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的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的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f7ae17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1.png)
九年级科学的知识点归纳在九年级科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趣而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助于复习和巩固。
一、物理学知识点1. 动能与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因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 动量与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冲量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受的力的变化量。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总动量守恒。
3. 声音与光线: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机械波,而光线是由物体产生的电磁波。
4.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而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的差异导致的能量转换。
5. 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是由磁物质或电流产生的空间中的一种特殊物理现象;电磁感应是磁场与导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包括感应电动势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二、化学知识点1. 元素、化合物与混合物: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而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等。
3. 酸、碱与盐:酸呈酸性,呈酸性的常见物质有盐酸、硫酸等;碱呈碱性,呈碱性的常见物质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酸和碱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反应条件等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注意要平衡化学方程式。
5.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了所有已知的元素,包括了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原子量、化学性质等。
三、生物学知识点1.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每种细胞有不同的功能。
2. 生物遗传:遗传是指基因在生物体之间的传递和继承,包括通过性状传递的遗传和基因突变引起的新性状。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体、非生物因子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包括生物圈、群落、生境等概念。
4. 植物分类与结构:植物根据特征可以分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植物结构包括根、茎、叶等。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4741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e.png)
一、力和运动1.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拉力等。
2.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合成为合力,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合力可以分解为其他力,如平行力的合力等于向量和,垂直力的合力等于向量的矢量差。
3.运动的三要素:位置、时间、速度。
4.动量和冲量:物体的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的总动量在相互作用前后保持不变。
5.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没有合外力作用的物体必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相互之间作用力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光的反射与折射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反射角的光线、法线、入射角在同一平面上。
3.光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4.可见光谱: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和色散形成的连续光谱。
5.复制光的原理:镜子反射光线形成虚像,凸透镜和凹透镜折射光线形成实像。
三、静电与电路1.静电:物体失去或获得电荷时产生静电现象,带电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电场力。
2.电荷守恒定律:封闭系统中的总电荷不变。
3.电场:带电物体周围存在电场,电荷受电场力作用。
4.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用电器组成的闭合回路。
5.电阻和电阻定律:电阻是电流对电压的阻碍程度,欧姆定律指出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6.并联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总电压相等;串联电路中总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
四、热与温度1.热与温度:物体的热是物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内部动能。
2.温度:温度是用来度量物体的热的大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和开氏度。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0d59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4.png)
第一章: 酸碱盐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1)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呈现红色, 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
(2)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 滴入几滴石蕊试液, 若溶液呈现蓝色, 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若溶液呈现红色, 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思考:指示剂只能反映某种物质的酸碱性, 不能确定该物质一定就是酸或碱。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 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二、常见的酸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小心!闻溶液气味的方法是: 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 使少许气体飘进鼻孔(如右图所示), 千万不要直接凑近鼻子闻, 因为这样做很危险!(一)、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浓盐酸浓硫酸试剂瓶, 观察现象并闻气味;颜色、状态无色液体无色黏稠、油状液体打开瓶盖现象瓶口有白雾无明显现象原因有挥发性无挥发性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刺激性气味敞口久置现象质量减小质量增加原因有挥发性有吸水性分析:①盐酸是气体的水溶液, 浓盐酸易挥发。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雾, 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 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 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 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有吸水性。
因此, 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 都会变稀, 但原因不一样。
浓硫酸变稀, 是因为吸水性, 溶剂增加, 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 溶质减少, 溶剂不变。
因此, 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
