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考点周期性瘫痪知识点点评
神经病学课件:周期性瘫痪
骨骼肌 通道病
肌无力
5
周期性瘫痪概 述
➢ 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 肌病,与钾代谢异常有关
➢ 肌无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间歇期完全正常 ➢ 以低钾型者多见,部分病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
进、肾功能衰竭和代谢性疾病,为继发性周期 性瘫痪
6
周期性瘫痪
周期性瘫痪
• 反复发作 • 突发性 • 骨骼肌驰缓性瘫痪 • 发病时多伴有血清钾
23
高钾型周期性瘫痪诊断
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可行诱发试验:
钾负荷试验:口服氯化钾3-8克,30-90分 钟内出现肌无力,有助于临床诊断 注意!需患者心功能、肾功能、血钾水平 正常。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冷水诱发试验: 将前臂浸入11℃-13℃水中,20-30分钟可 诱发肌无力,停止浸冷水10分钟后恢复 , 有助于诊断
• 随年龄增长而发作次数减少
男性多于女性
诱因:饱餐、酗酒、过劳、寒冷、感染、创伤、 情绪激动、焦虑和月经,以及医源性原因
前驱症状:
• 肢体酸胀、疼痛或麻木感
• 烦渴、多汗、少尿、面色潮红
• 嗜睡、恶心、恐惧等
有人提出此时如稍加活动有可能抑制发作
11
临床表现(二)
发病时间: 夜晚或晨醒时
特点:
P-R间期、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等 肌电图显示电位幅度降低或消失,严重者
电刺激无反应
14
家族史
临床发作过程及 表现
实验室检查
• 发作时常伴血清 钾降低
补钾和醋氮酰胺 治疗有效
诊断
15
鉴别诊断(一) 散发性与甲亢性周期性瘫痪鉴别
属低钾型 男性居多 在中国人及日本人中多见 其临床表现与单纯低钾型类同,但心律失
医院神经内科周期性瘫痪诊疗常规
医院神经内科周期性瘫痪诊疗常规
是一组与钾代谢有关,呈周期性发作,严重程度不一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疾病。
按血清钾水平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
根据原因分原发性,继发性。
原发性低钾型瘫痪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国内报道多为散发。
【诊断】
(一)国内多见,青少年男性多见。
(二)发作前有暴饮暴食(饱食高糖)、受凉、疲劳、剧烈运动、外伤等诱因。
(三)急性起病,常于熟睡或清晨初醒时发病.四肢近端、躯干及颈项肌肉弛缓性瘫痪,感觉正常,括约肌不受累。
一般神志清楚,呼吸、吞咽、咀嚼、发音、眼球活动不受影响,也不累及呼吸肌。
部分病例发作时心率缓慢,心律失常。
(四)发作历时数小时或数天而自行恢复,平均约3日,最长不超过1周,发作间歇期正常。
(五)发作时血钾低,心电图显示低钾。
(六)对散发病例应除外甲亢性周期性麻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及肾小管酸中毒等可能反复引起低血钾的疾病。
【治疗】
(一)发作期治疗:10%枸橼酸钾或10%氯化钾6-10g口服,重者或不能口服补钾者需静脉补钾,每日3-6g,根据病情及血钾测定情况决定补钾量。
(应避免应用糖水)(二)发作间歇期治疗:预防发作,具体措施:
1.睡前避免食用大量高糖食物,平常食低钠高钾食物。
2.发作频繁者可每日口服10%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10ml,每日3次,也可口服乙酰唑胺0.125-0.375g/d或螺内酯每次200mg,每日2次。
医学考研神经内科复试名词解释
医学考研神经内科复试名词解释(3)41、周期性瘫痪: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肌病,发作多伴有血钾含量的改变。
★★drop42、 attack:跌倒发作,脑干网状结构缺血可引起跌倒发作,表现为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而倒地,但可随即自行站立,整个过程中意识清楚。
★43、锁骨下盗血:无名动脉或者锁骨下动脉狭窄或者闭塞时,上肢活动可能引起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导致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特征症状为: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双眼视力障碍。
★44、运动性失用:肢体无瘫痪,但不能协调完成精细动作,如系扣弹琴书写等。
45、观念性失用:患者可以做简单的动作如伸舌闭眼举手和解纽扣等。
但不能按先后顺序先后完成复杂动作,如划火柴点香烟用锤子钉钉子等。
但模仿动作无障碍。
46、观念运动性使用:患者不能按命令做简单的动作如伸舌招手等,也不能完成复杂的随意动作,但有时可以自发的做出这些动作,模仿动作亦有障碍。
★47、 twilight state:朦胧状态,意识受损的一种状态,此时可发生复杂的非理性行为,事后完全遗忘。
与睡眠、癫痫、酒精中毒、谵妄状况有关。
★48、谵妄:表现为意识内容清晰度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失常。
定向力发生部分或者全部障碍,出现错觉或者幻觉,紧张不安甚至出现躁狂。
夜间加重,发作时意识障碍明显,间歇期可完全清醒,持续时间不等。
