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案:《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表格式)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进行新课推进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讲到镜子大家就再熟悉不过了,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摆了一面镜子,拿起来学生们观察一下,思考镜子的表面有什么特点?总结出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的镜子。

教师:那除了生活中的镜子外,还有那些物体有时相当于平面镜?教师:同学们不是第一次照镜子了吧,那同学再观察一下刚才的镜子,边观察边思考你能在镜子中看到什么?镜中的自己和别的物体在物理上叫做像。

提问:那么猴子为什么看到镜中的月亮呢?能不能捞上来?提出问题教师:还是你手中的镜子,边观察边思考能不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一下像与镜前的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初步的观察猜想一下像和镜前物体有什么规律?进行猜想教师:那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老师的想法,我认为物远像小,同学们同不同意?以上都是我们凭感觉得出来的结论,准不准确?我们要通过实验或是理论推理验证。

设计实验我们看一下都有什么器材,如何选择器材?提示(1)你准备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来寻找镜子里的像的位置?(2)平面镜要竖直立在纸上,如果没有竖直放置会发生什么现象?(3)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根据观察回答问题:表面是光滑、平的。

思考:平静的水面、光滑的金属面等观察、思考自己和别的物体。

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成的像,不能捞上来。

根据观察回答问题:1.像和物体一样大;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成虚像。

不同意不一定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小组交流。

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能够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提出与物理有关的问题进行新课(4)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距离的关系?(5)怎样探究像是否能呈现在白纸上?教师:(1)选择哪个平面镜,为什么?(2)做实验时注意观察如果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会发生什么现象?(3)选择什么器材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4)比较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用什么来测?(5)在平面镜后面放一张白纸绕过平面镜观察白纸上有没有像?(6)在观察成像时,改变物体位置,进行多次试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物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平面镜成像是如何发生的?”“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如何用光线表示平面镜成像?”等。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教师适时给出问题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验证问题答案,提高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实验探究中的发现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提高其知识梳理能力。
2.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平面镜成像吗?你们认为平面镜成像是什么原理呢?”激发学生思考,引发讨论。
3.教师总结:平面镜成像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是光的反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光线反射、成像规律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并进行总结。
2.教师提醒学生在作业中注意成像特点、原理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更多知识,提高其拓展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观点,共同探讨问题答案,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学生可能会对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产生困惑,特别是对于成像的虚实性和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等概念。此外,他们可能对实验操作中的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如如何准确测量像和物的大小等。同时,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对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构成一定的挑战。
-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物像距离相等,成像虚实性判断。":引导学生思考物像位置的判断和成像虚实的理解。
- "生活中的镜像现象,你能找到多少?":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镜像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八、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成像的虚实性等。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平面镜成像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平面镜成像的重点,强调成像特点和原理,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
-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培养合作、交流、评估等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学生通过学习平面镜成像,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成就感。
教师备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有趣的平面镜成像实验和现象,如水面上的倒影、镜中的反射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面镜成像现象?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规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
在教学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抽象的平面镜成像规律与具体的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方法,如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讲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方向相反。
3.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本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例如,穿衣镜、化妆镜、商店的试衣间等。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作为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平面镜成像现象。通过展示教室里的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引出平面镜成像的主题。
2.问题导向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通过提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平面镜成像现象?”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镜的成像规律,能够正确描述平面镜对物体的成像过程;2.掌握使用平面镜进行成像的方法,能够准确地绘制平面镜的成像图;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方法;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平面镜、物体(可用实物或者图示)、白板、黑板、笔记本、投影仪等;2.教学素材:平面镜成像的示意图、物体的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师生对话、展示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学习的平面镜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平面镜成像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物像距离比例、成像的性质等。

•提问: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你能否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像?3. 实验操作(30分钟)•给出实验步骤和材料清单,并组织学生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教师在此过程中及时指导和纠正,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实验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10分钟)•提问:你得到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规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和平面镜成像规律一致的结论,并解释可能存在的误差。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场景,如:化妆、观察远处物体等。

并让学生描述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成像过程和特点。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小结,并帮助学生归纳平面镜成像的关键点。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并与教师进行交流。

五、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如:平面镜望远镜、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等。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12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一、老师基本技能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当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

老师创设好玩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探讨制定方案,小组协作试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清楚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爱好、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

ppt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协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

学生试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打算。

3.教学语言。

一般话标准。

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

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美丽,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老师举止大方,从容,酷爱学生,与学生沟通互动融洽。

