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中山大学马原历年主观题真题

合集下载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63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637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是通过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4.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5.劳动力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二、论述题(100分)6.马克思提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马克思是如何从这个视角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性的?(20分)7.评析“经济全球化就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这一论断。

(20分)8.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

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适用性。

(30分)9.有学者把人民内部矛盾区分为:思想是非型、利益得失型、差异互补型、交叉复合型等几种类型。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和我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

(30分)参考答案中山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637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哲原理和马哲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马克思《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及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答:马克思在《莱恩报》时期最苦恼的就是形而上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以及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该问题对其思想发展历程的影响如下:(1)辩证唯心主义早年马克思深受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

他认为只要有一套正确的理论就能使得人类向前发展。

马克思在这时期在哲学上的基本倾向属于辩证唯心主义。

(2)转向社会主义《莱茵报》同官方以及其他报刊的论战是推动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动因,也是推动他研究法国社会主义的原因。

(3)批判形而上学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哲学对时代、对人民的依赖性。

在《第179号“科隆日报”社论》中,他批判了形而上学和现实割裂开来的错误观点,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

尽管这时马克思仍然把哲学看成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但是注重哲学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强调哲学不能脱离时代、脱离人民,预示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信仰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而且马克思这时期哲学思想的进展还导致他与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青年黑格尔派分道扬镳。

(4)转向唯物主义《莱茵报》时期的斗争实践使马克思的思想已发生变化。

他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特别是物质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问题。

尽管当时马克思还是从理性原则出发,力图用“普遍理性”战胜私人利益,但是现实社会生活却总是私人利益占了上风。

宣传“普遍理性”的《莱菌报》被查封使马克思认识到个人的实践生活才是历史的本源,形而上学的发展不能代替现实的发展。

这时期马克思完成了他同形而上学真正的决裂,逐渐向唯物主义转变,并第一次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

2.简述“旧唯物主义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佘化了的人类”这句话的内涵。

中山大学马哲试题(二)

中山大学马哲试题(二)

2008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试题资料来源: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网collected by campo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4-2005全校非统考部分(主观题)试题一、叶启绩2005学年试题及参考答案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历史条件:大机器生产、三次工人运动等(3分)。

②、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分)。

③、思想理论来源:吸收与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分)。

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3分)。

②、它是理解其他规律与范畴的中心线索(2分)。

③、它是指导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分)。

四、辨析以下命题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16分)1、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具有物质性的特点,又不能归结于一般物质性(1分)。

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为主导地位与中心地位的(1分)。

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而实现的(3分)。

④、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与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表现,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质内容(3分)。

2、既然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它们都是必然的。

①、这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它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定偶然性(2分)。

②、任何现象都有原因,但不都是必然现象,因为还有偶然现象(3分)。

③、必然现象是由事物内部本质原因所导致,偶然现象是由非本质原因所导致(3分)。

五、论述题(18分)联系当前实际,试说明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

①、实践标准主要是从认识的正确与否即是否是真理方面来谈的。

它遵从的原则主要是:客体尺度、客观制约性、一元性(4分)。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从应当与否即对人类发展价值方面来谈的。

最新2020年大学马原期末考试八套(含参考答案)

最新2020年大学马原期末考试八套(含参考答案)

2020年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题八套[含答案]一、大学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题1.大学马原期末考试复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正确答案】C2.)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感觉的集合C.天地万物皆在我心中D.“理”是天地万物之根【正确答案】ABC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A工人阶级的解放与全人类的解放是完全一致的B工人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使自己最后得到彻底解放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工人阶级得到彻底解放的标志D工人阶级的解放就是建立起工人阶级政权,人民当家作主4.肯定方面是指()A.好的方面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C.正确的方面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正确答案】BD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正确答案】C6.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A.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D.落后国家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二、单选题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B.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C.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D.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正确答案:D,8.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不能被推翻。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正确答案:A,9.时间的一维性指时间的A.无限性B.有限性C.客观实在性D.不可逆性正确答案:D,10.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观点是A.现代辩证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正确答案:B,11.马克思曾经指出,古代国家灭亡的标志不是生产过剩,而是达到了骇人听闻和荒诞无稽程度的消费过度和疯狂浪费。

