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右室间隔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1 1 一 般 资料 : 择 2 0 . 选 0 1年 6月 ~2 1 0 1年 2月 在 我 院心 内科植 人起搏 器患者 4 4例 , 临床 、 经 阿托 品 实 验 、 2 h动态 心 电图检查 确 诊 为病 态 窦 房结 综 合 征 或 Ⅲ度 4
房 室传 导 阻滞 或 高 度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 符 合 20 均 0 2年
( 丽江市人 民医院 , 云南 丽江 6 4 0 ) 7 10
【 摘要 】 目的
比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 室电极植入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4 例 需植 4
入 起 搏 器 的 患者 按 照 起 搏 部 位 的不 同分 为右 心 室 心 尖 部 起 搏 组 ( V 组 ) 右 心 室 间 隔部 起 搏 组 ( V R A 和 R S组 ) 对 比观 察 。 两 组 惠 者安 装起 搏 器前 后 的舒 张早 期 、 期 峰 值 速 度 E 晚 a与 A , aA 值 ,V F值 。结 果 术 前 , V a E/ a L E R A组 患 者和 R S组 V 患 者 的 心 功 能指 标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R S组 患 者 术 后 , x V , h能逐 渐 改善 ,  ̄ - 术后 E a及 E / a高 于术 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aA 差
排 列不 整齐 和 左 室不 对 称 肥 厚 等 , 终 导 致 心 脏 扩 大 最 而影 响 , 能 … 。最 近研 究 表 明 , 室 间隔 部 ( V ) 1功 5 、 心 R S 可获 得 正常 生理 的心室激 动顺 序 , 持双 心 室 同步性 , 保 大 大避 免 了 R A起 搏 对 血 液 动 力学 和 心功 能 的不 良 V 影 响 - 。而主 动螺 旋 固定 电极 导线 的 问世 也使 其临 床 2 J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和心功能影响论文
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和心功能的影响摘要目的:评估右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rvitsp)、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rvotsp)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起搏参数、心电图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接受单腔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随机为分组(每组10例):1组患者行rvitsp,1组行ravp,另1组行rvotsp;分析对比术前及术后心电图的qrs波宽度,术后即时及1、6个月随访时各起搏参数差异、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变化以及临床的nyha心功能分级变化。
结果:3组患者成功植入心室电极;术后心电图v1导联qrs宽度:rvap组0.18±0.04秒、rvitsp 0.13±0.02秒(p0.05),但均明显窄于rvap(p0.05),两组qrs波群与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qrs波群形态相似或接近;与窦性心律比较时的额面平均心电轴,rvis起搏时接近正常(p>0.05),其中rvot起搏时电轴呈右偏趋势(p0.05)。
术后随访6个月,rvitsp组、rvotsp组患者lvdd、lvef及nyha 分级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
而rvap组患者的lvef、lvdd、nyha分级均有恶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2和表3。
讨论本研究结果显示,rvis、rvot、rva起搏状态下,植入后即时及6个月时各组起搏参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medi等报道的92例进行rvotsp的患者所测结果相似[6]。
本研究显示3种起搏状态下qrs波以rvap时最宽明显宽rvisp、rvosp及窦性心律,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以rvisp时与窦性心律时最接近,表明在rvisp状态下心室电活动更接近于生理状态,更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与有关研究显示[7],rvot起搏较rva起搏qrs波时限缩短,电轴基本在正常范围,但倾向于右偏,以及与蒲晓群等研究结果显示rvis搏较rvot和rva起搏qrs 波时限更缩短,额面平均心电轴基本接近正常基本吻合,说明rvis 起搏更能保持相对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近期心功能影响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近期心功能影响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螺旋)电极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近期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R-R长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安置永久性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用主动螺旋电极固定于RVOTS(主动电极组),20例用被动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
比较两组近期心功能各项指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各参数比较:主动电极组QRS波时限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及6min步行试验均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行RVOTS起搏心室激动的电同步性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改善患者近期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心室电同步性近期心功能指标当今心脏起搏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纠正心动过缓,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这与植入起搏器后的心功能受影响状况密切相关。
对于同时合并慢性房颤的病人,因为房颤患者已经丧失了20%-30%的心房辅助泵功能,这时射血分数的维持显得更加重要。
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改变了心脏的正常激动顺序,导致了左右心室激动失同步,使得血流动力学受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2]。
而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靠近希氏束,可以直接实现“近希氏束起搏”,从而获得接近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3]。
