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究竟是什么》A.F.Chalmers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3篇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3篇《科学究竟是什么》的作者是英国作家A.F.查尔默斯,主要讲述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的故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一)假期看了张红霞的《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在科学课堂上,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张红霞老师说,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一次的培训会上也听到一位老师引用这句话,当时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它。
读了这一章内容后,我发现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对科学观察做的很肤浅。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非常习惯的问:“为什么?”明明学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说的,我们还是追问下去,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
学生说不出来,答不上来,不能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解释,有时会让教师没有了耐性,有时干脆就自己说出来了。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
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中我明白了,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
观察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蕴涵在其内部的实质性的规律。
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有效的思考时,是很难进行科学解释的,或者只会进行推想或想象学生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什么非常重要。
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证据意识,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更好的描述世界,解释世界。
在本章中对观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讨论是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的重要步骤”。
同时兰本达也建议,讨论要在充分的观察、实验活动之后。
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之后势必会有许多发现,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可以取长补短,从同伴中学习自己所未观察到的发现,也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互动起来,质疑问难,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
读书笔记
�
文章首先导出广泛持有的科学观:"科学导源于事实". 当戴维斯认为科学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结构,当安东尼 清楚的表达了科学知识基于由观察和实验确立的事实,当 伽利略用实验证实亚里士多德认为落体的速度受它们各自 的重量制约的公理时,作者查尔默斯却提出这种观点是要 受到批判审查的. 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这两个学派都试图将认为科学知识来 源于事实的这种常识科学观加以形式化.经验主义者约 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和大卫休谟皆认为所有知识应该来 源于观念,而观念是借助感觉植入心中.实证主义者继承 奥古斯特孔德引入的实证主义并将其形式化,密切注意 科学知识于事实之间关系的逻辑形式. 在常识观中,关于事实应是科学基础的立场可区分出三个 层分,他们是:(1)事实是通过感觉直接给予仔细的没 有偏见的观察者的,(2)事实先于并独立理论,(3)事 实构成科学知识结实而可靠的基础.
这些并不是作者的观点,相反,查尔默斯认为,这些主张 每一个都面临困难,至少不是绝对的成立.这些区分牵引 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事实与理论的关系问题. 先有鸡, 还是先有蛋后有鸡,这个曾经长时间使人迷惑不解 的问题, 自进化论产生以来, 再也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了. 但它在科学哲学中却一直享受厚遇.自古以来, 人们就一 直对这个问题争论不休.而在今天, 这种争论存在着有增 无减的势头.不过在科学哲学范围内, 这个间题有另一种 说法, 就是先有观察, 还是先有理论. 根据常识, 我们总以为, 观察先于理论.因为科学理论实质 上就是从观察中归纳出来的因而也可以为观察证实或证伪 的理论.但查尔默斯则同现代西方大多数科学哲学家一样 持相反的看法, 认为理论先于观察.因为观察中渗透着理 论观察陈述中包含着理论.
是的, 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可以说, 理论先于观察.因为观察 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 而实践活动的特点, 就 在于这种实践是由已有的理论指导的.查尔默斯从这一点 出发, 进而认为, 个别的观察不能在绝对的意义上证实或证 伪一个普遍性的科学陈述.因为观察中包含着的许多理论 很可能是错误的, 因而观察与它所欲证明的某个理论之相 符或不符, 不能证明这个理论之正确或错误.就是说观察 并不具有绝对的确定性. 这里, 查尔默斯仍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查尔默斯强调的也 仅仅是一个片面.理论先于观察是对的, 观察先于理论也 不错.这里先与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观察作为实践的一 种形式与理论仿佛是在一圆圈上的两个点,不能说哪一个 绝对地在先.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理论 产生于实践, 实践又以理论为指导. 科学究竞是什么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科学究竟是什么笔记
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一章科学史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1.一种广泛持有的常识科学观"科学导源于事实"——当人们声称科学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基于事实时,他们推定事实是关于世界的主张,仔细地、没有偏见地使用感官就可以直接确立这些主张。
其次,如果将我们从这个事实基础推到构成科学知识的定律和理论的推理是可靠的,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样得到的知识本身是牢靠地建立的和客观的。
试图将认为科学知识来源于事实的这种常识科学观加以形式化的两个学派是经验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
在科学来源于事实的主张中有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一个问题涉及这些"事实"的性质以及科学家如何得到这些事实。
第二个问题涉及一旦获得事实后,如何从事实导出构成我们知识的定律和理论。
在常识观中,关于事实应是科学基础的立场可区分出三个成分。
它们是:(1) 事实是通过感觉直接给予仔细的没有偏见的观察者的。
(2) 事实先于,并独立于理论。
(3) 事实构成科学知识结实而可靠的基础。