49、 West综合征:婴儿痉挛症,出生后一年内发病,男孩多见。
波及头、颈、躯干或者全身的频繁肌痉挛、神经发育迟滞和脑电图上高幅失律构成本综合征的三联征。
时症状性或者隐源性癫痫的一种。
★50、 Froin综合征:弗洛因综合征,脑脊液蛋白含量超过10g/L时,脑脊液呈黄色,离体后自动凝固成胶冻状,称为弗洛因综合征,见于椎管梗阻。
★51、克林格征:kernig征,患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成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膝关节可伸至135°以上,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和屈肌痉挛。
周期性瘫痪、颅高压、呼吸肌麻痹、眩
症状
总括四肢或躯干肌肉无力、肌肉弛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02
CATALOGUE
颅高压
定义
01
02
03
颅高压
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值, 通常以200-250mmH2O 作为正常上限。
正常颅内压
成人正常颅内压为70200mmH2O,儿童为50100mmH2O。
眩
是指因外界刺激导致眼睛产生不适感,出现视物模糊、眩晕 等症状。
病因
眩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眼部疾病、脑部疾病、内 耳疾病等。
症状
眩的症状包括视物模糊、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
THANKS
感谢观看
颅内压增高
当颅内压超过 200mmH2O时,可出现 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
病因
原发性颅高压
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等 因素有关。
继发性颅高压
由其他疾病引起,如颅内肿瘤、 脑出血、脑水肿等。
症状
头痛
多为持续性钝痛,可向 颈、肩、腰等部位放射
。
恶心、呕吐
呕吐前多无恶心,呕吐 后头痛减轻。
视乳头水肿
周期性瘫痪、颅高 压、呼吸肌麻痹、 眩
目录
• 周期性瘫痪 • 颅高压 • 呼吸肌麻痹 •眩
01
CATALOGUE
周期性瘫痪
定义
总结词:定义
详细描述: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反复发作性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 病,通常在发作后数小时至数天恢复。
病因
总结词:病因
详细描述:周期性瘫痪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钾离子代谢异常有关。
呼吸肌麻痹患者会出现呼吸困 难的症状,表现为呼吸急促、
气短、胸闷等。
呼吸衰竭
严重呼吸肌麻痹患者可能会出 现呼吸衰竭的症状,表现为低
神经病学-周期性瘫痪[一类严选]
行业相关
10
高钾性周期性瘫痪
4 辅助检查:
❖ 发作期血清钾>5.5mmol/L,CK↑。 ❖ 心电图:T波高尖,P波↓。 ❖ 肌电图:纤颤电位,强制放电。肌无力高
峰,静息电消失。
症、肾小管酸中毒、失钾性肾炎、腹泻、
药源性低钾麻痹。行业相关
7
7 治疗:
❖ 发作时,10%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40~ 50ml顿服, 24h内分次口服,一天总量为 10g。
❖ 发作频繁着,发作间期口服钾盐1g·3次/ 日,螺旋内酯20mg·2次/日。
❖ 避免诱因。
8 预后:
良好,随年龄增行长业相,关 次数↓。
2 病理:
肌肉肌浆网空泡化,电镜下可见空泡由 肌浆网终末池和横管行业系相关 统扩张所致。 3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3 临场表现:
❖ 任何年龄,20-40岁男性多见。
诱因:疲劳、饱餐、寒冷、酗酒、精神刺 激等。
❖ 发病前可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口渴、 多汗、少尿、潮红、嗜睡、恶心等。
❖ 发作持续时间:数小时-数日。
行业相关
11
高钾性周期性瘫痪
5 诊断:
家族史,儿童发作肌无力伴肌强直, 血钾高。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可做
❖ 钾负荷试验:口服钾3~8g,30~90分钟 内出现肌力
❖ 冷水诱发试验:前臂浸入11~13℃水中,
20~30分钟,肌无力,停止浸水10分钟恢
复
行业相关
12
高钾性周期性瘫痪
6 鉴别诊断:
低钾性,正常钾型,先天性副肌强直 症,继发性高血钾。
孔祥成教授阐述夏季周期性瘫痪发病特点
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
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或力弱,持续数小时至数周不等,发作间期一切正常。
该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是很明确,有一定的遗传性,过度劳累、饱餐、寒冷等都可能引发周期性瘫痪。
如果一旦患病,就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日常生活中预防该病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不幸患病,就必须要了解一些周期性瘫痪的常识。
周期性瘫痪发病具体特点有哪些?1、周期性瘫痪常起病于青年,男多于女。
