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2-例题分析

合集下载

第4讲5(1)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第4讲5(1)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处理号 1 2
第1列(A) 1 1
表 L9(34)正交表
第2列 1 2
第3列 1 2
第4列 1 2
因素A第1 试验结果y水i 平3次
重复测定 y1 值 y2
3
1
3
3
3
y3
单4 因素 2
1
2
3
y4
试5 验数 2
2
3
1
y5
因素A第2
SS据A6=资13(料y1 y22
格式 78=13(K12

3 K322
y3)2 (y43y5

K32)-
T2 9
1 2
y6)2 ( 1 y7 3 1
y 82y 9)2 2 3
(y1yy62 ...
9
y7 y8

y水9)平2(修 3次正重项) 复测定值
9
3
3
2
1
y9
分析第1列因素时,其它列暂不考虑,将其看做条件因因素素A。第3
因素 重复1 重复2 重复3
显著影响
(6)列方差分析表
(1)偏差平方和分解:
总偏差平方和=各列因素偏差平方和+误差偏差平方和
SST SS因素 SS空列(误差)
(2)自由度分解:
dfT df因素 df空列( 误列(
(3)方差:MS因素=
SS因素 df因素
,MS误差=
SS误差 df误差
(4)构造F统计量:
F因素=
MS因素 MS误差
(5)列方差分析表,作F检验
若计算出的F值F0>Fa,则拒绝原假设,认为 该因素或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若 F0≼Fa,则认为该因素或交互作用对试验结果 无显著影响。

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4)-有重复试验情况下的数据分析

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4)-有重复试验情况下的数据分析
几点补述1当正交表中存在空白列且该列的平方和较大时可以采用f检验的方法即将该列的均方和与m时可认为在水平上该列有可能是某两个因子的交互作用所在列从而来修改模2若正交表中无空白列那么就不能对模型的合适性作检验但可以把对因子或交互作用进行显著性检验
Hubei Automotive Industries Institute
j 1 j 1 7 7
• 由于本例的因子都是二水平的,各列的平方和:
S列 (T1 T2 ) 2 , f列 1 mn
其中 T1 与 T2 分别是该列一水平、 二水平对应的数据之和。 • 若正交表为 Ln (q p ) ,在每一水平组合下进行 m 次试验, 则
S列 T12 T22 Tq2 mn/ q T2 。 mn
f内 =24 M S内 =0.1578
- 在显著性水平 0.05 时,0.95(1,24)=4.26, F3>4.26。 F 仅 经过专业人员的分析,A 与 B 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 故第 3 列不能作为误差,而其它各列平方和可以与 S内 合并作为误差对其它因子及交互作用进行检验。
3.列出方差分析表
(2)用 S内 对空白列的每一列进行检验: 列号 3 5 6 7 纯误 S内 =3.788 差 对空白列的每一列的检验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和 S3=1.015 f 3 =1 MS3 =1.015 S5=0.428 f 5 =1 MS5 =0.428 S6=0.263 f6 =1 MS6 =0.263 S7=0.008 f 7 =1 MS7 =0.008 F比 F3 =6.43 F5 =2.71 F6 =1.67 F7 =0.05
… Continue
2 yij =116.49, பைடு நூலகம் yi2 =450.81,

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2)-正交试验数据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

