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的美术课程设置与主题性综合式美术学习汇总
2024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0篇)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0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120__年11月15日到20__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20__年阳江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__年版)网络培训,这次培训,我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
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
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
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美术课程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
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
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
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关于美术课程四个学习领域的思考
关于美术课程四个学习领域的讨论2001年颁发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
因此,本《标准》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这是美术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也在2011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中延续。
但在十多年实施过程中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从而导致种种误解:不理解设置四个学习领域背后的课程理念;不理解“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却视之为四种学科知识体系;在教材中把美术教学内容割裂为四块;在美术教学时,用“学习领域”替代“课业类型”,抹杀了不同内容的教学特点等等。
本文将就此作一探讨,希望引起同行的关注。
一、设置四个学习领域体现什么美术教学理念?课改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1992年)提出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大纲也相似,都是以“单纯的学科知识体系”为本,强调向学生的“输出”和“传授”,教学内容仅“绘画、工艺和欣赏”三部分,特别强调写实性绘画技能。
相应的美术教材也以学习各种美术技能为目的。
说明当时人们对美术学科性质理解的狭隘。
而新课程则重新借鉴了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获得”和“经验”,充分体现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体现于《美术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中,从而“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希望学生通过各种美术活动,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美术课程“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之探究
精心整理美术课程“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之探究美术课程改革,要努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了改革和弥补现有美术学科课程的不足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美术课程标准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开展“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活动,同时又保持美术教学本身的学科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将信息技术引入美术教学中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美术学科教学越来越呈现出美术课内容的丰富与教学课时的稀少,教学形式的多彩与教学方法的单调等种种矛盾,需要我们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使美术教学真正达到短时高效、丰富多彩。
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资源,并尝试用计二、将美术与美、社会、环境、科学、文学等方面相结合例如,进行美的展示:布置展览会、小小超市、进行服装设计与表演。
比如,举办一次民间玩具展览会,学生分工合作,设计民间玩具;根据材料(纸、泥、竹子、木、布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制作民间玩具;选出自己组内的同学成为“小小解说员”对民间玩具进行解说,进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看、去想、去玩、去说。
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获得了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
还可以让学生在口语交际、文字创作、绘画表现上分别挖掘学习潜力。
我想,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够找到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活动,加强了跨学科教学的研究,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美术与环境创作居住地区昆虫、植物、风景的图鉴,创映100年之后居住地区面貌的美术作品等。
如,在《生命之源――水》这一课,这节课的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制订宣传保护水的计划,策划宣传的方向和制作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要求教师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
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初中美术创新实践(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创新实践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创新实践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以初中美术创新实践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新实践的理念和方法,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在我国初中阶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兴趣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实践,提高美术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创新实践的理念1.人本主义: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2.情境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
3.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界限,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校本课程开发: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具有特色的美术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5.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美术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创新实践的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示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参与美术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
3.课堂互动:增加课堂讨论、评价、展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发挥潜能。
5.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减少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
四、创新实践案例以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为例,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创新实践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1.教学内容:结合教材中的绘画、雕塑、设计等章节,拓展教学内容,引入现代艺术、民间艺术等元素。
2.教学方法:运用项目式学习、课堂互动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美术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实践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对技能的培养,而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个性形成、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的综合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初中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实际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美术课程应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通过欣赏、分析、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感受美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品质。
