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苏联的三次经济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赫鲁晓夫改革
1 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农业问题尤为严重.
2 措施
农业
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牺畜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
尝试推选“物质利益原则”
3 评价
①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一定程度上冲
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
②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修修补补。
③提出“20内建成社会主义”的目标,脱离了实际。
④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
目性。
⑤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勃列日涅夫改革
1 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局面,继续进行经济改革
2 措施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农业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
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
提高农产品价格
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3 局限性
(1)错误认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2)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后期趋于保守,停滞不前。
(3)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带来负面影响。
4.失败: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启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正确全面地认识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改革必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
相同:①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②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④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不同:①赫氏改革侧重农业,勃氏改革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从所有制入手;②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③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借鉴:
●改革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改革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要有探索创新的精神;
●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
●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不能背离方向;
●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