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

合集下载

经典词牌及其名篇

经典词牌及其名篇

61个常见词牌及其广为流传的名篇(137)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按拼音顺序排列) ※※※1、八声甘州(1) <3>2、卜算子(9) <3>3、采桑子(5) <5>4、钗头凤(2) <7>5、长相思(2) <8>6、点绛唇(5) <8>7、蝶恋花(6) <10>8、定风波(2) <11>9、洞仙歌(1) <12>10、风入松(1) <12>11、鹤冲天(1) <13>12、贺新郎(1) <13>13、画堂春(3) <14>14、浣溪沙(6) <15>15、江城子(4) <16>16、浪淘沙(1) <18>17、临江仙(5) <18>18、满江红(2) <20>19、满庭芳(1) <21>20、摸鱼儿(1) <21>21、木兰辞(1) <22>22、南歌子(2) <22>23、南乡子(2) <23>24、念奴娇(1) <24>25、破阵子(2) <24>26、菩萨蛮(3) <25>27、沁园春(3) <26>28、清平乐(3) <27>29、青玉案(2) <28>30、鹊桥仙(2) <29>31、如梦令(2) <29>32、阮郎归(2) <30>33、少年游(1) <31>34、生查子(1) <31>35、声声慢(1) <32>36、十六字令(3)<32>37、苏幕遮(1) <33>38、诉衷情(2) <33>39、水调歌头(3)<34>40、水龙吟(3) <35>41、踏莎行(3) <37>42、天仙子(1) <37>43、望海潮(1) <38>44、武陵春(1) <39>45、西江月(4) <39>46、相见欢(1) <40>47、小重山(1) <41>48、阳关曲(1) <41>49、扬州慢(1) <41>50、谒金门(1) <42>51、一剪梅(2) <42>52、忆江南(2) <43>53、忆秦娥(2) <43> 54、永遇乐(1) <44>55、渔歌子(2) <45>56、渔家傲(2) <45>57、雨霖铃(1) <46>58、玉楼春(4) <46>59、虞美人(2) <48>60、鹧鸪天(4) <48>61、醉花阴(1) <50>1、《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初中语文知识拓展: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值得珍藏

初中语文知识拓展: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值得珍藏

初中语文知识拓展: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值得珍藏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一、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苏幕遮·碧云天》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三、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四、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五、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念奴娇·大江东去》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什么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亦即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决定着词的节奏与音律。

词,即歌词,最初是用来伴曲而唱的。

古人写词,分为“按词制调”与“依调填词”两种,其中的曲调,又称为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限定了词的字数、句式、平仄、韵律。

常见的词牌名主要有:忆江南、长相思、渔歌子、苏幕遮、永遇乐、虞美人、清平乐、采桑子、卜算子、雨霖铃、菩萨蛮、醉花阴、浣溪沙、临江仙、生查子、定风波、渔家傲、蝶恋花、鹊桥仙、踏莎行、浪淘沙、点绛唇、相见欢、捣练子、水调歌头等。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诗歌,是唐宋时代的乐府诗。

适应文化生活的需要,结合当时在音乐和诗歌上的发展而流行的词,它的前身是民间小调。

词牌数目,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

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

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宋朝之后,随着词的发展完善,词调逐渐固定下来,通常不再创作新曲调,“依调填词”便成为了主流。

如此一来,了解词牌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52个绝美词牌名及由来,替孩子收藏!

52个绝美词牌名及由来,替孩子收藏!

52个绝美词牌名及由来,替孩子收藏!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常见的词牌名有:1.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 丑奴儿: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 捣练子: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 芳心苦: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 风入松: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 浣溪沙: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令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李煜(937―978),即李后主,为南唐末代君主。

北宋灭南唐李煜被俘,这首词即作于被软禁之时。

1.这是一首词,它的词牌应是()A.水调歌头B.踏莎行C.声声慢D.浪淘沙令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用倒叙先写梦醒时的凄凉景象和悲凉感受,后写梦中的片刻欢愉。

B.“梦里不知身是客”借梦境表达了词人旅居异乡四处漂泊的孤寂之感。

C.“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李商隐《无题》诗句,叹失国之易复国之难。

D.“天上人间”暗指今昔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

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中的“莫”字,《全唐诗》中写作“暮”。

请体会各自独特的意境,比较两字使用效果的异同。

【答案】1.D2.B3.同:“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

两者从表达的意思看相似。

异:两个字所表达的意境、情感的程度是不同的。

“莫”的情感更强烈。

“莫”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主动行动,是因为已经有过的切肤之痛使然。

这种情感的烈度是远远超越思乡怀人。

所以本词用“莫”更能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判断词牌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了解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词牌6.25

