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早晚接送时哭 多数幼儿经过前面几个阶段,情绪基本稳定了,只是早来园、晚离园时会哭。
5.恐惧、紧张、缄默 这类幼儿通常表现为一言不发,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6.恋物 这类幼儿通常会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物品(通常是玩具),一直拿着不愿意放手,如果老师要求他放下,他会用哭闹来反抗。
7.喂食困难、拒食 这类幼儿常常表现特别激动,并拒绝吃任何东西。当老师把食物靠近他们时,他们常用吃过了,或回家吃等理由逃避,如果老师态度坚决,他们便会以哭泣、跳脚等来表示他们的不满,以及他们极度想回家的心情。
8.食欲下降 这类幼儿常表现为在家吃得很多,但到了幼儿园就会吃的很少,没胃口吃,晚上一回家就会吃很多的东西。
9.入睡困难 有些幼儿在家每天都有午睡习惯,但在幼儿园,每天入睡都很困难。
10.惊醒、说梦话 这类幼儿通常愿意入睡,但经常会大声地说如:“我不要上幼儿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等,有时还会被自己惊醒。
3.心理防御机制
入园前,幼儿的一切生活都是由家长负责,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来到幼儿园后,他们开始真正接触社会,也开始学习独立,幼儿必须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自己吃饭、穿衣、如厕等,这是一种挑战。面对压力,幼儿担心能否胜任,他需要成人,特别是母亲的支持和同情,以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4.家园对入园适应上的不同认识和引导方式
11.遗尿 有不少幼儿上幼儿园以后,午睡时经常尿床,有的甚至在游戏、活动时尿在身上。
二、产生的原因
1.对父母的高度依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从出生起,便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它直接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了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曾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情景中,依恋对象对幼儿的意义不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幼儿一旦与自己的亲人分离,便会从心理上感到不安全,从而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急、不安、哭闹、恐惧等各种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并且幼儿对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分离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1)家长、教师对入园适应障碍的认识
家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幼儿入园适应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力争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关。但在对具体入园适应障碍分析上,二者看法不同:教师认为,让新入园幼儿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初步的自我料理是克服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首选方式;而家长们认为集体生活中要求幼儿遵守基本规则对幼儿入园适应影响占首位,他们以切身体会感受到规则要求对孩子形成的压力,孩子入园抵触强烈是因为“幼儿园不自由”“规定一定要和小朋友一起午睡”。
2.一阵一阵地哭 这表现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基本上接纳了老师和小朋友,对环境也不再陌生、紧张,只是在外界干扰,如:有父母来接小朋友,或听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家等带有刺激的词,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不愿意午睡时哭一阵。
3.偶尔哭 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参与游戏、吃饭、喝水、睡觉等基本活动。但听到或看到别的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几声。
三、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度过适应期
1.熟悉孩子
暑假对每个孩子家访,向家长发放问卷表,了解孩子的个**好,同时多和孩子接触,叫孩子的小名,牵牵他们的手,通过身体接触使孩子产生对老师的好感,还可以送一件小礼物以缩短距离。在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可以通过走进幼儿家庭,走近幼儿,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教养态度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幼儿入园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2)在入园适应引导方面
幼儿园在孩子未正式入园之前就着手入园适应的准备工作: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哥哥姐姐带我一起玩”活动……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减缓适应坡度;在幼儿入园初期就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有趣的物质环境,丰富生动的活动环境,亲切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等)来吸引幼儿,转移或减缓焦虑情绪,让幼儿喜欢新环境。大部分家长在幼儿未入园以前,就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入园初就鼓励或强制幼儿坚持来园,并自始至终关心幼儿入园适应情况。
2.预入园
预入园,即在幼儿正式入园前,由家长与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孩子和家长发出热情地邀请,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预入园那几天,可安排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如:和妈妈一起做小草裙;让爸爸驮着做小乌龟;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手指游戏等等。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会让幼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快乐,使幼儿感性地认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理上制造一种深刻的“首次效应”。孩子与父母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参加幼儿园活动,在心理上会感到安全、放松。预入园为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提供了“心理安全基地”。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班新入园幼儿入园后,会出现一段适应期,如何帮助小班的幼儿度过这段适应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小班幼儿的不适应现象
1.整天哭 这常表现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不论他怎么寻找、呼唤,亲人也不出现。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哭。
2.环境变迁,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态平衡
幼儿初入园,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日常生活环境的变迁。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第一生活环境。在家庭生活这一生态环境中,幼儿逐渐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地位,有其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基本上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但入园后,环境变迁,幼儿原有的这种生态平衡就被打破了。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伴,一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不适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反应。