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2)-正交试验数据方差分析和贡献率分析

误差平方和SSE:
方法一:将空出列按一因素计算,得出值为SSE;
方法二:用公式 SSE=SST-SSA-SSB-SSC
ST = S A + S B + ... + S E
fT = f A + f B + ... + f E
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表
项目
平方和SS
自由度DF
均方MS
F值
因素A 因素B 因素C 误差(空白列) 总和
ˆ ˆ μ = y = 50 , a3 = T13 − y = 61 − 50 = 11 ,
ˆ c 2 = T32 − y = 57 − 50 = 7 ,
•A3C2 水平组合下指标均值的无偏估计可以取为: ˆ ˆ ˆ ˆ μ 3⋅2 = μ + a3 + c 2 = 50+11+7=68。
区间估计
F0.90(2,2)=9.0, F0.95(2, Nhomakorabea)=19.0
因 FC>F0.90(2,2)=9.0,FA>F0.95(2,2)=19.0,故因子 A 与 C 分别 在显著性水平 0.05 与 0.10 上是显著的,因子 B 不显著。
对显著因子应该选择其最好的水平, 因为其水平变化会 造成指标的显著不同,而对不显著因子可以任意选择水平, 实际中常可根据降低成本、操作方便等来考虑其水平的选 择。 在例 3.3 中因子 A 与 C 是显著的,所以要选择其最好 的水平,按前所述,应取 A3C2,对因子 B 可以选任意水平, 譬如为了节约时间可选 B1。 综上, 我们在直观分析中从 9 个结果看到的最好水平组 合是 A3B2C2,而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得到各因子最佳水平组 合是 A3 B C2,因子 B 可以选任意水平,它是从 27 个可能 结果中选出的,两者并不完全相同。

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

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

因素水平表
第三步选择正交表 可选择正交表L9(34)安排正交试验,将
A、B、C三个因素安排在前3列,见下表。
正交表L9(34)
第四步安排试验及试验结果
第五步试验结果分析
直观分析 极差分析 方差分析
直观分析
直观分析就是找正交表中安排的9次试验中 好的试验条件。本例试验目的是降低启动 压力,所以压力越小越好,即第3号试验的 试验条件在9次试验中是最好的。试验条件 是A1B3C3,压缩量为6%,粗糙度为0.8, 内径大小28。
二战后实验设计法在工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日本学者田口玄一首先将实验设计成功得应用于
新产品的开发。对于一些复杂的过程和产品,利 用实验设计法合理的选择适当的参数,可以大大 改善产品功能目标值的稳定性,即所谓稳健性设 计; 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带 头在我国推广实验设计法。
三、实验设计法
设计质量管理——试验设计
质量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多因素、有误差、 周期长之类试验,希望解决以下问题:
1. 对质量指标的影响,哪些因素较重要? 2. 每个因素取什么水平为好? 3. 各个因素按什么水平搭配较好? 试验设计是处理这类试验问题的一种简便易
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产品开发的三个阶段
顾客 要求
系统设计 容差设计
第二节单指标正交试验设计
正交表 正交试验设计
一、正交表
正交表为试验设计表的一类,具有较强的 代表性。
正交表的符号表示为:L a(b c) 其中:L----正交试验表的代号 a----正交表的试验次数 b----正交试验的水平数 c---- 正交试验的因素数 N=bc--- 全因子试验次数(即全部的因素和
参数设计
稳定性好 的产品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x 1 4
20 K 1
5 l 1
xkl
1 4
4 K 1
xk
4.2
• 依次求出Q、f、S2、F,与F表比较 2 Q1=10 (xi1 x )2 i 1 =10×[(3.65-4.2)2+(4.75-4.2)2]=6.05
• 其余Qj (j=2,3)同理可求
45
Qr
(xkl xk )2
产率
产率

