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择性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差和地转偏向力B、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时差和地转偏向力C、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了五带和四季D、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沿海低洼地区B、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干旱、洪涝等C、影响作物生长的季节和产量D、使沙漠化加剧,荒漠化范围扩大3、以下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B、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华东平原、中南地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C、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台湾D、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八大地理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青藏、台湾及沿海地区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B、我国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经济等因素影响C、我国人口分布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D、我国人口分布受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5、下面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和农业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B、太阳活动和地球火山爆发导致气候变暖。

C、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导致的,与人为活动无关。

D、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6、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是()。

A、大量抽取地下水,以满足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

B、保护并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居民和企业的节水意识和能力。

C、将所有河流的自由流动截断,建成水库,储备水资源。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交界地带的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B. 黄土高原地区C. 西藏自治区D. 河南省南部2、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B.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广泛分布C. 我国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 我国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为主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B、草原地区人类活动一定以畜牧业为主。

C、湿润地区发展农业不需要关注水分条件。

D、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种植业时,需特别注意灌溉水源。

4、我国南方地区水稻种植的大面积普及主要得益于()A、气候湿润、降水充沛。

B、机械化的广泛应用。

C、劳动力的大量增长。

D、肥料的大量施用。

5、在地中海地区,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特点被称为:A. 热带草原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沙漠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6、在地球五带的划分中,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是:A. 北寒带B. 北温带C. 南温带D. 南寒带7、关于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B. 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少雨C. 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D. 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降水量较多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市场需求C. 土壤性质D. 人口性别比例9、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B. 水流湍急,落差大C. 多为湿润地区,植被覆盖率高D. 多级阶梯地形,利于航运 10、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B.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D.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11、地震波是地球内部的重要研究手段,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素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模块综合素能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模块综合素能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瑞典省级行政区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瑞典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B )A.沿海人口多,半岛内部人口少B.人口密度东高西低,南高北低C.东南部人口少,西北部人口多D.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丘陵2.图示甲、乙、丙、丁四省中,土地承载力最小的是( A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瑞典地处北极圈旁边,纬度高,气候寒冷,人口多分布在较暖和的南部,南多北少;西侧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海拔高,东部沿海平原,地形平坦,人口分布东多西少,故选B。

第2题,甲省纬度高,气候寒冷,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较低,土地承载力最小,故选A。

川西平原分布有许多竹木繁茂、形态如盘的小型村庄聚落,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形态独特,历史悠久。

下图为该区域内此类乡村聚落的土地利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序号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B )A.甲—菜地乙—水田丙—林地B.甲—水田乙—菜地丙—林地C.甲—菜地乙—林地丙—水田D.甲—林地乙—菜地丙—水田4.图示乡村聚落形成的背景主要有( B )①地形平坦,水网密布②气候温柔,物种丰富③精耕细作,自给自足④人多地少,耕地不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丙分布于该区域最外围,且面积大,最可能为林地;甲、乙距离房屋较近,但甲面积较大,最可能为水田,乙面积小,最可能为菜地。

选B。

第4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川西平原,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适合水稻的生长。

同时,村庄较小,房屋靠近自家菜地和水田,人们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村庄集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①③对;该地乡村聚落形态的形成与物种是否丰富关系不大,②错;该地位于川西平原,耕地不足描述不当,④错。

选B。

(2024·河北衡水高三三模)随着全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旅游城市土地投资和开发日益强盛,用地空间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

2024-2025年地理必修第二册模块检测(带答案)

2024-2025年地理必修第二册模块检测(带答案)

模块检测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2020年河南省总人口约为9 941万人,空间分布不均衡。

下图示意2020年河南省各地市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与河南省其他地市相比,郑州市人口比重最高,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经济发达C.行政区划面积大 D.农业基础好2.优化河南省人口分布的可行性措施是( )A.鼓励生育,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 B.将郑州市人口向其他地市迁移C.大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 D.调整各地市行政区划范围占里侗寨是黔东南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海拔300多米的河谷,生育习俗独特,人口数量长期保持在700人左右。

清代中叶,由于人口增多出现了人均耕地减少、森林砍伐剧增、族人械斗事件时常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占里侗寨立下严格的寨规:人口总数不能超过700人。

从此,占里侗寨的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社会治安良好,寨规也沿袭至今。

据此完成3~4题。

3.清代中叶,占里侗寨( )A.人口维持在700人以内 B.人口数量持续增加C.资源环境承载力曾降低 D.人口合理容量增加4.制定该寨规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比较紧缺 B.经济发展水平提高C.妇女生育意愿较低 D.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我国小学实行就近入学原则,每个小学就近接收附近居民小区的适龄儿童。

