迹式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沿线行走》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沿线行走,以及如何利用编程实现机器人沿线的功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他们在编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编程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应用。
2.培养学生利用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应用。
2.难点:利用编程实现机器人沿线行走。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实际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分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设备和学习材料。
2.设计好教学任务和案例。
3.准备好编程软件和相关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机器人是如何沿线行走的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讲解相关知识点,如感应器的作用、编程方法等。
同时,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编写程序实现机器人沿线行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编程成果,让大家一起分析和讨论,总结经验和教训。
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沿线行走,机器人还能完成哪些任务?如何编程实现这些任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说课稿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沿线行走》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简单的编程,让机器人沿着指定的线路行走。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编程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编程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既要满足基础学生的需求,又要挑战优秀学生的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沿线行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沿线行走。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用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讲授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点。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器人沿线路行走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讲解演示:讲解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演示如何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行走。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编写程序让机器人沿线路行走。
4.交流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编程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器人编程基本概念2.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3.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编程步骤4.实践操作注意事项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机器人沿线行走(说课稿)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机器人沿线行走(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课是《综合实践》的一节课,适合六年级学生,本课程将通过机器人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机器人,掌握基本的沿线行走技能,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2.掌握基本的沿线行走技能;3.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方法;2.能力目标1.能正确操作机器人实现沿线行走;2.能用图形化编程软件完成机器人控制程序设计;3.能培养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教学重点1.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2.机器人沿线行走的方式;3.机器人沿线行走的控制方式;四、教学难点1.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2.机器人沿线行走的控制方式;采用示范授课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示范展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控制方式,然后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操作,逐步掌握机器人沿线行走的技能。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对机器人的介绍和一些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认知。
2.理论讲解通过PPT讲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包括什么是光电传感器、为什么要用黑白色条纹,以及机器人如何通过四个传感器控制方向等。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明白机器人自主行走的原理。
3.实践操作接着,让学生拿出手中的机器人进行实践操作,通过PPT展示沿线行走的方式和控制程序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测试实验。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老师要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做法,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检验和评价在实践操作完成后,老师要让学生自评,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操作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进行相应的讲解和点评。
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能力进行分组,再进行操作测试和复习巩固。
