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急诊处理中的应用
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
![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02389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3.png)
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惊恐障碍,又被称为恐慌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特征是反复出现的突发性恐慌发作,并伴随着身体不适和害怕失去控制的强烈焦虑情绪。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及早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惊恐障碍最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
该疗法包括对患者对恐慌症的观念和想法进行评估,并帮助他们改变负面的思考模式和行为。
通过逐步暴露于恐慌激发的情境中,患者可以逐渐减少对恐慌的恐惧感。
- 感觉运动觉治疗:感觉运动觉治疗是一种注重身体感觉和感知的综合治疗方法。
通过呼吸训练、放松技巧和身体感觉体验,患者可以改善身体紧张和恐慌症状。
2. 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是常用的抗焦虑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恐慌症状,并且被认为对长期维持疗效具有积极作用。
- 抗抑郁药物:有时,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来减轻惊恐障碍的症状。
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包括SSRIs和三环抗抑郁药。
3. 管理生活方式:- 规律的锻炼:经常锻炼对减少焦虑和恐慌有益。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释放紧张情绪并提高情绪。
- 健康饮食: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避免咖啡因和糖分摄入的增加,以帮助减少焦虑和恐慌感,增加摄入富含镁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和鳕鱼。
4. 支持群体治疗:- 参加恐慌支持群体:与其他有类似体验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心理体验,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感和孤独感。
- 心理教育:了解恐慌症和焦虑症的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和处理恐慌发作。
5. 线上治疗:- 网络治疗:对于那些无法亲临诊所进行面对面治疗的患者来说,网络治疗是一种便捷且隐私的选择。
患者可以通过在线视频会议或聊天软件与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需求和适应性。
整合心理疗法对33例惊恐障碍的治疗
![整合心理疗法对33例惊恐障碍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c694e07a58da0116d174921.png)
整合心理疗法对33例惊恐障碍的治疗摘要目的:探索惊恐障碍(PD)的快速有效治疗方式,减少惊恐障碍的误诊为冠心病的几率,减少患者反复就医,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方法:收治惊恐障碍(PD)患者33例,用认知行为和NLP治疗技术等整合心理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A),焦虑自评量表(SAS)检测分析。
结果:PD患者疗后获痊愈22例,半年随访未见复发。
显著进步11例。
显著进步的患者追踪治疗、随访半年,其中4例痊愈,7例好转。
结论:整合心理疗法是对惊恐障碍快捷有效地治疗方法。
关键词惊恐障碍心理评估认知行为治疗整合心理疗法资料与方法2009~2011年收治惊恐障碍患者33例[1],均符合CCMD-3惊恐障碍PD 诊断标准,其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22~63岁,平均39.8岁;病程5~68个月,均超3个月,平均29.5个月。
方法:在治疗前均予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其结果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运用多种治疗技术整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心理治疗中一般分4步:①解决患者精神卫生信息缺乏的焦虑;对患者进行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发生、发展向患者宣教,让患者对自身症状有了解,认识。
并且了解认识心脏病患者的特征和与自己症状的区别,让患者学会自我辨别。
②让患者学会“忍受痛苦,为所当为”[2]:对症状采取,不理、不睬、不抵抗的七字治疗方针。
③用NLP心里治疗技术,引导患者与潜意识对话,交流,寻找焦虑的根源。
④植入道家思想哲学观,引导患者以“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接受现实[3],接受自然,从而减少深层次对生命担忧的恐惧。
一般每部需要1~2次,每次需要40~60分钟,每周2次。
第1和第2步可以几个患者集体进行。
1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统计学处理:表1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0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比较的t检验。
惊恐障碍的治疗
![惊恐障碍的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e406204e87101f69e31950c.png)
惊恐障碍的治疗在目前我们论坛上关于如何进行心理治疗的帖子也不少,但更多的是以“相互支持和关爱”为主题,即使能说出个“所以然”也是凤毛麟角或者是断章取义,更多的是说教的形式存在,把一个直接性的“结论”告诉朋友如何如何的做这,而不应该做那。
这也是由于受到了论坛的限制,一些方法是要求患者和咨询师直接进行合作,局限于论坛的形式也就变成了咨询师一方的说教,由于缺乏了协作性和参与性,所以很多的朋友会感到“说的容易,做的难”,最主要的原因通过论坛形式进行咨询忽视了“病人”缺少了支持性的动力。