本研究采用对比观察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实施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相关指标,探讨两个不同部位的心脏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差异。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2007年01月至2011年06月收治的40例需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66—84(77.32±6.30)岁。
所有患者均为房颤合并长R-R间歇或者为房颤合并缓慢心室率<50次/分,同时符合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心脏病协会(ACC/AHA)起搏器植入的Ⅰ或者Ⅱa类适应证标准。
右室心尖部或流出道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右室心尖部或流出道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合适的起搏位置及起搏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右室起搏中,起搏位置包括右室心尖部和右室流出道两种,但是这两种起搏位置对于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仍然不清楚,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关研究。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不同起搏位置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取需要右室起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一组为右室流出道起搏组,各30例。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心室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差异来评价不同起搏位置的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患者选择标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被纳入本研究:①心室率≤50次/分,起搏器为唯一的治疗方案。
②窦性心律时期间的心室传导阻滞,且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手段改善。
③心室晚期收缩性扑动/颤动患者,需右室起搏治疗的。
2.研究步骤:(1)对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为右室心尖部起搏组,另一组为右室流出道起搏组。
(2)测量所有患者的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
(3)对右室心尖部起搏组进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操作,对右室流出道起搏组进行右室流出道起搏操作,过程中记录起搏操作时间和相关参数。
(4)术后7天、30天和180天分别进行心电图和心功能指标的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
3.观察指标和数据分析所测量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心电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心功能参数。
数据将使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比较。
三、预期结果与评价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将能够发现右室心尖部起搏和右室流出道起搏对于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起搏位置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心血管事件率的影响。
四、研究的限制和不足1. 样本数量较小,存在随机误差和偏差。
2. 科研资金、研究时间和人力等方面限制研究范围和深度。
不同起搏百分比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AbtatO jcie T vlaevn cl ycrn n ad cfnt ncags n e tedf rn cm lt epret eo e— src: bet oea t et ua snhoyadcri co hne dr h ieet u ua v ecn g f n v u r i r a u i u f i a y tclr aig Meh d Att f 0pt n ci dpr n n cri ae ae r tvnr ua l k A l k r iks u r ua cn. to s a o a etr e e e i p ol 6 i se v maet ada pcm kro r e tc l bo ( Vbo )o c ns c f a i i r c c s i sn rm ( S ) T od f et ada aig o e o V In=1 )n D n= 4 w r e o d A crigt te n l u l i ydo e S S . w ie n c i pc ds f V ( f r r c nm 6 adD D( 4 ) ee r r . codn a cmu t e p f me oh f i av pret eo etcl aig C m V ) t ujc w r d ie t tr ru sgopA:u % V 6 % ( ecna f n iu pc ( u % P , esbet e i ddi o he gop : u C m g v r a r n h e v n e r P< 0 n=2 ) gopB: 0 ;ru C m% V /6 % ~ <10 ( 2 )gopC:u % V u P 0 > 0 % n= 0 ; u C m r P:10 ( 2 ) A e 2m nhis l et f h ae aes w vs — 0 % n= 0 . f r 一 ot t l n o ep cm kr, ei et t 1 n am t n i gt a et b i a ,N ,h h ne f R ua o. i u o pe i ai a sdt ea a et et pa s l a dp t n y6m nw l B P tecag Sd rt nTs eD p l gn w s e vl t t m eki s t i e i s k oQ i s rm g u o u eh i o n y oc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心电图
搏时, 由于室 问隔部 相对 游离 壁更倾 向于左后 部位 ,
I 导联 多 呈正 向 , 见图1 。
起搏 由于其稳定 、 可靠、 电极脱位率低等特点一直被
d o i :1 0 . 1 3 3 0 8 / j . i s s n . 1 0 0 8—0 7 4 0 . 2 0 1 4 . 0 4 . 0 1 4
R波 与 s波相 近 的 图形 , 其 产 生 的机 制 可 能是 由 于
心室 除极 向量 以 向后 为 主 。在 临床 上 , 以上 两 种类 型均 可见 到 , 但 后者 更为 常见 。并 且 , 右 室心 尖部起
内科医师的临床工作提供支持。
1 右室心尖部起搏
自1 9 5 8年静 脉起 搏系 统应用 以来 , 右 室心 尖部
图作 为一种 操作 简便 又 安 全 经 济 的检 查 手 段 , 可 作
下, 呈Q s型 ; 左侧 胸前 导 联 ( V ~ V ) 的图形 主 要有
为对心 室 电极植 入位 置 进 行 系 统判 断 的工 具 , 为 心
两种类型。其中, 一种为典型的左束支阻滞 图形 , 即 在V ~ V 导联 呈 宽 阔 向上 的 R波 或 R s 波; 另一 种 呈 不典 型左束 支 阻滞 的图 形类 型 , 即 以 S波 为 主或
( L A D, 一3 0 。 ~一 9 0 。 ) , 且 p 表 现为 “ C L B B B+ L A D ” 。 右 室心尖 部起 搏 时 , 心 电 图各 导 联存 在典 型 的 表现 , 右侧 胸 前 导 联 ( V ~V ) 表现为 Q R S主波 向
