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347bdc7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0.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下雨天的自然现象,感受雨天的不同氛围。
2. 学习词语“下雨了”,并能用儿歌、故事等形式进行表达。
3. 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儿歌《下雨了》:学习儿歌,感受雨天的快乐。
下雨了,下雨了,小朋友们快来跳舞吧!雨滴落在土地上,滋养着小草和花朵。
2. 故事《小猪佩奇》:通过故事,了解下雨天的活动。
有一天,小猪佩奇和弟弟乔治在花园里玩。
突然,天空乌云密布,开始下雨了。
佩奇和乔治躲在雨伞下,一起跳舞、玩游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雨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儿歌《下雨了》,能积极参与雨天活动。
2. 难点:用语言表达下雨天的感受和活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儿歌《下雨了》歌谱,故事课件《小猪佩奇》。
2. 教学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教室。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 教学儿歌《下雨了》(5分钟):教师教唱儿歌,引导幼儿跟唱。
讲解儿歌中的词语,如“下雨了”、“跳舞”等,让幼儿理解并运用。
3. 听故事《小猪佩奇》(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雨天活动。
提问:佩奇和乔治在雨天做了什么?他们喜欢雨天吗?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雨天的活动,如“下雨时你喜欢做什么?”、“雨天可以去哪里玩?”等。
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5. 情景模拟(5分钟):教师准备雨具,如雨伞、雨衣等,让幼儿模拟雨天的活动。
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让他们说说自己在雨天的感受。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雨天活动的积极性,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雨天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下雨了》
![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5f13fd4b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8.png)
中班语言教学活动《下雨了》《下雨了》是一节中班语言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儿歌《下雨了》,让幼儿体验雨天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语言教材《中班上册》第五章第二节《下雨了》。
教材内容包括儿歌《下雨了》的歌词和相关的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让幼儿正确地唱出儿歌《下雨了》,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2. 培养幼儿对雨天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雨天的特点和乐趣。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雨天的景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唱出儿歌《下雨了》,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难点:培养幼儿对雨天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雨伞、雨衣、雨靴等雨具;图片、卡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具: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着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感受雨天的氛围,让幼儿亲身体验雨天的乐趣。
返回教室后,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雨天的观察和感受。
2. 儿歌学唱(10分钟)教师播放儿歌《下雨了》,让幼儿边听边跟唱。
然后,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歌词,让幼儿理解歌词的含义。
3. 观察与描述(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卡片,让幼儿观察雨天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4. 绘画活动(5分钟)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用画笔和色彩描绘出雨天的景象。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下雨了》1. 实践情景引入2. 儿歌学唱3. 观察与描述4. 绘画活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雨天的景象,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请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方式,用画笔和色彩描绘出雨天的景象。
答案:1. 雨天的景象:雨水从天空落下,地面变得湿漉漉的,人们打着雨伞,穿着雨衣,踩着雨靴,快乐地在雨中行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亲身体验雨天的乐趣,增强了幼儿对雨天的认识和理解。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46217ad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3.png)
2024年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具体内容为第三节《下雨了》。
本节课将详细讲解雨的形成过程,通过童话故事《小兔子躲雨》引入,帮助幼儿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雨天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了解雨天的基本常识。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下雨天的情景。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童话故事书《小兔子躲雨》、雨伞、雨衣、雨靴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身着雨衣、雨靴,手持雨伞,模拟下雨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下雨天的情景。
2. 故事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童话故事《小兔子躲雨》,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描述的雨天的景象,让幼儿了解下雨的情景。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PPT课件,讲解雨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雨天的科学知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笔和画纸描绘下雨的场景,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作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词语描述下雨的情景。
