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版)

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版)
局端
R/S
UNI
SNI OLT
S/R
ONU1 ONU2
OBD
ONUn
图1 EPON系统参考模型
图2 EPON协议分层和OSI参考模型间的关系
5.2 PON系统对ODN的基本要求 5.2.1 PON系统信号传送方式 PON系统采用单纤双向方式。上行使用1310nm波长,下行使用 1490nm波长。当采用波分复用方式提供CATV业务时,下行增加使用 1550nm波长。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一个1:N(或 2:N)的光分路器(或几个分路器的级联)到达各个ONU;在上行方向(ONU到 OLT), 各ONU根据OLT指定的时间发送信息。ONU发送的信号只会到达 OLT,而不会到达其他ONU。 5.2.2 PON系统对光分配网ODN的基本要求 ODN所采用的光纤为G.652单模光纤,其上下行光链路的衰减值应 不大于表1要求。
2)10/1000BASE-T接口 10/10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802.3-2002规定; 3)E1接口 E1接口应符合GB7611-2001的规定; 4)Z接口 Z接口应符合YD/T1054-2000 10.1.1节的规定; 5)Za接口 Za接口应符合YD/T1054-2000 10.1.2节的规定; 6)H.248协议 EPON系统实现H.248协议应符合YD/T1292-2003的规定; 7)SIP协议 EPON系统实现SIP协议应符合IETF RFC3435和《中国电信 SIP网关控制协议规范》的规定。
EPON系统应实现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
6.4.10 生成树 当OLT支持多个GE或10/100BaseT SNI接口时,应支持符合 IEEE802.1D规定的生成树协议。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

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范目次前言 (VIII)1适用范围 (1)2引用标准 (1)3相关释义 (1)3.1名词释义 (1)3.2单位释义 (2)4FTTH网络结构及系统组成 (3)5PON技术应用要求 (4)5.1PON技术选择 (4)5.2设备容量要求 (5)5.3光接口链路预算 (5)5.4光模块的测量要求 (6)5.5网管要求 (6)5.6对OLT及ONU设备的技术要求 (6)6OLT 设备部署要求 (7)6.1OLT 局点设置要求 (7)6.2OLT机房选择要求 (8)6.3OLT上联方式 (8)6.4OLT设备冗余保护 (8)6.4.1OLT主控板冗余保护 (8)6.4.2OLT上联保护 (9)6.4.3配置恢复功能 (9)6.4.4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9)6.4.5OLT下联保护 (9)7OLT上联光缆建设要求 (10)8光分配网(ODN)建设要求 (10)8.1光分配网(ODN)网络结构 (10)I8.2中心机房子系统 (12)8.2.1光测量室的选择 (12)8.2.2光纤总配线架OMDF的选择 (12)8.2.2.1OMDF的选择原则 (12)8.2.2.2OMDF技术要求 (13)8.2.2.2.1外观与结构 (13)8.2.2.2.1.1外观结构形式 (13)8.2.2.2.1.2机架外形尺寸 (13)8.2.2.2.1.3机架结构 (13)8.2.2.2.1.4走线槽道 (14)8.2.2.2.1.5适配器 (15)8.2.2.2.1.6引入光缆弯曲半径 (15)8.2.2.2.1.7保护套、衬垫及纤芯和尾纤弯曲半径 (15)8.2.2.2.2材料要求 (16)8.2.2.2.3功能要求 (16)8.2.2.2.3.1光缆固定与保护装置 (16)8.2.2.2.3.2光纤终结功能 (16)8.2.2.2.3.3调纤功能 (16)8.2.2.2.3.4光缆纤芯及尾纤的保护功能 (16)8.2.2.2.3.5水平走线功能 (17)8.2.2.2.3.6容量 (17)8.2.2.2.3.7标识记录功能 (17)8.2.2.2.3.8光纤存储功能 (17)8.2.2.2.4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18)8.2.2.2.5OMDF典型结构图 (18)8.2.3OMDF的安装 (24)8.2.4OMDF的固定 (26)8.2.5OMDF的使用 (27)8.2.6分支型设备互联光缆 (27)II8.2.6.1光纤、光缆的选型 (27)8.2.6.2光纤的配置 (28)8.2.6.3光缆的布放及成端 (28)8.2.7跳纤要求 (32)8.2.7.1光纤选型及跳纤结构 (32)8.2.7.2跳纤长度 (32)8.2.7.3跳纤管理 (32)8.2.7.4跳纤布放 (32)8.2.8光纤连接器 (33)8.2.9光缆资源 (33)8.2.10OMDF用梯子 (33)8.3主干光缆子系统 (33)8.3.1光纤、光缆选型 (33)8.3.2主干光纤配置原则 (34)8.3.3网络结构 (34)8.3.4主干光缆(环)的建设 (34)8.3.5配线方式 (35)8.3.6网络保护 (35)8.4配线光缆子系统 (36)8.4.1光纤、光缆选型 (36)8.4.2配线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36)8.4.3设备的设置 (37)8.4.3.1箱体的设置 (37)8.4.3.2光分路器的设置 (37)8.4.3.3POS的配置 (38)8.4.4光分路器的选择 (38)8.4.5客户接入 (38)8.4.6网络保护 (39)8.4.7光缆入楼要求 (39)III8.4.8光分路箱主要技术要求 (39)8.4.8.1尺寸 (39)8.4.8.2结构 (40)8.4.8.3功能要求 (40)8.4.8.3.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40)8.4.8.3.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41)8.4.8.3.3光纤接续保护功能 (41)8.4.8.3.4调线功能 (41)8.4.8.3.5容量 (41)8.4.8.3.6箱体及门锁 (41)8.4.8.3.7光分路器的安装与连接 (42)8.4.8.3.8光分路箱进出光缆数量 (42)8.4.8.3.9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42)8.4.8.3.10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44)8.4.8.3.11标识记录功能 (44)8.4.8.3.12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44)8.4.8.3.13停泊区功能 (45)8.4.8.4密封性能 (45)8.4.9光分纤箱主要技术要求 (45)8.4.9.1尺寸 (45)8.4.9.2结构 (46)8.4.9.3功能要求 (46)8.4.9.3.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46)8.4.9.3.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46)8.4.9.3.3光纤接续保护功能 (46)8.4.9.3.4调线功能 (47)8.4.9.3.5容量 (47)8.4.9.3.6箱体及门锁 (47)8.4.9.3.7光分纤箱进出光缆数量 (47)IV8.4.9.3.8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48)8.4.9.3.9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48)8.4.9.3.10标识记录功能 (48)8.4.9.3.11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49)8.4.9.3.12密封性能 (49)8.4.10光缆接续盒主要技术要求 (49)8.4.10.1尺寸 (49)8.4.10.2外壳 (50)8.4.10.3内部构件 (50)8.4.10.4光纤接头保护件 (50)8.4.10.5容量 (50)8.4.10.6标识记录功能 (51)8.4.10.7外观与装配要求 (51)8.4.10.7.1外观 (51)8.4.10.7.2装配要求 (51)8.4.10.7.3光缆接续盒进出光缆数量 (51)8.4.10.7.4箱体内部功能区划分 (52)8.4.10.7.5箱体的安装与固定 (52)8.4.10.7.6蝶形光缆的固定功能 (52)8.4.10.8材料 (52)8.4.10.8.1防腐蚀材料 (53)8.4.10.8.2密封性能 (53)8.4.10.9光学性能及曲率半径 (53)8.4.11光分路器主要技术要求 (53)8.4.11.1尺寸 (53)8.4.11.2光学特性 (53)8.4.11.2.1l×N PLC 分路器 (54)8.4.11.2.22×N PLC 分路器 (54)8.5引入光缆子系统 (55)V8.5.1光纤、光缆选型 (55)8.5.2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55)8.5.3引入光缆的实施界面 (55)8.5.4引入光缆的布放要求 (56)8.6光纤终端子系统 (59)8.6.1配置原则 (59)8.6.2ONT设备要求 (60)8.6.3ONT安装要求 (60)8.6.4用户室内综合信息箱主要技术要求 (60)8.6.4.1外观结构 (60)8.6.4.1.1装配结构 (60)8.6.4.1.2箱体尺寸 (61)8.6.4.2箱体容量 (61)8.6.4.3箱体功能 (61)8.6.4.3.1线缆的固定保护功能 (61)8.6.4.3.2设备散热功能 (61)8.6.4.3.3设备安装 (62)8.6.4.3.4供电功能 (62)8.6.4.3.5箱体及门锁功能 (62)8.6.4.3.6箱内功能区的划分 (62)8.6.4.4箱体密封性能 (63)8.6.4.5噪声水平 (63)8.7管理子系统 (63)9分光比与接入距离 (64)9.1接入距离与光链路预算 (64)9.2光纤接续与成端 (66)9.2.1光纤接续与成端 (66)9.2.2活动连接器配置 (67)9.2.3光纤接续损耗 (68)VI9.3光缆余长要求 (68)10维护要求 (68)10.1线路测量 (68)10.2线路诊断功能 (69)10.3网管系统要求 (69)10.3.1网络管理总体要求 (69)10.3.2网管系统管理对象 (70)10.3.3网管系统设计 (70)规范用词说明: (71)VII前言为满足宽带提速发展目标,将宽带接入网络建设成为一个可运营、可维护、可管理、可测量网络,并适应未来技术演进发展,特制定光纤到户( FTTH)建设规范。

