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合集下载

《火灾痕迹物证》PPT课件

《火灾痕迹物证》PPT课件

25
五、火灾调查人员的职责
重、特大火灾事故调查,应当成立火灾事故调查组的 职责:
1、查明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情况;
2、查明火灾事故的性质和责任; 3、提出对火灾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4、提出火灾事故处理和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所应
采取措施的建议; 5、写出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2021/7家和专业 人员对其性质、组成、特征、证明作用等进行鉴定, 并作出结论作为证据。
2021/7/11
20
四、火灾调查的程序(工作内容)
6、火灾损失核定:即计算、核定火灾经济损失和人员伤 亡情况。
7、起火原因、火灾性质和火灾责任的分析认定:即在查 明各种证据、线索和情况的基础上对起火原因等的分 析、判断和认定。
4、出版了许多关于火灾调查的书籍
薛纯山、张国珍,《现场勘查》;
任松发,《火灾物证化学分析》;
任松发,《火灾调查》;
公安部消防局,《火灾事故调查》;
张美德,李建华《火灾物证仪器分析》;
金河龙,《火灾痕迹物证与原因认定 》;
陈爱萍 、徐晓楠主译《柯克火灾调查》等。
2021/7/11
9
我国火灾调查的发展
0火灾痕迹物证ppt课件文档格式
《火灾痕迹物证》PPT课件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本课件PPT仅供学习使用
学习完毕请自行删除
吉林市“11·5”重大火灾事故
19人死亡、24人受伤。大厦一层二 区斯舒郎精品店仓库内的电气线路 短路所致 。
2021/7/11
2
2021/7/11
2021/7/11
24
四、火灾调查人员的职权
1、有权要求起火单位或个人保护好火灾现场。 2、有权要求有关单位或个人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 3、有权对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询问。 4、有权检查、提取火场痕迹物证或采取紧急措施(包括

《火灾痕迹物证》课件

《火灾痕迹物证》课件

火灾痕迹物证的分类
点状物证
如点燃的火柴头、打火机,能够提供明火存在 的线索。
线状物证
如燃烧导火线、燃烧图案,可揭示火源和传播 路径。
痕迹留下物证
如炭化物、液体残留,可用于判断燃烧过程。
灰尘痕迹物证
如火灾痕迹留在纸张、墙壁等表面,可提供火 源指示。
火灾痕迹物证的采集和保护
1
采集
使用合适的工具收集物证,确保不破坏证据。如使用火柴盒、玻璃瓶等容器保存 小物件。
《火灾痕迹物证》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火灾痕迹物证的定义和重要性,分类,采集和保护方法,常用 分析方法,以及其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会讨论火灾痕迹物证 分析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展望。
火灾痕迹物证的定义和重要性
了解火灾痕迹物证的定义是进行火灾调查和犯罪侦查的关键。火灾痕迹物证是指在火灾现场或火灾过程中产生 的物质证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灾的起因、燃烧过程以及火源等重要信息。
3 无法追溯混合物证
如果存在多种燃烧物质混合的情况,物证的分析结果可能无法区分各种物质的贡献。
结论和展望
火灾痕迹物证的分析对于火灾调查和犯罪侦查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需 要不断改进分析方法,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性,以便更好地为法律和社会服 务。
火灾痕迹物证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火灾痕迹物证在犯罪侦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火灾痕迹物证,可以确定火灾的起火点、加速剂的 使用情况以及火灾过程的重要细节。
火灾痕迹物证分析的局限性
1 物证破坏性
火灾痕迹物证在火灾过程中受到严重破坏,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
2 专业技术要求
对火灾痕迹物证进行分析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仪器设备,技术门槛较高。
2

火灾痕迹物证2烟熏

火灾痕迹物证2烟熏


管内的烟源自尘,炭末31
三、烟熏痕迹的提取
1.竹片(瓷片)刮取法:主要针对较浓密的 烟痕。 2.脱脂棉擦取法:主要针对较稀薄的烟痕。 3.对于烟尘或浸入物体内部的烟痕,可连同 物体一并提取。
32
19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三)证明起火特征
烟花厂爆燃
20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三)证明起火特征
汽油管道破裂泄漏引起爆炸起火
21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四)证明燃烧物种类
1、烟痕成分可作为判断燃烧物种类的依据。
2、根据烟痕表观性状判断(石油产品燃烧产
生的烟痕为黑色,有石油嗅味)。
22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3.组成
碳微粒为主
热分解产物
燃烧物的挥发组分 不燃固体氧化物
判断燃烧物种类
5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一)证明起火部位和起火点
1、依据门窗上部烟熏浓密程度
6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一)证明起火部位和起火点
2、依据“V”形烟熏痕迹
倚 墙 效 应
起火点
7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一)证明起火部位和起火点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一)证明起火部位和起火点
4、依据山墙上的烟熏痕迹
以天花板为 界限,烟熏 痕迹出现明 显分层,证 明起火部位 在天花板以 上。12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二)证明蔓延方向
1、依据“V”形蔓延痕迹
13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二)证明蔓延方向
2、依据建筑物烟气蔓延痕迹 窗户上方的
2、依据“V”形烟熏痕迹
8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火灾痕迹物证金属受热PPT课件