(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实验步骤浓硫酸在纸上写字用木片蘸浓硫酸写字将浓硫酸滴到纱布上将浓硫酸滴到蔗糖上一段时间后的现象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蘸有浓硫酸的部分变黑由黄变黑结论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能使纸张、木条、布甚至皮肤脱水被腐蚀启发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切不可将浓硫酸滴在皮肤和衣服上, 因为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 因为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和氧原子按2: 1即水的形式夺取出来, 生成黑色的碳。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c62510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f.png)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梳理一、物质和化学反应1.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于化学反应无法再分解为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由两个或更多种元素经化学反应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3.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发生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4.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快慢程度。
- 化学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达到稳定状态。
5. 酸碱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 盐的生成: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二、能量和能量转化1. 功和机械能:- 功:物体受力移动产生的能力。
-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热和热传递:- 热:物体内部粒子之间的动能转化形式。
- 热传递:热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3. 光和光的传播:- 光:电磁波的一种,能量以光子的形式传播。
-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
4. 电和电路:- 电:电荷载体运动产生的现象。
- 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电器的连接方式。
三、生物和生态系统1. 细胞和组织器官:-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组织器官:细胞按照功能和结构相似性组合而成的单位。
2. 遗传和进化:- 遗传:将父母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的过程,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 进化: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产生新物种的过程。
3. 免疫系统和疾病预防:- 免疫系统:由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用于识别和消灭外来入侵物质。
- 疾病预防:通过接种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
4.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组成的系统。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f7f69c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b.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本章主要介绍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与区别,以及纯净物和杂质的辨别方法。
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无法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例如氧气、金属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
例如水、二氧化碳等。
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例如沙和水的混合物。
1.4 纯净物和杂质纯净物指只含有一种物质的物质,如金属、盐等;杂质指混合在纯净物中的其他物质,如空气中的尘埃。
1.5 纯净物和杂质的辨别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纯净物和杂质的外观差异进行辨别。
(2)熔点和沸点:纯净物的熔点和沸点是固定的,而杂质会改变其熔点和沸点。
(3)溶解性:纯净物可以根据其溶解性与溶剂反应的方式进行辨别。
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的基本单位、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生物体的层次结构。
2.1 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细胞组成有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
2.2 组织器官的构成和功能细胞可以按照功能相似的特点组织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可以构成器官,实现相应的功能。
例如肌肉组织可使生物体运动。
2.3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生物体的层次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个体五个层次,细胞是最基本的单位,个体是最高的层次。
第三章:能量与运动本章主要介绍能量与运动的关系,包括物体的能量、机械能和能量转化的规律,以及运动的特征和描述方法。
3.1 物体的能量物体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等而具有的能量。
3.2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表征物体运动的能量大小。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3.3 能量转化的规律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转化,例如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等。
九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更新版)
![九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更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104b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e.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点 (更新版)太阳系- 太阳系包含八大行星:水金地火木天玛冥。
- 水金地火为内行星,木天玛冥为外行星。
-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金星是最亮的行星。
- 地球是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
物质的三态- 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有固定的排列方式。
- 液态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有一定的自由度。
- 气态物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具有高度的自由度。
声、光、电的传播- 声音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光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 电通过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传导,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机械能由势能和动能组成。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高度等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可以通过重力、弹性等相互转化。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线在与镜面垂直时发生反射。
- 光线经过透明介质界面时发生折射。
- 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电流和电压- 电流是带电粒子在导体中的流动。
- 电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或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为电能时所涉及的能量转化比。
-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电压的单位是伏特。
全息投影技术- 全息投影技术利用激光干涉的原理来呈现立体画面。
- 它能够产生非常真实的立体图像,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医学等领域。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将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 进化是指物种逐渐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从而产生新的品种或物种。
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由电磁波传播而产生的能量传输过程。