住宅小区FTTH光纤入户建设施工技术要求【最新版】

住宅小区FTTH光纤入户建设施工技术要求【最新版】

住宅小区FTTH光纤入户建设施工技术要求本工程系在新建住宅小区红线内实施FTTH建设,由各用户接入点至每户家居配线箱建设用户光缆。

根据建设范围内小区用户分布情况,经过对小区内道路、建筑物及各种承载通信设施的建设路由进行详细勘察后,按照以上用户光缆设计原则,选择电信间、光缆交接箱位置及确定配线区所覆盖用户;确定用户光缆的建设路由、建设布局、建设容量及楼内光缆的分纤位置及入户方式。

FTTH工程施工要求1、ODF光配线架安装(1) ODF架安装位置、机面朝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2) ODF架安装垂直偏差应不大于3mm。

(3) ODF架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列内机面平齐。

(4) ODF配置的尾纤及适配器型号为SC型号。

(5) 光纤连接线应布放应整齐,架内与架间应分别走线。

(6) 光纤连接线静态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

(7) 在安装ODF时,应参照安装手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其中适配器和光缆尾纤的安装序号详见图纸。

2、光缆成端接续(1)光缆在机柜和家居配线箱内成端以便和其他设备连接(家居配线箱内如使用预成端的光缆,就不需要进行成端接续)。

光缆进入电信间、设备间应选择安全的位置。

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的位置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室内光缆在经过的走线架、拐弯点、等位置时,均应绑扎固定,并且排列整齐。

上下走道或爬墙的部位应垫胶管,避免光缆受侧压。

其长度及光缆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3)光缆应在机柜内作终端,并在机柜内绑扎固定。

光缆内的金属构件应与机柜保护接地装置接触良好。

(保护地与防雷地)(4)光纤成端应按纤序规定与尾纤熔接并在机柜内标示纤芯与用户对应关系。

(5) 光缆成端时,机架内应有尾纤及光跳线收容、保护装置,采用热熔技术对光纤进行端接。

单芯光纤热熔接续,双向衰减平均值应小于等于0.06dB。

3、管道子管的敷设本工程在孔径90mm 塑料管道内敷设塑料子管时应一次性敷设三根子管。

子管不得跨手孔敷设,子管在管道内不得有接头。

2011年中国联通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共五则)

