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教案 修辞格.doc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教案课件.pdf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精讲教案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语文常用的八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下面就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等结合例句进行详细讲解,并附练习供教案使用。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四)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语大纲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语大纲第一章:汉字与汉语拼音1.1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汉字的种类。
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
1.2 汉语拼音与普通话讲解汉语拼音的组成和发音规则。
练习普通话的发音和声调。
第二章:词语与句子2.1 词语的分类与运用介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词类的用法。
讲解成语、俗语的来源和运用。
2.2 句子的结构与类型讲解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的结构和特点。
练习不同类型的句子表达。
第三章:语法与修辞3.1 词组的构成与运用介绍词组的种类和构成方式。
讲解如何正确运用词组表达意思。
3.2 常用的句型与句式讲解常用的句型和句式,如被动句、疑问句等。
练习运用不同句型和句式表达。
3.3 修辞手法的作用与运用介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练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和表达。
第四章:阅读与理解4.1 文章的结构与要素讲解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结构要素。
分析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特点。
4.2 理解文章的主旨与意图练习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分析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第五章:写作与表达5.1 文体的特点与运用介绍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的特点和运用。
讲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5.2 表达方式的应用与创新讲解直接表达、间接表达、象征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练习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和创新。
第六章:听力与口语6.1 听力理解的技巧与训练讲解听力理解的策略,如预测、注意力集中等。
练习听力材料的理解和信息提取。
6.2 口语表达的技巧与实践讲解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如清晰发音、语调起伏等。
练习日常交流中的口语表达和对话。
第七章: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解析7.1 诗歌的欣赏与解析介绍诗歌的特点和形式,如抒情诗、叙事诗等。
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和修辞手法。
7.2 散文的欣赏与解析介绍散文的特点和写作风格。
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和表达技巧。
第八章:文化常识与语文运用8.1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文化常识。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教案解读考纲: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层级要求——D 、E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题型:仿用、扩写、续写、作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题型: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辨析与鉴赏)解题方略: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一、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的形式:甲像乙。
是一种非常明显的比喻,本体喻体都出现,比喻词有“像、似、仿佛、犹如、如同、好比、一样”等。
例如: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③网吧如同雨后的春笋,突然间密密麻麻地出现在校园周围。
(2)暗喻。
典型的形式:甲是乙。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于就是、成为”等连结,或者不用比喻词。
例如:①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却成了水墨山水。
(3)借喻。
典型的形式:乙代甲。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①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喻"猫爪子印")②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喻“月亮”)③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喻隔阂)④陈涉叹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喻平凡的人,“鸿鹄”喻英雄人物。
)(4)博喻。
典型形式,甲像乙、丙、丁。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修辞手法之主观效果分析试题
【答案】①对偶构成: 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
二.修辞手法主观题题目设置类型
1.分析手法型:给出修辞,分析该修辞并指出表达效果。分值4-5分。
2.分析构成、表达效果型:给出修辞,分析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分值5-6分。
3.指出修辞分析(赏析)型:找出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手法,简要赏析。分值5分。
【注】审清题干,明确目的,确定答题思路:有时已直接给出修辞手法,要求分析;有时不直接给出修辞手法,这时修辞手法有可能是一种,有可能是两种或三种;注意题目“什么”和“两种”“哪些”的问法;根本任务要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所的题目都有“分析”二字,问法多样:“请简要赏析”“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进行简要分析”。
2. 拟人具有赋态于物的特点,请结合文中画线句子赏析拟人的妙处。(5分)
答案:
【答案】①作者把斑鸠、鹦鹉、燕子、喜鹊等自然界中的动物赋予人的言行,使文章内容生动逼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②“清清朗朗的几句,丢下几句清唱,拖着长裙出场”等拟人的话语可以更好地烘托气氛,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解析】划线句子把自然界里的各类物种当成人来写,亲切可爱,赋予它们人的动作“报幕”,语言特点“清清朗朗的几句”;“出场”一词赋予它们生动热闹的场景于舞台画面特点,然后顺势称呼它们“自学成才的歌手”“几句清唱,全场哗然”“拖着长裙出场”,“不大谦虚也不留情面的音乐评论家”“演出很差”等等。把大自然写活了,富有画面感,现场感,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修辞手法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种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艺术效果方面等,最后一一整理出来。修辞不同,答题的角度不同;设问形式不同,答题的内容也不同。根据本题的修辞及答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一般从内容和情感、效果角度入手。
