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计算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
地理中考、结业复习---专题一:地理计算常见的三种角度
始
终
国家 领土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亿人)
不 变
俄罗斯
1 707
1.42
其
加拿大
997
0.33
目 的
中国
约960
13.18
。
美国
937
3.02
A.加拿大
B.俄罗斯
C.美国
D.中国
成
【中考备选】
功 之
1.(2013·滨州学业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
秘
平面图。图书馆与操场间的实地距离为400米,如果绘到图上
__③____更合理,理由是_③__线__地__势__逐__渐__降__低__,__可__以__自__流__输__水____。
成
【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能力。第(1)题,①
功 之
位于两山顶之间为鞍部;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第
秘 诀
(2)题,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A山顶海拔为1 002米,
目
的
气温之差,进而可以根据气温差异判断两地的植被、自然景观
。
等差异。
【通关演练】(2013·武汉学业考)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成 功 之
(1)A点的海拔是___2_0____米;B点与A点的相对高度是 ____2_0___米;山顶D的0高度在
秘 诀
___1_00__0_0_~__1__2_0_0__米之间。
成 功 之 秘 诀 , 在 始 终 不 变 其 目 的 。
之 秘
1.考查方式:
诀 ,
这类计算往往
在 2.解题技巧:
始
终 准确读取气温数值,明确
不 变 北半球陆地上,一般日 气温出现在
其 目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
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地理相关计算(含例题)答案在地理学中,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运用各种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地球上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常见的计算类型,并提供相应的例题和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计算方法。
一、地球的尺度计算地球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星球,为了方便研究和表示地球上的各种现象,我们需要将其缩小到适当的尺度。
以下是地理学中常用的地球尺度计算方法:1. 经纬度计算:- 例题:如果一个地点的纬度为40°,经度为120°,它属于哪个经纬度区域?- 答案:这个地点属于北纬40°、东经120°的经纬度区域。
2. 地球表面距离计算:- 例题:两个城市A和B的经纬度分别为A(40°N, 100°E)、B(35°N, 110°E),它们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多少?- 答案:利用经纬度计算公式,可得出城市A和B之间的直线距离为约630公里。
二、地图比例尺计算地图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信息展示方式,通过地图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上各个地区的分布情况。
为了便于准确测量和计算地图上的距离和面积,我们需要地图比例尺。
1. 比例尺计算:- 例题: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地图上两个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5厘米,那么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答案:根据比例尺,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所以5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0厘米,即500米。
三、人口密度计算人口密度是描述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稠密程度的指标,通过计算人口密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聚集情况和人口分布的规律。
1. 人口密度计算:- 例题:某城市总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0万人,那么该城市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答案:人口密度等于总人口除以总面积,即50万人/100平方公里,所以该城市的人口密度为5000人/平方公里。
四、气候相关计算气候是地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通过计算气候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球上的气候变化。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析与解题思路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析与解题思路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及其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是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一环。
中考地理试题涵盖了丰富的内容,特点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下面,本文将围绕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并提供解题思路。
一、地形题地形题是地理中考题中常见的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地图或地形图进行地貌特征的分析和判断。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掌握地貌特征的常识,理解地图上的符号及其含义。
例如,一道地形题的题干可能为:“下图是某地区的地形图,请根据地图上的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解题思路:1. 仔细观察图中的符号及其分布,了解不同符号所代表的地质特征,例如山地、河流、湖泊等。
2. 根据符号分布及其密集程度,判断地貌类型,可能有山地、丘陵、平原等。
注意结合地图上的高度标记及轮廓线判断地势的高低。
3.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判断,例如识别出某地区的最高峰、最长河流等。
二、地理知识运用题地理知识运用题是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地理概念、地理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地理事实的阐述等。
例如,一道地理知识运用题的题干可能为:“请简要解释地理概念‘人口增长’”。
解题思路:1. 理解地理概念:“人口增长”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的增加。
2. 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
例如,自然增长(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社会因素(生育意愿与生育能力等)等。
3. 运用实际案例或数据,说明人口增长的影响和问题,例如资源短缺、环境压力、社会发展问题等。
