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教案一》word版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篇一:高等数学上册教案篇二:《高等数学》教案《高等数学》授课教案第一讲高等数学学习介绍、函数了解新数学认识观,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熟练复合函数的分解。
函数概念、性质(分段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例子(定义域、函数的分解与复合、分段函数的图像)授课提要:前言:本讲首先是《高等数学》的学习介绍,其次是对中学学过的函数进行复习总结(函数本质上是指变量间相依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定量反映。
高等数学主要以函数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必须对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有深刻的理解)。
一、新教程序言1、为什么要重视数学学习(1)文化基础——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准确性、严格性、应用广泛性,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思维特征,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2)开发大脑——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对于训练和开发我们的大脑(左脑)有全面的作用;(3)知识技术——数学知识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种能力和技术;(4)智慧开发——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为人的一生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2、对数学的新认识(1)新数学观——数学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它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思想和方法,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2)新数学教育观——数学教育(学习)的目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发展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新数学素质教育观——数学教育(学习)的意义:通过“数学素质”而培养人的“一般素质”。
[见教材“序言”]二、函数概念1、函数定义:变量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单值对应)。
(用变化的观点定义函数),记:y?f(x)(说明表达式的含义)(1)定义域:自变量的取值集合(D)。
(2)值域:函数值的集合,即{yy?f(x),x?D}。
例1、求函数y?ln(1?x2)的定义域?2、函数的图像: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则点集{(x,y)y?f(x),x?D} 就构成函数的图像。
2024年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
2024年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高等数学》教材,涉及第三章“一元函数微分学”的3.1节至3.3节。
详细内容包括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微分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导数的定义,能熟练运用导数求解实际问题。
2. 掌握求导法则,能对常见函数求导。
3. 了解导数与函数图形的关系,能运用导数分析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导数的定义及求导法则,导数的应用。
难点:高阶导数的求法,隐函数求导,微分中值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高等数学》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如最短路径、最大利润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从而引出导数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物理意义等,让学生对导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例题,涵盖求导法则、高阶导数、隐函数求导等,让学生掌握求导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高阶导数公式。
2. 黑板右侧:例题及解答,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y=x^3, y=sin(x), y=e^x。
(2)已知函数f(x)=x^2+3x+1,求f(x)在x=2时的导数。
(3)求隐函数y=x^2+2x^3的导数。
2. 答案:(1)y'=3x^2, y'=cos(x), y'=e^x。
(2)f'(x)=2x+3,所以f'(2)=7。
(3)y'=2x+6x^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导数的定义和求导法则掌握较好,但在高阶导数和隐函数求导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大学数学《高数Ⅰ》教案
(2) 是任意给定的,用作表示 与常数 无限接近;
(3)N与给定的 有关, 一旦给定后就确定下来,否则无法确定N
3、 的几何意义是:
4、例题
作业布置
习题1-2:3(3)
课后小结
第三次课
章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第二节数列的极限
学时
2
教学准备
授课方式
讲授、交流讨论
教
学
过
程
第九节 连续函数的运算与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一、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性质
1、定理1
2、定理2
3、定理3
4、定理4
5、定理5
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九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一、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
1、定理1:
2、定理2(有界性定理)
二、介值定理
1、定理3:(零点定理)
2、定理4:(介值定理)
教
学
过
程
一、函数的增量
定义:
举例
二、连续函数的概念
1、函数在点 连续的三个等价定义
函数连续的定义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
(1)函数y=f(x)在x0处有定义;
(2)函数y=f(x)当x→x0时有极限存在;
(3)极限值与函数值f(x0)相等.
2、连续函数的定义:
3、函数 在点 的左、右连续
三、函数的间断点
1、间断点定义:
补充:定理3:设 与 在 某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对邻域内任意的 有 ,而 , ,则:
4、由引例导出:求 时的极限的规律:
5、举例:
教
学
过
程
归纳小结:
板书计划
《高等数学教案》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的概念讨论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1.2 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引入极限的概念探讨极限的性质与运算1.3 无穷小与无穷大定义无穷小与无穷大的概念比较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大小关系1.4 极限的运算法则极限的加减乘除法则极限的复合函数法则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引入导数的概念探讨导数的性质(单调性、极值等)2.2 导数的计算法则基本导数公式和、差、积、商的导数法则2.3 微分的方法与应用微分的概念与方法微分在近似计算与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第三章:泰勒公式与微分中值定理3.1 泰勒公式的概念与性质引入泰勒公式的概念探讨泰勒公式的性质与应用3.2 微分中值定理的概念与证明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导数与函数的极值关系等)第四章:积分与微分方程4.1 积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引入积分的概念探讨积分的方法(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换元积分、分部积分等)4.2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引入微分方程的概念探讨微分方程的解法(常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等)第五章:线性代数基础5.1 向量的概念与运算定义向量的概念探讨向量的运算(加减、数乘、点积、叉积等)5.2 矩阵的概念与运算定义矩阵的概念探讨矩阵的运算(加减、数乘、转置、逆矩阵等)5.3 线性方程组的概念与解法引入线性方程组的概念探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高斯消元法、矩阵求逆法等)5.4 行列式的概念与性质定义行列式的概念探讨行列式的性质与计算方法第六章:概率论基础6.1 随机事件与概率定义随机事件与概率的概念探讨概率的计算(古典概率、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6.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引入随机变量的概念探讨离散型随机变量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6.3 期望与方差定义期望与方差的概念探讨期望与方差的计算及其性质第七章:线性代数进阶7.1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定义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探讨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及其应用7.2 二次型定义二次型的概念探讨二次型的标准型与判定定理7.3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引入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概念探讨线性变换的性质与计算第八章:常微分方程与应用8.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定义常微分方程的概念探讨常微分方程的解法(分离变量法、积分因子法等)8.2 常微分方程的应用探讨常微分方程在物理、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8.3 线性微分方程组引入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概念探讨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第九章:复变函数基础9.1 复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定义复数的概念探讨复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共轭等)9.2 复变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引入复变函数的概念探讨复变函数的性质(解析性、奇偶性等)9.3 复变函数的积分与级数探讨复变函数的积分(柯西积分定理、柯西积分公式等)探讨复变函数的级数(泰勒级数、洛朗级数等)第十章: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初步10.1 实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定义实函数的概念探讨实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有界性等)10.2 泛函分析的基本概念引入泛函分析的概念探讨赋范线性空间与希尔伯特空间的基本概念10.3 赋范线性空间的基本定理探讨赋范线性空间中的基本定理(闭区间上的有界线性算子等)重点解析第一章:函数与极限重点:函数的概念与性质、极限的概念与性质、无穷小与无穷大、极限的运算法则。
高数第一节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 理解函数与极限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的兴趣。
-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2. 函数的表示方法3. 函数的极限概念4. 极限的运算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初中、高中数学知识,引出高等数学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函数?函数有哪些性质?(二)新课讲授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通过实例讲解函数的定义,如y = x^2。
- 分析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2. 函数的表示方法- 介绍函数的图像表示方法。
- 讲解函数的表格表示方法。
3. 函数的极限概念- 介绍极限的定义,解释什么是“趋近”。
- 通过实例讲解极限的计算方法。
4. 极限的运算- 讲解极限的四则运算规则。
- 通过练习题巩固运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布置几道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重点难点。
(五)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作业要求及提交时间。
---四、教学反思1.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2. 教学课件3. 习题集---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
