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计算-资料类

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计算-资料类

劳动生产率应该如何计算-资料类关键信息项:1、劳动生产率的定义2、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方法3、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计算的特点4、影响劳动生产率计算的因素5、劳动生产率计算的应用场景11 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它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企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111 劳动生产率的分类劳动生产率通常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是指个别企业或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而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生产部门或整个社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112 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减少。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计算劳动生产率的方法121 以产量计算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劳动时间例如,如果一个工人在 8 小时内生产了 40 件产品,那么他的劳动生产率就是 40 / 8 = 5 件/小时。

122 以价值计算劳动生产率=总产值/劳动时间总产值需要根据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计算。

123 以净产值计算劳动生产率=净产值/劳动时间净产值是总产值减去物质消耗后的价值。

13 不同行业劳动生产率计算的特点131 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通常侧重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产品的质量。

由于制造业的生产过程相对标准化,容易量化劳动投入和产出。

132 服务业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计算相对复杂,因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难以精确衡量。

例如,在金融服务业,可能会通过处理的业务量、客户满意度等综合指标来评估劳动生产率。

133 农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受到自然条件、土地面积、种植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通常会以单位面积的产量或单位劳动力的产出作为衡量指标。

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

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

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作者:纪明辉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11期纪明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所,吉林长春130033)摘要在中国服务业发展增速较快的同时,伴随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日趋严重。

1993 年~2010 年,全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距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在高位又略有下降的过程。

Theil 指数对服务业发展差异来源的分析显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对全国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很小,中国服务业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省际差异。

落后地区要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应在以下方面努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人才培训和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加大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关键词服务业;地区差异;劳动生产率;城镇化;市场化中图分类号 F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3)11-0058-05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自1992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加快发展服务业成为我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

我国以及各地区服务业发展增速喜人,但与此同时,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成为困扰我国服务业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很多学者注意到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服务业的地区差异。

早期从服务业发展的绝对水平和增长速度上考察的比较多。

如顾乃华专门就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指标选择的是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结论是我国省际之间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的差异在1980年~2000 年间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并从后发优势、地理位置和政策倾斜的差异来解释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原因。

[1]但其研究区间为1980 年~2000 年,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了。

随着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逐步提升,很多学者使用不同方法计算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后再比较地区差异。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各个国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对于评估服务业的效率及发展潜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分析和了解服务业的表现。

平均劳动生产率法平均劳动生产率法是最简单直接的计算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服务业部门的总产值除以从业人员的数量,来计算平均每个从业人员所创造的产值。

公式如下:平均劳动生产率 = 总产值 / 从业人员数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易于理解和计算,但它没有考虑到潜在的效率差异,不够精确。

加权平均劳动生产率法加权平均劳动生产率法是一种改进的方法,通过考虑到不同服务业部门在总产值中的比重,对不同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加权求和,从而得出更准确的劳动生产率指标。

公式如下:加权平均劳动生产率= Σ(部门产值 * 部门从业人员数量) / 总从业人员数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部门的贡献度,适用于综合评估整个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单因素劳动生产率法单因素劳动生产率法则是考虑到特定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通过将服务业部门的总产值除以特定因素的数量,例如工时、销售面积等,来计算劳动生产率。

公式如下:单因素劳动生产率 = 总产值 / 特定因素数量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重点关注某个特定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更精确地衡量劳动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多因素劳动生产率法多因素劳动生产率法则是考虑到多个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综合影响。

它将服务业部门的总产值除以各种投入要素的数量,例如从业人员、固定资产、资本等,来计算劳动生产率。

公式如下:多因素劳动生产率 = 总产值 / (从业人员数量 + 固定资产数量 + 资本数量 + ...)这种方法适用于想要综合考虑多个投入要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的情况下,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服务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总结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选择,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

计算劳动生产率

计算劳动生产率

计算劳动生产率一、引言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劳动力创造价值的能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能提升企业竞争力,还能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详细介绍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1. 定义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力创造的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 = 劳动创造的价值 / 劳动时间。

2. 劳动创造的价值劳动创造的价值通常指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服务的总价值。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市场价值法或成本加成法来确定劳动创造的价值。

3.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企业员工实际投入生产的时间。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采用实际工时法或标准工时法来确定劳动时间。