从今天起,我就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以认知治疗为基础简单的向大家介绍关于“惊恐障碍”的治疗的一些心得,愿能够给大家一点帮助,希望朋友们对其他认为不对或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们进行共同的探讨。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症的治疗范畴,主要包括“恐怖症”和“广场恐怖症”两种,在实际临床中,尤以广场恐怖症最为常见。
惊恐障碍主要以患者“期待性的焦虑”为表现形式,因为经过一次或多次的惊恐发作后,患者经历极度令人恐怖的过程,出于对再次发作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即将发作的担心,而处于一种等待而又害怕再次发作的焦虑情绪中。
惊恐障碍的发作是剧烈的,通常维持在20——30分钟左右,它的发作给患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死亡的临近,明显的体征现象和心理感受,进而导致患者怀疑并坚信自己有了某种疾病或者潜在的疾病,比如:心脏病、中风等,于是过分的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复的出入医院的各个门诊之间,即使得到的诊断为阴性,但在患者看来“宁愿相信”是医生的疏漏没有检查出来。
惊恐障碍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和治疗,会严重的损害人们的心理和社会功能。
我国现代治疗目前首先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心理治疗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予以了肯定和接受。
下面我们首先认识什么是惊恐障碍,只要全面的认识了,我们才会消除对它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一、体征:惊恐障碍的体征出现主要以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出现的,主要表现有:心跳加速、加剧;胸部发紧,有压迫感和疼痛感,并由此而感到了气短、气急促和呼吸困难;身体发抖振颤、出汗,感到了虚弱,眩晕而站立不住;手脚和脸感到刺疼;肠胃反应。
对于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
![对于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1b524234b73f242336c5fd6.png)
对于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
在治疗惊恐障碍或者说焦虑症的心理治疗中,应用早的且效果比较理想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行为治疗",随着认知治疗的发展,行为治疗和认知治疗逐步的结合了起来。
我在和患有惊恐障碍的朋友合作的时候,首先是先教给患者一些行为治疗上的一些方法,再就是通过"认知"的学习,使患者明白自身在"惊恐发作"或焦虑反映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己在"惊恐"发作的过程中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才会有理由、有目的的去控制乃至改变自己。
惊恐障碍的产生一方面和自身的素质有关,另一个重要的是认知和行为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即恶性循环。
我们首先学习一些控制"惊恐"和焦虑的方法,只有有效的控制或减少了"惊恐"发作的次数和程度,才会给患者以说服力和信心,也才会确认自己在发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认知"模式上的纠正。
"放松"是人们有效的控制"惊恐"和"焦虑"的一种方法,当然也有(我在做治疗的过程,对于病人的态度是:能够不使用就可以控制的或者说没有使用的情况下我们还能够控制自己的,我们尽量不使用)。
放松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听音乐、做一些娱乐活动,到郊外或田野中,都可以使认得到放松,但在我们感到焦虑或紧张的时候,我们刚才提到的方法往往有点"远水不解近渴"的问题,或者不能有效的控制,这时"深呼吸"会很有效的控制症状的发展。
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患者中的应用_朱志先
![简短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患者中的应用_朱志先](https://img.taocdn.com/s3/m/c487bd7b561252d380eb6e7a.png)
Application of Brief Dynamic Psychotherapy in Panic Disorder
2 结 果
2.1 一 般 资 料 研 究 期 间 共 纳 入 患 者24 例 ,7 例 患
者均因不愿停 药 而 被 排 除,因 此 符 合 入 组 标 准 并 完
成研究 的 患 者 共 17 例,其 中 女 性 12 例,男 性 5 例;
平均年龄28岁(SD=9.92);平 均 病 程 16 月 (SD=
17.28);17 例 患 者 中13 例 为 惊 恐 障 碍 伴 广 场 恐 怖 ,4
例为惊恐障碍不伴广场恐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 临床疗 效 根 据 疗 效 判 定 标 准,17 例 患 者 治
疗后 显 著 进 步 6 例,占 35.3%;好 转 者 11 例,占
64.7%;无效者0例。若按完全性惊恐 发 作 消 失,即
Key Words Brief Dynamic Psychotherapy;Panic Disorder
当前,精神 动 力 性 心 理 治 疗 在 临 床 中 被 广 泛 应 疗寻求一种其他的有效方法。
用,然而有关在 一 些 特 殊 精 神 障 碍 中 治 疗 的 有 效 性
的研究罕见。因此系统研究精神动力性心理治 疗 效 1 对象与方法
ZHU Zhixian,ZHANG hua,YANG Yuexiu Dep.of Clinical Psychology,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60,China
惊恐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惊恐症的最佳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9975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7.png)
惊恐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惊恐症,也被称为恐慌障碍,是一种焦虑症的一种表现。