少数可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正常钾性周期性瘫痪少见。
临床表现同低钾性瘫痪,但持续时间较长(常在数日以上,甚至数周)。
血清钾正常,用钾盐治疗无效。
部分病人平时嗜盐,减盐或给钾盐诱发或恶化症状。
3、长期休息后剧烈劳动、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多、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均可诱发。
多在夜间发病,醒来时发现躯干和肢体肌肉瘫痪。
4、在严重病例,颅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膈肌、呼吸肌、膀胱括约肌、心肌等均可受累。
轻症者仅累及两下肢,近端严重,发作前及发作进可有烦渴及多汗。
5、除肢体瘫痪外,腱反射减弱或丧失,但个别病例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均存在。
受脶肌肉的电兴奋性减弱或消失,与损害程度平行。
深浅感觉正常,但少数病例可有感觉异常。
发作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即可逐渐恢复。
但短者仅数分钟即可恢复,发作频度因人而异,多者一天数次,少者一生中仅1-2次。
40岁以后发病者逐渐减少,直至停发。
6、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少见。
常在10岁前起病,30岁以后可停止发作,男女等同发病。
剧烈运动后卧休、寒冷和服用钾盐能诱致发作。
临床表现同低钾性瘫痪,但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
常有肌肉疼痛和痉挛。
部分病例面肌、舌肌有肌强直,故又称强直性周围性瘫痪。
发作时血清钾在5mmol/L,(5mEq/L)以上,心电图有高钾改变。
神经病学-周期性瘫痪PPT演示课件
机械通气
对于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 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机 械通气辅助呼吸,以确保 患者安全。
药物治疗
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控 制症状,如抗胆碱酯酶药 物、免疫抑制剂等。
预防和治疗策略
饮食调整
对于低钾引起的周期性瘫 痪,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 增加钾的摄入。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 生可能会开具药物来预防 或减少发作次数。
对临床实践的影响和意义
1 2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成果和新型治疗策略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周 期性瘫痪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优化临床决策
基于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医生可以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周期性瘫痪患者。
3
推动学科发展
周期性瘫痪的研究成果不仅对神经病学发展有重 要贡献,还对相关学科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推 动了医学科学的整体进步。
患者入院后接受补钾治疗,症状迅速缓解。经过连续治疗和观察,患者未再出现四肢无力症状,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
病例三:长期管理和预后
总结词
预防复发是关键
详细描述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无法根治。患者需长期监测钾离子浓度,预防复发。同时,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诱发因素,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过度劳累等。患者需定期接受神经科 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05 病例研究
病例一:临床特点和诊断过程
总结词:典型病例
详细描述: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无力入院。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 至数天,可自行缓解。查体显示四肢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实验 室检查显示钾离子浓度降低。诊断为周期性瘫痪。
病例二:治疗方法和结果
总结词
神经病学易考点整理01 瘫痪的类型
神经病学易考点整理01 瘫痪的类型成人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的生长速度比脊柱缓慢,脊髓上端与延髓相连,位置固定,使脊髓节段的位置由上而下逐渐高于相应的椎骨,因此成人的脊髓和脊柱的长度是不等的。
因为脊髓比脊柱短,因而腰、骶、尾神经根在穿出对应椎间孔之前要先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而形成马尾。
因此,成人第1腰椎以下的椎管内已无脊髓只有马尾。
临床上常选择在第3、4或4、5腰椎间行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或注射麻醉药,以避免损伤脊髓。