下图示意郑州市中原区小学分布和规模。

据此完成5~6题。

5.推测影响中原区各街道小学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收入水平②人口密度③小区数④地租高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柳湖街道主要的用地类型最可能是( )A.商业用地 B.住宅用地C.工业用地 D.行政办公用地民居邮票是原邮电部于1986年4月1日开始发行的,历时5年,共计发行4套21枚。

该21枚《民居》邮票展示了21个省市的民间建筑,风格各异的民居是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瑰宝,是勤劳的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下图为部分地区民居邮票图案。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都属于人口空间上的移动B.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多是由内地迁往边疆C.由农村迁往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因素引起的D.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且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B.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C.人口迁移对迁出地不会产生任何影响D.政治因素不会引起人口迁移3、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口迁移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B. 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C. 政治因素如政策、战争等对人口迁移有时会产生影响D.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不影响人口迁移4、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关于城市化的标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城市人口增加B.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D. 城市地域不断扩大,乡村地域不断缩小5、下列关于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迁移是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现象B. 我国历史上共发生过六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如闯关东、走西口等,这些都属于国内人口迁移C.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本国人口迁往国外或国外人口迁往本国,一般只涉及人口在两个国家之间空间位置的转移D. 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按空间范围可分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6、关于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迁移扩大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B. 人口迁移促进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经济发展C. 人口迁移有利于迁出地环境保护,但加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D.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自然环境不产生任何影响7、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口密度小于世界平均水平B. 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 我国河流主要流向南方,北方河流较少8、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理环境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C.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但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 我国河流多数自西向东流,水量丰富9、以下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B、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下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D、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10、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叙述,错误的是:A、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四川盆地位于四川省D、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被称为“聚宝盆”11、下列关于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B. 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C. 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南北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D. 自然带随着纬度的升高,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1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错误的是:A. 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B. 使极地冰盖融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 改变全球降水分布,加剧水资源短缺D. 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下降1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分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B. 四大地理区域中,西北地区面积最小,人口最多C.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D. 东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14、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与“春雨贵如油”的说法相符?()A. 夏季风带来的暴雨B. 冬季风带来的沙尘暴C. 春季回暖,降水量增加D. 秋季风带来的台风15、在地理信息系统中,GIS的“S”代表什么?A. SpatialB. Spatial AnalysisC. Spatial DatabaseD. Spatial Technology16、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特点?A. 人力密集型B. 劳动强度大C. 精耕细作D. 科技含量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我国典型地貌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丹霞地貌发育在我国东部低山丘陵地区,以陡峭的崖壁和流淌的丹霞水闻名B、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溶洞、石笋等景观著称C、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和风化作用D、喜马拉雅山脉的发育是由于地壳运动中的板块挤压作用2、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淹没沿海低地B、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水等C、全球变暖将使得陆地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影响生物多样性D、全球变暖将使得全球所有地区的平均气温都上升3、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只会给农业带来负面影响B. 气候变化对所有地区的农业生产影响相同C. 温度升高可能会延长某些地区的生长季节D. 降水模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农业产量4、下列哪一项不是海洋酸化的主要原因?A. 海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 海洋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 海水温度上升导致碳酸盐系统的平衡发生变化D. 人类直接向海洋排放酸性物质5、题干: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降水均匀,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全年降水稀少,夏季高温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6、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C、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D、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降水量较少,形成了典型的草原景观7、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A、大气环流B、地形C、海陆分布D、人类活动8、下列关于岩石圈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顶部的岩石构成B、岩石圈是地球的外层,包括了地表的固体岩石C、岩石圈是地球圈层中可塑性最弱的一层D、岩石圈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直接环境9、在地图投影中,高斯-克吕格投影适用于A. 南北极地区B. 热带地区C. 中纬度地区D. 极地地区 10、下面关于水循环的描述,正确的是A. 水循环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进行B. 水循环主要在教学楼内部进行C.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过程D. 水循环不受气候影响11、下列哪一项不是城市化过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A. 水土流失加剧B. 城市热岛效应C. 生物多样性减少D. 地下水位下降12、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使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都增加B. 全球变暖仅对热带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C. 温度升高和降水模式的变化可能改变作物种植区D. 农业生产不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3、以下哪项地理现象属于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范畴?A. 城市交通规划B. 气候变迁C. 生态系统破坏D. 国际贸易政策14、以下哪项地理概念属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范畴?A. 地貌类型B. 人口分布C. 土壤肥力D. 植被覆盖率15、我国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在哪个季节进入汛期?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6、关于我国北方地区河流的特征,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河流流量全年稳定B、河流主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河流水位波动不明显D、河流流量季节变化不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内容:以下是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请根据所给信息,完成以下要求。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建筑气候区划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区域( )A.依据单一指标划分的B.内部特征完全一样C.分布范围相当D.边界清楚明确2.受自然环境影响,a→b→c→d ( )A.相同高度的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大B.传统房屋窗户越来越小C.现代楼房的高度越来越低D.传统房屋墙壁越来越薄1.A 2.D[第1题,图中各区域是按建筑气候这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内部特征并不完全一样;各区域的分布范围也不相同;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因此,图中各区域之间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并不清楚明确。