患者常常会出现突然的恐惧和恐慌的发作,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例如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出汗、体虚和恐惧死亡等。
对于惊恐症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有效措施。
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理解和改变其不合理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减少恐惧和焦虑的发作。
此外,暴露疗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手段,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引起恐惧的情境,帮助其逐渐适应和克服恐惧。
2.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被用于减轻惊恐症状和控制恐慌发作。
然而,药物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人对药物反应有所不同。
3.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焦虑症状。
规律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4. 支持和理解: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能够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患者可以加入恐慌症支持小组,与其他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和分享心得。
5. 管理压力: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是管理惊恐症的关键。
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或冥想可以帮助缓解焦虑
感。
请注意,每个人的治疗计划都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患有惊恐症,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劳拉西泮在惊恐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劳拉西泮在惊恐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8333b92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4.png)
劳拉西泮在惊恐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引言: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焦虑病症,患者常常出现突然的、无法预测的、强烈的恐惧感,伴随着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劳拉西泮(Lorazepam)是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和抗惊恐作用。
本文将探讨劳拉西泮在惊恐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劳拉西泮的药理作用劳拉西泮是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属于短效苯二氮䓬类药物。
它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受体,增强GABA的抑制性神经传递,从而产生抗焦虑、镇静和抗惊恐作用。
劳拉西泮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使其成为急性焦虑和惊恐发作时的首选药物。
二、劳拉西泮在惊恐障碍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劳拉西泮在惊恐障碍急性发作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研究表明,口服劳拉西泮可在20-30分钟内达到峰值浓度,迅速缓解患者的惊恐症状。
此外,劳拉西泮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劳拉西泮在惊恐障碍长期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惊恐障碍的长期治疗,劳拉西泮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劳拉西泮可以减少惊恐发作的频率和强度,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
此外,劳拉西泮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惊恐发作的发生。
然而,长期使用劳拉西泮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剂量和监测。
四、劳拉西泮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劳拉西泮在惊恐障碍治疗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比于抗抑郁药物,劳拉西泮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惊恐症状。
与心理治疗相比,劳拉西泮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心理治疗。
然而,劳拉西泮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依赖性和戒断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剂量和监测。
结论:劳拉西泮作为一种苯二氮䓬类药物,在惊恐障碍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性神经传递,产生抗焦虑、镇静和抗惊恐作用。
了解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与行为疗法
![了解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与行为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38c4bd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d.png)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心理治疗
Part Three.