4. 计算实例假设某企业生产一批商品,其市场价值为100万元,员工实际投入生产的时间为2000小时。

则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为:100万元 / 2000小时 = 500元/小时。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1.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员工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 优化生产流程对生产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消除不必要的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4. 改善工作环境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5.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企业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 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1.资本生产率法
资本生产率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计算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它以
有效使用的资本量(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为分子,以劳动力总量为
分母,即:资本生产率=有效使用的资本量/劳动力总量。

其中,有效使用
的资本量可以通过服务业的资本投资总额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和其他非生产
性固定资本消耗来计算,劳动力总量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

2.多要素生产率法
多要素生产率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方法。


以服务业的总产出为分子,以劳动力总量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总量为分母,即:多要素生产率=服务业总产出/(劳动力总量+其他生产要素的总量)。

其中,其他生产要素可以包括资本、土地、技术等因素。

3.单位劳动生产率法
单位劳动生产率法是以单位时间内的服务业产值为分子,以单位时间
内的劳动力总量为分母,即:单位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的服务业产值/
单位时间内的劳动力总量。

这种方法直接反映了单位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

4.人均劳动生产率法
人均劳动生产率法是以单位时间内的服务业产值为分子,以劳动力总
量为分母,即:人均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的服务业产值/劳动力总量。

这种方法体现了平均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
和数据情况选取合适的计算方法。

同时,还需充分考虑到服务业的特点和
属性,比如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计算方法可能会略有不同。

此外,数据的获取和统计准确性也是保证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浅析劳动生产率对于酒店行业的意义

浅析劳动生产率对于酒店行业的意义

管理科(作者单位:航空工业青岛疗养院)浅析劳动生产率对于酒店行业的意义◎姜仕生王保良林琳2020年酒店业一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受大环境影响,春节以来,全国各大酒店入住率下滑80%以上,很多酒店的入住率不足4%。

比2003年间30%-40%的入住率还低,整个旅游商业生态都受到重创。

支出中最让酒店行业头疼的是房租和员工工资,《救助建议》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湖北省社会住宿业(含星级饭店)的成本中,门店的租金占比最高,达61.1%,其次第二高成本为人工费用,占比26.2%。

为了减少开支,在成本管控方面,很多酒店都下足了功夫。

但对于占酒店行业支出高达80%以上的房租和人工成本,均属于固定成本,直接影响行业规模和利润。

可见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提升劳动生产率都是促进酒店行业精进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收益的有效、重要途径之一。

一、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 )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1.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2.工业增加值。

(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酒店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更多地是基于不降低客户满意度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从人工成本、运营收益、科学管理等方面围绕经营思路和理念进行的改善。

二、影响酒店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一)行业特点影响鲍莫尔病(Baumol's disease )是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1967年一篇研究经济增长的论文中提出来的。

他认为,如市政府服务、教育、表演艺术、饭店和休闲等很多服务部门都具有这一特征,整体上看,相对于制造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更难以提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30年前,一个熟练的厨师炒一盘宫保鸡丁的时间可能需要五分钟;30年后,这个时间很可能还是五分钟。

经济学如何分析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如何分析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如何分析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在当今复杂多样的经济体系中,不同行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生产效率和发展态势。

劳动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表现的关键指标之一,对于理解各个行业的运行状况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经济学是如何来分析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概念。

简单来说,劳动生产率就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产出量。

它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衡量,比如每小时的产出、每个工人的产出或者每个劳动力的产值等等。

在分析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时,经济学家通常会考虑到资本投入的差异。

不同行业在设备、技术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资本投入大不相同。

例如,制造业往往需要大量先进的机器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而服务业可能更多地依赖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

资本投入的多少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技术进步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些行业处于技术前沿,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快速的技术更新使得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智能化,从而显著提升了劳动生产率。

相比之下,某些传统行业可能由于技术变革相对缓慢,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受到一定限制。

行业的市场结构同样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而在垄断或寡头垄断的行业中,缺乏充分的竞争压力可能导致企业缺乏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动力。

劳动力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教育水平、技能要求和工作经验有着不同的标准。

像金融、科研等行业通常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他们能够凭借丰富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可能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劳动生产率也相对较低。

产业集聚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行业劳动生产率。

当相关企业在地理上集中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知识技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意议

劳动生产率意议

劳动生产率意议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本文将从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影响因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劳动生产率的定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是总产出除以总劳动力。

它反映了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创造力和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劳动者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推动经济增长。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非常多样。