自考马原历年试题主观题集锦

自考马原历年试题主观题集锦

一、简答题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绪论、第一至三章)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08年10月题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起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P17608年10月题答:○1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内容是: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P40 09年4月题(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3分)(如果答“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也给3分。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3分)42.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P106-107 09年4月题(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2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1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3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09年10月题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4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中山大学林曙马原主观题部分年份整理

中山大学林曙马原主观题部分年份整理

整理一下林曙马原的主观题,以便不幸选择他的课的童鞋有个借鉴。

2013年6月珠海林曙主观题
辨析题
1、抛弃“异化”现象就能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异化”的本质和根源
2、人类能够完全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以及社会的本来面目
3、唯物史观就是“经济决定论”
论述题
近期媒体频频曝光社会各个领域的负面事件,对于这些事件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从长远角度看,对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根据否定之否定规律,联系实际,举例谈谈你的分析。

2013年1月
辨析题
1、唯物主义“见物不见人”,唯心主义“见人不见物”
2、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先验形式”归根到底是实践
3、上层建筑既能维护也能阻碍经济基础的调整
论述题
当代青年想尽快出名,甚至有一夜成名的现象,这是偶然的吗?其深刻根源是什么?结合“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实际,谈谈对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借鉴意义。

2012年12月
辨析题
1、实践唯物主义是新的世界观;
2、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实质上是外来事物代替现有事物的辩证过程;
3、人类最终可以达到“绝对真理”;
论述题
主要谈谈“人的本质”。

对于大学生主要是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中山大学【圣才出品】

全国名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中山大学【圣才出品】

4.中山大学历年考研真题2013年中山大学812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研真题科目代码:812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含马哲原理和原著)考试时间:1月6日下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析“人类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区别。

2.简析“新唯物主义”的特征。

3.简要回答什么是社会形态“三阶段论”。

4.简述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全球化思想。

二、文本解读(30分)请指出下列文字出自哪一位作者的哪一部著作,并分析其基本思想,然后简要做出自己的评价。

“价值形式和劳动产品的价值关系,是同劳动产品的物理性质完全无关的。

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的虚幻形式。

我们只有在宗教世界的幻境中才能找到这个现象的一个比喻。

在那里,人脑的产物表现为特殊躯体的、同人发生关系并彼此发生关系的独立存在的东西。

在商品世界里,人手的产物也是这样,这可以叫拜物教。

劳动产品一旦表现为商品,就带上拜物教的性质,拜物教是同这种生产方式分不开的。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请剖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当中的“异化劳动”思想。

2.请从与费尔巴哈“类本质”、施蒂纳“惟一者”的比较出发,谈谈如何理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的“现实的人”概念。

四、研究动态述评(20分)近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领域有许多热点问题(讨论和争议较为集中的问题)和前沿问题(在广度和深度上标志学科最新进展的问题)。

请就其中你了解最多的一个加以介绍和评论。

首先是介绍,必须包括如下信息:问题的名称和内涵、主要论者和论著(文)、主要观点和分歧、讨论的过程、相关预期;然后加以评论。

答:(1)问题的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的网络危机事件研究。

(2)内涵:作为现实政治事件的网络映射,网络危机事件本质上是发生于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交向互动的政治现象或政治事件。

它具有快速传播性、焦点关注性、双重互动性、身份隐秘性、非直接利益性和公共相关性等基本特征。

2015~2019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5~2019年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2015年中山大学66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2016年中山大学65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2017年中山大学65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含经典著作)考研真题及详解附文字版试题:一、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如何理解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3.如何理解“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4.谈谈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5.怎样理解“资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二、论述题(共四题,每题25分,共100分)1.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

“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

”“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

20世纪末,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

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2.试析马克思有关国家的基本观点。

3.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试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思想,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共5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简述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原理不仅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而且进一步说明了实践在人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具体表现为:(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首先,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中山大学马原试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马原试题及答案

