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简述双龙洞的历史和景点;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兴趣;
4.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
能够简述双龙洞的历史和景点。

三、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研究兴趣。

四、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2.图片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景点;
3.朗读和表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1.老师放映一些关于洞穴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洞穴的认识和感受;
2.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索一个未知的事物是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洞穴的奇妙之处。

二、阅读理解
1.组织学生小组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2.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总结出双龙洞的历史和景点;
3.老师进行点拨,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双龙洞的景点。

三、表达扩展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朗读和表演双龙洞的历史和景点;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比如写一篇游双龙洞的游记,或者设计双龙洞的新奇玩法等。

四、课堂小结
老师总结了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未知事物,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让自己更加丰富多彩。

六、教学评估
1.学生能够简述双龙洞的历史和景点;
2.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表演环节;
3.学生能够有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进行表达。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7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7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7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下面是分享的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7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以供参考。

四年级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ppt课件、自主预习作业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五十年前的4月14日,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曾游览过一个地方,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这个地方就是浙江省金华的双龙洞。

这节课,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游览一番吧!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补充材料)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欣赏课文朗读录音。

4、出示生词:“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指名认读,教师和学生共同正音理解。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5、相机理解如下词语:油桐、溶洞、石钟乳、石笋(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6、交流多音字7、再默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记叙了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学科背后的故事——《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案例教材内容: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

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学科背后的故事:教学中,首先出示双龙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缘于地域的特点,学生都没有游览过此地。

所以利用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内心对优美风景的向往。

需要我们了解的是:关于金华双龙洞: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15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海拔约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关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的三个传说——其一,宋代著名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中认为“双龙”在内洞:“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

”现代作家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也持此说:“内洞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然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其二,明代嘉靖二十七年任金华知县的郑东白,在其《金华记游》中认为这升降之龙在外洞洞厅:“洞门轩豁如大厦,石盖如砥错,有石乳下垂,如龙升降状。

”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浙游日记》中也持此说:“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

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其三,1992年新编的《金华市志》则认为“双龙”在外洞口:“双龙洞:两侧分别悬着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两龙头在外洞,而龙身却藏在内洞,故名“双龙洞”。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双龙洞的奇丽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生词、长句以及把握文章结构方面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正确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节奏和语气。

3.理解课文描述的双龙洞景色,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指导法: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短语、图片视频等。

2.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语气,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课文节奏。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情感升华: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课文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课文内容,强调课文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课文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3.审美能力:学生能够欣赏自然美景,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4.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环节中积极参与,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拓展思维,培养良好的交流能力。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学校
授课教师
教具
教学内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洞内景观以及作者的游览经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描述洞内的景观,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观察作者的游览经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自然美景,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洞内景观以及作者的游览经历。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适合用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故事,领略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故事;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2.提高学生对美好自然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故事;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2.进行角色扮演,表达个人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或视频,引入新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激发学生对新课文的兴趣,引发学生对山水的向往和探索欲望。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第三步:课文理解(15分钟)老师对课文进行讲解,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更深入地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故事。

第四步:角色扮演(20分钟)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小小话剧表演,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第五步:讨论交流(15分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金华双龙洞的想象和感受,可以展开热烈的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碰撞,丰富了解。

第六步:课文回顾(10分钟)对整堂课进行回顾,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巩固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2.对金华双龙洞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展示汇报形式呈现。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金华双龙洞的兴趣很高,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交流,学生的表现也比较积极。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游记,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描绘细腻,充满了诗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本文还涉及到一些地理知识和人文历史,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质有很好的帮助。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游记类的文章也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章中的地理知识和人文历史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和人文历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文章中地理知识和人文历史的理解。

3.课文写作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人文历史资料。

3.作业设计: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学生跟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巩固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展示了双龙洞的奇特风光。

本文语言优美,描绘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学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和赞美,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描绘的景观的理解和欣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品味欣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以便学生跟读和理解。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确保学生正确理解。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进行点评,确保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基本内容和故事背景。

2.掌握本文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学特点。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记金华的双龙洞》中的重点语言点和情节发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好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和相关教学资源。

2.准备课堂教学所需的课件、黑板和笔等教学工具。

3.提前安排好课堂活动和讨论环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展示金华的双龙洞的实景,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学习阅读1.学生课前预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文章。

2.学生自主阅读,重点理解文章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文本解析1.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 文学赏析1.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分析其表现手法和意义。

5. 语言运用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借助课文进行语法和词汇讲解。

2.练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总结,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能力。

五、巩固提高1.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或练习,鼓励学生多多阅读相关教材。

2.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金华的双龙洞的感受和想法,形成读后感或小结。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故事情节和文学特点,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以上内容为《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名冠”“仰慕”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及作者的游览顺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抓住文章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学会生字词,能用“名冠”“仰慕”造句;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及作者的游览顺序;3. 学会抓住文章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词,会用“名冠”“仰慕”造句;(3)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及作者的游览顺序。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2)学会抓住文章重点句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金华的双龙洞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双龙洞的课文。