3. 定期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1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4课时)Ⅰ授课题目(章节)1.1 映射与函数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 理解集合、区间、邻域等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及构造法2. 理解函数的概念;明确函数定义有两个要素;依赖关系、定义域;掌握函数表达式的运用3. 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判定诸性质的思路4. 掌握将复合函数由外及里分解为简单函数的方法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集合、邻域的概念难点:函数的性质Ⅳ讲授内容一.集合1.集合概念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注:本课程中所有说的集合必须具有明确的界定,即对任何一个对象都可以按标准判断其是否属于所说的“总体”介绍子集、真子集、空集、集合的相等,等概念2.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以下几种:并、交、差、直积介绍全集(基本集)与余集(补集)的概念3.区间和邻域设δ>0,点X0的δ领域是指满足X-X0 δ的一切实数X的集合。
X0称为改邻域的中心,δ成为该邻域的半径二.映射1. 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按法则f,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则称f为从X到Y的映射,记作f:X→Y、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像,并记作f(x),即y=f(x),而元素x称为元素y(在映射f下)的一个原像注:映射是指两个集合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判断两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构成一个映射,关键是抓住两个要点:第一,对于第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按照规则能否在另一个集合中找到一个与之对应的元素;第二,对于第一个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第二个集合与之对应的元素是不是唯一的2. 逆映射定义:设fX到Y的单射,则由定义,对每个y∈Rf,有唯一的x∈X,适合f(x)=y。
于是,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f到X的新映射g,即g:Rf→X,对每个y∈Rf,规定g(y)=x,这x满足f(x)=y。
这个映射g称为f的逆映射,记作f2.复合映射: -1,其定义域Df-1=Rf,值域Rf-1=X定义:设有两个映射g:X→Y1,f:Y2→Z,其中Y1⊂Y2,则由映射g和f可以定出一个从X到Z的对应法则,它将每个x∈X映成f[g(x)]∈Z。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微分方程的定义及常见类型。
2. 学会解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和伯努利方程。
3. 能够运用微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微分方程的定义、常见类型的解法。
难点: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高等数学》学习指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人口增长模型,引出微分方程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
(3)齐次方程的解法。
(4)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5)伯努利方程的解法。
3. 例题讲解:(1)解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dy/dx = x/y。
(2)解齐次方程:dy/dx = (y/x)。
(3)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dy/dx + P(x)y = Q(x)。
(4)解伯努利方程:dy/dx + P(x)y = Q(x)y^n。
4. 随堂练习:(1)求解微分方程:dy/dx = sin(x)cos(y)。
(2)求解微分方程:dy/dx + 2y = x^2。
六、板书设计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各类微分方程的解法。
3. 例题及解答。
4. 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微分方程:dy/dx = 1/y。
(2)求解微分方程:dy/dx 3y = 2x。
(3)求解微分方程:dy/dx + 4y = 3x^2y^2。
2. 答案:(1)y = ln|x| + C。
(2)y = (1/3)x^3 x + C。
(3)y = 1/(x^3 + 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微分方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各类微分方程的解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数第一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 高等数学概述2. 高等数学的重要性3. 高等数学的基本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自己的教育背景和教学经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 引导学生回顾中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1. 高等数学概述- 解释高等数学的定义和特点- 简述高等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强调高等数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2. 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高等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 强调高等数学对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3. 高等数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多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和定理- 引导学生多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高等数学的理解和学习方法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重点和难点四、布置作业1. 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2. 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高等数学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教学反思:本节课以激发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习自信心为目标,通过介绍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步入高等数学的学习之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4.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对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高等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4.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最新版)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定义:函数是一种关系,将一个非空数集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非空数集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和它对应。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1.2 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函数f(x)趋向于某一数值L,我们称f(x)当x趋向于a时的极限为L,记作:lim(f(x),a)=L。
1.3 极限的运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1)lim(f(x)+g(x),a)=lim(f(x),a)+lim(g(x),a)2)lim(f(x)g(x),a)=lim(f(x),a)lim(g(x),a)3)lim(f(x)/g(x),a)=lim(f(x),a)/lim(g(x),a) (g(x)≠0)4)lim(cu(x),a)=lim(c,a)lim(u(x),a) (c为常数,u(x)可导)1.4 无穷小与无穷大无穷小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δ,使得当0<|x-a|<δ时,都有|f(x)|<M,则称f(x)为无穷小。
无穷大的定义:当自变量x趋向于某一数值a时,如果存在一个正数M,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δ,使得当0<|x-a|<δ时,都有|f(x)|>M,则称f(x)为无穷大。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2.1 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x处的导数定义为f'(x)=lim(f(x+Δx)-f(x),Δx)=lim(Δx,0)f'(x+Δx)。
2.2 导数的运算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f(x)+g(x))'=f'(x)+g'(x)2)(f(x)g(x))'=f(x)g'(x)+f'(x)g(x)3)(f(g(x)))'=f'(g(x))g'(x)4)(cu(x))'=c'u(x)+cu'(x) (c为常数,u(x)可导)2.3 微分微分的定义:函数f(x)在x处的微分定义为df(x)=f'(x)Δx。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New)
第一章预备知识授课序号01)C C C=;(2)B A B)C C C=.B A B授课序号02教学基本指标教学课题第一章第二节函数及其性质课的类型复习、新知识课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单调性与奇偶性教学难点有界性充要条件、分段函数参考教材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大纲要求理解集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基本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教学基本内容一、基本概念:1、函数设和是两个变量,是一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法则,对于每个数,变量都有唯一的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称此对应法则为定义在上的函数. 数集称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称为自变量,称为因变量.与自变量对应的因变量的值记作,称为函数在点处的函数值. 当取值时,的对应值就是. 当取遍定义域的各个数值时,对应的函数值全体组成的数集就称为该函数的值域.2、函数的有界性设函数的定义域为,数集. 如果存在正数,使得对任一,都有,则称函数在上有界;如果这样的不存在,则称函数在上无界.3、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区间,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点及,当时,恒有,则称函数在区间内是单调增加的;如果对于区间内的任意两点及,当时,恒有,则称函数在区间内是单调减少的. 单调增加或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4、函数的奇偶性设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若,则必有),如果对于任一,恒成立,则称为偶函数;如果对于任一,恒成立,则称为奇函数。
