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上册
九年级上册物理总结(通用14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总结(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2c427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8.png)
九年级上册物理总结(通用14篇)九年级上册物理总结第1篇电学初步1、静电现象: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
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
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
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
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
(注意:①在不超过最大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最大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精选)
![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bcdcdbd85022aaea998f0f75.png)
卢瑟福原子模型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定参照物后,只看有没有位置的变化。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四、杠杆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不转或匀速转动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3、杠杆的应用省力杠杆:L1﹥L2 F1﹥F2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L1﹤L2 F1﹤F2费力省距离;等臂杠杆:L1= L2 F1= F2 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等臂杠杆的具体应用:天平。
许多称质量的秤,如杆秤、案秤,都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
五、其他简单机械1、定滑轮和动滑轮: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
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
且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完整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098f5f62e3f5727a4e9626c.png)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11.1怎样才叫“做功”第十一章机械功与机械能1.机械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简称做了功2.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3.公式:功=力×距离W=F·S(1)字母:W(2)单位:牛·米(N·m)(3)专门单位:焦耳简称:焦(4)符号:J(5)换算:1J=1N·m4.物理意义:用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m5.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远,做功越多。
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反比6.三种不做功(1)有力无距(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7.机械功原理: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必然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存在的。
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认识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功率=功时间(1)字母:P(2)单位:焦/秒J/s(3)专门单位:瓦特简称:瓦(4)符号:W(5)换算:1W=1J/s 1KW=1000W2.比较做功快慢P=Wt(1)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多少,做功越多,功率越大(2)在完成相同功时,时间越短,功率越大(3)做功多少盒时间都不同情况下,比较P=Wt3.推导公式:4.(1){W=F·S 和 v= S =>P=F·v=> Gh => mgh =>mgv(只有重力做功)t t t(1)(2)W=Pt t=Wt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1.有用功:需要的、有价值的功2.额外功:无价值而又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对整个机械做的功W 总=W 有+W 额4.由于额外功的存在,W 额>0,因此,W 总>W 有5.机械效率: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字母:η6.公式:η=W有×100%它只有大小,没有单位W总7.物理意义: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高低8.机械效率η不会≥1,只有η<19.机械效率标志机械做功性能好坏的物理量,机械效率越高,这个机械的性能越好。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e918c1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b.png)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是即将升上高中的重要一年,所以想要在初三学好物理,需要对物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复习。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2、燃料的热值(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精编)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1c6e0fd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b.png)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精编)一、宇宙和微观世界1、宇宙由物质组成: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3、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物质中,分子与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有规则,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将分子凝聚在一起。
分子来回振动,但位置相对稳定。
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
因此,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易被压缩。
因此,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4、原子结构5、纳米科学技术二、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 150g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初三物理上册题型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上册题型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87df67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b.png)
初三物理上册题型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物理不仅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初三物理上册的内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概念,考察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上册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章: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初三物理上册的实验题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实验现象题型: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判断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原理。
例如:“实验表明,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但一个是铁球,另一个是木球,为什么木球落地时的声音要比铁球轻?”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物理知识进行推理和解释。
2. 实验操作题型:根据实验步骤和所给实验装置图,完成实验操作,如:“请你按照所给装置图完成实验:用透明容器漏斗装满水,同时用手指堵住漏斗口,并将漏斗口封住,最后将漏斗倒置,手指移开漏斗口,观察现象并解释原理。
”这种题型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和实验现象的解释能力。
3. 实验数据处理题型:根据所给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曲线绘制。
例如:“根据所给的实验数据,画出温度和时间的变化曲线,并结合物理知识,解释曲线变化的原因。
”这种题型要求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验数据和曲线变化规律。
第二章:运动与速度运动与速度是物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初三物理上册主要考察学生对运动与速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相关的题型包括:1. 运动描述题型:给定物体的运动描述和时间,要求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例如:“某物体在5秒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0米,求物体的速度。
”这种题型考察学生对运动描述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2. 运动图象题型:给定运动图象,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特征和运动规律。
例如:“根据图中的运动图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并解释原因。
最新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最新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3b8df4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6.png)