-55
xK
50
-5
59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6
1
58
3*
55
0
58
3
47
-8
52
-3
x = -5/8
(1)方差分析 • 依次求出Q、f、S2、F,与F表比较
第1列差方和:
2
Q1=4 (xi1 x )2 i 1 = 4{[3/4-(-5/8)]2+[(-2)-(-5/8)]2} = 121/8
• 其余Qj(j=2…7)同理可求
9-3-2 关于Qr的计算 一 表头留出空白列
其它的列若与空白列的Q值相近,加起来共同作 为Qr的估计值,可以提高方差分析检验的灵敏度(自 由度增大了)
二 无空白列
1 根据以往资料
若已知 2 ,可认为fr=∞,此时
F
Q因子 / f因子
2
,查表 Fα (f因子,∞)
2 选更大的正交表,从而留出空白列
1
2
2
1
1
2
2
1
2
2
1
2
1
1
2
3
2
-12
-12
-4
-5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OVA)是一种统计技术, 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组数据的平均值 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目的
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确定不同组之间 的平均值差异是否由随机误差引起, 还是由处理因素或自变量引起。
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
方差分析使用数学模型来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组之间的平均值差异。模型通常包括组间差异和组内 差异两部分。
医学研究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治疗方案、药物剂量等因素对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 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方差分析的局限性
04
方差分析对数据的要求
独立性
数据必须是相互独立的,不存 在相互关联或依赖关系。
正态性
数据应符合正态分布,才能保 证统计推断的准确性。
同方差性
各组数据的方差应相等,否则 可能导致误判。
制定试验方案
根据正交表设计试验方案,确定每个因素的每个 水平。
实施试验
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记录每个试验的结果。
方差分析
利用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各因 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
优化方案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优化试验方案,进行下一步试验。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02
方差分析的定义与目的
定义
拉丁方设计方差分

适用于需要控制试验条件的试验, 通过拉丁方设计平衡试验条件和 试验误差。
正交试验设计中的方差分析步骤
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确定试验因 素和水平。
制定正交表
根据试验因素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正交 表。
安排试验
按照正交表进行试验,记录试验数据。
方差分析
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包括自由 度、离均平方和、均方、F值等计算。

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

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

正交试验设计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
自溶酵母提取物是一种多用途食品配料,为探讨外加中性蛋白酶的方法,需作啤酒酵母的最适自溶条件试验,为此安排如下试验,试验指标为自溶液中蛋白质含量(%),取含量越高越好。

因素水平表如下:
试验结果如下,试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找出使产量为最高的条件。

A B C e df df df df ====3-1=2
2A A A SS MS df =
=45.422.72=,2B B B SS MS df ==6.49
3.232=, 2C C C SS MS df =
=0.310.1552=,2e e e
SS MS df ==0.83
0.4152= 因为22
2C e MS MS <,所以因素C 的偏差平方和、自由度并入误差的偏差平方和、自由度
因素A 高度显著,因素B 显著,因素C 不显著.本试验指标越大越好.对因素A 、B 分析,确定优水平为3A 、1B ;因素C 的水平改变对试验结果几乎无影响,从经济角度考虑,选1C 。

优水平组合为311A B C 。

即温度为58℃,pH 值为6。

5,加酶量为2。

0%.。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设计(方差分析)
第1列的极差较小,说明因素A的水平变动时,指标变动 较小,说明因素A对指标影响较小;
而第4列是空列,极差为0.34,这是由随机误差产生的,又 因为因素A的极差0.36与空列的极差0.34接近,所以可粗略 地认为因素A对指标影响不显著
由此可以根据极差的大小顺序排出因素的主次:


