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4及5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4及5试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大作业网考形考任务4及5试题答案“儿童心理学”练习四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情绪与移情: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移情是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2.情绪理解:儿童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

情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3.情绪调节: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4.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横线中)1.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内)具有的基本情绪体验有。

a感兴趣、痛苦、嫉妒、惊奇b感兴趣、痛苦、厌恶、快乐C厌恶,快乐,自豪、惊奇d痛苦、快乐、嫉妒、羞耻2. 6个月以后婴儿才可能出现的情绪体验有。

a感兴趣、痛苦、厌恶b感兴趣、痛苦、快乐C惊奇、害羞、嫉妒d痛苦、厌恶、快乐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自我中心的移情最早可能在儿童2岁左右出现b婴儿通过“笑”来表达快乐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C消极情绪,包括愤怒、悲伤和害怕,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是“哭”d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表现为内源性微笑4.属于复合情绪的是。

A内疚和自豪b怯生和分离焦虑C快乐和悲伤d愤怒和伤心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儿童能对引发笑的刺激,作出越来越主动的反应,反映了他们的行为从自发行为向可控制行为的转变。

b儿童的依恋和气质是孩子对陌生人以及对分离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C最初的自我意识情绪表现在婴儿认出镜子中或照片中的自己时所产生的窘迫感。

d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评价和反应方式不会影响孩子自我意识情绪的发展。

6.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的“糖果实验”主要是。

a研究儿童的怯生和分离焦虑b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c研究儿童的移情能力d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发展的影响。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形考任务作业4及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形考任务作业4及答案

2021年国开电大《心理学》形考任务作业3答案1.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2.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

3.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们心理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4.心境、激情和应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情绪状态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与心境相反的情绪,它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5.动机(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而产生原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行为。

6.需要(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7.驱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8.诱因(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9.成就目标(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关于个体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标的认知表征”,它“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一种信念系统”。

10.自我效能感(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11.能力与智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人们所共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一般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力。

12.模仿能力(名词解释)参考答案: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

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重庆)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重庆)形考任务四参考答案

题目1.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答案】:参与观察法题目2.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

【答案】:非强制性的题目3.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表情、表情、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答案】:言语题目4.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回答攻击行为和____________攻击行为。

【答案】:敌对性题目5.他人暗示可分为直接暗示、回答和______________。

【答案】:反暗示题目6.简述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自我表现指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自我表现的影响因素:1.个体所处的场合影响自我表现。

2.个体的交往对象影响自我表现。

3.个体的自我监控水平影响自我表现题目7.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可有: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多以内因来解释人的行为,而忽略外因的影响。

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题目8.为什么在其他人需要帮助时会出现旁观者效应【答案】:第一种是责任扩散,第二种可能原因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这种对情境的判断受他人反应影响的现象,就是对情境的社会性定义。

外部情境因素要在个体参照他人行为的基础上自主判断后起作用并引发个体的各种反应,对同一情境的社会性定义不同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反应。

第三个因素是评价焦虑。

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按照别人期待、以能够被大家。

国开电大心理学(四川)形考四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心理学(四川)形考四参考答案

题目1.奥尔波特把特质分为()。

A. 一般特质和特殊特质
B. 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C. 外向特质和内向特质
D.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答案】: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题目2.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

A. 心境障碍
B. 急性应激障碍
C. 情绪障碍
D. 适应性障碍
【答案】:适应性障碍
题目3.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特征。

A. 情绪
B. 意志
C. 理智
D. 态度
【答案】:意志
题目4.人格的特性不包括()。

A. 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B. 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C. 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D. 发展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答案】:发展性与可变性的统一。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答案前段时间有些忙,抱歉。

另外,我们考试时心理学都是考核册上的原题,哈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四)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人格:综合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和性格: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4、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

5、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7、从众: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

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

8、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9、适应性障碍和人格障碍: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

当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时,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10、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的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

最新--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4参考答案【完整版】精品推荐电大心理学作业1(第1—4章)一、填空题1.早在2400年前,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对心理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冯特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组成。

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等。

6.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7.通过对被试的日记、作文、试卷等活动成果来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被称为产品分析法或作业分析法。

8.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神经细胞。

9.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0.注意是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