2011年中国联通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共五则)

2011年中国联通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共五则)第一篇:2011年中国联通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中国联通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2010年3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大力推动光纤宽带网络的建设。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展开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伴随全业务环境下宽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宽带网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现有宽带升速和光进铜退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快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在光纤到楼的基础上推进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办公室(FTTO)。

随着集团宽带升速的进行,宽带网络的建设已经由传统的DSLAM 方式,向PON+LAN、PON+DSL等方式转变。

各省分公司在PON网络建设、运维和支撑系统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天津、北京等分公司已经在大规模进行FTTH建设,对FTTH的建设、运维和支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近期随着PON 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和FTTH终端成本下降较快,FTTH总体建设维护成本已经与PON+LAN的FTTB方式基本相当。

同时,由于FTTH建设实现了OLT至用户侧的无源化,降低了运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上述情况为FTTH的规模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鉴于上述情况,集团公司决定在2011年在全国规模部署FTTH,并制定本指导意见,指导各省2011年FTTH的建设。

各省公司应结合中国联通FTTH建设指导意见2011年的市场业务需求,在2011年的宽带网络建设和光进铜退建设中,积极进行FTTH的布局,及早进行FTTH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并同步进行运维体系、IT支撑系统、产品和市场策划等工作。

一、宽带接入建设的总体思路有线宽带接入网络应停止端局DSLAM的建设,严格控制DSLAM 下移方式;适当减少FTTC方式的PON+DSL的建设比例,新建和改造应以PON+LAN方式的FTTB和FTTH为主。

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概论

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概论

2011年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2010年3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大力推动光纤宽带网络的建设。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展开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伴随全业务环境下宽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宽带网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现有宽带升速和光进铜退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快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在光纤到楼的基础上推进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办公室(FTTO)。

随着集团宽带升速的进行,宽带网络的建设已经由传统的DSLAM 方式,向PON+LAN、PON+DSL等方式转变。

各省分公司在PON网络建设、运维和支撑系统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天津、北京等分公司已经在大规模进行FTTH建设,对FTTH的建设、运维和支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近期随着PON 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和FTTH终端成本下降较快,FTTH总体建设维护成本已经与PON+LAN的FTTB方式基本相当。

同时,由于FTTH建设实现了OLT至用户侧的无源化,降低了运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上述情况为FTTH的规模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鉴于上述情况,集团公司决定在2011年在全国规模部署FTTH,并制定本指导意见,指导各省2011年FTTH的建设。

各省公司应结合2011年的市场业务需求,在2011年的宽带网络建设和光进铜退建设中,积极进行FTTH的布局,及早进行FTTH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并同步进行运维体系、IT支撑系统、产品和市场策划等工作。

一、宽带接入建设的总体思路有线宽带接入网络应停止端局DSLAM的建设,严格控制DSLAM 下移方式;适当减少FTTC方式的PON+DSL的建设比例,新建和改造应以PON+LAN方式的FTTB和FTTH为主。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采用FTTH接入方式。

中国联通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解读

中国联通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解读

14
FTTH建设的相关问题
(四)市场营销


FTTH建设对用户业务使用方式带来一些变化,如ONT设备 从用户取电,用户侧断电引起语音业务中断等。相关问题应 在市场营销中通过合同等方式和用户明确责任,避免带来不 必要的纠纷。 另外,FTTH建设将实现更高的用户接入带宽和多业务的承 载能力,各省应针对FTTH接入方式推出针对性的业务产品 和业务策略,并在已经实施FTTH改造的区域,积极引导用 户从原有接入方式转换至FTTH接入方式。

根据业务需求和综合造价,在接入网的建设中灵活选择EPON或GPON技术。 1、OLT设备部署 OLT的部署位置北方应以现有交换端局为主,南方根据局房条件和用户 情况选择合适的局点。 2、ONT设备部署 SFU应采用单以太网口形式。HGU应采用4个FE+2个POTS接口的设备, 并具备WLAN功能。 对于新建商务楼宇的中小企业客户,应积极试点与推广采用PON 上行的 企业网关MTU和SBU。 对于异厂家的OLT和ONT组网从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在FTTH建设实施 时,在进行入网测试后,可采用异厂家组网。 3、家庭终端设备部署 在前期已经部署单端口SFU的情况下,可以采用SFU+以太网上行家庭 网关的方式开展多业务。
适当减少FTTC方 式的PON+DSL的 建设比例;
新建和改造应以 PON+LAN方式的 FTTB和FTTH为 主。
在有条件的情况 下,应积极采用 FTTH接入方式。
4
北方十省宽带发展策略
5
南方二十一省宽带发展策略
6
FTTH建设目标
7
FTTH建设思路
8
FTTH网络建设原则

(一)PON技术选择

湖北广电武汉分公司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程(正式发布)

湖北广电武汉分公司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程(正式发布)

湖北广电网络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程1 总则一、为更好地指导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各本地网FTTH工程建设,特编制本规程。

二、本规程以《湖北广电网络光纤到户(C-FTTH)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暂行)》和《湖北广电网络光纤到户(C-FTTH_设计规范)》为基础,结合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三、本规程涉及到的施工操作应符合《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四、本规程是一般情况下的FTTH工程施工指导,如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应以设计文件要求为准。

五、在执行本规程时,如与国家、行业相关规定相矛盾,应以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为准。

2 机房环境及安全检查2.1机房环境检查1、设备安装工程开始之前,应根据设计对机房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检查。

2、机房应远离易燃、易爆、强电磁干扰(大型雷达站、发射电台、变电站)等场所;机房不应与水泵房及水池相毗邻,机房的正上方不应有卫生间、厨房等易积水建筑。

3、机房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机房的净高、承重、门窗、墙面、地面、顶棚面、孔洞、照明电源插座(PDU)设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门锁和钥匙配套齐全。

