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5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赵氏孤儿观后感(一):电影《赵氏孤儿》的大意是,春秋时代,晋国将军赵朔战功卓著,父亲是相国,妻子是国君的姐姐。
赵家的地位和威望显赫,受到奸臣屠岸贾的忌恨。
屠岸贾利用晋景公为赵朔庆功之机,设计以弑君之罪,诛杀赵氏家族三百余人。
赵朔妻子庄姬此时正巧生下儿子,她自杀前委托为其接生的医生程婴,在奉命前来诛杀庄姬母子的韩厥的帮忙下,将孩子藏于药箱中救走。
在全城大搜捕中,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
程婴和妻子在赵家好友大夫公孙杵臼的帮忙下,设计用自我的儿子换回赵氏孤儿,妻子、公孙杵臼被杀。
程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氏孤儿程勃养大,并让程勃认屠岸贾为干爹习武、读书。
十五年后,程勃长大成人,在明白所有真相后,杀死了屠岸贾,为赵家复仇。
程婴亦被杀死。
据司马迁《史记赵氏家》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朔家族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灭族之祸,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依靠韩厥等人帮忙复兴赵氏。
在我看来,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一节记述具体,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是一个传奇故事。
历史上,由此改编的各类古典戏剧,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
曾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流传到西方。
此次,由陈凯歌、陈红夫妻将这一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改编为电影,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然,《赵氏孤儿》影片亦有不足之处,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改编应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
《赵氏孤儿》原著中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家臣。
原著主题格调是:忠臣良士除奸惩恶,赵氏孤儿平反昭雪。
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而影片中的程婴却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局外人,卷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牺牲属情非所愿,养育赵氏孤儿十五年的动机,是为了让屠岸贾生不如死。
影片将具有明显古典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典故,改编成为反映乱世环境下,小人物悲情无奈的杯具故事。
这是在舍本求末,画蛇添足,极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赵氏孤儿观后感(二):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但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赵氏孤儿观后感1在这个星期,我和爸爸妈妈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新年贺岁大片。
其实,原本我是想看《大笑江湖》的,不过,当我看完了之后,我觉得,我不会后悔,我没有选错。
这部电影里,与很多文学作品一样,融入了母爱的伟大。
第一,赵氏夫人为了让自己刚生下来的孩婴安全的活下去,不惜把孩子交给程婴带出去,自己死在敌人的面前,并且,死之前,为了让孩子长达以后,做个老百姓,安全安宁的生活下去,还不忘嘱咐程婴在孩子长大以后不准把他的父母他的仇人告诉他。
这样,一来是为让孩子与程婴能成功逃离这是非之地,而来也是为了让孩子能好好的过平民生活。
第二,是程婴的妻子为了保护赵氏孤儿,不幸,自己与他们家才出生不久的婴儿被屠岸贾杀害。
这两件事情都在电影的前部分,确实很让人感动,不过,我觉得,这部电影讲述的更多的是父爱。
妻儿被杀,程婴心痛欲裂,自甘堕落,颓废下去。
不过,赵氏孤儿,还是要人照顾的,在程婴大醉一晚,终于想通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他心中对屠岸贾的恨自然不用说。
他决定,携子程勃(赵氏孤儿),一心一意跟随屠岸贾,当程勃长大,与屠岸贾结下深厚感情时以后,再带着程勃到屠岸贾面前,告诉屠岸贾,程勃是谁,我是谁。
十五年里,屠岸贾利用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地位,自己的财力,与程勃打交道,对这个义子疼爱至深,满足他的所有愿望,教他武功,让他上学堂,也在进一步的磨练、教导他处世之道。
把他培养成一个有野心的人。
而程婴,则以一种慈爱的父亲面孔去对待程勃,用温情去让程勃信任自己,以便到时侯让他送屠岸贾一剑时听话些。
虽然两个父亲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打算,但是给程勃的爱还是很深的。
到了电影的尾声,我们的.心随即也跟着提起来,只不过,电影终究还是电影,屠岸贾死了,而程婴也死了。
此时,影院里,我已经看到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有的人更是已经满脸泪珠了。
想想,连我们看电影的人,都这么深受电影的感情影响,都被感动,那程勃,同时失去两位父亲,这感觉肯定很不好受。
《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5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5篇)《赵氏孤儿》观后感当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赵氏孤儿》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赵氏孤儿》观后感1中国人是不喜欢悲剧的。
即使如梁山伯祝英台奔赴赴黄泉,也要在死后化为蝴蝶双宿双飞;即使如薛湘灵遭遇洪灾,沦为无产者,也会刚刚好投身于她曾救助过的赵守贞家中。
人说悲剧比喜剧更崇高,国人却终是闲散的,可以随着故事哭哭笑笑,却不愿面对悲剧带来的深深的思考。
最夸张的是窦娥的故事变迁: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窦娥冤”,窦娥甚至都不用死了。
曾有人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剧,那便是《赵氏孤儿》。
然而就是这真正的悲剧,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中,也被削弱了悲剧力量:程婴并没有在结尾处自杀,整出剧的结局是圆满的。
我决没有自虐倾向,圆满的结局是人人都期盼的。
但是我相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应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节不应该一味由作者掌控,而应该按照应有的方向发展。
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顺势而为之,把应有的结局还给作品和观众。
何况《赵氏孤儿》的取材,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
当然,这一点瑕疵并没有削弱京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戏,一股英雄气笼罩着全剧。
为了救赵氏孤儿——赵武,人们纷纷牺牲了自己。
因为赵武在此处已不单单是一个孩子,他是个象征。
