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渠道。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涉警舆情的不断增加,这些舆情一旦爆发,就会引起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危机事件。
面对这种情况,各相关单位都需要制定应对策略,及时有效地处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保护公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就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提前预防,及时监测在互联网时代,提前预防是最好的策略。
相关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部门,定期监测各种涉警舆情信息,及时发现并掌握舆情动向,对可能发展成危机的舆情进行预警和干预。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网络上的涉警舆情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舆情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应对危机提供数据支持。
二、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一旦发生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相关单位应立即启动危机应对机制,制定专门的危机处理方案和预案,明确危机事件的责任人和处理流程。
危机应对机制应包括:信息快速收集和核实机制、事态评估和分析机制、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应急资源保障机制等内容,确保在第一时间内作出正确决策和有效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影响。
三、积极回应,及时发布信息危机发生时,相关单位应以积极的态度回应公众关切,及时发布信息,主动向公众传递真实的情况和处理进展,避免造成信息真空和不确定性,从而引发更大的恐慌和不安。
还应当在发布信息的做好对舆情事件的解释和引导,指导公众正确看待和理解事件,避免情绪化的扩散和煽动。
四、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在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中,媒体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关单位应积极主动地与媒体保持沟通和合作,主动提供信息和解释,引导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和评论,减少偏激和煽动性的言论,协助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五、强化技术手段,抵制谣言和不实信息网络上常常充斥着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在处理涉警舆情危机中,谣言的传播经常会加剧危机的恶化,相关单位应加强技术手段,在舆情事件发生后,及时辟谣,切断谣言的传播途径,净化网络信息环境,提高公众的辨别能力,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和恐慌。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互联网涉警舆情引导工作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媒体作用逐渐加强,“躲猫猫”等网上涉警舆情事件频发,公安机关动辄成为网上炒作的负面典型,严重损害了自身形象,成为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上涉警舆情的源头是网下发生的涉警事件,是互联网言论自由、传播快速的特点放大甚至扭曲了事实的真相,才会形成危害我们公安机关形象的负面舆论。
涉警事件可以预防,但不能预知。
涉警事件发生后,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危机公关,正确应对网上舆论,塑造公安机关正面形象,是当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涉警舆情事件的特点一是新闻网站易于将涉警事件作为“卖点”。
主流媒体、网站及网民对网络涉警事件关注度持续较高,部分新闻网站将涉警事件信息作为吸引网民眼球、提高点击率的重要手段。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网络涉警舆情事件数量明显增加,仅网上流传的涉警报道及帖文就达900余篇。
部分网站还开设专门的“法治”版块,对涉警舆情事件进行持续跟踪报道。
二是部分新闻网站乐于将涉警事件炒成“热点”。
部分新闻媒体热衷于追踪涉警事件,参与炒作,推波助澜。
个别网站对涉警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转载热情极高,特别是针对恶性涉警个案,一些地方媒体频频派出记者,深挖内部信息,专访当事人,进行追踪报道,随后将网民的评论以新闻形式报道,周而复始,推动炒作不断升温。
三是利益相关方倾向于将涉警舆情当作“支点”。
涉警事件当事人及利益群体常常借助互联网进行舆论造势,给公安机关施压,试图提高与公安机关讨价还价的筹码,以实现自身的利益目标。
当事人通过互联网“现身说法”,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能够迅速转变网上舆论导向。
四是广大网民习惯于将涉警事件当成“看点”。
据CNNIC统计,上网浏览新闻仍是我国广大网民的主要网上活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日常获取的信息量极大,使得网民上网浏览新闻只选择感兴趣的查看。
而涉警事件正是除与自身利益相关信息之外最能引起兴趣的一类新闻,因此点击率一直居高不下,各种评论观点纷至沓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在网络舆情中,涉警舆情危机越来越受到重视。
涉警舆情危机是指警方处理案件的行动或者言论在社会网络中引发的危机事件。
如果不及时应对,这种危机事件可能会严重影响公众对警方的信任度,进而破坏社会治安和公序良俗。
因此,在涉警舆情危机发生时,及时应对成为了极为重要的战略。
一、重视舆情监测,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应对涉警舆情危机的第一步是重视舆情监测。
在网络社会里,舆情发展速度极快,很短时间内就会吸引大量的粉丝,进而影响更广范围的公众。
而警方作为公共权力机关,应对涉警舆情危机的反应时间更应该迅速。
因此,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并及时了解相关情况非常关键。
通过有效的舆情监测,及时得到危机事件发生的相关信息,以做出更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客观公正的信息公布在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发生时,警方应当及时、公正、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避免造成公众的恐慌和误解。
对于重大事件,警方应当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通报,并及时进行解释和说明。
在信息与公开度的同时,警方也应注重信息的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适当地进行开放和限制。
对于网络流传的谣言,应尽快予以辟谣或者证实。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事件引发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做好情报工作,及时掌握事件动态在涉警舆情危机事件中,情报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情报工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线上监测、侦察、网络调查、研究等方式。
通过不间断地情报工作,警方能够及时掌握事件的动态,并在发生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决策。
除此之外,对于非法组织、邪教、网络黑产等等危害社会稳定的存在,也需要通过情报工作加以监测和打击。
四、定下协调机制,完善应对机制面对涉警舆情危机事件,警方应当定下协调机制,以保障应对工作的高效性和及时性。
协调机制中要包括多个部门的配合,例如公安、宣传、网上信息等部门。
其中,公安部门起到了核心作用。
针对不同事件类型,警方亦应建立不同的应对机制。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导控工作[5篇范例]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导控工作[5篇范例]第一篇: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导控工作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导控工作摘要:以郭美美事件为切入点,本文在探讨网络舆情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明确了公安机关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导控工作的重要性,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公安机关;网络舆情;涉警事件自2011年郭美美事件在网络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的信任危机,三年后的今天郭美美由于涉嫌赌博而被落网,这种信任危机并未能解除,反而激起了网民对公安机关处理事件的态度及动因的激烈质疑。