首先是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高素质的劳动者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是生产工具和设备的先进程度。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设备能够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再次是组织和管理的效能。

高效的组织和管理能够合理分配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经济环境、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因素也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然后,提高劳动生产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使其具备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能力。

其次是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通过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工具和设备的升级换代,提高劳动效率。

再次是优化组织和管理。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机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良好的条件。

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量来 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 动时间来表示: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根据产品的价值量指标计算的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是考核企 业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我 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将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同一时期全部从业人员的平均人数来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如何提高
如何提高
对理论的解释
从人力资源着手
劳动生产率涉及部门劳动生产率和部门劳动力配置结构两个因素,其增长可分解为以下3个部分。(1)纯生 产率效应(pure productivity effect)。该效应表示以基期产出或投入为权数的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即按 照基期产出或投入权重,计算行业劳动生产率增加率的加权平均值。之所以称为“纯生产率效应”,是因为它测 度了在产出或投入份额不变时各行业劳动生产率增加的平均值。
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 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量越多; 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越大。
劳动生产率按其决定的条件可分为:
(3)正确合理的评价任务:这个观点很重要。
评价任务的尺度选择不当,就不能表明正确的价值观念,其后果是完成任务的人积极性的消退,误导群体的 认知观念。很多企业都存在(产量——质量)的通病一样。企业有产量指标,当然也有质量指标。在生产中产量 压力相当大时,假如有二班生产,其中一班产量指标完成而质量指标未完成;另一班产量指标未完成而质量指标 完成。这是的评价任务的标准就很关键。我见到的企业中绝大多数认为完成产量指标的班次工作效果相比另一班 的好。那么这种评价标准所产生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正确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激发群体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理论分析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理论分析

一、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论”的提出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W.鲍莫尔和V.富克斯最早提出了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的理论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在解释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服务业就业时,探究了三个设想的主要原因:(1)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结果当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人均服务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比率增长。

因此,服务不仅消耗了国民收人的越来越大的份额,而且吸纳了国民就业的越来越大的份额。

(2)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的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原先在公司或家庭内部提供服务转变为从市场上购买服务。

服务的提供量可能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但不同的是,这些服务变得市场化了。

而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还导致了服务的较高质量和较低的平均成本,进而导致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和生产的增加。

(3)服务业相对于农业或制造业的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说明了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就业的日益重要性。

低于平均水平的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率意味着服务业平均成本高于平均水平。

如果服务需求对于上升的价格相对不敏感,那么,随着经济的扩张,总就业中服务业的比重将增加。

富克斯回顾了1929—1965年的史实,得出结论:虽然每一种设想都是有根据的,并且都解释了服务业增长的一部分,但对于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服务业就业的最主要解释,则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

鲍莫尔则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两部门增长模型,说明服务部门生产率增长落后于制成品部门。

无论是鲍莫尔的一般均衡分析,还是富克斯的宏观计量分析都得出了相同的一般性结论:1929—1965年期间美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滞后。

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悸论”:一方面,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另一方面,如果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应该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既然人力资本密集,又怎么会出现生产率增长滞后的现象呢?“悸论”的出现,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第一,现代服务业的状况与该理论提出时服务业的状况是大相径庭的。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一)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一)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一)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引言服务业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影响。

而衡量服务业劳动生产力的计算方法,对于评估与比较不同行业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计算方法。

1. 单因素劳动生产率单因素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计算公式如下:单因素劳动生产率 = 产出量 / 劳动时间此方法可用于衡量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或不同时间段的生产效率。

2. 多因素劳动生产率多因素劳动生产率(Multi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采用多个因素(如劳动、资本和技术等)来计算单位产出的生产率。

计算公式如下:多因素劳动生产率 = 产出量 / (劳动投入 × 资本投入 × 技术投入)此方法通过将多个因素考虑在内,能更全面地评估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效率,并提供更准确的比较基准。

3. 部门劳动生产率部门劳动生产率(Sectoral Labor Productivity)用于测量特定部门的生产力表现。

该方法可用于比较不同部门的生产效率,并对整个经济结构进行分析。

4. 国家劳动生产率国家劳动生产率(National Labor Productivity)是一个国家范围内所有行业生产力的综合指标。

通常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就业人数之比来计算。

国家劳动生产率 = GDP / 就业人数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5. 跨国劳动生产率跨国劳动生产率(International Labor Productivity)是用来比较不同国家之间劳动生产率的指标。