中山大学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珠海校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40分)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C.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统一的B.世界是可知的C.世界是物质的D.世界是运动的3.我国宋朝的朱熹提出“理在事先”,这种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形而上学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器官和源泉B.观念和物质没有本质区别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5.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A.形而上学不变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唯心论D.庸俗唯物主义6.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A.是相对的B.是客观的C.是可知的D.是有限性7.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歌手演唱歌曲B.农民收割水稻C.球员参加比赛D.法官审理案件8.“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9.《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这是一种()A.朴素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相对主义观点10.下列变化中,属于发展的是()A.大雁由北方飞到南方B.封建王朝的宫廷政变C.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D.旧中国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1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1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思想的是()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13.“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所蕴涵的哲理是()A.对事物的把握是以量的把握为基础的B.对事物的把握只需把握质不需把握量C.对事物的把握只需把握量不需把握质D.对事物的把握既需把握质又需把握量14.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考试题目

中山大学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第一部分(全校统考部分)系-----------专业-----------姓名----------学号------------成绩--------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写在答题纸单选题答案的表格中,否则不算分数。

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是A.人们对各种具体事物的看法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哲学上的两大阵营是指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一元论和二元论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3、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5、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的观点C.庸俗进化论的观点D.激变论的观点7、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8、下列说法中,说明要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9、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1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11、人们对森林的滥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河道淤积,水源枯竭,土地荒漠化,气候恶劣化,生物物种减少。

中山大学林滨老师马原思考题参考

中山大学林滨老师马原思考题参考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林滨老师的上课笔记&考试题目【总结】【关于2013年林滨老师的马原主观题目】考了“自由的判断就是自由的选择”,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精髓”,考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考了“历史循环论”,还考了“为什么要守护城市的建筑”这些都是她。

上课有讲过的,如果注意听课,她在讲到“黑格尔辩证法”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以及“守护城市的建筑”时,都有特意重复了。

第一专题:消除误解,走进课堂1、你阅读过哪些哲学书籍?最喜欢哪一本书?为什么?《实践论》是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思想,使中国革命在1931~1934年遭受极大的损失。

作者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

因为重点是揭示看轻时间的教条主义,所以取名《实践论》。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

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全新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主观题全新答案

导论1.马克思主义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第10-13页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鲜明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一)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表现。

(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三)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

(四)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时间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5-28页(参考2018年版教材第54页思考题第2题)(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体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作用。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和把我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还需要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中山大学2010吴育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中山大学2010吴育林)

中山大学201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观题及答案(吴育林)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1.试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

(1)2.什么是可能性?如何从哲学角度分析可能性情况? (1)3.什么是真理?联系实际分析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的可能性情况。

(2)4. 什么是生产方式?怎么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2)二.论述题(两题中任选一题,18分) (2)1.联系实际,论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建构价值。

(2)2.联系实际,概述并分析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关于现代科技理性的狂飙突进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困境思想理论。

(3)——————————————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试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

关于实践,马克思曾用“人的感性存在”或“感性活动”、人的“改变世界的活动”等方式来表达,并强调它是“客观的”、“对象性”的活动。

根据这些,我们可以为“实践”下一个这样的基本定义: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本质形式。

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承认在人的世界之外存在着一个不依赖于的客观物质世界,这是人的活动和生活的前提;(2)人们能够认知和解读的世界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前提,在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客观世界对人而言只能是想像的、可能的、未知的世界;(3)世界万物的性质、功能和意义依赖于人的实践水平、需要和目的。

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的特征:⑴从“实体思维”进入“实践思维”;⑵从客体性思维进入主体性思维;⑶从单向的认知模式走向全面的反映论;⑷从静态的直观思维进入动态的变革思维。

2.什么是可能性?如何从哲学角度分析可能性情况?可能性是指指包含在现实事实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对可能性进行分析。

就质的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可能和不可能;二是分析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二是分析是好与坏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主观题答案