11.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1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13.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14.“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社会生活实践的依存性。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6.奥地利人弗洛伊德在1896年创立了精神分析理论。

17.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9.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为20 分钟。

20.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1.分析器是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活动有机联系的中介。

22.机体觉是由机体内部发生变化引起的。

2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阈限越大,感受性越小。

24.由光亮处走进暗室,从什么也看不见到慢慢地看见周围物体,叫做暗适应。

25.错误的、歪曲实际的知觉就是错觉。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第四次作业答案

前段时间有些忙,抱歉。

另外,我们考试时心理学都是考核册上的原题,哈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四)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人格: 综合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和性格: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4、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

5、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7、从众: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

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

8、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9、适应性障碍和人格障碍: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

当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时,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10、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的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四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四答案

本文档答案均来自电大国开课本原文答案,手打整理,感谢下载,下载后使用快捷键电脑键盘CTRL加F快速搜索关键字找打问题答案。

手机使用WPS查找快捷键搜索关键字。

1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答案:参与观察法2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

正确答案是:非强制性的3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表情、表情、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正确答案是:言语4根据攻击行为的目的不同可以将攻击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和____________攻击行为。

正确答案是:敌对性反馈正确答案是:反暗示什么叫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谷环境因素的现象。

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可有:1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多以内因解释人的行为,而忽略外因的影响2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容易注意行动者,而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简述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有哪些。

•个体所处的场合影响自我表现•个体交往对象影响自我表现•个体的自我监控水平影响自我表现简述改变态度的方法有哪些?答:一、劝说宣传法二、角色扮演法三、团体影响法四、活动参与法模仿答: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仿照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群体思维答:群体思维也叫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

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简言之,群体思维就是与务实的思考事实相比更注重保持保持团体凝聚力的一种思维方式。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

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1—4答案

电大?中国现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一及答案1.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进刍议?,其作者是〔C〕。

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李大钊2.体力劳动和人生磨难没有摧垮她,关于地狱之有无,是否会在死后被两个男人用大锯锯开,以及作为再嫁的寡妇是否有资格参加祭祖祝福,才是她的精神支柱。

这个人物是〔D〕。

A.阿Q B.孔乙己C.闰土D.祥林嫂3.1919年初,北京大学傅斯年?罗家伦等学生创立了〔B〕。

A.青年杂志社B.新潮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4.诗界第一位发难者就是被称为“中国新诗的第一人〞的〔B〕。

A.郭沫假设B.胡适C.刘半农D.鲁迅5.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

A.汪静之B.胡适C.朱自清D.冰心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

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7.与冰心同为“小诗运动〞重要诗人的是〔B〕。

A.汪静之B.宗白华C.徐志摩D.郭沫假设8.1929年11月,率先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的是沈端先、郑伯奇等人发起成立的〔A〕。

A.上海戏剧协社B.民众戏剧社C.上海艺术剧社D.南国社9.1923年,丁西林因独幕剧?一只马蜂?而一举成名,而他早期话剧的代表作那么是创作于1925年的〔C〕。

A.?酒后? B.?亲爱的丈夫? C.?压迫? D.?北京的空气?10.标志着夏衍的话剧创作成熟的代表作是〔D〕。

A.?赛金花? B.?法西斯细菌? C.?秋瑾传? D.?上海屋檐下?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孽海花?和〔ABC〕。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C.?老残游记? D.?新中国将来记?12.?新潮?的小说作者主要有汪敬熙、罗家伦、欧阳予倩和〔BCD〕等。

A.郁达夫B.俞平伯C.杨振声D.叶绍钧13.以鲁迅为带路人的乡土文学作家群,主要有王鲁彦、许钦文〔ABC〕等。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

国开电大《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4答案作业4
1.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D.社会环境和教育
2.儿童的年龄越(),心理发展越快,这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A.小
3..哪一种感觉在学前儿童认识世界中占有的地位比成人重要?()。

D.触觉
4.“视觉悬崖”试验说明了儿童已有了()。

A.深度知觉5.每听到这首歌,就会使我想起过去的一段经历,这是()。

B.再现
6.有些幼儿看多了电视上的打打杀杀镜头,很容易增加其以后的攻击性行为。

在此,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主要是()。

B.榜样
7.象征性游戏的萌芽从( )开始。

.2岁左右
49.将儿童气质类型分为活动水平、节律性等九个维度的心理学家是(B)。

A.马斯洛B.托马斯C.维果斯基D.罗杰斯
50.下列哪项不是自我体验。

(D)
A.自尊B.自信C.内疚D.自立
51.下列哪项不属于自我调控(D)
A.自制B自立C.自主D.自信。

河北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四)