三、地理技能题地理技能题是考查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的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地图、图片、数据等进行判断、分析和推理。
例如,一道地理技能题的题干可能为:“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解题思路:1. 仔细观察所给材料,理解图中的信息,包括符号、图例、标注等。
2. 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推理。
例如,观察人口分布图,可以推断人口最多的地区,可能是城市或发达地区等。
中考地理复习技巧掌握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地理复习技巧掌握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中考地理复习技巧:掌握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地理计算题是中考地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要想在地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中考地理复习技巧,帮助大家掌握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一、巩固基础知识在解决地理计算题之前,首先要巩固自己的地理基础知识。
掌握地理公式、计算方法和常用单位的换算是解题的前提。
可以通过背诵地理公式,复习单位换算等方式来巩固基础知识。
二、理解题意,分析数据在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了解题目中涉及的地理概念和计算要点,同时分析所给的数据。
要注意提取有用信息,筛选出与解题相关的数据。
三、运用比例计算在地理计算题中,比例计算是最常见的计算方法之一。
比例计算可以运用到地图的缩放、距离的计算、面积的计算等方面。
掌握比例计算的方法,能够快速解决相关题目。
例如,计算地图上两地的实际距离,可以先将地图上的距离比例缩放到实际距离,再进行计算。
四、灵活运用公式地理计算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各种公式,如速度公式、密度公式、经纬度换算公式等。
灵活运用公式是解答计算题的关键。
在运用公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套用公式时的数值单位的统一和换算,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五、练习与总结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和巩固。
可以将历年真题中的地理计算题进行分类和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解题方法。
通过多次的练习,不断积累经验,对于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技巧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六、复习答疑与请教在复习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和解决的地理计算题,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寻求解答和帮助。
互相讨论和交流,能够开拓思路,理清解题思路。
同时,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地理复习讲座和考试答疑辅导班等,借助专业老师的指导,加深对地理计算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地理计算题是中考地理考试中相对较难的一部分,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解题技巧,有坚实的地理基础和充分的复习准备,就能够在考试中轻松应对。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地理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高中地理计算公式汇总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
(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3)公式计算:(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
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如果余数>7.5,所在时区=商数+15.区时:(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2)公式计算: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
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7.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注意:a. 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初中地理计算题
初中地理计算题
1. 面积计算
示例题目:某国的土地面积为100,000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为10,000,000人,请计算该国的人口密度。
解答:人口密度可以通过将人口数量除以土地面积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人口密度为10,000,000人/100,000平方千米 = 100人/平方千米。
2. 海拔计算
示例题目:某山脉的最高峰海拔为8,848米,最低点海拔为0米,请计算该山脉的平均海拔。
解答:平均海拔可以通过将最高峰海拔和最低点海拔相加,然后除以2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平均海拔为(8,848米 + 0米) / 2 = 4,424米。
3. 比例计算
示例题目:某城市的总人口为500,000人,其中男性占60%。
请根据这个比例计算男性人口的数量。
解答:男性人口的数量可以通过将总人口乘以男性人口的比例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男性人口数量为500,000人 * 60% = 300,000人。
这些题目只是初中地理计算题的一小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解答这些问题时,记得始终保持独立思考,使用简单的计算方法,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同时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地理的答题技巧一、计算题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0°,夜半球h 地理的答题技巧二、地理知识整合能力复习时精读课本,归纳地理知识之间内在逻辑联系,提高知识迁移速度。
如气候知识,就可根据气候的具体分布、气候的主要特点、影响气候的成因、各种气候类型的判断、气候对工农业的影响、气候资源的利用与评价这一线索进行知识串联;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
地理主干知识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二是区位因素类。
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三是措施和意义类。
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地理的答题技巧三、地理读图能力地理各类图表归根结底都是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数量和逻辑关系,所以复习地图要总结共性规律,提升读图能力。