赵武还在,被陷害被灭门的赵家就没有绝后,就还有个希望——有一天为赵家报仇平反,战胜邪恶力量。
是的,战胜邪恶力量是剧中人物敢于牺牲自己所为的真实目的。
所以,同样是为救人牺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赵氏孤儿”更有一种神圣,更高于现实,更有理想主义的色彩。
程婴是这出戏最重要的人物。
对于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处并不仅仅是他的胆识、智慧和牺牲精神,更有其多年来被人误会的忍辱负重。
扶孤与舍命,何难何易?公孙忤臼等人为了赵武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程婴却欲死不能,要承受着误会,要亲近佞臣,以图将赵武抚养成人。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5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为大家的《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人是不喜欢悲剧的。
即使如梁山伯祝英台奔赴赴黄泉,也要在死后化为蝴蝶双宿双飞;即使如薛湘灵遭遇洪灾,沦为无产者,也会刚刚好投身于她曾救助过的赵守贞家中。
人说悲剧比喜剧更崇高,国人却终是闲散的,可以随着故事哭哭笑笑,却不愿面对悲剧带来的深深的思考。
最夸张的是窦娥的故事变迁:到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窦娥冤”,窦娥甚至都不用死了。
曾有人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剧,那便是《赵氏孤儿》。
然而就是这真正的悲剧,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京剧中,也被削弱了悲剧力量:程婴并没有在结尾处自杀,整出剧的结局是圆满的。
我决没有自虐倾向,圆满的结局是人人都期盼的。
但是我相信,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本身应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节不应该一味由作者掌控,而应该按照应有的方向发展。
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顺势而为之,把应有的结局还给作品和观众(读者)。
何况《赵氏孤儿》的取材,是历史上真实的事件。
当然,这一点瑕疵并没有削弱京剧“赵氏孤儿”的艺术魅力。
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戏,一股英雄气笼罩着全剧。
为了救赵氏孤儿——赵武,人们纷纷牺牲了自己。
因为赵武在此处已不单单是一个孩子,他是个象征。
赵武还在,被陷害被灭门的赵家就没有绝后,就还有个希望——有一天为赵家报仇平反,战胜邪恶力量。
是的,战胜邪恶力量是剧中人物敢于牺牲自己所为的真实目的。
所以,同样是为救人牺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赵氏孤儿”更有一种神圣,更高于现实,更有 ___的色彩。
程婴是这出戏最重要的人物。
对于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处并不仅仅是他的胆识、智慧和牺牲精神,更有其多年来被人误会的忍辱负重。
扶孤与舍命,何难何易?公孙忤臼等人为了赵武牺牲了宝贵的生命,程婴却欲死不能,要承受着误会,要亲近佞臣,以图将赵武抚养成人。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优秀6篇】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优秀6篇】《赵氏孤儿》观后感篇一昨天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看了《赵氏孤儿》,不能说这是一部称绝的电影,也并没有期待的那么好看,但是,却让我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揪心到了最后。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春秋时期,大将军赵朔的夫人——国君的姐姐庄姬怀上了赵家孩子。
但是屠岸将军却被国君诬陷,屠岸就要灭掉赵家300多口人。
他们精心设下了一个局——赵家在赵朔打胜仗回来的时候,送了一些酒给国君,国君喝酒的时候,屠岸的手下就放了一只毒虫,让它去毒死国君(事先在国君的脖子上用红油画了一个圈,而毒虫就吃这种红油),借机当作是赵家送的酒毒死了国君,再假传圣旨,乘机灭掉赵家。
而民间的大夫程婴正在为庄姬把脉,而这时,被人差点害死赵朔踉踉跄跄地来到庄姬那里,让庄姬快逃,之后就死了。
庄姬让程婴给她接生,然后叫程婴保护好婴儿,之后便自尽了。
后来,全城的婴儿都要上交,因为赵家的婴儿就藏在这个城里的某一户人家中,而程婴的夫人把带回家的赵氏孤儿交了上去,夫人和自己的孩子躲到了公孙大人的夹壁墙里。
屠岸找到这里,摔死了孩子,杀死了夫人——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替了赵家的孩子。
程婴决定,好好的把孩子养大,再为自己的孩子、夫人报仇。
这部电影的最后,程婴和屠岸都死了,这部电影落幕。
看完这部电影,我竟然哭了,不为什么,就为程婴的命运和注定悲哀的赵氏孤儿(化名程勃),他们,注定不会得到幸福,即便是报仇了,又怎么样呢?只有15岁的孩子还能撑下去吗?自己如同父亲的人死了,知道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真相,这种打击,是多么巨大啊。
从一开始,命运就再也没对程婴和程勃微笑过,程婴为了赵家的孩子,舍弃了自己的妻儿,把赵家的孩子养大,只是为了报仇,这对孩子不公平。
程婴也许忘了,庄姬死前说的话:“不要告诉孩子他的父母是谁,不要让他报仇,让他过平民的生活。
”这部剧有点像反面教材,看了这部剧之后,我看出了世间的丑恶,在这个世界每个角落都有可能有很多生存在痛苦中的人,他们挺着,面对上天对他们的不公,他们从来没想过报复、报仇,只为了好好的生活而努力着,这就是在丑恶中的一点美好了吧。
赵氏孤儿观后感(3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3篇)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3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收集的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久前,我于江海大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
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
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
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
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
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
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
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最后遭到报应,最后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
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珍贵的生命。
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如果说程婴最后的下场是重于泰山,那么假设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缺乏道了。
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仰,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