2.眼见为实常识论点——第一点是,由于观看时脑记录有关世界的事实,人类观察者多少能直接获得这些事实知识。
第二点是,从同一地方观看同样物体或情景的两个正常的观察者将会"看到"同样东西。
3.视觉经验并非仅由被观察物决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难从科学的实践中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同样的论点,即观察者在观看物体或情景时看到的东西,他们体验的主观经验,不仅决定于他们视网膜上的映像,而且也依赖于观察者的经验、知识和期望。
这一论点隐含在无可争议的如下认识之中:在科学中人们不得不学会做一个胜任的观察者。
就知觉而言,观察者与之直接接触的唯一东西是他或她的经验。
这些经验不是独一无二地给予的,也不是不变的,而是随观察者拥有的知识和期望而不同。
第一,我肯定不是主张在我们视网膜上的映像的物理原因与我们看到什么没有任何关系。
我们不可能仅仅看到我要看到的东西。
第二,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我们在各种境况看到什么是相对稳定的。
《科学究竟是什么》A.F.查尔默斯
《科学究竟是什么》A.F.查尔默斯A.F.查尔默斯,英国著名学者,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位科学家。
他本科、硕⼠、博⼠学的都是物理,还在弗林德斯⼤学哲学系做了很多年的访问学者。
现在是悉尼⼤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部的副教授。
关于本书本书是科学哲学领域的必读书之⼀。
查尔默斯在书中介绍了归纳主义科学观、否证主义科学观、结构主义科学观、贝叶斯主义科学观等多种科学思想,试图通过对不同科学思想的梳理,来考察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科学到底有哪些特别之处。
核⼼内容不同的科学思想中对科学的定义不同,对科学本质的描述也各有侧重。
在归纳主义科学观看来,科学是对事实进⾏归纳推理之后所得到的理论;在否证主义者看来,可以被检验的理论才能被叫做科学;在结构主义科学观看来,⼀门科学是遵循同⼀范式的多个理论的集合;在贝叶斯主义科学观看来,科学理论的对错未必是绝对的,⽽是⼀个概率问题。
⼀、归纳主义科学观归纳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就是对事实进⾏归纳总结之后,所得到的理论。
这种观点也被称为“常识科学观”,有⼒地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1. 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我们应当先观察事实,接受事实,再去建⽴⼀套符合这些事实的理论。
【案例】伽利略通过⽐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具有同样的下落速度,推翻了亚⾥⼠多德的断⾔。
这⼀案例被许多⼈视为现代科学的开端。
2. 通过观察和归纳总结,未必可以获得正确的结论⼈类的观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有可能出错。
归纳推理这⼀⽅法本⾝在逻辑上也是不严谨的。
【案例】伽利略曾提出过⼀种测量恒星直径的⽅法,这个⽅法在数学算法上是完全正确的,但由于⼈类观察的局限性,采⽤这种⽅法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否证主义科学观在否证主义科学观看来,科学是可以被检验的,并且有可能被证明是错的。
如果⼀个理论⽆法被检验,或者⽆论怎么说都有道理,那就是伪科学。
1. 科学是可以被检验的“可证否性”是科学必备的条件,⼀套不能被检验的理论是没有价值的。
【案例】在星座学中,⽆论⼀个⼈的运⽓好不好,它都有⼀套解释。
科学究竟是什么的读书报告
《科學究竟是什麼》讀書報告《科學究竟是什麼》是作者查爾莫斯介紹の關於科學哲學の一本書,因此,作者研究の不是科學の具體內容,而是從哲學の視角將“科學”直接作為一個對象來進行研究。
作者在書中介紹了20世紀最有影響の科學哲學大家,如波普爾、庫恩、拉卡托斯和費耶阿本德等人の主要學術思想,還介紹了20世紀最後20年科學哲學の最新發展。
對於科學の發展我們知道,近代科學產生最先是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提出日心說。
然後從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再到牛頓(Newton, 1642-1727),建立牛頓力學,這樣近代科學開始形成。
後來有培根の經驗論,歸納法;笛卡兒の理性論,演繹法;.伏爾泰の普及牛頓力學,啟蒙運動;康德の哲學反思;孔德,馬赫の實證主義,經驗論,啟發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の創建。
再後來出現了波普爾の證偽主義,證偽原則和拉卡托斯の精致の證偽主義,總得來說,在科學哲學の發展曆史上,先後出現過大致七種主要觀點或派別,它們分別是歸納主義、證偽主義、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曆史主義、實用主義、唯物主義和無政府主義。
查爾莫斯按照曆史發展脈絡對這些觀點一一作了簡要介紹並對每種觀點の缺陷給予了評論。
全書除序和導言外共有12個章節,前三章介紹“歸納主義”及歸納問題;四至六章介紹了波普爾の“證偽主義”の科學觀並對其局限性和錯誤性一一做出批判;第7章和第8章の主要集中於介紹托爾卡斯和庫恩對科學の理解,他們の共同之處在於推崇科學應該有作為結構の理論;第9章作者提出了三種對科學知識性質問題の研究方法,說明客觀の研究方法才是正確の,並指出庫恩理論の不一致性,指出科學是一種複雜の社會活動;最後3章(包括激進工具主義或多元實在論,作者在指導人們一步步認識真正の科學是什麼時,依舊采用批判性の手法,對比了不同の主義對科學の認識觀,並竭力闡述區分一些概念上の混淆,在第12章中,作者提到了認識論の無政府狀態持有者。
实用文_《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心得1《科学究竟是什么》,读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此书确为理论书籍之经典!科学的本质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理论不显乏味枯燥,恰是平实生动,让我也在不经意间对科学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读过之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心中好似在迷惘的黑夜中望着一盏指引我探索科学教学奥秘的指路明灯,这种感觉驱使我将自己的一些杂乱无章的感想记录下来。
自然科学含括了许多领域的研究,自然科学通常试著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
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
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人文科学是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和美感等的各门科学的总称。
包括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艺术史、艺术理论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等。
人文科学起源于M.T.西塞罗提出的一种理想化教育思想。
人文科学,是人性与教养之意。
狄尔泰首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认为自然科学是研究“死”的自然世界的科学,人文科学是研究“活”的精神世界的科学;李凯尔特继言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认为自然科学是探讨与“价值”无关的自然世界的学问,文化科学是探讨与“价值”相联系的文化世界的学问;胡塞尔主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态度和方法上相异,认为只有把自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搁置”起来而采用现象学的态度和方法才能了解人的“生活世界”;卡西尔则指出人文科学所特具的认知理想,既不在于探求规律的普遍性,也不在于认识事实与现象的个别性,而在于把握“人的本质”。
科学究竟是什么 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
科学究竟是什么?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
[英]查尔莫斯著A.F. Chalmers
前言
1科学概念的界定?