(1)读图步骤第一步,先看所给地图的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与计算地理区时的巧妙方法
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与计算地理区时的巧妙方法地理计算方法有哪些区时计算的基本方法一、直线法所谓直线法,也可叫数数法,就是先画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划分出24等份,标注出24个时区。
在图中标注出已知地点所在的时区和未知地点所在的时区。
根据每向东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每向西跨越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一个一个地往前数。
如已知北京(东八区)为上午10时,求东二区的区时。
就可以从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开始向西数时间10、9、8、7、6、5、4,一直数到东二区,正好是4时,那么东二区的区时就是上午4时。
这种通过数数的方法最好避开日界线。
即将中时区放在中间,而把东西十二区分开。
如果计算中确实要经过日界线,在直线上可以把东西十二区直接标成十二区,以免把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数成两个时区而出现错误。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结果非常可靠。
所以这种笨方法可以为学生挣得3~4分,甚至更多。
但是这种方法有时也许会很烦而且不管用,特别是涉及到地方时计算时。
二、公式法公式法是区时计算的“万能钥匙”,时时管用。
利用公式法进行区时计算的步骤大致是:第一步是求时区:即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的时区。
其换算公式是:(某地经度+7.5°)÷15=该地所在的时区(结果取整数,舍去余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则求出的为西时区。
如求130°E所在的时区,用公式法求解如下:(130°+7.5°)÷15=9.2,取整数9,舍去余数2,该地所在的时区为东九区。
第二步是求区时差:区时差的求法有两种情况。
A.两地都在东时区或西时区,则:区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1小时;B.两地中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区时差=(东时区数+西时区数)×1小时(不过日界线)或区时差=[(12-东时区数)+(12-西时区数)]×1小时(过日界线);第三步是求区时:区时的计算可以分两种情况:过日界线或不经过日界线。
常见地理计算题类型总结
常见地理计算题类型举例(包括地方时、区时、昼长夜长、日出日落、正午太阳高度、气温垂直递减率)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有关地理计算题的比例有所增加,体现了地理学科文理交叉的特点。
这些计算题大多出现在自然地理及地图知识中,一小部分在人文地理的图表判读中。
从数学角度看,这些计算题均较简单,作为一个高中生完全有能力解答。
考生之所以在这部分失分较多,很大程度在于对计算题所考查的地理知识、原理掌握不够,以及对地理计算题题型的不熟悉。
这里就中学地理出现的计算题列举一二,供高三复习的同学参考。
一、一般计算题在地理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它们的数据及数据的变化、应用可通过计算题来体现。
按其计算的复杂程度及包含地理知识的多少又可分为简单题和较难题两种。
例1 推测本世纪地球上见到哈雷彗星的年份是( )A. 2034B. 2062C. 2056D. 2016考生只要知道哈雷彗星运行周期为76年以及地球上曾在1986年观测到哈雷彗星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得出答案为B。
(此题为简单题) 例2 某山山麓海拔200米处某日气温为30℃,山顶2200米处气温是( )A. 12℃B. 16℃C. 18℃D. 20℃该题只考察了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高度上升1000米,气温大约下降6℃)这一知识点,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
(此题为简单题)例3 在中国政区图上,量得东西两端点长约20厘米,南北端点长约22厘米,该图比例尺是( )A. 1/3000万B. 1/2500万C. 1/2000万D. 1/1500万正确选项为B。
该题考生必须知道两点:①我国政区东西宽5000千米,南北长5500千米。
②比例尺是如何计算的。
(此题属较难题) 例4 若黄赤交角(α)增加为30°,则北温带范围应跨____个纬度。
此题考察的是黄赤交角对热量带的影响,回归线和极圈是热带、温带、寒带的分界,回归线的度数就是黄赤交角的度数α,极圈的度数就是(90-α),温带的范围(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范围)为极圈度数减去回归线的度数,即为90-2α,因此答案为30。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初中地理习题与试题多种多样,各类题目在训练和发展智能方面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读图填图题、简答题、综合题等。
每一种题型都有它自身的特点,了解和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明确解答各种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熟悉它们的典型例题,对正确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1、选择题的特点与解法技巧选择题是近来在地理练习和考试中,广泛而大量使用的一种客观性题型。
选择题最大的特点是答案简短、唯一,评分标准严格、客观。
它适合于训练和测试回忆性和再认性的知识,特别是那些同类的、并列的、相关的、综合的、专题性的地理内容;利于训练和考查观察、判断、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能力;可以涉及较广泛的知识面。
选择题一般由一个主要的语句(题干)和若干备选答案(选项)构成。
也就是说,它在结构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叫题干,由问句或陈述句(可以是完整的陈述句,也可以是不完整的陈述句)所构成;另一部分叫选项,包括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和若干错误答案(也可叫做迷惑性答案或干扰性答案)。
它要求解题者从备选的若干答案中,选出一个(单项选择)或两个(双项选择)乃至一个以上的多个(多项选择)不定项的合适答案。
合适答案可以是正确的答案或较好的答案或最佳答案,也可以是不正确的、错误的答案。
一般选择题的题干都比较简单明了,明确表述了一个问题而没有无关的词语,每一个选项与题干连起来读时,在语法上都是正确的,协调的,而所有错误的答案都似乎是合理的,因而具有一定的迷惑度。
为使瞎猜的因素尽可能减少,多数选择题都有四个备选答案,而且合适答案的顺序都是随机排列的,各题合适答案的次序基本上是无规律可循的。
地理选择题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涉及的知识和能力相当广泛,除一般的单项、双项、多项或不定项选择题外,还有读图选择、读文选择、连线(或配对)选择、顺序(或排列)选择、选择填表、选择填图等等。
但不论对哪种选择题,都要充分地、灵活地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认真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去伪存真,准确加以判断、识别和选择。
初中地理中有关计算的方法归纳
初中地理中有关计算的方法归纳地理学是一门涉及到地球表面各种地理现象的学科,计算是地理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并运用一些计算方法来解决与地理相关的问题。