第2题,a→b→c→d反映出我国从北到南地理环境的差异。

从a→b→c→d,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现代楼房间距越来越小;热量条件越来越好,为了更好地散热,传统房屋的窗户越来越大,墙壁越来越薄;现代楼房高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亲密相关,受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耕地尤其是浇灌耕地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人均浇灌耕地面积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渐渐增大,主要缘由是( )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D.西部地区浇灌耕地面积大,地下水丰富4.下列关于东、中、西部地区浇灌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施肥量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地区严峻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相差很小D.东部地区浇灌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3.C 4.B[第3题,东、中、西部人均浇灌耕地面积不同,主要是由人口分布不均造成的,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东部地区施肥量和农药施用量都最大,由此造成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地区严峻,但东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西部地区要好。

虽然东、中、西部的成灾面积比重相差不大,但浇灌耕地面积东部与西部相差较大,故成灾面积相差很大。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水循环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水循环仅在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

B. 地表径流是水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 水循环不会影响气候系统。

D.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没有影响。

2、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风力发电选址的主要因素?A. 平均风速B. 地形特征C. 人口密度D. 接近消费市场3、下列关于我国青藏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A. 青藏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低的高原B. 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C. 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 青藏高原的地表景观以草原为主4、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依据自然地理条件B.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依据人文地理条件C.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综合考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条件D. 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主要依据经济地理条件5、在下列哪种气候类型中,年降水量通常少于250毫米?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6、下列哪种地貌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A、砂岩柱B、海岸线C、冰斗D、岩石峰林7、题干:海岸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以下哪种地质作用?A. 地壳运动B. 河流侵蚀C.冰川侵蚀D. 海洋侵蚀8、题干:以下哪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南部?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寒带气候9、关于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城市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B. 城市化导致了地下水位的普遍上升C. 城市化加剧了热岛效应D. 城市化减少了空气污染 10、下列哪项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A. 公平性原则B. 持续性原则C. 共同性原则D. 单一性原则11、题干:以下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B. 植被类型以高山草甸为主,草原面积较小C. 气候类型为高原山地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D. 水资源丰富,以冰川融水为主要来源12、题干:关于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及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山脉东西走向B. 秦岭、淮河、武夷山等山脉东西走向C. 长白山、武夷山、黄山等山脉东北-西南走向D. 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山脉东西走向13、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B. 极点上的线速度最大C. 中纬度地区线速度最大D.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小14、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从()A. 低压区指向高压区,导致空气沿着等压线方向流动B. 高压区指向低压区,形成上升气流C. 低压区指向高压区,形成上升气流D. 高压区指向低压区,导致空气沿着等压线方向流动15、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水资源开发与保护,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 采用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B. 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增加水资源供水量C. 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实现“零排放”D. 建立“三北”防护林体系减轻中下游地区的水灾风险16、下列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查询、更新和管理B. 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C. 可以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模拟分析和可视化表达D. 实现了对传统地图的数字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2025年XJ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章章末综合训练(带答案)

2024-2025年XJ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二章章末综合训练(带答案)

第二章章末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4·广东梅州高二统考]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谷力脑包”(“脑包”是蒙古语音译,意为“土、木、石堆”)是由距今约2 500万年形成的柱状玄武岩构成。

图1为“谷力脑包”景观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谷力脑包”柱状岩体对应图2的( )A.甲B.乙 C.丙D.丁2.“谷力脑包”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①—甲—地壳下沉 B.②—丁—地壳抬升C.③—丙—地壳下沉 D.④—乙—地壳抬升[2024·黑龙江哈尔滨高二统考]读图,完成3~4题。

3.岩石乙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A.冷却凝固 B.侵蚀搬运C.高温变质 D.沉积固结4.图中矿产可能为( )A.煤炭B.金矿 C.天然气D.石油[2024·重庆市万州沙河中学高三校联考]中国墨石公园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海拔约 3 500 m。

