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食品卫生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 (2)橡胶、涂料的卫生问题及防治措施 • 橡胶的卫生问题主要是单体和添加剂 • 添加剂:硫化促进剂、防老化剂和填充剂。 • 防老剂的目的是提高橡胶的耐曲折性和耐热性 • 橡胶填充剂中,白色的为氧化锌、黑色的为炭黑
35
•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将物理性污染分为两类,即食品的杂
物污染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应的速度;
• 2)高温灭菌防腐:
• ①高温灭菌法:目的在于杀灭微生物
• ②巴氏消毒法:杀死一般致病菌,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保持食
品原有的性质。
• 3)脱水与干燥:水分含量降至一定限度以下,微生物则不生长
繁殖,酶的活性也受抑制,从而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 4)提高渗透压:常用的有盐腌法和糖渍法。
• 5)提高氢离子浓度:在pH4.5以下大多数细不能发育
19
20
21
• (3)防治措施 • 1)消除污染源; • 2)制定各类食品中有毒金属元素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
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
• 3)严格管理,防止误食、误用、投毒或人为污染食品。
22
• 3.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 (1)结构与分类 • 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物质,
2)核废物排放不当 3)意外事故核泄漏
• (3)对人体的危害:骨骼、造血器官、生殖、内分泌
等都有影响。
• 危害最大的放射性核素是90Sr、137Cs、131I
37
38
• (1)主要卫生问题 • 1)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粮豆类在农田生产期、收获及储
• 2)易污染食品: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 3)危害: • ①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性肝炎(毒性是氰化钾的10
倍);(肝脏毒)
• ②慢性中毒:生长迟缓,食物利用率低;肝脏亚急性
或慢性损伤。
• ③致癌性:公认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导致肝癌、胃癌、 13
• (2)展青霉素:是一种可由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 (3)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 ①T-2 毒素:白细胞缺乏症。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
8
• (3)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自阅) • 感官性状发生改变; • 食品成分分解,营养价值重降低; • 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霉菌存在的机会,极易造成肠源
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 腐败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的直接毒害尚不够明确。
9
• (4)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 1)低温: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乏
33
• 2)塑料添加剂 • ①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
毒性较低;
• ②稳定剂:大多数为金属盐类,多用锌盐、钙盐 • ③其他:非离子型毒性最低故较安全。 • 3)卫生要求及相关标准 • ①塑料本身应纯度高,禁止使用有可能游离出有害物质
(例如酚、甲醛)的塑料;
• ②树脂和成型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塑料卫生标准。
掺假、制假 滥用食品添加剂
多环芳烃
食品加工、贮存
杂环胺 丙烯酰胺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 三氯丙醇
物理性污染 放射性
杂物
3
1.食品腐败变质
•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
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的改变, 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酶、营养成分、水分、
29
• 6.二噁英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 (1)二噁英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半衰期长达9年 • (2)食品中二噁英化合物来源(垃圾焚烧-主要来源) • 1)二噁英化合物基本上不会天然生成 • 2)农药生产 • 3)氯气漂白 • (3)二恶英的毒性和致癌性:二恶英是一类剧毒物质,其急性
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
26
• (1)B(d)P 的理化特性 • B(a)P 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性质稳定 • (2)食品中B(a)P污染来源 • 1)熏烤食品污染; • 2)油墨污染; • 3)沥青污染; • 4)石蜡油污染; • 5)环境污染