(2)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会用“名冠”“仰慕”造句;(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及作者的游览顺序;(3)讲解课文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名冠仰慕景色特点游览顺序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运用“名冠”“仰慕”造句;3.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景点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浙、杜鹃、笋”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列出来。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浙、杜鹃、笋”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列出来。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大好景色?(预设:游览过雄伟壮观的黄山,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同学们的阅历可真丰富啊。

你们去过双龙洞吗?去过的,可以给大家简单的接受一下。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双龙洞是什么样子的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

(4)课文围绕双龙洞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浙、鹃、乳”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臀”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按游览的顺序描写,顺序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作者都看到了什么景物?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路上景色优美。

出金华······从洞里出来的。

统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描绘了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光。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心生向往。

本篇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能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理解文章内容。

但部分学生对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的理解仍有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在教学中给予适当引导。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句型的学习。

2.对文章描绘的景色和情感的理解。

3.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投影仪。

2.双龙洞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生词卡片。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教师简要介绍双龙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句型的学习。

教师适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模拟游览双龙洞,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

学生分角色扮演,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

⼈教部编版四年级语⽂下册第17课《记⾦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四下第五单元17.《记⾦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本解读《记⾦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先⽣游览⾦华双龙洞的事,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来到双龙洞,按照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外洞、孔隙和内洞,以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好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然的情趣,激发学⽣对祖国锦绣⼭河的热爱。

作为习作单元的第⼆课,既可作精读课⽂品读,也可当习作例⽂学习写作。

本课条理清晰,按照游览顺序把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写得清楚明了,且景物之间过渡⾃然贴切,是引导学⽣学习按照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好载体。

课⽂对于“孔隙”的特点描写,匠⼼独具,写⼩船的形状,使⼈对孔隙的窄⼩有了清晰的认识;写⾃⼰的感受,让⼈对孔隙的危险有了⾝临其境般的切⾝体会。

⽽“内洞”的描写,突出了“⼤”和“奇”,既点明了“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展现了各种形态和颜⾊的⽯钟乳、⽯笋构成的奇景,却⼜⾔犹未尽,适合引导学⽣充分想象,实施语⾔实践。

⼆、教学要点1.⽣字识写。

课⽂22个⽣字,7个要求会读、15个要求会写,其中,“浙、臀”两字,既要求会读,⼜要求会写。

2.品味语⾔。

课⽂是⼀篇游记,是学习游览顺序⾏⽂的典范⽂本。

教学时可让学⽣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同时关注景物之间的⾃然过渡。

抓住重点语段,探究作者通过多种⼿段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法,重点品味“孔隙”的“⼩”与“险”、“内洞”的“奇”与“⼤”。

3.习作策略。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是这个习作主题单元教学重点。

本⽂是本单元的第⼆篇课⽂,是⼀篇学习按游览顺序习作的范⽂,围绕习作主题,需要开展三个层次的习作学习:(1)“游览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2)“交流平台”,梳理归纳习作⽅法与策略;(3)“初试⾝⼿”,按⼀定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并尝试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特点写出来。

三、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标:1.能正确认读6个⽣字,会写15个⽣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金华的双龙洞的故事;
2.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双龙洞的神奇之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描绘双龙洞的景色;
•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多媒体课件;
•手工制作的双龙洞模型。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金华的双龙洞,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
1.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操练
•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回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总结
•让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文章内容。

第二课时
复习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片段,展示他们的理解。

学习
1.解释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

2.分组讨论双龙洞的神奇之处,并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

操练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语气的表达方式。

拓展
•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自己想象中的奇幻洞穴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17.记金华的双龙洞》,了解了金华著名景点双龙洞的风采,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文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1.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3.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

2.学习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让学生读准字音,并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提出疑难的方式,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蜿、蜒”,重点指导识记。

引导学生根据旅游见闻理解“石钟乳”“石笋”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读通课文后理清文章思路,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深入研读,分别找到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3.表达运用学生读懂课文以后,设计一些语言运用的训练,如,用“时而……时而……”句式造句;出示写景物某一特点的一句话,然后用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游览过程示意图。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浙、簇”等7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正确读写“浙江、罗店”等17个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画出路线图,体会路上景色的特点。

▶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初读感知1.导入新课,板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着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的金华去旅游,让我们即刻出发吧!(2)(出示金华双龙洞图片)师引导:叶圣陶爷爷游览过这儿,写下了一篇游记。

(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2.了解课题中的“记”的意思。

(课件出示:记,即记录的意思)3.师: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就是记录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一般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也叫移步换景。