成人脊髓的长度与椎管的长度不一致,所以脊髓的各个节段与相应的椎骨不在同一高度。
上颈髓节段(C1-C4)大致平对同序数椎骨;下颈髓节段(C5-C8)和上胸髓节段(T1-T4)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块椎骨;中胸髓节段(T5-T8)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块椎骨;下胸髓节段(T9-T12)约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块椎骨;腰髓节段约平对第10-12胸椎;骶髓、尾髓节段约平对第1腰椎。
脊髓白质中的传导束:(1)薄束、楔束(换元后在内侧丘系交叉)-位于后索,传导来自同侧躯体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2)脊髓丘脑侧束-位于外侧索,在脊髓内交叉,上行传导对侧躯体的痛觉、温度觉。
一侧脊髓丘脑束的损伤可导致对侧损伤平面1-2脊髓节段以下分布区域的痛、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
(3)脊髓丘脑前束-位于前索,部分交叉上行至对侧,为双侧投射,传导双侧躯干四肢的粗触觉。
(4)皮质脊髓束-在同侧下行并支配同侧躯体的运动功能。
脑干内的传导束:(1)锥体束:起自大脑半球的额、顶叶,躯体运动区和感觉区及附近的顶叶后部皮质,经端脑内囊下行至脑干。
此束在中脑位于大脑脚底中3/5,穿经脑桥基底部时,被脑桥横纤维分隔成若干小束,在脑桥下端重新汇合,占据延髓锥体。
在锥体尾侧的中线处,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
锥体束由至脊髓的皮质脊髓束和至脑干脑神经运动核的皮质核束(即皮质延髓束)构成。
锥体束主要参与对侧肢体随意运动的控制。
(2)内侧丘系:传递来自对侧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
周期性瘫痪护理课件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长时间站立、剧烈运 动、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 以预防周期性瘫痪的发作。
03
周期性瘫痪的药物治疗
钾通道阻滞剂
总结词
钾通道阻滞剂是治疗周期性瘫痪的一线药物,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
详细描述
钾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钾离子通过细胞膜的通道,降低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 从而减少肌纤维的兴奋性,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等症状。常见的钾通道阻滞剂 包括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等。
感谢观看
临床表现
症状
周期性瘫痪发作时,患者可出现 四肢无力、肌肉弛缓、肌肉疼痛 等症状,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
导致呼吸困难。
体征
发作时肌肉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 或消失,通常无感觉障碍。
病程
周期性瘫痪的病程因类型而异,但 通常在发作后数小时至数天恢复。
02
周期性瘫痪的护理
急性发作期护理
01
02
03
保持呼吸道通畅
04
周期性瘫痪的康复与心理护理
康复训练
01
02
03
04
肌肉力量训练
针对肌肉力量减弱的症状,进 行有针对性的肌肉力量训练, 如抗阻运动、等张运动等。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被动或主动的关节活动, 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预
防关节僵硬和畸形。
平衡与协调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 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周期性瘫痪护理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周期性瘫痪概述 • 周期性瘫痪的护理 • 周期性瘫痪的药物治疗 • 周期性瘫痪的康复与心理护理 • 周期性瘫痪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周期性瘫痪的案例分享
01
周期性瘫痪概述
定义与分类
周期性瘫痪
周期性瘫痪一、概念: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发作多与血钾代谢有关二、病因:低钾型周期性瘫痪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发作与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密切相关三、临床表现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的青壮年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常见诱因:饱餐、酗酒、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寒冷、月经前期、感染、创作、焦虑、以及注射胰岛素、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或大量输注葡萄糖等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2、发病前可有口渴、尿少、出汗、面色潮红、肢体酸胀、疼痛、麻木感以及嗜睡、恐惧、恶心等前驱症状3、多在夜间饱餐后睡眠中发生,肌无力症状以肢体为主,一般从双下肢开始,逐步累及上肢、躯干和颈部肌肉,肢体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