相对而言,幼儿园进行入园适应引导的策划和实施,是积极主动的,对激发新入园幼儿在最初萌发“爱上幼儿园”的积极情绪是有正面影响作用的;从其受益对象范围来看,往往是群体性的,而非针对每一个体幼儿。相对个体差异的引导措施比较,体现在对个体情况了解有限,应对措施往往零星、随机、被动。从家园配合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并尽力配合幼儿园做好自己孩子适应引导工作,虽然最终影响正负皆有,但在个体引导方面却弥补或超过了幼儿园进行的入园适应引导工作。
5.恐惧、紧张、缄默 这类幼儿通常表现为一言不发,做任何事情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6.恋物 这类幼儿通常会从家中带一件喜欢的物品(通常是玩具),一直拿着不愿意放手,如果老师要求他放下,他会用哭闹来反抗。
7.喂食困难、拒食 这类幼儿常常表现特别激动,并拒绝吃任何东西。当老师把食物靠近他们时,他们常用吃过了,或回家吃等理由逃避,如果老师态度坚决,他们便会以哭泣、跳脚等来表示他们的不满,以及他们极度想回家的心情。
8.食欲下降 这类幼儿常表现为在家吃得很多,但到了幼儿园就会吃的很少,没胃口吃,晚上一回家就会吃很多的东西。
9.入睡困难 有些幼儿在家每天都有午睡习惯,但在幼儿园,每天入睡都很困难。
10.惊醒、说梦话 这类幼儿通常愿意入睡,但经常会大声地说如:“我不要上幼儿园”“妈妈什么时候来接?”等,有时还会被自己惊醒。
3.心理防御机制
入园前,幼儿的一切生活都是由家长负责,幼儿的自理能力很差,来到幼儿园后,他们开始真正接触社会,也开始学习独立,幼儿必须面对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自己吃饭、穿衣、如厕等,这是一种挑战。面对压力,幼儿担心能否胜任,他需要成人,特别是母亲的支持和同情,以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
4.家园对入园适应上的不同认识和引导方式
11.遗尿 有不少幼儿上幼儿园以后,午睡时经常尿床,有的甚至在游戏、活动时尿在身上。
二、产生的原因
1.对父母的高度依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从出生起,便逐渐发展和形成了对父母或其它直接养护者的依恋。依恋的对象,成为了幼儿安全的象征,是幼儿得以信任、依赖的人。曾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情景中,依恋对象对幼儿的意义不同。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依恋对象是否在场或是否在幼儿的视线之内,对幼儿来说非常重要。幼儿一旦与自己的亲人分离,便会从心理上感到不安全,从而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焦急、不安、哭闹、恐惧等各种心理学上称之为“分离焦虑”的症状,并且幼儿对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分离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
(1)家长、教师对入园适应障碍的认识
家长、教师都十分重视幼儿入园适应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力争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关。但在对具体入园适应障碍分析上,二者看法不同:教师认为,让新入园幼儿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初步的自我料理是克服幼儿入园适应困难的首选方式;而家长们认为集体生活中要求幼儿遵守基本规则对幼儿入园适应影响占首位,他们以切身体会感受到规则要求对孩子形成的压力,孩子入园抵触强烈是因为“幼儿园不自由”“规定一定要和小朋友一起午睡”。
2.一阵一阵地哭 这表现在入园后2~3天,这时幼儿基本上接纳了老师和小朋友,对环境也不再陌生、紧张,只是在外界干扰,如:有父母来接小朋友,或听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家等带有刺激的词,勾起他想家的情绪时哭一阵,不愿意午睡时哭一阵。
3.偶尔哭 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参与游戏、吃饭、喝水、睡觉等基本活动。但听到或看到别的幼儿哭时,也会跟着哭几声。
三、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度过适应期
1.熟悉孩子
暑假对每个孩子家访,向家长发放问卷表,了解孩子的个**好,同时多和孩子接触,叫孩子的小名,牵牵他们的手,通过身体接触使孩子产生对老师的好感,还可以送一件小礼物以缩短距离。在孩子入园前进行家访,可以通过走进幼儿家庭,走近幼儿,与幼儿建立初步的感情。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的教育观,教养态度以及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幼儿入园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
(2)在入园适应引导方面
幼儿园在孩子未正式入园之前就着手入园适应的准备工作:开放活动、亲子活动、“哥哥姐姐带我一起玩”活动……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减缓适应坡度;在幼儿入园初期就以良好的环境条件(有趣的物质环境,丰富生动的活动环境,亲切宽松的人际关系环境等)来吸引幼儿,转移或减缓焦虑情绪,让幼儿喜欢新环境。大部分家长在幼儿未入园以前,就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入园初就鼓励或强制幼儿坚持来园,并自始至终关心幼儿入园适应情况。
2.预入园
预入园,即在幼儿正式入园前,由家长与孩子一起上幼儿园。家访时,我们可以向孩子和家长发出热情地邀请,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向往。预入园那几天,可安排一些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如:和妈妈一起做小草裙;让爸爸驮着做小乌龟;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手指游戏等等。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会让幼儿感到前所未有的新鲜、快乐,使幼儿感性地认识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获得美好的第一印象,在心理上制造一种深刻的“首次效应”。孩子与父母一起熟悉幼儿园环境,参加幼儿园活动,在心理上会感到安全、放松。预入园为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新环境提供了“心理安全基地”。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度过入园适应期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班新入园幼儿入园后,会出现一段适应期,如何帮助小班的幼儿度过这段适应期,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小班幼儿的不适应现象
1.整天哭 这常表现在入园后1~2天,幼儿看到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而且不论他怎么寻找、呼唤,亲人也不出现。这时,他会感到恐惧,整天哭。
2.环境变迁,破坏了幼儿原有生活中的生态平衡
幼儿初入园,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日常生活环境的变迁。对幼儿来说,家庭是他可以依赖的、安全的、自由的第一生活环境。在家庭生活这一生态环境中,幼儿逐渐形成了自己特定的地位,有其相对稳定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基本上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但入园后,环境变迁,幼儿原有的这种生态平衡就被打破了。幼儿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伴,一切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与自己原有的生活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时,幼儿心理安全的天平被打破,使幼儿产生紧张感、不适感,从而出现哭闹等情绪焦虑反应。
相对而言,幼儿园进行入园适应引导的策划和实施,是积极主动的,对激发新入园幼儿在最初萌发“爱上幼儿园”的积极情绪是有正面影响作用的;从其受益对象范围来看,往往是群体性的,而非针对每一个体幼儿。相对个体差异的引导措施比较,体现在对个体情况了解有限,应对措施往往零星、随机、被动。从家园配合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十分重视自己孩子的入园适应问题,并尽力配合幼儿园做好自己孩子适应引导工作,虽然最终影响正负皆有,但在个体引导方面却弥补或超过了幼儿园进行的入园适应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