(板书:游记)4.检查预习:展示课前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四人一组交流讨论。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描述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课文语言优美,描绘生动,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游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描绘景物、表达情感方面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双龙洞的景色特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

2.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阅读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双龙洞的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双龙洞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视频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谁能描述一下这里的景色?”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双龙洞的背景,导入新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第【1】篇〗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描写了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脉络清晰,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单元专题的内容是:“壮丽的祖国河山”,专题的学法是:“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目标:1、认识“浙、臀”等6个生字;会写“浙、桐”等13个生字;理解“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蜿蜒”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教学难点:感受溶洞的奇观,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

因此,我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引导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做到“会学”。

在具体语段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重点词语品味法、朗读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在具体语段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讨论法、举一反三法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四至八自然段,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三、说教学程序(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之前我们游览过美不胜收的广西桂林,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别的地方——金华的双龙洞。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以及作者的游览经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双龙洞的景观特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旅游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生字词学习:认读“浙、浦”等10个生字,理解字词含义,会写“龙、洞”等15个字。

3. 课文理解: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景观特点以及作者的游览经历。

4. 写作技巧: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的写作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双龙洞景观特点,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2)邀请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所得,对双龙洞有一定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大意。

(3)分段朗读,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

(3)学生练习写字,巩固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地理位置。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1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尝试给课文编提纲。

2.通过语课文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感。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

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

“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

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

(“曲”读qū,不要读成qǔ)呈:显出,露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下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的事,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来到双龙洞,按照空间顺序先后介绍了外洞、孔隙和内洞,以表达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作为习作单元的第二课,既可作精读课文品读,也可当习作例文学习写作。

本课条理清晰,按照游览顺序把作者游双龙洞的经过写得清楚明了,且景物之间过渡自然贴切,是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的好载体。

课文对于“孔隙”的特点描写,匠心独具,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窄小有了清晰的认识;写自己的感受,让人对孔隙的危险有了身临其境般的切身体会。

而“内洞”的描写,突出了“大”和“奇”,既点明了“双龙洞”得名的由来,又展现了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奇景,却又言犹未尽,适合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实施语言实践。

二、教学要点1.生字识写。

课文22个生字,7个要求会读、15个要求会写,其中,“浙、臀”两字,既要求会读,又要求会写。

2.品味语言。

课文是一篇游记,是学习游览顺序行文的典范文本。

教学时可让学生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同时关注景物之间的自然过渡。

抓住重点语段,探究作者通过多种手段将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重点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内洞”的“奇”与“大”。

3.习作策略。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是这个习作主题单元教学重点。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学习按游览顺序习作的范文,围绕习作主题,需要开展三个层次的习作学习:(1)“游览路线图”,理清游览顺序;(2)“交流平台”,梳理归纳习作方法与策略;(3)“初试身手”,按一定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并尝试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特点写出来。

三、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3.聚焦重点语段,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和“内洞”的“奇”与“大”,学习把景物特点写出来的方法。

4.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借助路线图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并学习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3.聚焦重点语段,品味“孔隙”的“小”与“险”和“内洞”的“奇”与“大”,学习把景物特点写出来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山河的热爱。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揭示课题,初识游记。

1.教师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指读课题。

出示“记”在字典中的意思选项,想想题目中的“记”应取哪个意思选项?像这样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我们叫它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一篇游记,作者是叶圣陶。

2.认识名家:叶圣陶出示作者信息:自由读,你获取了作者的哪些信息?板块二:学习生词。

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相机正音。

要点:“簇”“兀”2.出示需要正确书写的生字,学生描红,自主小结书写要点。

要点:“浙、窄、臀”指导:左中右结构的字,根据组成部分的大小,合理安排宽窄;上宽下窄字的书写方法。

板块三:填路线图,初试身手。

1.默读课文,自主完成课后问题1的路线图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路线图同学们,请四人小组内分享自己所填的路线图,如果组内有不同答案的,请议一议,不能形成共识的,等会班内交流。

3.展示一到两组路线图。

4.学习游览顺序。

像这样,作者按一定顺序游览一个个地方,把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这就是游览顺序。

默读课文,作者叶圣陶先生是怎么把这一处处景物连起来的。

把你找到的景物之间连接的句子一起来分享分享吧。

【出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用上这些句子后有什么好处?是啊,用上这样的句子,把各个景物很自然地连起来了,游览经过就显得特别自然。

5.初试身手【出示“初试身手”】星期天,你要带一位同学参观植物园。

根据提供的示意图,请你设计一条参观路线。

(1)画一画仔细看图,根据植物园的门及景物的布局,设计一条合理的参观路线,并在示意图上画一画。

(2)议一议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你们设计的参观路线合理吗?你又有怎样合理的建议?(3)说一说合理的参观路线图我们已经画好了,下面我们要按顺序来说一说,在说之前啊,请你仔细看图,图中的小作者是怎么介绍去“芍药园”的?真会发现,我们可以学着图中的提示,也可以学课文中景物之间自然连接起来的办法,四人小组合作互相说一说。

