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海战役下一步作战方针

合集下载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无论战争规模还是取得的战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场战略性战役。

指挥三大战役的统帅部,中共方面是在河北西柏坡的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兼总司令朱德,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国民党方面是在南京的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和参谋本部(总长顾祝同),由于解放战争时期取消了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军委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亲自指挥国防部和参谋本部,甚至多次乘机到东北、华北前线指挥,但没有到淮海前线指挥。

国民政府在前线指挥的将领是: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另外杜聿明作为前敌总指挥负责了东北国军的撤退和徐州战场的现地指挥(刘峙的指挥部撤退到蚌埠)。

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负责辽沈战役,东北军区提供支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提供支援;东北野战军林彪、罗荣桓和华北野战军聂荣臻负责平津战役,华北军区和东北军区提供支援。

各军区系统主要提供的是军区地方武装和后勤支援。

战略决战的序幕是在山东战场上揭开的,这就是1948年9月16日至24日的济南战役。

华东野战军集中强大兵力对济南发动攻击,经8昼夜激战,歼敌11万人,取得胜利。

这是人民解放军解放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也是蒋介石以大城市为重点的防御体系总崩溃的开始。

[1] 中共中央1948年秋,东北战场上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东北解放区已拥有该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95%的铁路线。

东北野战军经过休整补充,到1948年8月止,拥有约70万人,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并有一支颇具威力的炮兵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四次计划渡江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四次计划渡江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四次计划渡江作战2019-08-311949年4⽉20⽇,⼈民解放军渡江⼤军在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统⼀指挥下,在西起江西湖⼝、东⾄江苏江阴的千⾥战线上,乘风破浪,分3路强渡长江。

国民党苦⼼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解。

发动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渡江战役是⼈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央军委曾有过四次渡江作战的计划。

渡江战役就是其中的第四次。

⼀1946年6⽉,发动反⼈民的内战,11⽉15⽇。

⼜召开国民党⼀党包办的“国民⼤会”。

清醒地意识到和谈的⼤门已被完全关死,中国⼈民只有经过⾰命战争推翻统治,才能使中国获得真正和平。

为此,于16⽇致电中共驻南京代表团,要即回延安:18⽇,在党内通知中第⼀次使⽤“⼈民解放战争”的名称来取代前⼀阶段⼀直使⽤的“⾃卫战争”;21⽇,他⼜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为解放战争的发展勾画了⼀幅⼤致的蓝图,计划⽤半年到⼀年的时间,消灭国民党七⼋⼗个旅。

使国共双⽅⼒量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就很容易超过。

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先是安徽、河南、湖北、⽢肃。

然后就可以再向长江以南”。

这说明,在⼼⽬中,“向长江以南进军”已是未来的发展⽅向。

在⼈民解放战争进⾏⼀年之后,1947年6⽉底,晋冀鲁豫野战军南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在中国⾰命的转折点刚刚来临之际,就开始考虑实施渡江作战。

7⽉23⽇,他命令华东野战军叶飞、陶勇两纵队(华野第⼀、四纵队)和两⼴纵队兵出闽浙赣,创建根据地。

之所以选择华野,是因为早在1944年12⽉,粟裕就曾奉命率部南渡长江开辟苏浙敌后根据地。

考虑到这⼀点,这次渡江作战⼜以华东野战军⼀部打头阵。

然⽽,这个渡江计划最终却没有实施。

原因是:在华野第⼀、三、四、⼋、⼗纵队转⼊鲁西南后,中央军委认为,为保障刘邓⼤军南下,在鲁西南需重兵钳制敌⼈,若渡江南进,势必分散兵⼒,对全局不利。

于是,于8⽉7⽇决定,叶、陶两个纵队和两⼴纵队集中鲁西南作战。

停⽌实施渡江作战。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鉴往知来实践报告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鉴往知来实践报告

关于江苏省徐州市淮海战役鉴往知来的社会实践报告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提高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们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孙锡平老师让我们开展了关于鉴往知来的社会实践这一主题的社会实践报告,我对自己的家乡的淮海战役(江苏省徐州市淮海烈士纪念塔)进行了调查,通过国庆节7天的调查访问,虽然说时间短暂,但是我让然深切的感受到淮海战役的伟大,感受到了淮海战役中的战士们的英勇、奋勇杀敌的献身的伟大精神,以及在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切都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不禁肃然起敬,像在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的战士们和群众们敬礼。