行为疗法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 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心理
疾病,包括惊恐障碍。
社交技能训练
社交技能训练的目的: 帮助患者提高社交能
力,改善人际关系
训练内容:非语言沟 通、倾听、表达、提 问、拒绝和接受拒绝
等
训练方法:角色扮演、 模拟社交场景、反馈
和纠正
训练效果:提高患者 的社交自信,减轻社 交焦虑和恐惧,改善
社交功能
应对技能训练
深呼吸:帮助患者放松,减轻 紧张和焦虑
渐进性肌肉松弛:通过放松肌 肉来减轻紧张和焦虑
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过程包括 识别消极思维模式、挑战消极 思维模式、建立积极思维模式
等步骤。
认知行为疗法的主要目标 是帮助患者改变消极的思 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建立 积极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
式。
认知行为疗法的治疗效果已经 得到大量研究和实践的证实, 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
方法。
暴露疗法
原理:通过逐步暴露于恐惧情 境,帮助患者适应和克服恐惧
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心理 素质,预防心理疾病
心理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知 识、心理调节方法、心理疾病 识别与应对
心理教育的方式:讲座、课程、 咨询、团体辅导
心理教育的效果:增强心理适 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 心理健康发展
Part Three
行为疗法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原理:通过逐步放 松肌肉,减轻紧张
心理干预在惊恐障碍急诊处理中的应用
![心理干预在惊恐障碍急诊处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8cfc92167ec102de2bd89ad.png)
体方法[ 4 1 : 按 照从上到下 的顺序依次 收缩和放松 头面部 、 上肢 、 胸腹部 、 下肢各 组肌肉 , 达到减轻焦虑 的 目的 , 有利于即刻缓解 症状 。也可根据不 同个体采用缩唇腹式 呼吸 、 腹式呼吸放松训
练。
1 . 5 统 计 方 法
分的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估1 2 ] 。
1 . 2 工具
采用北京瑞格心理教 育信 息化管理 系统 V3 . 0医疗版 焦虑 自评量表 ( S A S ) , 专人指导后患者 自己作答。 数据 由计算机 自动
转换处理 , 得 出 标 准分 。 1 . 3 判 断标 准
伴患者 , 耐心倾 听其 诉说 , 对其感受表示理解 和同情 , 指导其掌 握放松心身 的技巧 , 让患者把注意力集 中在身体肌 肉的活动及
干预组和对照组 。 用焦虑 自评量表 ( S A S ) 在 治疗前后 即时评 定患者情 绪变化 , 判 断疗效。 结果 治疗后 干预 组 S A S评分及 有 效率明显优 于对照组。结论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9 3
心理 干预 结合 药物治疗能有效缓 解・ 凉恐障碍 患者的焦虑情绪 , 提 高治疗效果。
卫 生 职 业 教 育
V o I . 3 3 2 0 1 5 N o . 1 9
. .
理 干预在惊 恐 障碍 急诊 处理 中的应用
王春 梅 , 王臻蓉 , 张 艳
( 张掖市人民医院 , 甘肃 张 掖 7 3 4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 惊恐障碍 患者急救处理 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在急诊就诊的 1 2 0例惊 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
系 的基本要求。急诊科 医生应积极 、 认真 、 关注地倾 听患者诉说 主观感受 , 鼓励其 表达 内心体 验及急需解 决 的问题 , 使 其感受
惊恐障碍症治疗方案
![惊恐障碍症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470841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f.png)
一、引言惊恐障碍症,又称恐慌症,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突然性、短暂性、强烈的恐慌发作为特征的焦虑障碍。
患者常常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感到极度恐惧、心慌、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晕厥、失控等表现。
针对惊恐障碍症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种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惊恐障碍症的治疗方案。
二、药物治疗1.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是治疗惊恐障碍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可以缓解患者的恐慌症状。
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包括:(1)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具有较好的抗焦虑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会产生依赖性。
(2)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丁螺环酮、扎来普隆等,具有较轻的依赖性和耐受性,但起效较慢。
2. 抗抑郁药物抗抑郁药物在治疗惊恐障碍症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
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包括:(1)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2)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适用于对SSRI反应不佳的患者。
3. 抗精神病药物对于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以缓解焦虑、恐慌等症状。
三、心理治疗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惊恐障碍症的重要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模式和应对方式,帮助患者减轻恐慌症状。
CBT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1)暴露疗法:通过逐渐暴露患者于恐慌情境,使患者逐渐适应并减轻恐慌反应。
(2)认知重构: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恐慌的认知偏差。
(3)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2. 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是一种逐渐暴露患者于恐慌情境的治疗方法,通过逐步降低患者的恐慌反应,最终使患者在恐慌情境中保持平静。
3. 人际关系疗法人际关系疗法通过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恐慌情绪。
急救程序知识:急救程序知识的心理疏导——如何调节紧张情绪,保障患者安全
![急救程序知识:急救程序知识的心理疏导——如何调节紧张情绪,保障患者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ad90629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9.png)
急救程序知识:急救程序知识的心理疏导——如何调节紧张情绪,保障患者安全在急救程序中,心理疏导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急救现场,常常伴随着患者、家属、医务人员的紧张情绪,这时需要适时的心理疏导,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在急救现场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冷静分析在发生急性事件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