下面将对初中地理中常用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1.距离的计算在地理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两个地点之间的距离。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直线距离计算:直线距离可以通过两点之间的连线来计算。
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或经纬度计算来确定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表观时间计算:表观时间是指通过交通工具在地球上移动所需要的时间。
一般使用速度乘以时间的方法来计算。
-实际时间计算:实际时间是指到达目的地所需的真实时间,考虑了换乘、停留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用多种方式计算,如列出行程表,或根据交通工具的运行时间、停留时间等来计算。
2.面积的计算在地理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不同地区的面积。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面积的近似计算: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我们可以使用面积的比例尺来计算地图上其中一区域的面积。
-实地测量:在实地测量中,可以使用物理标尺或先进的测量工具如卫星影像、GPS等进行测量。
-图形分割法:将不规则的区域分割为多个规则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等,然后分别计算各个图形的面积,再将它们求和得到整个区域的面积。
3.比例计算在地理中,比例计算广泛应用于地图上,用来确定实际距离和地图上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线性比例计算:通过测量地图上的线段和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可以计算出地图上其他线段的实际距离。
-区域比例计算:通过测量地图上的区域和实际面积之间的比例,可以计算出地图上其他区域的实际面积。
-立体图的比例计算:通过测量地图上的体积和实际体积之间的比例,可以计算出地图上其他体积的实际体积。
4.梯度和坡度的计算在地理中,梯度和坡度是用来描述地形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高度差除以水平距离:梯度可以通过两个高度点之间的差异除以水平距离来计算。
初二地理考试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二地理考试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初二地理考试中的常见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技巧。
了解这些题型及其解题方法,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每种题型的详细解读和技巧分享。
选择题是初二地理考试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
选择题通常考察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等。
在解答选择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确定问题所问的具体内容。
然后,通过排除法逐一分析每个选项的正确性。
特别是对于一些细节性问题,可以通过记忆和理解地理概念来帮助选择正确答案。
此外,有时题目中的关键词可以帮助定位相关知识点,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填空题通常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写合适的词语或数字。
这类题目考察的是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要想准确填空,首先要回顾所学的知识点,理解其在题目中的应用方式。
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填空题,可以根据上下文信息进行合理推测。
掌握常见的地理术语和名词缩写,能够大大提高解答填空题的正确率。
判断题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陈述进行判断,决定其是否正确。
解答判断题时,需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细节,如“总是”、“从不”等绝对词汇,因为这些词汇通常决定了陈述的准确性。
判断题的解答技巧在于对地理常识的准确掌握,并能够识别出常见的错误信息或误导性表述。
训练对地理事实的敏感性,可以帮助在考试中更快速地做出正确判断。
简答题则要求学生对某一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解答简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的具体内容,制定一个清晰的回答结构。
通常,简答题的回答需要包括定义、特点、影响等几个方面。
要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回答内容全面而简练。
在书写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图示或表格来辅助说明,使答案更加直观易懂。
综上所述,各种题型在初二地理考试中都有其独特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的解答依赖于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和排除法的运用;填空题则考验记忆和理解;判断题要求细致的分析和常识的掌握;简答题则需要条理清晰的回答结构和深入的知识运用。
初中地理常见题型解答技巧与方法总结
初中地理常见题型解答技巧与方法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其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学科。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题型,对于这些题目,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答技巧与方法。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常见题型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正确回答选择题需要细心阅读题目并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答技巧和方法:1.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在回答选择题的时候,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和选项。
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然后根据选项对题目进行分析。
2.排除法:如果遇到不确定的选项,可以通过排除法来找到正确答案。
首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比较剩下的选项,找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3.注意反义词和否定词:有些选择题使用了反义词和否定词,要注意理解其意思。
这些词可能改变选项的含义,需要在选择时加以注意。
二、填空题填空题是另外一种常见的题型,要正确回答填空题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解答技巧和方法:1.关键词配对法:先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的意义和句子语境来选择填空选项。
关键词配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选择填空答案。
2.用已知信息推理法:在填空题中,有时我们需要用已知的信息来推测出缺失的部分。