起 搏 时心 电图 的 Q R S波 群 具 体 形 态 及 电轴 也 存 在 差 异 。受患 者心 脏大小 、 心 脏转位 情况 的影 响 , 术 中 通过 x线来 判定 电极部 位 存在 一定 的限制 , 而心 电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作者:刘燕马娜罗朝军叶玉春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4期摘要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治植入双腔起搏器患者58例,术后随访6个月。
根据心室起搏部位分为心尖部起搏组(RVA组)30例,间隔部起搏组(RVS组)28例。
结果:RVS组术后6个月的QRS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NT-proBNP水平低于RV八组,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RVA组(P<0.05)。
结论:长期右室间隔部起搏较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更小。
关键词右室间隔部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功能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使心室激动顺序发生变化,引起左右室电一机械活动不协调,室壁运动异常,造成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增加心力衰竭事件的发生[1]。
而右室间隔部起搏可模拟生理状态的心室激动顺序,从而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可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2]。
本研究比较分析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指导临床选择起搏部位。
资料与方法2012年3月-2017年3月收治植入起搏器(DDD)患者58例,术后随访6个月。
按照右心室起搏电极固定位置分为心尖部起搏组(RVA组)30例,间隔部起搏组(RVS组)28例。
本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合并有扩张型心肌病、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50%;起搏器植入术前QRS波群时限>120ms。
植入方法:RVA组采用翼状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S组采用螺旋电极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起搏器植入:①电极:在局麻下行右(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循静脉鞘在X线指引下将心房电极送入右心耳,心室电极送人右心室特定位置。
②发生器植入:将脉冲发生器埋入患者右(左)胸前皮下囊袋内。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不同起搏频率对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不同起搏频率对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
影响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电复律来控制心房颤动。
但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些治疗方式可
能并不完全有效,或者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起搏器也被应用于治疗心房颤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不同的起搏器参数对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仍然需要
进一步探究。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选取100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将接受起搏器治疗。
其中,50例患者将使用右心室起搏器,另外50例患者将使用双心室起搏器。
对患者的心功
能进行评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直径等
指标。
同时,还将使用Minnesota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3. 预期结果和意义: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使用双心室起搏器相较于使用右心室起搏器能够更好地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将是对目前心房颤动治疗的一种新
的选择,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信息。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还可以为相关学
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右心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右心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目的探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电极植入手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有症状的慢-快综合征需置入起搏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B组45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及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宽度。
对比两组起搏参数和心电图QRS间期相关资料。
结果A组手术平均时间(50.51±6.52)min,B组手术平均时间(63.52±7.34)min,B组手术时间略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LVEF、LVEDD、IVS、LVPW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中RVS起搏阈值、感知阈值、电极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A组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二尖瓣血流E峰和A 峰最大充盈速度比值(E/A)明显高于B组,A组起搏的QRS波宽度窄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B组起搏相比,RVS起搏时心电轴、QRS 波群与正常心室激动顺序的QRS波群形态相似。
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同期左心室功能、同步性与血流动力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者,右心室室间隔起搏更有利于保持患者心功能的稳定。
标签: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心功能心脏起搏器治疗包括右心室流出道起搏、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右心室心尖部起搏、His旁起搏等,其中右心室心尖部(RV A)起搏一直作为首选的起搏部位,其改变了心室激动的顺序,改变了心室除极方向,起搏QRS波时限延长,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可导致心室激动顺序改变、室壁运动异常、左心室功能受损,加重心力衰竭,发生心房颤动等[1~3]。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孙小军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6(032)023