初三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A(2)常用单位:mA 、A(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A6、测量:(1)仪器:电流表,(2)方法: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1、组成: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5110337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0c.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
一、电学部分。
1. 电流(I)
- 定义式:I = (Q)/(t),其中Q是电荷量(单位:库仑,C),t是时间(单位:秒,s)。
2. 欧姆定律。
- I=(U)/(R),其中U是电压(单位:伏特,V),R是电阻(单位:欧姆,Ω)。
变形公式:U = IR,R=(U)/(I)。
3. 电功(W)
- 定义式:W = UIt,根据I=(U)/(R)还可推导为W=frac{U^2}{R}t = I^2Rt(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
-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功单位是千瓦时(kW· h),1kW· h = 3.6×10^6J。
4. 电功率(P)
- 定义式:P=(W)/(t),又因为W = UIt,所以P = UI。
对于纯电阻电路,
P=frac{U^2}{R}=I^2R。
单位:瓦特(W)。
5. 焦耳定律(电热Q)
- Q = I^2Rt,在纯电阻电路中Q = W(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二、热学部分。
1. 比热容(c)
- 计算公式:Q = cmΔ t,变形公式c=(Q)/(mΔ t),m=(Q)/(cΔ t),Δ
t=(Q)/(cm)。
其中Q是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J),m是质量(单位:千克,kg),Δ t是温度的变化量(单位:^∘C或K)。
2. 燃料燃烧放热。
- Q = mq(q为燃料的热值,单位:J/kg;m为燃料的质量,单位:kg),对于气体燃料Q = Vq(V为气体燃料的体积,单位:m^3)。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6e164b0e45c3b3566ec8b8c.png)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1能量与做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 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 1 J / s6、机械效率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初三物理上册必考知识点
![初三物理上册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49b351c5da50e2524d7f6a.png)
初三物理:上册必考知识点大全能量与做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s6、机械效率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70dda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15.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根据不同教科书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1. 物理实验与测量
-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 物理量和单位
- 仪器使用和仪器误差
2. 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径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
3. 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与非惯性系
- 摩擦力和滑动、滚动摩擦
4. 力的测量
- 弹簧测力计和测力的基本原理
- 弹簧劲度系数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 - 几何矢量的运算
6. 物体的压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气压和大气压强
7.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原理和浮力的应用
8. 物体的平衡
-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平衡和力的合成
- 物体受力分析
9.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0. 功、功率和机械能量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量和能量转化
11. 机械波和声
-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计量
这是大致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知识点的深入与扩展可以参考教科书或课堂教学内容。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09f4c0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3.png)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大全九年级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电磁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
(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
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
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
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
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
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1dd6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1.png)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
初三上册物理公式全收录
![初三上册物理公式全收录](https://img.taocdn.com/s3/m/fa289f1610a6f524ccbf85d4.png)
初三上册物理公式【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17、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18、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19、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轮:动滑轮的重力)20、滑轮组: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21、机械功:W (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2、有用功:W有=G物h23、总功:W总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24、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25、功率:P (w)P= w/t (W:功; t:时间)26、压强p (Pa)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27、液体压强:p (Pa)P=ρgh (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28、热量:Q (J)Q=cm△t (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29、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 (m:质量;q:热值)【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 / I2=U1 / U2(2)、P1 / P2=I12 / I22(3)、P1 / P2=U12 / U22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欧姆定律】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
![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aa4bd4a0116c175f0e48cf.png)
一些带有香味的分 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 来,进入空气中,当它 们到达你的鼻子里时, 就会闻到香味。
返回目录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
(1)量筒中装一半清水,将硫酸铜溶液注入水的下方, 由于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会沉在量筒的下部,可以 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直接有明显的界面。 (2)静置几天后,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返回目录
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生活、生产中利用分子运动的事例
(a)厨师 在汤中放 一勺盐, 整锅汤都 会有咸味 (c)在 机械齿轮 等表面渗 碳、硅, 来改善表 面性能
(b)将硼、 磷等物质 扩散到硅 晶体,制 成半导体
014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压:电流产生的原因-第二课时
015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一课时
016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第二课时
017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欧姆定律
018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测量电阻
019教科版九年级(初三)物理上册等效电路
页码范围 3-29 30-61 62-89 90-107
108-128 129-145 146-165 166-189 190-213 214-231 232-254 255-274 275-297 298-318 319-339 340-363 364-389 390-407 408-423 424-446 447-466 467-490 491-512 513-535 536-556 557-573 574-588 589-616 617-635 636-654
返回 返回目录
物理初三上册课程
![物理初三上册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98e092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2.png)
物理初三上册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力和运动:介绍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规律,以及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等。
2. 机械能守恒定律:介绍机械能的定义、转化和守恒定律,以及功、功率等概念。
3. 热学基础:介绍温度、热量、热传递等基本概念,以及热膨胀、热力学第一定律等。
4. 声学基础: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以及共振、音叉等概念。