这里曾经历地壳断裂,岩石强烈挤压、剪切、破碎,再经胶结,形成糜棱岩。

岩石含钙质且软弱,经岁月雕琢,形成千姿百态、雄伟壮观的石林景观。

墨石公园岩石四季颜色不同,甚至一天之内颜色也有差异。

图左示意墨石公园位置,图右为墨石公园石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5~7题。

5.墨石公园的糜棱岩形成经历的地质过程属于( )A.冷凝作用 B.固结成岩作用C.变质作用 D.沉积作用6.墨石公园的石林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挤压断裂—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挤压断裂—变质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地壳下陷—岩浆喷出—冷凝作用—风化侵蚀D.地壳下陷—流水沉积—水平挤压—风化侵蚀7.墨石公园岩石颜色不断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大气成分 B.矿物成分C.大气密度 D.大气湿度[2024·山东烟台高一统考]雅丹地貌是发育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沉积岩或沉积物上的风蚀地貌。

左下图示意新疆罗布泊地区雅丹地貌分布,右下图示意在①观测点看到的雅丹地貌空间形态及分布。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阶段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阶段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阶段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1示意西藏自治区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

据此完成第1~3题。

图11.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①积温②蒸发量③降水量④太阳辐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Ⅳ区域为潮湿区的主要缘由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B.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D.有高原湖泊,水源足够3.四大区域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可能是( )A.Ⅰ、ⅡB.Ⅱ、ⅢC.Ⅲ、ⅣD.Ⅰ、Ⅳ【答案】1.B 2.C 3.C [解析]第1题,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为依据的,②③正确;积温是热量条件,与干湿状况无关;太阳辐射是光照条件,与干湿状况无关,①④错误。

第2题,Ⅳ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成为潮湿地区,故C项正确;该地海拔较低;不受东南季风影响;与高原湖泊水源足够无关。

第3题,受自然条件影响,Ⅲ、Ⅳ区气候较为潮湿,相宜人口居住,人口密度较大,C项正确;Ⅰ区和Ⅱ区降水少、海拔高,自然条件不利于生产、生活,人口密度小。

(2024年云南昆明期末)图2中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第4~5题。

图24.下列有关各个区域类型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属于自然区域B.都属于文化区域C.都位于东部发达地区D.空间尺度大小相同5.对甲所在区域人们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以大豆和甜菜为主【答案】4.B 5.A [解析]第4题,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文化遗产,都属于文化区域,不属于自然区域,B项正确,A项错误;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窑洞位于黄土高原,都不位于东部发达地区,C项错误;从景观图来进行比较,四地的空间尺度大小不同,D项错误。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检测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模块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下图为我国陕西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三个区域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c三个区域划分的指标是( )A.光照时数B.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C.年积温D.夏季平均气温2.关于图中a、b、c三个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三个区域有明确的界线B.a、b、c三个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C.a区域内部表现为相像性D.a、b、c三个区域是相互联系的3.关于图中a、b两个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月份0℃等温线是a、b两个区域的分界线B.a地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C.a、b两个区域交界处年降水量约400mmD.b地水土流失严峻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下图)。

20世纪90年头初,全市耕地面积达160万公顷,但90%的耕地退化严峻,并时常受沙尘暴的侵袭。

1994年起,乌兰察布起先重建生态,在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对当地传统燕麦种植采纳“一早三改”方式进行改良。

引进坝莜(裸燕麦)等早熟品种,从传统的秋季耕地松土,春季播种压实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改早播为晚播,改稀植为密植。

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乌兰察布耕地退化的主要自然缘由是( )A.位于干旱地区,降水极少B.冬春多大风,风沙侵蚀严峻C.地形坎坷,水土流失严峻D.人类活动不合理,过度开垦5.“一早三改”方式有利于耕地改良,其主要作用是( )A.免秋耕可减轻冬春风力侵蚀B.晚播利于保水保肥C.早熟品种可少消耗土壤肥力D.密植可增加有机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空间集聚程度变更趋势明显不同,下图为我国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空间集中度变更趋势图。

据此完成6~7题。

6.资源型城市在成长期空间集中度低的影响因素是( )A.资源分布B.基础设施C.国家政策D.地形条件7.资源型城市在衰退期空间集中度上升的缘由是( )A.产业结构变更B.开发了新的资源C.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D.生态环境恶化珠三角经济圈(下图)包括“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共9个广州省内城市,城市间经济互动往来程度高。