六、板书设计1. 《下雨了》2. 内容:雨的形成过程描述雨天的词语(如:倾盆大雨、细雨蒙蒙等)下雨天的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答案要求:用画笔描绘下雨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作品。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讨论下雨天的趣事答案要求:家长协助幼儿记录下雨天的有趣事情,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下雨天的自然现象,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621523f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5.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一节《下雨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认识和了解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力,能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下雨的原因,知道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故事书、卡片等。
学具:彩笔、画纸、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如果正好下雨,可以让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雨滴落下的速度等。
如果没有下雨,可以通过播放下雨的视频,让幼儿感受下雨的情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讲解下雨的原因,如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等。
同时,让幼儿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例如:“你们刚才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听到了什么声音?”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组用画笔、手工材料等制作与下雨相关的作品,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让幼儿分享自己创作的想法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大《下雨了》2. 副认识雨水,珍惜大自然3. 板书内容:(1)下雨的原因(2)雨水的重要性(3)描述下雨的情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2. 答案:(1)画出雨滴、雨伞、雨衣等与下雨相关的元素。
(2)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如:“下雨了,我打着伞,穿着雨衣去上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实践、分享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下雨的原因和雨水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想象力。
课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作业,让幼儿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2c6695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9.png)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下雨的形象和声音,增加对自然现象的认识;2.学生能够学会表达自己在下雨天的感受;3.学生能够增加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资源1.课程图书;2.播放音频或视频,展示下雨的场景;3.课堂实物(如雨靴、雨伞、雨衣等)。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热身活动减少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对下雨天的一些概念进行联想和记忆。
例:在课室内放置蓝色的塑料布,从上方滴落水,让学生站在下方体验下雨天,提问“下雨天,你经历过什么?”让学生积极参与,说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 授课活动(20分钟)通过展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准确、生动地讲述下雨的形象和声音,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步骤一:观察下雨场景(10分钟)播放下雨的视频或音频,让学生观看场景、听声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达下雨的形象和声音。
如:•“下雨天,天空是灰蒙蒙的,雨点像小针在打”;•“下雨天,天空像是一个很大的洗脸盆,水从上面慢慢流下来”;•“下雨天,雨声像是弦乐的音符,响彻在大地上”。
步骤二:讨论下雨的心情(10分钟)通过展示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下雨天的心情,周期练习,让学生充分感受下雨的情感,增加语言积累。
如:•“下雨天,你有没有想过不去上学?”;•“下雨天,你有没有感觉很爽?”;•“下雨天,你有没有乘雨玩?”3. 课堂实践(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内容,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一:表演下雨的特效(5分钟)让学生拿手掌或其他物体产生下雨的声音,制造多种下雨的特效。
步骤二:小组讨论(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用已学内容进行讨论,动手实践,锻炼表达的能力。
如:•小组讨论下雨天的三个不同场景和心情;•小组绘画展示自己对于下雨天的理解和想法。
步骤三:展示交流(5分钟)让每个小组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下雨天的展示,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下雨的形象和声音,让学生实践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还增加了学生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2024年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2024年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f785a59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11.png)
2024年幼儿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天气与环境》,详细内容为“下雨了”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幼儿能够认识并描述下雨的天气现象,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同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描述下雨的天气现象,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想象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3.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游戏,提高幼儿的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雨水对大自然的作用,学会观察和描述下雨的天气现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玩具雨伞、水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杯、小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下雨的视频,让幼儿观察雨天的景象。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雨天的所见所闻,引导幼儿关注雨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下雨的图片,讲解下雨的天气现象。
引导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描述雨滴下落的样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下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穿雨衣、打伞等。
角色扮演:邀请幼儿扮演雨天的角色,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4. 小组互动游戏(10分钟)“接雨滴”游戏:幼儿分组,用玩具雨伞和水杯接住空中落下的“雨滴”(小石子),锻炼他们的观察和反应能力。