27
• (3)对人体的危害 • 乳腺和脂肪组织可蓄积B(a)P。 • 动物实验发现B(a)P引起毒性及致癌作用; • B(a)P对人的致癌作用,尚无肯定的结论。 • (4)防治措施 • 1)减少污染; • 2)限制食品中B(a)P的含量。
PH和渗透压)
• 2)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等) • 3)微生物的作用(食物中细菌、酵母和霉菌)
4
•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和鉴定指标
• 食品腐败变质实质是食品中成分的分解过程
感官——最为敏感可靠
蛋 物理——低分子物质增多
白
挥发性碱基总氮(TVBN)
质 化学 二甲胺与三甲胺—鱼虾类
有害金属渗出。
• 铝制品:再生制品、有害金属杂质和铝; •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添加剂、低聚合物。
31
• (1)塑料及其卫生问题 • 由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单纯有
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为树脂,加入添加剂的为塑料;
• 热塑性塑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即开始软化,可吹塑或
挤压成型,温度降低后可重新固化,常见有聚乙烯、 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
尤其是淋巴组织受损最为严重,可造成淋巴细胞变性坏死,说 明T-2 毒素具有免疫损伤作用。
• ②二醋酸藤草镰刀菌烯醇 • ③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 ④雪腐镰刀菌烯醇与镰刀菌烯酮-X • (4)与食品污染关系密切的其他霉菌毒素 • 1)玉米赤霉烯酮:该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其次是小麦、大麦、
大米等粮食作物。
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亚硝胺和亚硝酰胺两大类。
• (2)N一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 1)合成的前体物质:N-亚硝化剂和可亚硝化的含氮
有机化合物。
• 2)影响合成的因素:在酸性环境中极易反应;胺的种
类与亚硝基程度也影响合成;微生物的作用可将硝酸 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并参与胺的形成,故能促进N-亚 硝基化合物的生成。
• 霉菌毒素大约为200 种,一般按其产生毒素的主要霉
菌名称来命名,比较重要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 毒素、镰刀菌毒素、展青霉素、黄绿青霉素以及黄变 米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尤为重要。
12
• (1)黄曲霉毒素 • 1)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特性:由黄曲霉菌的产毒
菌株产生,目前分离鉴定出20多种,其中AFB1产量最 多,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耐高温,不溶于水,易 溶于油脂和氯仿,加碱易破坏。
• 6)添加化学防腐剂:防腐剂抑制或杀灭食品中引起腐败变质的
微生物
• 7)辐照:利用射线进行灭菌、杀虫、抑制发芽
10
(1)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 1)致病菌 2)条件致病菌 3)非致病菌
(2)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 细菌学监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3)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1)菌落总数: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及食品卫生措施 和管理情况,判断食品清洁状态和预测食品耐保藏性的标 志 2)大肠菌群:包括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 属。它表明食品受到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程度的指标
3)生物富集作用与食物链—水生生物
(2)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 有机氯 产品:六六六和DDT
农
毒性:中等毒和低毒
药 有机磷 产品: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
残
毒性:急性中毒
留 拟除虫 产品:敌杀死、丙炔菊酯、苯氰菊酯等
菊酯类 毒性: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
氨基甲 产品:西维因、速灭威、呋喃丹、敌克松等
鉴
K值—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定
细菌总数
微生物 大肠菌群值
脂 早期指标:过氧化值上升 肪 常用指标:过氧化值和酸价
蛋白酶
蛋白质
胨、肽
肽链内切酶
脱羧、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脱甲基
硫醇、硫化氢、 吲哚、粪素、 甲烷
脱硫基
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 )
硫化氢
6
过程:主要是油脂自身的氧化过程
油脂 Cu、Fe、阳光 氢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值↑)
• 热固性塑料:加热不软化,如脲醛塑料、三聚氰胺甲
醛塑料
32
• 1)常用塑料 • ①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注意低聚合度分子易溶于