因此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了摆在公安机关能力建设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1、涉警网络舆情的界定涉警网络舆情是指网民针对发生在一定的事件和空间内的围绕公安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所产生和持有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社会政治态度、情绪和观点的总和,它反映的是网民的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与警方进行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1]。
2、网络舆情的传导机制网络舆情案件的有些是基于现实的社会性事件而传播的,有些则是纯粹的谣言散播,但总体而言网络舆情通常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和扩散、高涨、波动、消退[2]。
网民出于有意或无意的目的以特定的形式将相关事件传播到互联网上并发表自己对该事件的理解和看法,随着关注人数的增多,大量的网民会以各种形式在网络上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舆情集聚速度会以指数形式上升,在全社会构筑舆论高潮;这种高潮不会一直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高潮阶段形成的舆情会逐渐沉寂,但有些悬而未决的事件会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因为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引发新的高潮,这就是舆情的波动阶段,以郭美美事件的发展为例,自2011年爆发,由于事件中所涉及的相关人物、相关部门的事件真相未能水落石出,公之于众,于是在2014年郭美美被捕后再次掀起了舆论高潮;在事件得到公正处理或网民有新的关注目标之后,这一舆情便会慢慢淡化,最终沉寂。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梁 伟 发 摘 要 公安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做好新形势下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要围绕“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把握主动”的工作思路,做到转变观念,提高应对涉警舆情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及时应对,加快建立和完善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机制;讲究策略,不断提升涉警舆情处置水平。
关键词 公安机关 涉警舆情 应对 公安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新形势下的涉警舆论引导工作,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涉警问题炒作汹涌的态势,广东省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和处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任务还十分复杂和艰巨,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紧紧围绕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把握主动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涉警舆情应对工作,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对涉警舆情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和对敌斗争前沿,传媒发达,竞争激烈,各家媒体千方百计抢新闻、炒新闻,特别关注炒治安、炒公安。
境外媒体对广东更是高度关注,敌对势力频频插手,极力造谣滋事、煽动蛊惑,将个别问题扩大化,单一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被媒体炒作达九个月之久,2005年的汕尾“红海湾事件”被境内外敌对势力大肆炒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媒体的涉警负面报道达201篇次,网上涉警负面舆情98起。
特别是“东莞大批儿童被拐卖”、“广州交警拒绝遭抢者求助”、“广州黄埔区涉警交通事故”等多起涉警炒作事件的发生,对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
与此相比,一些地方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认识还不到位,在涉警舆情处置上存在着怕、捂、拖、虚等错误观念:怕,就是怕记者、躲媒体,面对媒体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捂,就是捂着不说或语焉不详;拖,就是推诿拖拉,不愿负责、不敢负责;虚,就是面对质疑心虚,不讲实话,企图蒙混过关。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摘要】网络涉警舆情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影响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涉警舆情的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等。
其次探讨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带来的影响,如对警方形象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接着分析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信息不透明、舆论传播失控等。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两项应对策略:加强信息监控与预警能力,及建立有效的舆情危机处置机制。
最后得出结论,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有效化解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应对策略、信息监控、预警能力、危机处置机制。
1. 引言1.1 引言在网络时代,舆情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而涉及到警方的舆情危机,往往会更加敏感且具有特殊性。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往往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轩然大波,给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警方和相关部门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以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影响社会稳定。
针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特点,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其具有不确定性、传播速度快、舆情波动大等特点。
这使得处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需要更加谨慎和及时,以避免引起更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也往往会受到网络媒体的过度渲染和传播,增加了舆情处理的难度和复杂性。
针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和应对。
建立信息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有效的舆情危机处置机制,都是有效的应对策略。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处理,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重视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努力。
2. 正文2.1 网络涉警舆情的特点网络涉警舆情是指涉及警方或公安机关的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的舆论风波和舆情危机。
这类舆情具有以下特点:网络传播速度快。
出警增强舆情管控意识心得体会
出警增强舆情管控意识心得体会通过听陈玉教授的“舆情管理与风险应对”,对舆情管理和风险应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网络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