2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必然包含着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能源匮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人类的威胁以及诸如此类的恶果,这并非科学技术的本意,也不应该由科学技术负责,真正该为此买单的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以科学技术为工具,疯狂占有、过度使用资源,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平衡的人。
2 科学哲学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区别?philosophy of science
4 逻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归纳主义?否证主义?
写在书的前面
“像所有年轻人一样我想成为一个天才,幸好嘲笑打断了我的梦想。
”查尔莫斯把劳伦斯.杜勒尔《克利亚》里的这句话写在目录的前面,在这里梦想不是被打断了,而是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磨难让书者了解到必须要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这句话是查尔莫斯写给自己的,是说在探寻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天才和捷径,必须怀有谦逊恭敬的求真态度匍匐前进。
治学如此,做人亦如此。
在第三版出版时查尔莫斯已经是六十岁高龄的老人了,像查尔莫斯这样功成名就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界的大师尚能如此,叫我们这些后辈情何以堪?。
句子那么长,人生如此短我们实在消费不起特色学问
十一、结语句子那么长,人生如此短。
我们实在消费不起特色学问。
——作者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在反抗权威主义和天启主义的斗争中共同诞生的。
在以后的社会发展中,他们各自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尤其是战后大批出现的新兴学科,发展到今天,它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染上了人文主义色彩。
它比早先更有人情味,更自觉地关心社会问题,人本身的问题。
同时,决定论的解释受到挑战。
不过,在方法论上,它仍是彻彻底底的理性主义。
演绎主义随着现代物理学革命,名正言顺地登台掌印。
归纳主义靠着经典物理学名义上统治科学界三百年之后,经历了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熔炉中的脱胎换骨,并开始在新兴的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扩大发言权。
这是世界范围内科学进程的普遍潮流。
现代语言学的方向和方法并不是个别人心血来潮的标新立异。
放在历史背景中其考察,它只不过顺应了潮流,成为众多易帜学科中的一个。
在科学潮流面前,西方人有下面前两种选择,而我们有三种:1. 做弄潮儿;2. 对抗潮流,想着创造下一代新潮;3. 置身于任何潮流之外,以不变应万变,永远保留批判权,永远满足于旁观者清,永远耽迷于特色学问。
参考文献柏廷顿《化学简史》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贝泰罗《化学》查尔莫斯1982。
《科学究竟是什么?》查汝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A.F. Chalmers 1978. 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science? An assessment of the nature and status of science and its methods.]丹齐克1985。
《数,科学的语言》苏仲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Tobias Dantzig 1938. Number: the Language of science.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杜威《人的问题》费耶尔本德《反对方法: 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古多尔《黑猩猩在召唤》海森伯〈从现代物理学看歌德和牛顿的颜色学〉海森伯〈在科学进步中思想结构的变革〉霍夫曼《物理学简史》柯日布斯基《普通语义学》科恩﹐J. 《培根传统˙真理近似度˙自然规律近似度》克罗齐《历史》库恩〈发现的逻辑还是研究的心理学?〉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拉卡多斯《证伪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莱斯特《化学的历史背景》莱欣巴赫《科学哲学的兴起》路威《文明与野蛮》(1929),吕叔湘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马赫《感觉的分析》玛吉﹐B《思想家:同十五位世界最重要哲学家的谈话》培根《新工具》坦普尔《中国:发现和发明之国》维纳《人与机器》扎德《模糊集合、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金岳霖《知识论》马丁内《音位学是功能的语音学》霍凯特《语言学教程》裘斯(Matin Joose)主编Readings in Linguistics. Indiana: American Learned Society.纽美耶(F Newmeyer)〈语言学中发生过“乔姆斯基革命”吗?〉﹐Language 1986﹐86.1. 葛里高利、卡洛尔《语言和环境》,徐家桢译,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3篇]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3篇]《科学究竟是什么》的作者是英国作家A.F.查尔默斯,主要讲述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的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一)假期看了张红霞的《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读过以后,我问自己:科学究竟是什么?我没有从书里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可是我却有了新的理解:科学就是用真理来熏陶学生,科学教育就是用思想和方法去武装学生,科学教学就是用我们的每一个40分钟给学生亲近科学、走进科学、体悟科学的空间。
在科学课堂上,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张红霞老师说,观察是任何科学研究的基础。
在一次的培训会上也听到一位老师引用这句话,当时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它。
读了这一章内容后,我发现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对科学观察做的很肤浅。
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非常习惯的问:“为什么?”明明学生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说的,我们还是追问下去,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
学生说不出来,答不上来,不能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解释,有时会让教师没有了耐性,有时干脆就自己说出来了。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最常用得一个术语。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借助于仪器得观察”。
三四年级的科学课上着重训练的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中我明白了,观察就是为了寻找证据。
观察的目的就是要发现蕴涵在其内部的实质性的规律。
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有效的思考时,是很难进行科学解释的,或者只会进行推想或想象学生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什么非常重要。
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观察,提高证据意识,是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让学生更好的描述世界,解释世界。
在本章中对观察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中指出,“讨论是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的重要步骤”。
同时兰本达也建议,讨论要在充分的观察、实验活动之后。
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之后势必会有许多发现,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可以取长补短,从同伴中学习自己所未观察到的发现,也能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互动起来,质疑问难,达到重复观察的效果。
