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概说春节民俗的兴起,这一传统民俗的基本特色;春节民俗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发生变化, 它不断吸收体现时代色彩的现代文化;春节民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优秀的传统民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春节、民俗、杂说
正文:
我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构成多种类型,学者们对它作了不同的分类。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其内容包罗万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地域性的,也有全民性的。我国的春节,可说是全民性的传统节日。节日民俗带有浓烈的文化色彩,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现象,诸如政治、经济、生产、生活( 衣食住行) 、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社会交往、民族心理等皆在节日民俗中有着综合反映。
关于春节民俗的兴起, 民间的传说故事有所记述。传说故事《春节》讲述一位很有心计的青年,名叫万年,他一心想把节令定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奋测日影,精心作记录,探索出太阴历的基本规律: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 一岁月有十二圆。他将草创的太阴历奉献天子祖乙, 敬请天子定节令。天子祖乙便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传说故事《过年的来历》又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述春节的来历。相传很古老的时候, 我们的祖先深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头如狮子一样威武, 身躯象牛一样肥壮, 力大无比,发怒时一声吼叫,山摇地动。这种猛兽常常窜进人们的住处猎食人和牲畜, 为害极大。特别是每年的岁末严寒之时, 更是作恶多
端, 弄得百姓惶惶不安。人们同这种猛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终于找到了它的弱点,发现它最害怕三种东西:一是红颜色, 二是火光, 三是响声。于是,在每年的岁末之时,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着火堆,夜里还通宵不睡觉,打打敲敲闹得震天响。这样吓跑了猛兽,求得平安。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年岁末家家户户都张贴红纸对联, 点灯燃烛,敲锣打鼓, 通宵守夜。这种做法,相沿成习,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这就是-过年。这日子就是现在的大年三十和初一。还有其它一些传说故事,从大年三十守夜、祭祀灶王神和贴春联等多个侧面述说春节的兴起。纵观上述种种传说故事, 它们讲述春节的来历, 虽然说法有区别, 角度不相同, 但也有其共同之点, 这就是除旧迎新, 庆祝、纪念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和胜利, 希冀来年再创佳绩, 形势更喜人。所以, 春节是一个充满欢乐、祥和、吉利和希望的极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 这种浓烈的氛围处处可以领略感受, 处处给人欢欣鼓舞。这是春节民俗的基本特色。
春节期间, 民风民俗, 异彩纷呈, 展示出我们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节日民俗文化。而在少数民族地区, 春节民俗中的美酒和酒歌,是最为奇特而又最具魅力的文化现象。民族地区的酒和酒歌文化源远流长, 它历古至今,盛况不衰。对此, 笔者今年春节在贵阳市郊民族地区采风颇有感触。兄弟民族同胞的美酒、酒歌, 是那样的浓烈而情深, 又是那样的质朴而温馨。我们行走在市郊布依族村寨,受到的是热情接待, 见到的是热闹场面, 好客的主人对我们以歌相迎, 以酒相敬。有的村寨, 男女歌手还在农家小院设置酒歌会场, 边唱歌, 边
敬酒, 其浓烈的气氛, 深厚的情意, 真是空前少有, 感人肺腑。这是布依人好客的真诚表现, 也是他们待客的独特方式。兄弟民族同胞能歌善舞, 这是他们的特长, 也是他们的才华。在采风中,有人给我们讲起了布依族女歌手龙发英的故事。她从六岁开始学唱山歌, 从小到大, 唱山歌一直成为她生活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现今, 这位中年歌手已唱红了布依山乡的村村寨寨, 博得广大观众的喝彩, 就连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听了她的歌唱也点头称赞, 连声说好。布依族山歌代表之作《好花红》:好花红, 好花红, 好花生在刺藜蓬, 好花生在刺藜树, 哪朵当阳哪朵红。好花鲜, 好花鲜, 好花生在刺藜边, 好花生在刺藜上, 哪朵向阳哪朵鲜。龙发英演唱这首山歌音调动听优美、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唱得特别深情, 经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受到音乐界专家的好评。无疑, 象龙发英和许许多多布依儿女、侗族儿女及黎苗儿女的歌唱, 为新春佳节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展示出浓烈的节日文化色彩。
民俗虽然有其稳定性的特点, 但它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也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发生变化。我们从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文化中, 即可看到民俗自身的发展和演变。我们春节采风, 所到之处都看到各族人民欢度春节一方面沿袭传统的民俗, 开展多种多样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 另一方面又将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化充实于新春节日生活之中。时下, 我国各民族人民欢度春节最为欢欣、快乐的一件事, 就是收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文艺晚会的精彩节目, 从中回味祖国改革开放的深刻变革, 为祖国的经
济腾飞和日益强胜而骄傲和自豪, 为祖国跨入新世纪将会开创更美好的明天而充满信心。可以说, 从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 各家电视台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各种类型的文艺晚会, 将许许多多反映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形象描绘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生动展示祖国美好明天的各类精彩文艺节目, 送到国内千家万户, 送到海外华人居住地区, 为亿万炎黄子孙欢度新春奉献了精美的精神食量, 成为今日春节民俗文化中的闪光点。
在少数民族地区, 我们欣喜地看到春节民俗发生的新变化。我们在采风中感受到:春节民俗的新变化,主要的就新在人的观念的改变。从我们春节采风所见,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黎苗村寨,我们看到黎苗儿女不仅热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对现代文化也有浓厚的兴趣。其二,如今广大黎苗人民, 他们一边忙着过年, 欢度春节, 一边又忙生产,更是不忘发展生产的大事。传统民俗具有多种功能, 其良俗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而不健康的陋俗则对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 对传统民俗中的陋俗必须加以改革, 剔除糟粕的东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俗的功能作用, 有学者概括为历史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等。中国著名学者、民俗学专家钟敬文教授指出:“民俗现象的功能,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从规范角度讲, 民俗对人们可以在法律、纪律、道德和行为等多方面起到规范作用。培根曾说: 人的思考取决于动机, 语言取决于学问和知识, 而他们的行为, 则多半取决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