4、机房的温度、相对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房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出现结露状态。

5、新建机房(接入站房)可不必安装吊顶和活动地板。

6、机房应提供符合设备工作所需要的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其直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及交流电源电压、频率、波形畸变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有可靠的安防措施,具备门禁告警等系统。

8、机房内不得有水管、煤气管、暖气设备、消防喷淋设施等。

确有其设施且无法避免的,必须做隔离和防渗处理。

9、进入机房的管孔应有一定的坡度(坡度>2.5‰),即机房内的管孔应比室外高,保证水不能倒流,并做好封堵。

10、机房内有可靠的接地体。

2.2机房安全检查1、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的灭火消防器材。

凡要求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必须保持性能良好。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通信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住宅小区,作为人们居家生活的重要场所,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也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深入探讨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深度和广度,以期为大家带来有价值的内容。

1.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概述作为信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信设施的建设标准对于住宅小区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可以先介绍一下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范。

2.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重要性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社区发展、居民生活的促进作用。

3.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具体要求针对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其具体要求包括建设标准、技术指标、覆盖范围、服务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对这些具体要求进行逐一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实质内容。

4.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实施现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各地对于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实施情况也有所不同。

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实施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落实情况。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认识和观点,我认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只有通过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落实有效的政策,才能保障居民的通信需求,推动社区的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适度。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全面地探讨了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相关内容,包括概述、重要性、具体要求、实施现状和个人观点。

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我相信读者对这一主题已经有了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中国电信光缆到户驻地网施工规范

中国电信光缆到户驻地网施工规范

b) 低用户数楼宇住宅:完成楼内布线以及相关 入楼光缆(多单元楼集中设置的光缆交接箱至各 单元楼的光缆)的建设,包括光缆交接箱和用户 家居信息箱的部署、光缆接续与成端等; c) 别墅区:完成别墅区内布线及入户布线,包 括别墅区内集中设置的光缆交接箱和用户家居信 息箱的部署、光缆接续与成端等; d) 商用楼:完成楼内布线,包括楼宇交接箱和 用户端光纤插座盒的部署、光缆接续与成端等。 本文档提供上述各种场景的建设需求。各地 应结合实际情况,在此需求基础之上进行细化, 以实现项目可操作、可运营、可管理。
中国电信光纤到户
工程驻地网建设规范
编制说明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驻地网内通信线路等公 共设施应由开发商建设。为降低中国电信投资风 险,保障企业长远利益,应提倡并积极引导开发 商自行建设驻地网的模式。针对FTTH工程,需结 商自行建设驻地网的模式。针对FTTH工程,需结 合中国电信自身需求,指导开发商进行相关工程 部署,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利于中国 电信快速开通业务、提升投资效益。 开发商建设 界面建议如下: a) 高用户数楼宇住宅:完成楼内布线,包括 楼宇交接箱和用户家居信息箱的部署、光缆接续 与成端等;
等结构。 b) 自室外引入室内光缆可选择如下光缆结构: 架空引入光缆:室内外用自承式,干式+防潮层 +非延燃外护层,宜选用GJYXCH、GJYXDCH、 +非延燃外护层,宜选用GJYXCH、GJYXDCH、 GJYXFCH、GJYXFDCH等结构。 GJYXFCH、GJYXFDCH等结构。 쀈 管道引入光缆: 室内外用,干式+防潮层+非延燃外护层,宜选 用GJYFS、GJYFA、GJYFJH、GJYPFHA、GJYPHA GJYFS、GJYFA、GJYFJH、GJYPFHA、 等结构。 6、 工程要求 驻地网工程建设应符合GB/T 驻地网工程建设应符合GB/T 50605-2010《 50605-2010《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程 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通信设施工 程验收规范》 GB50311-2007《 程验收规范》、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 程设计规范》 GB50312-2007《 程设计规范》、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 程验收规范》 程验收规范》等国家、通信行业规范的相关要求。

光纤到户(FTTH)网络建设与维护

光纤到户(FTTH)网络建设与维护
FTTH接入网采用两纤三波方案
接入用户家里的皮线光缆有两芯,一芯用于传输1550nm数字广播电视光信号,另一芯传输 EPON 的数据光信号。
6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FTTH网络参考模型
网络侧
Video
TV RF IPQAM
OTX
Video Over IP Voice Over IP
✓ 1550nm EDFA 的发射光功率和分光比要综合到用户端的距离、链
路损耗等因素,一般情况下,用19dB的光放大器,到用户距离在
10km情况下,分光比可以是128(也就是覆盖128个用户端设备)
13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CATV光链路的测算如下:
✓ EPON部分根据PON口的发射/接收功率及ONU的接收/发射功率、户 均带宽以及链路损耗等情况,到用户端在10km范围内,一个PON口分 光比为64(可以覆盖64个用户端设备),光链路的测算如下: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光纤到户(FTTH)网络建设与维护
1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惠州分公司光纤到户(FTTH)网络建设
01
光纤到户(FTTH)简介
02
光纤到户(FTTH)传输技术及承载的业务
03
FTTH网络总体架构
04
ODN光分配网络结构
05
机房及用户端设备
06
Data
RTN
OLT
OCN
光分路器
PLC
ODN
FTTH由光广播电视网络OBN和光IP双向数据网络OIN双平台构成
✓OBN由RTN(光RF发送网络)和ONT(光网络终端)的光接收单元ORx组成 ✓OIN由OCN(光数据汇聚网络)和ONT的ONU组成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FTTH)(FTTH最新施工和验收规范)

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FTTH)(FTTH最新施工和验收规范)