科学究竟是什么11-东西湖教育信息网
科学究竟是什么11-东西湖教育信息网科学究竟是什么张红霞著第一章什么是科学问题谈到科学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科学是什么的问题,确实非常复杂。
首先,它涉及到是从人文主义者的视角,还是从科学家的视角去看问题。
不过,本书当然是从科学家的视角,因为我们是科学教师,而不是文学、艺术教师。
其次,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需要全面考查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等特点。
本章先从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开始。
有些人会从科学的功利性一面说科学的本质就是“解决问题”,甚至会强调解决“实际的问题”,使人类生活得更好;还有人会借用爱因斯坦说过的话: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时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所以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孩子们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怎样看待这些观点呢?一、科学的目的与其他学问有什么不同要弄清一个学科的本质,首先要能够将其区别于其他学科。
如果说科学的本质在于解决问题,那么工程技术呢?政治学呢?法学呢?艺术家难道不是通过解决一个个难题而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品吗?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把科学家和艺术家、工程师等解决问题的目的进行比较。
第一,科学家与艺术家、工程师解决问题的目的存在差异。
科学家是为了认识和解释已有的客观世界,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和解释世界的过程就是科学。
艺术家则不同,他们是为了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使这种表达能够引起他人情感的共鸣,这个表达的过程叫艺术。
至于工程师,有人说,是为了创造一个尚不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一点不同于科学家钟情于已有的世界。
尽管科学研究确实是通过提出一个个问题而开始的,但这些问题都是些“脱离实际”的问题。
如:“为什么地球会绕着太阳运转,而且其轨道是椭圆而不是正圆?”其解释是存在一个无形的力,牛顿把这个力称为“万有引力”,其大小被严格地描述为与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其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著名理论显然在当时不能创造出任何实用价值,但它与牛顿三定律一起,为近代机械论哲学的产生和实验科学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德宏,1985)。
《科学究竟是什么》A.F.Chalmers
《科学究竟是什么》A.F.Chalmers——读后感法学院法商实验班 2010200453 文稳摘要科学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作者做了多角度、全面的论述。
首先作者提出人们的普遍认同的观点“科学知识是以观察和实验所确定的事实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接着便提出他对这两种观点的质疑。
作者除了从观察和实验的角度来探究科学外,还提出了科学知识是通过归纳推理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观点。
接着,作者开始从否证主义来看待科学。
作者认为科学是通过试错、猜想和反驳向前发展的。
证伪但是仅从否证主义来研究科学还是具有局限性,因为这个可否证的假说应该是尚未被否证的,于是作者从精致否证主义来认识科学。
精致否证主义是动态地来研究科学。
作者比较了归纳主义和否证主义,得出了科学是用来否证理论,并且用更好的、证明具有更大的经受检验的能力的理论取而代之,在这一过程确证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科学是由那些经受住检验的有关事实的断言组成的结论。
关键词科学什么观察实验证伪正文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水平的迷惘科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水平的迷惘。
”1科1 A.F.查尔默斯/著邱仁宗/译《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07 第10页学可以坚持一种中庸之道,可以根据方法和标准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并且能够建设性地从“证伪”中学习。
科学是关于可观察世界以及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世界的描述的学问。
在这本书中,作者做了多角度的、全面的论述。
科学知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首先作者提出人们的普遍认同的观点“科学知识是以观察和实验所确定的事实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接着便提出他对这两种观点的质疑。
其中以观察所确定的事实很容易就引出“眼见为实”、“眼见为实”让人们获得视觉经验,但事实上不同的人观察同一个事物所获得的视觉经验是有所区别的,尽管有相似的地方,而这些区别是由人们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期望等所造成的。
因此,以观察所确定的事实,不仅是以物理实体为基础的,而且也依赖观察者的经验、知识和期望。
寒假读书报告
书目信息:《科学究竟是什么》作者:A.F.查尔莫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读书报告人:22130734 赵邢翔作者简介:《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是英国著名学者A.F.查尔默斯论述当代科学哲学的代表作。
提起查尔默斯,相信许多读者对他的名字并不陌生。
1982年,他这部著作第一版的中文版首次在我国出版,是当时国内最早全面而系统地介绍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的重要著作,它对科学哲学在学术复兴后的中国的传播、对我国科学哲学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研究的开展,都起到过重要的作用,有不少人正是读着《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走人科学哲学的殿堂的。
本书目录:第一章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第二章作为实践介入的观察第三章实验第四章从事实中推导出理论第五章介绍否证主义第六章精致否证主义,新颖的预见和科学的成长第七章否证主义的局限性第八章作为结构的理论读书报告:在现代文明中,科学深刻的影响着当今社会,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科学获得了空前崇高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权威。
但是对于什么是科学,人们未必说的清楚。
这个问题不仅让一般人感到困惑,而且对于学界来说也是一个难题。
哲学家试图找出答案,结果是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仅《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就给出了多种回答,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代表了科学哲学研究现状。
关于科学的内涵查尔默斯在回答科学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时,介绍了20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的科学思想,总共约八大流派,它们是逻辑经验主义流派、否证主义流派、范式流派、无政府主义流派、贝叶斯流派、方法论流派、新实验主义流派和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流派等。
这八种流派的学者都从自己对科学的理解与把握,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什么是科学这样一个命题的解读,可谓是各具千秋。
逻辑经验主义流派认为科学是从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知识。
这是一种常识科学观,这种科学观强调主动实践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归纳推理。
否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是可否正的;科学理论是推测性的和暂时的猜想和猜测,是通过试错、猜想和反驳向前发展的,科学不涉及归纳推理。
科学究竟是什么?