5、函数的周期性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一个正数,使得对于任一有,且恒成立,则称为周期函数,称为函数的周期,通常我们说的周期函数的周期是指最小正周期.6、反函数定义.定义2 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因为是函数值组成的数集,所以若对于任一,都有唯一的适合关系,那么就将此值作为取定的值的对应值得到一个定义在上的新函数,这个新的函数就称为的反函数,记作.这个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相对于反函数而言,原来的函数就称为直接函数.二、定理与性质:函数在上有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函数在上既有上界又有下界.三、主要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 (2) .例2 讨论函数的奇偶性.例3设是定义在内的任意函数,试证:(1) 是偶函数;(2) 是奇函数.例4 求函数的反函数.例5 函数,其中为某确定的常数. 它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它的图形是一条平行于轴的直线(图0-26),这函数称为常数函数.例6 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这函数称为绝对值函数.授课序号03教学基本指标教学课题第一章第三节初等函数课的类型复习、新知识课教学方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教学手段黑板多媒体结合教学重点初等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难点复合函数、反三角函数参考教材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大纲要求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和图形;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教学基本内容一、基本概念:1、幂函数函数(是常数)称为幂函数.幂函数的定义域随而异,当时,的定义域是;当时,的定义域是;2、指数函数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值域为.3、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反函数称为对数函数,定义域为,值域为.4、三角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正割函数和余割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5、反三角函数三角函数的反函数称为反三角函数.常用的反三角函数有如下四种:,定义域为,值域为,称为反正弦函数;,定义域为,值域为,称为反余弦函数;在区间上正切函数的反函数记作,定义域是,值域为,余切函数的反函数为,定义域是,值域为,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单调递减函数二、定理与性质:一般地,若函数的定义域为,函数在数集上有定义,且对所有的,,则对于每个数值,通过有唯一确定的数值与对应,从而得到一个以为自变量,为因变量的函数,这个函数称为由函数与的复合函数,记作,其中称为中间变量.三、主要例题:例1.设,求和.例2求函数的定义域.例3设的定义域是,求的定义域.例4已知的图形,试作的图形.例5 已知的图形,试作,的图形.例6已知的图形,试作,的图形.第二章 连续与极限 授课序号04教学基本指标教学课题 第二章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定义与计算 课的类型 复习、新知识课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自学 教学手段 黑板多媒体结合 教学重点 极限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极限定义 参考教材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大纲要求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高数第一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和性质。
教学难点:1. 高等数学的抽象性。
2. 高等数学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引入高等数学的重要性。
2. 提问:什么是高等数学?它与初等数学有何区别?二、新课讲授1. 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a. 高等数学是研究数学对象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b. 高等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等特点。
2. 高等数学的基本运算和性质:a. 导数:导数是研究函数在某一点处变化率的数学工具。
b. 积分:积分是研究函数在某区间上的累积效应的数学工具。
c. 高等数学的基本性质:连续性、可导性、可积性等。
三、课堂练习1. 举例说明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举例说明积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讲解并解决以下问题:a. 求函数f(x)在x=a处的导数。
b. 求函数f(x)在区间[a, b]上的积分。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特点、运算和性质。
2. 强调高等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习题,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高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特点、运算和性质。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特点、运算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
高等数学优秀教案.docx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教师备课本科目:《爲菁裟修》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周夂德日期:《高等数学》(上册第一分册)一元函数微积分柳重堪主编1.函数2.极限与连续3•导数与微分4.导数的应用5.不定积分6.定积分及其应用>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根本区别用初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常常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孤立的静止的观念来研究,有很多问题不能得到最终答案,甚至无法解决。
高等数学用运动的辨正观点研究变量及其依赖关系,极限的方法是研究变量的一种基本方法,贯穿高等数学的始终。
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往往比较简单,且能获得最终的结果。
>关于数学应用的评价“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O——华罗庚“数学处于人类智能的中心领域”冯•诺依曼“数学是调节理论和实践、思想和经验之间的差异的工具。
它建起了一座连通双方的桥梁,并在不断地加固它。
事实上,全部现代文明中有关理性认识和征服自然的部分都有赖于数学--- 希尔伯特第1章函数本章教学内容:1.1实数1.2函数1.3初等函数1. 4建立函数关系举例【课题】1.1实数1.2函数【教学目标】(1)理解区间的概念,学会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2)理解函数的概念,学会求函数值和定义域;(3)了解函数的主要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和有界性).【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教学设计】(1)本次课内容旨在复习中专数学内容,温故知新,以自主学习为主;(2)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完成知识的升华;(3)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展开,自然地层层推进教学. 【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1.1实数一、实数>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人们在幼童时期就学会了数东西,那就是自然数的一种应用,此后,在记账时为了表示收入和支出,需要用到正数和负数;在标明商品价格、测量物体长度和重量时要用到小数或分数;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由勾股定理知其对角线的长为庞米,这就导致无理数。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word【篇一: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1章函数与极限】第一章函数与极限教学目的: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教学重点:1、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2、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3、极限的概念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4、两个重要极限;5、无穷小及无穷小的比较;6、函数连续性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7、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1、分段函数的建立与性质;2、左极限与右极限概念及应用;3、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的应用;4、间断点及其分类;5、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应用。
1. 1 映射与函数一、集合1. 集合概念集合(简称集):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的总体. 用a, b, c….等表示.元素: 组成集合的事物称为集合的元素. a是集合m的元素表示为a m.集合的表示:列举法: 把集合的全体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例如a={a, b, c, d, e, f, g}.描述法: 若集合m是由元素具有某种性质p的元素x的全体所组成, 则m可表示为 a={a1, a2, ? ? ?, an},m={x | x具有性质p }.例如m={(x, y)| x, y为实数, x2+y2=1}.几个数集:n表示所有自然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自然数集.n={0, 1, 2, ? ? ?, n, ? ? ?}. n+={1, 2, ? ? ?, n, ? ? ?}.r表示所有实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实数集.z表示所有整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整数集.z={? ? ?, -n, ? ? ?, -2, -1, 0, 1, 2, ? ? ?, n, ? ? ?}.q表示所有有理数构成的集合, 称为有理数集.p q={|p∈z,q∈n+且p与q互质} q子集: 若x∈a, 则必有x∈b, 则称a是b的子集, 记为a?b(读作a包含于b)或b?a .如果集合a与集合b互为子集, a?b且b?a, 则称集合a与集合b相等, 记作a=b.若a?b且a≠b, 则称a是b的真子集, 记作a?≠b . 例如, n?≠z?≠q?≠r.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 记作?.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 集合的运算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或者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简称并), 记作a?b, 即a?b={x|x∈a或x∈b}.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既属于a又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简称交), 记作a?b, 即a?b={x|x∈a且x∈b}.设a、b是两个集合, 由所有属于a而不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差集(简称差), 记作a\b, 即a\b={x|x∈a且x?b}.如果我们研究某个问题限定在一个大的集合i中进行, 所研究的其他集合a都是i的子集. 此时, 我们称集合i为全集或基本集. 称i\a为a 的余集或补集, 记作ac.集合运算的法则:设a、b、c为任意三个集合, 则(1)交换律a?b=b?a, a?b=b?a;(2)结合律 (a?b)?c=a?(b?c), (a?b)?c=a?(b?c);(3)分配律 (a?b)?c=(a?c)?(b?c), (a?b)?c=(a?c)?(b?c);(4)对偶律 (a?b)c=ac ?bc, (a?b)c=ac ?bc.(a?b)c=ac ?bc的证明:x∈(a?b)c?x?a?b?x?a且x?b?x∈a c且x∈bc ?x∈ac ?bc, 所以(a?b)c=ac ?bc.直积(笛卡儿乘积):设a、b是任意两个集合, 在集合a中任意取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任意取一个元素y, 组成一个有序对(x, y), 把这样的有序对作为新元素, 它们全体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直积, 记为a?b, 即 a?b={(x, y)|x∈a且y∈b}.例如, r?r={(x, y)| x∈r且y∈r }即为xoy面上全体点的集合, r?r常记作r2.3. 区间和邻域有限区间:设ab, 称数集{x|axb}为开区间, 记为(a, b), 即(a, b)={x|axb}.类似地有[a, b] = {x | a ≤x≤b }称为闭区间,[a, b) = {x | a≤xb }、(a, b] = {x | ax≤b }称为半开区间.其中a和b称为区间(a, b)、[a, b]、[a, b)、(a, b]的端点, b-a称为区间的长度.无限区间:[a, +∞) = {x | a≤x }, (-∞, b] = {x | x b } , (-∞, +∞)={x | | x | +∞}.区间在数轴上的表示:邻域: 以点a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称为点a的邻域, 记作u(a).二、映射1. 映射的概念定义设x、y是两个非空集合, 如果存在一个法则f, 使得对x中每个元素x, 按法则f, 在y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 则称f为从x 到y的映射, 记作f : x→y ,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像, 并记作f(x), 即y=f(x),而元素x称为元素y(在映射f下)的一个原像; 集合x称为映射f的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x ;x中所有元素的像所组成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 记为r f, 或f(x), 即r f=f(x)={f(x)|x∈x}.需要注意的问题:(1)构成一个映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集合x, 即定义域d f=x; 集合y, 即值域的范围: r f ?y; 对应法则f, 使对每个x∈x, 有唯一确定的y=f(x)与之对应.