B、C、A
由因素的主次可以看出后区牵伸(因素B)对指标影响 最主要,其次是后区隔距(因素C),罗拉加压影响最小.
C
1.6 3.9 4.0 0.53 1.30 1.33 0.80
误差列
各数据说明
2.9
其中:
3.8 2.8 0.97 1.27 0.93 0.34
K ( j) i
为第j列的第i水 平数据之和
k( j) i 为其平均值
R( j)
为第j列的极差
9
T xi i 1
=9.5
返回
2. 分据知,第2列和第3列的极差较大, 这反映了当因素B、C的水平波动时,指标波动较大,说明因 素B、C对指标影响较大;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6.5.1 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基本思想是将数据的总变异分解成因 素引起的变异和误差引起的变异两部分,构造F统 计量,作F检验,即可判断因素作用是否显著。
正交试验结果的方差分 析思想、步骤同前!!
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与格式
设: 用正交表Ln(rm)来安排试验 试验结果为yi(i=1,2,…n)
方差分析时,在进行表头设计时一般要求留有空列,即误差 列
误差的离差平方和为所有空列所对应离差平方和之和 :
SSe SS空列
(2)计算自由度
第6讲(5)
正交试验设计 (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B、A、A×C、C、A×B、B×C。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ppt
表6-1 k个处理每个处理有n个观测值的 数据模式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表中 表示第i个水平的第j个观测值
(i=1,2,…,k;j=1,2,…,n);
表示第i个水平n个观测值的和;
表示全部观测值的总和;
表示第i个水平的平均数;
表示全部观测值的总平均数;
可以分解为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6-12) 总均方一般不等于组间均方加组内均方。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构造统计量 F=MSt/MSe 根据显著性水平 ,F< 结论是肯定的,原假设成立;反之,不成立。
【例6.4】 5个不同品种猪的育肥试验,后 期30天增重(kg)如表6-16所示。试比较品种 间增重有无差异。
表6-16 5个品种猪30天增重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此例处理数k=5,各处理重复数不等。现 对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如下:
1、计算各项平方和与自由度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2、列出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 临界F值为:F0.05(4,20) =2.87, 因为品种 间的F值 5.99>F0.05(4,20),表明品种间差异极 显著。
(1)计算
计算各列各水平对应数据之和K1j、K2j及(K1j-K2j); 计算各列偏差平方和及自由度。
表10-25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表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K1j K2j K1j-K2j SSj
A 1 1 1 1 2 2 2 2 9.9 10.31 -0.41 0.021
B 1 1 2 2 1 1 2 2 9.42 10.79 -1.37 0.235

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3)-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

第三章 正交试验设计(3)-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

例3.5: 某厂一种零件镀锌前需要酸洗除锈。为提高效 率(缩短酸洗时间)采用正交试验寻求最佳酸洗 液配方。考虑交互作用A*B 、B*C、A* C。
酸洗因素水平表
因 素 水
A H2SO4 (克/升)
B CH4N2S (克/升)
C 洗剂液 (克/升)

1
300
12
70
2
200
4
100
L8(27)正交表的交互作用表
20.50
24.75
25.50
24.75
25.50
23.75
26.50
26.75
23.50
Rj 主次
3.25
9.25
0.75
0.75
2.75
3.25
B、B × C、A、A × C、A×B、C
试验结果直观分析
因素主次:B、B × C、A、A × C、A×B、C
A*C水平搭配表
C1 A1 (Y1+Y3)/2=25 C2 (Y2+Y4)/2=28.5
( 如:fA=A的水平数-1)
交互作用自由度,如fA×B= fA × fB
避免混杂现象
• 混杂现象:在进行表头设计时,若一列上出现两个因 子,或两个交互作用,或一个因子与一个交 互作用时,称为混杂现象,简称“混杂” 。
•表头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 表头设计时要尽量避免混杂
现象的出现。 这是因为,当混杂现象所在列显著时,很难识别是 哪个因子(或交互作用)是显著的。
(3)不显著的因素,其水平可任选,亦可按成本较低 原则选取。
正交表的选用原则
基本原则:要考察的因素及交互作用的自由度总和不 大于正交表的总自由度。 即: f总≥ fA+ fB+ fC+…+fA × B+fB × C+fA × C+…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