通过将国家的GDP与就业人数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不同国家间的劳动生产力差距。

结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评估企业、行业或国家的生产效率是十分重要的。

无论是单因素劳动生产率还是多因素劳动生产率,或者是部门劳动生产率、国家劳动生产率和跨国劳动生产率,都提供了不同层面的视角和评估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比较服务业的劳动生产力。

服务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服务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274《商场现代化》2008年1月(中旬刊)总第527期发达国家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相继完成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大于70%,步入后城市化阶段。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7.7%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201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达44.8%,2020年将达到59.0%,21世纪末达到90%。

罗歇.苏认为娱乐的需要随着城市化的扩大而不断提高,城市是娱乐发展的一个极地,大城市为人类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广泛选择。

人类发展的历史已表明,人的休闲生活与城市的发展成正比,人的休闲生活越丰富,城市的发展就越会多样化。

尤其是在人们普遍富裕之后,在生存需求得以满足的条件下,对文化精神生活、对社会交往的需求变得日益活跃,诚然高尚的休闲已成了城市人的一种生活追求,也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休闲活动的多样化与丰富内容定将促进消费,同时也促使整个城市做出一系列调整,使城市管理与服务更人性化、人道化,促进城市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推动城市休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5.从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休闲经济是人类改造自我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新的高级的经济形态,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而蓬勃兴起。

人类有三种伟大的实践活动,一是改造自然,二是改造社会,三是改造自我。

几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致力于改造世界,而在新的世纪中,人类将会更多地致力于去改造自身。

休闲学的核心观点是,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休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精神的永恒性”密切相关。

休闲本身是一种精神体验,是人与休闲环境融合的感觉,是人的社会性、生活意义、生命价值存在的享受,为人类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守护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人类的心灵有所安顿、有所归依。

因此休闲经济是以人为主,凸现人情化、人性化、人道化的新经济形态,是人类高尚休闲行为的助推器,人类在永恒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历程中,休闲和休闲经济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有质量的生活并使我们领悟人之为人的真正意义。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

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简单解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劳动生产率是一个经济学中常被提及的概念。

它是评估一个国家或者企业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简单解释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开始,通过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回顾其理论模型,以及分析其对经济和个人发展的意义。

一、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或生产的产品数量。

简单来说,它可以衡量一定劳动投入所实现的经济产出,是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技术水平、劳动力素质、资源配置、生产工具和管理方式等。

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生产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的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生产方式不断涌现,使得工人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生产更多的产品或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很多重复性劳动可以被机器替代,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会对个体的劳动创造力产生直接影响。

一个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往往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个人和国家应该注重教育和技能培训,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生产工具的改进也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决定了生产效益的高低。

资源的流动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能够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工具的升级和改进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采用更高效的机器设备、创新的生产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生产力水平。

二、劳动生产率的理论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

其中最著名的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该模型描述了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关系,揭示了劳动生产率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关联。

经济学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经济学服务业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服务业的生产率
一、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论” 的质疑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论”的由 来
该理论的局限性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一、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论”的质 疑
1、“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论”的由来: 1)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就业率已在美国国民经济中
占有较大的比重。富克斯通过对1929—1965年美国服务业 与制造业的实际数据测算发现:

is ( 1)rm (rm rs )(1 )
0.008=0.0011+△+0.0044
is 服务业就业比重年均增长率 rm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rs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 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
=0.008 =0.022 =0.011 =1.05 =-0.6
∴服务业就业比重增长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rm 0.022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rs 0.011 于是针对服务业就业提出三点设想:
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 随着经济的增长,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服务提供
由内在化向外在化转变
服务业相对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说明了服务业就业 在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
2)鲍莫尔利用“两部门增长模型”印证了富克斯的设
该结论的局限性
历史的局限性: 当时的服务业是以传统的服务业为主导,主要是劳动密集
型服务业。 传统服务业与制造业联系松散,而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联
系紧密。现代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赖于新型服务业 的支撑。因此综合评判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看服务 业本身,还须看其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作用。
认识的局限性: 一般而言,服务业尤其是新型服务业很少具有负的外部效

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生产力

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生产力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现代服务业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发展规律之一。