七、教学资源1.机器人硬件及相关软件;2.PPT讲义;3.操作实验指导手册;本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操作实践和理论讲解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机器人沿线行走技能。
《机器人沿线行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机器人沿线行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盐城市聚亨路小学焦小明【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基础知识、机器人行走、传感器使用基础之上的后续课程,是机器人教学中一节比较难的课。
本课要用到传感器的使用,电机的使用,变量的使用,条件循环程序设计和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是一节机器人知识集中使用的一节课。
由于本课容量较大,要讲透所以的知识点需要至少两课时。
传感器、电机的使用,条件循环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作为第一课时,具体而言,第一课时讲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前三种情况(直走、左偏、右偏);变量的使用,具体而言,第二课时讲机器人行走的后两种情况(完全左偏、完全右偏)。
第一课时中传感器数值的理解、分支结构的条件、电机的转动等环节难度较大。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要建立在前几节课:机器人的行走、传感器的使用等课程的基础之上,学生还要掌握好传感器的数值理解、分支结构的条件、电机的转动等知识要点,课堂容量偏大。
学生对沿线行走的兴趣很大,教师但要引导好,把环节细化,把内容讲透,否则学生容易产生浮躁心理,程序编写容易出错。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可以沿线行走;让学生了解灰度传感器的使用,感受灰度传感器的数值;设计分支结构的程序,了解机器人行走的五种情况(在线上、左偏、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感受、测试、分析等方法,掌握灰度传感器的使用和分支结构程序的条件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机器人的智能,感受到机器人沿线行走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灰度传感器的使用,行走程序的设计。
难点:灰度传感器数值的理解,五种行走情况的条件判断。
【教学策略与手段】通过课件演示、学生自主探究灰度数值、教师演示、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和完善程序等教学策略,学生逐步深化对灰度值、分支条件、和电机转动等知识点的认识,进而完善自己的程序。
【教学过程】一.导入从机器人行走入手,回忆机器人行走与电机转动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 第7课 沿规则路线行走 名师教学PPT课件
• 观察与实践
1.让机器人走正三角形
第1步:修改“多次循环”模块的属性,把循环次数设为3。
第2步:修改
模块的属性,设置时间和速度参数,控制机器人转120°。
第3步:下载并运行程序,观察机器人的运动。如果需要,修改
模块的属性,直到机器
人能按正三角形的边行走。然后,记下
模块的速度和时间参数。
速度:_____。时间:_____。
第7课 沿规则路线行走
Speaker name and title here
目录
CONTENTS
1 沿正多边形的边行走 2 沿“8”字行走 3 沿其他图形行走 4 循环嵌套
学习目标
• 熟悉直行、转向和启动电机等模块的用法。 • 能综合运用各种模块让机器人沿规则路线行走。
• 学会编有循环嵌套结构的程序。
利用前进、转向和启动电机等模块,可以控制机器人沿着某些规则的路线行走。
• 一、沿正多边形的边行走
每条边相等,每个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利用多次循环,可以非常简单地控制机 器人沿正多边形的边行走。
• 动手做 让机器人走正多边形。
• 第1步:启动VJC,打开流程图编辑窗口。
• 第2步:选定“控制模块库”面板中的“多次循环”按钮 ,再单击
●选定“控制模块库”面板中的 按钮,添加一个“多次循环”模块。
●选定 按钮,在循环体内再插入一个“多次循环”模块。
●选定“执行器模块库”面板中的 按钮,在第二个“多次循环”模
块的循环体中添加
模块。
●选定 按钮,在第二个“多次循环”模块的循环中添加
模块。
• ⑤选定 按钮 ,单击第二个“多次循环”模块下的第二个红点,在第二个循环体外、第
路线行走。
巡城卫士——机器人沿墙行走-课件ppt
学习目标
通过设计机器人沿墙行 走程序,熟练掌握红外传感 器的应用方法。掌握“趋近” 式问题的处理方法。
思想交流
机器人有时难免会做出错误 的动作,但聪明的机器人会不断 检测环境,并对照目标修正自己 的动作。在学习、生活中,人也 会犯错误,聪明的人会纠正自己 的错误,取得进步。
任务2 试试走困难?程序应该做 哪些调整?
小结
要让机器人在更复杂的 环境中完成任务,设计程序 时就要考虑到各种因素,还 要对各程序模块中的参数进 行反复调试。
要让机器人具有更强的 功能,往往需要对机器人的 硬件结构进行改装,并根据 硬件设置调整程序设计思路。
任务1 沿着墙壁行走
要让机器人在一定距离外感知墙壁的 存在,就要用到红外传感器,这在前面已 经用到了,不难理解。这个任务的难度在 于如何让机器人与墙壁保持一定的距离。
由于红外传感器并不能测出机器 人与墙壁间距离的数值,而只能测出 一定范围内是否有墙壁,因此,我们 无法精确控制机器人与墙壁之间的距 离。让机器人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 并不一定要让机器人与墙壁的距离恒 定不变,只要这个距离能够保持在一 定的范围内就可以。
各显神通
前面已经提到,用一个 红外传感器控制机器人,只 能通过调整移动模块(直行、 转向等)的参数,大致控制机 器人与障碍物的距离。
能否使用两个有效距离不同的 红外传感器,比较精确地控制机器 人与墙壁的距离呢?请设计出一种 机器人的改装方案,画出示意图, 以及程序简要流程图。
谢谢
06-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第7课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单元中难度较大的一课,综合性很强。
本课涉及传感器的使用、电机的使用、变量的使用、条件循环程序设计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是一节机器人知识综合运用课。
由于本课容量较大,要讲透所有的知识点需要两课时。
传感器和电机的使用、条件循环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作为第一课时,程序的完善和调试作为第二课时。
具体而言,第一课时讲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前三种情况(直走、左偏、右偏)及变量的使用,第二课时讲机器人行走的后两种情况(完全左偏、完全右偏)。
从整体上看,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是通过灰度传感器来不断地判断自己行走时的状态,并通过修改电机参数来进行实时调整。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我仔细分析学情后发现,本课的教学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训练。
结合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任务,明确要求,在较难的环节有自学提示卡帮助,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提倡邻近的同学互相帮助,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沿线追踪比赛规则、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的情况,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