火灾痕迹物证金属受热PPT课件
4
5
一、金属表面颜色变化
2、金属表面氧化
➢ 金属在火灾条件下会在 其表面发生较常温条件下快 得多的氧化反应,产生不同 颜色的金属氧化物锈层。
➢ 铁在火灾中生成Fe2O3、 Fe(OH)3为红褐色,FeO为黑色;
➢ CuO为黑色,Cu2O为红褐 色(1000℃)。 铁在火灾中的氧化层6
思考题: 火灾作用下形成的金属氧化
点。
薄钢板在火灾中随温度升高,颜色依次由本色-黄色-棕紫色-蓝色-淡红色-橙红色-白色。
高温下金属的强度变化 沙发、席梦思床垫的某一部位只有几个弹簧失去了弹性,这个部位一般情况下就是起火点。
证明此处下部为起火点,有一高温火源。
1、金属熔渣——根据熔化金属熔点分析火场燃烧时达到的最高温度,根据熔渣的多少判断火势的强度及燃烧时间。
层与自然条件下较长时间形成的 锈层有何区别?
7
二、强度变化
金属在火灾作用下变形的原因在于火灾中金属
的强度降低。 比较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火灾蔓延方向及起火点。
黑色薄金属表面颜色变化与温度之间关系
火灾后观察鉴别金属物体上颜色和氧化层特征,反推出颜色变化部位火灾时达到的温度,通过对比找出受热温度最高部位来确定起火
薄钢板在火灾中随温度升高,颜色依次由本色-黄色-棕紫色-蓝色-淡红色-橙红色-白色。
如果两静片虽已失去弹性,但仍保持正常距离,说明火灾当时,它们没有接通。
1、金属熔渣——根据熔化金属熔点分析火场燃烧时达到的最高温度,根据熔渣的多少判断火势的强度及燃烧时间。
电熨斗表面变色,底部铸铁部分熔化,说明该熨斗的温度高于火场温度,处于通电状态。 薄钢板在火灾中随温度升高,颜色依次由本色-黄色-棕紫色-蓝色-淡红色-橙红色-白色。
2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2)对于液体物证:可用干净的取样瓶装取。 浸润在木板、棉织物等纤维材料以及泥土里的 液体,连其固体物品一并提取,样品也要放在 广口玻璃瓶或者其它能密封的容器内,防止液 体挥发。
(3)对于气体物证:最好用专门的气体收集器 收集。对于被吸附于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气 体物证,连其固体或液体一并提取。
注意事项:《火灾事故调查规定》第19条规定: 现场勘查中发现的有关痕迹物证,提取前、后应 当采用录像、照相等多种形式记录,并妥善保管。 提取物证时须有两名以上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并 在提取记录上签名。物证封装后要加盖公安消防 机构的印章。
(4)力学性能测定 力学性能测定主要是对材料 包括焊缝的机械强度、硬度等方面的测定,以 分析破坏原因、破坏力及火场温度。
(5)断面及表面分析 主要是对金属材料破裂断 面特征和材料内外表面腐蚀程度的观察检验, 从而分析判断材料的破坏形式和破坏原因。
3.直观鉴定
直观鉴定是具有鉴定资格的人根据自己 的知识、经验,用感官直接或用简单仪表 对物证的鉴定。
1.化学分析鉴定
➢ 化学分析鉴定是指对火场残留物的化学组成及化 学性质的测定。其主要目的是根据残留物、产物 分析火场存在的是什么物质,有无危险性,在什 么条件下造成火灾。
➢ 化学分析鉴定的主要内容: (1)分析起火点残留物中是否含有可燃性、易
燃性、自燃性气体、液体或固体的成份,测定含 有什么具体物质;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火灾痕迹概述 烟熏痕迹 木材燃烧痕迹 液体燃烧痕迹 倒塌痕迹
玻璃破坏痕迹 混凝土在火灾中的变化 金属在火灾中的变化 短路痕迹 过负荷痕迹
一、火灾痕迹概述
火灾痕迹物证的概念 火灾痕迹物证的提取 火灾痕迹物证的送检
火灾痕迹物证的检验