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完成填空题目。
3.注意语法规则和词形变化:在填空题中,语法规则和词形变化也是需要注意的。
尤其是在动词时态、名词单复数、形容词形式等方面,要注意正确使用。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需要详细回答问题或问题集的题型,相比选择题和填空题,解答题需要更多的理论知识和逻辑思维。
以下是一些解答技巧和方法:1.理清问题:在回答解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问题,并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
明确问题的要求,然后进行思考和回答。
2.合理组织思路:在回答解答题时,要合理组织自己的思路。
可以使用逻辑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将答案组织成一个完整且有条理的结构。
3.具体论证和举例说明:在解答题中,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或者论证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初一地理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及答题术语一、地形特征类(一)答题思路1、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地形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①地形以××××为主;②主要分布在××地形区地势高、低①地势××高××低、地势自××向××倾斜;②地形崎岖(平坦)或地面起伏大(小)海岸线平直、曲折①海岸线平直;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等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冰川地貌发育二、气候特征类(一)答题思路1、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等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平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20 ℃之间寒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 丰富——月降水量>100 mm三、河流特征类(一)答题思路1、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文特征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汛期汛期长(短),早(晚);汛期出现夏季(或其他季节) 含沙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水系特征长度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支流支流多(少)弯曲度河道弯曲(平直)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五、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一)答题思路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答题有利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等要素不利条件热量、光照、水分不足;多旱涝等灾害;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等六、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一)答题思路1、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其答题思路为: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因素原料临近原料地,原料充足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经济因素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科技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社会因素政策优惠的政策环境因素大气污染盛行风下风向、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上风向水污染远离河流上游和水源地固体废弃物污染远离农田和居民区七、交通区位条件类(一)答题思路1、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2、交通运输发展条件评价,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1.交通线的区位条件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地区(山区沿等高线修建或沿河谷分布),地形相对平坦,施工难度小,工程量小(看是否占用耕地)水文避开沼泽地,少跨越河流,工程量小地质地质稳定,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气候暴雨、大风出现次数少;多冻土、受风雪影响大等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联系较多的居民点,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适用于地方性道路);经过居民点较少,人口搬迁少经济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里程距离短,工程量小,节省运营时间社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就业压力);加强沿线地区人员、物质、文化交流;带动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利于社会长治久安环境少穿过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技术解决冻土(高架桥)等技术难题2.交通点的区位条件(以港口为例)思考方向满分术语陆域地形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条件岩港修筑难度大,但建成后不易淤积;泥港修建难度小,建成后容易淤积经济腹地以城市为依托,有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等)与其他地区相联系,经济腹地广水域条件航道港阔水深,便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避风位于峡湾,背风、避浪冰期无冰期,利于常年通航;冬季结冰,不利于通航八、区域差异分析类(一)答题思路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二)答题术语1.自然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或南温带、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气候气 温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 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 有明显旱、雨两季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广(狭小)地势起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 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大(小); 水能丰富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 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土壤 类型及肥力 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植被 类型、覆盖率以亚热带常绿硬(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 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为主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文要素差异思考方向满分术语农业农业 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 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 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析与解题策略探讨