二、学生实力培育1.视察实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终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仿照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索实力。

学生依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洁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依据老师供应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

此思索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依据试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探讨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索如何设计合理试验步骤。

3.动手实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主要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镜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其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实验法: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和应用。

4.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图片等。

2.学具: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镜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镜子有什么认识?镜子是如何成像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平面镜成像实验,呈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生动有趣,让学生充分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实质。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拍、化妆等。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理解虚像的概念。

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验中养成认真观察、仔细记录的习惯。

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尤其是对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及像距和物距关系的探究。

理解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的图片,如平静湖面上的倒影、镜子中的自己、商场中的平面镜装饰等。

提问学生:当我们照镜子时,镜子里的像和我们自己有什么关系呢?像的大小、位置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镜成像。

(二)讲授新课1.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从像与物的大小、位置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

猜想与假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如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左右相反等。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火柴等。

讲解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既能反射光成像,又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情况)。

设计实验步骤: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垂直放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

然后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起来这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此时未点燃的蜡烛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

用刻度尺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4.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学习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当你站在平面镜前,就会看到平面镜里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你”,这就是你的像。

当你走近平面镜,它也向你走来;当你远离平面镜,它也随之远去;当你举起左手,它却举起了右手。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实验思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关键是要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呢?我们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探究。

用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的位置与像的位置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确定了像的位置,再比较像跟物体的位置和大小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得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

【实验过程】(1)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玻璃板前,通过移动未点燃的蜡烛,找到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标记蜡烛和像的位置。

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2)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是否随蜡烛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3)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次数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 30°30°2 45°45°3 35°35°【分析论证】①A与B是完全相同的两根蜡烛,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到蜡烛B好像在点燃着一样,即B与A的像完全重合。

分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归纳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3节平面镜成像【2022年版课标要求】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探究;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利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

【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发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课前准备】教师:两根相同的蜡烛、平面镜、大白纸、玻璃板、球面镜、刻度尺学生:三角尺、大白纸、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动画——猴子捞月,提出问题:为什么猴子误以为月亮掉进了水里?让学生思考(附:动画要点图片)学生分析:水面就像一面镜子,就像人照镜子一样,镜子里面出现人的像,同样道理,水里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出探究的课题——《平面镜成像》。

二、新知探究(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与物大小关系教师活动:学生小组中提前准备镜子,让学生照照镜子,感知平面镜成像,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平面镜成像中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从平面镜外面,通过平面镜可以观察到的与外面物体相同的另一个物体。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进行猜想,并将猜想归类。

学生猜想、讨论、表达观点。

教师分类汇总学生的观点,去除不合理的猜想,归纳总结:(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教师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探究一: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教师活动: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学生活动: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如: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可以用两支相同的笔。

学生实验:用两支相同的笔进行实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实验成功了吗?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从平面镜的正面看见了像,另一支完全相同的笔放到平面镜后面的像位置上,从平面镜的背面,只看到另一支笔,而看不见像,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3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4.3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镜子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与学生互动,提问并引导他们思考,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小组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我组织了多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否适用于所有物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否始终保持不变?”等。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讨论问题,并共同寻找答案。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我精心设计了多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例如,我利用教室里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同时,我还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玻璃板成像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我拿出了一面小镜子,让学生观察镜子中的自己,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个实例,我可以让学生初步接触到平面镜成像的概念,激发他们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3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规律、特点及平面镜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三、教学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环节一:导入新课让一位学生上台照镜子,其他学生观察感受人和像的大小、远近等现象,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平面镜成像的问题?环节二:新课讲授一、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信息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1、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不相等)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不相等)学生进行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设计实验提出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问题1、怎样才能确定像的位置?2、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3、怎样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与交流,提出思路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实验设计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器材分为两类(玻璃板厚度不同,蜡烛种类不同),学生分别用两类器材进行探究。

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疑惑。

分析与论证对学生实验数据投影展示,分享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4.3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知道平面镜的应用(并会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并记录。

2.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学会区分虚像与实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理解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重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现象教学器材:平板玻璃(厚、薄)、笔、蜡烛两根、方格纸、平面镜、刻度尺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展示平面镜中的“你”和剧院中的倒影图片,进入情境。

美丽的剧院倒影有水面反射形成的,生活中有许多镜面,如平静的水面,大大小小的镜子,光滑的金属器具(铜镜)表面等,引出平面镜概念并且可以成像。

观察课件:镜前观像,从而引入课题。

二、新课:(一)平面镜成像特点:(观看课件动画视频,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展示交流并总结)1、把一张的方格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用实心小圆点符号记录下这个位置(1)。