- 它包括广播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分子与离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以化学键相连形成的最小化学单位。
- 离子是由带电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包括正离子和负离子。
科学与生活- 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dfe7dc5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f.png)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学科中,涵盖了多个知识领域,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
下面对这些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复习和梳理所学内容。
一、物理知识点1. 力和压力:力的概念和种类,如重力、弹力等;压力的计算和应用。
2. 运动和力学: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牛顿三定律的应用,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和不平衡力等。
3. 机械和能量: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如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机械功和机械效率等概念的理解。
4. 光学知识:光和光的传播,如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光的色散和成像原理。
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物质的分类,如金属、非金属等;物质的性质,包括酸碱性、燃烧性等。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如氧气、水等;混合物的分类和分离方法。
3. 反应和平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反应物和生成物;平衡反应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4. 化学能量:化学能的概念和变化,如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生物知识点1. 生物细胞:细胞的组成和结构,如细胞膜、细胞核等;细胞分裂的过程和遗传物质。
2. 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如植物和动物的分类;物种的形成和进化。
3. 生物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过程和发育特点,如人类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的因素和条件。
4. 生物的生态环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以上所列举的是九年级上学期科学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涉及到多个具体的概念和实例,同学们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实践的能力培养。
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实验和观察分析能力。
此外,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科学实验活动,也能够促进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
九年级科学必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科学必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492351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e.png)
九年级科学必备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物理知识一、力与运动1.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2. 受力与作用力:合力、分解力、平衡力3.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惯性、加速度和力的关系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对5. 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二、能量与功1. 动能和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和重力的关系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的转化、损失和守恒3. 功的计算:功的公式、功率和时间的关系三、压力和浮力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压强和力的关系、液压原理2. 浮力的原理和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的条件四、光与光学1. 光的传播与反射:折射和反射的规律、光的形象和实物2. 凹凸透镜与光学仪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光学仪器的应用第二部分:化学知识一、物质与化学反应1.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元素和化合物2. 化学反应的特征: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3. 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摩尔比二、原子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的构成和性质: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征:周期、族和元素的命名规则三、化学键与化合价1. 化学键的种类: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 化合价的计算和规律:原子价和离子价的关系、元素的化合价四、溶液与酸碱中和1. 溶液的浓度: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的计算2. 酸碱中和的反应:酸、碱和盐的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和应用第三部分:生物知识一、细胞与组织1.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的功能2. 组织的类型:动植物组织的分类和功能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基础:基因和染色体的结构,基因的转录和翻译2. 遗传规律和遗传工程: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突变和转基因技术三、人体与健康1. 消化、呼吸和循环系统: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疾病2. 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抗体和抗原的作用,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四、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圈、群落和生态位的概念,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2. 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总结:九年级科学必备知识主要涵盖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总结(最全)
![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总结(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f8d258212af90242a895e5ec.png)
九上第一章 知识要点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 红 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 + 碱 --- 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 3HCl + Al(OH)3 ==== AlCl 3 + 3H 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Cu(OH)2 + H 2SO 4 === CuSO 4 + 2H 2O 。
3、金属氧化物 +酸 ---- 盐 + 水 (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4、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②实验室制氢气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5、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 HCl + AgNO 3 === AgCl ↓ + HNO 3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 H 2SO 4 + BaCl 2 ==== BaSO 4 ↓+ 2HCl二、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 蓝 色,使无色酚酞变 红 色。