“画出下雨天”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描绘下雨的景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大《下雨了》2. 副认识雨水,关爱大自然3. 下雨天现象:雨滴、雨伞、雨衣、水滴等4. 雨水的作用:滋润大地、滋养万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下雨天2. 答案要求:幼儿需用画笔描绘出下雨天的景象,可自由发挥,注重细节描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40b36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0.png)
幼儿园中班《下雨了》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认识雨滴、雨伞等与雨相关的词汇。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想象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养成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认识雨滴、雨伞等词汇。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运用词汇描述下雨的情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雨滴手偶、雨伞图片、雨滴贴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雨声,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雨滴手偶,引发幼儿对雨的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下雨了》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情景体验:教师带领幼儿模拟下雨天的场景,让幼儿体验雨中的快乐。
4. 词汇学习:教师展示雨滴、雨伞等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并说出相关词汇。
5. 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滴找家”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下雨天的景象,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表现,评估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词汇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
2. 评价方法:采用观察记录、幼儿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内容:a. 幼儿是否能完整复述故事《下雨了》。
b. 幼儿是否能正确使用与雨相关的词汇。
c. 幼儿在情景体验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d. 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及家长的反馈。
七、教学拓展1. 环境布置:教师可以利用雨滴手偶、雨伞图片等装饰教室内,营造下雨天的氛围。
2. 家园合作:通过家长园地、群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表现,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3. 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增进对天气现象的兴趣。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6eeb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4.png)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听懂并正确说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能够简单地描述图片内容。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能够参与课堂讨论。
难点:让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故事课件、图片、雨具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歌曲《小雨滴》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基本部分:a.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课件和图片,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b.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c.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图片内容,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拓展部分: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雨中游戏,让幼儿感受下雨的乐趣。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下雨对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下雨天的景象,并用语言描述给家长听。
2. 课堂作业:完成与故事相关的绘画或手工制作任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价幼儿家庭作业和课堂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幼儿对大自然和环保的认识,以及他们对下雨天的喜爱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以及如何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八、教学拓展1. 开展“雨天观察日记”活动,让幼儿在下雨天观察并记录下雨水对大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2. 组织“环保小卫士”活动,让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
九、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和图片: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雨具道具:用于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3. 相关绘本和故事书: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丰富幼儿的文学素养。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6ac2a9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f.png)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自然现象》中的第二章《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掌握有关雨的词汇,能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了解雨的成因,认识并运用描述雨的词汇。
2. 能力目标: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关爱大自然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录音机、磁带、卡片。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你们喜欢下雨吗?为什么?”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讲解雨的成因,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3. 例题讲解:教师展示例句,引导学生学习描述下雨的场景,如:“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词汇,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下雨的场景。