DGJ 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J11809—2011 DGJ32/J 118—2011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communicationancillaryfacilities of fiber to the home in residentialdistrict2011-04-13发布2011-06-01实施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定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Construction standard of communication ancillary facilities of fiberto the home in residential districtDGJ32/J 118—2011主编单位:江苏省通信管理局通信发展与保障处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部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1年6月1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南京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第117号关于发布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的公告现批准《住宅小区光纤到户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编号为DGJ32/J 118—2011,自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2、5.0.1、6.1.7、6.1.8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标准由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站组织出版、发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一一年四月十三日前言为了进一步规范江苏省住宅小区通信配套设施的建设,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提高通信建设水平,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确保用户通信需要得到实现,根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0年度江苏省规程建设和标准设计编制、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苏建科[2010]495号),依照国家及江苏省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江苏省住宅小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标准。

中国电信2011年FTTH建设设计指导意见(试行)101103

中国电信2011年FTTH建设设计指导意见(试行)101103

河源电信2010~2011年FTTH建设设计指导意见目录1.设计总体原则1.设计总体原则3.FTTH薄覆盖场景介绍3.FTTH薄覆盖场景介绍2.新建楼宇FTTH场景介绍2.新建楼宇FTTH场景介绍1.1 FTTH 设计范围新建楼盘:从OLT到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的所有光设施与线缆,不包含用户端的光信息面板、快速连接头和ONU,此部分材料在装维放号时配置和安装。

FTTH薄覆盖:从OLT到楼层光分配箱之间的所有光设施与线缆,不包含入户皮线光缆、用户端的光信息面板、快速连接头和ONU,此部分材料在装维放号时配置和安装。

为了网络结构清晰,减少ODN的跳纤点,降低光通路的衰耗,FTTH接入段分纤结构尽量减少级别(即跳纤节点),建议不超过三级,特殊复杂场合不超过四级。

整个ODN光通路中,从OLT至ONU之间的光纤活接头数量建议小于7个,为了减少ODN的跳纤点,降低光通路的衰耗,对于光缆交接点,光缆之间的接续应尽量背靠背对接,不建议采用尾纤跳接,减少活接头数量。

在FTTH建设中采用1:64分光,并引入二级分光模式,以便提高端口利用率。

第二级分光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和覆盖用户数可选择1:8、1:16、1:32,第一级分光根据第二级分光比选择1:8、1:4、1:2 。

如有特殊场景也可选择一级1:64分光。

在确定分光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小区现场情况、建设成本、装维施工难度等因素,择优选取。

第一级分光一般设置在小区汇聚点,第二级分光一般设置在楼层。

为了节约管井占用空间,减少光缆布放的工作量,在引入/垂直光缆设计中,可将至多个OTB的多条小芯数光缆,合并为一条大芯数光缆串接布放,每个OTB掏接几芯。

考虑到光缆掏接施工比常规的光缆成端难度大,建议一条光缆的掏接次数不超过3次,对于局部改造楼盘竖井资源紧张的场景,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掏接次数,但需考虑后期维护的便利。

对于楼宇内竖井资源较充裕的场景,也可采用二级分纤、端接分光组网,即楼宇内设置第一级公共光交接点,引入光缆经交接后引出多条垂直光缆分别至第二级光节点。

湖北广电武汉分公司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程(正式发布)

湖北广电武汉分公司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程(正式发布)

湖北广电网络光纤到户(FTTH)建设规程1 总则一、为更好地指导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各本地网FTTH工程建设,特编制本规程。

二、本规程以《湖北广电网络光纤到户(C-FTTH)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暂行)》和《湖北广电网络光纤到户(C-FTTH_设计规范)》为基础,结合湖北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情况编制而成。

三、本规程涉及到的施工操作应符合《通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四、本规程是一般情况下的FTTH工程施工指导,如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应以设计文件要求为准。

五、在执行本规程时,如与国家、行业相关规定相矛盾,应以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为准。

2 机房环境及安全检查2.1机房环境检查1、设备安装工程开始之前,应根据设计对机房的环境条件进行全面检查。

2、机房应远离易燃、易爆、强电磁干扰(大型雷达站、发射电台、变电站)等场所;机房不应与水泵房及水池相毗邻,机房的正上方不应有卫生间、厨房等易积水建筑。

3、机房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机房的净高、承重、门窗、墙面、地面、顶棚面、孔洞、照明电源插座(PDU)设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门锁和钥匙配套齐全。

4、机房的温度、相对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机房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出现结露状态。

5、新建机房(接入站房)可不必安装吊顶和活动地板。

6、机房应提供符合设备工作所需要的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其直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及交流电源电压、频率、波形畸变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有可靠的安防措施,具备门禁告警等系统。

8、机房内不得有水管、煤气管、暖气设备、消防喷淋设施等。

确有其设施且无法避免的,必须做隔离和防渗处理。

9、进入机房的管孔应有一定的坡度(坡度>2.5‰),即机房内的管孔应比室外高,保证水不能倒流,并做好封堵。

10、机房内有可靠的接地体。

2.2机房安全检查1、机房内必须配备有效的灭火消防器材。

凡要求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必须保持性能良好。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FTTH通信设建设规范解读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FTTH通信设建设规范解读