初中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突破传统,勇于表达个性和情感。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绘画、设计、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美术教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注重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美术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
1.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美术课的教案标题综合创作与欣赏
美术课的教案标题综合创作与欣赏教案主题:美术课的教案标题综合创作与欣赏引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将本次美术课教学设计定为"综合创作与欣赏"的主题,旨在通过综合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文化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作能力1.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a. 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如花草、树木、动物等。
b. 设计活动:让学生进行素描绘画,要求他们观察并描绘出细节特征,锻炼细致观察和表现能力。
c. 教学互动:老师与学生共同观察并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创作想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a. 激发创造力:通过展示一些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
b. 开展创作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c. 多样化的创作形式:通过让学生选择不同的媒体材料和形式,如绘画、雕塑或水彩,激发学生的创意。
3.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a.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将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技法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b. 实施个体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辅导,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c. 展示成果: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欣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认同感。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1. 了解艺术作品的背景与意义a. 学习艺术知识: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时代和风格的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b. 探究艺术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艺术作品的主题、形式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创设艺术欣赏的情境a. 丰富的展览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观赏专题展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多媒体教学: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分析。
美术课程学习心得(精选7篇)
美术课程学习心得〔精选7篇〕美术课程学习心得〔精选7篇〕美术课程学习心得篇1课程要达成的目的课程的总目的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理解根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根本的美术素养。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开展美术理论才能。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才能是教育不容无视的任务。
因此,美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习。
就像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是任何教育门类和形式都必须重视的工作。
教育活动中需要开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稳定和开展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具有积极意义。
这两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样是我们美术课程应该关注的,因此,在我们的总目的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和要求。
我体会到: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学习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底,没有这一根底,侈谈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无意义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美术课程标准》说明:它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重视教学过程或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施行,而课程施行的根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内容方案一旦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假如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
美术类专业课程汇总
1.绘画(插画)专业主要课程设置:素描、色彩、插图基础、版画、专业实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印刷、插图与平面设计、商业插画、写实手绘与CG、插图角色设计、手工绘本、环境插画、插画创意、材质与风格研究、动漫专题、多媒体插画、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等。
2.插画或应用插画专业主要课程设置:素描、色彩、插图基础、版画、专业实习、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印刷、插图与平面设计、商业插画、写实手绘与CG、插图角色设计、手工绘本、环境插画、插画创意、材质与风格研究、动漫专题、多媒体插画、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等。
3.学前教育(艺术类,美术方向)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素描、色彩、国画、美术鉴赏、手工、幼儿舞蹈与编创、学前教育概论、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游戏、学前教育心理学、中外学前教育史、比较学前教育等。
4.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艺术类)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装饰画,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装潢CAD,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CI设计等。
5.绘画(油画)专业主要课程:必修课程包括素描、油画、技法材料、油画创作、社会实践、毕业论文毕业创作等;选修课有素描创意、油画风景艺术、电影艺术的视觉美学、油画肖像写生技法研究、当代人体写生的表现技法、当代艺术实验等6.绘画(版画)专业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印刷设计、版画史、图像传媒、质材艺术、各版种(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综合版)技法与理论、版画创作、毕业论文和毕业创作等。
7.绘画(水彩)专业主要课程:素描、水彩肖像、水彩人体、水彩技法、水彩风景写生、水彩画创作、摄影、设计基础、书法等。
8.绘画(漆画)专业漆画开设主要课程:素描、速写、色彩、传统彩画技法、现代漆画技法、漆画创作、综合材料研究等。
9.工业设计专业主要课程有:素描与色彩、造型设计基础、工业设计基础、视觉艺术表达基础、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等重点环节课程。
专业系列课程有:设计概论、设计方法学、环境景观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系列课程、视觉艺术传达设计、展示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和毕业设计等20余门系列课程。
初中美术教学的跨学科融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的跨学科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的跨学科融合摘要:本文以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跨学科融合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通过分析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美术;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全面发展在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跨学科融合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美术教学的跨学科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美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1.美术与文学美术与文学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古代,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常常以绘画为表现形式。