词牌6.25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格律溯源词牌[1],也称为,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

词典,兴于元初,【清】李鱼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人济济,宋有文士跄跄。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现代人所谓的""""都是古时人们的歌曲,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就行了。

乐曲名字的来历,例如《》,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戴着金冠,满身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因此得名。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曲。

据说唐玄宗爱唱《》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等,都是属于这一类来自的。

[1来源之二摘取词中字为词牌例如《》,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 ,所以词牌就叫《》,又叫《》。

《》本名《》,又名《》,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

《》原名《》,改名《》,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又叫《》,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高中古诗词词牌名

高中古诗词词牌名

高中常见的词牌以及代表词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所以叫词牌也叫词典。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例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

词牌通常也决定词的平仄。

现代人所谓的"诗""词"都是古时人们的歌曲,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

【如梦令】又被称作《忆仙姿》、《宴桃园》、《无梦令》,其调为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上去通押。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浣溪沙】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

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也有一体单押入声韵。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采桑子】亦称《罗敷媚》、《丑奴儿》。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

前后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诉衷情】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

又一体四十四字,将前阕四五句变为“[平]仄仄平平”。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名

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名

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1一﹒词的格律特征二﹒词牌的来源及作用三﹒常用词牌的名称意义四﹒常用词牌风格特点和习惯用法2一、词的格律特征词调:指填词的格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和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词律:指文词的格律,词的种类繁多,按照篇幅的长短,大致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大类。

填词须依照固定的格律和要求,称为词律。

词韵:词韵,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在词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处的运用情况。

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3(一)词调词最初是配乐而作的,有自己的乐谱,这种乐谱就是词调。

作词时必须依据一定的词调,按照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以求协音合律,便于歌唱,所以写词叫做填词,又叫“倚声”。

词调同宫调有密切关系,每个词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词调创制,必须依据所属的宫调来定律,填词也必须依据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4宫调宫调是由七声和十二律构成。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

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

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蕤宝、夷则、亡射;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

5词调主要分令,引、近、慢四类。

在宋时称为小曲或小唱,以与大曲相对而言。

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还是由于音乐节奏的不同,曲调来源的不同。

令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

词曲称今,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

歌令一岙调短字少,因此,小调短曲也可概称为令。

但有些小调并非小令。

《渔家傲》一般为令曲,实则为引曲。

小令通常是在58——79字。

引引本是古乐的一种名称。

引者,导引也。

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

词调中的引曲,个别来自杂曲,多为自大曲。

以引为名的词调约四十个,字数在76-140字之间。

词牌名及其压卷词

词牌名及其压卷词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词牌名及相关介绍:- 《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段八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

代表词作有宋朝名将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 《水调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用这个词牌创作的。

- 《卜算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

代表作有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比较知名的词作有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 《如梦令》: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该词牌的压卷之作。

以上只是部分词牌名及相关词作的介绍,每个词牌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特点,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探索。

填词必须有词牌

填词必须有词牌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

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情,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成《念奴娇。

大江东去》。

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

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情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乐器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情,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

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

凡此种种,词牌基本上已经规定了。

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

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情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情理。

同样,《寿楼春》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

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激昂,与燕尔新婚的感情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

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如若违反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若先生1958年写的一首歌颂大跃进的词,他把李清照的《声声慢》改成《声声快》,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改填成“蓬蓬勃勃,烈烈轰轰,轰轰烈烈轰轰”,尽管表面上已经改了词牌,但实在也不能算成功之作。

常见词牌名大全

常见词牌名大全

常见词牌名大全〔下〕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肯定的旋律、节奏。

二十一、卜算子《卜算子》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十二、点绛唇《点绛唇》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二十三、鹊桥仙《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二十四、满庭芳《满庭芳》宋•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宋•吴文英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五十四、十六字令《十六字令•归》宋•袁去华归!目断吾庐小翠微。

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五十五、水调歌头《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十六、八声甘州《八声甘州》宋•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土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颛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己黄昏。

二十五、如梦令《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56个词牌典故,56首千古名篇

56个词牌典故,56首千古名篇

56个词牌典故,56首千古名篇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醉花阴,词牌名,又名“醉春风”“醉花去”。