2、酸 + 碱 -----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 H 2SO4 + 2NaOH ==== Na 2SO4 + 2H 2O3、非金属氧化物 +碱 --- 盐 + 水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 2NaOH + SO 2 == Na 2SO 3 + H 2O4、碱 + 盐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 Ca(OH)2 + CuSO 4 ==== Cu(OH)2↓ + CaSO 4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 3NaOH + FeCl 3 ==== Fe(OH)3↓ + 3NaCl三、金属的性质1、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2①2、金属单质 + 酸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 Mg+ H 2 SO 4 === Mg SO 4 + H 2↑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 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3、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①湿法炼铜 Fe + CuSO 4 === FeSO 4 + Cu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 Cu + 2AgNO 3=== Cu(NO 3)2 + 2Ag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金属加溶盐 强进弱出 。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96b26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7.png)
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一、物质与化学变化1. 纯物质与混合物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种形式。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具有可变的化学性质和组成比例。
2.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根据化学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基于化学组成,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基于性质,物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新的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进展的程度。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粒径、催化剂等。
5. 酸、碱与盐酸、碱和盐是常见的化合物。
酸具有酸性物质的性质,碱具有碱性物质的性质,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
6. 酸碱中和反应和中和滴定酸碱中和反应是指将酸和碱按化学计量比例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
中和滴定是一种精确确定酸碱浓度的实验方法,通过滴加标准浓度的酸或碱来使反应完全发生。
二、光学与光的传播1.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
当光遇到媒介表面发生折射或反射时,会改变传播的方向。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光滑表面上的反弹叫做反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的不同,光会发生弯曲现象,称为折射。
3. 镜面反射与平面镜成像镜面反射是光在光滑平面镜上发生的反射现象。
平面镜成像是指通过平面镜将物体的反射光聚焦到一点上,形成虚拟的像。
4. 透镜成像透镜是一种以两个曲面为界的透明介质,光线经过透镜折射会发生聚焦和发散。
凸透镜聚焦光线,形成实像;凹透镜发散光线,形成虚像。
5. 光的色散与光谱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率不同,产生色散现象。
通过光谱仪可以将光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形成连续的光谱。
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62811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72.png)
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而电子质量很小。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
3.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结合形成的。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于其组成和结构。
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判断,而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来认识。
二、力学1. 运动的描述与规律运动状态的描述需要考虑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因素。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相同的量。
2. 力与加速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可以改变物体形状。
质量是物体对力的抵抗能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这个力被称为合力。
合力可以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
反过来,一个力也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这些力分别作用在不同方向上。
4. 动能与功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其大小与其质量和速度有关。
功率是描述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
三、能量与能源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2. 火力发电火力发电是利用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蒸汽推动涡轮机运转,从而产生电能的过程。
3. 核能的利用核能是指核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核能可以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来释放,从而产生大量的能量。
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边界时改变方向。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方向。
2. 光的成像凹透镜和凸透镜可以将平行光线聚焦或分散,从而产生实像或虚像。
科学九年级知识点
![科学九年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54a6e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2.png)
科学九年级知识点一、物质组成及性质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氢、氧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纯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如土壤、空气等。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改变化学组成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腐蚀性等。
二、力、功和能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速度的作用,有大小和方向。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能:物体由于所具有的性质或所处的位置而具有的做功能力。
三、热、温度和热量热:物体间因温差而传递的能量,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
温度:反映物体热的程度的物理量,是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度量。
热量:物体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四、运动和力学力学: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
质点:形状可忽略不计,只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位置的点。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有变化的运动。
五、电流和电压电流:电荷在导体中的传递,是一种电荷的流动。
电压:电荷在电路中流动产生的电势差。
六、能源和能量转化能源:使物体发生运动、产生光、发热或做功的物质或其他形式。
能量转化:能源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七、光的传播光线: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八、声音的传播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介质的振动传递。
九、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组织:相同功能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的结构。