《火灾痕迹物证鉴定》PPT课件

《火灾痕迹物证鉴定》PPT课件
(10)对火灾现场烟熏痕迹物证的提取, 应拍照固定,必要时以火场制图和火灾现场 勘查笔录辅助说明。
必须通过分析烟尘成分来确定原来的可燃 物种类时,要收集烟尘作为检材。
火灾物证化学分析
一、气态物证的分析
常用检气管法(如汽油用甲醛---硫 酸检气管,呈现紫红色;一氧化炭 用发烟硫酸—五氧化二碘检气管, 呈现绿色;已醇蒸汽用硫酸—铬酐 检气管,呈现出橙色)和试纸比色 法(被测气体通过被试剂浸泡的滤 纸,产生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板 比较)
密度比空气大的气态物证(分子量大于29)易 聚集在低洼区域;密度比空气小的气态物证(分 子量小于29)易聚集在房间的最高处或天花板下 面。采样点应设在气态物证聚集的地方。
在车间内,如果生产是连续性的,可分别在生 产线上的不同工序采样;如果是间断性的,可在 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分别采样。
每个采样点应平行采集至少两个样品,样品测 定结果之差不能超过20%,并要求记录采样时的 温度、压力。必要时要在离火灾现场较远的地方 采集空白样品。
三、固态物证分析
熔点测定、荧光检验、燃 烧试验(火焰、烟、味、 灰的差别)
火灾物证仪器分析
热分析 色谱分析 原子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一、热分析
1、 热分析( thermal analysis)是在程序控制 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 类技术。
2、热分析技术的分类
火灾物证金相分析
主要用于电气线路火灾的鉴定和电器火 灾的鉴定。如短路火灾和过负荷火灾, 电熨斗、电热毯、电炉子、电烙铁、变 压器、日光灯镇流器、白炽灯等电热器 具引起的火灾。
结束
测定物理量 技术名称
ICTA简称
热重法
TG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1.证明起火点 根据烟熏痕迹的形状、位置、分布和浓密
程度可以确定起火点。
(1)如果在室内墙壁上有“V”形烟熏痕迹, 那么“V”形的底部就是起火点。
(2)如果吊顶内残存的山墙上烟熏浓密, 而吊顶下面室内墙壁上烟熏稀薄,则说 明吊顶内先起火;反之,说明室内先起 火。
(3)如果大部分烟熏痕迹在吊顶以下墙 壁上,而且吊顶上下墙面烟熏界线分明, 只有某部分墙壁吊顶上下烟熏浑然一体, 则说明起火点在这个浑然一体的烟熏痕 迹下面附近。
(4)在什么条件(温度、湿度、遇酸、遇碱、 混入杂质等)下某种物质能够自燃;
(5)某种物质燃烧时出现什么现象(焰色、烟 色、气味);
(6)某种物质在某种燃烧条件下遗留什么样的 残留物及其它痕迹。
(7)验证证人证言的真实性。
(四)火灾痕迹物证的后期处理
1.各种物证经有关方面的专家和部门鉴定,作 出结论并在火灾事故处理完毕后,可予撤销、废弃 或归还原主。
(4)力学性能测定 力学性能测定主要是对材料 包括焊缝的机械强度、硬度等方面的测定,以 分析破坏原因、破坏力及火场温度。
(5)断面及表面分析 主要是对金属材料破裂断 面特征和材料内外表面腐蚀程度的观察检验, 从而分析判断材料的破坏形式和破坏原因。
3.直观鉴定
直观鉴定是具有鉴定资格的人根据自己 的知识、经验,用感官直接或用简单仪表 对物证的鉴定。
物理分析鉴定是指对物质物理特性的测定。 (1)金相分析 通过金属构件内部金相组织变化, 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条件,从而判断火场温度及发 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剩磁检测 剩磁检测用来测定火场上铁磁性物 件的磁性变化,它主要用来鉴别是否雷击或较大电 流短路造成的火灾。
(3)炭化导电测量 电弧或强烈火焰可使木材等 有机材料炭化导电,通过炭化层电阻的测量, 鉴别电弧造成的火灾或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