23届高考语言运用修辞表达效果(教案)
新高考语言文字应用之修辞的表达效果(教案)【复习目标】1.通过典型题目回顾,总结句子表达之修辞效果题的答题技巧。
2.能够熟练运用答题方法,解答此类题目。
【课前提问】一、修辞手法思维导图二、修辞手法天然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展示学习目标三、自主学习,归纳方法(2022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题。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
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
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1、分析预习结果2、展示学生答卷,错误归因3、再次规范解题思路4、讲解预习题目5、规范答题格式,明辨给分标准6、展示标准答案【参考答案】①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航天领域研发过程的艰难;②运用排比修辞手法,三个“意味着”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
突出航天研发过程的艰难,侧面烘托出航天工作者的坚韧顽强和航天工作的重要性。
五、自评答卷,规范答案化身阅卷员,商讨标准,互评答卷,完善答案。
【要求】1、前后6人(或8人)为一小组,商讨出正确答案,给出阅卷标准。
2、小组成员互评,明确失分原因。
3、讨论时间:5分钟。
展示时间8分钟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康巴大地从一滴水到一务河,从一株草到一棵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处处是风景。
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
当他们走遍康巴的山山水水,一个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构想,一场史无前例、的精准扶贫伟业拉开帷幕。
初中修辞复习教案
初中修辞复习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2)能够识别并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运用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修辞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及特点: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2. 修辞手法的运用方法及表达效果;3. 结合文章实例,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修辞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修辞的世界。
2. 修辞手法讲解:(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突出其特点;(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类特征,使其具有生命力和情感;(3)排比:将几个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连用,以增强语势;(4)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句子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思;(5)夸张:故意放大或缩小事物的特点,以突出其效果;(6)设问:用疑问句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引起思考;(7)反问:用疑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3. 实例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和说话中运用修辞,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特点;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 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讲解与实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3.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关注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现代汉语修辞教学设计方案
修辞专题教案【目标】(一)复习修辞格知识,能辨析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二)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知识讲解】(一)知识网络。
常用的修辞方法表:类别例示说明(1)比喻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共产党像太阳。
”(本体像喻体)“解剖整个地区,如同抱个大‘金娃’!”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
难点是借喻、博喻。
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本体等于喻体)“且看这里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比喻词。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
”(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用两个比喻说明下笔前修改的重要性)(2)比拟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给物以人的感情、动作、语言等)“由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有强烈感情时,才能用好比拟,而且不能随意比拟,一般要有一定相似点。
比拟重在于“拟”,即把甲“当作”乙,两者浑然一体;比喻重在于“喻”,即以甲喻乙,两者有主有从。
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3)借代特征代人和事物“花白胡子下坐在墙角吸旱烟。
”(“花白胡子”代“老年人”)“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
”(“硬硬的”代“洋钱”)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语言富于变化,给读者深刻印象。
借代易与借喻相混。
区分时注意:借代、借喻相同点是本体都不出现,借体(即别称)和喻体都必须出现。
借代着重于甲代乙,两者必须有密切关系;借喻重在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处。
具体代抽象“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本本”代“革命理论”)局部代整体“几千双眼睛都在盯着你。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教案:写作中修辞的运用及效果
高中语文:写作中修辞的运用及效果一.感受修辞之魅力。
修辞“所讨论的是怎样选择合适的词,怎样修饰句子组成篇章,怎样运用修饰的方法,怎样养成说话作文的风格这些问题。
字眼用得妥帖不妥帖,句子造得有没有力量,整篇话的条理清楚不清楚,生动不生动,能不能感人,能不能服人,有没有风格——简言之,话说得好不好,这是属于修辞学的范围的”(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语)。
而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关于修辞的表述有四个方面:一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二是“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三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概括起来,有两大类:一是修辞方法(又说“修辞手法”)的阅读与运用;二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式的赏析与运用。