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的程序,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在系统设置中添加和设置灰度传感器,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
难点:学会检测“学生机器人”向左偏、向右偏、完全左偏、完全右偏,理解max变量的含义,学会编写机器人沿轨迹线行走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法、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学习者能够基本熟悉机器人的原理。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刘凯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7《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沿线行走》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器人沿线的概念,了解机器人沿线的基本原理,掌握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编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学生对机器人沿线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沿线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机器人沿线行走的编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沿线的原理和编程方法。
2.难点:如何解决机器人沿线行走中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和硬件设备。
2.准备沿线行走的示例程序和任务。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沿线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清扫机器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机器人是如何实现沿线的呢?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沿线的概念和原理,讲解沿线的基本方法,如红外线、超声波等。
并通过示例程序,展示机器人沿线行走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编程,实现简单的沿线行走功能。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沿线原理。
4.巩固(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编程心得,分享沿线的技巧和方法。
7、机器人沿线行走
师总结:我们的程序还不够完整,在解决一些会出现完全偏离的线路的时候,我们还要添加两段程序。
课件展示其他弧度较大的线路,介绍后两种情况,完全左偏和完全右偏。
五.总结
介绍机器人沿线行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亚马逊机器人仓库运输,无人驾驶车辆等,提高学生对本课的认识,感受机器人沿线行走的优点。
板书计
师:对于简单的、弧度较小的线路,我们用今天学习的三种情况就能解决问题。
学生动手编译下载程序,按完成的先后顺序到线路上测试程序,学生排队。教师挑选有问题的学生纠正程序错误。
学生整队测试机器人,测试成功的给一颗星。没有成功的回到座位上修改程序。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编写的程序需要实际检测。此环节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教师将有问题的程序集体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讲解原因,这样能让学生发现一些常见的错误。
二.深入研究
活动1:灰度传感器的试用。
学生和教师用灰度感应器获取线上、线下的灰度值,确定灰度值的分界点。
师: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初步了解了灰度传感器,谁能试试编写实时显示两个灰度传感器数值的程序。
完成表1:
灰度1传感器数值
灰度2传感器数值
传感器在白色上
传感器在黑色上
在白色上面的数值□在黑色上面的数值(填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讲解的比重比较高。在程序设计的环节,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方法仍然是比较高效的。通过分析和模仿,学生迅速了解在线上的条件、在线上电机的操作,最终模仿完成程序。
活动3:
分析左偏和右偏的情况,
课件出示:
学生自主探究,用机器人在学习纸上测试,得出数据完成表格2。
如果同时符合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2022-2023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 全国通用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案)教学背景在机器人领域,沿线行走是一个非常基础、却又很重要的技能。
机器人的沿线行走能力往往影响着其完成复杂任务的能力。
本教学内容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机器人编程领域中,逐步提升对编程知识和软件应用工具的理解。
此外,本教学方案还将对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沿线行走原理和方法。
2.学习使用mBlock编程软件,学会图形化编程。
3.训练小学生学习设计问题的能力。
4.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方法由教师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方法。
本节课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实例。
第二步:学习使用mBlock编程软件让学生们了解mBlock编程软件的基本功能,并讲述mBlock软件如何应用于机器人编程。
由老师对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以及使用步骤。
第三步: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将自己的机器人放在黑线上,使用mBlock软件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沿着黑线移动。
让学生自己完成系统的设计,观察系统的运行效果。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设计更为复杂的控制系统。
第四步:分享成果学生进行分享交流。
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设计成果,让所有人一起欣赏和交流。
老师可以指出一些创新点,鼓励小朋友们多尝试,多创新。
教学反思机器人的沿线行走是机器人编程的最基本的应用之一,这个课题的难度不大,但是对孩子们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很好的提升。
在教学内容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教会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编程知识。