网络舆情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重视它,管理它,掌控它,否则就会失去主动权。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做好舆情信息工作的看法。
一、增强工作主动性,适应舆情信息的新特性。
当前,社会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只有提高创新意识,才能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从而掌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为地税各项工作的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努力做到宣传工作着力点与新闻媒体聚焦点相统一,宣传政策主张与通达社情民意相一致,弘扬社会正气与加强舆论监督相结合。
围绕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涉及广大纳税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主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舆论支持。
二、准确把握重点,提高舆情信息的针对性。
围绕地税中心工作,跟踪热点,找准难点,准确把握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舆情信息,展示工作成果。
全面掌握广大纳税人对地税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把广大纳税人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同时着力挖掘有深度、有分析、有研判的信息,为工作的加强与改进、创新与发展提供服务。
三、创新分析研判,掌握舆情信息的的主导性。
做到“围绕大局、把握大势、关注大事”,为科学决策和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提供依据。
围绕纳税服务、税款征收、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涉及广大纳税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舆情分析研判。
同时,创新舆情分析方法。
运用辩证、逻辑、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群体性、阶段性、思想性的角度,深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增强“转方式”舆论引导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另外,还要健全舆情收集和分析网络。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1. 引言1.1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定义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上涉及警方或公安机关的舆情事件,可能造成恶劣影响和社会危机的情况。
这种危机往往涉及到警察的形象、办案能力以及公安机关的信誉,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工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所以一旦出现涉警舆情危机,可能会快速引发公众的关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正确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危机,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在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时,需要认真分析危机的原因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及时处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公众对警方和公安机关的信任,避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1.2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影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可能会对公安机关形象和信誉造成负面影响,降低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由于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的特点,一旦发生舆情危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发社会公众关注和讨论,导致舆论负面情绪的扩大和滋生。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可能会影响警务工作的开展和公安机关的正常运转。
如果危机处理不当,舆情负面效应可能会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秩序和公共安全稳定,甚至导致公安机关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还可能对相关人员和组织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扰和压力,甚至对其工作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3 需要制定应对策略的原因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增加,一条不实的舆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放大,对执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形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网络涉警舆情往往伴随着高度的敏感性和焦虑情绪,一旦失控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甚至暴力事件,对社会和国家稳定构成威胁。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处理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机制容易导致事态扩大化,造成更大的损失。
基层民警的网上舆情应对与处理技巧
基层民警的网上舆情应对与处理技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舆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执法人员的基层民警,如何应对和处理网上舆情,成为一项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基层民警的网上舆情应对与处理技巧。
一、了解舆情特点基层民警应该对网上舆情的特点有准确的了解。
首先,网上舆情传播迅速,信息量庞大,舆情风险高。
其次,网上舆情形式多样,在微博、论坛、微信等各种平台上都可能出现。
因此,基层民警要通过学习和研究,熟悉并理解不同平台的特点和用户偏好,为应对舆情提供基础。
二、建立网上舆情监测机制基层民警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网上舆情监测机制,及时获取并评估舆情信息。
可以通过订阅舆情监测报告、搭建监测工具等方式,实现对网上舆情的实时监控。
此外,基层民警还可以通过设立舆情专班或聘请专业人员来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工作,提高应对舆情的能力。
三、正确处理敏感问题在网上舆情处理中,基层民警必须非常慎重且客观地处理敏感问题。
首先,在舆情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不被传言和情绪所左右。
其次,要及时核实舆情信息的真实性,避免误传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最后,要善于引导舆论,通过合理的解释和回应来稳定局势,防止舆情蔓延。
四、加强舆情危机公关当网上舆情升级为舆情危机时,基层民警需要采取有力的公关措施来控制局势。
首先,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向公众传递准确的情况。
其次,要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回应媒体关切,并提供必要的配合和支持。
最后,要密切关注舆情动态,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危机,并在危机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提升舆情危机处理能力。
五、加强舆情防控教育培训为提高基层民警的舆情处理能力,需要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工作。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培训班等形式,向基层民警传授舆情处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此外,要定期组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操作和经验分享的机会,帮助基层民警熟悉并掌握网上舆情应对与处理的技巧。