屠岸贾,晋国大臣。
却实在“奸”得能够,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
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
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五篇精选
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五篇精选这部影片记叙的是西晋时期赵氏人们被人陷害,许多赵氏人口被杀,最终只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赵氏孤儿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1影片落幕的时候,脸颊上一片湿热。
剧中的每一个主角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婴和代表奸佞的屠岸贾。
作为影片的《赵孤》经过一番改编,屏除了作为元杂剧的传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坏人至坏的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生活、较贴近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孤》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杯具之一,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报仇的故事。
看完陈导的片子,我感觉改动颇大。
甚至说是把一切都设计在人的情理之中。
例如,改动最大的不是韩厥未死和公孙大人撞阶变被杀,而是程婴救孤的出发点,以及其子之死的出发点。
元杂剧中的程婴似乎是一个无畏的大英雄,为救赵孤,亲眼看见自我的儿子被剁为三段……陈导所塑造的程婴,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父亲。
他能够救别人,但他作为一个父亲怎能放弃自我的孩子?剧中还有三个人:庄姬、韩厥、公孙杵臼。
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别都被改换,庄姬并非拔剑而是自缢,韩厥乃是自刎,公孙大人则是撞阶而死。
无论何种死法,他们都是忠正善义、悲壮的灵魂!其中,葛优扮演的程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面容上刻着两个字“父亲”。
他不是什么大英雄,他只是一个父亲。
抱着儿子会开怀大笑的父亲……当他亲眼看见万恶的屠岸贾将自我的儿子摔在地上,只一声,没了声响……他,他崩溃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没法体会。
可当我看到严肃的父亲在一旁潸然泪下时,我想我明白了。
陈导的程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很胆小。
他只是个普通的郎中。
当庄姬夫人叫他力保赵孤时,他不知所措,他推辞,他犹豫,他觉得这不是他这种人该承受的。
就在这时,庄姬夫人说出了那一段作为一个母亲的话:等他长大了,不要告诉他仇家是谁,就让他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篇)《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1月日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演出的昆剧《赵氏孤儿》是北方昆曲剧院一次既是复古又是创新的试验。
言其“复古”是因为这一版《赵氏孤儿》基本上复原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
此杂剧分一个楔子和五折,北昆《赵氏孤儿》也是如此,同时还基本保留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
言其“创新”是因为在音乐和音响的设计上可谓中西结合,同时在舞台空间的设计上,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戏曲朴素观念和西方戏剧观念的结合。
北昆《赵氏孤儿》的舞台上基本复原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其中看得出设计者的苦心,但同时也反映了复古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剧每一折的曲牌都只能由一个脚色来唱,在此我们能看到第一折是由公主主唱,第二折韩厥主唱,第三折公孙杵臼主唱,第四折仍是公孙杵臼主唱,第五折赵氏孤儿程勃主唱。
但北昆《赵氏孤儿》并非除了主唱外其他脚色一概不唱,实际上其他脚色在适当的情况下也曾唱。
从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中我们能看到,不论每一折主唱在剧中是何人,剧本总是标以“正末”主唱,这个一人主唱应该算作是一种脚色主唱,以表示这个剧本是“末本”,除了正末外,剧中其他演员几乎是没有脚色规定的,所以原剧作中的程婴也没有分配固定的脚色行当,这种一人主唱的形式是受限于当时的脚色体制的,已不再适用于今天。
创作者在剧中多处打破一人主唱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明证,而且舞台上的主唱脚色发生了变化,第一折可算是旦主唱,第二折武生主唱,第三折和第四折公孙杵臼算作外或老生主唱,第五折程勃则算作贴旦扮娃娃生或小生主唱。
而不再是以前的正末一脚色主唱到底了,所以北昆《赵氏孤儿》的复古尝试应当说离原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而且,由于复古的考虑,舞台上的演员也有脱离脚色制的意味,例如公主扮相相比传统旦扮有很大改造,赵氏孤儿的扮相也是小生和娃娃生的结合。
由于每一折都有一个脚色主唱的缘故,程婴作为《赵氏孤儿》中最关键的人物在舞台上没有得到更充分的表现。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赵氏孤儿观后感(共含20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赵氏孤儿观后感“赵氏孤儿”的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朝中赵盾与屠岸贾为争夺大权明争暗斗,赵盾之子赵朔之妻庄姬夫人为晋国国君的姐姐,权力争斗中,大将屠岸贾设计陷害赵盾,并下狠心除掉异己,解除后患,于是将眼中钉赵家老小全部斩尽。
不料庄姬夫人当时有孕在身,其诞下婴儿得以由赵家门客程婴保全。
程婴舍弃自己儿子性命替换赵氏孤儿帮其逃过灭门之灾,并由程婴抚养长大成人,最后赵氏孤儿杀死仇人屠岸贾得以报仇雪恨。
电影《赵氏孤儿》以“赵氏孤儿”故事为蓝本,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惊心动魄、悲痛伤悯、含辛茹苦、报仇雪恨的`故事。
情节设计上把程婴由赵家门客改为民间医生,其子替死的过程也由意胆忠心改为命运的安排使之不得已而为之,最后又让赵氏孤儿认仇人屠岸贾做了义父,以期达到屠岸贾与赵氏孤儿先建立起父子亲情后,再揭露真相,让屠岸贾在悔恨、激怒、爱恨交织的复杂的情仇中痛不欲生,直至被赵氏孤儿亲手杀死。
可以说电影的前半部分张力十足,扣人心魄,这里既把故事的因果交代清楚,情节处理上也极尽合理,让人自然而然接受了程婴以子换子的壮举。
在预谋陷害段落,设计得精巧又紧凑,值得观赏。
直到电影演到程婴阴差阳错不得已用自己孩子的性命保全住赵氏孤儿后,风格突然一转,开始上演赵氏孤儿漫漫的复仇之路。
其实这一切乃程婴的复仇之路。
如果按照电影情节的安排,当真相揭晓,这必将是一出及其悲悯的故事,仇人与仇人的后代建立了亲情,但这种亲情不得已需要被彻骨的仇恨所覆盖,这真是悲剧中的悲剧。
但是电影最不给力的地方在于悲情在最后终没有给人以完全释放的出口,反而两个人物这时的性格塑造模糊,既不大恶,也不大义,这是电影最失败的地方。
如果电影不能在悲剧中让故事得以升华,或许他能尝试着释怀仇恨,电影如果能在庄姬夫人临死前嘱托的话,“不要告诉孩子的身世,不要告诉仇人是谁,就让他过老百姓的生活”和屠岸贾有一次和义子说的话,“你不把敌人当做敌人了,就没有敌人了”多做做文章,或许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赵氏孤儿》观后感(通用18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通用18篇)《赵氏孤儿》观后感篇1不久前,我张店全球通电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