为了更好的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来传达沿线行走的原理和方法。
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发挥出自己的灵感,不断探索和创新。
通过这个课题,可以让孩子们更多地体验到编程带来的乐趣,也能为孩子们今后编程、机器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课件
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耐用、保密、高效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可以执行军事基地内的物资运输、武 器装备的维护保养等任务,提高军事行动的效率和机密性 。
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场景与优势
总结词
创新、节能、安全
详细描述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还可以应用于交通、能 源、环保等其他领域,如地铁巡检机器人、 电力巡检机器人和环保监测机器人等,提高
基于其他技术的实现方法
总结词
通过其他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实现对机器人轨迹的控制和调整,实现机器人沿轨迹行走 。
详细描述
基于其他技术的实现方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对机器人轨迹的控制和调整 ,适应不同的任务和环境,从而实现机器人沿轨迹行走。
04
沿轨迹行走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与优势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机器人行走轨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轨迹规划、轨迹跟踪控制、动力 学建模与仿真等方面。
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技术的发展,未来机器人行走轨迹的研究将更加 智能化、自主化、协同化。同时,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机器人的行走轨 迹也将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
02
沿轨迹行走机器人的基本原理
行走轨迹的生成原理
轨迹生成方法
为了使机器人按照预定的轨迹行走,需要将预定的轨迹离散化成一 系列的点,然后通过插值方法计算出每个点对应的机器人姿态。
常见的轨迹生成方法
常见的轨迹生成方法包括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行走轨迹的优化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行走效率,需要对行走轨迹进行优化,例如采用最 优路径规划方法。
分类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机 器人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 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机器人沿线行走
机器人沿线行走教学内容教材版本苏科版教学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机器人的传感器,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其工作原理。
2、学会操控机器人,认识到机器人沿线行走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3、在“循线”中让学生感悟机器人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1、灰度传感器的使用。
2、行走程序的设计。
教学难点灰度传感器数值的理解,行走情况的条件判断。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注栏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播放机器人舞蹈视频,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从而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以下问题:1、什么是灰度传感器?2、初步认识灰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动手实践,体验成功任务一:机器人沿线走1、观看视频,了解意图。
2、动手实践,设置问题:师:这个机器人是如何行走的?师:机器人如何找到线的?3、展示灰度感应器,灰度感应器如何感应到线的。
设计意图:观看机器人沿线走的视频、揭示灰度传感器。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既能感受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又能感受到本节课机器人行走方式的不同,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团队合作,不断创新活动二:机器人走8字提示:1、完成机器人走8字,要找准8字的交点2、注意场地和轨迹线间的光值3、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二(1)连接计算机和机器人,运用机器人学习平台,设置机器人走8字的程序。
(2)动手实践测试机器人,并能做到仔细观察,测试成功的给一颗星,没有成功的回到座位上修改程序。
设计意图:学生对程序需要实际检测。
此环节既能让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也能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的魅力。
五、优化程序、编译运行1、我们的程序还不够完善,如何优化程序。
2、对于测试中我们发现的问题,例如机器人偏离线路,该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教师将有问题的程序集体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讲解原因,这样能让学生发现一些常见的错误。
六、课堂总结,感受运用1、总结本节课所学。
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课件ppt)
新知讲解
这时让机器人向右转弯;当机器人走到两 组探测器都看不到轨迹时(轨迹变量为 “0”),就让机器人左转弯…..机器人按 照这样的方法“扭来扭去”不断走下去, 就可以完成沿圆环行走的任务了。
新知讲解
左边的探头在轨 迹内“看到了” 轨迹。
右边的探头在轨 迹外“没看到” 轨迹。
新知讲解
贝贝,当左边的那组探 头“看到了”轨迹时, 而右边的那种探头“看 不到”轨迹时,机器人 应该向左转才能走向轨 迹线的正中间啊,你为 什么让它右转了呢?
新知讲解 一、认识轨迹识别传感器
轨迹识别传感器上有两组探头,如下图所示,能探测地面上设置好的轨迹, 机器人装上它就如同长了会认路的眼睛。
指示灯
第一组探头
传感器连接线
第二组探头
指示灯:判断传感器是否工作; 探 头:通过发射器发出信号、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检测机器人下方的路面颜色是否一样; 连接线:连接传感器与机器人。
第9课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信息技术粤教版 三年级B版
新知导入
玲这玲样,我咱就们可能以让机 器人按参照加我赛们车设游计戏 好了的!路线行走吗?
哇,那一定很好 你玩为!什我么们要赶这紧么问做 呢问?老师怎么做吧 !