5.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运用彩泥、画笔等学具创作关于雨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2. 描述雨的词汇3. 例句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下雨的场景,并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画面。
2. 答案示例:天空乌云密布,雨点纷纷落下,小花们开心地喝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但部分学生在描述句子时表达不够完整,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风、雪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组织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大自然”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运用句子表达在雨中的感受。
2. 教学重点:认识雨的成因,掌握描述雨的词汇。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主动思考并描述下雨的场景。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e0b17721844769eae009ed95.png)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篇一:幼儿园中班教案—下雨了】下雨了(中班)语言、社会活动目标:1、能理解故事情节,并尝试复述故事。
2、激发幼儿互帮互助的情感。
活动准备:一幅情节画、小动物头饰(刺猬、乌龟、松鼠)、卡纸做的苹果树、卡纸做的苹果。
活动过程:1、用手指游戏导入:(老师):今天,老师见到小朋友们非常高兴,现在老师很想和小朋友们做个手指游戏。
(手指谣:小雨伞,真淘气,爱和雨滴做游戏,转一转,滴一滴,滚一滚,淅沥沥,滚滚转转真有趣。
)(老师):刚才我们做的手指游戏里说到了淘气的小雨伞,小朋友们有漂亮的小雨伞吗?(幼儿):有。
(老师):那我们什么时候才会用自己的小雨伞呢?(幼儿):下雨的时候。
(老师):对,下雨的时候我们要用小雨伞遮雨,还要穿雨鞋、穿雨衣,还要多穿点衣服,要不然会生病的。
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发生在下雨天的故事。
小朋友们想听吗?(幼儿):想。
2、教师出示情节画并生动地讲述故事。
3、教师通过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巩固故事情节。
(如:故事中小猴在摘运时突然发生了什么?小猴遇到困难谁帮助了它?)4、根据故事情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
5、教师总结,结束活动。
(老师):今天我们听了故事,做了游戏,懂得了朋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来夸夸自己。
(嗨嗨嗨,我最棒;嗨嗨嗨,我真棒!)活动延伸:户外活动:搬运苹果附故事:小猴种了一棵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结了很多红红的苹果,还有些已经落到地上了,但小猴的外婆生病了,小猴要去看望外婆,当他回来时苹果可能都落到地上吃不了了。
他看今天天气还不错就想去摘一些苹果,他想把地上的苹果运回家、再要摘些树上的苹果。
突然,天空中下起了雨,小猴想:摘下来的苹果都还没运完呢!这可怎么办呢?就在这时候小刺猬、小乌龟和小松鼠路过小猴的家,他们对小猴说:小猴让我们来帮助你吧!小刺猬用自己身上刺搬苹果,小乌龟把苹果放到自己的壳上运回去,小松鼠用自己的大尾巴运苹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下雨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下雨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1a9e7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e.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下雨了》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
2.学习描述下雨天的语言表达。
3.掌握《下雨了》儿歌歌词和动作。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下雨了》歌谱和课程配图。
2.教学器材:CD机、音响、雨伞等。
3.教学环境:安全、宽敞、洁净、明亮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并介绍当天学习的主题:下雨天。
2. 情景导入老师展示课程配图,让学生看看外面下雨了,问学生心情如何。
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在下雨天的感受。
3. 学唱歌曲老师向学生演示唱《下雨了》这首歌,引导学生跟着节奏唱。
并反复唱几遍,让学生能熟悉掌握歌曲的内容和歌词。
4. 学动作老师展示唱《下雨了》歌曲时动作,让学生跟着模仿操作。
让学生体验下雨天不同步骤的动作。
5. 小组合唱老师设置小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演唱《下雨了》这首歌。
老师引导学生学唱和唱歌的同时,注意补充词汇和表达。
6. 合唱老师展示CD,全班一起唱《下雨了》这首歌。
老师提醒学生遵循自然节奏,掌握各自的歌唱位置,定时出声。
7. 回顾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当天的教学内容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据此对下雨天有更深层的了解和感受,同时掌握描述下雨的语言和学习唱《下雨了》歌曲的内容。
本次教学帮助学生增加了对天气的认识,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对文化艺术的欣赏和对动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的教学方式活泼生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习很有趣。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学唱歌曲时,一些学生不够细心,对歌曲的执行和动作不够自然,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在今后的教学中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以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fa680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8.png)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趣说话》第三单元“天气现象”中的第5课《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天,学习描述下雨天的词汇和句子;通过故事《下雨了》,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雨天的景象;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雨天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天的基本特征,学会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习描述下雨天的词汇和句子,培养观察、表达、倾听能力。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子表达雨天的景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故事挂图、录音机、磁带、卡片、小黑板。
2.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呈现下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激发幼儿兴趣。
2. 故事讲解(5分钟)教师播放故事《下雨了》的录音,引导幼儿倾听并观察挂图,理解故事内容。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小黑板,展示描述雨天的词汇和句子,引导幼儿跟读、模仿。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关于雨天的图片,让幼儿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
5. 实践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中嬉戏”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雨天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雨天的词汇:雨天、雨滴、雨衣、雨靴、雨伞、彩虹等。