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形成,完成一项特定的生理功能。
总结:以上是科学九年级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组成及性质、力、功和能、热、温度和热量、运动和力学、电流和电压、能源和能量转化、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以及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等。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2a501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f.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引言本文档旨在全面总结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为考试和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分学科逐一梳理重点概念、原理和公式,并提供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物理学1. 运动与力学-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 力学基本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 功和能量的概念:功的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
- 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动量的计算、动量守恒定律。
2. 热学- 温度和热量:热量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 水的相变:冰点、沸点、比热容。
3. 电学- 电流的基本概念:电流、电阻、电势差。
- 电路的组成: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 磁学:磁场、电磁感应。
化学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结构:电子、质子、中子。
- 分子与化合物: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 化学反应: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链、碳环。
- 有机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
生物学1. 细胞结构与功能-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 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
- 生物的进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3. 人体生理- 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 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
学习策略- 定期复习:使用间隔重复技术,巩固记忆。
- 做笔记:梳理重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 实践操作:进行实验和项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结语通过本文档的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九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记住,持续的努力和实践是成功的关键。
祝学习进步!。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483e8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b.png)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九年级科学知识点概述一、物理科学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和单位- 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和重力- 动量和动能-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2. 能量- 能量守恒定律- 势能和动能- 机械能的转换- 功和功率3. 电学- 电荷、电流和电压- 串联和并联电路- 欧姆定律- 电阻的计算- 电能和电功率- 电磁感应4. 光学- 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 折射定律- 透镜的成像- 光的色散5. 热学- 温度和热量-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热膨胀和热收缩-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机的原理二、化学科学1. 物质的组成- 原子和分子- 元素和化合物- 周期表和元素符号-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2. 化学反应- 反应类型(合成、分解、置换、复分解)-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条件- 酸碱反应和pH值- 氧化还原反应3.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气体- 状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 物质的溶解性和溶液4.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燃烧和能量释放- 电池和能量转换三、生命科学1. 细胞学-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2. 遗传学- DNA的结构和复制- 遗传信息的表达(转录和翻译)- 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的模式(孟德尔遗传)3.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组成- 食物链和食物网- 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4. 人体健康- 人体系统(循环、呼吸、消化、神经系统) - 健康和疾病- 营养和健康饮食- 运动和身体健康四、地球科学1. 地质学- 地球的结构- 板块构造理论- 地震和火山- 岩石的类型和形成过程2. 水文学- 水循环- 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3. 天文学- 太阳系的组成- 恒星和星系- 天体的运动和观察以上是九年级科学课程的关键知识点概述。
这些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周围的世界,并为将来的学习和探索奠定基础。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品)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216df3c2cc58bd63086bd7c.png)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2、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方法:观察和实验。
3、硫酸铜晶体(胆矾):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4·5H2O==CuSO4+5H2O ; CuSO4+5H2O==CuSO4·5H2O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4、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变性而发生凝固;(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或作为少量水分的吸水剂,遇水变蓝色。
第2节常见的酸1、酸的定义:一些物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电离: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H Cl = H+ + Cl— H2SO4 == 2H++ SO42— HNO3 == H++ NO3-2、常见的酸:盐酸HCl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石蕊试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2)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5、酸的通性(1)酸使指示剂变色:无色酚酞不变色,紫色石蕊变红色.(2)酸 + 碱==盐 + 水3HCl+ Al(OH)3== AlCl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2SO4 +2 NaOH== Na2SO4 + H2O(3)酸 + 某些盐==新盐 + 新酸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实验室制取CO2)HCl+ AgNO3== AgCl + HNO3(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2SO4 + BaCl2==BaSO4 + 2HCl (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酸 + 金属氧化物==盐 + 水6HCl+ Fe2O3==2 FeCl3 +3 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形成黄色溶液)H2SO4 + CuO== CuSO4 + H2O (黑色粉末氧化铜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5)酸 + 某些金属==盐 + 氢气Fe + 2HCl== FeCl2 + H2(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溶液变浅绿色)Zn + H2SO4== Zn SO4 + H2 (实验室用于制H2,有气泡产生,锌逐渐减少)6、酸的个性(1)盐酸HCl: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b39cc4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6.png)