紧张情绪常常使人失去头脑,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救治。
我们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对病情的分析和了解,了解患者所需的具体帮助,避免盲目的扶持和救治。
二、互相合作急救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医疗工作,这时候医护之间的密切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操作的过程中,交流要简短明了,彼此尊重,不要出现争吵和误解,从而导致患者的接受不到最合适的救治。
三、适时使用适当的口语在现场救援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
适当使用安抚语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增加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性。
但是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会让患者更加紧张的言论,如过多的诊断、没有把握的预测等。
四、提供情绪支持在救援过程中,对于患者及其家属来说,情绪支持十分重要。
医护人员在处理各种急救事件的过程中,应该为患者送上一些耐心的安慰和慷慨的解释。
同时,不要避免时时停下手头的工作,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温暖。
五、不给患者带来更多压力在急救过程中,不要让患者感觉自己很危险或者生命垂危,会让患者感到极其恐惧和惊慌。
即使病情比较严重,也要说明给患者,但是在说话和交流时,应该尽量稳定情绪,建立起患者方面的信任,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情报和帮助。
六、建立信任关系在急救过程中,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护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此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想法、担忧和情绪,并根据帮助后的效果作相应的调整。
以上是在急救过程中常用的心理疏导方法,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不在急救过程中认真分析,聆听患者和家属的内心,提供合适的情绪支持,都是保障患者安全的有效途径。
惊恐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惊恐症的最佳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b51cd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c3.png)
惊恐症的最佳治疗方法惊恐症,又称恐慌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患者在面对某些特定的情境或事物时会出现强烈的恐惧和焦虑情绪,甚至伴随有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呼吸困难等。
这种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社交和工作功能的丧失。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惊恐症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心理治疗是治疗惊恐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惊恐症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
通过CBT,患者可以学会面对恐惧情境时的有效应对策略,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逐渐减少对恐惧的恐惧,从而减轻和控制恐慌症状。
另外,暴露疗法也是CBT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暴露患者于恐惧情境中,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和克服恐惧,从而减少恐慌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惊恐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惊恐症的治疗中。
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快速缓解焦虑和恐慌症状,如苯二氮䓬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药物被认为是治疗惊恐症的有效药物。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依赖性,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遵医嘱,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出现药物滥用和依赖的情况。
除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方法,如运动疗法、放松训练、正念减压等。
运动可以帮助患者释放焦虑情绪,增强身体素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放松训练和正念减压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恐慌的发作。
此外,患者还可以尝试一些替代疗法,如针灸、按摩、艺术治疗等,这些疗法可能对一些患者有效。
总的来说,治疗惊恐症的最佳方法是综合治疗,结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过程,同时也要注重日常生活的调整和管理,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希望每一位惊恐症患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摆脱恐慌的困扰,重拾快乐的生活。
惊恐发作治疗方法
![惊恐发作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72ff4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8.png)
惊恐发作治疗方法惊恐发作,又称惊恐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其特点是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和焦虑感,常伴随着心悸、呼吸困难、出汗、颤抖等身体症状。
惊恐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痛苦,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惊恐发作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惊恐发作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心理治疗是治疗惊恐发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学会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减少对惊恐发作的恐惧。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来减轻焦虑和惊恐发作的症状。
另外,心理动力治疗、解决方案导向治疗等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惊恐发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绪,减轻惊恐发作的症状。
抗抑郁药物则可以帮助患者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和惊恐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依赖性,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此外,身体治疗也可以作为治疗惊恐发作的辅助手段。