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
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
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
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
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
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
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最终遭到报应,最终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
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赵氏孤儿》观后感篇2这部影片记叙的是西晋时期赵氏人们被人陷害,许多赵氏人口被杀,最终只剩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赵氏孤儿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这个孩子的母亲庄姬临死前将他托付给程婴,然后就自杀了。
程婴历尽千辛万苦救了这孩子,但却牺牲了他自己的妻子和儿女,程婴帮他取了一个名字:程勃。
之后程婴带程勃一起到屠岸贾做门客,在屠岸贾的门下,程婴以超强的毅力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程勃最终杀了屠岸贾,帮他的爹报仇,也帮程婴报了仇,但程婴也为此丢了宝贵的性命。
程婴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给人启发。
他的死印证了“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句话,他的死属于重于泰山,假如他没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5篇汇总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5篇汇总《赵氏孤儿》由史料的记载到话剧的演绎,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史学家的认真考据,也有作家的情感演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1屠岸贾说,你把他当成敌人,他就是敌人,不把他当敌人,他就不是敌人。
我想,即使一个辩证唯物论者,也会这样说,这是心里战术。
那究竟有没有敌人呢?如果没有,世间就没有纷争战乱,爱恨情仇。
还是有的。
我看电影总爱一直灵光闪现,然后不停滴说,朋友就和着。
我说:长脸的男人很好看;瘦点的男人真帅;为啥满街的人都穿五颜六色的衣服,就程婴一个穿一身白的?程婴为啥在程勃8岁前没什么变化,程勃15岁的时候忽然像老了几十岁?原来,男人过了更年期,一样加速衰老;一个被灭门300口的历史事件,《赵氏孤儿》的表现手法还是太柔了些,和陈导的长相很一致。
悲凉气氛靠想象,仅靠王学圻扮演的屠岸贾脸部细节刻画,我觉得没有完全突出应该慢慢凸显的刻骨的恨,没有灭门之刻骨的恨,怎能突出从相亲相爱到爱子弑干爹呢?仅靠程婴的几句平静故事式的讲解,无法让剧情出现突然转折,高潮就没有到达最高点。
《赵氏孤儿》观后感范文2不久前,我于江海大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
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
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
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
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
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关于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5篇
关于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5篇赵氏孤儿观后感1港台那块的编剧来大陆做历史正剧,还是欠火候,台词写得太没有张力了,拉完两集,没看到任何印象深刻的对白和情节,虽然不雷,但也很是普通,希望只是在埋线,之后会有爆发。
这片子走的应该是想走正剧范儿,就目前表现来看,别说和走向共和、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神级正剧比,就是相对台词那块较弱的贞观之治,也不大比得上,人家至少是从史书里白话出来的,可以当纪录片看,而赵氏孤儿大量情节是编剧杜撰,体现的是编剧水准,台词写得依旧乏味,不应该啊(同样是编剧自己yy情节,参考大明王朝编剧刘和平,对白非常抓人)。
前两集人物出现那么多,没怎么铺排好,性格都很薄,唯一立起来的几个人物,感觉都很,呃,怎么说呢,圣母化倾向很严重,我并不太认同。
没错,程婴是很伟大,但我一直觉得他伟大的点是在于,不仅是他所做的事儿,而是他的身份,他是一个小人物,没有贵族家训重礼义的熏陶,没有诗书典籍所谓天下大道的教诲,但他还是选择他心中的直道而行。
所以,虽然电视剧和电影都给他安排了医生的职业,医者仁心,试图以此将他此后的行为合理化,但不得不质疑,职业对人的影响会大到这种程度吗?电影那是没办法,容量有限,电视剧你有三四十集的容量,完全可以抽个一部分空间丰满程婴的心理刻画或是转变。
人物有阴阳面,全是阳面,会弱化最后程婴作出选择时的内心挣扎程度。
同样圣父化的还有庄姬和他老公赵朔,屠岸贾非要赵朔在x(原谅我忘了他的名字,反正选他对赵朔有利,都没给正脸orz)和程婴夫妻之间作出选择,要救程婴,就拿x跟屠岸贾换。
然后,晚上赵朔跟老婆一脸纠结诉苦,下面人都不让我救程婴,庄姬一脸严肃跟老公说,要讲情义,不然无以立足于诸国间,然后赵朔开始动摇。
亲娘咧,作为成熟政治家,你俩该考虑的不应该是怎么两全其美么,你以为是对方屠岸贾是洪兴帮大哥啊,讲义气,说好换就换,弄不好你把x交出,人一开心,就把程婴给杀了,我看你们怎么办,这种时候,不应该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上给屠岸贾谈判,暗地里把人给弄回来么。
赵氏孤儿观后感(优秀6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优秀6篇)赵氏孤儿观后感篇一在国内的几位大腕级导演中,陈凯歌原属于我不太喜欢的导演之列,并且是越来越不喜欢的那种。
陈大导演的早期作品有几部还是不错的,尤其喜欢那部《霸王别姬》,整部电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令观众揪心。
而这部电影也可能是主演张国荣杯具的引子之一。
但从《无极》开始,陈大导演的电影除了恢弘的场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与内涵。
但2023年拍的《梅兰芳》改变了我的看法,陈导的电影又列入我的观看计划中。
近期的贺岁片一部之后一部上演,导演、主演的牌子一个比一个大,前期炒作的热浪更是一个盖过一个。
老谋子的“山楂”炒的最凶,但其中味道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冯导的“地震”震动了观众的心,可说是催人泪下,但“非2”却成了“戏不够、噱头凑”的大杂烩;而姜大明星的“子弹”则飞的让人眼晕……。
那么,陈导的《赵氏孤儿》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说实话,这部电影比同档期的那几部贺岁片要好些,不再那么“无极”。
当然,电影好看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这部电影对《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动了较大的“手术”,说是“篡改”可能有点过,但若说是“改编”又有点不够。