科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究竟是什么?[英] A·F·查尔默斯在现代,科学受到高度尊重。
显然,广泛持有的一种信念是,科学及其方法是有些特殊东西的。
称某一论点、推理或研究为“科学的”,是想说明它们包含某种优点或特殊的可靠性。
但是,如果有的话,科学中什么东西是如此特殊呢?被认为导致特别值得称赞或可靠的结果的“科学方法”是什么呢?本书就是试图说明和回答这类问题。
日常生活有很多证据说明科学受到高度尊重,尽管有人对科学不再那么迷恋,因为有人认为科学应对象氢弹和环境污染这类结果负责。
广告常常宣称一种特殊的产品已经科学地证明比它的竞争产品更白、更有效、更有性感或者在某方面更可取。
这样做,他们希望说明他们的论点是特别有充分根据的,并且也许是不容反驳的。
最近一家报纸刊登了一幅提倡基督教科学的广告,广告用的是同样的腔调,标题为:“科学认为圣经可证明是真实的”,接着告诉我们:“甚至科学家自己现在也相信这本书”。
这里是直接诉诸于科学和科学家的权威。
我们应该问一下;“这种权威的基础是什么?”对科学的尊重并不限于日常生活和通俗的宣传工具。
这种尊重在学术界和所有教育部门都是明显的。
许多研究领域被其支持者称为科学,力图暗示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如传统的科学(例如物理学)那样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可能产生成果的。
政治科学和社会科学现在是平常的事了,马克思主义者强烈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科学。
此外,图书馆学、管理科学、讲演科学、森林科学、奶品科学、食用肉和肉血科学、甚至丧葬科学都是在美国的学院和大学里通常讲授着或者最近讲授过的课程。
在这些领域里自称为“科学家”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遵循物理学的经验方法的,他们认为这种方法由下列两部分组成:用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收集的“事实”和运用某种逻辑程序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的定律和理论。
我在历史系的一个同事显然是接受了这种经验论,他最近告诉我:现在不可能写澳大利亚历史,因为我们尚没有足够多的事实。
科学究竟是什么的读书报告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书报告《科学究竟是什么》是作者查尔莫斯介绍的关于科学哲学的一本书,因此,作者研究的不是科学的具体内容,而是从哲学的视角将“科学”直接作为一个对象来进行研究。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哲学大家,如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主要学术思想,还介绍了20世纪最后20年科学哲学的最新发展。
对于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近代科学产生最先是哥白尼(Copernicus,1473-1543),提出日心说。
然后从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再到牛顿(Newton, 1642-1727),建立牛顿力学,这样近代科学开始形成。
后来有培根的经验论,归纳法;笛卡儿的理性论,演绎法;.伏尔泰的普及牛顿力学,启蒙运动;康德的哲学反思;孔德,马赫的实证主义,经验论,启发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建。
再后来出现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证伪原则和拉卡托斯的精致的证伪主义,总得来说,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大致七种主要观点或派别,它们分别是归纳主义、证伪主义、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唯物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查尔莫斯按照历史发展脉络对这些观点一一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每种观点的缺陷给予了评论。
全书除序和导言外共有12个章节,前三章介绍“归纳主义”及归纳问题;四至六章介绍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科学观并对其局限性和错误性一一做出批判;第7章和第8章的主要集中于介绍托尔卡斯和库恩对科学的理解,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推崇科学应该有作为结构的理论;第9章作者提出了三种对科学知识性质问题的研究方法,说明客观的研究方法才是正确的,并指出库恩理论的不一致性,指出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最后3章(包括激进工具主义或多元实在论,作者在指导人们一步步认识真正的科学是什么时,依旧采用批判性的手法,对比了不同的主义对科学的认识观,并竭力阐述区分一些概念上的混淆,在第12章中,作者提到了认识论的无政府状态持有者。
科学究竟是什么?(范岱年 )
,但是这个理论可以修改一些辅助假设和边界条件后,还可以让这个理论推论同实验结果
相符合,使这个继续保留下来。我们国内介绍了波普尔的书《猜想与反驳》,波普尔的证
伪假说,认为科学是一种猜想,猜想要用经验来检验,来反驳,反驳不了就保存着,到有
献是把牛顿的力学在法国、欧洲普及。他写过一本《牛顿哲学原理》,对扩大牛顿力学的
影响有很大的贡献。
2.4. 康德,哲学反思:哲学反思:科学是怎样可能的?