油脂,而使油脂带腊味,不宜用于长期盛油。再生制品 的卫生问题。
• ②聚苯乙烯(PS):热解产物苯乙烯及甲苯、乙苯和异丙
苯等杂质具有一定的毒性。
• ③聚氯乙烯(PVC):主要的卫生问题三个。 • ④聚碳酸酯塑料(PC) • ⑤三聚氰胺甲醛塑料与脲醛塑料:游离甲醛 • 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催化剂 • ⑦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制品
• 毒性最强的是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类 • (4)防治措施 • 1)控制环境二恶英的污染 • 2)发展实用的二恶英检测方法 • 3)其他措施
30
• 7.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污染及其防治 • 竹、木、纸、布等传统材质的主要特点是表面不光滑,
质地疏松、透水性强,因而增加了微生物污染的机会;
• 搪瓷、陶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不渗水,主要是
水
自身氧化
羰基化合物(羰基价↑)
解
食物残渣
脂肪酸
二聚体、三聚体
甘油
甘油一酯、二酯
酮酸、醛酸(酸价 油嚎味)
7
• 3)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 在细菌、霉菌和酵母所产生相应酶作用下发酵或酵解,
生成双糖、单糖、醇、羧酸、醛、酮、二氧化碳和水。
• 当食品发生以上变化时,食品的酸度升高,并带有甜
味、醇类气味等。
汞 甲基汞(水产品)—“水俣病”,慢性中毒
污染
无机汞(植物性食品)——急性中毒
及 镉:含镉污水灌溉农田污染土壤。“骨痛病”
危害 铅: 来源:含铅工业三废和汽车尾气
验铅常用指标:尿铅、血铅、发铅
毒性: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
铅中毒性脑病
砷 毒性:三价砷大于五价砷,无机砷大于有机砷
砷化物是一种原浆毒,慢性砷中毒—黑脚病
• 1.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防治
• 食品在产、储、运、销过程中,可受到杂物的污染。
• 2.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 (1)食品天然放射性核素
• 两个来源:①宇宙射线,核素有14C,3H,35S
•
②地球的辐射。核素有铀系、钍系、锕系
40K、41K、87Rb
36
• (2)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1)大气核爆炸试验
28
• 5.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 (1)杂环胺的生成 • 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烹调加工过
程,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肉类食品在高温烹 调过程中更易产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产生多)
• (2)危害性 • 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引起致突变和致癌 • (3)防治措施 • 1)改变不良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 • 2)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 3)灭活处理 • 4)加强监测
合物合成的作用;VitE、VitA、大蒜和大蒜素可抑制 合成
• 4)施用钼肥:施用钼肥可以使粮食增产,且使硝酸盐
含量下降。
25
• 4.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 多环芳烃类(PAH)是由两个以上苯环稠合在一起并在
六碳环中杂有五碳环的一系列芳香烃化合物及其衍生 物。目前,已发现约200种,其中多数具有致癌性。 苯并(a)芘,即B(a)P,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的一种 主要的食品污染。
23
• (3)食品的污染来源 • 腌制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啤酒(<10μg/kg);
霉变食品
• (4)对人体的危害 • 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具有致癌性是公认的。
24
• (5)防治措施
• 1)制定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量及残留量标准; • 2)防止微生物污染及食物霉变; • 3)阻断亚硝胺合成:维生素C 具有阻断N一亚硝基化
• 2)伏马菌素 • 3)3 -硝基丙酸:变质甘蔗中节菱孢霉(Arthrinium)具有产生3 一
硝基丙酸的作用。
14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防治
• 1、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 农药残留:施用农药后,在食品表面及食品内残
留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降解物或衍生物
• (1)农药污染途径
•
1)直接污染
•
2)间接污染
•
酸酯类 毒性:中等毒
• (3)防治措施 • 1)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 2)合理使用农药; • 3)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 4)各种食品DDT和六六六残留量标准和限制农药在食
品中的残量。
17
• 2、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工业三废
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污染