3、在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蜡烛的烛焰像完全重合为止,观察它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做好两只蜡烛的位置(1¹)并记录。

4、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讨论:烛焰的像和物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或“不相等”).5、、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以上(2)和(3)步骤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6、把蜡烛和玻璃板移开,用刻度尺把每次实验中像和蜡烛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刻度尺或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重合那条线之间的夹角。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精选5篇)《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1目标:1.学问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受“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2)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同学经受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展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领会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试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看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试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同学思维的敏捷性和技巧性,开拓同学思路,对同学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育其发散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觉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老师不做任何示意,让同学充分想象)[同学争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左右相反;3、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老师给同学思索空间,同学:思索、分析、争论、归纳]我们采纳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能在具体情境中识别物、像、平面镜;能正确选用实验器材并说出器材的作用;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与记录数据。

(2)能全面表述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相关的现象。

2.科学思维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科学探究通过做实验,经历确定虚像位置与比较像与物大小的过程,体验“等效替代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尝试用物理语言归纳实验结论。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分组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分组实验法、小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表演魔术:神秘魔术盒,让学生的人民币消失?(二)新课讲解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除了镜子,在物理学中把平静水面、玻璃表面这类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都叫平面镜。

镜前的真实物体称为“物”,你从镜中看到的“该物体”叫做“像”。

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三幅图片中的物、平面镜、像。

以上的表面中,哪个与我们熟悉的镜子最接近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2.猜想和假设:平面镜所成像和物大小可能相等平面镜所成像距和物距可能相等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请学生设计实验,找出其中遇到的困难,并分析如何解决。

请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①设计实验,发现后面的物体的替身被镜子挡住了看不见,通过分析用玻璃板代替镜子完成设计的实验。

②发现单独用干电池作为物体时,没有用点燃的蜡烛作物体成像清晰,可以用蜡烛或用手电筒照亮干电池作为物体使用。

③实验中会发现如果玻璃板不能与桌面垂直就无法使物体与像重合,因此可以借用两个夹子帮助玻璃板立放在桌面。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体连线和平面镜垂直3.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等4.平面镜成虚像二、平面镜的应用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平面镜成像》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包括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和虚实关系。

学会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简单的光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演绎的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释光学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概念。

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器材平面镜、蜡烛、火柴、刻度尺、光屏、白纸、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如镜子、玻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平面镜是如何成像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问题。

2. 新课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包括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和虚实关系。

强调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与实物不同,不能用光屏接收。

3. 实验探究一: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步骤:a. 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平面镜竖立在白纸上。

b. 点燃一支蜡烛,放在平面镜前,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c. 移动蜡烛的位置,观察像的变化,并记录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d. 用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后移动,直到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e. 撤去平面镜后的蜡烛,放上光屏,观察能否在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的像。

4. 实验探究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步骤:a. 在白纸上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蜡烛的位置。

b. 移动蜡烛,多次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记录数据。

c. 分析数据,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5. 课堂小结小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强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和虚实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虚像的概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而八年级的学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较弱,所以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

虚像的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确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

三、教法学法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
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及依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小魔术:空箱变物。

2.揭密魔术,引出平面镜。

通过魔术表演,将学生带到创
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二、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学生利用课桌上的平面镜自我观察,
观察后提出与平面镜有关的问题。


能的问题:
平面镜成像的像和物有什么关系?
教学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
动因,是探究的起点,人们只
有发现和提出问题,才能积极
思考和寻求解决方法。

同时符
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
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理念。

2.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实际大胆
进行猜想,说出猜想的依据。

可能的
猜想:
1.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2.像和物的距离相等。

3.像、物左右相反。

4.像远小近大。

………
3.设计实验
1准备多样器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
实验:平面玻璃(贴有玻璃膜)、两个
形状相同的蜡烛、象棋、电池、自制
的闪光多彩手电、方格纸、刻度尺等。

2.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如何选用器材?
(2)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4)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3.设计完毕,个别组展示设计方案,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展开实验。

4.推荐的实验装置:
5.推荐的设计表格:
物距像距像物的
培养学生设计方案,选择实验
器材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
的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创新能力。

推荐理由:减少空气污染,保
护学生健康,便于比较像和物
的大小关系,操作简单,闪光
多彩手电能反复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