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学案 2.5《荆轲刺秦王》(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古代记叙散文》中的《荆轲刺秦王》。

具体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段落大意概括、主题思想分析以及修辞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

2. 研究课文,理解荆轲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对荆轲的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掌握文章的记叙顺序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荆轲形象的分析,文章主题思想的挖掘。

2. 教学重点:文章记叙顺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荆轲刺秦王相关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章背景。

3. 课堂讲解:a.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b. 段落大意概括:引导学生概括每个段落的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c. 主题思想分析:分析荆轲的形象,挖掘文章主题思想。

d. 修辞手法鉴赏: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文章结构图:展示文章的段落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层次。

2. 生字词表: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方便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概括文章每个段落的大意。

b. 分析荆轲的形象特点,阐述你对荆轲的评价。

c. 选取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并举例说明。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情节,能否理解荆轲的形象特点,是否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课后阅读《史记·刺客列传》,了解更多关于荆轲的故事。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

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精选教案:《荆轲刺秦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材《语文》第一单元第五课《荆轲刺秦王》。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中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感情。

2. 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场景,表达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诗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感情。

难点:对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对诗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荆轲刺秦王的古装剧片段,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查阅,解决自己的疑惑。

3. 课堂讲解(20分钟)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例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难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荆轲刺秦王》一、情景引入荆轲刺秦王二、自主学习课文阅读生僻字词查阅三、课堂讲解课文结构分析课文表现手法讲解课文深层含义解析四、例题讲解例题分析例题解答五、随堂练习问题解答深度解读七、课堂小结重点知识小结难点知识提醒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括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5课荆轲刺秦王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5课荆轲刺秦王学案2

高中语文第5课荆轲刺秦王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能找出并判断文中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2.能根据所学知识翻译课文重要语句自学指导:.根据文言基础知识链接,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学案学习过程:一. 问题情境设计1.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进兵北.略地( )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 (4)樊於期乃前.曰( )(5)又前.而为歌曰( ) (6)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7)其人居远.未来( ) (8)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9)皆白.衣冠以送之( ) (10)士皆垂泪涕.泣( )(11)发尽上.指冠( )2.分析句式类型(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 (4)见燕使者咸阳宫( )(5)给贡职如郡县( ) (6)燕王拜送于庭( )(7)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翻译重点文句(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重点译对“诚”“见”“有以”)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重点译对“遇”“深”“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可爱的给家人们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_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3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 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文章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一文,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题思想、写作特色、重点词汇解析、句子翻译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翻译,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的写作特色及主题思想的理解。

重点:重点词汇和句子翻译,文章结构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古汉语词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引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课文解析:a. 分析文章结构,讲解重点词汇。

b. 对文章进行逐句翻译,解答学生的疑问。

c.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荆轲刺秦王》2. 内容:a. 课文结构b. 重点词汇c. 句子翻译d. 文章主题思想e. 写作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段落,进行翻译。

2. 答案:a. 文章主题思想:表现荆轲英勇无畏、忠诚爱国的精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a.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与本文相关的文章,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b. 组织课后讨论,让学生针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进行深入探讨。

c. 鼓励学生参加古诗文朗诵比赛,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合理布局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析《荆轲刺秦王》一文的详细内容解析应包括对历史背景的介绍,荆轲刺秦王的动机、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以及文章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忠诚、勇敢等价值观的探讨。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积累整合: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感受鉴赏: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思考领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发现探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荆轲刺秦王的行为作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正确评价轲刺秦王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这样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可读性很强,且很感兴趣,只要结合文中的注释便可顺利阅读全文。

如果按照传统的文言授课方式来处理课文,势必会让学生容易疲累,以至失去阅读兴趣,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本课教学笔者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鼓励个性化解读,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利用早读时间听课文录音,感知课文并熟读课文。

2、荆轲刺秦王一幕文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高潮之处,所以这一部分安排了一个片段剧的表演,让同学把这一部分改为课本剧,由他们自编自演,教师可作适当的指导。

3、要求同学在编剧排演的过程中要认真,最后通过竞选方式择优录选好的剧本好的演员。

4、片段剧的表演,实际上就是对文章的剪裁,将记叙描写精彩部分,也是重点部分抽出来,形成点面结合拓展开来,分析探究,并在此间穿插文言字词句的练习讲解。

5、在提示上展开评述或辩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2、通过表演、评述或辩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及难点分析荆轲人物形象及其刺秦王的行为。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幻灯片)这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请大家猜猜看看,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荆轲)那么荆轲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荆轲刺秦王》。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分析鉴赏荆轲形象。