第四章--火灾痕迹物证3.4节解析

第四章--火灾痕迹物证3.4节解析
较弱的电弧一般不能使平滑的大 块木材灼烧,但是较长时间断续 或连续电弧都可以使木材灼烧炭 化,在电弧点的作用下,木材形 成不规则的小坑。
12
(六)赤热体灼烧痕迹
热焊渣等高温固体以及通 电发热的灯泡、电熨斗、 电烙铁接触木材使其灼烧 的痕迹。
炭化非常明显,根据赤热 体温度不同,炭化层有薄 有厚;有明显的炭化坑,甚 至穿洞,炭化区与非炭化 区界限分明。
2
一、木材的基本特性
木材的燃点和自燃点 木材的燃点是指木材受热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被 一个外部明火火源点燃时热空气的最低温度。 木材的自燃点是指没有点火源的情况下,木材受 热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自行燃烧的最低热空气温 度。木材受热时间越长,自燃点越低(相对有一 个范围,一般在400℃左右)。
相同点—热空气的最低温度 不同点—有无外部点火源
证明 烧损缺口较小——火势蔓延快;烧损痕迹缺口较 大——火势蔓延慢。
15
三、木材燃烧痕迹的证明作用
(一)证明蔓延速度
16
油锅着火
三、木材燃烧痕迹的证明作用
(二)证明蔓延方向 1、火场中木房架柁梁头、
檩条头的残迹,通常沿 火灾蔓延方向,烧损情 况逐渐减轻,即形成先 短后长的形状。 2、相邻的木器或者同一木 器炭化层厚的一个或一 面先受火焰作用。
3
一、木材的基本特性
木材受热后的外观变化: 110℃水分基本蒸发完全; 150℃左右开始发生热分解,温度越高,热分解
速度越快; 200℃开始焦化变色; 260℃表面出现黑色; 300℃出现小裂纹; 360℃出现明显炭化裂纹; 400℃炭化层出现规则的龟裂纹,裂纹随温度的
升高而变短。 360℃~420℃达到自燃。
电弧
强烈的电弧灼烧引燃木材

火灾痕迹物证液体

火灾痕迹物证液体

思考题: 未烧易燃液体物证提
取应注意哪些问题?
21
案例:2002年大连“5•7”空难
提取烟尘部位
后部通风管道前后两端
后 部 厕 所 门
后部厨房及 储物柜
提取烟尘部位
餐桌板上下两侧
右后侧机体窗玻璃内外两侧
提取烟尘部位
27排座位及通道处金属
后部通道地板残骸
(二)低位燃烧
由于液体的流动性,往往在不易烧到的低位 (角落、边缘、背面)发生燃烧。
一四、、放液火体案燃件烧及现痕场迹特的征特征
(二)低位燃烧
思考题: 形成低位燃烧的其他
情况有哪些?
11
一、液体燃烧痕迹的特征
(三)烧坑和烧洞
由于液体的渗透性 和纤维物质的浸润性, 如果将易燃液体倒在棉 被、衣物、床铺、沙发 上燃烧后,则会烧成一 个坑或一个洞。
(二)证明起火原因和火灾性质 (三)证明肇事人或当事人
三、易燃液体物证的提取
易燃易液燃体液物体证物提证取种优类先顺序
盛装容器
地面
水样
人体物证
残留物
烟尘
金属桶 塑料桶 塑料袋 浸油物 其他物品
水泥 瓷砖 地毯 实木地板 复合地板 人造革 泥土
低洼处 救火用水
毛发 指甲 衣物
木块 炭灰 家具软垫 生活用品 残骸
清理废墟 扫除浮灰 用水冲洗
干透
挥发性强的液体除外
炭化区
一、液体燃烧痕迹的特征
(一)平面上的燃烧轮廓
1.水泥地面
一、液体燃烧痕迹的特征
(一)平面上的燃烧轮廓
2.瓷砖
一、液体燃烧痕迹的特征
(一)平面上的燃烧轮廓
3.木地板
一、液体燃烧痕迹的特征