【摘要】目的:探究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治Ⅱ度Ⅱ型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性起搏器治疗患者100例,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心尖部(RVA)起搏,试验组采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比较两组心功能。
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LVPWT、LVE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治疗房室传导阻滞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
【总页数】2页(P131-131,133)
【作者】孙小军
【作者单位】663000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J], 张瑞芳;秦石成;周元媛;刘保平
2.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蔡小婕;陈国方;江隆福
3.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J], 王瑶函
4.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李庆军;温志桥;吴岚;梁妍;蔡白连;叶小敏
5.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电图及心功能的比较研究 [J], 朱琳;武艳强;袁芳;冯强;侯爱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张翼;彭珍云;曾向辉【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1(22)4【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室间隔部(RVS)起搏与心尖部(RVA)起搏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植入双腔起搏器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63例),按心室电极固定部位不同随机分为RVA起搏组(RVA组)32例及RVS起搏组(RVS组)31例.观察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心电图QRS波宽度和形态;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术前两组QRS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QRS间期,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起搏心电图Ⅱ导联QRS间期显著长于RVS组f(0.18±0.03)s vs(0.14±0.01)s,P<0.05];术前两组血清NT-proBN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随访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两组都有所增加,但RVA组较RVS组显著升高[(286.8±5.2)pg/ml vs(212.1±6.6)pg/ml,P<0.05];左室射血分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RVA起搏扰乱了双心室电同步,可能恶化了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RVS起搏尽可能的维持了双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收缩同步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RVS起搏比RVA起搏更加符合生理的起搏部位.与RVA起搏比较,RVS起搏有利于保持心肌电活动和机械收缩的同步性.%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on heart functions of patients with DDD pacemaker. Methods 63 patients with Ⅲ° atrioventricular block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underwent right ventricular apex (n=32); the other group was underwent 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n=3 I). The QRSwaves, serum NT-proBNP level and the LVEF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before operation and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n the QRS duration of lead II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bu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QRS duration of lead 11 in RVA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RVS group dramatically([0.18±0.03]s vs [0.14±0.01]s, P<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n serum NT-proBNP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but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serum NT-proBNP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t increased more in RVA group than that in RVSgroup([286.8+5.2] pg/ml vs [212.1±6.6]pg/ml, P<0.05). The re was no difference on the LVEF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operation and followed up for 6 months. Conclusion The RVA pacemaker disturbs the biventricular electrical synchrony and results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homodynamic and cardiac function. The RVS pacemaker farthest keeps the normal sequence of electrical activity and the synchronous contraction and has less negative feet on the homodynamic. Therefore, RVS pacemaker is more physiological than RVA pacemaker.