而被视为衡量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劳动生产率,在企业发展与竞争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是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劳动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价值,通常用以下公式计算:劳动生产率 = 总产量 ÷总工时或劳动生产率 = 总产值 ÷总劳动力在企业生产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同样数量的员工,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原因1. 技术进步和生产工具升级。

新技术和生产设备的引进,往往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生产成本。

2. 生产工艺优化。

适当调整生产流程,消灭浪费和低效率环节,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管理体系升级。

推行精益管理,减少无用的环节和松散的组织结构,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4. 优化员工结构和配备。

降低人员配置水平,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员工效率。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1. 提高企业竞争力。

当同类产品的劳动生产率较高时,企业可以更快地反应市场需求变化,并以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迎接市场竞争。

2. 增加企业收益。

提高劳动生产率不仅会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还会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从而提高企业的收益。

3. 提高员工素质。

员工要适应企业不断提高的要求和生产水平,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也可以提高员工的个人价值。

4. 节约资源。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减少企业的废品和打磨次数,从而节省材料和资源。

四、企业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1. 推行精益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生产效益。

2. 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3. 实施生产流程重组,改善各环节的工作质量。

4. 建立良好的管理体系,提升效率。

5. 推行群体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五、劳动生产率的局限性1. 风险与效益平衡。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必须谨慎,不能妨害员工的安全和劳动权益。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服务业作为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其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对于了解和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如何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1.单因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单因素生产率计算方法是一种简单且直观的计算方式,其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总产出/总劳动力其中,总产出是指服务业提供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总劳动力是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总数。

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对服务业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进行简单评估,但无法分析不同部门或企业的具体情况。

2.多因素生产率计算方法多因素生产率计算方法考虑了多个影响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包括资本投入、技术进步等。

常用的多因素生产率计算方法有迪福指数法和索洛伊斯效率指数法。

(1)迪福指数法迪福指数是一种比较指数,可以用于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

其计算公式为:迪福指数=(当前年度产出/基期年度产出)×100其中,当前年度产出是指当前年度服务业的总产出,基期年度产出是选择的一个基准年度服务业的总产出。

(2)索洛伊斯效率指数法索洛伊斯效率指数是一种相对于一些标准的效率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索洛伊斯效率指数=(观察到的产出/理论最高产出)×100其中,观察到的产出是指实际产出,理论最高产出是通过在生产函数中使用最优输入组合计算得出的最高产出。

二、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方法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以下列举了几种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方法。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系统,可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2.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人力资源是服务业劳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和职业发展路径,可以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其生产力。

饭店劳动生产率的名词解释

饭店劳动生产率的名词解释

饭店劳动生产率的名词解释饭店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它的劳动生产率在餐饮行业中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然而,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并不深刻,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饭店劳动生产率。

一、饭店劳动生产率的定义饭店劳动生产率是指在饭店这个特定环境下,所用劳动力所能生产出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简而言之,就是衡量饭店员工在一定时间内创造价值的能力。

通常以单位时间内营业额或利润与员工总工时的比值来表示。

二、饭店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饭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首先,它能够反映饭店的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加,饭店的销售额或利润也会相应提高,这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饭店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可以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

它能够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客户满意度等。

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增强饭店的竞争力和业绩。

三、影响饭店劳动生产率的因素1. 人力资源管理:饭店的管理层需要聘用适合的员工,并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

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 工作流程和流程优化:优化饭店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流程,合理分工,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劳动。

合理利用科技手段,如POS系统、自动化设备等,提高工作效率。

3. 技术和设备投入:饭店的技术水平和设备配置也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投入先进的厨具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排队叫号系统等,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

4. 管理决策和运营策略:饭店的管理决策和运营策略也会对劳动生产率产生影响。

例如,在招聘政策、排班安排、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优化,都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劳动效率。

四、饭店劳动生产率的改善途径1.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员工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提高其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

这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增强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2. 建立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明确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培训和反馈机制确保员工理解并遵守。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定义、测量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统计数据,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潜力。

在影响因素方面,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宏观层面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结构、人口因素等;微观层面则关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它们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具体影响机制和程度。

本文将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服务业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这些建议旨在优化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整体而言,本文力求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服务业发展概况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服务业的总体规模、结构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概述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总体规模方面,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远超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同时,服务业就业人数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在结构特点上,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

传统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比重逐渐下降,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生产率

经济学如何解释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对于理解经济的增长、企业的竞争力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劳动生产率?经济学又是如何来解释它的呢?简单来说,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所付出的劳动量的比值。