【教学重点】1、积累“顾”、“就”、“发”等文言词语用法。

2、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荆轲刺秦这一行为的意义。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入课屏幕展示对联: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对联写的都是那些历史人物?①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人寰②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方苑第一家③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④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⑤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前五联分别是司马迁、李白、蒲松龄、诸葛亮、范仲淹,那么,同学们请看,⑥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写的是历的那个人物呢?对,是咸阳荆轲墓联。

今天我们就走进那段尘封的岁月,去感受那步步惊心的往事。

(板书课题)二、识人荆轲,春秋战国时代四大刺客之一(要离、专诸、聂政、荆轲)本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改称荆轲,喜好读书击剑,善交名人勇士。

三、入境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全国的大势已定,弱小的燕国也危在旦夕。

燕太子丹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自己在秦国做人质的“见陵”之仇,就想派勇士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如不成,则刺杀秦王嬴政,使其国内大乱,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为此,太子丹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然而田光已老,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田光为保守秘密而*。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事败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2年灭燕。

三、解题《战国策》是西汉学者刘向所整理、校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是一部国别体的史书。

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二百三四十年间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语言流畅,记人、记事形象生动。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

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优秀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一文,该文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文章内容梳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析。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古代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理解荆轲刺秦王的背景和意义,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电视剧《荆轲刺秦王》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句式,分析荆轲刺秦王的背景和意义。

5. 随堂练习: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主要内容:背景介绍生字词文章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3. 重点句子和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

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选取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

2. 答案:主题思想:文章通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现了古人的英勇无畏和家国情怀。

艺术特色: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人物分析:荆轲勇敢、忠诚、智勇双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2.能够读懂、分析古文《荆轲刺秦王》并理解其意义。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激发生活中的情感,深入理解文本中所展示的正义感。

二、教学内容1.历史背景秦国时代,社会背景及国家状况,秦国的变化、影响。

2.文化内涵正义感和革命情感对于古代故事的解读,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古代文学所展示的特点和价值。

3.艺术价值辩证思维、语言表达、情感表达、写作技艺等方面的体现,以及文学形态美学研究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课前讨论,导入文章。

2.整体讲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3.分段解读,注重文章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及文化内涵等。

4.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发言、分享自己对文本的见解。

5.结合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文本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形象理解及感受。

6.出题、对答案,让学生集体、独立完成小练习。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a.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的讲解,培养学生学术性思维。

b.读懂文本内容并理解其意义。

c.剖析文本所展示的情感、表达方法及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a. 让学生理解并领会古文作品的精华。

b.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同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及见解。

五、课堂反馈1.出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回答。

2.教师针对学生阅读、分析水平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

六、课堂设计第一部分:导入教师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大致内容,并发表一些看法,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进入正式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部分:讲解1.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的讲解(15分钟)a.秦国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国家状况。

b.秦国的变化、影响。

c.正义感和革命情感对于古代故事的解读。

2.文本讲解(30分钟)a.分段解读,注重文章的语言艺术、修辞手法及文化内涵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5荆轲刺秦王新(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2.5荆轲刺秦王新(1)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常见文言词汇及句式。

2.欣赏和借鉴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领略荆轲等人的品德,多角度探讨荆轲刺秦王的行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2、难点: 多角度评价荆轲这一历史人物。

三、教学时数:三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语:《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背景简介:《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 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par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课文分析: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1),尽收其地,进兵北略(2)地,至燕南界。

占领南部边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3)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4),则虽欲长侍(5)足下,早晚经常侍奉卿: 对人的尊称。

旦暮: 形容时间短。

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6)。

今行而无又怎么能不用说也要请求行动空手前去没有微同非信,则秦未可亲也(7)。

夫今樊将军(8),秦王购之 (以)金千斤,凭信之物没有办法接近秦王的购取他的头亲: 亲近,接近。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把握文章主题思想。

2. 掌握课文生字词,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鉴赏文章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的艺术特色鉴赏。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主题思想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查阅字典,教师讲解重点字词。

3. 课文内容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内容。

4. 主题思想分析:讨论荆轲刺秦王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艺术特色鉴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古文的韵味。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内容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内容:生字词:秦、荆轲、剑、壮士等。

文章结构:背景介绍、事件经过、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主题思想:忠诚、勇敢、智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

(3)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

2. 答案:(1)战国时期,秦国强大,六国合纵连横,荆轲受命刺杀秦王。

(2)文章主题思想为忠诚、勇敢、智慧。

(3)文章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荆轲英勇无畏的形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

2. 文章内容的梳理与主题思想的分析。

3. 文章艺术特色的鉴赏。

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细性。

一、生字词的掌握1. 学生自主查阅字典,了解字词的基本信息。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解析。

3. 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精品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中《荆轲刺秦王》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五单元第二章节,详细内容为对《荆轲刺秦王》这篇古文解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所蕴含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荆轲刺秦王》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理解荆轲刺杀秦王背景及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古文词汇、句式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3. 引导学生分析荆轲人物形象,感受其忠诚、勇敢品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文词汇、句式理解和运用,荆轲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梳理,荆轲忠诚、勇敢品质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荆轲刺秦王短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主题。