(2)对每个x∈x, 元素x的像y是唯一的; 而对每个y∈r f, 元素y的原像不一定是唯一的; 映射f的值域r f是y的一个子集, 即r f ?y, 不一定r f=y .例1设f : r→r, 对每个x∈r, f(x)=x2.显然, f是一个映射, f的定义域d f=r, 值域r f ={y|y≥0}, 它是r的一个真子集. 对于r f 中的元素y, 除y=0外, 它的原像不是唯一的. 如y=4的原像就有x=2和x=-2两个.例2设x={(x, y)|x2+y2=1}, y={(x, 0)||x|≤1}, f : x →y, 对每个(x, y)∈x, 有唯一确定的(x, 0)∈y与之对应.显然f是一个映射, f的定义域d f=x, 值域r f =y. 在几何上, 这个映射表示将平面上一个圆心在原点的单位圆周上的点投影到x轴的区间[-1, 1]上.(3) f :[-, ]→[-1, 1], 对每个x∈[-, ], f(x)=sin x . 2222f是一个映射, 定义域d f =[-, ], 值域r f =[-1, 1]. 22满射、单射和双射:设f是从集合x到集合y的映射, 若r f =y, 即y中任一元素y都是x 中某元素的像, 则称f为x到y上的映射或满射; 若对x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x 1≠x 2, 它们的像f(x 1)≠f(x 2), 则称f为x到y的单射; 若映射f既是单射, 又是满射, 则称f为一一映射(或双射).上述三例各是什么映射?2. 逆映射与复合映射设f是x到y的单射, 则由定义, 对每个y∈r f , 有唯一的x∈x, 适合f(x)=y, 于是, 我们可定义一个从r f 到x的新映射g, 即g : r f →x,对每个y∈r f , 规定g(y)=x, 这x满足f(x)=y. 这个映射g称为f的逆映射, 记作f -1, 其定义域df-1=r f , 值域rf-1=x .按上述定义, 只有单射才存在逆映射. 上述三例中哪个映射存在逆映射?设有两个映射g : x→y 1,f : y 2→z,其中y 1?y 2. 则由映射g和f可以定出一个从x到z的对应法则, 它将每个x∈x映射成f[g(x)]∈z . 显然, 这个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从x 到z的映射, 这个映射称为映射g和f构成的复合映射, 记作f o g, 即f o g: x →z,(f o g)(x)=f[g(x)], x∈x .应注意的问题:映射g和f构成复合映射的条件是: g的值域r g必须包含在f的定义域内, r g?d f . 否则, 不能构成复合映射. 由此可以知道, 映射g和f 的复合是有顺序的, f o g有意义并不表示g o f也有意义. 即使f o g 与g o f都有意义, 复映射f o g与g o f也未必相同.例4 设有映射g : r→[-1, 1], 对每个x∈r, g(x)=sin x,映射f : [-1, 1]→[0, 1], 对每个u∈[-1, 1], f(u)=-u2.则映射g和f构成复映射f o g: r→[0, 1], 对每个x∈r, 有(f g)(x)=f[g(x)]=f(sinx)=-sin2x=|cosx|.三、函数1. 函数概念定义设数集d?r, 则称映射f : d →r为定义在d上的函数, 通常简记为y=f(x), x∈d,其中x称为自变量, y称为因变量, d称为定义域, 记作d f, 即d f=d.应注意的问题:记号f和f(x)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前者表示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对应法则, 而后者表示与自变量x对应的函数值. 但为了叙述方便,习惯上常用记号“f(x), x∈d”或“y=f(x), x∈d”来表示定义在d上的函数, 这时应理解为由它所确定的函数f .函数符号: 函数y=f(x)中表示对应关系的记号f也可改用其它字母, 例如“f”, “?”等. 此时函数就记作y=? (x), y=f(x).函数的两要素:函数是从实数集到实数集的映射, 其值域总在r内, 因此构成函数的要素是定义域d f及对应法则f .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 对应法则也相同, 那么这两个函数就是相同的, 否则就是不同的.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通常按以下两种情形来确定: 一种是对有实际背景的函数, 根据实际背景中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求定义域举例:1 求函数y=-x2-4的定义域. x要使函数有意义, 必须x≠0, 且x2 - 4≥0.解不等式得| x |≥2.所以函数的定义域为d={x | | x |≥2}, 或d=(-∞, 2]?[2, +∞]).单值函数与多值函数:【篇二:同济第六版《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02章导数与微分】第二章导数与微分教学目的: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与微分的关系和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的关系。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
教学目的: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解、阶、通解,初始条件和特等概念。
2.熟练掌握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会解齐次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会用简单的变量代换解某些微分方程。
4. 会用降阶法解下列微分方程:()()n y f x =, (,)y f x y '''+和(,)y f y y '''=5. 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6.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并会解某些高于二阶的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7.求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和通解。
8.会解欧拉方程,会解包含两个未知函数的一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
9.会解微分方程组(或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1、可分离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2、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n y f x =, (,)y f x y '''+和(,)y f y y '''=3、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4、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教学难点:1、齐次微分方程、伯努利方程和全微分方程;2、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3、自由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
4、欧拉方程§12. 1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函数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在数量方面的反映, 利用函数关系又可以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进行研究. 因此如何寻找出所需要的函数关系, 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许多问题中, 往往不能直接找出所需要的函数关系, 但是根据问题所提供的情况, 有时可以列出含有要找的函数及其导数的关系式. 这样的关系就是所谓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建立以后, 对它进行研究, 找出未知函数来, 这就是解微分方程.例1 一曲线通过点(1, 2), 且在该曲线上任一点M (x , y )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x , 求这曲线的方程.解 设所求曲线的方程为y =y (x ). 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 可知未知函数y =y (x )应满足关系式(称为微分方程)x dxdy 2=. (1) 此外, 未知函数y =y (x )还应满足下列条件:x =1时, y =2, 简记为y |x =1=2. (2)把(1)式两端积分, 得(称为微分方程的通解)⎰=xdx y 2, 即y =x 2+C , (3)其中C 是任意常数.把条件“x =1时, y =2”代入(3)式, 得2=12+C ,由此定出C =1. 把C =1代入(3)式, 得所求曲线方程(称为微分方程满足条件y |x =1=2的解): y =x 2+1.例2 列车在平直线路上以20m/s(相当于72km/h)的速度行驶; 当制动时列车获得加速度-0.4m/s 2. 问开始制动后多少时间列车才能停住, 以及列车在这段时间里行驶了多少路程?解 设列车在开始制动后t 秒时行驶了s 米. 根据题意, 反映制动阶段列车运动规律的函数s =s (t )应满足关系式4.022-=dt s d . (4) 此外, 未知函数s =s (t )还应满足下列条件:t =0时, s =0, 20==dtds v . 简记为s |t =0=0, s '|t =0=20. (5) 把(4)式两端积分一次, 得14.0C t dtds v +-==; (6) 再积分一次, 得s =-0.2t 2 +C 1t +C 2, (7)这里C 1, C 2都是任意常数.把条件v |t =0=20代入(6)得20=C 1;把条件s |t =0=0代入(7)得0=C 2.把C 1, C 2的值代入(6)及(7)式得v =-0.4t +20, (8)s =-0.2t 2+20t . (9)在(8)式中令v =0, 得到列车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住所需的时间504.020==t (s ). 再把t =50代入(9), 得到列车在制动阶段行驶的路程s =-0.2⨯502+20⨯50=500(m ).解 设列车在开始制动后t 秒时行驶了s 米,s ''=-0.4, 并且s |t =0=0, s '|t =0=20.把等式s ''=-0.4两端积分一次, 得s '=-0.4t +C 1, 即v =-0.4t +C 1(C 1是任意常数),再积分一次, 得s =-0.2t 2 +C 1t +C 2 (C 1, C 2都C 1是任意常数).由v |t =0=20得20=C 1, 于是v =-0.4t +20;由s |t =0=0得0=C 2, 于是s =-0.2t 2+20t .令v =0, 得t =50(s). 于是列车在制动阶段行驶的路程s =-0.2⨯502+20⨯50=500(m ).几个概念:微分方程: 表示未知函数、未知函数的导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 叫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 未知函数是一元函数的微分方程, 叫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 未知函数是多元函数的微分方程, 叫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阶: 微分方程中所出现的未知函数的最高阶导数的阶数, 叫微分方程的阶. x 3 y '''+x 2 y ''-4xy '=3x 2 ,y (4) -4y '''+10y ''-12y '+5y =sin2x ,y (n ) +1=0,一般n 阶微分方程:F (x , y , y ', ⋅ ⋅ ⋅ , y (n ) )=0.y (n )=f (x , y , y ', ⋅ ⋅ ⋅ , y (n -1) ) .微分方程的解: 满足微分方程的函数(把函数代入微分方程能使该方程成为恒等式)叫做该微分方程的解. 确切地说, 设函数y =ϕ(x )在区间I 上有n 阶连续导数, 如果在区间I 上,F [x , ϕ(x ), ϕ'(x ), ⋅ ⋅ ⋅, ϕ(n ) (x )]=0,那么函数y =ϕ(x )就叫做微分方程F (x , y , y ', ⋅ ⋅ ⋅, y (n ) )=0在区间I 上的解.通解: 如果微分方程的解中含有任意常数, 且任意常数的个数与微分方程的阶数相同, 这样的解叫做微分方程的通解.初始条件: 用于确定通解中任意常数的条件, 称为初始条件. 如x =x 0 时, y =y 0 , y '= y '0 .一般写成00y y x x ==, 00y y x x '='=. 特解: 确定了通解中的任意常数以后, 就得到微分方程的特解. 即不含任意常数的解. 初值问题: 求微分方程满足初始条件的解的问题称为初值问题.如求微分方程y '=f (x , y )满足初始条件00y y x x ==的解的问题, 记为⎩⎨⎧=='=00),(y y y x f y x x . 积分曲线: 微分方程的解的图形是一条曲线, 叫做微分方程的积分曲线.例3 验证: 函数x =C 1cos kt +C 2 sin kt是微分方程0222=+x k dt x d 的解. 解 求所给函数的导数:kt kC kt kC dtdx cos sin 21+-=, )sin cos (sin cos 212221222kt C kt C k kt C k kt C k dt x d +-=--=. 将22dtx d 及x 的表达式代入所给方程, 得 -k 2(C 1cos kt +C 2sin kt )+ k 2(C 1cos kt +C 2sin kt )≡0.这表明函数x =C 1cos kt +C 2sin kt 满足方程0222=+x k dt x d , 因此所给函数是所给方程的解. 例4 已知函数x =C 1cos kt +C 2sin kt (k ≠0)是微分方程0222=+x k dt x d 的通解, 求满足初始条件 x | t =0 =A , x '| t =0 =0的特解.解 由条件x | t =0 =A 及x =C 1 cos kt +C 2 sin kt , 得C 1=A .再由条件x '| t =0 =0, 及x '(t ) =-kC 1sin kt +kC 2cos kt , 得C 2=0.把C 1、C 2的值代入x =C 1cos kt +C 2sin kt 中, 得x =A cos kt .§12. 2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观察与分析:1. 求微分方程y '=2x 的通解. 为此把方程两边积分, 得y =x 2+C .一般地, 方程y '=f (x )的通解为C dx x f y +=⎰)((此处积分后不再加任意常数).2. 求微分方程y '=2xy 2 的通解.因为y 是未知的, 所以积分⎰dx xy 22无法进行, 方程两边直接积分不能求出通解.为求通解可将方程变为xdx dy y 212=, 两边积分, 得 C x y +=-21, 或Cx y +-=21, 可以验证函数Cx y +-=21是原方程的通解. 