新教材2024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二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2024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卷二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模块综合检测卷(二)(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17年7月,在波兰克拉科夫实行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青海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内水系众多。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可可西里自然爱护区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肯定的面积、形态和界线B.内部差异不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样C.划定目的只是对区域加以爱护D.具有整体性特征但没有差异性特征2.下列关于可可西里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C.区内湖泊众多D.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少解析:第1题,依据区域的概念及特征可知,可可西里自然爱护区具有肯定的面积、形态和界线,A项正确。

自然爱护区内部具有相对一样性,区域之间差异明显,B项错误。

划分自然爱护区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区域加以爱护,还应当因地制宜地对爱护区进行开发,C项错误。

区域既具有整体性特征,也具有差异性特征,D项错误。

第2题,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原山地气候,A、B两项错误。

青藏高原在隆起的过程中,经验多次挤压、碰撞等构造运动,加上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众多湖泊,C项正确。

爱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多,D项错误。

答案:1.A 2.C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足够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4.下列对甲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5.对图中乙地所在区域在区域开发中的功能定位是( )A.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B.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C.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D.我国爱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解析:第3、4题,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农业以水田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大豆种植较少。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

下图示意该地区在不同时间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的改变。

据此完成1~2题。

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D.匀称分布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缘由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水源足够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1题,图中显示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动,又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则该地区人口应西北多于东南。

第2题,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说明该地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D项。

2.D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口迁出和迁入省级行政区的“推力”和“拉力”;二是人口迁出省级行政区的迁移实力,包括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人口平均受教化年限;三是迁移成本,其中交通成本与迁移距离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及预料。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不足百万B.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速度放缓C.2024年和2025年的人口迁移规模相差最小D.2010—2030年上海人口迁移规模超过2 000万4.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的改变是由于( )A.交通条件改善,迁移成本降低B.人口诞生率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增多C.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D.教化事业发展,人口受教化年限延长3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迁移人口规模,山东省2010年迁移人口规模多于百万,A项错误。

2010—203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曲线改变幅度变小,说明人口迁移速度放缓,B项正确。

2024年和2025年的人口迁移规模相差较大,2024年和2024年相差最小,C项错误。

2010—2030年上海人口迁移规模不足1500万,D项错误。

第4题,该时期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减小,这种改变是由于区域差距缩小,乡村“推力”减小,C项正确。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综合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赤道地区气温明显高于两极B、自转角速度全球自西向东一致,但由于地形差异地球表面角速度有所不同C、自转角速度在赤道最快,两极其次,表明赤道地区与两极地区季节差异显著D、自转线速度在两极最快,赤道最慢,因为两极角速度大于赤道角速度2、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是()。

A、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和大气对流运动B、大气下沉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和大气环流运动C、大气上升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和大气对流运动D、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和大气环流运动3、题干:以下四个城市,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选项:A、哈尔滨B、南京C、拉萨D、乌鲁木齐4、题干:以下哪项不是黄河径流量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选项:A、降水减少B、人类活动C、全球气候变化D、植被覆盖度增加5、以下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我国气候类型单一,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B.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 我国西北地区全年干旱少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D. 我国南方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6、以下关于我国地形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黄土高原地表形态以“千沟万壑”为特点B. 四川盆地地形特征为四周高中间低C. 喀喇昆仑山脉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D. 桂林山水以喀斯特地貌著称,形成独特的山水风光7、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经线长度均不相等,但都相互平行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C、在地球上,除了赤道和本初子午线外,任何一条经线或纬线圈都能将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D、赤道既是0°纬线,也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8、关于地球五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热带的太阳高度全年保持不变,没有明显的四季变化B、温带地区的气候四季变化明显,但没有极昼极夜现象C、南温带与北温带的季节相反,但气候特点相似D、寒带的气候特点是终年寒冷,除了春分和秋分时节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外,其余时间均无太阳直射9、题干: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A.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以满足农业灌溉需求B. 大范围砍伐森林,以扩大耕地面积C. 修建大型水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 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实行循环经济 10、题干:关于我国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类型均为热带气候B. 西部地区地势高峻,能源资源丰富C. 南部地区多为湿润区,降水充沛D. 北部地区地域广阔,以草原和荒漠为主1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水能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所有河流的水能资源都集中在南方地区B. 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珠江、黄河和松花江C. 我国水能资源分布均匀,各省区均有分布D. 我国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12、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少B. 我国耕地资源分布不均,北方耕地面积较大C. 我国林地资源集中在东北、西南地区D. 我国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青藏高原1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城市商业区形成的主要因素?A、交通便利性B、人口密度C、城市绿化率D、消费习惯14、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下列哪种水资源利用方式既可持续又符合自然地理条件特点?A、挖掘深层地下水作为主要水源B、引进跨流域调水工程C、采用滴灌技术进行高效农业灌溉D、建设大型水库蓄水15、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影响之一,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B.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四季更替D.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度的变化16、以下关于我国地理区域的划分,不属于地理综合区的是:A. 黄淮海平原B. 杭州湾地区C. 长江三角洲D. 桂林山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模块综合测评一、选择题“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人民吼叫秦腔”。