六、与公众建立良好互动在网上舆情处理中,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十分重要。
公安文职辅警舆情工作总结
公安文职辅警舆情工作总结
作为公安机关的一员,文职辅警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工作中,舆情工作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舆情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及时了解社会民意和舆论动向,更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所在单位的舆情工作,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舆情工作需要及时响应。
在社会信息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舆情的传播
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因此,我们在开展舆情工作时,必须做到及时响应。
只有及时了解社会民意和舆论动向,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舆情危机,做到有备无患。
其次,舆情工作需要敏锐的洞察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舆情的表现形式千变
万化,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和分析各种舆情信息。
只有通过对舆情信息的深入分析,才能更好地制定舆情应对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舆情工作需要善于沟通协调。
在处理舆情事件时,我们需要与各方面进
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
只有通过与相关部门、媒体和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最后,舆情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舆情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做好舆情工作。
总而言之,舆情工作对于公安文职辅警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做好舆情工作,才
能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和秩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希望我们每一位文职辅警都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舆情工作能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网络舆情与社会热点
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网络舆情与社会热点在信息时代,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事件对社会稳定和治安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作为基层民警,我们需要认识到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事件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网络舆情与社会热点。
一、加强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事件往往涉及巨大的信息量,因此我们需要提高信息搜集和分析的能力。
首先,建立与新闻媒体、社交媒体以及相关部门的有效联络渠道,及时了解最新的动态。
其次,培养信息筛选的能力,过滤掉虚假、夸大和不实的信息,专注于真实、客观的报道。
最后,采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和趋势。
二、加强社交媒体管理与引导社交媒体在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基层民警,我们需要积极管理和引导社交媒体上的声音,以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首先,我们可以设立官方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回应公众关切。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和参与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及时发现和了解公众的意见和诉求,做到及时回应和处理。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等方式,引导公众理性表达观点,避免因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事件引发的不良后果。
三、加强舆论风险防范与应对面对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事件,我们需要加强舆论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舆情预警机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和风险。
其次,我们还要进行舆情应对的准备工作,制定应对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做好危机公关。
此外,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主动回应疑问和解释,以维护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总结起来,基层民警在工作中面临着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事件的挑战,但只要加强信息搜集与分析能力,加强社交媒体管理与引导,加强舆论风险防范与应对,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保障社会的稳定和治安的管理。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跟上信息社会的步伐,勇于创新,灵活应变,做好基层民警工作的各项任务。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应对和引导涉警舆情的思考
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应对和引导涉警舆情的思考[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社会舆论引导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稳定和群众情绪的影响越来越大。
公安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其管理活动和执法行为,已经成为各类新闻媒体关注的重点,甚至成为互联网负面炒作的焦点。
本文就公安机关涉警舆情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涉警舆情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D631[1 引言随着我国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形成和传播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网络信息的应对、处置和引导已成为当前党和政府亟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在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舆情引导”作为一种可以影响大众思维,推动公安事业和公安工作前进的巨大社会力量,越来越为各级公安机关所重视。
面对涉警事件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加强涉警舆情引导的规律性、策略性研究,使公安机关更加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网络舆论的应对、管控和引导,不断提高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涉警舆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的公正、文明、廉洁执法水平,这对于提升公安机关应对和化解舆情危机能力,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切实服务保障法治化国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2 当前涉警舆情的特点涉警舆情是指与警察或警务活动有关的社会舆论的情况,既包括街头巷尾老百姓的议论,也包括网络中网民们的舆论动向。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的力量不容小觑,网络涉警舆情更加受到公安机关的关注。
随着转型期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在通信传媒日益现代化、网络化的今天,涉警舆情呈现出新变化。
基层反映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思考和建议