【总页数】3页(P1-3)【作者】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张翼;彭珍云;曾向辉【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410005;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410005;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410005;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410005;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410005;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相关文献】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心室不同比例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影响 [J], 邢雨薇;郑敏;孙素丽2.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蔡小婕;陈国方;江隆福3.VVI模式下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贺桂彬;杨玉雯;汪祥海4.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治疗对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胡彩娜;姜正明;陈魁5.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起搏依赖性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J], 李庆军;温志桥;吴岚;梁妍;蔡白连;叶小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比较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与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临床研究比较目的:探讨经右心室心尖部与间隔部行心脏永久起搏器起搏对心脏形态、起搏参数、QRS波时限的影响。
方法:32例患者分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11例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21例,并进行研究和随访。
回顾性比较两者术中心室电极植入过程所需射线辐射时间。
随访术后不同时期两者起搏部位对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及左室射血分数情况的影响。
对患者行起搏器治疗即刻起搏参数及3个月后的电压、阈值、阻抗测定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传统右室起搏内部心尖部起搏较间隔部起搏对心脏LVEF及QRS时限影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尖部和间隔部心室电极植入过程中,介入手术所需射线辐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部位心室电极植入手术患者所需的平均辐射时间不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后QRS波时限较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QRS波时限短,表明室间隔起搏对心功能(LVEF)改善要明显优于心尖起搏。
【關键词】心尖部;间隔部;心脏起搏器【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ight ventricular apex and the spacing unit cardiac pacing on cardiac morphology permanent pacemaker pacing parameters influence,QRS wave duration.Method:A total of 32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11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cardiac apex and 21 patients with 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division,and the study and follow-up were carried out.A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radiation time required for the process of the electrode implantation in the central ventricle.The influence of the pacemaker site on the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e,second and third pointed petals and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were perform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follow-up operation.The parameters of the pacemaker and the voltage,threshold and impedance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Result:The differences in the duration of cardiac LVEF and QRS between two objec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In the course of the implant,the difference in the amount of radiation time required for interventional surgery between two object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Different parts of the ventricular electrode implant different average time required for radiation surgery.Right ventricular septal pacing QRS duration compared with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group QRS duration is short,it showes septal pacing on cardiac function (LVEF)improve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apical pacing.【Key words】Apical;Septum;Cardiac pacemakerFirst-author’s address:Heze Municiple Hospital,Heze 274000,China传统右室心尖部及心尖以外其他部位的起搏,如右室希氏束起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其不同起搏部位各有弊端及局限性。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NT - p r o — B NP,L VE F a n d T e i i n d e x . Re s u l t s Co mp a r e d wi t h p r e — i mp l a n t a t i o n ,t h e QRS d u r a t i o n w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c h ng a e d a t f e r v e n t r i c u l a r p a c i n g
浙江临床医学2 0 1 7 年5 月第l 9 卷第5 期
・
81 9・
・
临 床 研 究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赵波 谷 惠敏 李相 权 冯振 勤 赵 志 强
