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第1讲导论一,哲学宗教与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什么是哲学史? 哲学史,顾名思义,就是哲学发展的历 史。哲学史是人写出来的,写哲学史的 人有什么样的哲学观,就会写出什么样 的哲学史。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 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 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 学家。
(3)将哲学史写作认识史 列宁:“哲学史,因此:简略地说,就 是整个认识的的历史。” (《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 中国学者的接受:文革结束,放弃以两 条路线斗争为纲,展开全面的深入的学 术研究。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百度文库》第1卷,第3页。
定义3: 哲学是对人文价值的继承和维护。
真、善、美、圣是人类永恒不灭 的精神追求。哲学自诞生以来绵 延不绝,其原因就在于人的这种 追求精神发展的本性,而人的这 种本性也就是哲学的本性。
学哲学的意义(哲学的无用与大用)
(a)升华人生经验(哲学与哲理) (b)转识成智(哲学与聪明) (c)寻求精神支柱(解决信仰问题)
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 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 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 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 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 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 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因为世界精神太忙碌于 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00690342 西方哲学精神探源
第1讲 导论一: 哲学、宗教与文化
本讲提要
一、哲学
(1)词源、(2)定义、(3)哲学史 二、宗教 (1)界定、(2)要素、(3)与哲学的关系 三、文化 (1)定义、(2)轴心时代、(3)哲学精神
一、哲学
(1)词源
印欧语系:希腊语、拉丁语、希伯来语
希腊语:Φιλοσοφία Φιλόσοφος 拉丁语:philosophia
哲学定义的多样及混杂:(以百度百科为例) 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哲学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 题的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 理性、心灵、语言、思想等有关。哲学与其他学科 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 法,并且以理性论证为基础。在日常用语中,“哲学” 一词可以引申为个人或团体最基本的信仰、概念和 态度。总的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 括与总结。——百度百科
19世纪70年代,日本近代思想家、 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にし あまね)用汉字将它译为“哲学”。 他在1874年刊行的《百一新论》中 写道:“把论明天道人道,兼之教 法的philosophy译名为哲学。”此 后一直被大家公认使用,直至今日。
1896年,中国学者黄遵宪 首先移用这一译名,将日 本的译法介绍到中国,后 来逐渐流行。
(2)定义 ——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用逻辑定义的方法 (种加属差)界定哲学。 哲学观——对哲学的看法,亦即对 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的解答。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 提出一个哲学定义:哲学“就是对于 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熟知非 真知,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 问。
胡适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 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 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 学问叫做哲学。
思维类型: 按思维所使用的工具分:抽象思维、形象思 维 按认识阶段分:感性思维(意象思维)、理 性思维(概念思维、逻辑思维)、直觉思维 (灵感思维 ) 按特点分:惯性思维、线性思维、发散思维、 聚敛思维、创新思维、保守思维……
思维方式与思想方法的关系 人类的思维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思 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反映 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 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 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 以一定的方式,形成该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 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北京, 1995年,第19页。
马克思把人类活动分为物质活动和 精神活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等两大类,从 而把人对世界的掌握方式分为物质 掌握和精神掌握这两大类。由此可 见,哲学是对世界的理论形态的精 神把握。
恩格斯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 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 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因此,关 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 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 科学。
哲学与意识形态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哲学 不能完全等同于意识形态;哲学与政治也有 百般联系,政治的理论层面和实际运作都可 以有某种哲学作为理论根据,但它们都是某 种政治理念的运作,而不是哲学本身;哲学 不是具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尽管哲学 在特定时期为许多学科的诞生奠定基础,孕 育了许多学科,哲学往昔拥有的“科学之母” 的冠冕虽已落地,但哲学思维却仍是任何学 科进一步发展不可或缺的.