该县局在应对该起群体性事件中,积 极回应网民关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 施解决问题,有效平息了事态的发展 ,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
案例三
事件概述
某市局辖区内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一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杀人被抓获。部分媒体对该事件进行报道后,有网民质疑 公安机关存在违法执法行为。
应对措施
该市局迅速组织相关部门对案件进行调查,同时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官方声明等方式 及时回应媒体和公众的关切。经过调查后,该市局公布了案件真相和处理结果,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
总结
该分局在应对该起网络谣言事件中,反应迅速、措施得当,有效防范了该谣言的扩散,维 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案例二Βιβλιοθήκη 事件概述应对措施总结
某县局辖区内发生了一起群体性事件 ,起因是一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经济 犯罪被抓获。部分网民对案件处理提 出质疑,认为公安机关存在包庇行为 。
该县局迅速成立专案组,对案件进行 重新调查。同时,通过官方微博、微 信等渠道积极与网民沟通,及时发布 案件进展信息,对网民的关切进行回 应和解答。在经过调查后,该县局公 布了案件真相和处理结果,并对此次 事件进行了反思和整改。
舆情应对意识不强,缺乏专业素养
部分基层民警缺乏舆情意识,对媒体采访回应不当
缺乏专业的舆情应对培训,导致应对能力不足
舆情应对机制不健全,缺乏协同配合
缺乏完善的舆情应对预案和协调机制
不同部门之间沟通不畅,缺乏协同配合
02 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现 状及问题
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现状
基层公安机关对舆情应对的重 视程度逐渐提高,采取了多种 措施加强舆情管理和应对。
基层反映基层公安机关舆情应对的 思考和建议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指的是因涉及警察部门或警察行为而在网络上产生的负面舆情。
这些危机对警察及其部门来说具有严重的影响,如信任度降低、形象受损、社会影响力下降等。
为了避免和处理这些危机,警察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危机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危机管理的首要步骤。
警察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收集反馈渠道、定期进行网络检测和监测等。
这样可以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防止负面信息蔓延,有针对性的制定危机处理策略。
二、及时回应,公开透明在面对危机时,警察部门应该坚持及时回应原则。
对于公众和媒体的疑问和质疑,警察部门应该及时回应,并在遵守法律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公开透明。
这样不仅可以解除公众疑虑,也可以提高部门的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
三、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警察部门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网络素养和安全意识,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和处理。
同时,应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测,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恰当的反应。
四、增加正面宣传力度正面宣传是危机处理的重要手段。
警察部门应该加强正面宣传力度,通过社交媒体、网站和其他渠道发布一些正面信息和成果,展现警察的形象和价值,增加公众的信任和支持。
五、建立协作机制警察部门应该建立和各方的协作机制,包括政府、媒体、社会组织等。
这样可以减少危机处理过程中的阻力和摩擦,增加危机处理的效率和成效。
总之,处理和避免网络涉警舆情危机需要多方面的工作。
除了采取上述策略外,警察部门还应该注重社会风险评估,明确危机处理的职责和责任,制定具体应对方案,提高信息处理的专业性和能力,保护警察部门的形象和利益。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很荣幸能就涉警舆情处置工作发表几点意见。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是公安机关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警民关系、社会稳定和公安机关的形象。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充分认识涉警舆情处置工作的重要性1.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是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必须时刻关注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是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凸显。
公安机关必须高度重视涉警舆情处置工作,以公开、透明、公正的态度回应社会关切,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3.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是提高公安机关公信力的重要手段。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只有做好涉警舆情处置工作,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公正、公平,从而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二、涉警舆情处置工作的基本原则1. 公开透明原则。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公众发布信息,确保舆论引导的正确方向。
2. 及时回应原则。
对于涉警舆情,公安机关要迅速响应,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谣言滋生。
3. 公正公平原则。
在涉警舆情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公正公平,依法依规处理问题,确保案件处理的公正性。
4. 协同配合原则。
涉警舆情处置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需要各部门、各层级协同配合,形成合力。
三、涉警舆情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1. 加强舆情监测。
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对涉警舆情进行全面、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舆情动态。
2. 做好舆情分析。
对涉警舆情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舆情性质、发展趋势,为舆情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舆情引导。
通过官方渠道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走向,回应社会关切,避免谣言传播。
4. 做好沟通协调。
加强与媒体、网民的沟通协调,积极回应舆论关切,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5. 依法依规处理。
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舆情危机与应急处理
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舆情危机与应急处理舆情危机是指在社会舆论场中,因为某一事件或问题引起的舆论波动,可能对相关的个人、组织或部门形象和利益造成较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基层民警工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舆情危机,针对舆情危机的应对与应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舆情危机与应急处理进行探讨。
一、舆情危机的类型及原因在基层民警工作中,可能面临的舆情危机类型多种多样。
可以分为自身形象受损类、警务失职类、执法过当类、个案敏感类等。
这些舆情危机的原因往往包括政策矛盾、社会矛盾、传媒矛盾等。
了解舆情危机的类型及原因对于制定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二、预测与监测舆情危机及时了解并掌握舆情危机的动态是基层民警应对的第一步。