秦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特点是高亢激扬,穿透力强。

下图为四幅剪纸图。

据此完成1~3题。

①②③④1.秦腔起源于图示区域中 ( )A.①B.②C.③D.④2.秦腔起源地与秦腔表演特征形成关联度最大的是( )A.千沟万壑B.降水丰富C.冬冷夏热D.人口稠密3.图示③地区传统民居为四合院,其突出优势是( )A.阻挡风沙B.减小温差C.避风采光D.通风散热1.D2.A3.C[第1题,秦腔起源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

①图中有熊猫,应是四川地区,A错误。

②图中有小桥流水画面,应是江南地区,B错误。

③图是北京四合院,C错误。

④图中有窑洞,应是陕北黄土高原地区,D正确。

第2题,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交通不便,因此在高原上须要用高亢的声音(大声吼叫)进行沟通,A对。

秦腔的起源和气温、降水关系不大,B、C错。

人口稠密,人口分布距离较近,不须要用高亢的声音进行沟通,不利于秦腔的形成,D项错误。

第3题,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该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建筑坐北朝南,院落四合,厚实的墙壁和屋顶,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利于采光、保暖。

因此,四合院的突出优势是避风采光。

]下图是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图中委内瑞拉是世界重要石油生产与出口国之一,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马拉开波湖地区以及委内瑞拉的东部和中部等地区。

据此完成4~5题。

4.奥里诺科河流域人口稀有,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地区水能的开发却很少,其缘由可能是( )A.旁边有丰富的石油资源B.工业发达,当地对石油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大C.气候燥热、森林茂密、地形坎坷,开发建设环境恶劣D.经济发达,技术水平较高5.经过半个多世纪破坏性的开采,委内瑞拉部分油田慢慢枯竭,为了保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进一步加强石油勘探工作,加大开采力度B.提高开发利用接近海洋和湖泊资源的实力C.建立海外石油战略储备基地D.主动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加大对石油资源的深加工4.C5.D[第4题,奥里诺科河流域人口稀有,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但大部分地区水能的开发却很少,其缘由可能是该地位于热带,气候燥热、森林茂密、地形坎坷,开发建设环境恶劣;委内瑞拉是世界重要石油生产与出口国之一,石油资源是不行再生资源,不是水能开发少的缘由;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技术水平低,当地对石油资源的市场需求量小。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下图分别为1978-2024年,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

读图回答1~2 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甲、丙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增加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2.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山东半岛人口变动状况及缘由的是( )A.甲②⑥B.乙④⑤C.丙①④ D.丁①③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随着时间推移,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且人口迁移差额率为正值,人口增长较快;丁地人口迁移差额率不断上升,且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增长较快,故A项错误。

甲地前期人口迁移差额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人口削减;丙地后期人口迁移差额率呈负值且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正值,人口削减,故B项错误。

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呈上升趋势,说明诞生率较高,年轻人口比重较大,老龄化问题不严峻,故C项错误。

丁地人口迁移差额率持续上升,可推断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故D 项正确。

第2题,随着安排生育政策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山东半岛的人口诞生率、自然增长率渐渐下降,与甲、乙曲线变更不相符合,解除A、B。

同时,山东半岛气候相宜,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收入水平较高,对外来人口吸引力较大,因此人口迁移差额率也应渐渐增大,与丁曲线的变更特征相像,选项D符合题意。

丙曲线人口差额率下降,与山东半岛的人口变更特征不相符合,解除C。

答案:1.D 2.D城镇化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探讨城镇化的发展状况。

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

读图回答3~5题。

3.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 )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4.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缘由最可能是( ) A.基础设施完善B.技术水平提高C.生态环境改善D.国家政策实施5.依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推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A.非农劳动力过剩B.土地供应惊慌C.居民购买力停滞D.交通快速发展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 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状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更趋势,B错。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综合测评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综合测评A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综合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由环境爱护部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把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据此完成1~2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B.引导人口有序流淌C.有安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样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2.下列关于生态功能区划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肯定的面积、形态、范围或界线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答案:1.A 2.B解析:第1题,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分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进而因地制宜地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