河北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四)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1.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很多,一般说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环境
B.个人实践活动
C.人的主观因素
D.教育
E.遗传素质
【答案】:ABCDE
2.许多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以前。

A.8岁
B.17岁
C.10岁
D.4、5岁
【答案】:D
3.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个体必须具有与现代社会要求相一致的性格特征。

其基本的性格特征包括:。

A.独立
B.合群
C.自信
D.自制
E.坚韧
【答案】:ABCDE
4.投射法在临床心理学中使用十分广泛,它是根据受试者对测试刺激做出的反应方式,去分析、捕捉性格的各种特征,进而对性格做出鉴定的方法。

投射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罗夏墨迹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创造能力测验
D.比奈-西蒙智力测验
【答案】:A
5.性格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每种类型都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

()
【答案】:错误
6.进行内部言语时,思想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组来表述,而不必展现完整的句子。

这是内部言语的。

A.概括性
B.简缩性
C.情景性
D.发音的隐蔽性
【答案】:B。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最全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最全

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心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1—4)心理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而存在的,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

2.认知: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的最基本的过程。

3.观察法: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学年里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4.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5.意识: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

6.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7.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8.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

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就是感觉。

9.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挖补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这就是知觉。

10.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11.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12.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

13.三色论:三色论认为,有三类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这三种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当它们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

14.对立过程理论:对立过程理论认为,颜色视觉产生于三个基本的系统,每个系统包含两种对立的成分,分别是红-绿,蓝-黄和黑-白。

2023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3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本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社会心理学(本)网络核心课程形成性考核学校名称: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班级:国家开放大学编制“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1主题讨论:刻板印象的利与弊活动要求:请你结合亲身经验,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课堂讨论:(1)举例说明你对哪个群体存在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2)请你分析这种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分别是什么?参加课堂讨论之后需提交400 字以上的发言稿,辅导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发言的表现和发言稿的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

任务一答:(1)我对农民工群体存在刻板印象,主要是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群体存在更多的是消极的看法。

一提起“农民工“,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从事脏、累、危险工作且待遇低的劳动者,劳动力素质低,精神生活匮乏等。

(2)针对农民出身的社会成员制造刻板印象,极易引发社会对这一群体的歧视。

刻板印象是一种不全面、不客观的认识,社会对于农民的刻板成见是对他们尊严的伤害,加剧了农民心理上的负面感受,由此制造、扭曲、加剧了双方的信任失衡,这与我们积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相违背的。

失去了和谐的社会关系,无论是社会的哪一方都必然或多或少地承担负和博弈的苦果。

不利于统筹资源,实现更快更有效的集体发展。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盘大棋,需要社会各个群体、各种生产要素的密切配合、协力推进,尤其是参与者的密切配合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

如果参与者、协调者在合作中以刻板印象为准片面认知农民群体,在分配上因偏见压低生产成本,这类行为不仅无法实现团结的目标,反而会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农民工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也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有义务维护公共环境。

当我们不再因为这样的事情大惊小怪时,社会偏见才能有所改善。

“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2姓名:学号:得分:教师签名:阶段性测验本次任务需要您在完成第1 章到第5 章的学习之后再完成。

试题包括填空题、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满分为100 分。

一、填空(每空2 分,共30 分)1.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和外显的反应。

2024最新国开电大《普通心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2024最新国开电大《普通心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陕西)

形成性考核一1.认为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持该观点的学者是()单选题 (3 分)A.皮亚杰B.普莱尔C.吴伟士D.施太伦2.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 岁-12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单选题 (3 分)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单选题 (3 分)A.先天的成熟B.动作C.后天的经验D.吸吮4.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单选题 (3 分)A.希望品质B.意志品质C.目标品质D.能力品质5.观察学习是指()单选题 (3 分)A.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C.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6.第二逆反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单选题 (3 分)A.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B.反抗父母的控制和过度保护C.要求精神自主和人格的独立D.要求社会地位的优越7.社会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机会(如大学学习期间),这个时期称为()单选题 (3 分)A.同一性确立期B.心理代偿期C.危机处理期D.延缓偿付期8.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单选题 (3 分)A.希望品质B.意志品质C.目标品质D.能力品质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3 分)A.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B.训练决定机体成熟C.训练是机体成熟的前提条件D.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10.童年期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发展单选题 (3 分)A.掌握守恒、思维可逆性、概括能力的发展B.由一个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C.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脱自我中心化、思维类型过渡D.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11.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单选题 (3 分)A.整合B.同化C.顺应D.平衡12.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