后来是18世纪德国的哲学家康德(I. Kant, 1724-1804)。他想牛顿力学那么大的成
就,科学是怎么可能的?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牛顿是怎样会想出这样一套东西来的。康
一点或低一点。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绝对地说,这个定理就是绝对百分之百正确的,因为你
不可能把所有东西都检查过。
2.7.波普尔:证伪主义,证伪原则;拉卡托斯:精致的证伪主义。
后来就出来另外一位哲学家,奥地利的波普尔(K. Popper, 1902-1994),他说既然
证实不了,那么就反过来。他说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就是你的命题能不能证伪,假如能
和神;第二个时期是形而上学的时代,即哲学时代;第三个时期是17、18、19世纪,进入
到了科学的世纪就是实证的时代,一切要证据,一切理论要观察实验的证据来证实。后
来支持他的是马赫(E. Mach, 1838-1916),他是一位力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他也强调
实证,一切东西要拿经验来加以检验。他就批判牛顿和康德的绝对时空观念。因为牛顿的
2.历史的回顾:科学哲学
2.1近代科学的产生,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1祛魅是在后现代思潮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概念,是指对于某个概念或词语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
读罢吴国盛的这本《什么是科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思维中完成了对于科学的祛魅。
在当前中国的大众乃至学术界语境下,科学都是一个带有一定程度神圣性的概念。
它是第一生产力,它是国家民族强势与否的标志,乃至于成为了几乎任何领域中的评价标准,“不科学”和“不好”几乎已经画上了等号,人们对于科学的崇拜几乎已经达到了可以称为“科学主义”意识形态的程度。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在文化和技术领域全盘落后的结果,无论是对先进技术的渴求还是对于封建迷信的深恶痛绝都造成了中国各领域几乎都把科学奉若神明。
然而崇拜是离理解最远的状态,为了真正理解科学,也为了解决现代科学带来的种种问题,就必须对科学进行祛魅。
这也是本书的主旨之一。
在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视角对现代科学的由来做了深入剖析之后我们发现,现代科学植根于技术传统、希腊理性传统、博物学传统三者之上,三者缺一不可,它们共同构成现代科学的根基。
这意味着现代科学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价标准,不是全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能力,同时其实也就解答了“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和“中医是不是科学”这样明显是基于对科学的神化理解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看到,科学并不一定等于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最初的希腊科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技术的,这就祛除了人们在科学上施加的“第一生产力”、“等于五个师”这样的`光环。
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称得上理解了科学,同时也才能开始真正思考如何去面对现代科学的问题。
作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科学的技术化理解,即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而忽视科学本身。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A.F查尔莫斯编纂的《科学究竟是什么》对后世的科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查尔莫斯作为“理科”出身的学者,后期对科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良好的理科的功底也使他能站在科技的角度去研究科学史。
查尔莫斯在文章中对于科学中的各个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贝叶斯方法、库恩的科技革命等进行了辩证的探讨。
本文着重就《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中的第八章进行讨论。
1 A.F查尔莫斯简介《科学究竟是什么》是由英国著名科学哲学的学者A.F.查尔莫斯所编纂的著作。
在1982年此书首次在国内问世便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国内科学哲学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少人通过此书开始了解到西方的科学哲学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阅读《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使我对科学的概念和发展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认识。
希望能通过这篇读后感将我内心的主观感受呈现出来。
此书的作者A.F查尔莫斯其实是一名名副其实的理科”学霸”。
他毕业于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物理系,并分别于曼切斯特大学和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不难看出,A.F查尔莫斯虽然出身于理科,但是他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方面的造诣则更加高深。
我猜测也正是因为他在本科时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使他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方面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敏锐的观察力,从而撰写出《科学究竟是什么》这篇著作。
2《科学究竟是什么》内容2.1《科学究竟是什么》中的各个学派在《科学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中,A.F.查尔莫斯详细地介绍了西方各个科学哲学流派,比如:库恩的范式、拉卡托斯的研究纲领、费耶阿本德的无政府主义科学理论、贝叶斯方法等。