而两者之间有时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或交叉或包含关系。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有时是通过选用恰当的词语来实现,有时是借助修辞方法来完成。
而常常让我们鉴赏的“语言”,多是含蕴微型对比、比拟、比喻等表达技巧的“言语”。
例如:当您痛骂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私通敌酋,求荣卖国,这一个何应钦就坐在您的背后。
群众对您的每一句话,击出雷鸣般的掌声。
您骂得他面红耳赤,如坐针毡,还不得不跟着拍巴掌。
您骂了他半个小时,连外交使团也鼓掌不已。
(徐迟《悼念敬爱的郭沫若同志》)这段文字表达可谓“准确、鲜明、生动”,主要是徐迟选择了恰当的词语,准确表达了不同阶层对郭沫若讲话的反映,而“雷鸣般”微型比喻的运用,让作者的立场更加鲜明,语言也更显生动。
再例如:去年二月,我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曾经说过,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攀登这么三个高峰:思想理论高峰、科学技术高峰、文学艺术高峰。
我们是沿着一条不平坦的崎岖道路前进。
我们的头顶上有暴风骤雨,我们的脚底下有陡壁险坡,我们同志们的身上有各种各样的包袱,还有这样那样的创伤。
《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第一章:概说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学的本质:修辞学是一门提高语言表达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它由语言本体论的交际功能决定,贯穿于语言使用的全过程。
3.修辞的任务:学习修辞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修辞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这些知识。
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对提高阅读欣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本文从功能的角度研究了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以及法律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的表达效果。
5.修辞研究的领域:修辞研究应当涉及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句群、段落、篇章、修辞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字里行间清晰,言行一致。
所谓“直言不讳”,是指用词造句必须符合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是指语言运用中明确一致的标准。
3.修辞与语言规范的关系:总体而言,修辞也应遵循语言规范的约束。
字面顺序应该是修辞学的基础。
当然,这并不排除由于一些特殊的表达需求,在特定场合故意突破规范和进行一些临时创新。
然而,这与50年代的既定原则完全不同,后者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因表达能力有限而犯错误,违反规则。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决定句子,文章正误优劣的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什么?1.理性和逻辑。
也就是说,这取决于他的内容不合理,与思维规律不符。
2.规则和习惯。
这取决于他是否符合词汇和语法规范,以及他是否符合每个人的说话习惯。
3.感情、色彩。
看看他的翡翠风格是否合适,他的情感色彩是否正确。
4.声音,语气。
就是看他读起来顺口不顺口,听起来悦耳不悦耳,口气合适不合适。
2.修辞研究的重要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来完美的表情达意。
3.修辞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清晰,可分为音、韵、调。
这些语音特征为修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练习巩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字词积累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生字词,包括字形、字义、拼音等。
2. 第二章:语法知识复习句子成分、词性、短语、句子类型等语法知识。
3. 第三章:修辞手法复习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4. 第四章:文学常识复习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作品背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5. 第五章:古诗文阅读复习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文,包括诗句理解、意象分析、思想感情等。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知识点,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互相解答疑惑,共同提高。
3.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分析。
5. 课后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练习成果:评估学生的练习成绩,了解掌握程度。
3. 复习笔记:检查学生的复习笔记,了解复习效果。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辅导资料:相关复习资料、练习题。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文学作品、背景资料等。
六、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相关文学作品、背景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启发引导: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方法1. 讲解法: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高考必备语文基础知识随身记(三)常见修辞部分
语文基础知识之修辞3. 修辞(分类)3.1. 比喻(包含题目总数:30)3.1.1. 比喻的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3.1.2. 比喻的结构3.1.2.1. 本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
3.1.2.2. 喻体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
3.1.2.3. 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做比喻词。
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
3.1.3. 比喻所具备的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
下列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1、同类相比。
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表示猜度。
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表示想象。
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好像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4、表示举例的引词。
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
除以上几点原因外,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
3.1.4. 比喻的种类3.1.4.1. 明喻明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一般”、“像……样”、“像……似的”、“如同……一般”等比喻词连接的比喻。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一样。
3.1.4.2. 暗喻3.1.4.2.1. 暗喻的定义暗喻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成”、“变成”、“是”、“就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连接的比喻,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3.1.4.2.2. 暗喻的类型1.本体和喻体是并列关系。