配线箱占用空间要求表
项目
占有空间尺寸 (mm)高×宽×深
配线箱(72芯) 450×450×200
配线箱(144芯) 750×550×300 家居配线箱 450×350×150
备注
设于单元或 楼层
设于单元或 楼层
设于住户内
电信间面积要求表
1个配线 面积 尺寸 区住户数 (m2) (m)
备注
4个宽600×深
《住宅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住宅区规划红线范围内的通信基础设施
➢ 即建筑规划用地红线内地下通信管道、光缆交接箱; ➢ 住宅建筑内配线管网、通信线缆、配线设备;预留的设备间、电信间等设备安装空间。 ➢ 住户内家居配线箱、户内管线及各类通信业务信息插座;
其中,户内管线及各类通信业务信息插座的设计内容不在本规范范围中;
配线系统架构
OLT
ODF
光纤链路
光缆分配点
FP
馈线光缆
与公网互 通衔接人
(手)孔
用户接入点
DP
配线光缆
住宅区规划红线范围 Home
PC/STB
Drop Cable 入户光缆
本规范涉及到的部分为整个光纤链路中住宅区规划红线范围内的通信基础设施
通信设施组成
应属于住宅建筑电气的设计范
围,其设计应符合《住宅建 筑电气设计规范》GJG 242,
基本规定配置原则电信间设备间设置配线箱占用空间要求表电信间面积要求表项目占有空间尺寸mm高宽深备注配线箱72芯450450200设于单元或楼层配线箱144芯750550300设于单元或楼层家居配线箱450350150设于住户内1个配线区住户数面积m2尺寸m备注300104254个宽600深600机柜按列设置15534个宽800深800机柜按列设置基本规定配置原则电信间设备间设置设备间面积要求类型分类场地设备间面积m2尺寸m备注住宅区组团1个配线区300户10425可安装4个机柜宽600深600按列设置1553可安装4个机柜宽800深800按列设置3个配线区301户700户10425可安装3个机柜宽600深600按列设置为3个配线区的光缆汇聚小区7个配线区701户2000户10425可安装4个机柜宽600深600按列设置为7个配线区的光缆汇聚14个配线区2001户4000户10425可安装4个机柜宽600深600按列设置为14个配线区的光缆汇聚基本规定配置原则电信间面积计算4000mm800mm600mm600mm电信业务经营者1机柜电信业务经营者2机柜电信业务经营者3机柜住宅建设方机柜2500mm800mm1100mm800mm基本规定配置原则电信间面积计算5000mm800mm800mm2700mm800mm电信业务经营者1机柜电信业务经营者2机柜电信业务经营者3机柜住宅建设方机柜900mm1100mm900mm基本规定配置原则4000mm电信业务经营机柜者3800mm600mm电信业务经营者1机柜2500mm电信业务经营者2机柜600mm预留位置800mm1100mm1400mm基本规定小结用户接入点设备间电信间模型2场景3

上海联通FTTH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上海联通FTTH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公司上海市分公司FTTH接入网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2010年12月目录1.概述 (2)1.1.编制背景 ............................................................................................................................. - 2 -1.2.接入网建设总体原则...................................................................................................... - 2 -2.接入网建设模式 (2)2.1业务需求分析.................................................................................................................... - 2 -2.2接入技术及建设模式...................................................................................................... - 3 -2.2.1PON技术的应用模式................................................................................................. - 4 -2.2.2LAN技术的应用模式...................................................................................................... - 5 -2.2.3无线技术的应用........................................................................................................... - 5 -2.2.4接入技术模式及应用场景........................................................................................ - 7 -3.PON网络的建设原则 (10)3.1OLT 部署原则.................................................................................................................. - 11 -3.2ONU 部署原则.................................................................................................................. - 13 -3.3光分路器部署原则 ........................................................................................................ - 15 -3.4PON(FTTH)网络建设、维护、业务发展职责划分 ........................................ - 17 -4.传输接入环的建设要求 (18)4.1 总体要求............................................................................................................................... - 18 -4.2 接入环建设原则................................................................................................................. - 18 -4.3接入环融合计划.................................................................................................................. - 19 -5.接入机房的建设要求 (19)5.1接入机房分类及设备配置............................................................................................... - 20 -5.1.1一类接入机房............................................................................................................................ - 20 -5.1.2二类接入机房............................................................................................................................ - 20 -5.2机房设施的布局.................................................................................................................. - 20 -5.3接入机房的外电引入 ........................................................................................................ - 21 -5.4 接入管线的要求................................................................................................................. - 21 -6.商务楼宇的接入模式 (21)6.1 商务楼宇的分类................................................................................................................. - 21 -6.2 商务楼宇的接入模式 ....................................................................................................... - 22 -6.2.1 AB类楼宇的接入模式 ......................................................................................................... - 22 -6.2.2 CD类楼宇的接入模式......................................................................................................... - 23 -6.2.3 开发园区的接入模式........................................................................................................... - 24 -6.2.4 酒店的接入方式 ..................................................................................................................... - 25 -6.2.5 重要单客户的接入................................................................................................................ - 25 -6.2.6 专业市场的接入模式........................................................................................................... - 25 -7.住宅小区的接入模式 (25)7.1 通信配套小区的接入模式.............................................................................................. - 25 -7.2 存量小区的接入模式 ....................................................................................................... - 25 -7.3校园网的建设方式 ............................................................................................................. - 26 -7.4合作小区的建设方式......................................................................................................... - 27 -8.接入网固移融合的要求 (27)8.1 网络融合的原则................................................................................................................. - 27 -8.2新建移动固定合用接入机房操作办法....................................................................... - 28 -8.3移动固定互用已有接入机房操作办法....................................................................... - 28 -1. 概述1.1. 编制背景根据上海市信息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的发展要求,以打造精品网络为目标,推进全光网络的发展,规模部署“光纤到户”,通过规范接入网建设模式不断提升接入网品质,扩大接入网规模,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湖北联通FTTHFTTO引入段蝶形光缆入户建设装机指导意见