一般地, 如果一阶微分方程y '=ϕ(x , y )能写成g (y )dy =f (x )dx形式, 则两边积分可得一个不含未知函数的导数的方程G (y )=F (x )+C ,由方程G (y )=F (x )+C 所确定的隐函数就是原方程的通解对称形式的一阶微分方程:一阶微分方程有时也写成如下对称形式:P (x , y )dx +Q (x , y )dy =0在这种方程中, 变量x 与y 是对称的.若把x 看作自变量、y 看作未知函数, 则当Q (x ,y )≠0时, 有),(),(y x Q y x P dx dy -=. 若把y 看作自变量、x 看作未知函数, 则当P (x ,y )≠0时, 有),(),(y x P y x Q dy dx -=.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如果一个一阶微分方程能写成g (y )dy =f (x )dx (或写成y '=ϕ(x )ψ(y ))的形式, 就是说, 能把微分方程写成一端只含y 的函数和dy , 另一端只含x 的函数和dx , 那么原方程就称为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讨论: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1) y '=2xy , 是. ⇒y -1dy =2xdx .(2)3x 2+5x -y '=0, 是. ⇒dy =(3x 2+5x )dx .(3)(x 2+y 2)dx -xydy =0, 不是.(4)y '=1+x +y 2+xy 2, 是. ⇒y '=(1+x )(1+y 2).(5)y '=10x +y , 是. ⇒10-y dy =10x dx . (6)xy y x y +='. 不是. 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第一步 分离变量, 将方程写成g (y )dy =f (x )dx 的形式;第二步 两端积分:⎰⎰=dx x f dy y g )()(, 设积分后得G (y )=F (x )+C ;第三步 求出由G (y )=F (x )+C 所确定的隐函数y =Φ(x )或x =ψ(y )G (y )=F (x )+C , y =Φ (x )或x =ψ(y )都是方程的通解, 其中G (y )=F (x )+C 称为隐式(通)解.例1 求微分方程xy dxdy 2=的通解. 解 此方程为可分离变量方程, 分离变量后得xdx dy y21=, 两边积分得⎰⎰=xdx dy y 21, 即 ln|y |=x 2+C 1,从而 2112x C C x e e e y ±=±=+. 因为1C e ±仍是任意常数, 把它记作C , 便得所给方程的通解2x Ce y =.解 此方程为可分离变量方程, 分离变量后得xdx dy y21=, 两边积分得⎰⎰=xdx dy y 21, 即 ln|y |=x 2+ln C ,从而 2x Ce y =.例2 铀的衰变速度与当时未衰变的原子的含量M 成正比. 已知t =0时铀的含量为M 0, 求在衰变过程中铀含量M (t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解 铀的衰变速度就是M (t )对时间t 的导数dtdM . 由于铀的衰变速度与其含量成正比, 故得微分方程M dtdM λ-=, 其中λ(λ>0)是常数, λ前的曲面号表示当t 增加时M 单调减少. 即0<dt dM . 由题意, 初始条件为M |t =0=M 0.将方程分离变量得dt MdM λ-=. 两边积分, 得⎰⎰-=dt M dM )(λ, 即 ln M =-λt +ln C , 也即M =Ce -λt .由初始条件, 得M 0=Ce 0=C ,所以铀含量M (t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M =M 0e -λt .例3 设降落伞从跳伞塔下落后, 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 并设降落伞离开跳伞塔时速度为零. 求降落伞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解 设降落伞下落速度为v (t ). 降落伞所受外力为F =mg -kv ( k 为比例系数). 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ma , 得函数v (t )应满足的方程为kv mg dtdv m -=, 初始条件为v |t =0=0.方程分离变量, 得mdt kv mg dv =-, 两边积分, 得⎰⎰=-m dt kv mg dv , 1)ln(1C m t kv mg k +=--,即 t m k Ce k mg v -+=(ke C kC 1--=), 将初始条件v |t =0=0代入通解得kmg C -=, 于是降落伞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1(t m k e kmg v --=. 例4 求微分方程221xy y x dxdy +++=的通解. 解 方程可化为)1)(1(2y x dxdy ++=, 分离变量得dx x dy y )1(112+=+, 两边积分得⎰⎰+=+dx x dy y )1(112, 即C x x y ++=221arctan . 于是原方程的通解为)21tan(2C x x y ++=.例4 有高为1m 的半球形容器, 水从它的底部小孔流出, 小孔横截面面积为1cm 2. 开始时容器内盛满了水, 求水从小孔流出过程中容器里水面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解 由水力学知道, 水从孔口流出的流量Q 可用下列公式计算:gh S dtdV Q 262.0==, 其中0. 62为流量系数, S 为孔口横截面面积, g 为重力加速度. 现在孔口横截面面积S =1cm 2, 故 gh dtdV 262.0=, 或dt gh dV 262.0=. 另一方面, 设在微小时间间隔[t , t +d t ]内, 水面高度由h 降至h +dh (dh <0), 则又可得到 dV =-πr 2dh ,其中r 是时刻t 的水面半径, 右端置负号是由于dh <0而dV >0的缘故. 又因222200)100(100h h h r -=--=,所以 dV =-π(200h -h 2)dh .通过比较得到dh h h dt gh )200(262.02--=π,这就是未知函数h =h (t )应满足的微分方程.此外, 开始时容器内的水是满的, 所以未知函数h =h (t )还应满足下列初始条件: h |t =0=100.将方程dh h h dt gh )200(262.02--=π分离变量后得dh h h g dt )200(262.02321--=π. 两端积分, 得⎰--=dh h h g t )200(262.02321π,即 C h h g t +--=)523400(262.02523π, 其中C 是任意常数.由初始条件得C g t +⨯-⨯-=)100521003400(262.02523π, 5101514262.0)52000003400000(262.0⨯⨯=-=g g C ππ. 因此 )310107(262.0252335h h g t +-⨯=π.上式表达了水从小孔流出的过程中容器内水面高度h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12. 3 齐次方程齐次方程:如果一阶微分方程),(y x f dx dy =中的函数f (x , y )可写成x y 的函数, 即)(),(xy y x f ϕ=, 则称这方程为齐次方程. 下列方程哪些是齐次方程?(1)022=---'x y y y x 是齐次方程.1)(222-+=⇒-+=⇒x y x y dx dy x x y y dx dy . (2)2211y y x -='-不是齐次方程.2211x y dx dy --=⇒. (3)(x 2+y 2)dx -xydy =0是齐次方程. x y y x dx dy xy y x dx dy +=⇒+=⇒22. (4)(2x +y -4)dx +(x +y -1)dy =0不是齐次方程.142-+-+-=⇒y x y x dx dy . (5)0ch 3)ch 3sh 2(=-+dy xy x dx x y y x yx 是齐次方程. x y x y dx dy xy x x y y x y x dx dy +=⇒+=⇒th 32ch 3ch 3sh 2齐次方程的解法:在齐次方程)(x y dx dy ϕ=中, 令xy u =, 即y =ux , 有 )(u dx du x u ϕ=+, 分离变量, 得xdx u u du =-)(ϕ. 两端积分, 得 ⎰⎰=-x dx u u du )(ϕ. 求出积分后, 再用xy 代替u , 便得所给齐次方程的通解. 例1 解方程dx dy xy dx dy x y =+22.解 原方程可写成1)(222-=-=xy x y x xy y dx dy , 因此原方程是齐次方程. 令u x y =, 则 y =ux ,dxdu x u dx dy +=, 于是原方程变为12-=+u u dx du x u , 即 1-=u u dx du x . 分离变量, 得xdx du u =-)11(. 两边积分, 得u -ln|u |+C =ln|x |,或写成ln|xu |=u +C . 以xy 代上式中的u , 便得所给方程的通解 C xy y +=||ln . 例2 有旋转曲面形状的凹镜, 假设由旋转轴上一点O 发出的一切光线经此凹镜反射后都与旋转轴平行. 求这旋转曲面的方程.解 设此凹镜是由xOy 面上曲线L : y =y (x )(y >0)绕x 轴旋转而成, 光源在原点. 在L 上任取一点M (x , y ), 作L 的切线交x 轴于A . 点O 发出的光线经点M 反射后是一条平行于x 轴射线. 由光学及几何原理可以证明OA =OM ,因为 x y y OP PM OP AP OA -'=-=-=αcot , 而 22y x OM +=. 于是得微分方程22y x x y y +=-',整理得1)(2++=yx y x dy dx . 这是齐次方程. 问题归结为解齐次方程1)(2++=y x y x dy dx . 令v y x =, 即x =yv , 得12++=+v v dy dv y v , 即 12+=v dydv y , 分离变量, 得y dy v dv =+12, 两边积分, 得 C y v v ln ln )1ln(2-=++, C y v v =++⇒12, 1)(22+=-⇒v v Cy , 1222=-C yv Cy , 以yv =x 代入上式, 得)2(22C x C y +=. 这是以x 轴为轴、焦点在原点的抛物线, 它绕x 轴旋转所得旋转曲面的方程为)2(222C x C z y +=+. 这就是所求的旋转曲面方程.例3 设河边点O 的正对岸为点A , 河宽OA =h , 两岸为平行直线, 水流速度为a , 有一鸭子从点A 游向点O , 设鸭子的游速为b (b >a ), 且鸭子游动方向始终朝着点 O . 求鸭子游过的迹线的方程.例3 设一条河的两岸为平行直线, 水流速度为a , 有一鸭子从岸边点A 游向正对岸点O , 设鸭子的游速为b (b >a ), 且鸭子游动方向始终朝着点O , 已知OA =h , 求鸭子游过的迹线的方程. 解 取O 为坐标原点, 河岸朝顺水方向为x 轴, y 轴指向对岸. 设在时刻t 鸭子位于点P (x , y ), 则鸭子运动速度) ,() ,(dtdy dt dx v v y x ==v , 故有y x v v dy dx =.另一方面, ) ,()0 ,(2222y x y y x x b a +-+-+=+=b a v , ) ,(2222y x by y x bx a +-+-=v . 因此y x y x b a v v dy dx y x ++-==1)(2, 即yx y x b a dy dx ++-=1)(2. 问题归结为解齐次方程y x y x b a dy dx ++-=1)(2. 令u y x =, 即x =yu , 得 12+-=u ba dy du y , 分离变量, 得dy bya u du -=+12, 两边积分, 得 )ln (ln arsh C y abu +-=, 将yx u =代入上式并整理, 得])()[(2111b a b a Cy Cy C x +--=. 以x |y =h =0代入上式, 得hC 1=, 故鸭子游过的轨迹方程为 ])()[(211b a b a hy h y h x +--=, 0≤y ≤h . 将y x u =代入)ln (ln arsh C y ab u +-=后的整理过程: )ln (ln arsh C y ab y x +-= a b Cy y x -=⇒)ln(sh ])()[(21a ba b Cy Cy y x -=⇒- ])()[(2a b a b Cy Cy y x -=⇒-])()[(2111a b a b Cy Cy C x +--=⇒.§12.4 线性微分方程一、 线性方程线性方程:方程)()(x Q y x P dxdy =+叫做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如果Q (x )≡0 , 则方程称为齐次线性方程, 否则方程称为非齐次线性方程. 方程0)(=+y x P dx dy 叫做对应于非齐次线性方程)()(x Q y x P dxdy =+的齐次线性方程. 下列方程各是什么类型方程? (1)y dx dy x =-)2(⇒021=--y x dx dy 是齐次线性方程. (2) 3x 2+5x -5y '=0⇒y '=3x 2+5x , 是非齐次线性方程.(3) y '+y cos x =e -sin x , 是非齐次线性方程.(4)y x dxdy +=10, 不是线性方程. (5)0)1(32=++x dx dy y ⇒0)1(23=+-y x dx dy 或32)1(x y dy dx +-, 不是线性方程. 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齐次线性方程0)(=+y x P dx dy 是变量可分离方程. 分离变量后得 dx x P ydy )(-=, 两边积分, 得1)(||ln C dx x P y +-=⎰,或 )( 1)(C dx x P e C Ce y ±=⎰=-, 这就是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积分中不再加任意常数).例1 求方程y dxdy x =-)2(的通解. 解 这是齐次线性方程, 分离变量得2-=x dx y dy ,两边积分得ln|y |=ln|x -2|+lnC ,方程的通解为y =C (x -2).非齐次线性方程的解法:将齐次线性方程通解中的常数换成x 的未知函数u (x ), 把⎰=-dx x P e x u y )()(设想成非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 代入非齐次线性方程求得)()()()()()()()()(x Q e x u x P x P e x u e x u dx x P dx x P dx x P =⎰+⎰-⎰'---,化简得 ⎰='dx x P e x Q x u )()()(,C dx e x Q x u dx x P +⎰=⎰)()()(,于是非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为])([)()(C dx e x Q e y dx x P dx x P +⎰⎰=⎰-, 或 dx e x Q e Ce y dx x P dx x P dx x P ⎰⎰⎰+⎰=--)()()()(. 非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等于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通解与非齐次线性方程的一个特解之和.例2 求方程25)1(12+=+-x x y dx dy 的通解. 解 这是一个非齐次线性方程.先求对应的齐次线性方程012=+-x y dx dy 的通解. 分离变量得12+=x dx y dy , 两边积分得ln y =2ln (x +1)+ln C ,齐次线性方程的通解为y =C (x +1)2.用常数变易法. 