同时,美术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如构图、画面氛围等方面都体现了美术家的情感表达。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场景描绘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2.美术与音乐美术与音乐同样具有深厚的渊源。
音乐具有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而美术则具有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
二者都可以通过这些元素表达情感、描绘景象。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尝试搭配音乐,感受音乐与美术的相互交融,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3.美术与科学美术与科学在某些方面也具有联系。
例如,在生物课上,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观察和表现生物体的结构、形态等;在物理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制图表、示意图来直观地表达物理概念和原理。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保证美术基本技能教学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
大学三年美术学习的综合性评估
大学三年美术学习的综合性评估在大学的三年里,美术学习经历了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如同一位精细的工匠,逐步雕刻出艺术家的内在气质和技艺。
首先,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机会。
从基础的素描、色彩理论,到高级的艺术创作和批评,课程不仅注重技能的培养,还强调了艺术的历史和理论,这些都是塑造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元素。
美术学习的综合评估首先体现在技能的掌握上。
初入大学,学生可能只是摸索着学习基础技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从传统的绘画到数字艺术的创作,都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这种技能的提升不仅仅是技艺上的进步,更是思维方式和创作理念的升华。
其次,个人风格的形成是美术学习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大学三年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技术上的娴熟,更要通过不断的创作和反思,找到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这种个人风格的形成,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也需要对艺术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
通过课程中的评估和展示,学生能够获得反馈,进而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另一个重要的评估维度是学生的批评与分析能力。
大学课程通常包括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批评,这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也让他们学会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艺术创作。
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去探讨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些理解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在项目和展览中的表现也是综合评估的一部分。
通过实际的展览和项目,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中,这不仅检验了他们的技术水平,还考察了他们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展览不仅是展示个人作品的机会,也是与其他艺术创作者交流、获得反馈的重要平台。
总体来说,大学三年的美术学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从技能的掌握到个人风格的形成,再到批评与分析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构成了对学生艺术能力的综合评估。
每一步进展都为学生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些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也将成为他们未来创作的宝贵财富。
美术课程设置方案
美术课程设置方案导言在当今社会,美术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艺术教育既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置美术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力。
一、学龄前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学龄前是培养孩子艺术兴趣和基本技巧的关键时期。
通过启蒙教育,孩子可以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培养绘画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力,为将来的艺术学习打下基础。
二、基础课程的设置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石。
包括素描、色彩、造型等课程,通过学习基本的技巧和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艺术表达的基本语言和工具。
三、创意课程的设置创意课程是培养学生创作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绘画、雕塑、摄影等创意课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文化课程的融合美术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将美术课程与历史、地理、文学等文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美术教育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和表达能力。
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引入实践、观察、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具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创作和表达。
六、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性每个学生的兴趣和才能都不同,美术课程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和创作。
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美术教育不应离开社会实践。
通过开展社区艺术活动、参观美术馆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艺术表达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能力。
八、与科技的融合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对于美术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
教师可以通过VR技术、绘画软件等创新手段,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体验和学习艺术,并与科技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艺术与科技创新能力。
九、评价和考核的改革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方式不适合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二年级上册美术总结(一)2024
二年级上册美术总结(一)引言概述:二年级上册美术总结(一)美术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对二年级上册美术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色彩学习、线条与造型、创作欣赏、实践操作和技能提高五个大点。
正文:一、色彩学习1. 学习基本色彩理论,包括红、黄、蓝三原色和一些常用的混合色彩。
2. 了解色彩在绘画中的表现力,学习如何用色彩表达情感和意境。
3. 绘制色彩搭配表,练习选择和搭配不同的色彩组合。
二、线条与造型1. 学习基本线条的绘制方法,包括直线、曲线等。
2. 掌握线条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如突出主题、表达情感等。
3. 学习基本造型的绘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三、创作欣赏1. 欣赏名家作品,了解艺术大师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2. 分析名家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等要素。
3. 进行简单的创作欣赏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表达。
四、实践操作1. 进行简单的涂鸦练习,锻炼手部协调能力。
2. 学习细致的写生观察,如花卉、动物等。
3. 绘制简单的风景画,提高学生对环境美感的感知能力。
五、技能提高1. 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练习,如铅笔、水彩、色彩笔等。
2. 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如明暗对比、透视等。