(4)评一评评价要点:按照设计的示意图按顺序说,能把景物之间自然连接,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说的清楚,连接自然。

板块四:研读孔隙,感受特点1.聚焦“孔隙”,把握特点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介绍了双龙洞,他重点介绍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地品味“孔隙”的特点,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用一个字来概括孔隙的特点。

2.抓住关键,品味特点。

孔隙,是那么小,课文是怎样写出这种“小”的呢?这就需要我们细细地读这个自然段,不动笔墨不读书,划一划能表现“小”的语句,圈一圈关键词,写写你的批注。

交流学习成果,相机出示。

【出示句1】要点:通过船的形状小来体会孔隙的狭小要点:通过只能两头拉绳才能进出,而不是用船桨,体会孔隙的狭小。

【出示句3】要点:抓住双重否定句“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及关键词“贴”,从我一系列的所做准备,体会孔隙的狭小。

【出示句4】要点:抓住我的感受,不仅仅写出了孔隙的窄小,更生动地表现出孔隙的“险”。

这两句话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出孔隙的狭小?除了狭小的感觉,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危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3.师生合作,情感朗读。

板块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跟着叶圣陶先生的脚步,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认识了游览顺序并品味到了双龙洞孔隙的狭小与危险,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内洞一探究竟,去感受其不一样的特点。

作业1.观察身边的一处景物,按游览顺序画画路线图。

第二课时板块一:词语练习,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出示】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选项。

“端”,在字典中的意思选项有:A不歪斜; B东西的一头; C仔细地看; D用手很平正地拿着。

变化多端.()端.菜盛饭()端.坐()端.详()板块二:品读内洞,合理想象。

1.学习方法复习上节课,我们知道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顺序写的,还通过做批注的办法感受到了孔隙的小和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内洞,去一探究竟。

2.探究内洞特点(三)小组展示,学习汇报(1)内洞的“大”要点:“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和“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这两句话体会,第一句的以小见大,第二句的用熟知的“十来进房子”来形象表现。

(2)内洞的“奇特美丽”要点:“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在明白双龙洞来历的同时,感受内洞景色的奇丽。

再抓住石钟乳和石笋通过合理想象表现美丽,体会美丽。

3.想象丰满特点(1)出示图片,引发合理想象出示石钟乳与石笋图片,联系课文,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2)拓写片段,展现奇特美丽好一个变化多端,好一个颜色各异,叶圣陶先生只用两个词语,便引发了同学们无限的想象,展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内洞天地。

(3)情感朗读,表达赞美之情读第六自然段,读出内洞的大和美。

板块三:交流平台,梳理归纳。

1.小结提炼叶圣陶先生为什么要用大笔墨来描写“孔隙”和“内洞”啊?2.交流平台【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后的“交流平台”,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是啊,这孔隙的小和险,内洞的大和美,特点明显,非常吸引人,所以作为重点来写。

板块四:再试身手,重点介绍1.选择重点上节课的作业要求同学们观察身边的一处景物,按游览顺序画画路线图。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图,选一选特别吸引你的景物,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并在景物旁打上五角星。

2.再试身手(2)学生典型小练笔展示,互动评议。

(3)修改补充。

(4)把自己的片段小练笔贴入“习作小天地”,分享自己笔下的美景。

板块五:总结课文,提升认识。

跟着叶圣陶先生的脚步,我们畅游了金华的双龙洞,不仅认识了游记,还学习了用游览顺序画一画、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景物,并学习试着把特别吸引你的景物特点写出了,大家学得都特别投入,这为我们更好地完成本单元习作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业: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按游览顺序写一写,并试着写出景物的特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及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溶洞的景观图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

(2)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溶洞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质疑激趣1.导语: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雕塑大师,它鬼斧神工,不仅在地面上向人们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而且在地下也展示出奇妙的景观。

今天,让我们随同叶圣陶爷爷去欣赏那让人叹为观止的迷人世界吧。

齐读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2.读题质疑。

读了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双龙洞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去的?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双龙洞都有哪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关于双龙洞有哪些美丽的传说?)3.教师归纳问题,同时板书:游览的顺序、景观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创设语言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为深入学文奠定基础。

每个人都是在问题的驱使下学习的,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过渡: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认真读文。

重点思考作者游览的顺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3.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并试着画出作者的游览示意图。

4.检查预习及学习情况。

师生交流。

(1)学生汇报读文,引导学生对读文情况进行评价。

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时思考作者的游览顺序。

(2)学生汇报游览示意图,明确作者游览的顺序。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板书游览示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