计算平均离差平方和(均方):
在计算各因素离差平方和时,我们知道,它们都是若干项平方的和, 它们的大小与项数有关,因此不能确切反映各因素的情况。为了消 除项数的影响,我们计算它们的平均离差的平方和。
因素的平均离差平方和 = (因素离差的平方和)/因素的自由度 = S因 /f因
试验误差的平均离差平方和 = (试验误差的离差的平方和)/试验误差的自由度 = SE / fE
33.212 ) 377.17, 35.882 ) 376.29,
QC
1 (6.272 9
35.212
59.162 )
531.00,
Q( AXB)1
1 (35.632 9
32.082
32.932 )
375.89,
Q( AXB)2
1 (34.302 9
31.732
34.612 ) 375.68,
考 虑A,B的交互作用。试进行方差分析。
第22页/共47页
第三节: 2水平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解:(选用正交表L8(27)
第23页/共47页
第三节: 2水平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这 里
ST
QT
P
8
xk2
k 1
T2 8
65668 1 (724)2 8
146
SA
1 8
(K1
K2 )2
1 8
(366 358)2
第四节:混合型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
混合型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本质上与一般水平数相等正交设计 的
方差分析相同,只要在计算时注意到各水平数的差别就行了。
8
现以L8(4X24)混合S型T 正交QT表为P例:k 1
xk2
1 8

(完整word版)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实例1

(完整word版)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实例1

正交试验设计实例分析正交试验设计是使用正交表来安排多因素、多水平试表验,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1]。

对于多因素、多水平的问题,人们一般希望通过若干次的实验找出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和最优搭配条件,用正交表合理地安排实验,可以省时、省力、省钱,同时又能得到基本满意的实验效果。

因此,这种方法在改进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条件及研发新产品等诸多方面广泛应用。

但是,很多研究人员在使用该方法时,有些细节往往容易被忽视。

作者以姜黄素的提取为例具体阐述这一方法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实例:姜黄素是姜黄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优化其提取工艺时,首先应确定正交试验需要考察的因素和水平。

尤本明等[2]考察了三个因素,因素A(作为溶媒的乙醇浓度)、因素 B(溶媒的量)、因素C(渗漉速度),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

试验设计时,一般还应考虑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也就是因素之间的联合作用,这点不可忽视。

根据以往经验可知,本例中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忽略,故采用 L9(34)正交表来安排试验(见表1)。

该表共有4列,将因素 A 、B 、C 分别安排在正交表的第2、3、4列上,第1列为空白列。

在试验前,各因素及水平在正交表中的位置必须交待清楚,以确定各次试验的条件,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1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2 .直观分析法:表1中的 K1、K2、K3分别表示在各因素各水平下姜黄素提取量的总和,K分别表示在各因素各水平下姜黄素提取量的平均值。

由于有时会遇到各因素水平数不等的情况,因此,一般用提取量的平均值大小来反映同一个因素的各个不同水平对试验结果(提取量)影响的大小,并以此确定该因素应取的最佳水平。

用同一因素各水平下平均提取量的极差R(极差=平均提取量的最大值-平均提取量的最小值)来反映各因素的水平变动对试验结果(提取量)影响的大小。

极差大就表示该因素的水平变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大,极差小就表示该因素的水平变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小。

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 表格形式,便于后续分 析。
数据筛选
对异常值进行筛选和处 理,确保数据质量。
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过程
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
明确试验因素和各因素的水平, 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
计算各因素的效应值
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各因素的效 应值。
计算误差平方和
根据效应值和水平,计算误差平 方和。
跨学科融合
标准化与规范化
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拓展正交设 计试验的应用领域,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 发展。
制定和完善正交设计试验的标准和规范, 提高试验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正交设计试验资料方差分析的实际应用价值
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领域,正交设计 试验资料方差分析可用于探 索和验证科学假设,揭示现 象背后的机制和规律。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1 2
正交性原理
正交试验设计基于正交性原理,即每个因素在试 验中出现的次数相同,且各次出现的概率相等。
均匀分散原理
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均匀分散原理,确保每个水平 在试验中都有均衡的分布,从而减少结果的偏差。
3
代表性原理
正交试验设计通过代表性原理,选取具有代表性 的样本点进行试验,以反映整体情况。
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 分析
• 正交设计试验概述 • 方差分析基础 • 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 实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正交设计试验概述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统计技术,用于 在多因素、多水平条件下进行试验, 以最小化试验次数,同时最大化信息 收集。
它利用正交表来安排试验,确保每个 因素的每个水平都被等可能地选取, 从而得到全面而均衡的试验结果。