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2.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如:这里是花的海洋。
“花”修饰“海洋”。
3.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如:谎言打扮得再漂亮,也害怕事实的镜子。
3.1.4.3. 借喻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的修辞方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表达的十八班武艺——修辞手法教学目标:学生熟练掌握考纲要求的常见的修辞手法。
做到准确判断类型,清楚修辞作用,熟练掌握答题思路和格式。
教学难点:比喻和比拟的区分,借代和借喻的区分,夸张、设问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级。
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
二、修辞考试题型。
1、指出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2、分析运用修辞手法作用(效果)3、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4、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5、通过作文考查三、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比喻的必备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光。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二)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2018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教案:句式和修辞
A.①a②b B.①a②a
C.①b②a D.①b②b
【典例】 填入下面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从床下被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解读】 语段前后的主语都是小明。A项换成主语“妈妈”,与后句不连贯;C项前句与语段前两句协调一致,但后句“终于把他找到”主语与“小明”不一致,故显别扭;D项与语段也不协调。
【答案】示例一:时间好比一把利刀,它能在光滑的皮肤上刻下深深的烙印;时间如同一面明镜,它能使一切是非在此中显出真相。
示例二:时间好比一剂良药,它能抚平人们受伤的心灵;时间如同一盏明灯,它能照亮人生中的每一个足迹。
4.自由式
自由仿写题,是根据命题者所给的一句话,要求考生另外自由选择话题,仿照例句的句式及修辞特点进行仿写。自由式的仿写是近年来仿写重点考查的形式。
【解读】 ①句考查了倒装句式的运用及其表达的不同语气,“出来吧,你们!”与“好像带着很大的气”相照应,相一致。②“他们分明是在创造”总领“他们创造着……,创造着……,并在这创造中……”,构成总分关系,显得有层次性。
【答案】B
二、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要求考生按照规定的话题(或情境>,仿照给定的(或暗示的>修辞方法、句式特点,再写一个或一组新句子。这类试卷比较综合地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试卷往往涉及修辞、句式、表达、照应等内容,综合性较强。仿用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习题5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习题同步测控一、基础知识1.修辞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另一类是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环、顶真、粘连和镶嵌等。
答案: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反复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只要有两个有某些相像之处的事物就可以构成,如:他的眼睛长得像他母亲的眼睛。
B.借代可以分为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专称代通称、具体代抽象四种情况。
C.比拟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
这种手法可分为两类:拟人和拟物。
D.象征和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而象征的征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解析:选A。
构成比喻的两个事物要有不同性质,A项不是比喻。
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
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
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汉语修辞学》
《汉语修辞学》第一章:概说一.修辞的性质和任务1.语言的内部规律: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系统和规则2.修辞的性质:修辞学就是烟具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是由语言本体的交际功能所决定的,并贯穿语言运用的全过程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3.修辞学的任务:自学修辞学的基础知识,掌控一些修辞学的方法和技巧,并特别注意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自觉的应用领域这些科学知识。
对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表达能力很存有协助,而且对提升写作观赏的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很存有好处。
4.修辞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语言要素。
从功能着眼研究这些语言要素的特点,规律经过综合作用后所能体现出来的表达效果。
5.修辞学研究的领域:修辞学研究应牵涉语言表达的一切领域,在字词句之外,像是句群、段落、篇章、修辞学方式以及更语言表达密切相关的一切逻辑学和风格学。
二.修辞学和语言规范1.修辞的基础:把话说通,做到文从字顺。
所谓把话说通就是要求用词造句必须合乎语言规范。
2.语言的规范,就是指语言运用中明晰一致的标准。
3.修辞和语言规范的关系:从整体来说修辞也应当遵循语言规范的制约。
文从字顺,应当是修辞的基础。
当然这也不排斥在特定的场合,由于某种特殊表达需要,故意突破规范,临时作一些创新。
但这跟五十约定俗成的原则,任意破坏语言规范,或者限于表达能力而出现错误,违反了规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
三.修辞和语言要素1.同意句子,文章正误好坏的四个方面的因素就是什么?1.事理,逻辑。
就是说要看他的内容和不合情理,和不合思维规律。
2.规矩,习惯。
就是看他合不合词汇语法的规范,合不合大家说话的习惯。
3.情味,色彩。
看他的玉体风格合适不合适,感情色彩对头不对头。
4.声音,语气。
就是看看他念出来顺口不顺口,听到出来动听不动听,口气最合适不最合适。
2.修辞学研究的关键课题:怎样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及其规律去轻松的表情言之有物。
3.修辞学同语音,语汇和语法三者的关系。
1.汉语音节分明,并且有声、韵、调之分,这些语音特点为修辞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除了可以直接构成拟声,谐音等修辞方式之外,更常见的是在语言中组成大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帐押运的句式,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有很强的音乐感。
修辞教案设计5篇[修改版]
第一篇:修辞教案设计修辞教案设计一.与高考相关性修辞手法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往往是以句子的分析判断为主,判断究竟是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些修辞手法判断起来,比较容易,而有些就是显得比较困难,会比较容易搞混,比方说:“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像这一种,就比较难判断,乍一看,有点像拟人,但事实情况是,这里的沧桑一词实际上是指世事变化大,因此既可以用在人也可以用在事物上,因此在这点道题中是不存在修辞手法的运用的。
