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ppt 人教课标版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井田制与分封制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井田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统治
周朝的一切土地属于 周王
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侯臣下,但他们只有世代享
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内容
土地,且要交纳一定的 贡赋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 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种
产品分配形式
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 隶的劳动果实
目的
巩固奴隶制统治
点 系的形成
变革
高考热点:
一个考点
多 个 角 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及影响 1 商鞅变法的措施 2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与评价 3 春秋与战国时期社会改革的异同
角度一 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
[示例]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具有进步意义的有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奖励军功,贵族无军功不再
受爵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含有朴素的 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 无”,为反对严刑峻法。
②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维护 贱有序,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编订儒家“ 五”经。
周,礼贵
(2)战国时期
①墨家: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和“ 尚贤 ”。
②儒家: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 ”思想;
荀子:主张“
3、特点:(1)受封对象多样。(2)周天子是 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 纽带。(3)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影响 : (1)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 (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周天子 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 般的政治格局,统治效果加强,周王朝延续数百 年。 (3)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西周成为强国。 (4)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5)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 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独立性,为春秋 割据埋下隐患。
——《孟子·告子》
(1)据材料1,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的职责。 (3)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什 么作用?
答案:(1)特点:①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商朝后裔;②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占分封诸侯国的大部分;③大多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2)职责:①保护周王室;②忠于职守,保卫封地;③定期 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④服从周王命令,随从作战;⑤ 向周王室贡献财物。 (3)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 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角度三 分封制度在西周和中国历史上的利弊影响
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期实行了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度
练习
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
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
“商”姓来源于
2.孟子 (1)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2)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 (3)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
薄税。
3.墨子 (1)“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
差别,都要同等地爱。 (2)“非攻”:就是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1提炼出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 (2)据材料2、3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 (3)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的?试举例 说明。
答案:(1)“坏井田,开阡陌”。 (2)富国强兵;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3)从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商鞅的性格等。材料1“然王 制遂灭,僭差亡度”等(措施),“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 食糟糠”等(影响);材料4“天资刻薄”等(性格)。
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角度二 周王与诸侯之间围绕分封制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
其君。”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具有唯物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
③道家:庄子认为世界是 “我”的主观产物 ,痛恨不公平社会 现象。 ④法家:韩非子认为应该按 现实需要 进行政治改革;主张 “ 以法为本”;建立 君主专的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思考:
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比较
春秋时期的改革
战国时期的变法
背景
各诸侯国争霸;井田制开 始瓦解,私田出现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 强;法家思想的形成
目的 性质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属 于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富国 强兵的改革
确立封建制,建立地 主阶级统治。属于新 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 改革
春秋时期的改革
考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
(1)生产工具 ①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② 牛的耕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水利工程 ★ ①春秋:中原地区普遍用 桔槔灌溉农田。楚相孙叔敖在 淮水修建 芍陂。 ②战国: 李主冰持修建都江堰。郑国在秦修建 郑国渠, 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
——《战国策·秦策》 材料3: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4: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 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 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 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 名于秦,有以也夫!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
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 盛的政治保证。 (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 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二者相 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春秋时期,随着井田 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度逐步为封建制度所取代。
5、破坏原因:
(1)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 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
(2)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6、发展演变 : (1)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 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 大。 (2)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 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 “分封制”开始破坏。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 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背景
内容
影响
(1)封建土地私有制
形成,新兴
新的 封建制
魏国 李悝 变法,
战国 地主阶级 势力壮大
度 终于在各
楚国吴起变法及
变法 (2)新兴地主阶级与 秦国 商鞅变法 诸侯国确立
奴隶主贵族 势力之
起来
间的矛盾加深
2.商鞅变法 (1)内容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统一 度量衡 ;废分封,行 县制 。 ④“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 井田制。 (2)影响 ①为秦国 统一六国 奠定了基础; 法家思想 成为秦国占 统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晋 卫 鲁 齐 宋 燕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同姓 同姓 同姓 功臣
商朝后裔 同姓
地理位置 今山西 今河南北部 今山东南部 今山东北部 今河南东部 今北京一带
材料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 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考点三、政治改革 1.总体概况
背景
内容
影响
(1)铁器 的使用和 牛耕的推广,使 (1)齐国管仲的 春秋 大量私田 出现 “相地而衰征 ”
改革 (2)私田主人控制 (2)鲁国的“初税亩 私田产品,并采 ”,开始实行 用地租剥削方式 按亩收税
客观上进一步推动 了 井田制 的瓦解 和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 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 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2: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 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恶论
2、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1.孔子 (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3)“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性质
奴隶制的 土地国有 制度
(1)形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人们在社会
作用 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2)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古代称为“封建”,封邦建国)
1、目的 :(1)加强巩固西周的统治。