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或者提供多少服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技术进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的繁琐和错误,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数控机床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机床,不仅提高了加工的精度,还大大加快了生产速度。

同样,在农业领域,新型的种植技术和农业机械的应用,使得农民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种植和收获更多的农作物。

其次,资本投入也对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里的资本不仅包括物质资本,如机器设备、厂房等,还包括人力资本。

更多更好的机器设备可以使劳动者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生产效率。

而人力资本的提升,例如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和技术,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例如,一个经过专业培训的程序员能够比一个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更高效地完成编程任务。

劳动分工也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详细阐述了劳动分工的好处。

通过将复杂的生产过程分解为简单的、专门的任务,每个劳动者可以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

比如在汽车生产线上,有的工人专门负责安装轮胎,有的专门负责安装发动机,这种分工协作的方式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

管理水平的高低同样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一个有效的管理团队能够合理地安排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

良好的管理可以避免生产中的混乱和浪费,提高生产的协调性和计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论”的提出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W.鲍莫尔和V.富克斯最早提出了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的理论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在解释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服务业就业时,探究了三个设想的主要原因:(1)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结果当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实际人均服务将以大于收入增长率的比率增长。

因此,服务不仅消耗了国民收人的越来越大的份额,而且吸纳了国民就业的越来越大的份额。

(2)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的专业化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原先在公司或家庭内部提供服务转变为从市场上购买服务。

服务的提供量可能与以前没有什么两样,但不同的是,这些服务变得市场化了。

而且,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还导致了服务的较高质量和较低的平均成本,进而导致对这些服务的需求和生产的增加。

(3)服务业相对于农业或制造业的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说明了国民经济中服务业就业的日益重要性。

低于平均水平的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率意味着服务业平均成本高于平均水平。

如果服务需求对于上升的价格相对不敏感,那么,随着经济的扩张,总就业中服务业的比重将增加。

富克斯回顾了1929—1965年的史实,得出结论:虽然每一种设想都是有根据的,并且都解释了服务业增长的一部分,但对于美国经济中日益重要的服务业就业的最主要解释,则是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滞后。

鲍莫尔则通过构造一个简单的两部门增长模型,说明服务部门生产率增长落后于制成品部门。

无论是鲍莫尔的一般均衡分析,还是富克斯的宏观计量分析都得出了相同的一般性结论:1929—1965年期间美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滞后。

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实际上隐含着一个“悸论”:一方面,服务业生产率增长滞后;另一方面,如果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应该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既然人力资本密集,又怎么会出现生产率增长滞后的现象呢?“悸论”的出现,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第一,现代服务业的状况与该理论提出时服务业的状况是大相径庭的。

现代服务业是一些新兴的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占主导地位,而那时的服务业则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主要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第二,从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来看,新兴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紧密,而传统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联系松散。

可以说,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作出了很大贡献。

因此,不仅要从服务业本身,而且还应该从与服务业有紧密联系的制造业的角度,去综合评判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

应该说,人力资本较丰裕的服务业必然拥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不是相反。

第三,一般来说,人力资本越密集的产业,污染就越少或根本就没有污染。

服务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很少具有负的外部性,而制造业就比较复杂了。

如果将此因素考虑在内,服务业的生产率就不一定滞后,况且随着能源与原料成本的上升,以及环境保护的加强,制造业面临的限制将越来越多于服务业,从而使生产率发生有利于服务业的变化。

第四,一些因素造成的扭曲。

首先是统计方面的扭曲;其次是人们对服务业的歧视;再次是在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市场的政府行为使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劳动力过度膨胀,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本缺乏,劳动生产率低下。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一个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低与该行业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密切相关。

很明显,如果一个行业的劳动力数量膨胀、质量低下,那么,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该行业的生产率无疑是低下的。

这就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现状。

配第—克拉克定理关于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规律,己被许多发达国家的历程所证实。

但在《第三产业活动中就业增长比较分析》一书中,萨博洛等人指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存在服务业(第三产业)劳动力过度膨胀现象,即大批剩余劳动力不是先从第一产业即农业转向第二产业即制造业,然后再转向服务业,而是直接从农业转向服务业。