【 摘要 】 目 性及心功能的变 化。方法 因l I 。及Ⅲ 。房
i mp l a n t e d DDD o r VVI p a c e ma k e r . T h e y w e r e r a n d o mi z e d i n t o R V A g r o u p( n = 2 5)a n d R V O T g r o u p( n = 2 2). P a t i e n t s we r e ̄l l o w e d u p f 0 r 3 a n d 6
室传导阻滞患者接受DDD或V VI 起搏治疗4 7 例 ,分为右心室间 隔部起搏组2 2 例 ( R V O T ̄- )和右心 室心 尖部起搏组2 5 例 ( R V A组 )。观察术前 和 术后 3 、6 个 月时心 电t  ̄Q RS 时限、左室射血分数 、NT - p r o - B NP 、P P E I . A P E I 、T s . S D和T e i 才 % 数 ,比较两组患者心室机械收缩 同步性的 差异 并 评 价起 搏对心功能影响。结果 R V A. @ - 与R V O T ̄ t . 术后心 电图QR S 均较术前明显增 宽 ( P < O . 0 1 ),R v A 组 比R v 0T 组增宽更为明显 ( P < 0 . 0 5)。
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 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后心功能的变化。
方法: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或房室传导阻滞(AVB) 患者接受DDD 或VVI 起搏治疗,对于右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别选择右室心尖部(RVA) 起搏及右室流出道(RVOT) 起搏。
观察术前、术后心电图QRS 时限的变化;在常规二维超声切面上测量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E 峰、Ea、左室射血分数;通过QRS 时限和Tei 指数的相关性评价起搏对心功能影响。
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心电图QRS 时限均有所增加,但RVOT 组QRS 时限增量较RVA 组小.RVA 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较术前扩大(P<0.05),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RVOT 组射血分数较术前减少(P<0.01),减少程度较RVA 组小;RVA 起搏时较RVOT 起搏时E/Ea、Tei均显著增加;结论:1. 与RVA 起搏相比,RVOT 起搏QRS 波形态及时限较窦性心律时变异较小,心电除极向量更趋于正常;2. 比较Tei 指数等指标,认为RVOT 起搏有益于延缓起搏后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恶化。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起搏;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功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6-0047-02最初的起搏治疗主要是心尖部起搏,但心尖部VVI 起搏丧失了房室同步,此后双腔DDD 起搏器应运而生。
但近年来连续公布的CTOPP 试验、MOST 试验、UKPACE 试验等循证医学结果表明,尽管DDD 起搏器可以保持房室同步性,但DDD 起搏并不能改善患者的心脏性死亡率、中风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联合发生率及心衰发生率。
为此,人们对右室心尖部起搏的传统术式提出了疑问。
本研究拟对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常规心脏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技术分别评价右室心尖部与流出道起搏对于心室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右心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比较
右心室高位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通常作为常规的起搏位点,由于操作相对简单,容易定位,脱位率低等因素。
但通过长期的随访观察发现右心室心尖部的起搏属非生理性起搏。
而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接近正常生理性心室激动次序,可以改善心室收缩同步性,继而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
本文通过对右心室高位间隔部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实现生理性起搏的起搏部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2008年8月至2010年4月60例需要安置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3~78(65.66±9.03)岁。
所有患者均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符合起搏器置入的Ⅰ类或Ⅱa类适应症,心功能为1~2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随机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RV A)组30例,右心室高位间隔部起搏(RHIVS)组30例。
RV A组男1 8例,女12例,年龄43~74(64.57±8.21)岁;RHIVS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78(66. 67±9.42)岁。
两组入选者在年龄、性别、术后12个月心室起搏百分比(均大于70%)具有可比性(P>0.05)。
两组患者术前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RV A组患者中有5例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4例有高血压病,RHIVS 组患者中有4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5例有高血压病,两组患者均未行抗心衰药物(强心、利尿、扩血管) 治疗。
1.2 仪器:入选患者所安装的起搏器为:Medtronic起搏器33例(其中sigma SDR303 10例,sigma SSR303 18例,SS103 5例),Vitatronic起搏器27例(其中RUBY DDD 5例,topaz 5SSIR 16例,JADE 3 SSI 6例)。
电极导线为Medtronic CAPSURE FIX 5076_58cm型主动电极导线。
右心室起搏比例和不同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o n c a r d i a c f u n c t i o n i n 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 . M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9 2 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u l a - c h a mb e r p a c e ma k e r s( D D D ) w e r e
的 右 心 室起 搏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作者:王瑶函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5期【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针对右心室不同位置起搏对心电图功能的影响。
方法 90例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患者,随机分成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各30例。