第2题,不同的生态功能区差异较为明显,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区位特征,都具有肯定的面积、形态、范围或界线。

各个区域之间具有肯定的联系,相互之间会产生肯定的影响。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 )A.地貌分别是峡谷、冲积扇、三角洲B.地貌分别由流水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海拔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丙、乙D.地貌特征分别是山高谷深、地形平坦、地势低平4.制约丁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浇灌水源B.劳动力C.热量D.科技水平答案:3.D 4.C解析:第3题,依据等高线可以推断图中甲、乙、丙地貌分别是峡谷、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甲、乙、丙地貌分别由流水侵蚀、流水沉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依据河流流向可知,海拔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甲、乙、丙地貌特征分别是山高谷深、地形平坦、地势低平。

第4题,丁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比较高,气温低,制约丁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丁地靠近河流,浇灌水源足够;劳动力和科技水平不是主要制约因素。

湾区经济是一种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图1示意湾区经济发展阶段,图2示意五大湾区主要城市的经济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检测[学生用书P115(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

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

结合下图,完成1~3题。

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A.土层深厚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D.木材短缺2.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A.挡风B.防水C.阻沙D.遮阳3.该地可能位于()A.陕西B.黑龙江C.新疆D.福建解析:第1题,“地下四合院”是人们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A正确。

这种建筑冬暖夏凉,但不是当地冬暖夏凉,B错误;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这不是修建“地下四合院”的基本条件,C错误;这种建筑也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D错误。

第2题,虽然当地降水较少,但是降水强度大,多暴雨,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中,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

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不可能位于降水丰富的福建和黑龙江,也不位于非常干旱的新疆,最可能位于黄土高原,A正确。

答案:1.A 2.B 3.A(2020·重庆一中高二期中)太行山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千米,“太行八径”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之地。

现今“太行八径”已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昔日的军事关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

据此完成4~5题。

4.“太行八径”因公路、铁路而变成了通途,说明区域的界线()A.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B.只具有屏障功能,阻抑区域相互渗透C.先以联系功能为主,后向屏障功能转变D.只具有接触功能,促进区域相互联系5.“太行八径”的变迁可以促进山脉东西两侧()A.自然地理特征趋于相似B.人口密度日益接近C.农业地域类型趋于相同D.风俗习惯日益接近解析:第4题,根据材料“太行八径”昔日是军事关隘,而今因铁路公路变成了区际联系的通途,说明区域界线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A 正确。

第5题,“太行八径”因修建铁路和公路,促进了太行山东西两侧的人口流动,使得东西两侧的风俗习惯日益接近,D正确;自然地理特征不会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而趋于相似,A错;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C错;人口密度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华北平原经济较黄土高原更为发达,人口密度较黄土高原更大,交通的完善有利于促进人口由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迁移,因此东西两侧人口密度不会日益接近,B错。

答案:4.A 5.D20世纪5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将石油、天然气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天然气资源趋向枯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

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

据此完成6~8题。

6.下列城市中可能会出现“荷兰病”的是()A.石家庄B.桂林C.拉萨D.鞍山7.这类城市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关停资源型企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B.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C.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D.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8.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①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中小城镇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6题,由题干中“荷兰病”的定义可知,可能会出现“荷兰病”的城市为资源型城市,四个城市中只有钢铁城鞍山符合,D正确;石家庄不是资源型城市,现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省会城市,A错误;桂林是旅游城市,拉萨是旅游城市、省会城市,B、C错误。

故选D。

第7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不能“一刀切”地关停资源型企业,A不可取;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利于改善本地投资环境,B可取;资源型城市带来的污染严重,要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C可取;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应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D可取。

故选A。

第8题,大庆可以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中小城镇,①对;大庆城市发展可以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②对;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是社会的倒退,城市的衰落,城镇化水平的下降,③错;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城市发展如果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现在的大庆就衰落了,④错。

故选A。

答案:6.D7.A8.A以色列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以干旱缺水著称。

为合理配置水资源,以色列修建了著名的北水南调工程,将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沿途设多座水泵站加压。

起始水源地是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213米),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向南注入死海(-415米)。

以色列沿海有狭窄平原,中北部为丘陵、裂谷,南部为沙漠,南北长约400千米。

据此完成9~11题。

9.以色列北水南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地势北高南低B.需水北少南多C.河网北密南疏D.降水北多南少10.以色列北水南调需消耗大量电能,主要原因是沿途()A.裂谷众多B.路程遥远C.高低悬殊D.河网密布11.推测以色列实施北水南调后,会导致()A.死海含盐量上升B.太巴列湖入湖水量减少C.北部地区降水量减少D.南部地区蒸发量加大解析:第9题,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岸,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时间短,降水少,故D项正确。