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社会心理学(本)形考任务4参考答案
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
·选项、
顺从
从众
服从
盲从
【答案】
服从
·题目、
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从分析人际关系中双方得到的报酬和付出的代价入手,更加能清楚地说明人际关系的本质。
·选项、
社会比较理论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公平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答案】
社会交换理论
·题目、
()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其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选项、
歧视
偏见
刻板印象
种族主义
【答案】
偏见
·题目、
()也叫小群体意识,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解决办法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决策的现象。
·选项、
群体思维
群体压力
群体极化
中,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通过六个人。
【答案】六度空间理论/六度分隔理论
·题目、
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是(1)行为。
【答案】利他
·题目、
根据攻击行为是否违反社会规范,可将其分为反社会的攻击行为、(1)的攻击
行为和被认可的攻击行为。
【答案】亲社会
·题目、
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1)和放任型三种。
(4)培养同情心:通常的做法就是对人们进行移情教育。移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培养人们的同情心,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
·题目、
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答案】
答:(1)消除刻板印象
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一般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常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如白人认为黑人智力低下、不求上进,男人认为女人有依赖性、被动性等。根据研究,由偏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象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另外,通过对公众进行反偏见教育也可以有效减少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段时间有些忙,抱歉。

另外,我们考试时心理学都是考核册上的原题,哈哈电大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四)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人格: 综合中西方学者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气质和性格:气质指的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特点和差异的组合。

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

3、认知风格: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4、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可以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人格特征、社会角色、社会关系和思想观念等诸多方面的看法和观念的总和。

5、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6、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7、从众: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

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

8、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9、适应性障碍和人格障碍:适应性障碍是一种以情绪障碍为主的主观痛苦体验或情绪紊乱状态,同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

当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征持久而显著地偏离正常,并由此引起较严重的痛苦状态或明显影响社交和职业功能时,就是一种人格障碍。

10、心理辅导: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由心理辅导者与来访的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格有哪些特征?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有哪些成分组成?答:(一)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二)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三)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四)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狭义的人格结构观认为,人格结构由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心理现象构成。

2、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主要心理特征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答:3、简述性格的结构及其主要表现?答:对性格结构的分析,着眼于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

a性格的态度特征:人对现实的态度体系是性格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性格最直接的表现。

它与人的社会属性相关。

b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特点。

c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就是性格的理智特征。

4、请简要列出人格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主要观点,以及人格测评的方法?答:a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人格结构有三个组成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b人格特质学说代表人物是奥尔波特与卡特尔。

人格是由多个彼此相关联、能互动的特质所形成的整体。

c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提倡以人为中心,培养完整的人,并相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能够朝着正面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d积极心理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塞利格曼和奇克森特米哈伊积极心理学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5、简述自我概念的内容?答:(1)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2)现实自我与假定自我6、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答:1、知觉到需要2、个人责任3、权衡成本与收益4、决定如何给予帮助7、关于攻击性行为理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及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什么?答:1. 习性学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著名习性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洛伦兹采用习性学观点对攻击性行为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攻击是人和动物的本能,它同喂食、逃跑、生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和动物的四大本能系统。

人和动物的攻击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与外界刺激无关,随着个体的攻击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地进行释放。

攻击性行为之所以被以遗传的形式保存下来,原因在于它具有“护种功能”。

2、挫折-攻击理论20世纪30年代,多拉德等提出了“挫折-攻击”理论,认为人类的攻击行为不是来源于攻击本能,而是来源于挫折。

博克维茨修正了挫折—攻击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从研究儿童的攻击行为入手,引入认知中介过程讨论攻击行为的获得机制和发生过程,提出了攻击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认为儿童的攻击行为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直接学习,二是观察学习或模仿。