1.简述对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的理解答: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有些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深厚的阶级基础以及鲜明的思想文化渊源。

0.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0.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0.3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对于人类文明提出的种种疑问的回答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此外,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等自然科学成就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文化基础。

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二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答:(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有能动的反作用。

(2)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却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答:1.内涵:(1)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2.关系: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答:(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从量变开始。

马原主观题汇总

马原主观题汇总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办的。

(2)马克思主义不单包含它的首创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并且包含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同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围的理论,一定是在基本看法、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办的理论前后接踵、一脉相承,在实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构成部分,不是相互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构成一个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系统,此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所有理论和工作要表现时代性,掌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

( 1)坚持先进性和加强创建力的决定性要素。

(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不停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活力的源泉。

( 3)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改革的先导。

3.为何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拥有重要的指导和推进作用?第一,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行进的动力。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多项选择)(单项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尽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取向,以能否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否切合广大人民民众的根本利益、获取人民民众的拥戴为价值评论标准。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升人的素质5.社会生活在实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实质。

第一,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第二,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6.新事物战胜往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定经历一个限难波折的过程。

为何这么说?新事物的成长壮大需要经历一个由微小到强盛、由不完美到比较完美的波折发展过程;往事物在一准期间内不有相当大的力量,老是对新事物加以压制和抹杀;社会历史领域内的新事物,被广大人民民众认识和理解,获取广大人民民众的拥戴和支持,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题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社会历史条件:大机器生产、三次工人运动等(3分)。

②、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分)。

③、思想理论来源:吸收与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分)。

2、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①、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与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3分)。

②、它是理解其他规律与范畴的中心线索(2分)。

③、它是指导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分)。

四、辨析以下命题并说明理由(每题8分,共16分)1、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物质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具有物质性的特点,又不能归结于一般物质性(1分)。

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为主导地位与中心地位的(1分)。

③、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以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而实现的(3分)。

④、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与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表现,是人类实践活动本质内容(3分)。

2、既然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它们都是必然的。

①、这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它错误在于夸大必然性,否定偶然性(2分)。

②、任何现象都有原因,但不都是必然现象,因为还有偶然现象(3分)。

③、必然现象是由事物内部本质原因所导致,偶然现象是由非本质原因所导致(3分)。

五、论述题(18分)联系当前实际,试说明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

①、实践标准主要是从认识的正确与否即是否是真理方面来谈的。

它遵从的原则主要是:客体尺度、客观制约性、一元性(4分)。

②、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从应当与否即对人类发展价值方面来谈的。

它遵从原则主要是:主体尺度、人的目的性、多样性(4分)。

③、实践基础上实现追求真理与创造价值的统一、这两方面标准的统一(2分)。

④、联系实际论述(6分)。

中山大学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第二部分(50分)(林滨)三、简答题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水是万物的始基”是西方哲学史的第一个哲学命题”?(8分)(1)思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特点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方法:直观的观察与经验、大胆的推测与猜想评价:从自然本身探究其本原,从物质本身来说明物质,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但缺乏科学的依据,没有揭示物质的本质。

5分(2)“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命题:表示人类第一次摆脱了用超自然的力量或神话来说明世界的产生,而是从自然本身来说明世界的本原,它标志着哲学开始从宗教或神话的怀抱中解脱出来这个命题的产生反映了人类的思维从众多中发现共同,从多样中得出单一的特点,标志着哲学所具有的抽象思维的形成。

3分四、论述题1、如何辩正评价哲学唯心主义?并举你所了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加以说明与分析。

(12分)哲学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大树上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哲学唯心主义的产生有其社会、阶级、认识论根源,由于人类认识过程是曲折而非直线式的,如果把这个曲折过程中的某一个片段夸大起来推向极端,就回陷入唯心主义。

对待哲学唯心主义应该采取辨证否定观的原理,采取扬弃的方法。

(6分)第2部分灵活改卷(6分)2、如何理解实践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试谈这一原理对于人生的启迪。