湖北联通FTTHFTTO引入段蝶形光缆入户建设装机指导意见

湖北联通FTTH/FTTO引入段蝶形光缆入户建设装机指导意见
为了解决当前各本地网面临的FTTH/FTTO接入网引入段蝶形光缆入户的工作问题,现将主要解决方法归纳如下,请各市分公司组织相关区县建设、装机人员学习和贯彻:
一、成熟楼宇或小区的入户解决方法;
1.成熟楼宇或小区的楼内管路和线槽布放原则;
2.成熟楼宇或小区的入户孔洞的选择;
二、新建楼宇或小区的入户解决方法;
1.新建楼宇或小区土建阶段入场时楼内管路和线槽的建设原则;
2.新建楼宇或小区用户入住后建设时管路和线槽布放原则;
3.新建楼宇或小区入户孔洞的建设方式;
三、开发商或物业单位无偿提供楼内综合布线系统时的引入线解决方案;
四、室内、室外蝶形光缆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五、便携式蝶形光缆热融接技术在入户工作中的应用;
六、冷接技术在入户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七、校园网集中大规模入户和装机工作的准备事项;
八、反向供电技术在入户工作中的应用;
九、区县FTTH/FTTO装机工作小组标准配置的工具、仪表型号及数量;
十、提高区县FTTH/FTTO装机效率的管理建议;
十一、其它指导事项;
附件一:湖北联通驻地网光纤到户(FTTH)小区户内通信线缆布放指南
附件二:湖北联通政企用户光纤到办公室(FTTO)户内通信线缆布放指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光纤到户(FTTH)建设指导意见2010年3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大力推动光纤宽带网络的建设。

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展开了“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伴随全业务环境下宽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宽带网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现有宽带升速和光进铜退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快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在光纤到楼的基础上推进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办公室(FTTO)。

随着集团宽带升速的进行,宽带网络的建设已经由传统的DSLAM 方式,向PON+LAN、PON+DSL等方式转变。

各省分公司在PON网络建设、运维和支撑系统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经验。

天津、北京等分公司已经在大规模进行FTTH建设,对FTTH的建设、运维和支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近期随着PON 产业链的不断成熟和FTTH终端成本下降较快,FTTH总体建设维护成本已经与PON+LAN的FTTB方式基本相当。

同时,由于FTTH建设实现了OLT至用户侧的无源化,降低了运行维护的难度和成本。

上述情况为FTTH的规模部署创造了有利条件。

有鉴于上述情况,集团公司决定在2011年在全国规模部署FTTH,并制定本指导意见,指导各省2011年FTTH的建设。

各省公司应结合2011年的市场业务需求,在2011年的宽带网络建设和光进铜退建设中,积极进行FTTH的布局,及早进行FTTH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并同步进行运维体系、IT支撑系统、产品和市场策划等工作。

一、宽带接入建设的总体思路有线宽带接入网络应停止端局DSLAM的建设,严格控制DSLAM 下移方式;适当减少FTTC方式的PON+DSL的建设比例,新建和改造应以PON+LAN方式的FTTB和FTTH为主。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采用FTTH接入方式。

(一)北方十省宽带发展策略新建商务楼宇和住宅楼宇应实现全覆盖。

商务楼宇覆盖率应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覆盖和接入带宽低于竞争对手的区域应重点建设,优先实施。

其它运营商独家进线楼宇应重点进行覆盖。

住宅楼宇的新建和改造以FTTH和FTTB为主,停止DSLAM设备的建设,并逐步对地市级以上城区的DSLAM接入方式进行改造。

接入方式改造优先考虑业务竞争激烈的地区,在接入方式和接入速率方面应优于竞争对手。

采用光纤到村等方式逐步提高行政村的光纤和宽带覆盖率。

停止大对数铜缆建设,并结合宽带升速建设、老旧PSTN交换机改造、电缆被盗、线路架空改入地、电缆鼠害鸟啄严重等情况,实施光进铜退。

(二)南方二十一省宽带发展策略根据市场部南方宽带业务发展策略,发达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重庆)覆盖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乡镇,并逐步向其他乡镇和富裕行政村渗透。

其他地区以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为覆盖重点,逐步向县城渗透。

省内优先建设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

城区内优先支撑大客户和商务客户业务发展,重点覆盖中高档商务楼宇、酒店、会议中心、党政机关等区域。

有选择的覆盖住宅小区,住宅小区优先选择现有光缆网络节点和移动基站附近区域实现低成本就近接入。

住宅楼宇新建区域原则上直接采用FTTB/FTTH方式,在竞争区域打造竞争优势和企业品牌。

有线宽带网络建设与移动网络、WLAN等建设相结合,统筹建设接入机房、管道和传送网资源,与楼宇物业统谈线路引入。

充分利用现有基站光纤资源,通过采用基站引出沿街架空光缆等方式,为有线宽带接入提供光缆资源。

对于局部用户零散和有线进入困难区域采用WLAN无线回传和3G无线家庭网关等方式进行快速接入,未来用户增加或条件具备后再逐步转为有线接入方式。

二、FTTH建设的目标城市宽带网络新建和既有网络改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FTTH方式,各省2011年全年新建区域新增端口FTTH和FTTB方式之和应占新增总数的84%,2011年底集团FTTH方式接入在宽带端口占比应达到14%。

三、FTTH建设思路北方十省地级市及以上城区和南方二十一省的宽带目标区域为FTTH建设的重点区域。

FTTH的建设应重点覆盖住宅楼宇和商务楼宇。

新建区域的住宅楼宇应尽量采用FTTH接入。

北方十省应集中对城区内业务竞争激烈区域及高带宽需求较为旺盛的区域,成片成区域的进行规模FTTH改造。

在采用FTTB和FTTC 方式进行宽带改造的地区,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在局部地区和楼宇先期进行楼内与用户室内光缆的布放,向部分有高带宽需求的现有用户提供FTTH接入,满足区域内的客户差异化的带宽需求。

南方二十一省应根据业务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FTTH建设。

FTTH的建设应主要集中力量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直辖市等6个省市。

中部地区主要集中在省会和省内经济发达城市。

西部地区主要在省会城市及经济快速增长的地区。

南方FTTH的建设应集中力量,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进行成片建设,形成局部的区域优势和品牌效应。