2. 课文解析:a.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情节。

b. 对课文中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c. 分析课文中重点句子,讲解古文句式特点。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荆轲人物形象,讨论其忠诚、勇敢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荆轲刺秦王》2. 主要内容:a. 情节梳理:荆轲刺杀秦王背景、经过、结果。

b. 人物形象:荆轲忠诚、勇敢品质。

c. 重点词汇、句式:解释课文中生僻字、词,分析古文句式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要概括《荆轲刺秦王》故事情节。

b. 分析荆轲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认识。

c. 请举例说明课文中古文句式特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荆轲故事,解历史背景,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优质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优质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高中语文荆轲刺秦王优质教案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第四单元《古代人物传奇》中的《荆轲刺秦王》。

文章详细讲述了荆轲刺杀秦王的经过,以及荆轲英勇就义的壮烈事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背景、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荆轲刺秦王的经过和背景,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2. 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培养运用修辞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文章的情节结构,理解荆轲的英雄形象。

重点:掌握文章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荆轲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荆轲刺秦王的经过。

3. 人物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荆轲、秦王等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

4. 情节结构分析:讲解文章的起承转合,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5. 修辞手法讲解:结合课文,讲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仿写练习。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荆轲、秦王2.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3.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荆轲刺秦王的经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荆轲英雄形象的认识。

答案:荆轲勇敢、忠诚、不畏强敌,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是我国古代英雄的典范。

2. 作业题目: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以“荆轲刺秦王”为主题,写一段话。

答案:示例:荆轲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秦王似狡兔三窟,诡计多端。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荆轲以英勇之姿,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史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了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高中语文必修一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必修一第5课《荆轲刺秦王》教案一、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的初中学习,高一的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因此在本文的教学中,除疏通文意、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外,更多的应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借鉴层面上,以期提高兴趣,使学生在文言文阅读和鉴赏能力上切实有所提高;在体现教材编选者意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学生文言文智能的生成及发展打好基础。

另外,学生对《战国策》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初中八年级下,他们曾学习过其中的经典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文本定位本课被编排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记叙散文,其目的是通过对本单元文章的学习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同时,感受文章的简洁之美。

就本课来说,要通过反复诵读、推敲关键词,并辅之以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在理清文章叙事脉络的基础上,了解在古代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中历史人物的生动表现。

本文条理清晰,字词句知识点较多,教师正好可以把此文的学习作为范例,引导学生摸索出一条学习文言文的路子。

三、目标确定1、知识和能力:疏通文句、文意,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和方法:理清叙事脉络,掌握情节特点,能抓住关键词概述文章内容,体味个性鲜明的人物及完整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在古代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幻中历史人物的生动表现,初步了解《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艺术特色。

四、教法选择自主品读、讨论探究、引导点拨、诵读感悟五、流程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文节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文学常识《战国策》,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本文的重要字词,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翻译文言文。

一、自主学习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最后由西汉刘向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记载了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共245年间的历史。

《战国策》是以国分类,各自成策。

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①富于文采。

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

②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活动,更加具体细致,也就更显得生动活泼。

③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

2、探寻背景(参考《优化探究》上相关内容)二、课前自测1.字词积累淬()怜()徵()陛()卒()提()创()揕搭()拊()樊於()期夏无且()2.成语积累①切齿拊心:②一去不复返:③发上指冠:④图穷匕首见:⑤无可奈何:⑥悲歌击筑:⑦变徵之声: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3)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7)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8)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10)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11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2)荆轲有所待,欲与俱(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文言现象(句式),并翻译。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4)吾每念,常痛于骨髓(5)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理出故事梗概《荆轲刺秦王》的结构,全文可以分为五部分(仅供参考)第一部分:引子(从“”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开端(从“”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发展(从“”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部分:高潮(从“”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部分:结局(从“”到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合作探究研习课文第一、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荆轲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2.找出描写荆轲的相关语言并分析表现了荆轲怎样的性格特点。

3.文中写到了太子的“不忍”,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五、课堂提升赏析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诗中借古讽今,“壮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此地”指的是_________2.“今日水犹寒”一句中“寒”为什么说用的好《荆轲刺秦王》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言常用实词;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和神态描写,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突出人物性格的方法;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一、课前自测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皆白衣冠以送之。

(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3)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4)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使使以闻大王。

(7)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8)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9)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10)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1)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2)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13)拔剑,剑长,操其室。

(14)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5)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16)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7)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18)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19)荆轲废,……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20)(轲)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指出句中的文言现象(句式)并翻译。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见燕使者咸阳宫(3)给贡职如郡县(4)燕王拜送于庭(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6)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二、自主学习试着用散文语言把这一情节描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的可感画面。