3. 反复练习,提高绘画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总结:通过本学期的美术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在色彩、线条与造型、创作欣赏、实践操作和技能提高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通过这些学习内容的探究,不仅帮助他们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中,他们会继续进步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初中美术教学跨学科整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跨学科整合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跨学科整合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美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初中美术教学跨学科整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以美术为核心,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跨学科整合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跨学科整合,使学生在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将其他学科知识与美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跨学科整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4.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美术基本知识: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基本技法和理论,以及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
2.跨学科知识:结合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探讨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3.当代艺术家及作品:介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及代表作品,分析其与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关系。
4.美术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雕塑、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3.案例教学:分析具体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4.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美术实践活动,如写生、制作、展览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跨学科教学: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美术教学,如数学几何图形在绘画中的应用,物理光色原理在色彩搭配中的作用等,使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
四、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度等,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学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美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为了有效地开展美术教育,学校应该合理设置美术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
以下是一个关于学校美术教育课程设置的方案。
一、综合美术课程的重要性综合美术课程是整个美术教育体系的基石,此课程可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美术技能和知识。
通过学习综合美术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绘画、素描、水彩等不同美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各种美术材料进行创作。
此外,综合美术课程也可以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二、美术史课程的意义美术史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理解力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美术史,学生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发展史和不同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这样的学习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建立实践课程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习得美术技能,学校美术教育还应设置实践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绘画、雕塑、影像制作等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内容。
通过实践课程,学生可以磨练自己的技巧,培养创造力,并且在实践中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
四、引入数字美术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美术在当今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学校美术教育也应该引入数字美术课程。
学生可以学习数字绘画、电脑美术设计等内容,了解数字艺术的发展和应用。
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还可以培养他们在数字领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创造艺术练习场地为了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提供艺术练习场地。
例如,一间设备齐全的美术教室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践课程的学习和创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创建艺术展览空间,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六、提供艺术游学机会学校美术教育还应该提供艺术游学机会,通过参观艺术展览、画廊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现实世界中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氛围。
这样的经历可以扩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
(完整版)美术新课标四大学习领域浅解
美术新课标四大学习领域浅解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区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赏识.评论”、“综合.研究”四个学习领域。
传统的美术教课内容由赏识、绘画、工艺三大课业构成,内容以基础性和技法性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真实发展,而我们的教育目的是经过教育来培育适应现代社会建设的新式人材,美术教育应持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知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品,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
新的学习领域从根本上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1、“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资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学习领域。
设置“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重申学科特点的偏向。
“造型.表现”重申自由表现,勇敢创建,外化自己的感情和认识。
经过此领域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因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对照与和睦、多样与一致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经过对各样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研究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长久兴趣。
2、“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必定的物质资料和手段,环绕必定的设计要乞降目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达、沟通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育设计意识、着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重申学生的创新精神。
“设计.应用”既重申创意的形成,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
要修业生达到以下目标:认识“物致使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建能力;感觉各样资料的特征,合理利用多种资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着手能力;认识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一致,提高对生活物件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论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梦想;养成事先预料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仔细、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
初中美术教学课程改进(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课程改进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课程改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有必要对初中美术教学课程进行改进。
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师资培养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课程内容改进1.增加课程多样性:在保持美术课程基础性的同时,增加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多样化的内容,使学生充分体验艺术的魅力。
2.结合本土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土艺术,提高文化素养。
3.关注社会热点:将时事热点引入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提高美术作品的现实意义。