(15分)主体对象化:是指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即主体客体化。

客体非对象化:是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即客体主体化。

(6分)第2部分灵活改卷(6分),一方面强调人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方式展开生命,把能力、才华、追求与价值外化到客体上,另一方面在实践的过程通过客体主体化是人的本质力量不断丰富与成长。

3、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并谈谈你由此获得的启发与感想。

(15分)价值的主体性:(1)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及何种价值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2)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3)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不是一种自然的、现成的关系,也不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随机相遇的关系,而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价值关系中不是人趋近物,而是物趋近人;表现在价值关系中主体的创造性。

(8分)第2部分灵活改卷(7分),强调尊重与理解、强调创造性与主动性、强调人不被物化哲学试题(问答题)及标准答案(要点)(吴育林)1、什么是哲学问题?哲学问题和哲学思维方式有什么特点?哲学问题是关于宇宙之谜(人之所在)、人生之谜(人之所是)和文化之谜(人之所作)的最一般的问题,其中,人生之谜是哲学的核心问题。

哲学问题具有如下特点:普遍性、抽象性、求解的多元性、时代性和万古常新性等。

哲学思维方式具有如下特点:哲学是思与史的统一;哲学是思与问的统一。

2、什么是可能性?怎样分析可能性?可能性是指指包含在现实事实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

可从质和量两个层面对可能性进行分析。

就质的角度而言,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可能和不可能;二是分析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二是分析是好与坏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从量上分析可能性就是分析可能性的大小。

3、怎么理解真理和真理的客观性?说明真理向谬误转化的几种情况。

真理是指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形式则是主观的。

所谓客观真理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向谬误的转化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所特有的适用范围,超出其适用范围,真理就可能变成了谬误;二是真理是发展的,真理必须随着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发展,否则真理也有可能变成谬误;三是真理是全面的,即任何真理都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其中的每个观点、每个思想相互之间都具有逻辑的统一性,如果割裂其中的联系,断章取义地理解真理,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

4、什么是生产方式?怎么理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其一、这是人类其它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发生的基础;其二、它是把人类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的根本途径;其三、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其四,它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起制约作用。

5、怎样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所谓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在没有外来条件严重干涉的情况下,其社会形态将按照自然历史过程发展,表现为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二是属于同一社会形态的国家、民族,都具有共同的本质特征。

所谓社会形态发展的多样性包括如下几层涵义:一是各国、各民族在经历某种社会形态时,其经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二是各国、各民族在依次经历五种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所选择的时间和方式是多样的;三是某些国家、民族和地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其社会形态的发展,在五种形态依次更替的序列上,可以越过其中某个甚至几个发展阶段。

2004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终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要点)(非统考部分)(程本学)一、辨析题(每题8分,共24分)1.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

错误。

唯心主义之所以称为唯心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地位。

唯心主义之所以叫唯心主义,是因为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与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

2.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正确。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对象存在于认识之外,这是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反映论原则。

但是,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消极、简单的摹写,而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表现在主体能动地加工感性材料,创造出概念和理论体系;主体根据需要,能动地创造出未来世界的蓝图,指导实践,从而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地反映,是反映与创造的统一。

3.“你若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正确。

这是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言,意思是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统一的。

人的社会价值是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对于个人自身的意义,即社会对个人或自己对自己的满足。

在这两个尺度中,社会价值尺度是衡量人的价值的根本尺度。

这是因为,为社会奉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途径。

个人为社会奉献越多,社会越进步,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就越多。

因此,人的价值是奉献与满足、创造与享用的统一,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二、论述题(每题13分,共26分)1.试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

这种关系使事物保持着稳定、统一的状态。

这种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

这种性质的存在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不稳定、变革的状态。

矛盾的斗争性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但同一性并非是无差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这一原理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根据斗争性寓于同意性之中,同一性包含斗争性的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光是消极地去维护,而是要深化改革,适度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

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

没有改革,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动力;没有发展就不能前进。

但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

因此,我们一定要辨证地处理好社会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适度发展去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保证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2.“人都是自私的”这一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请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