九年级科学上全册知识点速记第一章:物理1.1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分子结构:固体分子紧密排列、液体分子有规则但相对松散、气体分子间距较大。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和化学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1.2 力与压力- 力的定义: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态的作用。
-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等于作用力除以受力面积。
1.3 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 物体的受力分析:合力、分解力、平衡力。
1.4 机械能和机械运动- 机械能的定义: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动能的计算: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 势能的计算:势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
- 守恒原理: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
第二章:化学2.1 物质的分类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纯物质(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不均匀混合物)。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2 酸、碱和盐- 酸的定义和性质:具有酸味、能与碱中和、能腐蚀金属等。
- 碱的定义和性质:具有碱味、能与酸中和、能与油脂化合等。
- 盐的定义和性质:化学物质,由酸和碱反应生成。
2.3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反应物、生成物、化学符号、系数等。
- 化学反应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2.4 金属元素的性质和金属的利用- 金属元素的性质:导电性好、导热性好、金属光泽等。
- 金属的利用:制造工具、建筑材料、导电线、硬币等。
第三章:生物3.1 素材的分子成分和构造- 生物的主要组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
- 生物大分子的构造: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甘油酯等。
3.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91ff13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1.png)
九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
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物质的颜色、硬度、密度、导电性等进行描述。
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变化,如固体熔化成液体,液体蒸发成气体等。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反应后,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物质的腐烂等。
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生物是地球上的生命体,包括植物和动物两大类。
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主要由根、茎和叶构成。
根的功能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供植物所需的生存条件。
茎的功能是支撑植物的体部,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叶子上。
叶的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根据其骨骼结构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无脊椎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等。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但都具有感知、运动、消化、呼吸等基本功能。
三、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能量是驱动物质运动和各种化学反应发生的动力。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并在物质之间传递。
1. 热能和动能热能是物体内部微粒运动引起的能量,热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如水通过热能的转化产生蒸汽驱动汽车。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动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如汽车的刹车过程中动能转化为热能。
2. 光能和化学能光能是太阳光辐射到地球上引起的能量,光能可以被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
化学能是物质中分子之间电子的排列位置所产生的能量,化学反应可以释放出化学能,如燃烧等。
四、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力的大小用牛顿(N)表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 力的效果力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3704b59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c.png)
九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九年级科学知识点上册】一、物质的组成与转化1. 原子与分子2. 元素与化合物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4. 离子与离子反应5. 元素周期表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1. 能量的种类和转化方式2. 热能的传递与传导3.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4. 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三、生物及其多样性1. 生物的组成与特点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3.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四、物理规律及其应用1. 牛顿运动定律2. 电流与电阻3. 光的传播与成像4. 声的传播与利用五、地球与地理环境1. 地球的结构与形态2. 大气与天气变化3. 水资源与水循环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六、人类的生殖与发育1. 生殖细胞与性别2. 性别遗传与性别决定3. 生殖与发育的周期4. 青春期与心理健康七、物质的运动与传递1. 声音的传播与接收2. 热的传递与控制3. 功与机械能转化4. 电能的转化与应用八、细胞及其功能1. 细胞的结构与特点2. 细胞的功能和分工3. 细胞的分裂与增殖4. 遗传与变异九、繁殖与遗传1.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2. 同体与异体繁殖3. 遗传与进化4. 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十、自然界中的能量利用与转化1. 太阳能的利用2.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3. 水能与风能的利用4. 地热与核能的利用十一、物质与环境1. 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保护2. 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3. 土壤资源与土地环境保护4.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环境保护【结束】。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6429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b.png)
一、生物学1.细胞与生命: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细胞质包括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核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质负责物质合成和能量转换,细胞膜起着包裹细胞、选择物质通透性和维持内外环境稳定的作用。
3.细胞分裂与遗传:有两种类型的细胞分裂,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有关细胞增殖和发育,减数分裂是有关产生生殖细胞。
4.遗传与基因: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遗传物质DNA的复制而传递。