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从2011年9月26号到9月29日这四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

从10月1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一直到10月7日结束。

从10月8日起我开始整理、搜集并撰写调查报告,期间因为上课等其他因素,报告于11月25日完成。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战役,它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在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战争后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此次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较量,在此次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较量中,最终以解放军的胜利而告终,双方参兵人数总共为140万人,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60万,国民党80万,在此次战争中解放军伤亡十余万人,而国民党伤亡及战俘总共55万人。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

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

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

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

回顾淮海战役中的中原野战军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

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激烈,我军斩获之众,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淮海战役连同辽沈、平津战役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大大加速了全中国解放的进程。

这次战役,是党中央、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决策,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筹指挥,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支援,由华东、中原野战军和华北、华东、中原地方部队并肩作战,而共同完成的。

当时我任中原野战军参谋长,作为此次战役的参加者,仅就中原野战军在战役中的行动作一回顾,以供研究探讨。

一、作战方针和战役准备1948年9 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过去两年我军的作战成绩和整个敌我形势,规定了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在长江以北和华北、东北地区歼敌的任务。

中央军委要求全军应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15个旅左右,其中规定中原野战军歼敌14个旅左右,并攻占鄂豫皖3 省若干城市;指示全国各战场发起秋季攻势,中野协同华野作战,歼灭中原敌人,解放全中原;尔后协同各兄弟野战军,继续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之深远后方。

9 月6 日,正在中央开会的邓小平政委写信给中原局和中原野战军,传达了会议精神,特别强调提高纪律性,克服全党严重存在的无政府无纪律状况,是保障革命胜利的中心环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是1947年7 月、8 月间开始的。

我中野部队跃进大别山,在华东野战军协同下,以品字形展开于江、淮、河、汉之间,转战中原一年中,主力一部地方化,发展地方武装21万,创建了皖西、鄂豫、桐柏、江汉、豫西、陕南、豫皖苏等有3000 万人口的7个解放区,把敌人赖以进攻我军的后方,变成我军继续大量歼灭敌人,发展战略进攻的前进基地。

1948年7 月底至8 月初,中原局和中原军区在豫西宝丰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准备夺取全国胜利的指示,决定在过去半年作战和整党、新式整军的基础上,再以两个月时间进行整党整军。

论三大战役的战略方针与战术指导

论三大战役的战略方针与战术指导

论三大战役的战略方针与战术指导马群(033112)20111004281本文论述的是以一个工科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解剖的三大战役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指导,仅以此作为我近代史课的课程总结。

在此也借此文向我的近代史课任课教师许水贵老师表示感谢。

1948年秋至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对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伟大胜利。

三大战役“其规模之博大、气势之雄伟、战绩之辉煌、指挥艺术之高超,在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

”它不论在军事史上还是在革命史上,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学习和探讨。

1948年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和整个战局的发展演变,认为进行大规模战役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果断地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地发动、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敌人展开了空前规模的战略决战。

决战的时机抓住了,方向如何选定,进行哪些大的战役,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与战术指导,这便成为夺取决战胜利的根本问题。

当时从全国形势看,各个战场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我军的作战,但以东北战场的形势对我最为有利。

敌军方面,孤立无援,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撤守未定。

我军方面,兵力优势,地区广大,后方巩固,多方支援。

从战略上看,敌人既企图延长坚守东北几个孤立要点的时间,以牵制我军入关作战,又准备把东北敌军撤至华北地区,加强华中防御。

在此情况下,我们如把决战方向指向华北战场,就会使我军受到华北、东北敌军两大战略集团的夹击。

如果把决战方向指向华东战场,则会使东北敌人迅速撤退,实行战略收缩。

而如果把决战方向指向东北战场,情况就不同了,消灭东北敌军,既可粉碎敌人妄想牵制我军入关的企图,又可打破敌人战略收缩的计划,使我军实施战略机动,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并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使我军获得战略总后方。