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正交设计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试验误差应通过重复试验值来估
计。所以,进行正交试验最好能有二 次以上的重复。正交试验的重复,可
采用完全随机或随机区组设计。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二、 有重复观测值正交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例11· 4】 为了探讨花生锈病药剂防治效果的好
坏,进行了药剂种类(A)、浓度(B)、剂量(C)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A因素平方和 SSA=Σ TA 2/ka-C
=(1201.52+1291.52+1218.02)/3 -1530169.00 =1530.50 B因素平方和 SSB = Σ TB 2/kb-C =(1092.02+1278.52+1340.52)/3
-1530169.00 =11153.17
表11-7 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品种(A)
SS
1530.50
df
2
MS
765.25
F
<1
F0.05(2, 2) 19.00
密度(B)
11153.17
2
2 2
5576.59
2746.09 1531.08
3.64ns
1.79
ns
施氮量(C) 5492.17 误差 3062.16
总变异
21238.00
8
上一张 下一张 主 页 退 出
总自由度 A因素自由度 B因素自由度 C因素自由度 误差自由度
dfT =n-1=9-1=8 dfA =a-1=3-1=2 dfB =b-1=3-1=2 dfC =c-1=3-1=2 dfe = dfT-dfA-dfB-dfC
= 8-2-2-2 = 2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1 1 2 2 1 1 2 2
1 1 2 2 2 2 1 1
1 2 1 2 1 2 1 2
1 2 1 2 2 1 2 1
1 2 2 1 1 2 2 1
1 2 2 1 2 1 1 2
65 74 71 73 70 78 62 67
给定显著性水平а,查临界值Fа(f因、fE)
α =0.05
2
2 iL