所以,要认真对待修辞手法,尤其对于学生而言,要讲解清楚。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并能够正确运用与判断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参与,教师指导,学生多做题情感与价值目标:充分体会汉子表现手法的魅力三.教学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对于常见修辞手法务必要弄懂,比方说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对于它们的分类、区别以及例句要特别理解。
教学难点:对于常见修辞手法的分类、区别、特点对于藏族学生而言,可能比较容易搞混,因此要多举例子。
四.教学媒介与方法板书与多媒体教学五.教学设计先提问,让学生先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修辞手法,再想一想这些修辞手法在运用上,对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循循渐进,启发、诱导、深入。
第一个修辞手法比拟比拟:根据想象把物拟作人,比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的修辞手法。
拟物:如:“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尾巴。
”其中,“翘尾巴”、“夹尾巴”是狗等动物的特点。
“翘尾巴”是指兽类把尾巴高高昂起,比喻做人骄傲、高调。
“夹尾巴”是指兽类把尾巴收起来,比喻做人低调。
如:“小孩飞起来了。
”其中,“飞”本是鸟类的特点。
在这里说明小孩跑得很快。
比拟的作用:比拟是物的人化或人的物化或把甲物拟作乙物,具有思想的跳跃性,能使读者展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
第二个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法。
初中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
课堂教案代泛称、人名代著作、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原料代成品、地名代本体等八种。
例题3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指出下列八句借代,各是何种借代。
大胡子凶神恶煞。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知识点四: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夸张的种类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例题1指出以下三句各属于何种夸张。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知识点五:对偶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对偶的几种形式: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例题51.按对偶的内容划分,下列各句分别属于何种对偶?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2.按对偶的结构划分,下列各句分别属于何种对偶?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修辞立其诚 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修辞立其诚教案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理解作者的重要观点,并梳理全文的论述思路。
2.学习文中的多种论证方法。
3.体会文中对于“真”“善”的孜孜追求,培养良好的品德。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阅读全文,圈画重点字词,体会本文独特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划分层次,厘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结构,并学会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注重品德修养,养成“求真、求实”的文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养成言行一致、心口一致的诚实品格。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难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学习中涵养自己深厚的道德素养。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完成预习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在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总感觉不能打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情实感。
写文章时常常东拼西凑,生编硬造,千篇一律,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孔子说:“修辞立其诚。
”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
“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
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92年。
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辞浮夸。
张岱年有感于此,写了《修辞立其诚》一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意思是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
“修辞”本指注重文化修养,后指修饰词句。
“修辞立其诚”指文章修辞要服从于内容的真实。
作者介绍张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别号宇同,河北献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教案
修辞格
刘巍时间:3.7 3.8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所学过和未学过的各种语法修辞格
2、可以把各种修辞格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重点]各种修辞格的应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导语}:朗诵
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作何感想?整首诗都运用了一种修辞格——比喻,这使原本不生动的内容变得生动,这就是修辞的妙用。
今天我们一起把寒窗苦读十二载所学过的修辞格做一下总结,同时也有几种新的修辞格需要大家了解和学会用。
常用的修辞方法表:
类别例示说明
(1)比喻
明喻(用“像”、“如“等比喻词)“共产党像太阳。
”(本体像喻体)“解剖整个地区, 如同抱个大'金娃'!”以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达到说得形象、生动、明白的目的。
1.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
2.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积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族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些高秆植物斤页长而
3.整齐,像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喑喻(用“是”、“等于”、“成为”等比喻词)“那里四周是山,环抱着一潭春水,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本体等于喻体)“且看这里遍地青松,个个雷锋!”(省比喻词。
) 1 .啊,黄河,你是我们民族的摇篮。
2.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海洋。