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解析与解题策略探讨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常常出现在中等教育阶段的考试中。
面对地理中考的各种题型,学生们常常感到头疼和困惑。
本文将对地理中考常见题型进行解析,并分享一些解题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地理考试。
一、选择题选择题在地理中考中极为常见,需要学生在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针对选择题,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题策略:1. 通读题干:在正式看选项之前,先通读题干,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这为我们筛选选项提供了线索。
2. 排除干扰项:仔细阅读选项,注意排除不符合问题要求的干扰项。
通常可以通过知识储备和逻辑推断来排除错误选项。
3. 比较选项:对于剩下的选项,进行逐一比较分析,寻找正确答案。
有时候,题目中会给出一些关键字,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正确选项。
二、填空题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填写正确的答案,需要对地理知识点有较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题策略:1. 高亮关键词:在看到填空题题目时,可以用铅笔或者荧光笔将关键词高亮标记。
这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
2. 整理思路:根据关键词,整理思路,迅速回忆相关知识点,并根据题目要求填写答案。
3. 对照选项:填写答案后,对照选项进行校对,判断填入的内容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
三、解答题解答题是地理考试中相对较难的题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答策略:1. 分析问题:仔细阅读题目,梳理题干中的要求,明确解答问题所需要的核心知识点。
2. 结构合理:合理组织答案结构,可以采用问题-分析-结论的框架,确保答案理清思路和逻辑条理。
3. 举例论证:在解答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例子、数据等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以增加答案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四、图表题图表题要求学生结合提供的图表信息进行分析。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解题策略:1. 图表分析:仔细观察图表,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理解图表的意义和要点。
2. 数据对比:对于数据图表,可以进行数据对比和趋势分析,从中找到规律和特点,并在解答中进行说明。
初中地理解题方法指导 初中地理解题思路
初中地理解题方法指导初中地理解题思路1. 理解题目在解决初中地理题目之前,首先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阅读和理解。
通读题目,弄清楚题目所涉及的地理概念、问题要求和所给材料。
了解题目的背景和上下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
2. 分析题目类型初中地理题目种类繁多,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
因此,在解题之前要准确地判断出题目的类型,然后使用适当的解题方法。
•对于选择题,要通读选项,并与题干进行对比和分析,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对于判断题,要仔细阅读题干和陈述,判断其真伪,并选出正确的判断结果。
•对于填空题,要根据题干和所给的线索填写合适的答案。
•对于解答题,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理清思路,逐步解答问题。
3. 弄清地理概念初中地理题目常常涉及到各种地理概念,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现象、人口分布等。
在解题之前,我们需要对这些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
通过阅读地理教材、参考地理词典或者地理资料,我们可以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掌握其定义、特征和相互关系。
只有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题目。
4. 运用图表和地图在解答初中地理题目时,图表和地图常常是我们的好帮手。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所给的图表和地图,我们可以获取更多信息,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解答问题。
在使用图表和地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仔细阅读图表和地图的标题和图例,了解图表和地图的内容和意义。
•注意图表和地图的比例尺,根据比例尺进行跨度和比较。
•对于图表和地图中的数据,要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提取有关信息。
5. 运用逻辑推理解答初中地理题目时,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解题方法。
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推理出问题的答案。
要运用逻辑推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仔细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联。
•判断条件是否充分,结论是否必然。
•运用逻辑推理的规律和原则,进行推断和演绎。
初中地理中有关计算的方法归纳
初中地理中有关计算的方法归纳一、距离计算(一)有比例尺的地图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地图上两地实地距离的计算首先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然后除以比例尺,即可算出两地的实地距离(注意单位换算)。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3.比例尺放大或缩小的计算放大N倍时,文字式、线段式的比例尺数值除以N即可,数字式则用分母除以N 即可;缩小N倍时,文字式、线段式的比例尺数值乘以N即可,数字式则用分母乘以N即可。
(二)无比例尺,有经纬网的地图两地之间纬度每间隔1°,两地所在纬线的垂直距离相差约111千米。
赤道上,经度每间隔1°,经线之间的距离也约为111千米。