n m
n m
n
fE mn n
m每个试点重复试验次数,n为正交表行数即试点数
有重复试验Ln(ph)正交表各列(或各因素)离 差平方和ss列、自由度f列计算
反应了该因素由于水平的改变引起的试验 指标的波动程度。
1 1 列 2 2 ( K ) x ss am k x j T 列 mn j1 am j 1
列 j
p
2
p
f列 p 1
P为因素水平数,a为因素同一水平出现次数
Ln(ph)正交表有重复试验各离差平方 和、自由度的关系
ss ss ss fT fT f T T E 1 E 1
ss T1 ss q
q 1
h
f T1 f q
q 1
h
无重复试验正交表Ln(ph)的方差分析 计算
1 m 均值 xi xiL mL1
因素的任意水平试验数 据总和为 K
1 因素 均值为 k K j am
因素 j
因素 j
1 全部数据均值为 x x iL nm i 1L 1
全部数据总和为 x x T iL
n m i 1L 1
n
m
Ln(ph)正交表有重复试验总离差平方和ssT、 自由度fT计算 总离差平方和反映了全部试验数据的波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极差看B的影响最小,即络合剂是测定的次要因素。 由极差看 的影响最小,即络合剂是测定的次要因素。 的影响最小 第五步,进一步画出指标-因素趋势图观察。 第五步,进一步画出指标-因素趋势图观察。
24 23 22 21 Abs
Abs 21.5 21 20.5 20 19.5 19 18.5
Abs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三.实际应用举例 例8: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铝合金中痕量铁时, :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铝合金中痕量铁时, 需要选择以下三个因素的最适宜条件: ) 需要选择以下三个因素的最适宜条件:1)酸度 (用1:1盐酸的体积代表 ;2)络合剂(5%的8用 盐酸的体积代表 盐酸的体积代表); )络合剂( % 羟基喹啉)加入量;3)释放剂(20mg/ml的锶 羟基喹啉)加入量; )释放剂( 的锶 盐)加入量。每个因素考虑三个水平,分别是: 加入量。每个因素考虑三个水平,分别是: 4ml、7ml、10ml;3ml、6ml、9ml;1ml、 、 、 ; 、 、 ; 、 9ml、17ml。如何安排这个试验,并对结果进 、 。如何安排这个试验, 行分析。 行分析。
同样: 同样:QB=10.9;QC=76.2; ; ;
总的方差和Q 如下计算: 总的方差和 T如下计算:
那么试验误差的差方和就可如下计算: 那么试验误差的差方和就可如下计算: Qe=QT-( A+QB+QC) -(Q -(66.9+10.9+76.2) =168.2-( -( + + ) =14.2 其次,计算自由度: 其次,计算自由度: fT=n-1=9-1=8; - = - = ; fA=fB=fC=m-1=3-1=2 ; - = - = fe=fT-fA-fB-fC=2 。
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小结
一。几个数据处理中常用的数理统计名词 总体平均值µ 总体;样本; 平均值 ;总体平均值µ;总体;样本; 极差 R ; 差方和Q 差方和Q ; 自由度f ; 方差σ 方差σ2 ; 样本方差s2 ; 标准偏差s ; 标准偏差s
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差分析的步骤和格式 1.计算差方和(离差平方和): 1.计算差方和(离差平方和): 计算差方和 包括以下几部分:( :(1 各因素差方和,( ,(2 包括以下几部分:(1)各因素差方和,(2)总差方 ,(3 试验误差的差方和Q 和QT,(3)试验误差的差方和 e。 2.计算自由度 2.计算自由度 : 包括:试验的总自由度;各因素自由度;试验误差的 包括:试验的总自由度;各因素自由度; 自由度。 自由度。 3.计算平均差方和 计算平均差方和 包括各因素平均差方和与误差的平均差方和。 包括各因素平均差方和与误差的平均差方和。 4.求F比 求 5.对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 对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 对因素进行显著性检验 对照F表检验。 检验的规律 检验的规律。 对照 表检验。F检验的规律。 表检验
A 1 2 3 4 5 6 7 8 9 1(4 ml) ( ) 1 1 2(7 ml) ( ) 2 2 3(10 ml) ( ) 3 3 B 1(3 ml) ( ) 2(6 ml) ( ) 3(9 ml) ( ) 1 2 3 1 2 3 C 1(1 ml) ( ) 2(9 ml) ( ) 3(17 ml) ( ) 2 3 1 3 1 2 D 1 2 3 3 1 2 2 3 1 Abs (×100) ) 13 15 20 22 29 17 21 19 19
因素-水平表 因素 水平表 因素 A B C
水平 1 2 3