5.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生物体包括器官、组织、细胞和器官系统,不同器官系统协同工作以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功能。
二、物理学1.热传导与热传导:热能传导是指物体间热能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光的传播与光的成像: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光的成像是通过光线在光学系统中的折射和反射来形成的。
3.电学基础:电是载流子在闭合回路中运动所产生的现象,电流单位为安培,电压单位为伏特。
4.简单电路与电流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强度相同,电压相加,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相加。
5.动能、势能与机械能守恒:动能是因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因物体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守恒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三、化学1.原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3.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化学反应的速率。
4. 相对论:相对论是指物质的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等价关系,E=mc²,其中E为能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光速。
5.开放性实验与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与温度和体积有关,通过开放性实验可以实验气体的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四、地球科学1.太阳系:太阳系是太阳和绕其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组成的系统。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dd9b2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a.png)
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规律的学科。
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知识点,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我对九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一、生物学知识点总结1. 细胞与细胞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
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进行繁殖。
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如动物体内的肌肉组织、骨骼组织等。
植物体内的组织包括维管组织、根组织等。
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种群中基因传递的过程。
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单位,可以通过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组合来决定个体的性状。
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突变等。
进化是指物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逐渐演变的过程。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物种适应性和自然选择的概念。
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个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生态位组成。
生物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物理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与力学物体在空间中运动的规律可以用力学来描述。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力的单位是牛顿,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热与能量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和产生热量的来源,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转化的原理是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3. 光学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弯曲传播。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可以通过光的入射角和出射角来计算。
光的成像由凸透镜和凹透镜完成,可以通过光的追迹法来确定成像位置。
三、化学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由原子组成,可以根据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来确定物质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酸碱中和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水。
2. 物质的分类和分离化学物质可以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科学上知识点险!分析:①盐酸是HCl 气体的水溶液,浓盐酸易挥发。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后,看到有白雾,原因是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②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工业用浓盐酸因含有杂质Fe3+而略带黄色。
(2)浓硫酸的质量增加,原因是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有吸水性。
因此,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2222,,,SO CO H O 的干燥剂。
(如右图所示)。
状元笔记浓硫酸和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都会变稀,但原因不一样。
浓硫酸变稀,是因为吸水性,溶剂增加,溶质不变;浓盐酸变稀是因为挥发性,溶质减少,溶剂不变。
因此,浓盐酸和浓硫酸都要密封保存。
(二)浓硫酸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脱水性【实验探究2】探究浓硫酸的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的原因:因为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的氢和氧原子按2:1即水的形式夺取出来,生成黑色的碳。
【实验探究】探究浓硫酸的稀释Array实验步骤:在500ml锥形瓶中盛约25ml浓硫酸,水从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入锥形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水立刻沸腾,液滴向四周飞溅。
实验结论: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里。
浓硫酸溶于水时液滴飞溅的原因:这是因为水的密度小于硫酸的密度,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的热使水立刻沸腾,沸腾的水携带着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安全。
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步骤: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三)、酸的化学性质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溶液中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活泼金属的排列:K ,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t2. 活泼金属+酸=盐+H2Mg + 2HCl = MgCl2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 ZnCl2+H2↑Zn + H2SO4 = ZnSO4+H2↑(实验室制氢气)Fe+2HCl = FeCl2+H2↑ Fe + H2SO4 = FeSO4+H2↑(亚铁溶液浅绿色)2Al+6HCl = 2AlCl3+3H2↑ 2Al+ 3H2SO4 = Al2(SO4)3+3H2↑Zn跟稀硝酸反应,不生成氢气,生成水3.酸+金属氧化物=盐+H2O 在工业上,可利用此性质除去金属表面的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三价铁溶液黄色)(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CuO+2HCl= CuCl2+H2O CuO+H2SO4= CuSO4+H2O4.酸+盐=新酸+新盐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Na2CO3+2HCl= 2NaCl+H2O+CO2↑(检验NaOH 是否变质) Na2CO3+H2SO4= Na2SO4+H2O+CO2↑AgNO3+ HCl=AgCl ↓+HNO3 (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 BaCl2+ H2SO4=BaSO4↓+2HCl (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5、 酸+碱=盐+水NaOH+HCl=NaCl+H2O KOH + HNO3 = KNO3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知识拓展:1、紫色石蕊试液的PH 范围:5.0-8.0无色酚酞的PH 范围:8.2-10.02、4Zn+10HNO3(极稀)====4Zn(NO3)2+NH4NO3+3H2O ;4Zn+10HNO3(一般稀)====4Zn(NO3)2+N2O+5H2O ;3Zn+8HNO3(稀)===3Zn(NO3)2+2NO+4H2OZn+4HNO3(浓)===Zn(NO3)2+2NO2+2H2O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知识链接:1、碱与石蕊溶液反应变蓝,与酚酞则变红。