虽然改动很多,但故事的主线和故事里的主要主角那是绝不能变滴,毕竟还有“尊重历史”的原则在限定着。
电影与历史记载相比,改动之处有很多,但差别最大的、最值得评说的应当是两处:一是程婴换孤的起因与过程,一是程婴抚养、教育赵氏孤儿的方式与过程。
本人认为:这两处较大的改动,正是影片“得”、“失”之所在。
《史记》中记载的“程婴换孤”这一情节是程婴与公孙忤臼商议的计策,是程婴忠义气节的体现。
而在电影中,这一情节被做了较大的修改,“换孤”的起因不再是程婴的仗义,而纯属陰差陽错和被逼无奈。
这样的改动令程婴少了些“假、大、空”的英雄主义气概,多了一份儿温情,添了一份儿人性。
这多少可算是电影改变中的“亮点”,应当属于“得”的部分。
只是在整个换孤过程中,程婴显得过分懦弱,过分被动,有悖于历史上这个人的本性。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1〝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影,我便期盼这电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日午时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精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能够独自去电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就一张.〞我竖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影的吗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后半部则较温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终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温情和人性,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理解本事.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奸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习武,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终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能够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终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性.精彩.刺激,有半部电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性,我认为是礼貌.提高之举.虎毒不吃儿,奸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性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对应着历史讲情节吧.春秋时代晋国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终在秦国的帮忙下成为晋国国君.即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多年跟随他的人当中,除了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赵衰是其中一员.由赵衰起赵家在晋国政治界位高权重,这是个起点,随着历史的发展,赵氏的后人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赵氏孤儿〞故事虽然于《史记》有记载,但不可全信,《史记》之前的史书很多没有记载,有记载者也多有出入.〝赵氏孤儿〞故事有多个版本,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让赵武认屠岸贾作义父,可见陈导演的版本与纪君祥版较相似.纪君祥版太著名了,此刻很多人说陈导演版有〝大改编〞,则有点牵强了.〝赵氏孤儿〞在明代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里,程婴携赵武远走荒野.一老头(古人寿命短)带着一小孩躲藏于荒山,要教他文化和武艺,还要帮忙他复兴赵氏,成功的可能性极低.如果认丧子的屠岸贾作义父,则赵孤长大成人,并受到良好教育的机会就很大,并且活在国都政治圈中,日后利用政治斗争复兴赵氏的可能性便高出许多.即便从情节的曲折性,以及忍辱负重的道德说服力来看,纪君祥版也是值得今日的投资者借鉴的.葛优不愧是中国贺岁片男演员一哥,把程婴演活了.真的英雄并非都高喊着口号就义.他就一江湖郎中形象,甚到有点猥亵.本来是局外人,但他受托孤儿,有意无意中以亲生儿子替换了赵孤,看着儿子被摔死,夫人被刺死,他还要忍辱负重把赵孤抚养大,还要想办法让赵孤为赵家,为程婴其本人报仇.当然还要复兴赵家,这点于电影里并未表述.程婴的活比公孙杵臼的死,难多了,程婴是真的英雄!葛优把英雄演活了,范冰冰和黄晓明的光芒都被他掩盖了.你不得不服他,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男人.最终我还想一些不太和谐的话.或者在很多人眼里无关痛痒,但也期望该博文读者明白.这影片犯了一个极严重的历史错误.2600年前不可能这么壮观的马战!原因很简单,马镫还没有发明.没有马镫,骑马是件很危险,很痛苦的事,要靠双腿夹紧马身.坐不稳,何谈马背上潇洒挥舞武器赵国的〝胡服骑射〞时没有马镫,秦始皇的轻骑兵也没有马镫,后者可从秦兵马俑中看到.轻骑兵更多只是骑马赶路,以到达快速行进.具体何时发明马镫,历史学家也不敢断定,能够肯定东晋时期有了马镫,而马镫在西方的出现,则是八世纪初.决定作战本事的要素有三:机动本事.攻击本事.防御本事.在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是骑兵,所以蒙古人能够一向杀到欧洲.热兵器时代陆战之王则是坦克,空中则是战斗机.制片方不可能不明白这些历史常识,我估计是为了迎合观众,仅有车战,不如加上马战过瘾.但这有明显的误导的成份.总的来说,《赵氏孤儿》是部挺好的电影,值得晚上飞车独自去观赏.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2在国内的几位大腕级导演中,陈凯歌原属于我不太喜欢的导演之列,并且是越来越不喜欢的那种.陈大导演的早期作品有几部还是不错的,尤其喜欢那部《霸王别姬》,整部电影充斥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戏里戏外不分情境的纠缠挣扎令观众揪心.而这部电影也可能是主演张国荣杯具的引子之一.但从《无极》开始,陈大导演的电影除了恢弘的场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与内涵.但_年拍的《梅兰芳》改变了我的看法,陈导的电影又列入我的观看计划中.近期的贺岁片一部之后一部上演,导演.主演的牌子一个比一个大,前期炒作的热浪更是一个盖过一个.老谋子的〝山楂〞炒的最凶,但其中味道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好;冯导的〝地震〞震动了观众的心,可说是催人泪下,但〝非2〞却成了〝戏不够.噱头凑〞的大杂烩;而姜大明星的〝子弹〞则飞的让人眼晕…….那么,陈导的《赵氏孤儿》又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说实话,这部电影比同档期的那几部贺岁片要好些,不再那么〝无极〞.当然,电影好看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部电影对《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动了较大的〝手术〞,说是〝篡改〞可能有点过,但若说是〝改编〞又有点不够.虽然改动很多,但故事的主线和故事里的主要主角那是绝不能变滴,毕竟还有〝尊重历史〞的原则在限定着.电影与历史记载相比,改动之处有很多,但差别最大的.最值得评说的应当是两处:一是程婴换孤的起因与过程,一是程婴抚养.教育赵氏孤儿的方式与过程.