预测与监测舆情危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建立舆情监测的网合作机制,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对各类网络平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舆情信息。
2.开展舆情预警研判:针对可能发生的舆情危机,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研判与预判,提前做好相关准备与规划。
三、危机公关与舆情引导面对舆情危机,基层民警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危机公关与舆情引导工作,以降低危机对个人、组织或部门形象和利益的影响。
1.准确把握态度:根据舆情危机的性质、原因以及对民众的影响,确定公众期望的态度与立场。
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事件的态度时,要准确把握言辞和情绪,保证表达端正、积极,尽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2.妥善处理事实真相:在舆情危机中,保持公正、客观、透明的态度,及时发布事实真相,以避免流言蜚语的传播。
同时,借助各种媒体平台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增强公众对于舆情事件的理解和认同。
3.积极引导舆论导向:对于舆情事件中出现的负面舆论,基层民警需要积极主动地引导舆论,正确解读事件,化解负面影响。
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解读,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适当的信息和观点,塑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建立危机处理体系及时高效地应对舆情危机需要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理体系,包括组建危机处理小组、制定危机处理方案、明确职责与分工等。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网络空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危机,其中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更是日益突出。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指的是网络上出现与警务相关的负面舆情,可能会对公安机关形象和警务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在面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时,公安机关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来有效化解危机、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公安机关需要建立危机舆情监测机制。
及时发现并掌握网络涉警舆情信息,是解决危机的第一步。
公安机关可以借助舆情监测软件和专业团队,对网络进行全面监测,及时了解警务相关舆情信息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对公安形象和警务工作造成不利影响的信息。
在发现负面舆情后,公安机关要迅速核实信息来源和真实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公安机关需要建立应对危机的专业团队。
面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需要有专业的团队来进行应对。
这个专业团队负责处理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对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回应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关注。
这个团队需要由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能够迅速、果断地应对不同类型的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有效降低危机事件对公安形象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公安机关需要建立规范的舆情危机应对流程。
在发生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时,公安机关需要按照规范的流程来进行应对,提高危机应对的效率和成效。
这个流程应包括危机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决策和执行等环节,确保应对工作的全面、快捷和有序进行。
公安机关还应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机制,及时掌握信息、迅速做出决策,并能够迅速行动,有效化解危机,保护公安形象和社会稳定。
公安机关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
在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中,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公众恐慌,稳定社会舆论。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舆论导向,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警务工作的真实情况,并对公安机关的工作更加支持和理解。
公安机关需要加强舆情危机的风险防范和管控。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
浅谈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应对策略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上出现与警察、法律机构和执法活动相关的负面舆情,可能对公安机关的形象和执法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这种危机,公安机关应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以维护自身形象和公信力。
公安机关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了解网络涉警舆情的动态。
通过定期收集、分析和研判网络舆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对网络舆情的危机风险进行预判和评估,以便及时做出应对和处置。
公安机关应建立健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机制和团队。
建立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和组织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
建立专门的舆情危机应对团队,包括公关、法律、传媒等多个部门的专业人员,并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和水平。
公安机关应积极展开舆论引导和信息发布工作。
在网络舆情危机出现之际,公安机关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对相关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防止虚假消息和流言蜚语的传播。
也要主动拓展舆论场,引导媒体和公众正确对待涉警舆情,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公安机关还可以通过与媒体、社交平台等合作推动舆论引导。
建立和维护与媒体的密切关系,及时向媒体提供相关信息和背景,争取支持和理解。
与社交平台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沟通相关信息的发布和传播,防止网络舆情危机的蔓延和扩大。
公安机关还应加强对涉警舆情的源头和渠道的管理。
加强对社交平台、媒体、自媒体等渠道的监管和管理,防止虚假信息和造谣传谣的传播。
也要主动与社交平台和媒体合作,建立网络危机应对的长效机制,共同维护网络秩序和社会稳定。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种特殊挑战,需要公安机关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应对机制和团队,积极展开舆论引导和信息发布工作,加强对舆情的源头和渠道的管理,可以有效化解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维护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公信力。
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网络舆情与社会热点
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网络舆情与社会热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对于基层民警的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基层民警作为社会治安的守护者和维稳的主力军,必须积极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和正常的工作秩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基层民警工作中的网络舆情与社会热点问题。