以毛滂《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为正体,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韵。

无变体。

代表作品有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辛弃疾《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等。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最美词牌最美词

最美词牌最美词

最美词牌最美词:56个常见词牌典故,56首对应千古名篇(值得珍藏!)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精品】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名

【精品】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名

词的格律特征与词牌1一﹒词的格律特征二﹒词牌的来源及作用三﹒常用词牌的名称意义四﹒常用词牌风格特点和习惯用法2一、词的格律特征词调:指填词的格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和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的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词律:指文词的格律,词的种类繁多,按照篇幅的长短,大致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大类。

填词须依照固定的格律和要求,称为词律。

词韵:词韵,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在词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处的运用情况.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3(一)词调词最初是配乐而作的,有自己的乐谱,这种乐谱就是词调.作词时必须依据一定的词调,按照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以求协音合律,便于歌唱,所以写词叫做填词,又叫“倚声”。

词调同宫调有密切关系,每个词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词调创制,必须依据所属的宫调来定律,填词也必须依据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4宫调宫调是由七声和十二律构成。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

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蕤宝、夷则、亡射;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

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

5词调主要分令,引、近、慢四类.在宋时称为小曲或小唱,以与大曲相对而言.它们之间的区别首先还是由于音乐节奏的不同,曲调来源的不同。

令又称为小令、歌令、令曲、令章。

词曲称今,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

歌令一岙调短字少,因此,小调短曲也可概称为令.但有些小调并非小令。

《渔家傲》一般为令曲,实则为引曲.小令通常是在58——79字.引引本是古乐的一种名称。

引者,导引也。

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

词调中的引曲,个别来自杂曲,多为自大曲。

以引为名的词调约四十个,字数在76—140字之间.一般比小令要长。

何谓词牌?

何谓词牌?

何谓词牌?词牌,又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者按词制调,或者依调填词,曲调就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来定。

宋代以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

在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一些词牌,除了正名之外,还标有异名,或同名异调。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但是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

词的这些格式可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如下三种情况:首先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西江月》《风人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其次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还有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

这是最普遍的。

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

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

其实,词牌就是词谱的代号,即填词时应遵循的字数及其平仄的规律。

探春令词牌格律

探春令词牌格律

《探春令》对应词牌是景龙灯。

词牌,也称为词格,词典(兴于元初),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依调填词,或按词制调,曲调即称为词牌。

词牌的来源共有3种:一是词牌来自民间的曲调;二是摘取词中字为词牌;三是词牌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所以,《探春令》对应词牌摘自这首词中的“景龙灯火升平世”这句话,即景龙灯。

《探春令(景龙灯)》:
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诗人韩淲,全诗如下:暗尘明月小桃枝,旧家时情味。

问而今、风转蛾儿底。

有谁把、春衫试。

景龙灯火升平世。

动长安歌吹。

这山城、不道人能记。

甚村酒、偏教醉。

韩淲(1159年-1224年):
字仲止,号涧泉,韩元吉的儿子。

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

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三卷、《涧泉诗馀》一卷。

所写的诗包括《鹧鸪天·兰溪舟中》《雨多极凉冷》《风雨中诵潘邠老诗》等等。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
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单调正体33字,7句5仄韵1叠韵。双调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韵1叠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
生查子
唐教坊曲。《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四十字,上下片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多抒怨抑之情。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浣溪沙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全同。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
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五代时开始,衍变为长短句双调小令。双片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激越凄壮。令有别格,名《浪淘沙令》,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第四、第五两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钗头凤原名《撷芳词》、《折红英》。

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

声情凄紧,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是恰宜表达作者当时当地的苦痛心情。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五代时开始,衍变为长短句双调小令。

双片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激越凄壮。

令有别格,名《浪淘沙令》,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踏莎(suo)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

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春》。

《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乡甚苦。

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哪堪和梦无。

——晏几道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当时乐工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浣溪沙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

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全同。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青玉案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案”的读音,同“碗”。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

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

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

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江城子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

亦称《江神子》、《水晶帘》。

双调七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五平韵,一韵到底。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四十一字。

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鹊桥仙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

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满庭芳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如梦令原名《忆仙姿》,相传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

单调正体33字,7句5仄韵1叠韵。

双调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韵1叠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生查子唐教坊曲。

《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

四十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

多抒怨抑之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一名《十拍子》。

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亦名《寿星明》。

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