典例(2019·菏泽市)图24.1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测得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两村的实地直线距离为( )图24.1A.3 600米B.1 800米C.36千米D.18千米解析:本题考查比例尺的计算。
图中比例尺是线段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900米,甲、乙两村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1 800米。
答案:B二、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1.海拔:指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①位于某条等高线上的点,根据该点所在的等高线和等高距进行判断。
②位于两条等高线a、b(a>b)之间的某点海拔高度h为a>h>b。
③闭合等高线内海拔的计算可采用“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口诀。
如图24.2所示,300米闭合等高线内A点海拔在200米至300米之间,400米等高线内B点海拔在400米至500米之间。
图24.22.相对高度:指一点高出另一个点的垂直距离。
计算时先确定等高距和两点的海拔,再计算出两点之间的海拔数值之差即为相对高度。
3.陡崖顶部和底部的相对高度:(n-1)×d≤H<(n+1)×d(n表示陡崖处重叠的等高线数量,d表示等高距)4.海拔与气温的关系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专题04地理计算类题型分析与解题方法-2024年中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一、了解地理计算类题型分类
1、比例尺计算
2、海拔高度及相对高度的计算
3、气温与降水的计算
4、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的计算
5、时区的计算
6、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二、地理计算类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方法
步骤:审题—整理信息—选择计算方法—单位换算—执行计算—验证结果—清晰表述
5.根据图中气温分布特点,可推断()
A.年均温由北向南递减B.河流冬季没有结冰期
C.西部等温线较东部密集D.0℃等温线以北全年气温低于0℃
6.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B.气候C.地形D.土壤
【答案】5.C 6.B
【解析】5.读图年平均温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减,A错误;该地区冬季温度小于0℃,河流有结冰期,且结冰期较长,B错误;读图西部等温线比东部密集,西部年温差大,C正确;图中的0℃线是年平均气温,夏季以北地区的气温会高于0℃,故D错误,故选C。
【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图中等高线海拔多超过500米,且比较密集,说明该地坡度较陡,地形以山地为主,A错误;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区域北部、南部地势较高,东西部较低,B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数据判断该区域等高距为100米,判断两山峰海拔均在900~1000米之间,故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C正确;根据图中图例显示当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判读图示区域位于南方地区,D错误。故选C。
要点:地理计算类题型虽然涉及到数学计算,但更强调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解题过程中,除了进行准确的数学计算,还需要理解题目背后的地理含义,将数学计算与地理概念相结合,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真模对策练习
1、比例尺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计算题的类型及解题思路一、一般计算题在地理中有许多自然现象,它们的数据及数据的变化、应用可通过计算题来体现。
按其计算的复杂程度及包含地理知识的多少又可分为简单题和较难题两种。
例1 推测本世纪地球上见到哈雷彗星的年份是( )A. 2034B. 2062C. 2056D. 2016考生只要知道哈雷彗星运行周期为76年以及地球上曾在1986年观测到哈雷彗星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得出答案为B。
(此题为简单题)例2 某山山麓海拔200米处某日气温为30℃,山顶2200米处气温是( )A. 12℃B. 16℃C. 18℃D. 20℃该题只考察了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高度上升1000米,气温大约下降6℃)这一知识点,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
(此题为简单题)例3 在中国政区图上,量得东西两端点长约20厘米,南北端点长约22厘米,该图比例尺是( )A. 1/3000万B. 1/2500万C. 1/2000万D. 1/1500万正确选项为B。
该题考生必须知道两点:①我国政区东西宽5000千米,南北长5500千米。
②比例尺是如何计算的。
(此题属较难题)例4 若黄赤交角(α)增加为30°,则北温带范围应跨____个纬度。
此题考察的是黄赤交角对热量带的影响,回归线和极圈是热带、温带、寒带的分界,回归线的度数就是黄赤交角的度数α,极圈的度数就是(90-α),温带的范围(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范围)为极圈度数减去回归线的度数,即为90-2α,因此答案为30。
(此题为简单题)例5 北半球纬度为α,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正北面盖新楼,欲使此楼底层全年太阳光不被遮挡,两楼距离应不小于( )A.H cot(90°-α-23°26′)B.H tan(90°-α)C.H tan(90°-α+23°26′)D.H cot(90°-α)正确选项为A。
此题为应用题。
解题思路为:①要使正北面底层阳光全年均不被遮挡,也即当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那一天也不被遮挡住。
②北半球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为冬至日。
③根据该纬度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南面楼房层高H,利用三角函数即可计算出两地的最小距离。
利用夏至日或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应用题还有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安装等。
(属较难题)例6 一架飞机由我国上海(东8区)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8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A. 10月2日15时B. 10月2日3时C. 10月1日15时D. 10月1日3时正确选项是C。
本试题主要考查对时区、日界线的理解和换算能力。
由于飞行14小时加入考题,加大了试题的难度。
上海与旧金山的时差为(8+8)为16个小时,上海早于旧金山(东早于西),我们先不考虑飞机飞行时间,当上海10月1日17时飞机起飞一瞬间,旧金山的区时即为10月1日1时(比上海晚16小时),再加上飞机飞行了14小时,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为10月1日1时加上14小时,即为10月1日15时。
二、图表分析计算在地理中许多图表用来说明某些地理现象或原理,出现的有关计算的内容主要考察学生读图(表)析图(表)能力。
考生在遇到此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意,并能寻找隐含条件。
传统的读图计算题主要有地球经纬度计算、地方时和区时计算、等高线图中比例尺和高度的计算、锋面移动速度和时间的计算等。