3.祖国,我的母亲!4.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5.战士们守卫着南海的明珠西沙群岛。
借喻(只有喻体,本体比喻词不出现)“忘了和尚多了没水吃。
”(喻体代替本体,无比喻词。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用两个比喻说明下笔前修改的重要性)
(2)比拟
拟人(把物当人来写,给物以人的感情、动作、语言等)“由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有强烈感情时,才能用好比拟,而旦不能随意比拟,一般要有一定相似点。
比拟重在于“拟”,即把甲“当作”乙,两者浑然一体;比喻重在于“喻”,即以甲喻乙,两者有主有从。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老舍《济南的冬天》
2.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农民要把土变金,幸福日子长乂长。
3.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4.可是,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辿上,我还听见零零星星几滴雨声。
5.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汽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6.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7.1976年,10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杀的意思,蟋蟀在一个角隅悲伤地啼哭。
8.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杨柳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拟物(把人当物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
1 .“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鲁迅《故
乡》)
(3)夸张
向上夸张(故意往大处、高处、多处、远处等方面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故意往多处说)对人或事物的原样作故意的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就是夸张。
它有助于充分表达自己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充分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感情,促使读者联想。
注意不要忽略缩小的夸张。
1.红眼睛原知道他家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己经气破肚皮了。
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2.个嘴巳。
3.穷人要是遇到不爽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
4.他委实支撑不住了,他的一双眼皮像有儿斤重,只想合起来。
5.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它一条江,我能喝它一条河o
6.这-类不甚可靠的传闻,听得大家耳朵都起茧了。
7.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向下夸张(故意往小处、少处、短处、弱处等方面说)“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害的口子到了。
”(故意往时间短处说)
1.—•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己经拥过了一•大簇人。
2.大家对他们两个虽是恨得入骨,可是谁也不敢说半句话。
3.芝麻大个官,有啥了不起。
4.出门三脚平,抬头一•线天。
5.我们家那个巴掌大的地方,身都转不开。
6.你看你豆子大个人也跟着闹
超前夸张(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者跟前者同时出现的)
1.“请”字的音还未落,席上的酒肉早就一扫而光了。
2.李医生给俺看病,药方没开,俺的病就好了三分。
3.他酒还没沾唇,心早就热了。
4.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男人眼没闭(死),她早就瞧上旁人了
(4)排比
分句排比“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
”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申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
排比的各项内常出现一个相同的词语作为连锁词。
它们不得少于三项,彼此为并列关系。
句子成分排比(多为词组)“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
”
(5)设问
“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用自问自答形式表达看法。
问句不表肯定或否定。
有引人注意的作用。
1.现在开这样一次会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呢?很明显,我们应该也只能采取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为什么会重理轻文呢?其理由据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3.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4.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
(6)反问(反诘)
“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否定表肯定)“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有什么言语?”(肯定表否定)为加强语气,用疑问句方式表示确定的意思(用肯定表否定、用否定表肯定)。
要注意区分设问和反问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辿的天山呢?
2.看着这,有谁会感到滑稽可笑呢?
3.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么?
(7)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一种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的一种辞格。
1 .两种事物的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对比。
例如:有钱人家的孩子能念书识字,咱穷人上不起学要当一•辈子睁眼瞎,这口气说什么也要争哩。
2.一•种事物两个方面的对•比把一种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比。
1.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
2.长期的折磨,使吴吉昌患了重病。
从外表看来,他脸孔蜡黄,两腿肿胀,身似朽木,但在内心深处,一种严肃的使命感,仍然像烈火一样,熊熊不熄。
3.这班官儿们,黑眼珠只看白银子,句句忠君爱民,样样祸国殃民。
(8)反复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
反复分连续反复和间隔
反复两种。
1.连续反复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是连续反复。
例如:
%1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1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_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这种反复叫间隔反复。
例如:
a.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
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喜欢。
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b.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需要用物理学的原理来解释。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进化论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