途径 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污染
某些地区自然环境中有毒元素本底含量高
1
• 食品污染(Food Contamination)是指食品被外来
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污染,从而降低食品 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引起可能的食源性疾病。
2
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 寄生虫 昆虫 蛆
细菌和毒素 霉菌和霉菌毒素
农药、兽药、有毒金属
食
生产、生活和环境: 二恶英、多环芳烃、
品 污 染
化学性污染
• (2)橡胶、涂料的卫生问题及防治措施 • 橡胶的卫生问题主要是单体和添加剂 • 添加剂:硫化促进剂、防老化剂和填充剂。 • 防老剂的目的是提高橡胶的耐曲折性和耐热性 • 橡胶填充剂中,白色的为氧化锌、黑色的为炭黑
35
•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将物理性污染分为两类,即食品的杂
物污染和食品的放射性污染。
应的速度;
• 2)高温灭菌防腐:
• ①高温灭菌法:目的在于杀灭微生物
• ②巴氏消毒法:杀死一般致病菌,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保持食
品原有的性质。
• 3)脱水与干燥:水分含量降至一定限度以下,微生物则不生长
繁殖,酶的活性也受抑制,从而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 4)提高渗透压:常用的有盐腌法和糖渍法。
• 5)提高氢离子浓度:在pH4.5以下大多数细不能发育
19
20
21
• (3)防治措施 • 1)消除污染源; • 2)制定各类食品中有毒金属元素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
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
• 3)严格管理,防止误食、误用、投毒或人为污染食品。
22
• 3.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 (1)结构与分类 • 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毒性和致癌性很强的物质,
2)核废物排放不当 3)意外事故核泄漏
• (3)对人体的危害:骨骼、造血器官、生殖、内分泌
等都有影响。
• 危害最大的放射性核素是90Sr、137Cs、131I
37
38
• (1)主要卫生问题 • 1)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粮豆类在农田生产期、收获及储
• 2)易污染食品: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 3)危害: • ①急性中毒:急性中毒性肝炎(毒性是氰化钾的10
倍);(肝脏毒)
• ②慢性中毒:生长迟缓,食物利用率低;肝脏亚急性
或慢性损伤。
• ③致癌性:公认最强的化学致癌物,导致肝癌、胃癌、 13
• (2)展青霉素:是一种可由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 (3)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 ①T-2 毒素:白细胞缺乏症。可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
8
• (3)食品腐败变质的卫生学意义(自阅) • 感官性状发生改变; • 食品成分分解,营养价值重降低; • 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霉菌存在的机会,极易造成肠源
性疾病和食物中毒。
• 腐败后的分解产物,对人体的直接毒害尚不够明确。
9
• (4)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 1)低温: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乏
33
• 2)塑料添加剂 • ①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
毒性较低;
• ②稳定剂:大多数为金属盐类,多用锌盐、钙盐 • ③其他:非离子型毒性最低故较安全。 • 3)卫生要求及相关标准 • ①塑料本身应纯度高,禁止使用有可能游离出有害物质
(例如酚、甲醛)的塑料;
• ②树脂和成型品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塑料卫生标准。
掺假、制假 滥用食品添加剂
多环芳烃
食品加工、贮存
杂环胺 丙烯酰胺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 三氯丙醇
物理性污染 放射性
杂物
3
1.食品腐败变质
• 食品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因素影响下,由
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食品成分和感官性状的改变, 并失去食用价值的一种变化。
•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 1)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酶、营养成分、水分、
29
• 6.二噁英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 (1)二噁英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半衰期长达9年 • (2)食品中二噁英化合物来源(垃圾焚烧-主要来源) • 1)二噁英化合物基本上不会天然生成 • 2)农药生产 • 3)氯气漂白 • (3)二恶英的毒性和致癌性:二恶英是一类剧毒物质,其急性
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00倍。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