鉴于上述情况,党中央、毛泽东确定,将决战方向首先指向东北战场,发起辽沈战役。

1948.11.7 毛泽东《淮海战役第一仗和第二仗的歼敌任务》

1948.11.7 毛泽东《淮海战役第一仗和第二仗的歼敌任务》

淮海战役第一仗和第二仗的歼敌任务(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七日)粟陈张钟刘,并告陈邓[2],华东局及王谭[3]:(一)完全同意鱼戌电[4]所述攻击部署,望你们坚决执行。

非有特别重大变化,不要改变计划,愈坚决愈能胜利。

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但将战况及意见,每日或每两日或每三日,报告一次。

(二)第一仗估计需要十天左右时间,力争歼灭黄百韬[5]十个师(包括四十四军),李弥[6]一个至两个师,冯治安[7]四个师(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刘汝明[8]六个师(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内),以上共计二十一个至二十二个师。

如能达成此项任务,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

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9],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

(三)为了连续作战歼灭大量敌人之目的,你们应仿照济南战役之办法,对我各作战部队,随战随补,随补随战,使部队经常保有充足的兵员和旺盛的士气,此点甚为重要。

为此,应将后方补训兵团,移到接近战场的位置,以便将已经训练好的新兵及俘虏,能够迅速补充部队,同时,将此次战役中所获俘虏,迅速接收训练及补充部队。

军委七日二十时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原件刊印。

注释[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震、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和后勤司令刘瑞龙的电报。

[2]陈邓,指陈毅、邓小平,当时分别任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王谭,指王建安、谭震林,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副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4]指粟裕、陈士榘、张震等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六日戌时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

电报说:“淮海战役决仍按已定方针执行。

为着驱逐与解决沂河以东沿岸少数土顽,便于掩护架桥和主力开进,今晚即以鲁纵围歼郯城、大埠之王洪九顽部;六纵围歼马头及南北沿河岸之敌;七纵围歼峄县、枣庄之敌;十纵包围临城,逼独立旅(土顽改编的)起义”。

潜伏上海的红色特工夫妻:毛主席称赞其发出的情报,原件成为文物上海潜伏特工刘人寿潘汉年

潜伏上海的红色特工夫妻:毛主席称赞其发出的情报,原件成为文物上海潜伏特工刘人寿潘汉年

潜伏上海的红色特工夫妻:毛主席称赞其发出的情报,原件成为文物上海潜伏特工刘人寿潘汉年在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纪念馆里陈列有一件重要文物——名为《徐州剿总情况》的密电原件。

这是淮海战役期间,中央军委收到的有关敌人部署最早、最完整的一份情报,对我军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毛主席为此连声称赞。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份情报究竟是如何取得的,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直到1997年,在国家有关部门不懈努力下,才真相大白,它和一对潜伏上海的红色特工夫妻密切相关。

相识延安1939年初的延安,春寒料峭。

刚刚成立的中央社会部,在枣园村西的一排窑洞里开始办公。

中央社会部,对内简称“中社部”,对外严格保密,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中枢机构。

社会部部长康生,知识分子出身,曾在上海从事特科工作多年。

社会部成立之初,他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的热血青年中,严格筛选,择优选拔,吸收了一批优秀知识青年加入,并加以系统训练。

来自上海的刘人寿和黄景荷,就是他亲自挑中的两位。

刘人寿,1 92 0 年 3 月 20 日出生于上海,年幼丧父,家中只靠姐姐教书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他少年聪颖,博闻强记,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格致公学,并成为该校第一位奖学金获得者。

格致公学,原为上海租界工部局和晚清重臣李鸿章共同创立的一所名校,学生思想活跃。

在校学习期间,刘人寿对国民党淞沪抗战的失败深感失望,参加了吴学谦等同学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

黄景荷,原名黄承珍,1921年6月出生于福州,上海务本女子中学学生,思想进步。

1937年12月,刘人寿、黄景荷等八位上海进步青年,受到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鼓舞,毅然结伴奔赴延安。

刘人寿和黄景荷随后进入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进入中央党校进修,结业后被分配到社会部。