4.拓展国际合作:通过国际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美术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教学方法改进1.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实践性教学: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评价体系改进1.多元化评价:综合运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美术素养。
2.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全面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
3.动态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评价标准,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4.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五、师资培养改进1.加强专业培训:组织定期的美术教师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鼓励学术研究:鼓励教师开展美术教育研究,不断提升理论水平。
3.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成长。
4.引进优秀师资:引进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优秀美术教师,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美术教案-课型:综合课教案
美术教案-课型:综合课教案1. 课程概述本节课是一节综合课,主要内容是美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了解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重点•学习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
•学习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艺术有不同的风格和形式。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作品,如梵高的星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等。
•介绍艺术创作的基本步骤:观察、分析、创作。
步骤三:示范与实践(30分钟)•教师示范观察、分析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并解释观察和分析的重点。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
步骤四: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全班,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讲解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灵感来源。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延伸的问题和思考,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5. 教学资源•展示图片: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图片。
•创作工具:画笔、颜料、纸张等。
6.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创作能力。
•评价学生对不同艺术家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7. 参考资料•《艺术欣赏与创造》教材•互联网资源:不同艺术家的作品介绍和分析。
美术教研组议题汇总总结
一、前言美术教研组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本学期美术教研组围绕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师成长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教研活动。
现将本学期美术教研组议题汇总总结如下:二、议题汇总1. 教学常规管理(1)加强备课管理,提高备课质量。
教研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研组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作业批改,提高作业质量。
教研组要求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2. 课程改革(1)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教研组要求教师关注课程标准的变化,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
(2)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教研组要求教师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3)加强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发展。
教研组要求教师关注课程评价,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促进课程发展。
3. 教师成长(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教研组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开展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教研组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幸福指数。
4. 教学研究(1)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教研组鼓励教师申报课题,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成果。
教研组要求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成果,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3)加强学术交流,拓宽教师视野。
教研组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总结本学期美术教研组在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教师成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通过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措施,我校美术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的美术课程设置与主题性综合式美术学习罗珍中国加入WTO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接近世界的潮流,我们的教育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人才的争夺和人才标准的变化,使我们教师重新理解和认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科学的、全面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一种更适应社会发展、更符合人的全面发展、更能有效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方法和体制。
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自身的实现,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首先,对人才判断标准的不断发展和丰富,是一切教育思想进步的动力。
进步的、合理的、人性的教育,不但要为社会培养具有更广泛适应性的综合人才,更要帮助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高尚品德、独立人格、健康心理的“人”。
以这样的标准来指导、判断、改革教育方法和体制,素质教育就会成为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为艺术教育的功能除了一般大众所认为的陶冶身心、培养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外,美国史丹佛大学的艾斯纳教授(Elliot W.Eisner,1990)更认为透过良好的艺术学习,能够培养以下八项主要的认知能力:(1)感受事物的关联:艺术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的;(2)关注细节的变化:艺术教导学生即使是细微的差异,在创作上也可产生很大的效应;(3)艺术教育能提供多元的解难方法;(4)艺术创作能培养一个人在过程中改变目标的能力;(5)艺术教育增强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作艺术决定的能力;(6)艺术教育是培养想象力的一个资源;(7)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体验某种媒材的限制,并刺激他们突破限制,作创意的发挥;(8)艺术能培养一个人从美学的角度观看世界的能力。
艾斯纳认为优秀的艺术教师能够提出适当的问题给学生,教导学生评析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从课堂的训练与互动中培养学生上述的重要思考技巧。
艺术是我们自我改造的一大途径, 艺术教育不是次要的课外活动,而是教育的根本,而且艺术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
整体人格教育理论也强调对人进行全面教育,培养完整的、素质全面的人及艺术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大纲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颇值得我们思考:艺术从初始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所有民族无论他们在何地,都有一个永恒的、寻求意义的需要——衔接时间和空间;体验和事件;自身和精神;理智和情感,人们创造艺术来将它们连在一起,表达除此之外无法表达的东西。
艺术是人类最深的历史长河,它将每个新的时代与逝去的时代联系在一起,帮助新的一代回答那些永恒的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走向何方?我们的生活中艺术无所不在,艺术给我们生存的环境带来深度和广度,每天都在塑造我们的经历。
艺术同时也是一股庞大的经济力量,没有艺术我们无法生存,我们也不想要没有艺术的生活。
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