2. 描述雨天的句子:今天下雨了,我穿着雨衣和雨靴去上学。
雨停了,天空中出现了彩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画笔描绘出雨天的景象,并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雪天等,让幼儿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1668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1.png)
中班语言《下雨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2. 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下雨的词语,如“滴滴答答、淅沥沥、叮叮咚咚”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学习下雨的词语。
三、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片:故事《下雨了》的课件或图片。
2. 雨具:雨衣、雨靴等。
3. 音乐:《雨中曲》或其他下雨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播放下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
1.2 提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1.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是关于雨天的,故事的名字叫《下雨了》。
2. 教学故事:2.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
2.2 教师提问:故事里发生了什么?大家都做了什么?2.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故事里的小动物们都在雨天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
3. 学习下雨的词语:3.1 教师出示下雨的词语,如“滴滴答答、淅沥沥、叮叮咚咚”,让学生朗读。
3.2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下雨的词语吗?3.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下雨还有很多别的声音,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描述。
4. 实践活动:4.1 教师组织学生模拟雨天,让学生穿上雨衣、雨靴,感受雨天的乐趣。
4.2 教师提问:你们在雨天都喜欢做什么?4.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雨天虽然有些麻烦,但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也学习了下雨的词语,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但在实践活动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雨天的乐趣。
六、教学扩展:1. 教师出示其他关于雨天的故事或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进行朗读或讲述。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雨天活动,大家互相交流,共同体验雨天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af02e04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6.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欣赏并理解诗歌,感受小动物们的天真可爱和诗歌的趣味性。
2、情感目标:有节奏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能力目标:能对诗歌进行创编。
活动分析:1、重点:欣赏并理解诗歌。
2、难点:对诗歌进行创编。
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的准备。
1、有一定的关于下雨的生活经验。
2、有一定的模仿动物的经验。
3、有对表情和心情观察和表现的经验。
4、有对诗歌进行创编的经验。
(二)材料的准备。
1、黑板上布置好大图书,并用剪成四条的大张卡纸遮盖好。
2、动物磁力图片和磁力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1、导入:出示大图书,神秘的方式告诉幼儿:小朋友,不好了,小动物们乱套了。
你们想不想看看它们怎么了?2、理解阅读:教师出示大图书,并神秘的依次掀起来遮盖的卡纸,引导幼儿逐一观察每一部分被遮盖的画面并提问。
⑴请幼儿看看,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幼儿说一个,教师就出示相应的动物。
⑵找找各种小动物分别有几个?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并带领幼儿把动物的数量说一遍。
比如:一只老鼠,两只小鸭(这一环节其实是第一遍学说儿歌)⑶请小朋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比如说:它们穿着什么戴着什么?它们在做什么?教师用粉笔画出幼儿说的内容,并带领幼儿按顺序把画出来的内容说一遍。
(这一部分是第二遍学说儿歌)⑸再看看画面上小动物的奔跑顺序,并把小猪和小羊顺序颠倒,并带领幼儿尝试再说一遍,到了颠倒的地方,幼儿说不下去了。
让幼儿思考,这样的顺序该怎么说,告诉幼儿待会告诉他们。
(这个地方也是一个悬疑,幼儿在后面听儿歌的时候会特别注意这两句怎么说。
这一部分是第三遍学说儿歌)⑹它们的表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表情和心情,并用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这一部分是为后面的表演进行铺垫。
⑺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会这样?请幼儿自由的进行猜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最后揭开遮盖的最后一张纸,告诉幼儿谜底——下雨了。
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1fe5a9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f.png)
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涉及教材的第三章节《有趣的自然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的成因、下雨时的景象、下雨对生活的影响以及与雨相关的趣味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雨的成因,认识到自然现象的奇妙;2. 学会描述下雨时的景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爱自然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雨的成因的理解,以及与雨相关的趣味表达的运用;2. 教学重点:下雨时景象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录音机、磁带;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下雨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播放PPT,讲解雨的成因,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的奇妙;3. 例题讲解: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学会描述下雨时的景象,并进行仿说练习;4. 随堂练习:播放录音,让学生听雨的声音,进行趣味表达练习;5.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分享下雨时的趣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1. 雨的成因;2. 下雨的景象;3. 与雨相关的趣味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下雨天的情景,并运用至少三种与雨相关的趣味表达。
2.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下雨天的情景是,雨滴落在窗户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仿佛在弹奏美妙的乐曲。
这时,我会坐在窗前,喝着热茶,欣赏雨中的世界。