26
• (1)B(d)P 的理化特性 • B(a)P 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性质稳定 • (2)食品中B(a)P污染来源 • 1)熏烤食品污染; • 2)油墨污染; • 3)沥青污染; • 4)石蜡油污染; • 5)环境污染
27
• (3)对人体的危害 • 乳腺和脂肪组织可蓄积B(a)P。 • 动物实验发现B(a)P引起毒性及致癌作用; • B(a)P对人的致癌作用,尚无肯定的结论。 • (4)防治措施 • 1)减少污染; • 2)限制食品中B(a)P的含量。
PH和渗透压)
• 2)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紫外线和氧等) • 3)微生物的作用(食物中细菌、酵母和霉菌)
4
•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和鉴定指标
• 食品腐败变质实质是食品中成分的分解过程
感官——最为敏感可靠
蛋 物理——低分子物质增多
白
挥发性碱基总氮(TVBN)
质 化学 二甲胺与三甲胺—鱼虾类
有害金属渗出。
• 铝制品:再生制品、有害金属杂质和铝; • 高分子化合物:单体、添加剂、低聚合物。
31
• (1)塑料及其卫生问题 • 由小分子单体通过共价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单纯有
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为树脂,加入添加剂的为塑料;
• 热塑性塑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即开始软化,可吹塑或
挤压成型,温度降低后可重新固化,常见有聚乙烯、 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
尤其是淋巴组织受损最为严重,可造成淋巴细胞变性坏死,说 明T-2 毒素具有免疫损伤作用。
• ②二醋酸藤草镰刀菌烯醇 • ③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 ④雪腐镰刀菌烯醇与镰刀菌烯酮-X • (4)与食品污染关系密切的其他霉菌毒素 • 1)玉米赤霉烯酮:该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其次是小麦、大麦、
大米等粮食作物。
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亚硝胺和亚硝酰胺两大类。
• (2)N一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及影响因素 • 1)合成的前体物质:N-亚硝化剂和可亚硝化的含氮
有机化合物。
• 2)影响合成的因素:在酸性环境中极易反应;胺的种
类与亚硝基程度也影响合成;微生物的作用可将硝酸 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并参与胺的形成,故能促进N-亚 硝基化合物的生成。
• 霉菌毒素大约为200 种,一般按其产生毒素的主要霉
菌名称来命名,比较重要的有黄曲霉毒素、杂色曲霉 毒素、镰刀菌毒素、展青霉素、黄绿青霉素以及黄变 米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尤为重要。
12
• (1)黄曲霉毒素 • 1)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与特性:由黄曲霉菌的产毒
菌株产生,目前分离鉴定出20多种,其中AFB1产量最 多,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耐高温,不溶于水,易 溶于油脂和氯仿,加碱易破坏。
• 6)添加化学防腐剂:防腐剂抑制或杀灭食品中引起腐败变质的
微生物
• 7)辐照:利用射线进行灭菌、杀虫、抑制发芽
10
(1)常见细菌性污染的菌属 1)致病菌 2)条件致病菌 3)非致病菌
(2)细菌性污染防治要点 细菌学监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3)指标及其卫生学意义 1)菌落总数: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及食品卫生措施 和管理情况,判断食品清洁状态和预测食品耐保藏性的标 志 2)大肠菌群:包括埃希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伯菌 属。它表明食品受到人和动物粪便的污染程度的指标
3)生物富集作用与食物链—水生生物
(2)食品中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 有机氯 产品:六六六和DDT
农
毒性:中等毒和低毒
药 有机磷 产品:敌百虫、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
残
毒性:急性中毒
留 拟除虫 产品:敌杀死、丙炔菊酯、苯氰菊酯等
菊酯类 毒性:高效、低毒、低残留、用量少
氨基甲 产品:西维因、速灭威、呋喃丹、敌克松等
鉴
K值—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定
细菌总数
微生物 大肠菌群值
脂 早期指标:过氧化值上升 肪 常用指标:过氧化值和酸价
蛋白酶
蛋白质
胨、肽
肽链内切酶
脱羧、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脱甲基
硫醇、硫化氢、 吲哚、粪素、 甲烷
脱硫基
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 )
硫化氢
6
过程:主要是油脂自身的氧化过程
油脂 Cu、Fe、阳光 氢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值↑)
• 热固性塑料:加热不软化,如脲醛塑料、三聚氰胺甲
醛塑料
32
• 1)常用塑料 • ①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注意低聚合度分子易溶于
油脂,而使油脂带腊味,不宜用于长期盛油。再生制品 的卫生问题。
• ②聚苯乙烯(PS):热解产物苯乙烯及甲苯、乙苯和异丙