(2)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拓展疆域。 2、内容 :分封土地和人口。 (1)分封对象: ① 同姓亲族是主体。②功臣。③姻亲。④古老附 属国维持原状。⑤殷商降族。⑥恢复被商灭掉的 古国。 (2)诸侯义务: ① 服从周王、拱卫王室。 ②镇守边疆、随从作战 ③忠于职守,朝觐述职。 ④缴纳贡赋。 (3)诸侯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3)“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3、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1)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奠定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基础。(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 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关注热点:
一个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度
多1 个 角2 度
3
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对象 周王与诸侯之间围绕分封制产生的权利与义 务关系
分封制度在西周和中国历史上的利弊影响
角度一 考查分封制度的主要对象
[示例] (2009·北京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
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
战国时期的变法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调整 废井田,废除贵族特权,废
内 税制。改革侧重于经济、军 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变
容 事方面,特别是赋税制度的 法内容广泛,从经济基础到
改革
上层建筑都进行了改革
维护旧的奴隶主的统治,但 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 特
在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生产关 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一次大
治地位的思想。 ②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 政策对后来秦朝的统治有消极影响。
1、促使战国时期一百多年变法运动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直接原因:税收问题。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 征”等新税制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 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 (3)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 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和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角度二 考查对商鞅变法历史影响的评价
1.(2010·黄冈检测)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
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
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B.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C.新法得到奴隶主贵族的支持
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
角度三 春秋与战国时期社会改革的异同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改
革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A.涉及军事方面
B.涉及经济方面
C.涉及政治方面
D.领导阶级方面
考点四、思想文化——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
1. (1)春秋时期
①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学说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井田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统治
周朝的一切土地属于 周王
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侯臣下,但他们只有世代享
用权,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内容
土地,且要交纳一定的 贡赋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 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种
产品分配形式
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 隶的劳动果实
目的
巩固奴隶制统治
点 系的形成
变革
高考热点:
一个考点
多 个 角 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及影响 1 商鞅变法的措施 2 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与评价 3 春秋与战国时期社会改革的异同
角度一 考查商鞅变法的措施
[示例]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具有进步意义的有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奖励军功,贵族无军功不再
受爵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含有朴素的 辩证法思想;政治上主张“ 无”,为反对严刑峻法。
②孔子: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仁;维护 贱有序,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编订儒家“ 五”经。
周,礼贵
(2)战国时期
①墨家: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和“ 尚贤 ”。
②儒家:孟子主张施行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 ”思想;
荀子:主张“
3、特点:(1)受封对象多样。(2)周天子是 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 纽带。(3)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影响 : (1)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 (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周天子 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众星捧月 般的政治格局,统治效果加强,周王朝延续数百 年。 (3)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西周成为强国。 (4)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 等级序列。(5)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 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独立性,为春秋 割据埋下隐患。
——《孟子·告子》
(1)据材料1,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侯的职责。 (3)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分封制对西周政权起什 么作用?
答案:(1)特点:①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商朝后裔;② 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占分封诸侯国的大部分;③大多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2)职责:①保护周王室;②忠于职守,保卫封地;③定期 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④服从周王命令,随从作战;⑤ 向周王室贡献财物。 (3)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从属关系。 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
角度三 分封制度在西周和中国历史上的利弊影响
2.《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其中“最长久”的主要原因是周期实行了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礼乐制度
练习
1、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
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
“商”姓来源于
2.孟子 (1)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2)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 (3)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
薄税。
3.墨子 (1)“兼爱”:就是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
差别,都要同等地爱。 (2)“非攻”:就是反对战争,在当时主要是反对不义战争,反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据材料1提炼出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 (2)据材料2、3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 (3)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的?试举例 说明。
答案:(1)“坏井田,开阡陌”。 (2)富国强兵;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3)从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影响、商鞅的性格等。材料1“然王 制遂灭,僭差亡度”等(措施),“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 食糟糠”等(影响);材料4“天资刻薄”等(性格)。
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角度二 周王与诸侯之间围绕分封制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禹鼎》铭文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
其君。”这反映了
()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封国实力削弱,周王权力加强
D.周王铸鼎显示权威
”,具有唯物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
③道家:庄子认为世界是 “我”的主观产物 ,痛恨不公平社会 现象。 ④法家:韩非子认为应该按 现实需要 进行政治改革;主张 “ 以法为本”;建立 君主专的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思考:
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同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比较
春秋时期的改革
战国时期的变法
背景
各诸侯国争霸;井田制开 始瓦解,私田出现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 强;法家思想的形成
目的 性质
增强实力,争做霸主。属 于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富国 强兵的改革
确立封建制,建立地 主阶级统治。属于新 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 改革
春秋时期的改革
考点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
(1)生产工具 ①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 ② 牛的耕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水利工程 ★ ①春秋:中原地区普遍用 桔槔灌溉农田。楚相孙叔敖在 淮水修建 芍陂。 ②战国: 李主冰持修建都江堰。郑国在秦修建 郑国渠, 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
——《战国策·秦策》 材料3: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 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4: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 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 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 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 名于秦,有以也夫!