与雨相关的趣味表达有:雨丝、雨幕、雨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录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雨的成因,学会了描述下雨的景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下雨时的天空、大地、动植物等,用画笔记录下这些美好瞬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开展以“雨”为主题的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de1a119b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63.png)
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观察下雨的情景,感受下雨时的自然景象和声音。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下雨的感受和想法。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活动准备:1、有关下雨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2、绘画工具,如彩笔、画纸等。
3、故事书《下雨啦》。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窗外的天气,提问:“小朋友们,看看窗外,今天的天气怎么样?”2、当幼儿发现是下雨天时,教师进一步提问:“你们喜欢下雨天吗?为什么?”二、感知与讨论1、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
2、听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听到的雨声像什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大胆表达。
3、展示下雨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雨滴落下的样子、地面上的积水、雨中的花草树木等。
4、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下雨天人们会做些什么?小动物们又会怎么样?”三、故事讲述1、教师拿出故事书《下雨啦》,生动地讲述故事。
2、在讲述过程中,适当提问,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如:“小兔子为什么要躲在蘑菇伞下?”“小猴子是怎么避雨的?”3、故事讲完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部分。
四、儿歌学习1、教师教幼儿一首与下雨有关的儿歌,如《小雨点》。
2、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
五、创意表达1、给幼儿提供绘画工具,让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下雨天。
2、鼓励幼儿在画上添加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如雨中玩耍的小朋友、撑伞的小动物等。
六、分享与交流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2、教师对幼儿的作品和表达给予肯定和鼓励。
活动延伸:1、在语言区投放与下雨相关的图书,供幼儿自主阅读。
2、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下雨天,并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幼儿们对下雨的主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通过观察、倾听、讲述、绘画等多种形式,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下雨的感受和想法。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1218023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4.png)
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1. 教材: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下雨了》。
2. 内容:学习儿歌《下雨了》,理解儿歌内容,能够生动地表演儿歌中的角色。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会说儿歌《下雨了》,理解儿歌中的角色和情节。
2. 学生能够通过表演,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培养对语言的兴趣,增强语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发音,生动地表演儿歌中的角色。
2. 重点:学生能够听懂、会说儿歌《下雨了》,理解儿歌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雨滴手偶、小鸟手偶、青蛙手偶、小鱼手偶、草地背景图、雨滴贴纸。
2. 学具:每位学生一份儿歌《下雨了》歌词,一份表演道具(雨滴手偶、小鸟手偶、青蛙手偶、小鱼手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儿歌《下雨了》,引导学生进入活动。
2. 学习儿歌: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儿歌,边读边用手偶表演儿歌中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3. 分行朗读: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朗读儿歌的不同部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5. 雨滴贴纸游戏:教师将雨滴贴纸贴在草地背景图上,引导学生用儿歌中的句子描述雨滴的特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2. 板书内容:儿歌《下雨了》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和家长一起表演儿歌《下雨了》,并用手机记录下表演过程。
2. 作业答案:学生能够在家与家长一起完成儿歌表演,增强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儿歌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的儿歌作品。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儿歌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教材:选用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下雨了》,该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非常适合中班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内容:通过学习儿歌《下雨了》,使学生能够理解儿歌的基本内容,学会儿歌,并能通过表演的形式表现儿歌中的角色。
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https://img.taocdn.com/s3/m/944a60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6.png)
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应彩云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教材的章节为《下雨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雨天及相关词汇,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通过故事和儿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掌握与雨天相关的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2. 培养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故事和儿歌,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认识与雨天相关的词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画《下雨了》,与雨天相关的实物(如雨伞、雨衣等),故事书,儿歌CD。