一天,康生亲自找刘人寿和黄景荷谈话,布置两人返回上海潜伏,从事秘密情报工作,并让他们到社会部下属的情报部,找情报部长潘汉年报到。

潘汉年初见刘黄二人,顿觉眼前一亮。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
返 回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中心城市 作战方针 歼敌数
辽沈战役 1948.9-11.2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锦州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47万多人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徐州 中间突破 分割包围 55万多人
平津战役 1948.11-1949.1 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东北野战军 华北军区解放 军 北平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分割包围 52万多人
影响
西柏坡
48年9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意 义
1949年4月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三 大 战 役
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加速了人民的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准备 了条件。
<看谁最聪明>
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
很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
内就由弱变强,并最终打败国民党呢?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塘沽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改编有什么重要意义?
北平为什么能和平改编?
返 回
想一想
战略决战时间、作战方针和战果简表
战役名称
三大战役
关门打狗 各个击破
时 间 发起时间
作战方针 共计歼敌人数
战果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 解放东 北全境
平津战役
张家口

淮海战役: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淮海战役: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地方部队的配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历时66天,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区域内,发起了伟大的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为“徐蚌会战”)。

战役首歼黄伯韬兵团,继歼黄维兵团,再歼杜聿明集团,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

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的大部分地区,使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军队的铁拳面前,加速了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进程。

广大人民群众不怕牺牲,义无反顾地投入战争之中,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永不磨灭的伟大贡献。

大决战前夜1948年初秋时节,天高云淡,金风拂面。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个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小山村更是赏心悦目。

此时,中共中央正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

中国已经进入了大决战的前夜,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正酝酿着重大决策。

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年,中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通过不断地“拉壮丁”,总兵力虽然还保持在365万人左右,但大多数是在被歼后重建或遭受过我军狠狠打击的,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

分布在一线的国民党正规军共249个旅(师)170万人,分别被人民解放军钳制在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5个战场上,大多数只能守备战略要点和主要交通线,战略机动的兵力已捉襟见肘。

敌人后方的兵力,战斗力很弱,而且被我游击队所钳制,无法机动。

伴随着军事上的失利,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危机愈加严重,国统区经济更是急剧走向全面崩溃。

与国民党军队相反,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迅速成长壮大,总兵力已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达149万人)。

淮海战役的关键决策

淮海战役的关键决策

淮海战役的关键决策作者:常浩如来源:《群众》2018年第20期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这场气势磅礴的战略决战,不仅早已成为中国辉煌历史的一部史诗,也必将永远闪耀在人类文明的历史画卷之中。

淮海战役胜利的因素很多,如:战争的正义性,人民的支援,两大野战军和军区武装紧密配合,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济南战役胜利的基础,辽沈战役创造的有利形势,等等。

但应该说,中央军委、毛泽东、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首长高超的战略运筹与谋划、正确的决策与指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战役构想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及时调整战略,使小淮海的战役变成了大淮海的战役;在战役实施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基础,而歼灭黄维兵团则是淮海战役胜利的关键。

歼灭黄维兵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左右整个淮海战役的战场形势。

如果让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靠在一起,那就不得了,形成一个大集团,战役就不好打了。

在准确评估了战场的轻重缓急的基础上,实施了“吃一个、看一个、夹一个”的正确决策,保障了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

淮海战役最初的构想规模很小,被称为“小淮海”,但后来由于战场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民党军不利,国民党军被迫开始由战略进攻转为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的作战方针。

1948年9月16日凌晨,济南城头炮声震耳欲聋。

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被称为“三大战役序幕”的济南战役,并取得了胜利。

粟裕在济南战役胜利在望的时候,即着手部署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粟裕认为,豫东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9万多人,济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10万多人,证明打大规模歼灭战符合实际。

解放战争以来,随着敌我力量的消长和战略战术的变化,我军歼灭战不断向更大规模发展,就成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这种大规模的歼灭战发展下去,势将成为同敌人的战略决战。

粟裕还认为,要决战就要考虑战场条件和后勤供应条件。

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分析

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分析

三大战役战略战术分析一,主要战略思想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

为了防止东北之敌撤入关内与华北之敌汇合后增大华北解放军的作战压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阻止敌人南下,采取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其实,早在1948年初毛泽东就极富前瞻性地做出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示。

9月5日,毛泽东又强调在北宁线的作战“主力不要轻易离开北宁线”,使两翼敌(卫立煌、傅作义)互相孤立”,从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就地歼灭敌人。

7日,毛泽东再次指示“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锦州至唐山一线,而置长春、沈阳两地敌于不顾”。

在淮海、平津两战役中,毛泽东关于战役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

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全歼黄百韬兵团,又将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