定义2: 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思。
哲学不是生活必需品,因此并非 人人都需要哲学,更谈不上人人 都有哲学。然而人们除了物质生 活的需要,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学习哲学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一种 关于终极实在的高尚情操。
在对人的本身进行内省式的反思的过程 中,哲学家们认识到人与动物的根本区 别不在于身体的构造,而在于人的精神 追求。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满足以后 会有精神方面的追求,他会超出现象世 界思考现象背后的东西,他会越过现时 代思考未来的东西,他会超脱世俗的情 感追求一种对终极实在的关怀。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 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精神的追求。 “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 思维方式。”(《小逻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 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的 马克思说:“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整体而 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 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于世 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 的。”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北京,
1981年,第1页。
人类的精神绝不愿意自甘堕落到动物的水平,始终 要追求精神的家园。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于精神力 量的信仰是研究哲学的第一个条件。人必须而且应 该自视为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不可低估或小视他 本身精神的伟大和力量。人有了这样的信心,没有 什么东西会坚硬顽固到不对他展开。那宇宙并没有 力量可以抵抗求知的勇气;它必然会向刚毅的求知 者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宝藏公开给他,让 他享受。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诺瓦 利斯(1771—1801)说,哲学是全 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就是 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 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 哲学。
爱因斯坦这样谈论哲学:如果把哲 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 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 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四)在宗教与文化的关系中界定宗教 “宗教是文化的核心。”
“正如文化在实质上是宗教,宗教在 表现形式上则为文化”。(蒂利希)
宗教这个词在中国出现首先源 自印度佛教。佛教以佛陀所说为教 ,以佛弟子所说为宗,宗为教的分 派,合称宗教,意指佛教的教理。
(参阅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第53页)
神道设教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修道 之为教。” (《中庸》)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 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 《易经》)
(二)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来规 定宗教的本质
所谓宗教,“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 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 关系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
(威廉· 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上册,商务印书馆, 第30页)
(三)以社会功能来规定宗教的本 质 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认为,宗 教的基础是社会的需要 。 他 把宗教 看做一种与神圣事物相关联的信仰 和行为的统一体系。
“各个宗教定义从其出现不久,立 刻会激起另一个断然否定它的定义。看 来,世界上有多少宗教,就会有多少宗 教的定义,而坚持不同宗教定义的人们 间的敌意,几乎不亚于信仰不同宗教的 人们。”
(麦克斯· 缪勒:《宗教的起源和发展》,1972年印度重印 本,第21页)
“成千上万的人信心之诚笃可以移 山,但若问他们宗教究竟是什么,他们 可能张口结舌,或只能说说外表的象征 ,但谈不出其内在的性质,或只能说说 信心所产生的力量。”
Φιλο + σοφία Philo + sophia 爱 + 智慧
“第一个使用哲学这个名称,并称自己 为哲学家的人是毕泰戈拉。”
(第欧根尼· 拉尔修:《名哲言行录》1.12.)
“弗利乌斯的僭主勒翁问他是什么人的 时候,他回答说,我是哲学家。”
(第欧根尼· 拉尔修:《名哲言行录》8.8.)
希腊文表示爱和追求有三个动词: ϕῐλέω (菲莱欧)友爱 ἐράω (厄洛欧)情爱 ἀγαπάω (阿伽坡)圣爱 爱智慧之“爱”是哪一种爱?
(3)哲学史
(1)哲学的种类: 按民族分:希腊、印度、中国…… 按学科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 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美学、宗 教学、科技哲学 按时代分: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 当代
哲学工作者也努力向其他学科渗透,出现 了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例如社会哲 学、语言哲学、法哲学、政治哲学、历史 哲学、价值哲学、宗教哲学、文化哲学等 等。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形态是既走向分 化、专门化,又趋向于高度综合。在哲学 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知 识背景的知识分子和学者都可以一试身手。
二、宗教
(1)宗教的界定
“宗教”这个词是个外来词。我国古代典籍 中有“宗”和“教”这两个单字,但无“宗教”这个 词组。 “宗,尊祖庙也。” “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
(《说文解字》)
“宗”字在古汉语中的基本含义在于人的 祖先崇拜,在于一个家族的人对自己祖先的 崇拜,而“教”字则是教化的意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页。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 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但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 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 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 别的手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5,467页。
从事理论研究的艰苦: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 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 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 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 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哲”的含义: 【动词】知道、了解、掌握。“哲,知也。” (《说文》)“立政鼓众,动化天下,莫上 于中和,中和之发,在于哲民情”(《汉 书· 扬雄传下》)
【名词】智慧。“哲,智也。”(《尔雅》) “智人则哲。”(《书· 皋陶谟》) 上述二义结合,相当于“掌握智慧” 。
线上不用
哲的本原字,其词根来自折断的折和分 析的析,即用心用口用语言进行分析和 解释。哲字又可写作晰字的异体字,即 清晰和明亮的意思。通过分析而达到明 晰,就是“明哲”,即通过理性思维达 到对世界的把握。
定义1: 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思维。
哲学是一种批判性的理论思维。 学习哲学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掌 握一种批判性的理论思维方式。
理论思维: 思维(thinking):(a)等于意识;(b)等于思 想(理性认识)。 思维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人脑是 思维的器官。人脑的思维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对 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通过概念、判断、推理 的形式,造成合乎逻辑的理论体系,反映客观事物 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
(缪勒:《宗教学导论》,第11页)
定义分类: (一)以信仰对象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各种宗教都有一个以神道为对象的信仰层 面,因此宗教学者们把宗教理解为某种以神 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通过比较性的研究, 学者们把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对象抽象化, 一般化,使用“无限存在物”、“精灵实体”、 “超世的”、“超自然的存在”之类抽象的哲学 概念来表述宗教信仰对象,使之适用于世界 历史上的各种宗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