火灾调查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火灾调查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二)变形
由于金属在高温下强度会下降,在载荷的 作用下会发生变形。
3 2
4 15
1.硬拉铝;2.青铜;3.钢;4.电解质;5.铜
不同材料短时发热时抗拉强度与温度 的关系。
强度 温度 21 99 204 299 398 500 590
(%) 金属
铸铁
100 100 100 99 92 76 42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第一节 烟熏痕迹
一、烟熏痕迹的形成
1形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炭附着在物体
的表面或侵入物体孔隙而形成。 2成分:炭微粒为主 ,有少量燃烧产物 、热分
解产物。 3烟熏程度的影响因素:由烟浓度和烟熏时间
决定。其中烟浓度与物质种类、数量、氧浓度、 温度、湿度有关。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3 证明燃烧时间和温度
利用炭化深度计算
燃烧时间:t=X/v
耐火建筑(混凝土、砖混结构)火场温度: T=T0+345lg(8t+1)
根据表面裂纹特征判断
4 证明起火点
V形豁口或斜面的低点可能是起火点; 天棚上的木条余烬在火场废墟的最底部, 说明起火点在吊顶内;
5 证明起火原因
电灼烧痕迹:电气线路短路 炭化均匀,边缘明显:液体燃烧
第五节 金属受热痕迹
一、火灾现场中常见金属种类
钢铁 铜 铝及其合金
二、金属受热痕迹形成机理
(一)、氧化变色 在火灾作用下,金属会发生氧化反应, 并在表面产生受热变色等变化。
铜:氧化产生氧化铜CuO、Cu2O氧化亚 铜,呈绿色、黑色。
铁:产生 Fe2O3 、Fe3O4、 FeO等,分别 显示不同的颜色。
4.电弧灼烧痕迹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8节金属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8节金属


二、强度变化


钢材强度在0~250℃范围内基本没有变化,在250℃ 左右略有增加。 受热温度达300℃以上时,钢材强度才开始下降; 500℃时强度只是原来强度的1/2;600℃时强度为原 来强度的1/6~1/7; 钢构件被烧塌处的温度至少500℃,且受火焰作用的 时间在25min以上。 但火场的屋钢架没有烧塌,也不能说明那里的温度不 曾超过500℃,也可能在那里火势发展快,火流很快 通过,可燃物很快燃尽了。
一、表面氧化变色
1、黑色金属在火灾中的表面颜色
镇流器外壳比较: 有金属光泽的为 非着火镇流器, 无金属光泽且氧 化严重、发白的 为着火镇流器。
一、表面氧化变色
2、表面油漆的变化 可以通过在火灾中金属表面油漆层被烧变色、裂 痕、起泡、炭化等变化层次,找出温度的变化顺 序,判定出温度最高的部分。

三、弹性变化

如果在火场发现沙发、席梦思床垫的某一部位的几 个弹簧失去了弹性,那么往往指明这个部位是阴燃 起火点。 正常情况下,静片(插座内静片和刀形开关静片) 都有一定的弹性,两静片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插头或 闸刀动片的厚度。在火灾条件下,插头插入插座或 刀型开关处于合闸位置,金属片就会退火失去弹性。
四、熔化变形
3、变形程度 建筑物中钢铁 构件的外形变 化越大,说明 其受热时间越 长,受热温度 越高。
卷帘门卷帘轴变形大的部位受热时间长, 下部为起火部位。
四、熔化变形
四、熔化变形

一般的火场温度在800º C~1000℃,熔点高于此温度的 金属不会发生熔化,如果火场中熔点高于1000℃的金属 发生熔化,就要考虑是否有助燃物,或是本身有热源。 低熔点金属在火场中也形成类似木材的斜茬痕,该斜茬 的斜面为迎火面,表明火灾的蔓延方向。

【课件】火灾痕迹物证-金属在火灾中的变化

【课件】火灾痕迹物证-金属在火灾中的变化

完整版ppt
15
五、组织结构变化
完整版ppt
16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铜制品在火灾中生成的锈层CuO为黑色, Cu2O为红色 (1000℃);而在常温下产生的锈层因为含有碱式碳 酸铜,所以呈现绿斑。
完整版ppt
5
3、金属表面氧化
金属在火灾条件下较短时间形成的锈层与自然条件 下较长时间形成的锈层有许多不同点。
前者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氧化物,厚薄均匀,颜 色一致,表面平整,锈层沉着时间短,结合不紧密, 起层,容易脱落;
钢构件被烧塌处的温度至少500℃,且受火焰作用的 时间在25min以上。
但火场的屋钢架没有烧塌,也不能说明那里的温度不
曾超过500℃,也可能在那里火势发展快,火流很快
通过,可燃物很快燃尽了。完整版ppt
7
三、弹性变化
金属构件、室内用具上的金属零件,在火灾后逐渐 冷却,弹性和硬度会有所降低,塑性和韧性会有所 提高,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这种变化越大。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退火或者回火的过程。 钢的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
近平衡组织的工艺过程。包括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等。目的:细化晶粒,均 匀组织,提高塑韧性,消除内应力,便于机械加工。
完整版ppt
8
三、弹性变化
如果在火场发现沙发、席梦思床垫的某一部位的几 个弹簧失去了弹性,那么往往指明这个部位是阴燃 起火点。
完整版ppt
10
四、熔化变形
1、金属熔渣
由于火场的区域温度不同、火焰作用时间不同,金 属物品会发生熔化、熔滴、熔瘤、软化等不同程度 的变化,冷却后形成金属熔渣。根据熔化金属熔点 分析火场燃烧时达到的最低温度,根据熔渣的多少 判断火势的强度及燃烧时间。