身体治疗包括运动疗法、放松训练、呼吸训练等。
运动可以帮助患者释放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放松训练和呼吸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学会放松身心,调节呼吸,减轻惊恐发作的症状。
身体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身心放松的习惯,减少焦虑和惊恐发作的发生。
总之,治疗惊恐发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身体治疗等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惊恐发作的治疗将会更加有效。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惊恐发作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有所帮助,早日摆脱惊恐发作的困扰,重获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心理治疗在恐怖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心理治疗在恐怖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301f8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a.png)
心理治疗在恐怖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第一章:恐怖症的概述恐怖症是指患者面对某个或多个特定的对象、情境或事物时,出现了异常强烈的恐惧情绪,甚至导致患者无法正常生活。
恐怖症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心慌、出汗、恶心、头晕、口干、胃痛、尿频、呼吸急促等。
恐怖症属于一种焦虑障碍,其病因比较复杂,既有遗传、心理、社会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二章: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帮助患者面对自己的内心,改善其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行为主义:认为不健康的思维习惯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教会患者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
2.解析心理学:强调回忆和面对过去的经历,研究并理解对目前的行为和情感表现的影响。
3.人本主义:强调对人的尊重、爱和关怀,帮助患者发掘自己的优点和潜力,以此获取自我价值的提升。
4.家庭治疗:将患者的问题和情况放在整个家庭中进行考虑,并通过心理治疗来改变观念、沟通和行为方式。
第三章:心理治疗在恐怖症治疗中的应用心理治疗在恐怖症治疗中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分别为:1.暴露治疗:暴露治疗是指让患者在安全的环境下面对恐惧的对象或情境,以达到逐步缓解内心困扰的目的。
患者可以通过日记或视频的形式,对着自己认为最可怕的场景进行模拟,以此为依据逐步接受暴露治疗。
2.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指导患者将负性的想法变成积极的思考,或者通过指导患者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达到缓解恐惧情绪的目的。
第四章:心理治疗在恐怖症治疗中的优点相比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在治疗恐怖症时具有以下优点:1.治愈的效果更为长久: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药物的效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
而心理治疗得以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对于恐惧情绪的缓解和恢复具有更长远的效果。
2.更少的副作用:药物治疗会出现副作用,且不同人群之间的反应不同。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分析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b8dd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a.png)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的应用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团体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与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在急诊科实施团体心理危机干预的方式。
接着对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优势和局限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的作用,为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和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急诊科、效果分析、优势、局限性、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急诊科这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团体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面对心理危机事件,还可以促进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升整体应对危机的效率。
研究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的应用情况,以期为急诊科医务人员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
1.2 研究目的够了吗,或者是否还需要其他帮助等。
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输出的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分析其对急诊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团体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特点,以及在急诊科的实施方式,我们希望能够全面评估该干预方法的实际效果,为急诊科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卫生支持和服务。
我们也将探讨团体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科中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该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为急诊科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提升急诊科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实现综合治疗和关怀。
2. 正文2.1 团体心理危机干预的定义与特点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团体成员在面临心理危机时进行的心理干预活动。
其特点包括:1. 针对团体性问题:团体心理危机干预不仅关注个体心理状态,更注重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情境影响。
院前急救心理治疗的应用
![院前急救心理治疗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30e80baaea998fcd220e10.png)
院前急救心理治疗的应用方宏志由于院前急救的特点我们接诊的病人大都是那些发病急、病情重并且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