徐州杜聿明集团也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至此,淮海战场上的敌人已被分割包围完毕,人民解放军已充分具备了对各孤立之敌展开全面进攻及全歼的条件。

但是在此关头,毛泽东出于配合平津战场部署并拖住华北之敌“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的考虑,毅然决定“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

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在25日前完成对天津,塘沽,芦台和唐山等地的包围,切断敌人从海上南逃的路线。

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

在东北战场上,针对敌人兵力部署在锦州、沈阳、长春三点一线的态势和撤退东北的企图,毛泽东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解放军“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并把首先夺取锦州切断北宁线作为“关门”的关键。

在淮海战场上,针对敌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点的“一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企图以此来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而且万不得巳时撒到淮南与南线敌人汇合以确保南京、上海的兵力部署,毛泽东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方针,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

毛泽东“笔墨文电”中的南京解放

毛泽东“笔墨文电”中的南京解放

2022.4在南京解放前后,毛泽东为虎踞龙盘之地的南京,留存了许多经典“笔墨文电”,记录着南京解放的光辉历程,也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感慨和思索。

毛泽东在《对今后作战方针的意见》中首次提到解放南京时代的进程,犹如环环相扣的乐章,不断鸣响起伏的和弦。

1947年,新年伊始,国统区各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接连不断,颇有先见之明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在给杜鲁门总统的报告中写道:“有迹象表明,示威也是间接针对国民政府的,而且是普遍反对国民党的不满情绪的一个信号……这一事件发生前不久,我曾告知国民党宣传部长,在中国国内反国民政府情绪的广泛一致性看来似乎正在发展,虽然……这种情绪的锋芒这次主要是指向美国,但是国民政府应该料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情绪就要转到直接反政府的方向上。

”果不其然,到了1947年5月20日,京、沪、苏、杭学生首先在南京举行大游行,发起挽救教育危机、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5000余名大学生,高举“京沪苏杭区十六专科以上学校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的横幅与写有“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孙中山画像在南京请愿游行,在珠江路口,游行队伍遭到了宪警的阻挠和镇压,重伤19人,轻伤90余人,被捕28人。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5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评论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

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

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

学生运动的口号是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亦即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

”“中国各阶层人民,包括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在内”,正在结成“一个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评论强调,从南京兴起的“五·二○”运动,已发展成“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

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从淮海战役看毛泽东的战略思维考试答案

从淮海战役看毛泽东的战略思维考试答案

1.淮海战役中,华野歼灭第七兵团后,总前委决定采取()提出的“吃一个(黄维)、挟一个(围困杜聿明)、看一个(阻止李延年、刘汝明)”的部署。

(3.0分)A.刘伯承B.刘毅C.邓小平D.毛泽东我的答案:A√答对2.()年()月,国民党开始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国共内战爆发。

(3.0分)A.1945,6B.1945,7C.1946,6D.1946,7我的答案:C√答对3.在济南巷战还在进行时,()致电中央军委及刘陈邓等,“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3.0分)A.毛泽东B.粟裕C.周恩来D.刘少奇4.“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提出的。

(3.0分)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孙中山我的答案:D√答对5.“蒋介石一变决策,黄百韬被歼;蒋介石再变决心,黄维兵团被歼;蒋介石三变决心,全部垮台。

”这句话是()说的。

(3.0分)A.粟裕B.章伯钧C.杜聿明D.李宗仁我的答案:C√答对6.华东野战军在歼灭杜聿明集团之时,生俘了杜聿明,击毙了敌第2兵团司令官()。

(3.0分)A.邱清泉B.李弥C.孙元良D.刘汝明7.中共中央决定彻底进行农村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时间是()(3.0分)A.1946年6月B.1946年7月C.1947年6月D.1947年7月我的答案:D√答对8.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伤亡()万人。

(3.0分)A.10.4B.11.4C.12.4D.13.4我的答案:D√答对9.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1个“绥靖区”司令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万余人。

(3.0分)A.45.5B.55.5C.60.5D.65.510.淮海战役的起止时间是()。

(3.0分)A.1948年10月6日至1949年2月10日B.1948年10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C.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D.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2月10日我的答案:C√答对1.解放战争时期,各地人民有组织地形成了反对蒋介石的第二条战线,这些地方包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淮海战役下一步作战方针〔1〕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粟谭,并告刘陈邓〔2〕:
(一)十八日二十四时电〔3〕谅达。