提示:送行者的穿着、表情、动作、心理荆轲的高歌:表情、动作、精神荆轲的离去:动作、心理易水边的环境………三、合作探究(研习文章三、四、五部分)1.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送别”这一场面的?2.思考:文中是怎样描写“秦廷行刺”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提示:a.通过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b.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c.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

3、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太子丹:秦王:樊於期:秦武阳:四、课堂提升1.本文成功地塑造了荆轲的形象。

对荆轲其人,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北宋苏洵非议荆轲之行曰:“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南宋鲍彪为《战国策》作注说:“轲不足道也。

”南宋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西晋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东晋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

你认为荆轲是怎样一个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从思想、性格、才能、精神方面分析。

2、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荆轲刺秦王的行为?提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荆轲刺秦王的行为。

五、课外链接①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士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

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②“春秋四刺客”:专诸刺王僚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

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

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

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聂政刺韩傀战国时侠客,魏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莹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

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已报仇。

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朝都阳翟(今禹州),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

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荣,遂持剑自破其面,挖眼、剖腹。

其姊在韩市寻到弟尸,伏尸痛哭,后撞死在聂政尸前。

荊轲刺秦王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

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不必赘言。

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韩娥。

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六、美文赏读风萧萧兮易水寒肖复兴到河北易县,看完清西陵,临走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如果不是霍先生的坚持,也许就和墓失之交臂。

也是,易县还保留着古名古风,全因有一条易水河绵绵流过了几千年。

而易水河,则是因那一首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声名大振。

如果说中国的大小河流成千上万条,不计其数,其中易水是一条壮士的河,令人铭记难忘,胜过许多大河。

很近,出县城东南几公里就到了。

这里是燕国故都,燕下都的古城墙至今还保留一段,离这里不远。

环山竞翠,荆轲墓在一座小山包上,山虽不高,地势却高,俯视四周山岭和平原,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意思。

易水也在墓的正前方,如练一样闪闪烁烁,蜿蜒流淌。

不知两千多年前,荆轲和太子丹一列人马,饮酒之后脱冠尽孝,一身素白的衣服,仰天长啸,击筑高歌告别的地方,是不是就在这座山包上?那时候的易水是否也如现在一般清冽,秋风之中萧萧瑟瑟?“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那时候的人,真的是有血性,激情湍飞。

如今,山脚下的村子就叫荆轲村,只是不知道是否还保留着如此慷慨悲歌之情?荆轲墓已经不像清西陵那样,没有了那具象形的坟包了。

也许,整座山包就是墓吧?山顶最为醒目的是一座辽代的塔,大概就是墓地最隆重的象征了吧?在塔的正北方,沿着草木丛生的蜿蜒小径往山下走几步,可以看见一座残破的龟背驮着的石碑,上书“古义士荆轲墓”几个大字。

如果用石子轻轻敲打龟背,可以听到塔中响起类似青蛙的叫声,塔顶四周的风铃便也随之荡起清脆的回声,附近方圆几十里都能够听得见。

也许就是在咏荆轲诗中“其人虽已歿,千载有余情”的悠悠意境吧?可惜,风铃前几年已经被人悉数盗走,当成古董卖钱花了。

好在塔还在,塔旁康熙、乾隆年间的碑,都还在。

虽然四周有些破败,但却还保留着往昔的风貌。

除了上山路的,山下一尊还没有完工的荆轲雕像是新的外,一切都是旧的,历史留下的沧桑和苍凉,都还依稀存在,古朴依依,迎风怀想,让人心存凭吊之情。

山的四围是当地人称之为火树的树木——一种如枫树一样深秋时节叶子经霜染红的树木。

再过些天,火红一片,整座山如同一个燃烧的火炬,荆轲墓便像腾空跃在最上方的那一簇火焰。

忽然想起前一阵子闹腾的把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进行豪华包装的消息,不仅改造诗人的陋室,还要在陋室周围打造出一个名为陋室园的园林,新建一批诸如鸿儒阁、金经台、草色亭、山水楼台等一批人造景观。

心里暗想,亏了荆轲墓没走这样的路子。

如果将荆轲墓四周也开辟为公园,新建一些亭台楼阁,比如什么“壮士阁”、“太子亭”、和当年燕昭王修筑的“黄金台”呀之类,最好再引易水环绕公园,在水中有荆轲头像为船头的游船画舫;再搞一个类似北京香山公园的红叶节,引众人前来热热闹闹地观赏火树;然后在荆轲村搞一个民俗节,户户特设农家饭,开发出来荆轲爱吃的菜品和壮士酒……那还会给予我们如今这样的沧桑和苍凉感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