酸度( : 酸度(1:1 0.5%8-羟基 20 mg/ml 锶 羟基 HCl) 喹啉 盐 ) 4 ml 7 ml 10 ml 3 ml 6 ml 9 ml 1 ml 9 ml 17 ml
第三步,根据因素水平表,选择 正交表, 第三步,根据因素水平表,选择L9(34)正交表,试 正交表 验安排如下表: 验安排如下表: L9(34)试验方案及结果表 试验方案及结果表
根据正交设计法的步骤: 根据正交设计法的步骤: 第一步,明确试验目的和试验指标: 第一步,明确试验目的和试验指标: 目的: 目的:用正交设计找出测定痕量铁的最佳试 验条件。 验条件。 指标:吸光度,越大越好。 指标:吸光度,越大越好。
第二步,挑选必须考察的因素和合适的水平, 第二步,挑选必须考察的因素和合适的水平, 制定因素水平表; 制定因素水平表;
可以看出, 的平均方差和小于误差效应 的平均方差和小于误差效应, 可以看出,B的平均方差和小于误差效应,因此可 以将其合并到误差效应中,用合并后的误差效应做 以将其合并到误差效应中, F检验,自由度变大,灵敏度更高 : 检验,自由度变大, 检验
QB + Qe = 6.3 , f B + fe
然后计算各因素的 值 然后计算各因素的F值: 计算各因素的
20 19 18 17 16 15
2
7 1:1HCl(ml)
12
2
4
6
8
10
0
5
10
15
20
0.5% 8-OH喹啉 (ml)
20mg/ml Sr2+ (ml)
从趋势图看试验指标与因素C,即释放剂锶盐的浓度 从趋势图看试验指标与因素 , 呈单调增长, 呈单调增长,因此增加锶盐浓度可能会使吸光度更 高,即灵敏度得到更大的提高。 即灵敏度得到更大的提高。
可见: 可见: F0.05(2,4)≥FA>F0.10(2,4), , ) , ), F0.05(2,4)≥FC>F0.10(2,4), , ) , ), 因此A和 属于影响显著的因素 要重点考察。 属于影响显著的因素, 因值小于 0.25(2,4),因此 因素对指标没什么 的 值小于 ,因此B因素对指标没什么 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其加入体积可以在给定范围内 影响,可以忽略。 任意变化。 任意变化。 这是用方差分析和前面直观分析以及极差分析得出的 一个比较重要的不同结论。 一个比较重要的不同结论。 当然,在实际分析中,因素 还要用其他试验指标进 当然,在实际分析中,因素B还要用其他试验指标进 一步确定,以保证得到准确的结果。 一步确定,以保证得到准确的结果。
再次,计算平均差方和: 再次,计算平均差方和:
Q因 因素差方和 因素的平均差方和= 因素的平均差方和= = 因素的自由度 f因
试验误差差方和 Qe 试验误差的平均差方和= = 试验误差的自由度 f e
这样,计算得出的各因素及误差的差方和分别是: 这样,计算得出的各因素及误差的差方和分别是:
QA Qe QB QC = 33.4 , = 7.1 , = 5.4 , = 38.1, fA fe fC fB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正交试验及直观分析的过程。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正交试验及直观分析的过程。 如果采用方差分析,其正交试验过程和前面的一致, 如果采用方差分析,其正交试验过程和前面的一致, 只是数据处理采用了方差分析法。 只是数据处理采用了方差分析法。
数据的方差分析: 数据的方差分析:
首先计算各因素的方差和、 首先计算各因素的方差和、总方差和以及试验误差 计算各因素的方差和 的方差和: 的方差和: 因素A的方差和如下计算: 因素 的方差和如下计算: 的方差和如下计算
这里看出A2B2C3的结果最好。 的结果最好。 这里看出 的结果最好 第四步,计算各因素平均试验指标以及极差: 第四步,计算各因素平均试验指标以及极差 A K1 K2 K3 k1 k2 k3 R 优水平 48 68 59 16 22.7 19.7 6.7 A2 B 56 63 56 18.7 21 18.7 2.3 B2 C 49 56 70 16.3 18.7 23.3 7 C3 D 61 53 61 20.3 17.7 20.3
33.4 FA = = = 5.30 (QB + Qe ) 6.3 ( f B + fe )
fA
QA
38.1 FC = = = 6.05 (QB + Qe ) 6.3 ( f B + fe )
fC
QC
最后是显著性检验: 最后是显著性检验: 对不同置信度的临界F值可以从 表中查找 对不同置信度的临界 值可以从F表中查找。 值可以从 表中查找。 F表在一般的数理统计书里都有。 表在一般的数理统计书里都有。 表在一般的数理统计书里都有 对本例,在置信度分别为 %、 %、90% %、95%、 对本例,在置信度分别为99%、 %、 % 以及75%(即α=0.01,0.05,0.10,0.25) 以及 %(即 %( , , , ) 时的临界值分别是: 时的临界值分别是: F0.01(2,4)=18.00,F0.05(2,4)=6.94, , = , , = , F0.10(2,4)=4.32,F0.25(2,4)=2.00。 ,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