(二)估计黄兵团〔4〕今晚明晨可能全歼,我四、六、八、九及十三等五个纵损伤程度如何,望即告。

(三)叶飞〔5〕一纵你们准备使用于何处?现刘峙〔6〕依靠黄维〔7〕(十个师)、李延年〔8〕(在五十四军未到前是四个师)北上救命。

我们觉得南线集中中野三、四纵及叶飞一纵歼灭李延年兵团于宿县以东地区,是极关重要的一着。

李延年歼灭后即可续歼刘汝明〔9〕或将其驱至蚌埠,则黄维便陷孤立。

叶纵现到何处?你们是否可以将叶纵即交刘陈邓指挥,以便早日与中野三、四纵会合一起作歼灭李延年之充分准备。

刘峙令李延年戌哿进至大店集〔10〕,时间已很迫近。

同时请刘陈邓令陈谢〔11〕注意,不要过早打李延年,不要暴露兵力,应让李延年深入大店集以北地区再打为有利。

刘峙因受我韦吉〔12〕威胁,自以为李延年由大店集出褚兰〔13〕与邱清泉〔14〕夹击韦吉,必可收效,令李延年急进,因而可能造成我军歼灭李延年两个军的良机。

该两军四个师只有三十九军(王伯勋〔15〕)中的一个师战力较好一点,其余三个师战力均差,较易歼灭。

(四)你们集中二、三、七、十、冀十一、苏十一及鲁中共八个纵〔16〕,精心组织一次对邱李〔17〕之作战,以歼其四、五个师为目标,心愿不要太大,你们觉得兵力是否足够。

我们觉得最好是使用这样多的兵力,不要增多,以便将谭王〔18〕五个纵于结束黄百韬后,迅速移至曹村夹沟〔19〕地区休整,准备打黄维。

刘峙令黄维戌哿到宿县,他是没有估计到中野一纵在蒙城、宿县间的阻击及二、六纵准备对黄维后尾的打击在内,事实上黄维大约要二十三、四日才能到宿县。

如果我中野一、二、六纵作战得力,还可能使黄维多推迟几天到宿县。

如果我陈谢、叶飞准确地歼灭了李延年,又歼灭了或者驱逐了刘汝明,则黄维在宿县即处于我谭王(在夹沟)陈谢、叶(在固镇)的包围之中,尔后即可全力歼灭黄维,如像在碾庄〔20〕歼灭黄百韬那样,获得一个伟大胜利。

这时对于北面之邱李等部,则取钳制手段,待歼灭黄维后,再打邱李。

我们认为你们应按这个方针去部署兵力。

假如今晚明晨解决了黄百韬,则哿马两日谭王五个纵在碾庄附近休息,养梗两日即移至曹村、夹沟地区,准备休整一星期左右,即协同中野全力打黄维。

这样部署是否适当,望考虑电告。

军委
十九日十时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释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的电报。

〔2〕刘陈邓,指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当时分别任中原野战军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3〕即《关于阻歼南线敌人的部署》,见本卷第241页。

〔4〕黄兵团,指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兵团司令官黄百韬。

〔5〕叶飞,当时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6〕刘峙,当时任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7〕黄维,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官。

〔8〕李延年,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六兵团司令官。

〔9〕刘汝明,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八兵团司令官。

〔10〕大店集,镇名,位于安徽宿县东南。

〔11〕陈谢,指陈赓、谢富治,当时分别任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

〔12〕韦吉,指韦国清、吉洛(姬鹏飞),当时分别任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和副政治委员。

〔13〕褚兰,镇名,位于安徽宿县北部。

〔14〕邱清泉,当时任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官。

〔15〕王伯勋,当时任国民党军第第三十九军军长。

〔16〕原文如此,似漏写了“第十二纵队”。

〔17〕邱,指邱清泉。

李,指李弥,当时任国民党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官。

〔18〕谭,指谭震林。

王,指王建安,当时任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副司令员。

〔19〕曹村、夹沟,均镇名,分别位于安徽宿县北部和西北。

〔20〕碾庄,镇名,位于江苏邳县西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