试验一组患者起搏器安置在右心室心尖,试验二组患者安置在右心室流出道,试验三组患者安置在右心室流入道。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收缩内径等临床恢复指标。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QRS、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收缩内径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右心室;心电图;起搏部位;临床价值DOI:10.14163/ki.11-5547/r.2016.25.035心脏起搏的主要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由于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电极容易安置且电极脱落率较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
但是如果采取不当的治疗方式,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健康。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安置右心室起搏器部位的现状,比较和分析三种安置部位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各30例。
试验一组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6±7.9)岁;体重51.8~73.9 kg,平均体重(56.1±6.0)kg。
试验二组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1.7±7.8)岁;体重50.8~81.4 kg,平均体重(57.5±8.1)kg。
试验三组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8±10.4)岁;体重52.6~79.1 kg,平均体重(56.4±7.6)kg。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参与研究的试验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分会编排的《循环系统的诊治标准》;②患者均>18岁,且患者均已知情;③全部经过临床症状、体征、相关检查确诊为需要进行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Ab t a t b et e T o ae te ef t o i e e tp c g s e o h ih e t ceo etv n r u a sr c :O jci o c mp r h f es fd fr n a i i s f e r tv n r l n l e t c lr v c f n t t g i f i
月 ,R VA 起搏 组 1 2例 L F、S VE V、M enVs Men e 术 前 均 降低 ,RV a 和 aV 较 S起 搏 组 1 心 功 能 与 术 前 比较 无 差 异 。 O例
结论 瞬间和长期的 R VA 起 搏 均 可 降 低 左 心 功 能 ,R VS起 搏 对 左 心 功 能 无 明显 影 响 。
me n o i a n u u y t l e k v l ct s a d e ry d a t l e k v l ct s o i l o a f m t l a n l s s s o i p a eo ii n a l is o i p a eo ii f sx wa l f LV ( e n n r c e c e M a Vs a d M en ) a Ve we ec lu a e e o e d r g a d sx mo t sa t ro e a in b c o a d o r p y Re u t Co p r d wi r ac lt d b f r , u i n i n h fe p r to y e h c r ig a h . s l n s m a e t h
f n t nwe eme s r dee to e r lc da u ci r a u e lcr d swe epa e tRVA 2p t n sa da o i 1 ai t n tRVSi 0p t n se e t al. ee t n n e 1 ai t v n u l I jci n e y V o
不同起搏部位心电图
希氏束起搏心电图病例分析
总结词
希氏束电极植入后的心电图表现
详细描述
希氏束起搏心电图表现为P波和QRS波均正常,心房电极信号通常较小,不易被检测到, 希氏束起搏的PR间期通常较短。
右心室起搏心电图病例分析
总结词
右心室电极植入后的心电图表现
VS
详细描述
右心室起搏心电图表现为P波和QRS波均 正常,心房电极信号通常较小,不易被检 测到,右心室起搏的QRS波在V1导联呈R 型或Rs型。
研究意义
了解不同起搏部位心电图的特征 和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心律失
常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不同起搏部位心电图的 差异,可以为心脏电生理研究和 起搏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掌握不同起 搏部位心电图的特点,有助于更 好地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心电图基础知识
感谢观看
03
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
本研究表明,通过分析不同起搏部位的心电图特征,可以有效地诊断心
律失常的类型、程度和病因,提高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研究不足与展望
样本量较小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研究只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心电图数据进行分析,样本量相对较 小,可能影响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未考虑其他影响因素
导联包括标准肢体导联、加压 肢体导联和心电监护导联等, 用于不同部位的心电监测。
心电图记录时需要保持安静, 避免干扰,以获得准确的心电 图图形。
心电图的解读
心电图的解读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医 生通过观察心电图的波形、节律、振幅 等指标,分析心脏的电活动状态。
正确解读心电图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 临床经验。
不同起搏部位心电图
05
右心室间隔部中下部
室间隔下部近心尖时,心室的除极方向便是自下向上下壁导联为下壁导联为小R波或QS波,aVR正向或正负双向,QRS 130ms
室间隔中部时,下壁导联为正向或正负双向,aVR负向,QRS 119ms
临时起搏位于心尖部:QRS 165ms 中位间隔起搏:QRS 118ms
02
但其电轴不偏,这是因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时,心室除极总方向从上向下,故额面电轴垂直向下,心电图表现为Ⅱ、Ⅲ及aVF导联呈R波。
03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起搏电极位于室间隔中上部时,心室除极方向指向左下方或正下方,Ⅰ导联为低小R波
起搏电极位于室间隔上部即右心室流出道终末部(肺动脉瓣下)时,心室的除极方向便是自上向下或略偏右,故心电轴垂直向下或右偏,Ⅰ导联为rS或QS波
胸前导联仍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图形
01
02
03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
右心室间隔部上部
右心室间隔部上部近肺动脉瓣下方
室间隔的中低位在流入道
01
起搏电极位于室间隔中部往下部时,下壁导联由正向过渡至负向,aVR由负向转正向
02
胸前导联为左束支阻滞的图形
03
QRS波宽度明显较其他部位窄
04
目前最为推荐的起搏位置:稳定+生理性