把C 换成u , 即令y =u ⋅(x +1)2, 代入所给非齐次线性方程, 得2522)1()1(12)1(2)1(+=+⋅+-+⋅++⋅'x x u x x u x u 21)1(+='x u ,两边积分, 得C x u ++=23)1(32. 再把上式代入y =u (x +1)2中, 即得所求方程的通解为 ])1(32[)1(232C x x y +++=. 解: 这里12)(+-=x x P , 25)1()(+=x x Q . 因为 )1ln(2)12()(+-=+-=⎰⎰x dx x dx x P , 2)1ln(2)()1(+==⎰+-x e e x dx x P ,2321225)()1(32)1()1()1()(+=+=++=⎰⎰⎰⎰-x dx x dx x x dx e x Q dx x P , 所以通解为])1(32[)1(])([232)()(C x x C dx e x Q e y dx x P dx x P +++=+⎰⎰=⎰-. 例3 有一个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电源电动势为E =E m sin ωt (E m 、ω都是常数), 电阻R 和电感L 都是常量. 求电流i (t ).解 由电学知道, 当电流变化时, L 上有感应电动势dt di L-. 由回路电压定律得出 0=--iR dt di LE , 即 LE i L R dt di =+. 把E =E m sin ω t 代入上式, 得t L E i L R dt di m sin ω=+. 初始条件为i |t =0=0.方程t LE i L R dt di m sin ω=+为非齐次线性方程, 其中 L R t P =)(, t L E t Q m s i n )(ω=. 由通解公式, 得])([)()()(C dt e t Q e t i dt t P dt t P +⎰⎰=⎰-) sin (C dt e t L E e dt L R m dt L R +⎰⎰=⎰-ω)sin (C dt te e LE t L R t L Rm +=⎰-ω t L R m Ce t L t R LR E -+-+=) cos sin (222ωωωω. 其中C 为任意常数.将初始条件i |t =0=0代入通解, 得222 L R LE C m ωω+=, 因此, 所求函数i (t )为) cos sin ( )(222222t L t R L R E e L R LE t i m t L R m ωωωωωω-+++=-. 二、伯努利方程伯努利方程: 方程n y x Q y x P dxdy )()(=+ (n ≠0, 1) 叫做伯努利方程.下列方程是什么类型方程?(1)4)21(3131y x y dx dy -=+, 是伯努利方程. (2)5xy y dx dy +=, ⇒5xy y dxdy =-, 是伯努利方程. (3)x y y x y +=', ⇒11-=-'xy y x y , 是伯努利方程. (4)x xy dxdy 42=-, 是线性方程, 不是伯努利方程. 伯努利方程的解法: 以y n 除方程的两边, 得 )()(1x Q y x P dx dy y n n=+-- 令z =y 1-n , 得线性方程)()1()()1(x Q n z x P n dxdz -=-+. 例4 求方程2)(ln y x a x y dx dy -+的通解. 解 以y 2除方程的两端, 得x a y xdx dy y ln 112=+--, 即 x a y x dx y d ln 1)(11=+---, 令z =y -1, 则上述方程成为x a z xdx dz ln 1-=-. 这是一个线性方程, 它的通解为])(ln 2[2x a C x z -=.以y -1代z , 得所求方程的通解为1])(ln 2[2=-x a C yx .经过变量代换, 某些方程可以化为变量可分离的方程, 或化为已知其求解方法的方程. 例5 解方程yx dx dy +=1. 解 若把所给方程变形为y x dydx +=, 即为一阶线性方程, 则按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可求得通解. 但这里用变量代换来解所给方程. 令x +y =u , 则原方程化为u dx du 11=-, 即uu dx du 1+=. 分离变量, 得dx du u u =+1, 两端积分得u -ln|u +1|=x -ln|C |.以u =x +y 代入上式, 得y -ln|x +y +1|=-ln|C |, 或x =Ce y -y -1.§12. 5 全微分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个一阶微分方程写成P (x , y )dx +Q (x , y )dy =0形式后, 如果它的左端恰好是某一个函数u =u (x , y )的全微分:du (x , y )=P (x , y )dx +Q (x , y )dy ,那么方程P (x , y )dx +Q (x , y )dy =0就叫做全微分方程. 这里),(y x P xu =∂∂, ),(y x Q y u =∂∂, 而方程可写为du (x , y )=0.全微分方程的判定: 若P (x , y )、Q (x , y )在单连通域G 内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 且 xQ y P ∂∂=∂∂, 则方程P (x , y )dx +Q (x , y )dy =0是全微分方程,全微分方程的通解:若方程P (x , y )dx +Q (x , y )dy =0是全微分方程, 且du (x , y )=P (x , y )dx +Q (x , y )dy则 u (x , y )=C ,即 )),(( ),(),(00000G y x C dx y x Q dx y x P yy x x ∈=+⎰⎰. 是方程P (x , y )dx +Q (x , y )dy =0的通解例1 求解(5x 4+3xy 2-y 3)dx +(3x 2y -3xy 2+y 2 )dy =0.解 这里xQ y xy y P ∂∂=-=∂∂236, 所以这是全微分方程. 取(x 0, y 0)=(0, 0), 有 ⎰⎰+-+=y x dy y dx y xy x y x u 020324)35(),(332253123y xy y x x +-+=.于是, 方程的通解为C y xy y x x =+-+332253123.积分因子: 若方程P (x , y )dx +Q (x , y )dy =0不是全微分方程, 但存在一函数μ=μ(x , y ) (μ(x , y )≠0), 使方程μ(x , y )P (x , y )dx +μ(x , y )Q (x , y )dy =0是全微分方程, 则函数μ(x , y )叫做方程P (x , y )dx +Q (x , y )dy =0的积分因子.例2 通过观察求方程的积分因子并求其通解:(1)ydx -xdy =0;(2)(1+xy )ydx +(1-xy )xdy =0.解 (1)方程ydx -xdy =0不是全微分方程.因为2)(y xdy ydx y xd -=, 所以21y 是方程ydx -xdy =0的积分因子, 于是 02=-y xdy ydx 是全微分方程, 所给方程的通解为C y x =. (2)方程(1+xy )ydx +(1-xy )xdy =0不是全微分方程.将方程的各项重新合并, 得(ydx +xdy )+xy (ydx -xdy )=0,再把它改写成0)()(22=-+y dy x dx y x xy d , 这时容易看出2)(1xy 为积分因子, 乘以该积分因子后, 方程就变为 0)()(2=-+ydy x dx xy xy d ,积分得通解C y x xy ln ||ln 1=+-, 即xy Ce yx 1=. 我们也可用积分因子的方法来解一阶线性方程y '+P (x )y =Q (x ).可以验证⎰=dx x P e x )()(μ是一阶线性方程y '+P (x )y =Q (x )的一个积分因子. 在一阶线性方程的两边乘以⎰=dx x P e x )()(μ得 ⎰=⎰+⎰'dx x P dx x P dx x P e x Q e x yP e y )()()()()(, 即 ⎰='⎰+⎰'dx x P dx x P dx x P e x Q e y e y )()()()(][, 亦即 ⎰='⎰dx x P dx x P e x Q ye )()()(][. 两边积分, 便得通解C dx e x Q ye dx x P dx x P +⎰=⎰⎰)()()(,或 ])([)()(C dx e x Q e y dx x P dx x P +⎰⎰=⎰-. 例3用积分因子求x xy dxdy 42=+的通解. 解 方程的积分因子为22)(x xdx e e x =⎰=μ. 方程两边乘以2x e 得22242x x x xe y xe e y =+', 即224)(x x xe y e =',于是 C e dx xe y e x x x +==⎰22224. 因此原方程的通解为2224x x Ce dx xe y -+==⎰.§12. 6 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一、y (n )=f (x )型的微分方程解法: 积分n 次1)1()(C dx x f y n +=⎰-, 21)2(])([C dx C dx x f y n ++=⎰⎰-, ⋅ ⋅ ⋅.例1 求微分方程y '''=e 2x -cos x 的通解.解 对所给方程接连积分三次, 得12sin 21C x e y x +-='',212cos 41C x C x e y x +++=',3221221sin 81C x C x C x e y x ++++=,这就是所给方程的通解.或 122sin 21C x e y x +-='',2122cos 41C x C x e y x +++=',32212sin 81C x C x C x e y x ++++=,这就是所给方程的通解.例2 质量为m 的质点受力F 的作用沿Ox 轴作直线运动. 设力F 仅是时间t 的函数:F =F (t ). 在开始时刻t =0时F (0)=F 0, 随着时间t 的增大, 此力F 均匀地减小, 直到t =T 时, F (T )=0. 如果开始时质点位于原点, 且初速度为零, 求这质点的运动规律.解 设x =x (t )表示在时刻t 时质点的位置,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为)(22t F dt x d m =. 由题设, 力F (t )随t 增大而均匀地减小, 且t =0时, F (0)=F 0, 所以F (t )=F 0-kt ; 又当t =T 时, F (T )=0, 从而)1()(0Tt F t F -=.于是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又写为)1(022T t mF dt x d -=, 其初始条件为0|0==t x , 0|0==t dt dx . 把微分方程两边积分, 得120)2(C Tt t m F dt dx +-=. 再积分一次, 得21320)621(C t C Tt t m F x ++-=. 由初始条件x |t =0=0, 0|0==t dt dx , 得C 1=C 2=0.于是所求质点的运动规律为)621(320Tt t m F x -=, 0≤t ≤T . 解 设x =x (t )表示在时刻t 时质点的位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为mx ''=F (t ).由题设, F (t )是线性函数, 且过点(0, F 0)和(T , 0),故 1)(0=+T t F t F , 即)1()(0Tt F t F -=. 于是质点运动的微分方程又写为)1(0Tt m F x -=''. 其初始条件为x |t =0=0, x '|t =0=0.把微分方程两边积分, 得120)2(C Tt t m F x +-=', 再积分一次, 得2320)621(C Tt t m F x +-=, 由初始条件x |t =0=0, x '|t =0=0,得C 1=C 2=0.于是所求质点的运动规律为)621(320Tt t m F x -=, 0≤t ≤T .二、y ''= f (x , y ')型的微分方程解法: 设y '=p 则方程化为p '=f (x , p ).设p '=f (x , p )的通解为p =ϕ(x ,C 1), 则),(1C x dxdy ϕ=. 原方程的通解为21),(C dx C x y +=⎰ϕ.例3 求微分方程(1+x 2)y ''=2xy '满足初始条件y |x =0=1, y '|x =0=3的特解.解 所给方程是y ''=f (x , y ')型的. 设y '=p , 代入方程并分离变量后, 有dx x x p dp 212+=. 两边积分, 得ln|p |=ln(1+x 2)+C ,即 p =y '=C 1(1+x 2) (C 1=±e C ).由条件y '|x =0=3, 得C 1=3,所以 y '=3(1+x 2).两边再积分, 得 y =x 3+3x +C 2.又由条件y |x =0=1, 得C 2=1,于是所求的特解为y =x 3+3x +1.例4 设有一均匀、柔软的绳索, 两端固定, 绳索仅受重力的作用而下垂. 试问该绳索在平衡状态时是怎样的曲线?三、y ''=f (y , y ')型的微分方程解法: 设y '=p ,有dy dp p dx dy dy dp dx dp y =⋅==''. 原方程化为),(p y f dydp p =.设方程),(p y f dydp p =的通解为y '=p =ϕ(y , C 1), 则原方程的通解为21),(C x C y dy +=⎰ϕ. 例5 求微分yy ''-y '2=0的通解.解 设y '=p , 则dy dp py ='', 代入方程, 得02=-p dydp yp . 在y ≠0、p ≠0时, 约去p 并分离变量, 得ydy p dp =. 两边积分得ln|p |=ln|y |+ln c ,即 p =Cy 或y '=Cy (C =±c ).再分离变量并两边积分, 便得原方程的通解为ln|y |=Cx +ln c 1,或 y =C 1e Cx (C 1=±c 1).例5 求微分yy ''-y '2=0的通解.解 设y '=p , 则原方程化为02=-p dydp yp , 当y ≠0、p ≠0时, 有01=-p ydy dp , 于是 y C e p dy y 11=⎰=,即 y '-C 1y =0,从而原方程的通解为x C dx C e C e C y 1122=⎰=.例6 一个离地面很高的物体,受地球引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落向地面. 求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12. 7 高阶线性微分方程一、二阶线性微分方程举例例1 设有一个弹簧, 上端固定, 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 取x 轴铅直向下, 并取物体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给物体一个初始速度v 0≠0后, 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上下振动. 在振动过程中, 物体的位置x 是t 的函数: x =x (t ).设弹簧的弹性系数为c , 则恢复力f =-cx .又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的大小与速度成正比, 比例系数为μ, 则dtdx R μ-,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dt dx cx dt x d mμ--=22. 移项, 并记m n μ=2, m c k =2, 则上式化为 02222=++x k dt dx n dt x d , 这就是在有阻尼的情况下, 物体自由振动的微分方程.如果振动物体还受到铅直扰力F =H sin pt的作用, 则有pt h x k dt dx n dtx d sin 2222=++, 其中mH h =. 这就是强迫振动的微分方程. 例2 设有一个由电阻R 、自感L 、电容C 和电源E 串联组成的电路, 其中R 、L 、及C 为常数, 电源电动势是时间t 的函数: E =E m sin ωt , 这里E m 及ω也是常数.