2.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图画《下雨了》,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与雨天相关的实物,教授相关词汇,如雨滴、雨伞、雨衣等,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下雨天的景象。
3. 随堂练习:请幼儿用画纸、水彩笔和画板,画出下雨天的景象,鼓励幼儿用所学词汇和句子进行创作。
4. 故事欣赏:讲述一个关于下雨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语言表达,并让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句子进行描述。
5. 儿歌学习:播放儿歌《下雨了》,让幼儿跟唱,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下雨了》2. 板书内容:与雨天相关的词汇:雨滴、雨伞、雨衣等描述下雨天的句子:例句及幼儿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用画纸和水彩笔创作一幅关于下雨天的画作,并附上简单句子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为一个小朋友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句子为:“下雨了,我打着雨伞,穿着雨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中观察下雨天的现象,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f1a464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1.png)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篇1活动目标: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夏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图谱“x”“x”“x”小花、小窗、小门图片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打招呼二:基本部分1、让幼儿观察大屏幕,看到了什么?幼儿:下雨了师:听到了什么?幼儿:下雨的声音2、继续欣赏,让幼儿听一听下雨天鼹鼠发生了哪些故事?附故事:雨天的声音晚上,小鼹鼠正想睡觉呢,可是,它听到大门外有声音。
它就走出门,打开门一看,谁也没有,不过,它看见“夏雨”了,那是夏天的雨。
小鼹鼠就关上门,回到屋里想睡觉。
可是,外面还是有声音,小鼹鼠知道,那是朋友们在雨天里发出的声音,可是,到底是谁呢?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小鼹鼠听到:“沙沙沙,小草,是你吗?”小鼹鼠有竖起耳朵仔细听:“叮叮叮,小窗,是你吗?”小鼹鼠竖起耳朵仔细听:“咚咚咚,小门,是你吗?”3、提问:雨天里,小鼹鼠的哪些朋友发出了声音?幼儿:小门、小草、小窗户(老师把图片粘贴到黑板上)师:还记得鼹鼠朋友小草、小门、小窗,发出的什么声音吗?(把“沙沙沙”“叮叮叮”“咚咚咚”粘贴到相应的图片上)幼儿:小草发出的是“沙沙沙”的声音小门发出的是“咚咚咚”的声音小窗发出的是“叮叮叮”的声音师:它们发出声音的时候发了几下?幼儿:3下师:仔细听一听这3下声音中,哪一下声音是最长的?(老师示范)幼儿:第三声是最长的三:1、展示图谱(1)出示“x”“x”“x”师:用这三个“x”来表示小草“沙沙沙”的声音,哪一下是大“x”发出的声音?幼儿:第三下,最长的声音(2)”x”“x”“x”让幼儿看一看怎么发声音?幼儿:小草:沙——沙沙小窗:叮——叮叮小门:咚——咚咚(3)“xxx”让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幼儿:三个“x”是一样的,但是多了一条横线,代表快的意思。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212e02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d.png)
中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教案:下雨了教学目标:1.能正确听说、认读并书写“下雨了”这个词句。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正确听说、认读并书写“下雨了”这个词句。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下雨了的图片和与下雨相关的图片(如:雨伞、雨滴等)。
2.学习材料:学生练习册、彩色笔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音乐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5分钟)1.播放一段下雨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下雨的气氛,引发学生对下雨的兴趣。
2.出示图片:“下雨了”,并朗读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发音。
3.用手势示意雨滴下落,引导学生说出“雨滴”,并模仿手势。
4.出示图片:“下雨了”,引导学生描述图片内容,说出“天空变暗了”、“地上湿湿的”等句子。
Step 2:让学生合作互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让他们用彩色笔在活动本上画出下雨的场景。
2.鼓励学生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面。
3.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手语模仿下雨的动作,其他学生猜测他们的意思。
Step 3:巩固与拓展(25分钟)1.出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与下雨相关的单词,如:雨伞、雨鞋等。
2.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的人物、场景以及他们可能说的话。
3.以“下雨了,我拿起雨伞”为例,引导学生模仿并扩展句子,如:“下雨了,我拿起雨伞,我去散步”。
Step 4:游戏与展示(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句子。
2.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一个代表,轮流表演下雨的场景,其他学生猜测他们所说的句子。
3.每组从图片中选择一张,进行合作展示,并用学到的句子进行描述。
Step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总结和归纳。
2.指导学生思考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和反思。
例如,是否需要加入更多的游戏环节,是否需要增加练习的时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停了,小兔子赶紧去找小田鼠,小田鼠也正好出来看彩虹。小兔子说:“你真的不能再住在地下室了!”小田鼠一点点也不在乎。小兔子决定帮助小田鼠,他让熊大哥给小田鼠在山坡上盖了一件新房子。
幼:好
出示小动物、家的图片让幼儿来配对
如:蚂蚁——蚁穴
寄居蟹——海螺壳
小鸟——鸟窝
老虎——山洞
(评析:通过配对游戏来帮助幼儿知道动物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性、安全性等来建造自己的家的。)
三、活动反馈:
整个活动以日常教学活动中最朴素的教学手段——图片导入,以孩子熟悉喜爱的小动物展开,为孩子创设了一个宽松、丰富,又切合他们生活经验的语言学习情境,通过分段欣赏、完整欣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听、说,不断激活思维.大胆表达,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过程,使孩子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从中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同时也在说的过程中拓展了幼儿对动物选择居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幼:放心了
师小结:通过参观小田鼠的家后,知道小田鼠下雨的时候会用黏土把口子堵得严实实,再大的雨也不怕后,终于放心了。
3、完整欣赏故事
师:听完了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幼:小兔子
师:为什么呢?
幼:它很关心好朋友
幼:它很有爱心
师:我们也应该学习小兔子做个关心好朋友的好孩子。
(评析:再次让幼儿体会故事中的同伴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师讲述故事至“给我的!”
师:下雨了,小动物们都躲进了自己的家里,小兔子做了什么事?
幼:去小田鼠的家里
师:为什么下雨了,小兔子要跑到小田鼠的家里而不呆在家里呢?
幼:小兔子想到小田鼠的家在地下,会被雨淹没的。
师:小兔子去找小田鼠想干什么?小田鼠开门了吗?
幼:想让小田鼠到他家里
师:小兔子是怎么说的?