个别严重病例出现呼吸肌麻痹、血压下降、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失常等导致死亡。
4、最先累及的肌肉最先恢复四、检查1、发作时血清钾浓度常低于3.5mmol/L,最低可达1-2mmol/L2、心电图检查可见典型的低钾性改变,肌电图检查示电位幅度降低,数量减少;完全瘫痪时运动电位消失,电刺激无反应,静息电位低于正常五、护理诊断及措施1、活动无耐力:与钾代谢紊乱所致双下肢无力有关。
(1)活动与休息: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有明显心功能损害时应限制活动,肌力恢复初期应避免过急、过猛的活动,防止跌倒。
发间期鼓励正常生活,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2)生活护理:指导病人进食高钾、低钠饮食,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
(3)病情监测:运动障碍的程度,肌力的改善与血钾浓度的变化等。
(4)安全护理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和自我防护的知识(1)心理护理(2)避免诱因(3)告知病人及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患者的配合,积极治疗。
神经病学-周期性瘫痪
高钾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症状与低钾 性周期性瘫痪相似,但血钾水平升高。
04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钾剂
对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补充钾剂是常用的治疗方 法,可以缓解肌肉无力症 状。
葡萄糖
对于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葡萄糖治疗可以降低血钾 水平,改善肌肉无力症状。
其他药物
对于其他类型的周期性瘫 痪,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 况使用其他药物治疗。
制。
治疗方法
03
开发针对周期性瘫痪的有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
治疗。
研究成果与突破
基因突变与周期性瘫痪关联
发现了与周期性瘫痪相关的基因突变,为遗传咨询和预测提供了 依据。
新型药物试验
针对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正在进行新型药物的试验,以改善症状和 预防复发。
非药物治疗方法
非药物治疗方法如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 的疗效。
周期性瘫痪可分为钾代谢异常、钠代 谢异常和钙代谢异常等类型。
类型
常见的有低钾型周期性瘫痪、高钾型 周期性瘫痪、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等。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周期性瘫痪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较低 ,但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相对较高。
VS
发病率
根据地区和种族的差异,发病率在每十万 人中有1-2人。
02
病因与病理机制
神经病学-周制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罕见的神经性疾病 ,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 主要特征。
特征
发作时肌肉松弛、瘫痪,但神智清楚 ,且通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后恢复。
分类与类型
分类
周期性瘫痪小讲课护理课件
密切观察病情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如肌肉无力、疼痛、 呼吸困难等,以及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等,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必要时给予吸氧 或机械通气。
避免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缓解紧张情绪,增强 治疗信心。
缓解期护理
01
02
03
提供情感支持
认知行为干预
通过教育、指导等方式,纠正患者对 疾病的错误认知,帮助其建立正确的 疾病观念和应对方式。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其诉求, 给予关心、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干预措施
01
02
03
放松训练