【课件】火灾痕迹物证-金属在火灾中的变化.ppt

【课件】火灾痕迹物证-金属在火灾中的变化.ppt
2、熔化变形轻重程度 金属熔化变形重的一面为受热面,据此可用于分析 火势蔓延方向和起火部位。
四、熔化变形
3、变形程度 建筑物中钢铁 构件的外形变 化越大,说明 其受热时间越 长,受热温度 越高。
卷帘门卷帘轴变形大的部位受热时间长, 下部为起火部位。
四、熔化变形
四、熔化变形
一般的火场温度在800ºC~1000℃,熔点高于此温度的 金属不会发生熔化,如果火场中熔点高于1000℃的金属 发生熔化,就要考虑是否有助燃物,或是本身有热源。
3、金属表面氧化
金属在火灾条件下较短时间形成的锈层与自然条件 下较长时间形成的锈层有许多不同点。
前者成分比较单一,主要是氧化物,厚薄均匀,颜 色一致,表面平整,锈层沉着时间短,结合不紧密, 起层,容易脱落;
后者成分除氧化物外,还含有盐、碱类化合物,薄 厚不均匀,颜色不一致,有锈斑凸起,不平整,锈 层与本体结合紧密,不起层,不易脱落。
三、弹性变化
金属构件、室内用具上的金属零件,在火灾后逐渐 冷却,弹性和硬度会有所降低,塑性和韧性会有所 提高,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这种变化越大。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退火或者回火的过程。
钢的退火:将钢加热、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 近平衡组织的工艺过程。包括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等。目的:细化晶粒,均 匀组织,提高塑韧性,消除内应力,便于机械加工。
五、组织结构变化
一、表面氧化变色
3、金属表面氧化 金属在火灾条件下会在其表面发生较常温条件下快得
多的氧化反应,产生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锈层。 铁在火灾中生成的Fe2O3和FeO为红褐色,其锈层也是
红褐色。火灾作用下的铁制品受到水流的冲击,则会 像淬火作用一样,使其表面发青,并使氧化层剥脱。 铜制品在火灾中生成的锈层CuO为黑色, Cu2O为红色 (1000℃);而在常温下产生的锈层因为含有碱式碳 酸铜,所以呈现绿斑。

火灾痕迹物证-1概述

火灾痕迹物证-1概述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十一节 火灾痕迹物证概述 烟熏痕迹 木材燃烧痕迹 液体燃烧痕迹 倒塌痕迹 玻璃破坏痕迹 混凝土受热痕迹 金属受热痕迹 短路痕迹 过负荷痕迹 火灾物证鉴定
物证的破坏情况;指明需检验的确切部位
④ 检验目的要具体、明确
21
送检物证的盛装
22
四、火灾痕迹物证的提取与送检
3、物证的后期处理
鉴定后的物证:在火灾事故处理之后,可以撤销、 废弃或归还原主 司法部门处理的案件:在调查结束后,将物证及 案卷移送人民检察院 具有典型意义的实物证据和痕迹:应保存,以备 总结经验
液体流淌痕迹
14
四、火灾痕迹物证的提取与送检
1、固定、提取
固定:笔录、照相、录像、绘图 提取:(1)固体物证:用手拿取。 (2)液体物证:用取样瓶装取。 (3)气体物证:气体收集器收集。 注意:(1)浸润在木板、棉织物等纤维材料以及 泥土里的液体物证,连其载体一并提取; (2)对于被吸附于固体、溶解于液体中的 气体物证,连其固体或液体一并提取。
17
盛装物上要标注 提取位置要标注
18
19
四、火灾痕迹物证的提取与送检
2、送检
选择鉴定机构 咨询 提交相关材料
鉴定委托书
介绍现场情况 鉴定物证(比对样品) 照片、提取位置图、录像等 填写鉴定登记表
20
委托书内容
① 案情简介
② 送检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③ 写清物证名称、数量;说明发现采集情况,
23
与物证有关的三个关键步骤-- 物证的发现、解释、运用
◆通过现场勘验,发现物证:发现要全面、细致;