一、增强舆情意识基层民警要增强对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和意识,及时关注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把握公众情绪的变化。
可以通过订阅各大新闻平台的推送、关注相关舆情风向标账号、与公安机关内部通讯平台加强信息交流等方式,获取最新、最准确的舆情信息。
只有了解舆情的趋势和演变,才能及时做出应对和处置的决策。
二、建立应对机制基层民警需要建立健全的应对机制,制定细化的预案和处置方案,以应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
应对机制包括组建专门的舆情处理小组,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追究的制度,确保舆情事件能够快速、高效地得到处理和处置。
三、及时回应和解释基层民警在面对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时,首要任务是进行及时、客观的回应和解释。
通过发布权威的信息,及时澄清事实真相,避免舆情进一步升级。
在回应和解释时,要注意表达方式和语气,避免激化矛盾与情绪,保持冷静和理性。
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主动发声,积极引导舆论,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四、加强宣传教育基层民警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增加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公众对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辨别能力。
可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法制讲座等方式,增加公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
只有提高公众的法律素养和网络素养,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
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基层民警应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
与传媒机构、网络意见领袖、社区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及时了解民意和需求,做好舆情引导工作。
涉警舆情传播阶段工作总结
涉警舆情传播阶段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涉警舆情传播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一名从事舆情传播工作的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了涉警舆情传播阶段的工作,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意识到在涉警舆情传播阶段,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在处理涉警事件的舆情传播工作中,我们必须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真相,并将信息传递给公众。
这需要我们建立起高效的信息收集和传播渠道,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我认识到在涉警舆情传播阶段,要做好舆情引导和应对工作。
在面对涉
警事件引发的舆情时,我们必须能够及时引导舆论,避免不良信息的传播,并积极回应公众的疑问和关切。
同时,我们也要做好舆情危机的应对工作,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在涉警舆情传播阶段,要保持专业和敬业的态度。
在处理
涉警事件的舆情传播工作中,我们必须保持专业的素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言行一致,不为谣言和不实信息所左右。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敬业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总的来说,涉警舆情传播阶段的工作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也需要我们保持专业和敬业的态度。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涉警舆情传播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认识与思考梁 伟 发 摘 要 公安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做好新形势下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涉警舆情应对工作,要围绕“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把握主动”的工作思路,做到转变观念,提高应对涉警舆情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及时应对,加快建立和完善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机制;讲究策略,不断提升涉警舆情处置水平。
关键词 公安机关 涉警舆情 应对 公安舆论引导是党的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新形势下的涉警舆论引导工作,对于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涉警问题炒作汹涌的态势,广东省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和处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公安机关应对涉警舆情的任务还十分复杂和艰巨,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紧紧围绕转变观念、及时应对、讲究策略、把握主动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涉警舆情应对工作,努力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一、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应对涉警舆情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和对敌斗争前沿,传媒发达,竞争激烈,各家媒体千方百计抢新闻、炒新闻,特别关注炒治安、炒公安。
境外媒体对广东更是高度关注,敌对势力频频插手,极力造谣滋事、煽动蛊惑,将个别问题扩大化,单一问题复杂化,一般问题政治化。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被媒体炒作达九个月之久,2005年的汕尾“红海湾事件”被境内外敌对势力大肆炒作。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媒体的涉警负面报道达201篇次,网上涉警负面舆情98起。
特别是“东莞大批儿童被拐卖”、“广州交警拒绝遭抢者求助”、“广州黄埔区涉警交通事故”等多起涉警炒作事件的发生,对公安机关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
与此相比,一些地方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认识还不到位,在涉警舆情处置上存在着怕、捂、拖、虚等错误观念:怕,就是怕记者、躲媒体,面对媒体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捂,就是捂着不说或语焉不详;拖,就是推诿拖拉,不愿负责、不敢负责;虚,就是面对质疑心虚,不讲实话,企图蒙混过关。
这些作者职务:广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错误观念严重影响了涉警舆情引导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
按照胡总书记指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意识舆论关注的问题就是社会的焦点,丝毫不能轻视和麻痹。
尤其在当今信息化条件下,各类新闻事件的传播、扩散可谓瞬间万里,信息共享全球同步,互联网上更是呈现一人疾呼、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的状况,极短的时间内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如果重视不够、反应迟缓,必将陷入极大的被动。
因此,各级公安机关都要树立舆情就是警情的意识,一旦发现涉警舆情苗头,必须快速反应,主动应对,主动处置。
(二)树立舆情就是稳定的意识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和对敌斗争复杂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影响的形势下,社会不稳定因素潜滋暗长,“触点”多,“燃点”低。
哪怕是一起普通的案件、事件,都可能引发群众特别是网民不满,再经媒体炒作、放大,就可能演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去年贵州的“瓮安事件”、今年湖北的“石首事件”都是深刻教训。