师幼学说:小田鼠,快搬到我家来
新家建好了,小兔子带小田鼠去看,“给我的?”小田鼠惊讶的问:“可是这屋不适合我住,因为我不喜欢这么多阳光。”小田鼠带小兔子去看他的家,哇,弯弯曲曲的,像一座迷宫。遇到下雨,小田鼠就用一堆粘土把口子堵得严严实实,再大的雨也不怕。这下子,小兔子放心了。
幼儿根据图片“山脚下的家、地下的家”来猜测
师出示小兔子、小田鼠的图片,让幼儿将小动物放进各自的家中。
(评析:通过猜一猜的引导活动让幼儿知道故事的主角就是小兔子和田鼠,并且通过此方式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分段欣赏故事
师:原来图片上的家是小兔子和小田鼠的家。今天小兔子和小田鼠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下雨了》,请你仔细的听一听,故事中的小兔子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幼:这屋不适合我住
师:为什么新房子不适合小田鼠呢?
幼:因为它不喜欢这么多的阳光
(评析:让幼儿通过田鼠的回答来理解动物之间的区别)
师:小兔子给田鼠盖的房子适合它吗?
幼:不适合
师:小田鼠的家是怎样的?
幼:弯弯曲曲的
幼:像迷宫
师:小田鼠下雨的时候会怎样做?
幼:用土把口子堵住
师:小兔子参观了小田鼠的家后,心情怎样?
附:故事《下雨了》
小兔的家在山脚下的一个结实的洞里,风刮不进,雨淋不着,小兔子喜欢这个家。
小田鼠是小兔子的好朋友,他的家在池塘底下,要走过一条又长又黑的通道,才能到他的客厅。小兔子从来都不敢去,但小田鼠喜欢,他说哪儿凉快,再热的天也不怕。
一天,天下起了大雨,伴随着一阵阵“轰隆隆”的雷声,动物们都躲在自己的家里。小兔子站在床前看着雨,突然想起小田鼠,他的家里可是在地下,这场雨还不把他的家给淹了!
师:小田鼠的家和小兔子的家是一样的吗?
幼:不一样
师:他们是根据什么来建造自己的家的?
师小结:不是每个小动物都适合同一种“家”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比如小田鼠就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性,他不喜欢很多阳光,所以选择地下来建造自己的家。
4、配对游戏
师:刚才我们听过故事,知道了不是所有的房子都适合每个小动物的,他们都有合适自己的房子。老师这里有很多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合适的家呢?请你来帮忙找一找适合他们的家好吗?
中班语言活动:下雨了
一、活动背景:
偶尔在幼儿教育上看到了这个《下雨了》故事,发现这是则知识性的童话故事,比较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学习。幼儿对于自然界的现象一直是比较好奇的,而小动物则是幼儿生活中探索比较多的物体。我们通过幼儿比较喜爱的小兔子和小田鼠作为一个切口处把幼儿带进一个关心同伴的童话世界。故事内容简短而富有情趣,带给幼儿一种活泼美好的精神感受,并且通过故事来让幼儿理解每种小动物都有适合自己的家,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建造的。二、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故事,了解每种动物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建造最安全的家。
2、感受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幼儿对动物居所的已有经验图片(山脚的家、地下的家)故事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今天有两个可爱的小动物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去之前请你们先来猜猜,图片中的两个家会是哪两个小动物的家呢?(出示图片,让幼儿猜测)
(评析了:故事的一开始就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环境,随着下雨的发生,让孩子体会好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感情。)
师:田鼠看到新房子说:“给我的”小田鼠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他会接受小兔子给他的新房子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
(评析:让孩子积极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继续下面的故事
师:小田鼠看见新房子说了什么?
师:后来小兔子对小田鼠说:“你真的不能住在地下室了”小田鼠接受小兔子的建议了吗?
幼:没有
师:小田鼠一点也不在乎,小兔子决定帮助小田鼠他做了什么?
幼:让熊大哥给小田鼠盖房子
师小结:下雨了,小兔子想到好朋友小田鼠的家在地下会被雨淹没的,于是就跑到田鼠的家里想让他去自己家里,可是田鼠没有出来。后来小兔子对小田鼠说不能再住地下室了,可是小田鼠不理会小兔子,于是小兔子决定帮助小田鼠就请熊大哥给小田鼠盖了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