8、影响人际吸引因素有哪些?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那几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答:1、相似性与互补性2、熟悉与邻近3、外貌4、人格品质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六个方面与其他关系有所不同,这就是:了解、关心、信赖、互动、信任和承诺。

9、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乐观的意义?答:心理健康的意义(一)心理健康是人类整体健康的一部分(二)心理健康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三)心理健康是个体实现良好社会适应的前提和保障(四)心理健康是保障社会和谐与安宁的重要条件乐观的意义1、乐观有益于健康2、乐观与成年时期良好的学业成绩、职业适应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3、乐观具有保护作用10、什么是沉浸体验?那些活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答:沉浸是由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的用来描述人的高度投入状态的概念,比如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气呵成”、“才思如泉涌”的状态都可称为沉浸体验,它是个体幸福的一个重要来源。

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参加体育运动、看电影等活动最容易产生沉浸体验,而闲逛、休闲等活动中出现沉浸体验的时候非常少。

11、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几种?发展性辅导包括那些内容?答:心境障碍、应激性相关障碍、人格障碍。

发展性辅导的具体内容可包括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格发展辅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三、论述题1、试述气质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答:性格与气质的关系十分密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有时把某些性格特征说成是气质,有时又把某些气质特征说成是性格。

其实,性格与气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首先,从起源上看,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在个体生命开始时是无性格可言的,它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的社会性。

其次,从可塑性上看,气质的变化较慢,可塑性较小;而性格的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是明显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性格,改变也要容易些。

第三,气质仅影响个体行为的动力特征,如速度、强度、灵活性等,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性格则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如有的人乐于助人,有的人自私自利等,因而性格有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性格与气质的联系是密切而又复杂的。

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相似的人可能气质类型不同。

具体地说,二者的联系有以下三种情况:首先,气质使性格具有某种独特的色彩或表现形式。

例如,同是勤劳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表现出的是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粘液质的人则会表现的踏实肯干,认真仔细;同是友善的性格特征,胆汁质的人表现为热情豪爽,抑郁质的人表现出温柔细心。

其次,气质会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

例如,同样形成自制力这种性格特征,抑郁质的人就比较容易,而胆汁质的人往往需要经过极大的克制和艰苦努力,形成之后也不够稳定。

第三,性格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

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外科医生应该具有沉着冷静的性格特征,这种要求在职业训练中有可能掩盖或改造胆汁质者容易冲动和急躁的气质特征。

2、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a生物遗传因素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个体的遗传因素与人格的形成密不可分。

个体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同时,身体外貌对人格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b家庭环境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子女的人格特征与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特征,孩子通过随时随地模仿父母的言行,因而也形成了某些与父母相似的人格特征。

c早期童年经验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向健康人格发展,不幸的童年也会引发儿童不良人格的形成。

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溺爱也可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点,逆境也可磨练出孩子坚强的性格。

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

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对于正常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化,童年的影响会逐渐缩小、减弱,其效果不会永久不衰。

d学校教育经验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学校是同龄群体会聚的场所,班集体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教师的人格表现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e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是一种深刻影响社会成员人格的社会存在。

按社会文化的功能和其对社会成员影响力的差异,人们常将社会文化细分为社会主流文化、社会亚文化和社会生态文化等三种。

三种文化在人格塑造过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交互影响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社会主流文化造就社会成员人格特征的趋同性。

因受不同亚文化的影响,社会成员的人格特点表现出差异性。

正是因为生态文化对人的人格塑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我们在研究社会文化对人格影响时,不但不能忽视而且应加以重视和关注这一因素,并设法有效地对其加以控制和优化。

综上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总体来说,人格是生物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但到底遗传与环境分别决定了人格的哪些方面?它们又是如何起作用的?目前心理学界还很难确定,相关研究仍在继续。

3、试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答:(1)宣传说服者特征宣传说服者的可信度和吸引力等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

说服者的高可信度能够更多地转变被试的态度,研究者认为,宣传说服者的可信性往往比信息本身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更重要。

研究者进一步发现,越是信息不明朗,来自专家的观点比来自于非专家的观点就越有说服力。

态度改变的这一原理常常被广告商所运用,在很多药品、保健品广告中经常冠以“某某权威机构授权”、“某某专家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