商务楼宇的FTTO建设应主要覆盖中小企业客户为主的A、B、C 类商业楼宇,其业务需求以上网业务为主。

通过配合企业网关,为企业提供上网业务,在用户有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提供语音等其它业务。

四、FTTH网络建设原则(一)PON技术的选择EPON和GPON技术均为成熟可用技术。

PON技术的选择应基于网络现状、性价比、兼顾技术发展,EPON和GPON要求能够实现同平台、同网管、同IT支撑,形成统一的业务流程、统一的ONU认证方式、统一的业务流标识与映射、统一的北向接口等。

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综合造价,在接入网的建设中灵活选择EPON或GPON技术。

(二)设备部署1、OLT设备部署原则OLT的部署位置应综合考虑覆盖范围、覆盖用户数和机房情况,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

OLT的部署位置北方应以现有交换端局为主,南方根据局房条件和用户情况选择合适的局点。

对于FTTH用户密集、用户数量大以及接入距离超长的区域,可以适当下移至大的光缆交接点和模块局机房等。

OLT机房选择应以现有机房为主,除新开发区域外,原则上不应新建机房设置OLT设备。

OLT设备应尽量设置在自有产权的机房,对于租用机房,要求签订10年以上的长期协议,避免由于机房租期原因造成的设备搬迁和线路迁改。

OLT的机房选择和容量设置应考虑近期需求与远期需求相结合,除满足接入FTTH用户的需求外,应同时满足近期接入PON+LAN和PON+DSL等接入需求。

对于以FTTB和FTTC用户为主,FTTH用户较少的情况,应优先考虑通过扩容ODN光缆来满足FTTH方式占用光纤相对较多的问题。

在光功率预算不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采用更大功率的光模块和降低分光比来延伸OLT覆盖范围,尽可能避免由于FTTH 建设而下移OLT的位置。

在接口容量、交换能力和组网能力上,目前主流厂商的OLT设备已经达到了接入汇聚交换机的能力。

在FTTH规模建设过程中,如2011年底前单台OLT接入用户数大于3000户或OLT的上联流量预计达到1G以上,应尽可能直连BRAS/SR,以减少网络层次,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同时为保证业务安全,OLT应采用双链路上联。

北方以接入FTTH用户为主的OLT在城区密集区覆盖范围以2km 以内为宜,对于以FTTB和FTTC用户为主的OLT设备,接入范围以5km以内为宜。

北方在城区密集区OLT节点覆盖的目标用户数量(包括FTTH、FTTB和FTTC)应在1万住户以上。

南方应根据局房情况和用户分布,可以通过降低分光比等方式提高覆盖范围,同时降低覆盖的目标用户数。

FTTH可以和FTTB、FTTC等方式共用OLT设备,但不同接入方式应采用不同的PON接口。

在光缆资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公众客户接入采用的PON接口应和商业客户分开。

为减少维护的复杂性,对于同时安装EPON和GPON设备的节点,应独立设置EPON和GPON设备,EPON和GPON板卡不应同框混插。

采用发光功率大的光模块能扩大OLT的覆盖范围和在ODN中采用更大的分光比,从而减少OLT节点设置和节约接入主干光纤。

在厂家能够规模稳定供货的前提下,应优先采用PX20+(EPON)和ClassB+(GPON)等级及以上的光模块。

2、ONT设备部署FTTH 终端主要有SFU和HGU 两种形态。

其中HGU相比于SFU 具有WLAN和基于TR069的远程管理功能,具有较强的业务接入能力和运维管理能力,可利用中间件功能开发增值应用,是FTTH 场景下用户终端的发展方向。

对有多业务需求的新发展FTTH用户,应采用HGU。

对仅有简单业务需求的用户,可以采用SFU。

为降低成本,SFU 应采用单以太网口形式。

HGU应采用4个FE+2个POTS接口的设备,并具备WLAN功能。

在FTTH建设实施时,应注意HGU形态ONT设备与家庭终端远程管理系统的兼容性,新厂家HGU入网前,应与本省(地市)终端管理系统进行互通测试。

对于新建商务楼宇的中小企业客户,应积极试点与推广采用PON 上行的企业网关MTU和SBU。

根据集团技术部的测试,EPON和GPON的终端均较为成熟,集团公司在2010年对EPON和GPON的终端产品均进行了集中采购,在实际网络部署中应根据客户需求选用不同的型号的PON终端设备。

对于异厂家的OLT和ONT组网从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在FTTH建设实施时,在进行入网测试后,可采用异厂家组网。

3、家庭终端设备部署在前期已经部署单端口SFU的情况下,可以采用SFU+以太网上行家庭网关的方式开展多业务。

在此种部署情况下,SFU由PON网管管理,家庭网关由家庭终端远程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三)光分配网(ODN)建设ODN是PON网络中OLT以下至用户终端设备之间所有的光缆、光交接配线、光分纤/分路、光接头等线路及器件的总称。

ODN网由主干、配线和引入三个层面构成。

ODN网的建设应能够满足全业务运营下政企、家庭等各类客户的多种业务综合接入与承载的中长期需求。

1.ODN网建设原则在OLT 集中设置在端局的情况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干光缆宜采用环型结构。

为便于套接接续,主干光缆应选择松套层绞式或骨架式带状光缆,不得选用中心管式光缆,光缆芯数不小于72芯,以满足长期的业务需求。

当采用环型结构建设时,光缆环上的节点可以是模块局、光缆交接间、光缆交接箱、基站等,用户就近接入光缆环上交接点。

光缆环中光纤的使用必选考虑到光交接点的双路由保护,严禁将A、B向光纤分配给不同用户。

环形结构采用环形无递减配纤方式。

当采用链型结构建设时,各交接点就近接至主干光缆上,光缆芯数可采取递减或不递减方式。

在考虑将来组环时,光缆芯数采取不递减方式,各交接点的光纤为双方向配置;采用递减方式时,各交接点的光纤为单方向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