2、2CO 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 ()2322+a OH a CO C C CO H O=+知识点: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
(一)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NaOH ): 有强烈的腐蚀性,俗名为火碱、烧碱、苛性钠。
使用氢氧化钠时一定要特别小心,如果碱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硼酸溶液。
氢氧化钠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逐渐溶解,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利用这种性质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能做2232,的H O CO NH N,,,干燥剂氢氧化钠的用途:在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中作化工原料,在生活中用来除去油污。
状元笔记: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一方面易吸水潮解,另一方面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因此,氢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
(2)氢氧化钙〔Ca(OH)2〕俗名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在化学实验中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CaO俗名生石灰,加入少量水。
CaO+H2O= Ca(OH)2现象:放出大量的热,水立即变为水蒸气,生石灰变为粉末状。
应用:因为氧化钙易与水反应,故可以作干燥剂。
状元笔记:浓硫酸、氢氧化钠、氧化钙都可以作干燥剂,但原理不同。
浓硫酸与氢氧化钠作干燥剂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氧化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在选择干燥剂时,被干燥的气体不能与干燥剂发生反应。
应用:1、调节酸性土壤(有机物分解或矿物风化生成酸,酸雨影响)=施加适量氢氧化钙2、医药中胃酸=氢氧化铝3、蚊虫叮咬=碱性物质氨水4、处理工厂废水(3)碱的化学性质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SO3等)=盐+ H2OCa(OH)2+CO2= CaCO3 ↓+H2O 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2NaOH+CO2 = Na2CO3+H2ONaOH即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也能吸收空气中的CO2,故NaOH要密封保存。
实验室检验CO2用氢氧化钙,除去CO2用氢氧化钠SO2、SO3与碱的反应与上面的反应类似:2NaOH+SO2=Na2SO3(亚硫酸钠)+H2O (工业上用碱吸收有毒气体)2NaOH+SO3=Na2SO4(硫酸钠)+H2O3:碱+盐=新碱+新盐反应条件:反应物都可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Ca(OH)2+CuSO4=Cu(OH)2↓+CaSO4 3Ca(OH)2+2FeCl3=3CaCl2+2Fe(OH)3↓Na2CO3+Ca(OH)2=2NaOH+CaCO3↓NH4HCO3+Ca(OH)2=CaCO3↓+2H2O+NH3↑(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4:酸+碱=盐+水(中和反应)NaOH+HCl=NaCl+H2O KOH + HNO3 = KNO3 + H2O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中和反应: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见下图)pH<7 溶液为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7 溶液为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 溶液为中性,如纯水显中性测定溶液pH最简便的方法是用pH试纸。
pH试纸的使用方法:取一小块pH试纸,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立即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与标准比色卡上颜色相近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说明:1.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要在半分钟内完成。
才能较准确地测出液体的pH。
时间稍长pH试纸可能会与待测液发生其它反应,或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酸碱性发生了变化,结果就不真实了,测定的pH也就不准确了。
2. 不能将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中,这样会污染待测液。
3.pH试纸不能用水湿润。
如果pH试纸用水润湿,就等于把待测液稀释了,测出的pH就不准确。
(5)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组成相似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知识链接:1,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常见的盐:金属阳离子或NH4+与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盐(一).氯化钠化学式:NaCl 俗名:食盐食盐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食盐由精制盐、KIO3 和抗结剂组成,食盐是一种混合物。
2.氯化钠的生理作用食用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
钠离子,: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氯离子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
补充食盐可补充出汗、排尿等排出的氯化钠。
需注意的是不能长期过量食用食盐,而钠离子摄入过少会使钾离子进入血液,使血液变稠,皮肤变黄。
3.氯化钠的用途:生活中作调味品;腌制食物;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农业上选种;交通上用于清除公路积雪。
4.氯化钠的分布:海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外,盐湖、盐井和盐矿中也蕴藏着氯化钠。
5.食盐的提取:提取自然界中的氯化钠:将海水、盐湖、盐井中的水,先蒸发其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再蒸发,食盐就会析出。
这样制得的食盐中有很多杂质,又叫粗盐。
(二)、粗盐的提纯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计算产率。
【探究步骤】1.溶解。
①称取5g粗盐;②量取5mL水。
注意:逐渐加入并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
2.过滤。
注意:①一贴、二低、三靠;②如果浑浊再过滤一次。
3.蒸发。
注意:①要不断搅拌;②蒸发中出现较多固体的时候,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
计算提纯后的氯化钠产率。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三)、过滤的操作步骤: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壁。
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一是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时,烧杯口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二是玻璃棒下端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三是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综上所述,上述实验中,有三处用到了玻璃棒,它们的作用分别是:1.溶解操作: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2.过滤操作:引流,导引液体流进过滤器;3.蒸发操作:搅拌,使滤液均匀受热,以防滤液溅出。
(四)、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碳酸钠化学式:Na2CO3 俗名:纯碱、苏打。
用途: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的生产2.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