5. 光学基础:介绍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规律,以及成像、光的色散等概念。
以上是初三上册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不同学校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合集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9ee03f8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06.png)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合集一、知识概述1. 《机械运动》①基本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就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说汽车在路上跑,从这个路口跑到下一个路口,位置变了,这就是机械运动。
简单说就是物体动了,位置有变化。
②重要程度:这可是物理里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就像盖房子的地基。
很多复杂的运动分析都是从机械运动开始的。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位置这个概念吧,知道什么是一个物体,这个就像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常识一样。
④应用价值: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
例如汽车导航,它得知道车的位置变化才能给你正确带路;还有运动员的跑步速度测量,也是通过这种运动概念来的。
2. 《速度》①基本定义:速度就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直白讲,就是看一个东西动得快不快。
比如说短跑比赛,跑得最快的那个人速度就大。
②重要程度:它在研究运动时非常关键,通过速度能知道物体运动能力的强弱。
③前置知识:要先明白机械运动,因为只有物体动了,才能谈动得快还是慢。
④应用价值:像汽车仪表盘上就有速度显示,就是告诉司机车跑得有多快,好让司机控制车速,保证安全行驶。
3. 《声现象》①基本定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介质传播。
就像我们敲鼓,鼓面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而且这个声音能在空气(介质)里传播。
②重要程度: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声现象,学会声现象的知识有助于理解很多生活中听到的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因。
③前置知识:对振动这个概念要有个简单的认识,比如弹吉他时弦的振动。
④应用价值:比如医院里的超声检查,就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来检查身体内部器官的情况。
电影院里的音响设计也与声现象有关,要让观众听到合适的声音,得考虑声音的传播等因素。
二、知识体系1. 机械运动①知识图谱:在运动学里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很多关于复杂运动的分析,像变速运动等都是建立在机械运动这个概念之上的。
②关联知识:和速度、加速度等都有关联。
比如说速度是描述机械运动中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都是围绕物体的运动展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字母表示:F1×L1=F2×L2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调平。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 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 2、如图所示,在杠杆左 边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某一 位置竖直拉住杠杆。设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竖直向下 的拉力F1是动力,动力臂为L1,钩码对杠杆的拉力F2是阻力,阻力臂为 L2 注意: 调节平衡螺母时,哪边高往哪边移,调平后平衡螺母不能移动 为什么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了使杠杆的重力力臂为0.(消除 杠杆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让杠杆沿水平方向平衡:便于测量力臂 弹簧测力计的好处: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这个实验中没有用任何物理方法
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能量的转移) 热传递发生条件: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有温度差 传递方向: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种类 热传导——固体 对流——液体、气体
辐射——无需介质 注意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内能越大,温度升高或不变(水的沸腾) 热量(Q) 定义:物理学中把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单位:焦耳(J) 三、物质的比热容 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现象 实验器材:铁架台、相同的烧杯、天平、水、(干燥的)沙子、温度计、两个相 同的酒精灯、秒表、玻璃棒、石棉网 如何控制吸收热量相同:用相同的加热方式,加热相同时间 为什么不用升高的温度反映吸收热量的多少: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 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比热容(C) 定义:把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的乘积之比 公式:
跳绳功率120w表示:人每秒做功120J 汽车功率80kw表示:汽车每秒做功8000J 公式推导:P=W/t=F*S/t=FV 估测人上楼的功率 (1)实验的原理是P=W/t (2)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人的质量m、楼梯的高度h、上楼所用时间 (3)需要的测量工具 有:电子秤、秒表、卷尺 (4)计算功率的表达式是P=W/t=mgh/t
初三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建立模型法) 定义: 将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为杠杆 注意 转动:绕固定点转动(不规定方向) 硬棒:不易形变(不一定是直的) 杠杆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即图中的O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即图中的F1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即图中的F2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图中L1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即图中L2 注意: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 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 平衡条件:
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 F1<F2,L1>L2 实例:羊角锤,剪树枝,指甲刀,钳子 费力杠杆 F1>F2,L<L2 实例:筷子,鱼竿,船桨,手臂 等臂杠杆 F1=F2,L1=L2 天平
二、滑轮 定滑轮 定义:工作时,轴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本质: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距离 作用:改变力小不变 物体移动距离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相等
机械能 定义:将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量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发生在动能和势能之间,机械能守恒
二、内能 热传递 内能 定义:我们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在任何情况) 影响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物体种类) 在质量和状态一定时,温度越高,内能越高 在温度和状态一定时,质量越高,内能越高 在温度、质量、物体种类相同时,气态>液态>固态
物质的物理属性 比热容和物质的状态有关 比热容大:吸热升温慢 热量的计算
吸热:Q=Cm(t末-t初) 放热:Q=Cm(t初-t末)
四、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改变内能(本质:能量的转化)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形式:摩擦,打击,压缩,折弯 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五、机械效率 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必须要做的功 额外功:不想做的功,但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额外功 机械效率 物理意义:用来判断机械工作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公式:
注意 η没有单位 η≤100%
三种机械效率计算 总结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一、动能 势能 机械能 能量(E) 定义: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本领的物理量 单位:焦耳J 注意 一个物体正在做功一定有能量 一个物体有能量不一定在做功 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拥有的动能而拥有动能 公式:
影响因素: 质量,在速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速度,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势能 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 质量:在高度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高度: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 定义:物理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 在一定限度内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动滑轮 定义:工作时,轴的位置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本质:省力杠杆。省力费距离 示意图
注意 最省力:拉力竖直向上,两股绳子平行 h=0.5s
滑轮组
规律:奇动偶定 总结
三、功 定义: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称为机械功 公式:W=F*S
单位:N*m 焦耳(J) 1J=1N*m 例子:跳绳=25J 引体向上=250J 做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