以色列地势南高北低,不利于调水,A项错误;需水北少南多是社会经济原因,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该地以干旱缺水著称,河网密度小,C项错误。

第10题,据材料可知,以色列北水南调的水源地是太巴列湖,海拔低于海平面213米,加之以色列中部和南部的地势均较高,沿途地势高差大。

在水源地需消耗大量动力,用水泵将太巴列湖的水抽往高处,沿途也需要多座水泵站加压,所以消耗电能较多,故C项正确。

第11题,起始水源地是以色列东北部的太巴列湖,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向南注入死海。

以色列实施北水南调后,会导致流入死海的水量减少,而其蒸发量不会减少,故会导致死海含盐量上升,A项正确;不影响太巴列湖入湖水量,B项错误;与北部地区降水量、南部地区蒸发量变化无关,C、D两项错误。

答案:9.D10.C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2020·宾县高二月考)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材料一某游客于2019年春节期间到火地岛旅行,以下是他的游记摘要:远处一座座青山雪峰,冰川遍布,蔚为壮观。

火地岛国家公园里的原始森林,很多树木匍匐在地,树冠形状奇特,当地称“醉汉树”或“醉汉林”,与岸上色彩鲜艳的小木屋一样,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材料二下图示意火地岛位置范围及乌斯怀亚的木头房子。

材料三火地岛南部的“醉汉树”。

(1)分析火地岛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8分)(2)试分析乌斯怀亚多为低矮木头房子的自然原因。

(8分)(3)分析在火地岛出现许多“醉汉树”的原因。

(6分)(4)从自然角度分析德雷克海峡号称“杀人海峡”的原因。

(6分)解析:(1)根据图中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中部为山地,因此岛的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2)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地处西风带,风力强盛,房子低矮可以防风;该地处在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交界,多地震,低矮的木头房子既抗震又能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屋顶倾斜,便于排水;此外,当地森林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

(3)火地岛地处西风带,全年盛行强劲的偏西风,风力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在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使得树冠形状呈现不对称;加之土层贫瘠,树根扎不深,易被风吹倒,顺风生长,形成许多“醉汉树”。

(4)德雷克海峡号称“杀人海峡”主要是因为穿越该海峡风险很大,这主要与该地区风急浪大、冰山威胁、寒流影响等有关。

德雷克海峡位于西风带,风浪大;纬度高,加之南半球西风漂流(寒流)的影响,水温低;靠近南极洲,有浮冰威胁;此外,海峡水域宽阔,海峡陡深,都加剧了通行难度,航行事故多发。

答案:(1)规律:降水西多东少。

原因: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西部为迎风坡,降水多,东部为背风坡,(2)木头房子反映:当地森林资源丰富,就地取材;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木头房子能减小灾害损失。

低矮房子反映:位于中纬西风带,风力强大,能防风。

斜坡屋顶反映:当地降雨、降雪多,利于排水等。

(3)终年盛行西北风(西风也可以给分),风力强劲,树木顺势匍匐在地;迎风面树枝易受损伤,背风面树枝正常生长,使得树冠形状呈现不对称。

(4)位于西风带,风浪大;纬度较高,加上寒流的影响,水温低;海峡水域宽;海峡水深;浮冰威胁。

13.(2020·南通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乌蒙山区高原山地占90%以上,地势陡峻,山高谷深,多喀斯特地貌,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乌蒙山区位置与部分优势资源分布图。

(1)列举乌蒙山区的优势可再生自然资源。

(8分)(2)产业扶贫是山区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结合乌蒙山区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条件,你认为当地可发展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发展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有哪些?(10分)(3)为加快乌蒙山区的资源开发利用,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10分)解析:(1)乌蒙山区位于我国西南林区,森林资源丰富,图中有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多溶岩山地,旅游资源丰富。

(2)非可再生资源有铅锌、铜,可发展有色金属冶炼;有煤可发展火电;有铁矿可发展钢铁工业;有磷矿可发展化工工业。

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产业层次和环境方面。

(3)乌蒙山区高原山地占90%以上,地势陡峻,山高谷深,经济落后,其困难可从交通、市场、技术、资金、人才和环境方面分析。

答案:(1)水能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

(2)火电;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冶炼资源利用率低;产业层次低;生态环(3)交通不便;距市场远;技术落后;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生态脆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