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深 呼吸等技巧,缓解患者的 紧张情绪和焦虑状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预防复发
在周期性瘫痪的药物治疗 过程中,应注重预防复发, 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复发 风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以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
药物治疗方案与注意事项
钾剂治疗
对于低钾型周期性瘫痪,可 采用钾剂进行治疗,但需注 意控制钾的摄入量,避免过 量引起高钾血症。
氯化钠治疗
周期性瘫痪小讲课护理课件
目 录
• 周期性瘫痪概述 • 周期性瘫痪的护理 • 周期性瘫痪患者的心理护理 • 周期性瘫痪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 周期性瘫痪患者的康复护理 • 周期性瘫痪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contents
01
周期性瘫痪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反复发作性 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 的疾病,通常在一定时间内自然 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考点周期性瘫痪知识点点评
20XX 年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的考点之周期性瘫痪,小张老师针对这一考点,详细整理有关的知识点如下,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周期性瘫痪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约69%患者为钙离子通道异常,由L 型电压门控钙通道基因CACNAI茨变累及二氢吡啶(DHP)受体复合体从而影响了钙离子从肌浆网的释放以及肌肉的兴奋- 收缩偶联而致病。
另外还有少部分为钠离子通道异常。
当在某种因素影响下患者发病时,出现细胞膜外的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导致细胞膜电位失衡,出现超极化或膜电位不稳,最终影响肌细胞膜的正常去极化,肌纤维的兴奋性下降。
当外界予以电刺激时,肌肉难以正常地进行兴奋收缩,从而出现CMA波幅的下降,严重时甚至出现电静息,在临床上则表现为肌肉主动收缩无力。
继发性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有很多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酸中毒、糖尿病酸中毒、硬皮病以及应用甘草、噻嗪类利尿剂及两性霉素等药物。
其中以甲状腺功能亢进周期性瘫痪最为常见。
近年来已经发现一些甲状腺功能亢进周期性瘫痪的患者存在KCNE和SCN4A 基因突变。
高钾型周期性瘫痪的致病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长臂17q13,由于骨骼肌膜钠通道的a -亚单位基因的点突变引起其基因产物改变,可使钠通道通透性异常,而细胞外钾离子浓度升高,导致钠通道长时间开放而使膜兴奋性消失,产生肌无力。
、周期性瘫痪临床表现一)、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20~40 岁)发病居多,男多于女,男女比例
3~4:1 ,随年龄增长而发病次数减少。
饱餐(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多)、酗酒、剧烈运动、过劳、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均可诱发。
多在夜间或清晨醒来时发病,表现为四肢弛缓性瘫痪,程度可轻可重,肌无力常由双下肢开始,后延及双上肢,两侧对称,近端较重;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患者神志清楚,构音正常,头眼面部、咽喉肌肉很少受累,尿便功能正常,但严重病例,可累及膈肌、呼吸肌、心肌等,出现血压下降,严重的心律失常,治疗不及时可能发生心搏骤停或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发作一般持续6~24小时,或1~2 天,个别病例可持续一周。
最晚瘫痪的肌肉往往先恢复。
发作间期一切正常; 发作频率不等,可数周或数月1 次,个别病例发作频繁,甚至每天均有发作,也有数年1 次或终生仅发作1 次者。
40 岁以后发病逐渐减少,直至停发。
若并发于肾上腺肿瘤和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则发作常较频繁。
发作后可有持续数天的受累肌肉疼痛及强直。
频繁发作者可有下肢近端持久性肌无力和局限性肌萎缩。
发作时血清钾一般降到3.5 毫摩尔/升以下,尿钾也减少,血钠可升高。
心电图可呈低血钾改变,如出现U波、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等。
肌电图显示电位幅度降低或消失,严重者电刺激无反应。
(二)、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较少见,多在10 岁前起病,男性居多,常因饥饿、剧烈运动、寒冷或服钾盐诱发,白天发病。