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艺术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不但是高品质的教与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有可能改变教育;除了艺术本身的价值外,在认知技巧、创造技巧、应用技能与教学四大方面,都能提供其它学科所做不到的贡献:(1)认知技巧:艺术教育能够促进沟通、培养诠释复杂符号的能力,加强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文学创作的课程,可以培养不同的认知能力,这正是基础教育的根本。
(2)创作技巧: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帮助学生寻求替代方案的层面,艺术教育能够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艺术让人有能力体会“当下”,唤起自觉,刺激创新。
(3)应用技能:艺术有助于培养“聪明的员工”,这样的员工具有较高层次的思考技巧,工作表现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4)教学上的利益:由于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各种不同的认知能力,提升空间、数学、逻辑、体能等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有助于提升其它学科的学习成效。
学习艺术与艺术创作,本身就具有文化意义,决定一个人在文化上的定位,是沟通的根本,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了解社会,因此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和方法。
二、通过综合的美术课程设置使学生进行主题性综合式的美术学习艺术有自己的语言,传达无可言喻的讯息,能够解读艺术的意义,就能提升一个人的直觉、推理、联想与想象力,也就是创意的思考。
那么我们如何改革现有的美术教学方法和形式呢?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综合的、人性化的素质教育是当务之急。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借鉴国外及国内先进的课程设置理论和方法,设计了“专题艺术表现”为形式的综合美术课程。
“专题艺术表现”形式下的综合美术学习是以学科功能为基础,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大美术”学习。
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专题。
这个专题要有很强的包容性。
专题的设置重视课程内容的文化性、灵活性、丰富性、综合性及全面性。
专题由体现专题内容的几个方面组成,每一方面由若干个小的主题来体现。
教师可以先从每个方面的主题里选择一个主题来做,每个主题侧重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如这个主题侧重绘画,那个主题侧重手工制作,另一个主题侧重设计,而下一个主题用写作的形式来表现,……。
尽量让学生了解、接触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提供一个主题所能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有一个感官上的认识,知道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然后再进行其他主题的学习。
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每个主题的内容能用那些艺术形式来体现,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主要的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对内容进行综合的、自由的、创造性的表现,使学生了解、尝试不同表现形式、不同的媒材对艺术的不同体现,使学生充分利用多种学习方法使美术与其它教育活动相结合,利用多种表现手段,如:绘画、雕塑、摄影、手工制作、表演、媒体制作、广告设计、写作等一切视觉文化的形式来完成作业,所有的主题作业反映专题所涉及的全部内容。
学生经过一个专题的学习,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专题和专题的不同方面及下面的各个主题了。
如专题《了解北京》的教学框架如下:从专题《了解北京》综合美术课程上看,教学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教师既可以横向选取专题不同方面的主题内容组合,也可以纵向选择专题的一个方面进行教学,使某一方面的内容深入化并开展起来,而且它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随时添加更改内容。
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每个主题甚至每节课都能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传统艺术”主题,北京的传统表演艺术包括:京剧、京韵大鼓、昆曲、相声、杂耍等等,一节京剧脸谱的欣赏与创作课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京剧脸谱的造型意义和色彩象征意义,还了解了脸谱画妆的步骤、京剧的表演形式,并知道了京剧的起源、发展、兴盛及现代京剧的形式的改进,京剧的流派等其他知识,这样一个课综合了京剧所涉及的许多内容,实际上也使学生对历史的一个侧面有所了解,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也就是说,艺术知识能够促进和整合其它学科的学习。
这样的专题学习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鼓励学生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学习美术。
三、专题性的综合美术课程设置及学习活动是如何体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专题性的综合美术课程设置及学习活动是一个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各种能力和培养多元智能的一个过程,它是从以下几方面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素质教育目的的:1、专题内容文化的多元性、综合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电子信息时代向人们展示了电脑辅助教学和通讯交流资源的新世界,教师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教学,更容易地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高等院校、出版社、专业团体和美术界其它网络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
美术综合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体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学习美术。
同时现存的教育性资源在日渐增加,来自不同文化的文字和图像材料也越来越多。
在熟悉理解产生于自己文化中的美术作品的同时,也了解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作品,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们多元文化价值的需求,才能滋养跨文化性的理解和尊重。
除多元文化内容外,不同种类美术的作品和思想为一体的多元美术,它包括民间美术、陶瓷、首饰、手工艺品、工业艺术、应用性艺术、时装设计、摄影、电子媒体、绘画、雕塑、印刷和建筑,在教学中选用得当,所有的这些大众化艺术形式都是可以利用的。
所有这些资源,为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创造得益于我们对前人、对历史、对文字语言、视觉语言的理解,这种理解由于个体的原因:如生活环境、社会经历等等因素会造成很大的差异,甚至是“误读”,而恰恰由此衍生出千姿百态的创造。
作品的创作还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及他们周围的世界,体会人类探究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各种方法,以及其它大的主题思想,如自然和人类塑造环境的力量,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文化。
2、专题性综合美术课程框架的构建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新的理解,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布鲁纳(Jerome Bruner)的课程设置理论提倡美术活动应强调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强调学科主体基本结构的了解,而这些知识来源于那些专业学科的实践。
专题为学生提供了将过去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加以汇集、整理并服务于新目标的机会。
怎样运用知识和理解面对新的挑战,是一门学问。
从专题设计、资料搜集、排列、组合到表现成最终的成果,直到批判地分析作品,都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专题的内容以及自己对完成专题作业的贡献。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但同时也开发培养了他们的感知力、交流能力、想象力、判断能力及社会理解能力。
美术课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思维活动能力的工具,此外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发展他们视觉能力的工具,教学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与真实世界常常是脱离的,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需要在丰富、具体的环境里实现。
工作中和个人生活中所必须的知识,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场景及与人合作或思考来获得。
此外,学校里的学习通常强调抽象符号的操纵和纯粹的思维,而在校外美术活动中,则与具体任务或目标有关,专题作业的形式恰恰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条件和环境。
3、专题性综合美术课程框架的构建过程有利于学生综合地学习,使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的多角度多视野,可以使教师进行综合性的教学或以主题性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从不同的美术学科领域中汲取背景知识,并将它们加以结合,其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一节纯粹的美术课。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能会发现新的出发点或突破口,从而有助于形成一个将美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和联系的主题,或者使之与深远的主题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