A.F.查尔莫斯对于各个科学哲学流派进行详尽介绍的同时还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各个流派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同时A.F.查尔莫斯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各个流派观点中的不足且对于各个流派观点的先进部分也会加以肯定。
2.2《科学究竟是什么》对归纳主义的批判查尔莫斯在书中对归纳主义进行了批判。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读书笔记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读书笔记“2002年启动的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成为近年来我们共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
这场变革在我国科学教育领域引起了深刻的反响。
对科学课程新的培养目标——科学素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科学教育基本方式——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极大地开拓了我国科学教师的视野。
并正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教育行为和模式。
”这是郁波老师在2003年秋为张红霞老师的《科学究竟是什么》一书作的序中所说的状况。
三年后的今天,这个“开拓视野”和“改变行为和模式”的过程仍在继续着。
并且引起更多、更深的反思和实践。
而作为我国第一本用于教师对科学性质方面认识的培训用书,张红霞教授的《科学究竟是什么》则为我们逐步揭开科学教育神秘面纱指引了方向。
、从全书的章节安排看,既有历史逻辑顺序,又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主”到“次”。
文中既有基本概念的阐释,又有基本方法的指导。
既说明了“为什么”,又告诉我们读者应“怎么样”。
“科学课”是由“自然课”脱胎而来。
相比而言,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从课改开始时就有这方面的讨论和争执。
我也曾经在2004年与人争论过。
可是究竟从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呢?科学之所以成为新事物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呢?在书中,作者在第十章详细地分析了现代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发展过程。
既有横向的对比,又有纵向的剖析。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学科为中心”的阶段到6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反思阶段,从八九十年代的多元思潮论争的时期到90年代以来改革的新阶段,科学教学在波折中乘着时代的列车“与时俱进”。
从本书的题目看,作者试图通过与科学教育有关的多个方面的阐释来揭示科学的本来面目。
但是对本书通读下来,却发现,我们仍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
我只是在作者的带领下逐步认识到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科学教育需要亲历探究。
科学究竟是什么读后感实际上,作者也无意在“科学”的名词上纠缠不清。
她只是想通过对科学史的回顾,对科学相关外延概念的描述使教师们对科学教学有个清晰的认识。
科学究竟是什么段落分析
《科学究竟是什么》段落分析★266页第一段在前一段中,作者阐述道:全面反实在论认为,不仅在科学中,实际上在任何领域,我们不能以任何方式接近实在。
在这一段中,作者对上述观点产生了怀疑,首先,作者认为,如果将全面反实在论者的“没有直接接近实在的方法”观点理解为其结果证明了一种有关科学和一般而论的知识的怀疑论态度,那么这个论题就变得较有说服力。
也就是说,由于我们没有办法真正的接近实在,那么我们无法说明目前存在的一切有关解释、说明世界的知识可以合理地表征这个世界。
更加无法证明某种知识可以比其他知识更加合理,更加全面的接近直接的世界。
而在现代文明中,科学获得了崇高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权威,得到了整个社会的高度尊重,那么根据上述的观点,科学的特权地位与相对与其他知识的优越性是否存在呢?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一种可以将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的标准是否毫无意义呢?作者反驳了这种怀疑论的态度。
作者承认我们在描述世界时必须要使用某种概念框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与世界的相互作用来检验描述的适当性,即我们虽然不能与这个世界直接面对面解读它,但是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观察和描述,通过世界所呈现的相关现象或特征来检验我们的描述是否恰当。
所以对于有关科学和一般而论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世界的反馈来检验其恰当性和真实性。
解释有关世界的主张与这些主张的真或假是不同的两个方面,那么,如何判断这些主张的真或假,描述适当性的标准究竟是什么?作者在接下来的一段里阐述了这种标准即真之概念,也就是真理符合论。
这种观点简明易懂,并且通过常识这种显而易见的方式来解释。
如果一个语句所说的事情是实际发生或存在的,那么该语句为真,反之,如果该语句所说的事情不符合实际情况,那么,该语句为假。
★否证主义的局限性——源于逻辑情景的困境在前面的章节中,作者阐述道:有一种简单的逻辑观点“似乎”支持了否证主义,即某些可观察命题,可以证明通过逻辑演绎推理得出的普遍定律或理论是错误的。
在作者的表述中使用了似乎一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究竟是什么》A.F.Chalmers——读后感
法学院法商实验班 2010200453 文稳
摘要
科学究竟是什么?在这本书作者做了多角度、全面的论述。
首先作者提出人们的普遍认同的观点“科学知识是以观察和实验所确定的事实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接着便提出他对这两种观点的质疑。
作者除了从观察和实验的角度来探究科学外,还提出了科学知识是通过归纳推理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观点。
接着,作者开始从否证主义来看待科学。
作者认为科学是通过试错、猜想和反驳向前发展的。
证伪但是仅从否证主义来研究科学还是具有局限性,因为这个可否证的假说应该是尚未被否证的,于是作者从精致否证主义来认识科学。
精致否证主义是动态地来研究科学。
作者比较了归纳主义和否证主义,得出了科学是用来否证理论,并且用更好的、证明具有更大的经受检验的能力的理论取而代之,在这一过程确证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科学是由那些经受住检验的有关事实的断言组成的结论。