新知导入
轨迹识别传感器的主要组成部件是两组红外发射, 接收器。他通过发射器发出信号,接收器接收反射 回来的信号,来检测机器人下方路面的颜色是否一 样,机器人根据左、右两个颜色值的大小来判断, 机器人是在轨迹的左边、右边、上边、还是没有找 到轨迹线。
新知讲解
为了更好的观察机器人行走的路线和轨迹变量的当前值,我们还可以增加画 笔和“LED显示”两个输出模块,方法如下图所示。
增加”画笔”模 块,并将其参数 设置为”下落”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三年级信息技术精品微课件)
如果轨迹变量为 1,就让机器人往右边转; 直到轨迹变量为 0 时,让机器人再往左边转; 当轨迹变量又变为 1 时,让机器人往右边转, 如此循环下去,可以让机器人沿着轨迹外边行走
知识回顾
1、轨迹识别传感器 轨迹变量:0 代表两边都不在轨迹上 轨迹变量:1 代表左边的轨迹识别传感器在轨迹上
2、循迹程序 轨迹变量==1 成立时,机器人向右行走, 当轨迹变量==0时,机器人向左行走。 如此循环
沿轨迹行走的机器人
播放
学习目标 一、认识轨迹识别传感器
二、编写机器人循迹程序
一、认识轨迹识别传感器
工作原理:两组探头检测路面左右两边 的颜色值的大小来判断机器人在轨迹中 的位置
Hale Waihona Puke 二、编写循迹程序方案1:机器人贴着轨迹的外围行走
当左边的探头在轨迹上方,右边的探
头在轨迹外面时,轨迹变量为 1
当左右两边的探头都在轨迹的外面时,
《机器人沿线行走》 说课稿
《机器人沿线行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器人沿线行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所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的《_____》。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机器人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本单元中,“机器人沿线行走”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础,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机器人行为和任务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他们已经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编程和机器人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然而,学生对于机器人的深入理解和复杂编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掌握使用编程软件对机器人进行沿线行走的程序编写和调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算法。
(2)编程软件中相关指令的使用和程序的编写。
2、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使机器人能够准确沿线行走。
(2)解决机器人在沿线行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问题。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机器人沿线行走》 说课稿
《机器人沿线行走》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机器人沿线行走》。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次课选用的教材是_____出版的《机器人技术基础》。
本节课是教材中关于机器人运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本节课的机器人沿线行走,是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关键环节,为后续更复杂的机器人任务控制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接触过简单的编程和电路知识,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空间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可能会感到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使用传感器检测线条并控制机器人运动的编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传感器的使用和编程控制。
(1)如何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息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2)解决机器人在沿线行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不稳定问题。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沿线行走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机器人沿线行走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 部 程 序
灰度传感器设置 情况一:完全在黑线内 情况二:左边在白线、右边在黑线 情况三:左边在黑线、右边在白线
机器人在线上 电机1:前进 电机2:前进
机器人偏左 电机1:前进 电机2:停止
机器人偏右 电机1:停止 电机2:前进
纠正程序
选择场地
拓展场地
机 器 人 思 考 程 序
情况二:机器人偏左
灰度1测到为 灰度2测到为
色
色
电 机 1
灰灰
1
2
电 机 2
电机1: 正转 停止 反转 电机2: 正转 停止 反转
情况二:机器人偏左
灰度1测到为
色
灰度2测到为
色
电机1: 正转 停止 反转 电机2: 正转 停止 反转
情况二:机器人偏左
灰度1测到为
色
灰度2测到为
色
电机1: 正转 停止 反转 电机2: 正转 停止 反转
情况三:机器人偏右
灰度1测到为
色
电机1: 正转 停止 反转
灰度2测到为
色
灰灰
1
2
电机2: 正转 停止 反转
电
电
机
机
1
2
情况三:机器人偏右
灰度1测到为
色
灰度2测到为
色
电机1: 正转 停止 反转 电机2: 正转 停止 反转
情况三:机器人偏右
灰度1测到为
色
灰度2测到为
Hale Waihona Puke 色电机1: 正转 停止 反转 电机2: 正转 停止 反转
第10课 机器人沿线行走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 孙凯
黑线(轨迹线)
机器人灰度传感器
反面
正面
灰灰 12
电
电
机
机
1
2
机器人程序分析
情况一: 完全在黑线上
情况二: 偏左
情况三: 偏右
情况一:完全在黑线上
灰度1测到为 灰度2测到为
色
色
灰灰
12
电
电
机
机
1
2
电机1: 正转 停止 反转 电机2: 正转 停止 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