例7 读下图,回答:(1) A点经度为东经120°,B点为____经____度;C点为____经____度。
(2)当A点为3月21日18时时,B点为3月____日____时,C点为3月____日____时。
本试题主要考查对时区、日界线的判读能力及经度与区时的换算能力。
该题的隐含条件是相邻经线间相差30°,因此,B、C与A均相差90°,再根据经度向东递增为东经、向西递增为西经的规律,得出B点为东经30°,西经150°;而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所以B、C均与A相差6个小时,再根据东边早于西边的规律,B点为12点,C点为24点。
而由A到C要穿过180°经线(即日界线),向东穿过日界线减一天,因此C为3月20日24时,这也是本题最易忽略之处。
例8 阅读下图,回答:(1)甲乙两山顶的实际距离是____米。
(2)甲山顶和河流干流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
(3)图中陡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28米B. 65米C. 46米D. 53米本图可考察的内容很多,如判断方向、山脊山谷等。
作为计算内容的主要如以上几种。
( 1)为根据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通过量取甲乙图上距离(3厘米)即可换算为实地距离1500米。
(2)题首先要考生了解图中哪一条为河流干流,然后根据等高线知该河处在180~190米之间,再计算出两地相对高度为834米~934米之间,同时,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时,根据其最高处在230~240米之间,可得出其相对高度大于30米而小于50米,因此(3)题选C。
当然,(3)题回答正确的前提是在图上能找到陡崖的位置。
例9 读“1992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填空回答:(1)以5岁为一段,人口所占比例最多的年龄段是____岁,约占总人口的_____%。
(2)计算图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____,说明还未达到_____%社会。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口问题(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的认识,而读图能力是关键。
(1 )题凭直观可看出20~25岁年龄段的最大,占总人口的比例为男性所占的7加上女性所占的约6.5%,总和为13.5%。
(2)题在图上量算繁琐一些,但一个总的尺度应把握,即中国还不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因而60岁以上男性人口或女性人口的比例一定小于10%。
另一种计算题存在于通过对表格数据的分析来说明某种人文问题中,这一般属于统计学范畴,计算比较简单,考生只要看懂题意即可。
例10 读我国人口、粮食、耕地统计表,分析回答:(1) 1990年与1949年相比,项目1增长了____%,项目2增长了____%,两种增长速度相比,项目1____项目2。
(2)略。
该题在进行统计比较时,关键看清题目为“增长了”,而非“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因此计算时由1990年的数据减去1949年的数据,再与原有数据(即1949年)比较。
答案分别为110、80、高于。
例11 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1)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___%,从1980~2001年,上升____%。
这表明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___%,从1980~2001年,上升___%。
这表明_______________。
(3)从城市人口看,在_____年代内,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到2000年,两者之比约为_____,表明_______________。
该题通过数据变化来说明两类国家城市化速度的差异,在计算方面极简单,只要把相关两个数据相减或相比。
本题关键是在众多数据中选择有用的,因此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
答案分别是: (1) 14.4,5.8,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变慢。
(2) 12.2,17,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
(3) 70年代,2∶1,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成为世界城市人口主体。
作为地理考试中出现的计算题,基本包括在上述两类中。
另外,有些地理试题,表面看来要求回答数据,似计算题,实则该题根据某一地理知识即可直接获得。
而繁琐的计算不仅浪费时间,正确率也低。
这一点考生要留意。
见例题。
例12 我国浙江温岭是大陆上最早迎来21世纪曙光的地方。
该地区第一道曙光的时间可能为( )A. 5∶35B. 6∶32C. 4∶50D. 5∶43正确选项为B。
该题通过复杂计算也可获得答案,但不必。
考生只需知道一个地理常识:即1月1日为冬半年,冬半年昼短夜长,阳光不可能早于6∶30出现,就可很轻易排除A、C、D选项。
例13 当晨线或昏线与本初子午线重合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 6月22日2时B. 12月22日16时C. 3月21日14时D. 8月24日13时正确选项为C。
同样,本题不需进行任何计算,只要知道晨昏线与任一经线重合,只可能为春分日或秋分日,也即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
高中地理简答题规范系列(一):地理计算专题1.经纬度计算:①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②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③北极星的仰角即地平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④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n-1)d≤⊿h<(n+1)d( 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4.流域面积的计算:⑴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⑵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⑴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⑵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⑶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⑷日期界线有两条:①时间界线:即地方时0时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②空间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③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
⑸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Vф=V赤道cosф=1670cosф km/h ;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地面对应点大。
①纬度低(可以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②天气稳定,大气能见度高;③交通便利(铁路或海运);④地形平坦开阔,地质稳定;⑤从安全性来讲,以设在远离工业中心、居民稀少的地区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