本人认为:这两处较大的改动,正是影片〝得〞.〝失〞之所在.《史记》中记载的〝程婴换孤〞这一情节是程婴与公孙忤臼商议的计策,是程婴忠义气节的体现.而在电影中,这一情节被做了较大的修改,〝换孤〞的起因不再是程婴的仗义,而纯属陰差陽错和被逼无奈.这样的改动令程婴少了些〝假.大.空〞的英雄主义气概,多了一份儿温情,添了一份儿人性.这多少可算是电影改变中的〝亮点〞,应当属于〝得〞的部分.只是在整个换孤过程中,程婴显得过分懦弱,过分被动,有悖于历史上这个人的本性.而救下赵氏孤儿后的程婴,原本该隐居深山,独自抚养教育赵氏遗孤,直至晋王幡然悔悟招其回宫.但电影里却让他不甘于深山的寂寞,反而带着年幼的赵氏孤儿投奔到死敌屠岸贾的门下,且让赵氏遗孤认贼作父.这一情节的设计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电影中,赵氏遗孤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屠岸贾诸多的恩惠,而他的养父从未给他哪怕一点点复仇的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怎样可能一下子聚集起满腔仇恨而手刃仇敌呢?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试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若没有君主的首肯而随便刺杀重臣,焉能不受到制裁?不受到追杀?所以,这处改动该算是影片中最大的败笔,最大的〝失〞了.另外,电影里韩厥的主角设计也令人感到诧异.历史记载中,韩厥将军并没有参与程婴救孤的过程,但他同情受到屠岸贾陷害的赵氏忠良,也多少明白一点关于程婴与赵氏遗孤的事情.是他最终让程婴和赵氏孤儿重新回到了〝人间〞,光明正大地走进了社稷.但在影片中,韩厥基本上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主角,除了在深受震动而放走救孤的程婴外,看不出他有任何存在的价值.说到底,陈大导演又犯了他一贯的老毛病——虎头蛇尾.陈导又一次开了个轰轰烈烈.颇为引人的好头,接续上一段平铺直叙的过程,最终却毁在了让人莫名其妙的结尾上.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3不久前,我于江海大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程婴,晋国大夫.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最终遭到报应,最终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程婴的以大局为重的精神感动着千千万万的观者,也给人以深深的启迪.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果说程婴最终的下场是重于泰山,那么若是他未能将赵氏孤儿抚养成才的话,那他的死就是轻于鸿毛,微不足道了.程婴的精神让我们敬佩,屠岸贾的嘴脸却让我们厌恶.屠岸贾,晋国大臣.却实在〝奸〞得能够,相对于三国时的曹操而言,真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赵相国向皇帝进酒时,乘机诬陷他,并要灭赵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胆颤!即使灭了赵氏三百人,他却连赵氏孤儿也不肯放过,定要斩草除根.但再以大局为重,舍小家而保大国的程婴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俗话说得好:〝好有好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后,他最终遭到了报应,死在了赵氏孤儿的剑下.真叫人怡然称快.像屠岸贾这种人,在当时,就是一个社会的败类.从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国时期刘备的一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今,我们做为一个公民,做为社会上的一员,更应当多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而不应当,一味的去干坏事,没有一颗善良之心,没有一颗关爱之心,没有一颗互助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那只会像屠岸贾一样,遭到人们的排斥,成为社会的败类.每部影片都不一样,每部影片也都发人深省.从《赵氏孤儿》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观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境至此还犹如汹涌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或许这就是影片的独特魅力所在吧!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4影片落幕的时候,脸颊上一片湿热.剧中的每一个主角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婴和代表奸佞的屠岸贾.作为影片的《赵孤》经过一番改编,屏除了作为元杂剧的传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坏人至坏的元素,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生活.较贴近的《赵氏孤儿》.元杂剧《赵孤》作为中国古代十大杯具之一,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报仇的故事.看完陈导的片子,我感觉改动颇大.甚至说是把一切都设计在人的情理之中.例如,改动最大的不是韩厥未死和公孙大人撞阶变被杀,而是程婴救孤的出发点,以及其子之死的出发点.元杂剧中的程婴似乎是一个无畏的大英雄,为救赵孤,亲眼看见自我的儿子被剁为三段……陈导所塑造的程婴,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父亲.他能够救别人,但他作为一个父亲怎能放弃自我的孩子?剧中还有三个人:庄姬.韩厥.公孙杵臼.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别都被改换,庄姬并非拔剑而是自缢,韩厥乃是自刎,公孙大人则是撞阶而死.无论何种死法,他们都是忠正善义.悲壮的灵魂!其中,葛优扮演的程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面容上刻着两个字〝父亲〞.他不是什么大英雄,他只是一个父亲.抱着儿子会开怀大笑的父亲……当他亲眼看见万恶的屠岸贾将自我的儿子摔在地上,只一声,没了声响……他,他崩溃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我没法体会.可当我看到严肃的父亲在一旁潸然泪下时,我想我明白了.陈导的程婴有一个鲜明的特点,他很胆小.他只是个普通的郎中.当庄姬夫人叫他力保赵孤时,他不知所措,他推辞,他犹豫,他觉得这不是他这种人该承受的.就在这时,庄姬夫人说出了那一段作为一个母亲的话:等他长大了,不要告诉他仇家是谁,就让他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他明白了!因为他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剧中描述程婴丧妻儿后的悲痛,陈导所给的行为是:钉门.在寂静的空房子里,仅有赵孤的哭声和那令人心疼的钉门声……二十年中,程婴忍辱负重,带赵孤一并投奔仇家,为报血海深仇……在拍摄片场,还没开拍,葛优这个大老爷们哭了.我想,这是父亲的力量!二十年后,赵孤应对程老爹对事实的解释,毫不相信.是啊!任谁也不回相信吧?他对程婴大吼:〝你有儿子吗?你有儿子吗?〞他深埋心底的将近二十年的委屈和苦楚通通爆发了!他满眼血丝道:〝我怎样就没有儿子?我怎样就没有儿子?〝当那扇钉门打开的时候,那里,一个婴儿篮……结尾,程婴死了,他身著白衣,白发飘飞.那一片红霞掩映处,他仿佛看到了自我的妻儿……赵氏大仇得报,儿子的仇也报了,于是他安然睡去……程婴,以父之名,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程勃,一个叫赵氏孤儿.而他们的父亲,名字叫程婴!