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
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 盛的政治保证。 (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 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二者相 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春秋时期,随着井田 制瓦解、分封制破坏,奴隶制度逐步为封建制度所取代。
5、破坏原因:
(1)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 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
(2)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6、发展演变 : (1)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 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 大。 (2)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 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 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 “分封制”开始破坏。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 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背景
内容
影响
(1)封建土地私有制
形成,新兴
新的 封建制
魏国 李悝 变法,
战国 地主阶级 势力壮大
度 终于在各
楚国吴起变法及
变法 (2)新兴地主阶级与 秦国 商鞅变法 诸侯国确立
奴隶主贵族 势力之
起来
间的矛盾加深
2.商鞅变法 (1)内容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统一 度量衡 ;废分封,行 县制 。 ④“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 井田制。 (2)影响 ①为秦国 统一六国 奠定了基础; 法家思想 成为秦国占 统
A.自然的崇拜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晋 卫 鲁 齐 宋 燕
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 同姓 同姓 同姓 功臣
商朝后裔 同姓
地理位置 今山西 今河南北部 今山东南部 今山东北部 今河南东部 今北京一带
材料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 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考点三、政治改革 1.总体概况
背景
内容
影响
(1)铁器 的使用和 牛耕的推广,使 (1)齐国管仲的 春秋 大量私田 出现 “相地而衰征 ”
改革 (2)私田主人控制 (2)鲁国的“初税亩 私田产品,并采 ”,开始实行 用地租剥削方式 按亩收税
客观上进一步推动 了 井田制 的瓦解 和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 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 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2: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 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恶论
2、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1.孔子 (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3)“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性质
奴隶制的 土地国有 制度
(1)形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人们在社会
作用 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2)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分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古代称为“封建”,封邦建国)
1、目的 :(1)加强巩固西周的统治。
(2)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拓展疆域。 2、内容 :分封土地和人口。 (1)分封对象: ① 同姓亲族是主体。②功臣。③姻亲。④古老附 属国维持原状。⑤殷商降族。⑥恢复被商灭掉的 古国。 (2)诸侯义务: ① 服从周王、拱卫王室。 ②镇守边疆、随从作战 ③忠于职守,朝觐述职。 ④缴纳贡赋。 (3)诸侯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 (3)“尚贤”:主张任人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
3、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1)诸子百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奠定了中国 传统文化的基础。(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 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关注热点:
一个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度
多1 个 角2 度
3
西周分封制度的主要对象 周王与诸侯之间围绕分封制产生的权利与义 务关系
分封制度在西周和中国历史上的利弊影响
角度一 考查分封制度的主要对象
[示例] (2009·北京高考)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
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
战国时期的变法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调整 废井田,废除贵族特权,废
内 税制。改革侧重于经济、军 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变
容 事方面,特别是赋税制度的 法内容广泛,从经济基础到
改革
上层建筑都进行了改革
维护旧的奴隶主的统治,但 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生 特
在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生产关 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一次大
治地位的思想。 ②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 政策对后来秦朝的统治有消极影响。
1、促使战国时期一百多年变法运动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2)直接原因:税收问题。鲁国的“初税亩”,齐国的“相地而衰 征”等新税制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 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 (3)社会条件: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阶级 基础——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和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
角度二 考查对商鞅变法历史影响的评价
1.(2010·黄冈检测)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
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
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B.新法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C.新法得到奴隶主贵族的支持
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
角度三 春秋与战国时期社会改革的异同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改
革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A.涉及军事方面
B.涉及经济方面
C.涉及政治方面
D.领导阶级方面
考点四、思想文化——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
1. (1)春秋时期
①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一书,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