高位右心房起搏:右心房上腔静脉入口处,与窦律无明显差别
房间隔上部起搏:A为窦律,B为起搏:二者基本相同,aVL导联P波低,位于等电位线:起搏点较窦房结偏左
右心房中部起搏:II导联P波双向,I和aVL直立,III、aVF及V1-V3倒置
右心房下部起搏:II、III、aVF导联P波倒置,I和aVL直立,aVR平坦,V1-V6平坦或浅倒置:心房激动自右前指向左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电图心功能的影响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和比较针对右心室不同位置起搏对心电图功能的影响。
方法90例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患者,随机分成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各30例。
试验一组患者起搏器安置在右心室心尖,试验二组患者安置在右心室流出道,试验三组患者安置在右心室流入道。
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收缩内径等临床恢复指标。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QRS、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收缩内径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三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高于试验一组的83.3%、试验二组的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安置在右心室流入道的起搏器在临床治疗心脏起搏疾病上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
关键词右心室;心电图;起搏部位;临床价值
心脏起搏的主要目的是挽救患者的生命,由于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电极容易安置且电极脱落率较低,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
但是如果采取不当的治疗方式,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健康。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安置右心室起搏器部位的现状,比较和分析三种安置部位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一组、试验二组、试验三组,各30例。
试验一组患者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4.6±7.9)岁;体重51.8~73.9 kg,平均体重(56.1±6.0)kg。
试验二组患者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1.7±7.8)岁;体重50.8~81.4 kg,平均体重(57.5±8.1)kg。
试验三组患者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43.8±10.4)岁;体重5
2.6~79.1 kg,平均体重(56.4±7.6)kg。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参与研究的试验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分会编排的《循环系统的诊治标准》;②患者均>18岁,且患者均已知情;③全部经过临床症状、体征、相关检查确诊为需要进行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反应;②有心脏疾病;③神经系统病变;④肝肾功能损害;⑤肺部疾病;⑥患有精神疾病;⑦脑部疾病;⑧全身系统病变。
1. 3 研究方法三组安置起搏器的患者均给予以下治疗:①维持氧气吸入。
②解除痉挛。
③祛除痰液。
④激素抗炎治疗。
⑤纠正电解质。
⑥维持酸碱平衡。
1. 3. 1 参数设定具体步骤如下:①仪器选择。
a.生产企业:Medmonic公司。
b.产品型号:SIGMATMSSI 型。
②心电图检查。
a.生产企业:日本光电工业。
b.产品型号:ECC-9230。
c.测量指标:QRS波群。
③血清水平测定。
a.生产企业:
Roche公司。
b.型号:E602。
c.用法:静脉取血。
④心脏多普勒。
a.生产企业:美国医药公司。
b.型号:Vivid7。
c.方法:设置频率为2.5 MHz,取患者心尖五腔进行操作。
1. 3. 2 电极植入详细如下:①静脉全身麻醉。
②于患者左锁骨下静脉进行操作,在影像设备的协助下将心房电极缓慢送入右心耳,心室电极安置到右心室制定区域。
③参数:a.心房电极感知
2.5 mV。
b.心室感知5 mV。
c.阻抗500 ohms。
d.电压阈值1 V。
1. 3. 3 脉冲发生器全部设定好起搏参数,将脉冲发生器用导线串接好后,安置在胸前皮下组织的特定区域内。
跟踪访问三组患者6个月,记录和统计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
1. 4 观察指标观察三组QRS、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收缩内径等临床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差错率。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指标治疗后三组患者QRS、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室收缩内径等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治疗结果试验三组患者满意度为100.0%,高于试验一组的8
3.3%、试验二组的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右心室起搏器可能会改变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2],由于该技术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身心俱疲。
如果在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不当的治疗方式,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研究显示,不同安置部位在针对患者的治疗上都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
但是起搏器安置在右心室心尖会导致二尖瓣逆流,转变正常的心肌灌注状况,增加了组织儿茶酚胺浓度,导致左心室心肌的组织学异常和心室重塑,引发心力衰竭[3]。
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经右心室流入道起搏的患者各方面临床指标相对较好。
其优势如下:①改善生活质量。
②降低心力衰竭。
③对于心电图改变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4]。
综上所述,右心室流入道在临床治疗心脏起搏疾病上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齐晓宇,李玲玲.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3):456-458.
[2] 贺桂彬,杨玉雯,汪祥海. VVI模式下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7):750-752.
[3] 刘鹏,蒲晓群,欧阳泽伟.探讨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参数和心功能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8):251-253.
[4] 汤长春,向力群,胡美英,等.右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河南医学,2011,2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