关键词
科学什么观察实验证伪
正文
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水平的迷惘
科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水平的迷惘。
”1科1 A.F.查尔默斯/著邱仁宗/译《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07 第10页
学可以坚持一种中庸之道,可以根据方法和标准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并且能够建设性地从“证伪”中学习。
科学是关于可观察世界以及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世界的描述的学问。
在这本书中,作者做了多角度的、全面的论述。
科学知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
首先作者提出人们的普遍认同的观点“科学知识是以观察和实验所确定的事实为基础的”、“科学知识是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
接着便提出他对这两种观点的质疑。
其中以观察所确定的事实很容易就引出“眼见为实”、“眼见为实”让人们获得视觉经验,但事实上不同的人观察同一个事物所获得的视觉经验是有所区别的,尽管有相似的地方,而这些区别是由人们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期望等所造成的。
因此,以观察所确定的事实,不仅是以物理实体为基础的,而且也依赖观察者的经验、知识和期望。
以观察所确定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知觉经验的制约。
另外,影响观察的知识,在一定的历史水平上也有局限性,随着技术和知识的发展,事实和知识都是可错的,并可以纠正的。
作者强调了用以确定事实的实验需要相当的知识、实践和技术,同时也如同观察一样,实验结果也会受到当时的技术实验水平的限制,即使经过实验证明正确的结论,在经过更高实验水平检验后也会发现其中缺陷。
因此,作者提出了实验是科学适当的基础。
作者除了从观察和实验的角度来探究科学,还提出了科学知识是通过归纳推理从事实中推导出来的观点。
从证伪主义来看待科学
接着,作者开始从证伪主义来看待科学。
作者认为科学是通过试错、猜想和反驳向前发展的。
科学是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理论愈精确愈清晰,则它愈可证伪。
通过不断对已有理论的证伪,从而推动科学的向前发展。
科学是通过强调把一系列的理论的可证伪度加以比较从而不断成长和进化的结果。
但是仅从证伪主义来研究科学还是具有局限性,因为这个可证伪的假说应该是尚未被证伪的,于是作者从精致证伪主义来认识科学。
精致证伪主义是动态地来研究科学。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理论越来越可证伪,为了避免理论受到证伪,“特设性修改”这个概念就出现了。
但是通过特设性修改而降低假说的可证伪度,是被证伪主义者拒绝的,而经过不是特设性修改的假说,是可以接受的。
当它经受住检验时,理论就在进步。
可是这并不表明科学就在发展。
只有以对大胆的猜想的确证为标志,或者以对谨慎的猜想的证伪为标志,才实现科学的重大发展。
作者比较了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得出了科学是用来证伪理论。
一个科学理论可以用更好的、证明具有更大的经受检验的能力的理论取而代之。
科学就是科学
科学的进步可以揭示一个稳固建立在观察或实验基础上的主张是错的。
科学有时并不是仔细观察和实验的结果,或是理论被证伪的结果,而是论述前理论的不完善并给予补充发展的结果。
它是一种理论框架,科学的发展可以表现为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超越旧的理论框架
的过程,具有革命性。
难道正如费耶阿本德认为的科学无什么优越之处,“怎么都好”2吗?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事实上,本人确实找不到对费耶阿本德的攻击,但常识告诉自己,无政府主义肯定不适合对科学的认识并且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那科学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书中发现点点滴滴。
重新理清关系,发现查尔莫斯更确切的说是大家,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是陷入一种简单化的追寻呢?因为对任何事物定义,就是扩大其外延,缩小其本质。
比如说什么是猫呢?猫是一种动物,但动物不一定是猫;猫是一种四条腿的动物,但四条腿的动物不一定是猫;猫是一种身体敏捷四条腿的动物,但身体敏捷四条腿的动物不一定是猫……顺着同样的逻辑,对猫的描述的可以很长,但很长的描述就是对猫全面认识了吗?比如让你快速回答“一种……身体敏捷四条腿的动物?”你能很快反应是猫吗?同样的逻辑适用科学是什么?对其的描述可能比猫还长,但最终结果是人们根本无法对其做出准确的判断。
当然上面是对某一事物的描述性定义。
你可能试图用最精炼的语言斩钉截铁的回答,科学的本质是什么?那我只能告诉你“科学是科学”。
就像哲学的最高问题“我是谁?”一样,“我就是我”。
记得中学时看过一本杂志,上面介绍一个有关生物学专业学生的故事,老师不给他上课,让他每天观察鱼。
开始他感觉莫名其妙,很
2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要》伦敦1975年新左翼出版社第14页
不屑的认为“鱼就是鱼嘛!”,后来他发现鱼的体型,后来他又发现鱼鳞,后来又发现鱼鳞的排列,后来又发现鱼鳞片数,后来又发现鱼鳞不同部位的分布的差异,后来又发现鱼鳞的排列遵循一种规律,后来他又去观察鱼鳃,后来他又去……
说到人们对科学的认识,证伪主义者直率地承认观察受理为真或论指导并以理论为前提。
他也乐于摈弃认为能够根据观察证据确立理论为被或可能真的任何观点。
理论被解释为人类智力为试图解决以前的理论遇到的问题。
并且对世界或宇宙某些方面的行为做出适当的解释而自由创造的、思辨的、常识性的推测或猜想。
思辨的理论一旦被提出,就要受到观察和实验严格的,无情的检验。
经不起观察和实验检验的理论必须淘汰,为进一步的思辨的推测所取代。
科学通过试错法,通过推测和反驳而进步。
只有那最适合的理论能生存下去。
虽然永远不能合理地说一个理论是真的,但能够有希望地说它是最好的,它比以前的任何理论要好。
人们对科学认识难道不是遵循这样一种规律吗?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仍在不断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就像那个学生还在观察鱼。
当后人问起科学是什么时,最有可能的回答就像那个学生对鱼最初的回答一样“科学就是科学”。
参考文献
1、 A.F.查尔默斯/著邱仁宗/译《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商
务印书馆2007
2、费耶阿本德/著邱仁宗/译《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知识论纲
要》伦敦1975年新左翼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