一直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这种病人病势危急,医务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须实施心理治疗。
但是随着我认识和经验的提高,我越来越认识到对这类急性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
因为这类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对之进行良好的心理治疗及辅导,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相反,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往往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院前急救的病人大都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但这类病人的心理活动又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事故等超常的紧张刺激,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
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神志清醒的脑卒中等,也会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还有那些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病人,易于产生濒死感,恐怖、悲哀、失助、绝望等消极情绪往往可以加速病人的死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务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性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治疗和护理。
1 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1.1 外伤患者的心理1.1.1 恐惧心理在临床中100%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多数患者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
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护理。
对将要进行的各种检查治疗缺乏认识,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1.1.2 急躁心理由于突然患病,伴随的外伤、出血、伤残等,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
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
1.1.3 焦虑孤独心理多数外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在急症处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急症处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2ce3c61f524ccbff0218498.png)
心理学在急症处理中的应用急症病人发病突然、病情较重、病种复杂,病人常缺乏心理准备,因此,伴随病情而来的,常常还会有许多心理问题。
在突如其来的疾病变化下,病人产生焦虑、紧张、不安、恐惧、濒死感等种种心理反应,在上述心理反应下,病人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胃肠刺激、大汗等,这些应激情况反过来又会加重其本身所患的疾病。
因此,正确认识急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学会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可以对药物治疗起到积极的辅助效果,促进病人康复。
1急症病人的常见心理特点1.1焦虑不安心理在各类急症病人中均常见。
比如,外伤病人由于惊吓、伤口出血、疼痛等,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
有的病人因为发病急骤身边无亲属或同伴陪伴而备感不安,有的因在单位或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使其放心不下工作或家庭负担而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1.2轻生抗治心理这类病人常有一定的社会或家属及病情因素,如失去家庭温暖、吵架、失恋、高考落榜、伤残、久治效果不佳等,因为对生活或治疗失去信心而抗拒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针或导管、暴躁易怒等。
1.3紧张恐慌心理由于忽然遭受意外、伤害、误服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而出现。
如事故、外伤、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颅脑外伤等,病人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
1.4情绪低落心理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而处于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的刺激无反应、不言语、无主诉、拒答等。
1.5迷茫绝望心理由于对病情的不了解或者错误认识,在发病时即陷入了迷茫绝望状态,心灰意冷,缺乏与疾病斗争、生存的勇气,导致厌食、放弃治疗等。
2急症病人的常见心理需要2.1关怀和安慰的需要急诊病人由于病情重,加上现场条件限制,不能或不便于行动,主动性减弱,适应能力低,感情脆弱,需要及时的安慰和关怀,给予心理支持。
2.2尽快救治、尽快康复的需要如心肌梗死、气管梗阻、气胸、哮喘、休克、大出血等病人,自觉症状重,难以忍受,有濒死感,希望能立即得到救治,解除症状。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的应用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ee90b050c22590103029db5.png)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急诊意外伤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心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质量。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急诊;意外伤害;应用效果急性创伤发生突然、病程进展快,对患者躯体造成伤害的同时,亦可对患者心理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相关研究[1]表明,意外伤害患者大多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治疗时配合度低,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敌视心理。
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为对象,分析探讨了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在急诊意外伤害患者中的应用。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急诊意外伤害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0.5±6.1)岁;对照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0.1±6.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干预,包括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联系、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等。