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5葛优这个腕比较熟悉,主要是从广告上认识的,但还从来没看过他演的电影,虽然我老早就听说他被誉为影帝了.也许是看过的,但我有个特点,或者说缺陷吧,就是人意化妆,异常是古装,我就认不出谁是谁了.最近看了《赵氏孤儿》,黄晓明.鲍国安.赵文卓都是一眼就认出来了,庄姬和程婴是谁扮演的愣是没看出来,只是觉得十分面善.看完后百度了一下才明白,那是范冰冰和葛优...影片很好,起伏跌宕,错落有致,转折骤然,吸引眼球.看完之后会让人至少是让我产生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看到很多人都贬斥屠岸贾,说他残忍贪权,大逆不道,嘴脸丑恶.我实在难以苟同.首先,说他陷害忠良?陷害没冤枉他,忠良很难说.不要跟我大谈史载,以为你跑题了,我们在说影片.赵朔是个次要人物,镜头很少,但也足以炫显出他的张扬.狂傲与自以为是,着实不遭人喜欢.他的父亲赵盾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很难准确分析人物性格.能说的只是,他贵为相国,赵氏旗帜人物,很有魄力,临危没有昏厥,如此而已.赵氏,屠岸贾,谁忠谁奸,很难说.归根到底这算得上一场权势的争夺吧……追溯追溯杀戮的缘由吧.我以为有四:一.太监的煽动,这在影片中显而易见;二.权力争夺的必然,屠岸贾的功劳渐渐淡去,赵朔出征大胜而归,此消彼长下,采取些手段也是人之常情;三.复仇的情绪,屠岸贾以往迫于赵氏的责问无奈而又无辜地吞下了一只马眼,难吃是次要的,尊严受损才是怒根;四.祸起庄姬,屠岸贾是爱庄姬的,又多爱我们不明白,总之他厚葬庄姬,终生未娶,而她却恰恰嫁给了自我的政敌……先不说他们.我最欣赏的是赵盾的护卫队.勇猛,忠诚,精明,无畏.我认为,这等壮士,绝不是金钱所能收买的,如此看来赵盾还是颇有人格魅力的,士为知己者死嘛.要说还有褒扬的,那就是公孙杵臼了.这个人太潇洒了!正值,随和,勇敢,还有很多还有词宇以供形容的高洁品质.赵氏灭门时他敢于收容遗留的孤儿,平民协助时他肯自降身份向人作揖,执意牺牲时他先遣散下人,应时他没有一丝慌乱,中剑身亡时他没有丁点后悔.赵氏能结交这等君子,也不枉一死了.再说说程婴.只能说这是命运的捉弄,竟把他这个局外人安置在那个纠结的场景.他试图不介入,却被庄姬一句〝先生,你的药箱忘了〞逼上刀山.之后便是一连串的变故.婴儿误换,开口难言;性命要挟,不得不招;骨肉夭亡,发妻被杀……他还能怎样样呢?他活下去的支撑怕是仅有莫大的仇恨与韩厥的对饮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情节的法展,随着程勃的长大,事情的变换远不如他所料.勃儿渐渐疏远他,为难他,不信任他,而当他不得不揭开十五年前的血腥画卷时,怕是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吧……往事如风,如烟,散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仇恨只会酿造血与泪的杯具,而不会带来丝毫快感.世界上最失败的事莫过于让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去背负仇恨.〝孩子是无辜的〞,韩厥的话是对的.然而韩厥的人生轨迹为祸打乱.这怨不得别人,更怨不得他自我.〝换了我我也会这么做〞,屠岸贾如是说.可见人性往往是相同的.亦即是说,在应对同一件事情时,我们的做法往往一样,只是我们各自在扮演自我的主角,邂逅与经历不一样而已.公孙杵臼用生命阐明了什么叫交情;庄姬夫人用生命阐明了生命是母爱;贴身护卫用生命阐明了生命叫忠诚;程婴本人的死却充满了无奈,矛盾,纠结.屠岸贾也绝不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武功盖世,用兵如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也可是是命运拨下的一颗棋子.他本能够不爱,却选择了爱;他本能够不救,却选择了救;他本能够不死,却选择了死……人世间就是这样,纷繁复杂,难以言说……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心得。
赵氏孤儿观后感(通用16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赵氏孤儿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赵氏孤儿观后感篇1《赵氏孤儿》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更为详细的记载。
《左传》的叙述中导致赵家灭族悲剧的是君臣斗争,人物仅有晋灵公、赵氏家族和韩厥,且赵氏孤儿主要是由其母庄姬和韩厥的保护而免遭杀害;到了《史记》就演变成了屠岸贾和赵盾之间的矛盾和仇杀,且孤儿是因为有了赵家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的拼死营救才幸免于难。
司马迁的《史记》因其塑造了一个个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穿透力。
此后,赵氏孤儿的故事被改成戏剧广为传播。
南戏有《赵氏孤儿冤报冤》,元杂剧有《赵氏孤儿》,明传奇有《八义记》,我国京剧及地方剧种多有此剧目,其中以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影响最为深远。
主要原因之一大概在于启蒙时代法国的伏尔泰于1753~1755年把《赵氏孤儿》改编成舞台剧本,定名为《中国孤儿》,在巴黎各家剧院上演,盛况空前。
原因之二,有赖于王国维在《宋元戏剧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称之为:“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还有许多学者把它同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莱特》作悲剧美学的比较研究。
这则故事也曾因为先后被林兆华、田沁鑫和王晓鹰等导演搬上舞台而引发过热议,如今又由著名导演陈凯歌自编自导搬上银幕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令大家对这个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关注和兴趣。
观电影《赵氏孤儿》,编导的叙事角度和立场树起了新的坐标。
其对历史的叙述,既有着对史实的借鉴,对传统戏曲《赵氏孤儿》结构的沿用,也有着完全个人的想象,尤其在对程婴、屠岸贾这两个人物的理解上,以及对于悲剧意义的开掘上濡染了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思维方式。
《赵氏孤儿》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
《赵氏孤儿》电影观后感范文5篇赵氏孤儿观后感1不久前,我张店全球通电影院观看了《赵氏孤儿》这部影片,颇有感触。
至今,我的脑海中还时不时地浮现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画面。
这部影片记叙的是晋国时期赵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诛,只剩下一个孤儿,被大夫程婴收养,将他抚养成人并报其杀父之仇的事。
这部影片,刻画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两个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程婴,另一个是屠岸贾。
程婴,晋国大夫。
他是一个能以大局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人。
当年,赵氏遭诛,庄姬夫人走投无路时,将其子托付于程婴,并以身殉夫。
程婴将其子带回家,却在去公孙大人家时,赵氏孤儿被奉屠岸贾之命的官兵带走。
但他却铭记着庄姬夫人临死前说的话,于是他便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救回了赵氏孤儿,却牺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余,他便一心想着要将孩子抚养大,为他报仇。
于是,他将赵氏孤儿取名为“程勃”,并将他带到了屠岸贾的门下,做他的一位门客。