火灾痕迹物证-6玻璃

火灾痕迹物证-6玻璃

h
3
二、玻璃的破坏机理
1、玻璃的熔融变形
玻璃不是晶态固体,而是固态液体,无 固定熔点,其内部的原子无序排列。
变形 软化,不流淌
完全熔化
470℃
740℃
1100~1300℃
h
4
二、玻璃的破坏机理
1、玻璃的熔融变形
h
5
二、玻璃的破坏机理
1、玻璃的熔融变形
h
6
二、玻璃的破坏机理
2、玻璃的热炸裂
玻璃是导热性很差的材料,当室内发生火灾 温度急变时,窗玻璃内外层总有温差存在,从而 引起玻璃内部胀缩不一致的现象,由于其性脆, 当温差达60~明作用
(三)证明打破时间
2、烟熏情况不同
(1)底面烟熏
起火前被打破的玻璃,其所有碎片
均 贴地的一面 没有烟熏;
起火后被打碎的玻璃,一部分碎片
有一 贴地的一面有烟熏。只要 块碎片贴地一面有烟熏,就说明它
是起火后被打碎的。
h
20
三、玻璃破坏痕迹的证明作用
(三)证明打破时间
h
12
三、玻璃破坏痕迹的证明作用
(一)证明破坏原因
3、残留在框架上的玻璃牢固度不同
玻璃在热炸裂时,大部分脱落后, 其残留在框架 上的玻璃附着不牢 固,在冷却后一般会自动脱落;
冲击破坏的玻璃,其残留在框架上
的,若没经过火焰作用,一般附着
比较牢固。
h
13
三、玻璃破坏痕迹的证明作用
(二)证明受力方向
(二)证明受力方向
4、放射状裂纹端部有未裂透玻璃厚度的痕迹, 没有裂透的那一面是受力面。 5、同心圆状裂纹,断面弓形线分散的一面是受 力面。
未裂透
h
击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在燃烧的可燃物掉落燃烧 2.起火点在地板上 3.地板上的纺织物燃烧 4.轰燃后燃烧
四、液体燃烧痕迹的证明作用

1.证明起火部位、起火点 2.证明起火原因 3.证明肇事者或当事人
五、液体燃烧痕迹的提取

提取部位: 各种燃烧轮廓内 家具的下面 地板裂缝 火灾后的死水面 各种生产装置、储存容器
第四章 火灾痕迹物证
第一节 烟熏痕迹
一、烟熏痕迹的形成

1形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炭附着在物体
的表面或侵入物体孔隙而形成。 2成分:炭微粒为主 ,有少量燃烧产物 、热分 解产物。 3烟熏程度的影响因素:由烟浓度和烟熏时间 决定。其中烟浓度与物质种类、数量、氧浓度、 温度、湿度有关。


二、烟熏痕迹的证明作用

钢铁 铜 铝及其合金
5. 赤热体灼烧痕迹


赤热体接触木材而留下 的炭化痕迹。 特征:炭化层厚薄不均, 有明显的炭化坑、洞, 炭化区域非炭化区界限 明显。
三、木材燃烧痕迹的证明作用

1 证明蔓延速度

炭化层薄,炭化与非炭化部分界限明显, 说明火势强,蔓延快。


炭化层厚,炭化与非炭化部分界限不清, 说明火势中等。 炭化层厚,炭化与非炭化部分有明显的 过渡区,说明火势小,蔓延慢。

第三节 液体燃烧痕迹
一、可燃液体燃烧规律



可燃液体的燃烧实质上是液体蒸气的燃 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性能与其易挥发程度有 关 可燃液体的流动性使其痕迹存在独有特 点
二、液体燃烧痕迹特征
1 平面上的燃烧轮廓
地 板 上 的 燃 烧 轮 廓
2 低位燃烧
3 烧坑和烧洞
4 呈现木材纹理
三、形成低位燃烧的其他情况
2 证明蔓延方向
(1)根据多个木构件残余部分判断
(2)根据不同侧面炭化程度不同判断 (3)利用斜茬方向判断 (4)利用木板上烧的洞的开口判断
3 证明燃烧时间和温度

利用炭化深度计算
燃烧时间:t=X/v
耐火建筑(混凝土、砖混结构)火场温度: T=T0+345lg(8t+1)

根据表面裂纹特征判断
第四节 玻璃破坏痕迹
一、玻璃的基本特性


组成:主要为SiO2的混合物,为非晶态 物质。 主要特性: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无固 定的熔点、导热性较差、脆性较大、性 质具有不同一性。
二、玻璃破坏痕迹的证明作用
1 证明破坏原因 (1)根据 裂纹形状判断