设电路中的电流为i (t ), 电容器极板上的电量为q (t ), 两极板间的电压为u c , 自感电动势为E L . 由电学知道dt dq i =, C q u c =, dtdi L E L -=, 根据回路电压定律, 得0=---Ri Cq dt di LE , 即 t E u dt du RC dt u d LC m c c c ωsin 22=++, 或写成t LC E u dt du dt u d m c c c ωωβsin 22022=++, 其中L R 2=β, LC10=ω. 这就是串联电路的振荡方程. 如果电容器经充电后撤去外电源(E =0), 则上述成为022022=++c c c u dt du dt u d ωβ.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一般形式为y ''+P (x )y '+Q (x )y =f (x ),若方程右端f (x )≡0时, 方程称为齐次的, 否则称为非齐次的.二、线性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先讨论二阶齐次线性方程y ''+P (x )y '+Q (x )y =0, 即0)()(22=++y x Q dx dy x P dxy d . 定理1 如果函数y 1(x )与y 2(x )是方程y ''+P (x )y '+Q (x )y =0.的两个解, 那么y =C 1y 1(x )+C 2y 2(x )也是方程的解, 其中C 1、C 2是任意常数.齐次线性方程的这个性质表明它的解符合叠加原理.证明 [C 1y 1+C 2y 2]'=C 1 y 1'+C 2 y 2',[C 1y 1+C 2y 2]''=C 1 y 1''+C 2 y 2''.因为y 1与y 2是方程y ''+P (x )y '+Q (x )y =0, 所以有y 1''+P (x )y 1'+Q (x )y 1=0及y 2''+P (x )y 2'+Q (x )y 2=0,从而 [C 1y 1+C 2y 2]''+P (x )[ C 1y 1+C 2y 2]'+Q (x )[ C 1y 1+C 2y 2]=C 1[y 1''+P (x )y 1'+Q (x )y 1]+C 2[y 2''+P (x )y 2'+Q (x )y 2]=0+0=0.这就证明了y =C 1y 1(x )+C 2y 2(x )也是方程y ''+P (x )y '+Q (x )y =0的解函数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设y1(x),y2(x),⋅⋅⋅,y n(x)为定义在区间I上的n个函数.如果存在n个不全为零的常数k1,k2,⋅⋅⋅,k n,使得当x∈I时有恒等式k1y1(x)+k2y2(x)+⋅⋅⋅+k n y n(x)≡0成立,那么称这n个函数在区间I上线性相关;否则称为线性无关.判别两个函数线性相关性的方法:对于两个函数,它们线性相关与否,只要看它们的比是否为常数,如果比为常数,那么它们就线性相关,否则就线性无关.例如, 1, cos2x, sin2x在整个数轴上是线性相关的.函数1,x,x2在任何区间(a, b)内是线性无关的.定理2 如果如果函数y1(x)与y2(x)是方程y''+P(x)y'+Q(x)y=0的两个线性无关的解,那么y=C1y1(x)+C2y2(x) (C1、C2是任意常数)是方程的通解.例3 验证y1=cos x与y2=sin x是方程y''+y=0的线性无关解,并写出其通解.解因为y1''+y1=-cos x+cos x=0,y2''+y2=-sin x+sin x=0,所以y1=cos x与y2=sin x都是方程的解.因为对于任意两个常数k1、k2,要使k1cos x+k2sin x≡0,只有k1=k2=0,所以cos x与sin x在(-∞, +∞)内是线性无关的.因此y1=cos x与y2=sin x是方程y''+y=0的线性无关解.方程的通解为y=C1cos x+C2sin x.例4 验证y1=x与y2=e x是方程(x-1)y''-xy'+y=0的线性无关解,并写出其通解.解因为(x-1)y1''-xy1'+y1=0-x+x=0,(x-1)y2''-xy2'+y2=(x-1)e x-xe x+e x=0,所以y1=x与y2=e x都是方程的解,因为比值e x/x不恒为常数,所以y1=x与y2=e x在(-∞, +∞)内是线性无关的.因此y1=x与y2=e x是方程(x-1)y''-xy'+y=0的线性无关解.方程的通解为y=C1x+C2e x.推论如果y1(x),y2(x),⋅⋅⋅,y n(x)是方程y(n)+a1(x)y(n-1)+⋅⋅⋅+a n-1(x)y'+ a n(x)y=0的n个线性无关的解,那么,此方程的通解为y=C1y1(x)+C2y2(x)+⋅⋅⋅+ C n y n(x),其中C1,C2,⋅⋅⋅,C n为任意常数.二阶非齐次线性方程解的结构:我们把方程y''+P(x)y'+Q(x)y=0叫做与非齐次方程y''+P(x)y'+Q(x)y=f(x)对应的齐次方程.定理3 设y*(x)是二阶非齐次线性方程y''+P(x)y'+Q(x)y=f(x)的一个特解,Y(x)是对应的齐次方程的通解,那么y=Y(x)+y*(x)是二阶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通解.证明提示: [Y(x)+y*(x)]''+P(x)[ Y(x)+y*(x)]'+Q(x)[ Y(x)+y*(x)]=[Y ''+P(x)Y '+Q(x)Y ]+[ y* ''+P(x)y* '+Q(x)y*]=0+ f(x)= f(x).例如,Y=C1cos x+C2sin x是齐次方程y''+y=0的通解,y*=x2-2是y''+y=x2的一个特解,因此y=C1cos x+C2sin x+x2-2是方程y''+y=x2的通解.定理4 设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y''+P(x)y'+Q(x)y=f(x)的右端f(x)几个函数之和,如y''+P(x)y'+Q(x)y=f1(x)+f2(x),而y1*(x)与y2*(x)分别是方程y''+P(x)y'+Q(x)y=f1(x)与y''+P(x)y'+Q(x)y=f2(x)的特解, 那么y 1*(x )+y 2*(x )就是原方程的特解.证明提示:[y 1+y 2*]''+P (x )[ y 1*+y 2*]'+Q (x )[ y 1*+y 2*]=[ y 1*''+P (x ) y 1*'+Q (x ) y 1*]+[ y 2*''+P (x ) y 2*'+Q (x ) y 2*]=f 1(x )+f 2(x ).§12. 9 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方程y ''+py '+qy =0称为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其中p 、q 均为常数.如果y 1、y 2是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两个线性无关解, 那么y =C 1y 1+C 2y 2就是它的通解.我们看看, 能否适当选取r , 使y =e rx 满足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为此将y =e rx 代入方程y ''+py '+qy =0得(r 2+pr +q )e rx =0.由此可见, 只要r 满足代数方程r 2+pr +q =0, 函数y =e rx 就是微分方程的解.特征方程: 方程r 2+pr +q =0叫做微分方程y ''+py '+qy =0的特征方程. 特征方程的两个根r 1、r 2可用公式2422,1q p p r -±+-= 求出.特征方程的根与通解的关系:(1)特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r 1、r 2时, 函数x r e y 11=、x r e y 22=是方程的两个线性无关的解.这是因为,函数x r e y 11=、x r e y 22=是方程的解, 又x r r xr x r e e e y y )(212121-==不是常数. 因此方程的通解为x r x r e C e C y 2121+=.(2)特征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r 1=r 2时, 函数x r e y 11=、x r xe y 12=是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两个线性无关的解.这是因为, x r e y 11=是方程的解, 又x r x r x r x r x r x r qxe e xr p e xr r xe q xe p xe 111111)1()2()()()(1211++++=+'+''0)()2(121111=++++=q pr r xe p r e x r x r ,所以xr xe y 12=也是方程的解, 且x e xe y y x r x r ==1112不是常数. 因此方程的通解为x r x r xe C e C y 1121+=.(3)特征方程有一对共轭复根r 1, 2=α±i β时, 函数y =e (α+i β)x 、y =e (α-i β)x 是微分方程的两个线性无关的复数形式的解. 函数y =e αx cos βx 、y =e αx sin βx 是微分方程的两个线性无关的实数形式的解. 函数y 1=e (α+i β)x 和y 2=e (α-i β)x 都是方程的解, 而由欧拉公式, 得y 1=e (α+i β)x =e αx (cos βx +i sin βx ),y 2=e (α-i β)x =e αx (cos βx -i sin βx ),y 1+y 2=2e αx cos βx , )(21cos 21y y x e x +=βα, y 1-y 2=2ie αx sin βx , )(21sin 21y y ix e x -=βα. 故e αx cos βx 、y 2=e αx sin βx 也是方程解.可以验证, y 1=e αx cos βx 、y 2=e αx sin βx 是方程的线性无关解.因此方程的通解为y =e αx (C 1cos βx +C 2sin βx ).。
《高等数学》教学设计一
《高等数学》教学设计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高等数学》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函数的极限、连续性以及导数的概念。
具体来说,我们将学习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定义、极限的存在条件、连续函数的性质以及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能够判断函数在某一点是否连续。
3. 培养学生掌握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函数极限的概念、连续函数的性质、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难点:极限的计算方法、连续函数的证明、导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如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的速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概念。
2. 理论知识讲解:(1)讲解函数极限的概念,通过示例解释极限的存在条件。
(2)介绍连续函数的性质,讲解连续函数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3)讲解导数的定义,阐述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极限、连续性和导数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板书重要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6. 作业设计:(1)请解释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概念,并举例说明。
(3)求函数f(x) = x^3在x = 0处的导数。
答案:(1)函数在某一点处的极限概念:当x趋近于该点时,函数值f(x)趋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
举例:设函数f(x) = 1/x,当x趋近于0时,f(x)趋近于无穷大。
(2)函数f(x) = x^2在x = 0处连续。
证明:设极限lim(x→0)f(x) = L,则有L = lim(x→0)f(x) =lim(x→0)x^2 = 0。
因此,函数f(x) = x^2在x = 0处连续。
(word完整版)高等数学(上册)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教学目的与要求1.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2.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根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那么运算法那么。
7.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那么,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小的比拟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所需学时: 18 学时〔包括: 6 学时讲授与 2 学时习题〕第一节:集合与函数一般地我把研究象称元素,把一些元素成的体叫集合〔称集〕。
集合具有确定性〔定集合的元素必是确定的〕和互异性〔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比方“身材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 A 、B 、 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 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如果 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 a 属于 A ,作:a∈A ,否就 a 不属于 A ,作: a A 。
⑴、全体非整数成的集合叫做非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作N⑵、所有正整数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
作N +或 N+。
⑶、全体整数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
作Z 。
⑷、全体有理数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
作Q。
⑸、全体数成的集合叫做数集。
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⑴、列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的根本关系⑴、子集:一般地,于两个集合 A 、B ,如果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的元素,我就 A 、 B 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 集合 B 的子集,作 A B 〔或 B A〕。
高等数学上册教案.doc