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危机干预技术指导下的心理干预,具体如下:1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进行详细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同时将患者年龄、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因素有机结合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危机干预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急诊处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11-14T15:36:15.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5期供稿作者:曹巍巍王佩佩鞠波
[导读]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患者急救中的效果。
方法将急诊就诊的3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加心理治疗组(B组)。
曹巍巍王佩佩鞠波 (烟台市解放军第107医院 264002)
【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226-02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患者急救中的效果。
方法将急诊就诊的3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加心理治疗组(B组)。
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后评定患者情绪变化,根据患者主诉病情是否好转来评定治疗是否有效。
结果治疗后B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A组,B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
结论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惊恐障碍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惊恐障碍心理治疗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同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1]。
随着近年急诊就诊的惊恐障碍患者的增多,对医护人员的惊恐障碍的识别和急救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医疗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惊恐障碍的处理不应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而应结合必要的心理支持,以快速缓解患者的躯体症状,使其最大程度获益。
本文拟探讨心理治疗在惊恐障碍急救处理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到我院就诊的惊恐障碍患者30名。
其中女18例,男12例,平均年龄35±2岁。
将3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加心理治疗组(B组)。
1.2工具
1.2.1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次日用HAMA评定患者情绪变化。
HAMA包括14个项目,每项采用0分-4分的5级评分法,各级的标准为:0分为无症状;1分为轻;2分为中等;3分为重;4分为极重。
HAMA评分标准:>29分为严重焦虑,24~29分为明显焦虑,14~23分为焦虑,7~l3分为可能焦虑,<7分为无焦虑。
1.2.2以治疗后次日病情好转与否来评定临床治疗是否有效。
1.3方法
1.3.1 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均给予氯硝安定和黛力新口服抗焦虑。
对由自主神经兴奋引起躯体症状(如心动过速、震颤)的患者给予心得安口服。
1.3.2心理干预:①放松训练。
惊恐发作时,医生、护士态度沉着、冷静、陪伴在病人身边,耐心倾听,对其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并指导简单的放松训练如深吸气→屏气→缓慢呼气,向病人表示发作时不会危及生命,疾病属功能性,完全能够治愈等,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
②认知重建。
对病人发病时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给予合理的解释,让病人意识到这类感觉和体验是良性的,对健康不会造成严重损害。
如心悸是对紧张性事件的一种夸大的正常反应,而不是心脏疾病的体征,使病人明白自己并没有身体气管的疾病,其痛苦主要是精神上的痛苦,以消除其疑虑和恐惧心理;帮助病人找出致病因素,正确分析生活事件的客观方面,并能恰如其分地评价个人性格、心情、态度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2]。
③心理支持。
根据不同病人的特点随时进行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的性质、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药理作用等,使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消除担心自己疾病会再次发作的恐惧心理。
1.3.3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A、B两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A组和B组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x-±s)
A组(n=15) B组(n=15)
治疗前 27.5±7.6 28.2±6.5
治疗后 18.3±6.0* 14.9±5.3#
注:*P<0.01,#P<0.01
表1显示治疗后A组、B组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P<0.01)。
再对治疗后A、B两组HAMA平均进行t检验,B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1)。
2.2 A组和B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见表2)。
表2 A组和B组治疗后有效率的比较(%)
有效无效合计有效率(%)
A组 11 4 15 73.33*
B组 15 0 15 100*
合计 26 3 30 86.67
注:*P<0.01
表2显示B组治疗后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1)。
3 讨论
惊恐障碍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属于焦虑症的急性发作。
因其发作时多有濒死感,患者极其痛苦,所以迅速缓解发作是惊恐障碍的治疗目标。
目前惊恐障碍的发病机制主要有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通路的改变和认知障碍两种。
患者对自身轻微的躯体症状或外界各种应激因素错误应对的方式,灾难化的理解,很可能是触发惊恐发作的关键所在[3]。
药物治疗可以阻断惊恐发作的过程,但不能阻断患者对惊恐发作本身的错误认识,而这正是触发反复惊恐发作的主要原因。
心理干预则是阻断惊恐发作触发的主要手段。
故本研究将干预神经递质通路和改善认
知相结合用于治疗惊恐障碍,结果显示,抗焦虑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重建),患者的焦虑情绪较单纯的抗焦虑治疗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亦明显提高。
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能使惊恐障碍患者病情迅速缓解,极大地减轻了痛苦。
故值得在惊恐障碍患者的急救处理中试推行。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57-458.
[2]杜召云,成义仁,刘继兰,等.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201.
[3]Feldner MT, Zvolensky MJ, Leen-Feldner EW.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coping and panic disorder[J].ClinPsychol Rev,2004,24(2):12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