具体说,服务业的劳动力不仅在比例上远远高于制造业,而且在增长速度上也高于制造业。

这一现象显然有悸于配第—克拉克定理。

为了论证上述结论,萨博洛及其合作者搜集并分析了阿根廷、巴西、智利、埃及、西班牙、印度、日本、墨西哥、菲律宾、葡萄牙和土耳其等12个国家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的有关资料。

这些国家在上述时期内基本上属于发展中国家。

在1900—1950年间,除了葡萄牙以外,这些国家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平均已超过20%,高于制造业劳动力的比例。

到1960年,这一比例已超过30%。

而且,服务业劳动力比例的增长速度也都高于制造业。

这些情况在当时的英、美、法等发达国家则明显不同。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这些发展中国家农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主要流入了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

在这一时期,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普遍发展缓慢,但服务业部门却不断涌现,并吸收了大批劳动力。

萨博洛继续解释道,发达国家服务业吸纳劳动力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引起对服务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取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供给状况。

也就是说,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和农业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速度是影响服务业劳动力过度膨胀的两个基本因素。

一般来说,一国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其增长越迅速,服务业劳动力就业的比例也就上升得越快。

制造业由于本身所存在的技术障碍,对非技术人员的需求数量就比较有限。

因此,就业压力更多地在服务业,特别是那些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生活性服务部门。

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劳动力的增长与实际需要大体上还是相适应的,但这种适应是以损害居民储蓄和制造业产品的增加为代价的,即制约了工业化的进程,这种适应是与较低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相伴生的。

总之,服务业劳动力的过度膨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首先流入城市,而不是首先确定流入制造业还是服务业。

萨博洛所引用的都是1970年以前的数据,那么,以后的情况如何?也就是说,服务业就业人口过度膨胀的现象是否仍然存在呢?国内有些学者进行了一些考察,得出结论:除了原来实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外,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们在继续。

从1970—1988年,有关埃及、巴西、智利、哥伦比亚、秘鲁、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12个国家的数据表明,在这些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郡高于制造业,而且农业劳动力比重都有明显下降,其中有6个国家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另外6个国家也下降了5—10个百分点。

这些国家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并没有被制造业所吸纳。

在这12个国家中,韩国工业劳动力增长最快,也仅为9.2个百分点,而有5个国家制造业劳动力就业比重在同期甚至有所下降,如智利下降了6.8个百分点,菲律宾下降了2个百分点,巴西下降了1.1个百分点。

这些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服务业吸收了。

在这12个国家,服务业劳动力都程度不等地增加了,智利和哥伦比亚的这一比例在80年代甚至超过了50%。

这些事实雄辩地说明,服务业劳动力过度膨胀现象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中继续。

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劳动力过度膨胀并不是与工业化密切相关的,而是与城市化紧密联系。

城市化会直接引起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劳动比例的变动,在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一般地说,城市化的程度越高,农业劳动力的比例就越低,城市化程度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呈负相关。

工业化则是一个比城市化更复杂、更漫长的过程。

城市化或多或少与一些外部因素有关,一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与一定的政治、历史、地理等条件相联系,而工业化则更主要地表现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内在要求。

所以说,城市化进程往往易于且快于工业化迸程。

对于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缺乏政府强有力的行政干预,则很容易产生盲目城市化的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涌大城镇。

相对而言,城镇服务业也较易于向这些新来者包括文盲和缺少技术培训的普通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

因为,这些新的就业岗位比起创造制造业就业岗位需要较少的资本,也往往没有过高的知识和技术要求。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城市化并不代表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城市化发展速度与人均收入的增长是不同步的。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在正常情况下应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必须能够提供新增城市人口所必需的食物,即必须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在城市中必须真正存在非农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战之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情况并非如此,在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出现了城市化热潮,似乎“一城就灵”。

结果,城市化往往是以损害制造业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的,这也正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人口比例上升,服务业劳动力比例上升,但人均收入却仍然较低的原因。

这些国家服务业劳动力过度膨胀现象,并不是经济增长所应追求的目标。

如果这种现象盲目地持续下去,即资本有机构成低、科技含量低、生产率低下的服务业部门的扩张,不能同时伴随农业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相应提高,那么最终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基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城市化的发展应该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其次,对于基本上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务之急应是如何夯实制造业基础,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再次,发展中国家在大力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同时,要不断优化其内部结构,使消费者服务行业逐步向生产者服务行业转变,使资本、技术含量低的服务行业逐步向资本、技术含量高的服务行业转变。

根本点是使服务业的发展真正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