苯等杂质具有一定的毒性。
• ③聚氯乙烯(PVC):主要的卫生问题三个。 • ④聚碳酸酯塑料(PC) • ⑤三聚氰胺甲醛塑料与脲醛塑料:游离甲醛 • 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催化剂 • ⑦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制品
• 毒性最强的是2,3,7,8-四氯二苯并二噁英类 • (4)防治措施 • 1)控制环境二恶英的污染 • 2)发展实用的二恶英检测方法 • 3)其他措施
30
• 7.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污染及其防治 • 竹、木、纸、布等传统材质的主要特点是表面不光滑,
质地疏松、透水性强,因而增加了微生物污染的机会;
• 搪瓷、陶瓷:质地坚硬,表面光滑,不渗水,主要是
水
自身氧化
羰基化合物(羰基价↑)
解
食物残渣
脂肪酸
二聚体、三聚体
甘油
甘油一酯、二酯
酮酸、醛酸(酸价 油嚎味)
7
• 3)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 在细菌、霉菌和酵母所产生相应酶作用下发酵或酵解,
生成双糖、单糖、醇、羧酸、醛、酮、二氧化碳和水。
• 当食品发生以上变化时,食品的酸度升高,并带有甜
味、醇类气味等。
汞 甲基汞(水产品)—“水俣病”,慢性中毒
污染
无机汞(植物性食品)——急性中毒
及 镉:含镉污水灌溉农田污染土壤。“骨痛病”
危害 铅: 来源:含铅工业三废和汽车尾气
验铅常用指标:尿铅、血铅、发铅
毒性: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肾脏,
铅中毒性脑病
砷 毒性:三价砷大于五价砷,无机砷大于有机砷
砷化物是一种原浆毒,慢性砷中毒—黑脚病
• 1.食品的杂物污染及其防治
• 食品在产、储、运、销过程中,可受到杂物的污染。
• 2.食品的放射性污染及其防治
• (1)食品天然放射性核素
• 两个来源:①宇宙射线,核素有14C,3H,35S
•
②地球的辐射。核素有铀系、钍系、锕系
40K、41K、87Rb
36
• (2)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来源:1)大气核爆炸试验
28
• 5.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 (1)杂环胺的生成 • 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烹调加工过
程,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鱼、肉类食品在高温烹 调过程中更易产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产生多)
• (2)危害性 • 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引起致突变和致癌 • (3)防治措施 • 1)改变不良烹调方式和饮食习惯 • 2)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 3)灭活处理 • 4)加强监测
合物合成的作用;VitE、VitA、大蒜和大蒜素可抑制 合成
• 4)施用钼肥:施用钼肥可以使粮食增产,且使硝酸盐
含量下降。
25
• 4.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污染及其防治 • 多环芳烃类(PAH)是由两个以上苯环稠合在一起并在
六碳环中杂有五碳环的一系列芳香烃化合物及其衍生 物。目前,已发现约200种,其中多数具有致癌性。 苯并(a)芘,即B(a)P,是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中的一种 主要的食品污染。
23
• (3)食品的污染来源 • 腌制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啤酒(<10μg/kg);
霉变食品
• (4)对人体的危害 • 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具有致癌性是公认的。
24
• (5)防治措施
• 1)制定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使用量及残留量标准; • 2)防止微生物污染及食物霉变; • 3)阻断亚硝胺合成:维生素C 具有阻断N一亚硝基化
• 2)伏马菌素 • 3)3 -硝基丙酸:变质甘蔗中节菱孢霉(Arthrinium)具有产生3 一
硝基丙酸的作用。
14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防治
• 1、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 农药残留:施用农药后,在食品表面及食品内残
留的农药及其代谢产物、降解物或衍生物
• (1)农药污染途径
•
1)直接污染
•
2)间接污染
•
酸酯类 毒性:中等毒
• (3)防治措施 • 1)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 2)合理使用农药; • 3)加强对农药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 4)各种食品DDT和六六六残留量标准和限制农药在食
品中的残量。
17
• 2、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工业三废
污染 食品加工过程污染
途径 农药和食品添加剂污染
某些地区自然环境中有毒元素本底含量高
1
• 食品污染(Food Contamination)是指食品被外来
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污染,从而降低食品 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引起可能的食源性疾病。
2
生物性污染
微生物 寄生虫 昆虫 蛆
细菌和毒素 霉菌和霉菌毒素
农药、兽药、有毒金属
食
生产、生活和环境: 二恶英、多环芳烃、
品 污 染
化学性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