并集 A B : A B {x | x A或x B} 交集 A B : A B {x | x A且x B} 差集 A \ B : A \ B {x | x A且x B} 全集 I 、E 补集 AC :
集合的并、交、余运算满足下列法则:
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
3、 区间和邻域
开区间 (a, b)
闭区间 a,b 半开半闭区间 a,b a,b
有限、无限区间
邻域:U (a) U(a, ) {x a x a }
a 邻域的中心
邻域的半径
去心邻域 U (a, )
左、右邻域
二、映射
1. 映射概念
定义 设 X,Y 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存在一个法则 f ,使得对 X 中
1) 0 N n N (xn a)
2) 0 N n N xn O(a )
极限是数列中数的变化总趋势,因此与数列中某个、前几个的值没
有关系。
二、收敛数列的性质
定理 1:如果数列 xn 收敛,那么它的极限是唯一
定理 2 如果数列xn 收敛,那么数列xn 一定有界
定理
3:如果
lim
x
x x0
形式定义为:
0 x(0 x x0 ) f (x) A
注:左、右极限。单侧极限、极限的关系
2、 x 的极限
设: y f (x) x (,) 如果当时函数值 有一个总趋势------该
曲线有一条水平渐近线 y A-----则称函数在无限远点 有极限。记为:
lim f (x) A
的每一个元素 x ,按法则 f ,在 Y 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 y 与之对应,
则称 f 为从 X 到 Y 的映射,记作
f:X Y 其中 y 称为元素 x 的像,并记作 f (x) ,即 y f (x)
高等数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5
第五讲Ⅰ.授课题目 §1.7无穷小的比较 §1.8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Ⅱ.教学目的与要求1.会用无穷小量进行阶的比较,会用等阶无穷小量简化极限运算2.理解连续性的定义;知道连续性的三个要素3.了解间断点的定义;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Ⅲ.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会用等阶无穷小量简化极限的运算,连续性的概念 难点:掌握研究函数在给定点是否连续的方法 Ⅳ.讲授内容§1.7 无穷小的比较 定义:如果0lim=αβ,就说β是比α高阶的无穷小,记作)(αβo =; 如果∞=αβlim ,就是说β是比α低的无穷小 如果0lim ≠=c αβ,就说β与α是等阶无穷小如果0,0lim >≠=k c kαβ,就说β是关于α的k 阶无穷小 如果1lim=αβ,就说β与α是等阶无穷小,记作β~∂例1 证明:当x n x X n1~110-+→时,证 因为()()⎥⎦⎤⎢⎣⎡+⋅⋅⋅++++-+=-+--→→11)1(111lim111lim21nn n n nnx nx x x x n x xn x()()1111lim210=+⋅⋅⋅++++=--→nnn n x x x n关于等阶无穷小,有以下两个定理定理1 αβ与是等阶无穷小的充分必要条件为)(ααβo +=定理2 设``~,~ββαα且``limαβ存在,则``limlimαβαβ=注:根据定理2,可利用等阶无穷小简化极限运算例2 求xx x 5sin 2tan lim→解 当x x x x x 5~5sin ,2~2tan ,0→,所以 52525sin 2tan lim==→xx xx x例3 求()1cos 11lim312--+→x x x解 当()2231221~1cos ,31~11,0x x x x x ---+→所以()322131lim1cos 11lim22312-=-=--+→→x xx x x x §1.8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一. 数的连续性定义:设函数)(x f y =在点0x 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如果[]0)()(limlim 000=-∆+=∆→∆→∆x f x x f y x x那么就称函数)(x f y =在点0x 连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学期授课计划备注:严格按此计划组织教学,授课内容误差不得超过2个课时;各班级按教学进度表组织教学,如有实习周或放假周,按计划内容顺延。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一)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二)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三)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四)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0sin lim1x xx→=证明:,,(0)2O AOB x x π∠=<<设单位圆圆心角, .ACO ∆,得作单位圆的切线,x OAB 的圆心角为扇形 ,BD OAB 的高为∆ ,tan ,,sin AC x AB x BD x ===弧于是有sin tan ,x x x ∴<<即 sin cos 1,xx x <<.02也成立上式对于<<-x π ,20时当π<<xx x cos 11cos 0-=-< 2sin 22x= 2)2(2x < ,22x =,02lim 20=→x x ,0)cos 1(lim 0=-∴→x x,1cos lim 0=∴→x x ,11lim 0=→x 又 .1sin lim 0=∴→x xx注:(1)这个重要极限主要解决含有三角函数的型的极限。
(2)公式形象的记为:0sinlim1x →=例1. 求0sin 3lim sin 4x x x →解略例2.求0tan 2limx xx →解 : 000tan 2sin 21sin 21limlim lim 22222x x x x x x x x cos x x cos x →→→===15’15’A CxBDo)+)型幂指函数的极限。
1x +⎪-⎭3lim 1x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五)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教学场所、设备要求:教 学 过 程 设 计(时间大体分配)教学方法Ⅰ.组织教学:上节回顾:两个重要极限公式.无穷小的比较;作业讲析 Ⅱ、新课教学 一、 函数的增量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如气温的变化,植物的生长等都是连续地变化着的.这种现象在函数关系上的反映,就是函数的连续性 在定义函数的连续性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概念——增量定义1 如果函数()y f x = 在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 从0x 变到0x x +∆,函数()y f x =相应地从0()f x 变到0()f x x +∆,因此函数相应的增量为: 00()()y f x x f x ∆=+∆-强调:增量可正可负,其实是变量的改变量。
例1 设2()31y f x x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自变量的增量x ∆和函数的增量y ∆:(1)x 由1变化到0.5(2)x 由1变到1x +∆ (3)x 由0x 变到0x x +∆ 解略。
二、函数连续性的概念2’5’10’由图形分析加强学生对定义1. 一点处连续的定义。
定义2 设函数()y f x =在点0x 的某个邻域有定义,如果当△x 趋向于零时,函数y 对应的增量△y 也趋向于零,即:那末就称函数在点x 0处连续。
例2 证明函数2()22y f x x x ==-+在点0x x =处连续。
定义 3 设函数在点x 0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如果有称函数在点x 0处连续,且称x 0为函数的的连续点.由定义,函数在()y f x =点0x 连续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 函数在点0x 的一个邻域内有定义,即0()f x 存在 (2) 0lim ()x x f x →存在,即左右极限相等0lim ()lim ()x x x x f x f x +-→→= (3) 上述两个值相等,即极限值等于函数值0lim ()x x f x →=0()f x例3 讨论函数21()1x f x x -=-在1x =处的连续性。
例4 讨论函数1,1()0,11,1x x f x x x x +>⎧⎪==⎨⎪-<⎩在1x =处的连续性。
例5 讨论函数1,1()0,1x x f x x +≠⎧=⎨=⎩在1x =处的连续性。
2. 区间连续 设函数在区间(a,b]内有定义,如果左极限存在且等于, 即:=,那末我们就称函数在点b 左连续.设函数在区间[a,b)内有定义,如果右极限存在且等于, 即:=,那末我们就称函数在点a 右连续.一个函数在开区间(a,b)内每点连续,则为在(a,b)连续,若又在a 点右连续,b的理解10’10’15’ 5’设函数当x →x 0时的极限存在且等于a ,即:.而函数在点u=a 连续,那末复合函数当x →x 0时的极限也存在且等于.即:。
注: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可以保证极限号与函数符号的交换:[]00lim ()lim ()x x x x f g x f g x →→⎡⎤=⎢⎥⎣⎦所以---------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连续。
例4 求()xx n +∞→1ln lim .。
解:由对数函数的连续性有 原式()()⎥⎦⎤⎢⎣⎡==+=→→x n xn x x 1011lim ln 1ln lim 1ln ==e .例5 求()xx n cos 1ln lim 2+∞←.解:由于0=x 属于初等函数()()xx x f cos 1ln 2+=的定义域之内,故由f 的连续性得 ()()00cos 1ln lim2==+∞→f xx n .五、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定理1.4 (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 如果函数 f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则它在[]b a ,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也就是说存在两个点1x 和2x ,使得[]12()()(),,f x f x f x x a b ≤≤∈亦即[]{}1,()min ()xa bf x f x m ∈== , []{}2,()max ()x a b f x f x M ∈==若x 0使0)(0=x f ,则称x 0为函数的零点推论: 如果函数f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则它在[]b a ,上有界。
定理1.5(介值定理) 如果函数f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则f 在[]b a ,上能取10’5’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六)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t →0时,平均速度就越接近于瞬时速度,用极限表示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000000()()()lim limlim t t t s t t s t sv t v t t∆→∆→∆→+∆-∆===∆∆ 引例2 曲线的切线。
如图,设曲线c 是函数()y f x =的图象,点00(,)P x y 是曲线 c 上一点作割线PQ 当点Q 沿着曲线c 无限地趋近于点P ,割线PQ 无限地趋近于某一极限位置PT 我们就把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 ,叫做曲线c 在点P 处的切线y=f(x)β∆x∆yQ MPxOy确定曲线c 在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斜率的方法:因为曲线c 是给定的,根据解析几何中直线的点斜是方程的知识,只要求出切线的斜率就够了设割线PQ 的倾斜角为β,切线PT 的倾斜角为α,既然割线PQ 的极限位置上的直线PT 是切线,所以割线PQ 斜率的极限就是切线PQ 的斜率tan α,即tan α=0lim →∆x =∆∆x y0lim→∆x 0()()f x x f x x+∆-∆二、导数的定义由于速度问题、切线问题以及其他许多问题(如电流强度、角速度、线密度等等)均导致形如 0lim→∆x yx∆∆ 的极限,我们撇开这些量的具体意义,抓住他们在数量关系上的共性,就得出函数的导数概念.定义2.1 设函数)(x f y =在点0x 的某个邻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 在0x处取得增量x ∆(点xx ∆+0仍在该邻域内)时,相当函数y 取得增量10’这个极限为函数y0处可导有时也说成解:略分析:例1中的一点处的导数与这里的任意点处的导数的关系。
例3 求函数()log (0,1)a f x x a a =>≠的导数。
解:(1)log ()log log (1)a a a xy x x x x∆∆=+∆-=+; (2)11log (1)log (1)x xa a y x x x x x x x∆∆∆∆=+=+∆∆; (3)00011limlim log (1)lim log (1)x x x xa a x x x y x x x x x x x ∆∆∆→∆→∆→∆∆∆=+=+=∆ 0111log lim(1)log ln x x a a x x e x x x x a∆∆→∆+==1(log )ln a x x a '= 特别地:当a e =时,有1(ln )x x'=点评:求函数的导数也主要是求极限的值,所以极限是求函数的导数的基础,求极限的一些基本方法不能忘掉.四 、 导数的几何意义由导数的定义可知:函数在点处的导数在几何上表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即,其中是切线的倾角.如下图:如果)(x f y =在点0x 可导,则曲线)(x f y =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方程为))(()(00/0x x x f x f y -=-5’5’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七)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dx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八)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九)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案(十)备课组长签名: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