试问,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在屠岸贾的门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将程勃抚养成人。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屠岸贾最终遭到报应,最终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赵氏孤儿的刀下。
但他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
赵氏孤儿观后感2昨日去看了场《赵氏孤儿》,至少从散场后观众的交谈中来看,这部电影起码在普通观影者应当是博得了还算不差的口碑,我也替老陈舒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像像《刺秦》那样叫好不叫座,《无极》那样惨遭影评人和普通观众的如潮恶评。
影片的开头气场很大,情结丝丝入扣,毫不拖沓,宫廷政变更是一个视觉上的小高潮,让观众产了较强的代入感(尽管这样的刺杀场景和十月围城一样,按照现实逻辑分析几乎不可能这么惊心动魄)。
而大概出场十分钟左右就被秒杀的那个“王”虽然是一个没有多少戏份的配角,但却让我印象深刻,在凯歌的电影里,统治者往往是用荒诞手法塑造的集昏庸阴阳怪气于一身的主角,这和肤浅谄媚的张艺谋的构成鲜明比较,敢用隐晦的艺术形式去控诉极权主义政治,真实而不媚俗,是我最欣赏他的一点。
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25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精选25篇)赵氏孤儿观后感篇1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可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
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杯具,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
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
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杯具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
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
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
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
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
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杯具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
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齐》,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
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
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
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理解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
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义不孤-----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站在面前的男人,高大伟岸,手握权柄,身边却没有一个士兵,只是在手里拿着一把剑,和同样手握宝剑的自己冷冷对峙。
他是杀了自己三百多亲族的仇人,却又是自己的义父,十五年来对自己无微不至,亲手教给自己兵法武艺,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如今一切真相大白,手里的剑,本该毫不犹豫地刺出去,却为何又犹豫再三?
杀,还是不杀,对程勃,不,应该是叫做赵武的这个十五岁的男人,真的是一个问题。
十五岁,对于现代来说,还是一个孩子,而在两千年前,这样一个年龄的男人,却已必须背负起恩与仇,情与义的纠缠。
这是电影《赵氏孤儿》在结尾的镜头。
赵氏孤儿,是中国流传千年的传奇故事。
陈凯歌版的《赵氏孤儿》不以高科技为卖点,电影中的打斗镜头不少,但写实性很强,没有那些让人眼花缭乱华而不实的武打动作。
从中我可以看到陈凯歌真正专注的,还是用电影本身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这本是电影的本质。
他让观众可以从头看到尾,还是带着紧张的呼吸从头看到尾。
从宫廷暗斗,朝堂击犬,慷慨赴死,到义换婴儿,抚孤成长,再到最后仇人决斗,恩怨了结,电影里的每一步情节,都几乎和我们所熟悉的故事没有什么区别。
可是,为什么还是让人觉得好看,觉得不同以往?
因为王学圻。
这部电影中唯一一个出彩的演员。
王学圻演的是杀害赵氏满门的屠岸贾。
为了杀一个赵盾,各种阴险狠辣的手段接连出招,一环扣一环,让人丝毫没有喘息的空间更没有还手之力。
如此一个人物,够狡诈,够狠毒。
但仅仅只是演出屠岸贾的狡诈狠毒,那就不是王学圻了。
王学圻还演出了另外一个屠岸贾。
那是一个智勇双全、有情有义、敢作敢当的屠岸贾。
击杀赵盾,屠岸贾的确狠辣,但如此计划周密的刺杀,也反映出了他过人的策划和组织能力。
这是他的智。
从他个人的武勇而言,连程勃(赵武)的那一身本事都是他亲自传授,当程勃(赵武)在战场上遭到围攻,他孤身闯阵,凭一人之力救出赵武,这是他的勇。
当他还不知道赵武是仇人之子之时,他因为喜爱赵武,将赵武收为义子,把一身本事倾囊相授。
在赵武遭到程婴教训时,他以义父的身份予以保护。
这个时候,观众能看见的,是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对晚辈还带着点溺爱的长辈,哪里看的到他屠杀赵氏满门的狠毒?这是他的亲情。
当他从赵武虎虎生风的步伐身形中看出他是仇人赵朔的儿子时,
他动了杀机,并且成功地运用赵武随他上战场的机会,至赵武于死地---让他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此时此刻,他什么都不需要做,只要他转身离去,赵武必死!他也真的转身而去,但他却又转身返回---他听见了赵武情急之下的大喊:干爹,救我!他勒马回头,冲入敌阵,杀散敌军,救回了赵武。
那么精明的屠岸贾,能不知道救回赵武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心腹大患吗?
他最终还是救了,即使那是仇人的儿子。
但,赵武也是自己的义子,当赵武遇见危难的时候,他喊的,是---干爹。
那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屠岸贾。
赵武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屠岸贾也明白赵武已经知道了真相。
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动用自己手里的权利,发兵围攻赵武。
而是自己身穿铠甲,手提宝剑,面对面的站在赵武面前。
是的,即使是仇人,即使当年我用那么狠毒的手段杀了你全家,但现在你是我的义子,我是你的义父,就让我们用父子之间、男人之间的方式来解决吧。
那是一个敢作敢当的屠岸贾。
当他的剑刺伤了赵武的时候,他的眼里带着眼泪。
那是一个父亲对自己伤害了儿子的痛苦难言的泪。
当赵武的剑刺在了他的心脏,屠岸贾的脸上,居然带上了一丝笑容---十五年的恩怨,能用这样的方式解决,也许,不是最坏的吧!
我看《赵氏孤儿》,只看见了屠岸贾。
我没看见王学圻。
一个演员,把自己饰演的角色演到了观众忘记了他的境界,就是他最大的成功。
《赵氏孤儿》,就是用这样的情和义打动了我。
两千年的故事,无数的恩怨和人物,最终都幻化为飞烟。
而我们作为观众,却可以点头评足,历史,就是这样让人难以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