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法制史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育法制史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首次改法为律的人是()。 A 子产 B邓析 C商鞅 D李悝
2、中国古代将以非法手段获得钱财的犯罪称为()。 A五刑 B六赃 C七杀 D十恶
3、西汉文景时期改革肉刑,其中改为弃市的是() A黥刑 B劓刑 C宫刑 D斩右趾
4、法律中最早规定对外国人的风俗习惯予以维护的是()。 A唐朝法律 B宋朝法律 C元朝法律 D清末法律
5、在以"重典治乱国"的思想指导下制定明律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汉文帝 C朱元璋 D唐太宗
6、刑法中的“折杖法”规定最早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7、下列哪部律曾得到张裵、杜预两位律学家先后作注,而被称为“张杜律”?( ) A.《新律》 B.《泰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8、清朝刑法典《大清律例》的基本律文在()皇帝时期最后确定下来,再无大的变化。 A顺治 B康熙C雍正 D乾隆
9、《唐律》规定“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杀人而支解之”的罪名是() A 不义 B不道 C不睦 D悖礼 10、宋朝在审判制度中为不影响农时,规定了()。 A保辜制度 B务限制度 C翻异别勘制度 D登闻鼓制度
二、双项选择题
1、关于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起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其法律渊源分别形成了礼和刑两种基本的法律形式 B 法律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多是一些服从义务,人们的权利意识则受到了限制 C 公法和私法体系都十分发达 D 宗法伦理关系在国家法制体系中不占有法律地位
2、明朝的三法司是指刑部、(). A 廷尉 B大理寺 C督察院 D御史台
3、中国古代司法机构中的大理寺和刑部职能有所交替,其中大理寺掌中央审判权是在()。 A唐 B 宋 C 明 D 清
4、唐代有关离婚的规定,主要可以分为出妻、()三种。 A 多言 B 和离 C无子 D义绝
5、宋朝提出“义利双行”的重商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A 叶适 B 陈亮 C朱熹 D王安石
三、名词解释
1、五听
2、春秋决狱
3、准五服以制罪
4、廷杖
四、简答题
1、简述北齐律的立法成就。
2、简述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五、论述题
试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答案
答一1C 2B 3D 4A 5C 6B 7B 8D 9B 10B
二1AB 2 BC 3AB 4AD 5AB
三
1、“五听”是西周审判制度中运用的一种审判心理观察方法。审判官员通过注意当事人
五个方面的变化来作出判断。辞听,即理屈则言语混乱。色听,理屈则面红。气听,理屈则喘息。耳听,理屈则充耳不闻。目听,理屈则双目失神。法官可以结合这些特征,核实证据,作出判决。
2、春秋决狱:是指汉代依据儒家经书——《春秋》的精神和原则审判案件,而不是仅仅依据汉律。其始作俑者是汉儒董仲舒,审理刑狱时要依据案情事实,考察行为人的动机。动机邪恶者即便未遂也要处罚,犯罪主谋从重惩处,主观恶性小的从轻处罚,强调了审理案件注重犯罪人的动机。
3、准五服以制罪:就是按照五服所表示的亲属关系远近及尊卑,来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本质是维护家族的等级制。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故称“五服”。按照规定,亲者服重,依次递减。
4、廷杖: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成化以前,凡廷杖者王去衣,用厚绵底衣,重毰迭帊,示辱而已,然犹卧床数月,而后得愈。正德初年,逆瑾(刘瑾)用事,恶廷臣,始去衣,遂有杖死者。
四.1.北齐律》是北齐代替东魏后,武成帝命高等人编撰而成,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的一部法律,对于《开皇律》乃至《唐律疏议》都有直接的影响。
篇目共十二篇,即名例、禁卫、户婚、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损、厩牧、杂律。其重要内容有:创新并确立了“重罪十条”,这是后来“十恶”的起源;将《晋律》中的《刑名》和《法例》合并为《名例》,放在律典第一篇,篇目由二十精简为十二,这也被隋唐继承;沿袭北魏五刑确立封建五刑制的雏形,即死、流、刑罪、杖、鞭(隋唐改为笞)。,规定杖刑为十、二十、三十共计三等,鞭刑为四十、五十、六十、八十、一百共五等。刑罪即劳役刑一年至五年共计五等,流刑为一等,死刑为绞、斩、枭首、缳四等,一共由十八等构成。
《北齐律》是一部承上启下的重要法典,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法律变化、成熟、定型的重要时期,而《北齐律》则是最后定型、有草创贡献的律典,后来的隋唐法制如果没有《北齐律》的基础,是很难有那么大的成就的。
2.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
一、西周时期的理念与法律指导思想
(一)“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
1、产生的背景
西周统治者通过总结商纣王暴政亡国的教训,认识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并用“德治”的理念改造夏、商传统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建立起“以德配天”的指导思想。
2、“以德配天”的思想内容
(1)修养君主道德,适应天道要求
“以德配天”的天,指天命,天道。引伸为自然规律。在西周统治者看来,上天选择人间君主的标准,是“为政以德”。人间君主要想获得上天的支持,首要条件是修养道德,以
道德约束统治者的私欲。唯有“敬德”,“明德”的君主,才符合天命与天道的要求,才能获得上天的保佑,求得王朝统治的长久。
(2)“以德配天”的三大要素
①敬天,指祭祀与尊崇上天,服从天命。
②敬宗,指祭祀与尊崇祖宗。
③保民,指在维护王朝统治的前提下,保护百姓最起码的生存条件。
3.“以德配天”思想是西周从神治到德治思想的重大转折
“以德配天”是西周统治者逐渐摆脱神权思想控制,实施“以德治国”统治模式的重大转折,是中国政治理念与政治法律思想的重大进步,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罚”思想的产生
西周初期统治者以殷纣滥施酷刑为鉴,确立了德治理念,并作为治国基本方针。进而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
2、“明德慎罚”思想的主要内容
(1)西周“明德慎罚”,是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与法律指导思想
明德,指倡导本阶级伦理道德并用“忠”、“孝”等道德观念教化灌输百姓,使社会成员的头脑中形成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遏制犯罪。慎罚指在适用法律与实施刑罚时,保持克制与审慎。除不得不杀的重大罪犯外,一般都可以宽缓处理。
(2)西周“明德慎罚”思想,奠定了中华法系治国的基本的理念
五.唐律的概念
律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刑事法律,是定罪量刑的主要依据。
而唐律是指唐朝所有律的总称,据记载,唐朝颁行过多部律,
包括《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及其《律疏》、《开元律》及其《疏律》等。
二、唐律的制定
唐朝初期,社会稳定,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封建社会所有的各种社会关系都已呈现出来,而且需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调节,同时,自秦汉以来,近千年的封建统治和法制建设,亦为唐律的制定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伴随着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唐律制定到不断完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