肌无力从下肢近端开始,然后影响到上肢、颈部和颅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程度一般较轻,但常伴有肌肉痛性痉挛。
持续时间较短,不足一小时,一日多次或一年一次。
部分患者可有强直体征,累及面、眼睑、舌肌和手部。
多数病例在30 岁左右趋于好转,逐渐终止发作。
发作时心电图改变,T波高尖,QT间期延长,以后逐渐出现R波降低,S波增深,ST段下降,P-R间期及QRS寸间延长。
对诊断有困难者,可作诱发试验:口服氯化钾(3-8g)常可诱发或使原有瘫痪症状加重。
这是因为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对外源性钾的摄入比本身血清钾含量变化更为敏感。
三)、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很少见,发作前常有极度嗜盐,烦渴等表现。
其症状表现类似低血钾周期性瘫痪,但持续时间大都在10 天以上;又类似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给予钾盐可诱发。
但与二者不同之处为发作期间血钾浓度正常,以及给予氯化钠可使肌无力减轻,若减少食盐量可诱致临床发作。
三、周期性瘫痪诊断及鉴别依据
依据睡眠中或晨起后突发的四肢弛缓性瘫痪,头面和咽喉肌不受累,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心电图和血清钾检查提示低血钾症,再结合以往发作史,不难诊断。
对于不典型的病例可以在心电监护下进行葡萄糖诱发试验,方法为口服葡萄糖2g/kg ,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10-20 U,2~3小时内可以诱发瘫痪。
试验的头一天晚上做剧烈运动或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使诱发试验更容易成功。
鉴别诊断
1、吉兰-巴雷综合症:肢体瘫痪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缓慢,常有主观性感觉障碍,多无反复发作史,脑脊液多有蛋白- 细胞分离,血清及心电图无低钾性改变。
电生理检查有异常。
2、钡中毒:除有四肢对称性瘫痪外,尚有肌束震颤、恶心、呕吐、腹泻等
胃肠道症状,病前有进食含水溶性钡过多的食盐或药物史。
3、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周麻亦可有同样的肢体瘫痪发作,但持续时间较长,并有明显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碘131 吸收曲线.T3T4测定等)的异常。
有时甲亢周麻可同时并有双侧肢体锥体束征,经补钾后肌无力迅速缓解,锥体束征则可持续至甲亢症状控制4 周后消失。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也呈现反复发作性肢体无力和低血钾表现,两者程度平等。
但初次发病年龄较大,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平均约一周左右,少数病例可达数月,症状缓解较慢且常不易恢复到正常。
此外患者血压升高和夜尿增多等特点。
5、癔病:因精神因素发病,瘫痪肢体的肌张力时高时低,腱反射明显亢进,瘫痪肌肉的电反应无异常,血钾和心电图检查无低钾改变。
暗示治疗可收到显着效果。
6、药物诱发低血钾麻痹: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甲状腺素、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利尿剂、抗精神病药物(酚塞嗪类、碳酸锂)以及治疗溃疡病的生胃酮等药物,也可诱发低钾性麻痹,应结合病史注意鉴别。
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应与肾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醛固酮缺乏症或长期服用螺旋内脂类药物、氨苯喋啶、异烟肼、降糖灵以及输注甘露醇或6氨基已酸等引起或诱发的高钾性肢体瘫痪相鉴别。
四、周期性瘫痪分类
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是指反复发作性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肌病。
按发作时血清钾含量的变化可分为低钾型、正钾型和高钾型三类,其中以低钾型最多见。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系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遗传性者;继发性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钾改变而致病者,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醛固酮增对症、17- a -羟化酶缺乏和钡剂中毒等。
周期性瘫痪分类
根据发作时血清钾水平的高低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欧美国家以遗传性或家族性多见,但中国以散发多
高钾型周期性瘫痪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中国少见。
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钠离子通道病,其致病基因位于反应性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罕见。
17qSCN4,A 又称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