(2)根据落地点位置判断
(3)根据残留部分在框


断面上的弓形线 未穿透裂纹 凹贝纹痕迹 碎齿痕迹
3 证明打破时间


利用堆积层次判断
利用表面烟熏痕迹判断 利用断面烟熏痕迹判断 利用重叠部分烟熏痕迹判断
4 证明火势猛烈程度
猛烈:碎片细碎、飞散 中等:有裂纹 蔓延较慢:软化变形

5.证明火势蔓延方向



2 辐射着火痕迹

热辐射作用下,木材按照干燥、热分解、 炭化、无焰燃烧、明火燃烧的次序变化。
特征:炭化层厚、龟裂严重、炭化层表 面有光泽,炭化层表面裂纹随温度升高 而变短。

3 受热自燃痕迹

温度不高的长时间受热过程中,木材经历长
时间的热分解和炭化过程,最后发生自燃。

特征:炭化层深,有不同程度的炭化区,沿
根据玻璃热炸裂程度,分析火势发展情 况,进而分析蔓延方向。 根据玻璃变形情况证明 双层玻璃迎火面先破坏
5 证明火场温度

根据玻璃受热变形程度判断:

300~600oC,轻微变形;600~700oC表面 有明显凹凸变化;700~850oC,严重变形。
第五节 金属受热痕迹
一、火灾现场中常见金属种类
三、烟熏痕迹的提取与固定

烟熏痕迹的固定 烟熏痕迹的提取 烟尘的鉴定
第二节 木材燃烧痕迹
一、木材的基本特性
木材的容重 化学成分 燃烧过程 :干燥、热分解、炭化、燃烧



二、木材燃烧痕迹种类及特征
1 明火燃烧痕迹 在明火作用下,木材很快发生热分解并 燃烧炭化,发生气固两相燃烧。 特征:炭化层薄、炭化层裂纹较宽、深, 呈大块波浪状痕迹。
传热方向将木材剖开,可依次出现炭化坑、
黑色的炭化层、发黄的焦化层。


100~280º C左右,更低温度下的受热自 燃,其热分解和炭化时间更长。 特征:具有较深的不同程度的炭化区, 炭化层平坦,呈小裂纹,沿传热方向将 木材剖开,可依次出现炭化坑、黑色的 炭化层、发黄的焦化层。但焦化层居多。
4.电弧灼烧痕迹 电弧使木材很快发生燃烧,但由于电弧 作用时间短,若灼烧后未发生明火燃 烧或很快熄灭,可留下灼烧炭化坑。 特征:炭化层浅,炭化非炭化界限明 显,炭化可石墨化。
4 证明起火点
V形豁口或斜面的低点可能是起火点; 天棚上的木条余烬在火场废墟的最底部, 说明起火点在吊顶内;
5 证明起火原因


电灼烧痕迹:电气线路短路 炭化均匀,边缘明显:液体燃烧
四、木材燃烧痕迹的测量
现场炭化深度采用炭化深度测量仪测量。 实际炭化深度 =被火烧掉的木材厚度+实测炭化层厚度
3、证明起火方式

明火引燃:现场烟熏较轻 阴燃起火:烟熏浓重 爆炸起火:现场烟熏很轻
4、证明燃烧物种类 由于烟尘中含有燃烧物的残留物和 热分解产物,可以利用烟尘分析燃烧 物种类。例如鉴定烟尘中是否含有矿 物油的残留物和热分解产物。 5、证明燃烧时间:烟尘的附着牢固程 度;烟尘颗粒的扩散深度。
1证明起火点 (1)根据烟熏痕迹形状判定: “V”型烟痕,其下方可能对应起 火点。 “白点”痕迹,可能对应起火点。

(3)门窗上部烟痕

最先起火房间,门窗上部烟痕较重。
(4)天棚上部烟痕

如果天棚(天花板)上部起火,则上部 山墙上烟熏较重。反之,则为室内先起 火。
2、证明蔓延方向

根据烟熏痕迹浓重程度变化判断 根据同一物体不同侧面烟熏情况判断 根据热烟气层痕迹判断
6 证明开关状态
7 证明玻璃被打破时间


火灾前打碎,贴于地面无烟熏的玻璃 碎片。 火灾后打碎,贴于地面有烟熏。
8 证明容器或管道内是否发生燃烧
9 证明火 场原始状 态
10 判断死亡原因


火灾前已经死亡:没有呼吸,口腔和呼 吸道中没有烟痕。 火灾中死亡:在呼吸过程中吸入烟尘, 沉积在口腔、鼻腔、呼吸道等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