因此,要保持清醒头脑,将做好涉警舆情应对作为落实公安机关维护稳定责任的重要举措,一把手亲自抓,大力加强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努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水平。
(三)树立舆情就是形象的意识当前,公安执法工作处于空前开放、高度透明的社会环境中,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稳定的“刀把子”,站在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民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随时会通过媒体的镜头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一旦执法失当,就会被媒体和舆论抓住不放,引发“舆论审判”,严重影响公安机关的形象。
从全国涉警舆情的形势看,可谓“天天有新闻、周周有事件、月月有风暴”。
为此,公安机关一定要牢固树立舆情就是形象的意识,通过加强舆情引导和公安工作的正面宣传,树立公安机关阳光、公正、文明、规范的新形象,增强广大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
二、及时应对,建立和完善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是否建立健全是涉警舆情应对工作成败的关键。
公安机关要把完善舆情应对工作机制作为加强涉警舆情应对工作的着力点,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
(一)对于发生的重大涉警事件要第一时间准确定性准确定性是成功处置的前提。
发生重大涉警事件,必须第一时间查清事实并准确判定事件性质,为事件的进一步处置和舆论引导提供准确的方向和依据。
要迅速判明发生的事件是普通的刑事、治安案件,还是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利益冲突事件,还是由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人插手、策划的政治事件;是偶发事件,还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事件;是公安机关执法过错引发的事件,还是由于群众误解造成的事件。
只有定性准确,应对才会有原则、有思路,措施才会有针对性。
今年韶关“6・26”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和韶关市公安机关迅速判明事件性质,将其定性为一起群体斗殴治安案件,一方面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真相,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现场、疏散隔离参与斗殴的员工,3天内分阶段滚动发布5篇新闻通稿,有效应对了复杂的舆情形势,为事件的顺利处置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以说,定性准不准,既是对公安机关领导工作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公安机关处置重大涉警突发事件能力的检验。
(二)对于发生的重大涉警事件要第一时间协调联动涉警舆情引导涉及公安工作方方面面,必须整合资源,联动处置,形成合力。
一是领导处置要联动。
凡遇重大突发事件,领导要将调查处置与舆论引导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密切跟踪,准确分析、预测舆情走势,对容易引发炒作的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及时开展应对处置,使舆论引导贯穿处置工作的始终。
二是上下要联动。
发生重大涉警事件,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要协调联动,确保口径一致、步调一致、处置得力。
必要时省公安厅要派出舆情引导人员到一线与当地公安机关共同做好事件调查和新闻发布工作。
三是警种要联动。
在涉警舆情应对工作中,指挥中心、宣传、网监、法制等警种和涉案(事)件的部门实行捆绑运作,既要各司其职,分别做好舆情信息汇总研判、敌社情排查掌控、案件侦破,新闻发布、有害信息删除封堵等工作,又要协调联动,发挥联动处置的最大效能。
在处置今年4月的汕尾陆丰市村民集体驾船出海事件中,省公安厅第一时间派出宣传、治安、刑侦部门领导赶赴事发现场,与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共同开展处置;边防部门及时联系香港水警遣返出海人员;国保、宣传部门与指挥中心一同掌握、研判舆情,及时发布新闻通稿,多个部门联动,使事件发生不到24小时就得以圆满处置。
(三)对于发生的重大涉警事件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掌握舆论话语权最关键的一个字就是“快”,即第一时间发布信息。
如果公安机关“失声”,谣言就会有市场、有阵地、满天飞。
公安不说话,别人就会说话,甚至有的人趁机乱说话。
因此,发生涉警突发事件后,公安机关领导必须第一时间决策,舆论引导负责部门必须第一时间与党委宣传部门和媒体沟通联系,将正面声音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布。
用客观、公正的报道抢占话语权,用事实、数据和实例赢得群众信任,用权威的信息稳定群众情绪,向社会公众表明公安机关进一步查清事实、妥善处理事件的决心,表明负责任的立场和态度,给予公众郑重承诺和信心,从而抢占舆论先机。
一些处在维护稳定工作一线的干部和长期研究群体性事件的专家提出了处置突发事件的“黄金四小时”,认为能否抓住事件发生后的四个小时及时处置是成功化解危机的关键,其核心理念就包括第一时间主动发布权威信息主导舆论。
去年11月5日,珠海市发生一起泥头车连续撞死5人撞伤19人事件,恰逢举办珠海航展,大批记者要求到事件现场采访,网上评论铺天盖地,矛头指向公安机关执法不当、政府隐瞒事件真相。
为此,公安机关在案发后三小时内即发布新闻通稿,公布事件真相,掌握了舆论主动权。
去年,广东省公安厅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的指示精神,专门下发了《广东省公安机关应急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办法》,对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范畴、权限、原则以及运作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各地第一时间发布事件信息的,不需请示批准;不发布信息的,必须经上级审批。
(四)对于发生的重大涉警事件要第一时间查控不实有害信息大多数网络舆情具有从众心理,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属于多数人的观点,就会更加坚持;如果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多数人不同,就会产生被孤立心理,从而放弃自己的观点。
因此,加强对虚假苗头信息和不实言论的封堵查控,防止其形成舆论气候非常重要。
在开展正面宣传引导工作的同时,还要及时查控各类不实信息和造谣人员,防止网上不实言论和有害手机短信等形成规模和气候。
对散播虚假信息的造谣人员,要落地查实,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
在处置韶关“6・26”事件中,公安机关通过实时掌握网上舆情动态,对发布造谣信息的人进行落地调查,并及时依法处置,为舆论引导争取了主动。
三、讲究策略,不断提升涉警舆情处置水平涉警舆情应对是一项高度敏感复杂的系统工程,策略得当,可以大事化小、难事化易;策略失当,则会小事变大、大事搞砸。
因此,要做到因情施策,讲究方式方法,采取更佳工作方案。
(一)实事求是,决不护短不可否认,在一些涉警突发事件中,公安机关的工作被动是由于互联网或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造成的。
但必须承认,也有相当数量的事件,是由于公安机关和少数民警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或执法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造成的。
因此,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查清事件真相,对确属公安机关自身过错或民警工作失误引发的,一定要实事求是,正视问题,决不护短,取信于民。
要把握权威性原则,与案(事)件有直接关系的公安机关和民警个人应回避参与调查,必要时请上级公安机关或第三方权威部门进行调查、鉴定和发布,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同时,及时发布公安机关的改进措施,引导舆论朝着有利于公安机关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抱有侥幸心理编造谎言、发布不实消息企图蒙骗群众,往往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仅平息不了群众的情绪,反而引起群众更多的怀疑和不满。
(二)掌握分寸,留有余地涉警舆情应对尤其是新闻发布要十分讲究技巧,公安机关要按照速报情况、慎报原因、由简到繁、滚动推出、留有余地原则,注重把握媒体需求和公众心理,灵活应对,达到最佳宣传效果。
首先,要统一口径,不能你说一套他说一套,早上说一套晚上说一套。
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要拿捏到位,公布事件真相不等于要将案件所有过程公之于众,比如侦查方法、工作手段等涉密内容就不能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