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黄精的种植条件
黄精的种植条件
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其种植条件如下:
1. 环境要求:黄精喜欢生长在半阴湿、温暖的环境中,适宜生长温度在15-25摄氏度之间。
它对光照要求不高,可以适应半阴的环境,但不能长时间处于强烈阳光下。
较好的生长环境是半阴湿的山坡、沟边或林中。
2. 土壤要求:黄精对土壤要求较为宽容,可以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上,但最好选择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pH值在5.5-7.5之间的土壤适宜生长黄精。
如果土壤过于酸性,可以进行土壤调理,加入石灰等来中和酸度。
3. 水分要求:黄精喜湿润的环境,对水分要求较高。
在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避免干旱和过度浇水,以免影响黄精的生长和发育。
4. 营养要求:黄精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适量的养分供应。
在种植前,可以在土壤中加入有机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
生长期间,可以适量追肥,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总之,黄精的种植条件相对较为宽松,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可以获得良好的生长效果。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一、土壤管理实际生产中,常见植物的栽培方式主要有露地栽培与盆土栽培两种方式。
露地栽培要求土壤土层深厚,通气、透水良好,酸碱度适宜,质地适中等;盆土栽培植物根系局限于花盆内,依靠有限的土壤来供应养分和水分,维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1.露地栽培土壤的管理露地土壤管理包括:地面平整,地面平整是露地栽培第一步,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深度和方法等;地面清理,特别是园林栽培地,需要清理市政工程和建筑地区遗留的大量建筑垃圾,并换入肥沃土壤;水分蓄积,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因此要保证水分的供应;除草松土,除草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状况、调节土壤水,促进微生物活动等。
一般除草松土的深度为5~15cm,次数以每年进行2~3次为宜。
2.盆土栽培土壤的管理盆栽土壤简称盆土,取材于自然土壤、动植物残体和某些化学物质,根据植物生理特性,按适当比例经过制作、调配而成。
使盆土既通透、排水,又使养分最终保证植物在盆内能够正常生长。
盆栽土壤的管理主要是保持整洁,盆土配制好后消毒。
土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加热消毒法、日光消毒法和药物消毒法。
加热消毒法将配好的盆土加热持续30至80℃;日光消毒法即将配制好的土平摊在干洁的地上,暴晒2~3天。
药物消毒法是将配制好的土,拌入药物,上面覆盖草防止药物流失,经过2天后揭去覆盖物。
常用药物及用法:每立方米拌入40%的甲醛400~500ml,然后将土堆起来。
二、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育(一)高产肥沃土壤的特征1. 适宜的土壤环境山区一般要梯田化,地面平整,埂坝牢固,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达到水不出沟,土不下坡,涵养水分和养分,培肥地力。
平原区一般要实现园田化,方田化,并且以方田为中心,实现沟、渠、林、路、电配套,利于机械化作业。
注意地下水。
2. 协调的土体构造体构造是指土壤在1米深度内上下土层的垂直结构,包括土层厚度、质地和层次组合。
高产旱地土壤上虚下实,高产水稻田有松软肥厚的耕作层,既滞水又透水发育良好的犁底层,通气透水性好的心土层以及埋藏较深保水性较强的底土层。
植物生产环境-土壤孔隙性
土壤的孔隙性土壤的孔隙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土壤条件,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土壤中水气热状况和养分的调节,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孔体系,由固体土粒和粒间孔隙组成。
土壤孔隙是指土壤中的土粒和土粒、团聚体与团聚具体之间、土粒与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形成的空间。
土壤孔隙是容纳水分和空气的空间,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也是植物根系生长和土壤动物、微生物活动的地方。
一、土壤孔隙和土壤孔隙性土壤孔隙——土壤中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孔隙。
土壤孔隙性是指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比例和性质的总称。
土壤孔性包括:A、孔隙度(孔隙数量)决定着土壤气、液两相的总量B、孔隙类型(孔隙的大小及其比例),决定着气、液两相的比例。
二、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一)土壤密度土壤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是g/cm3或t/m3。
土壤密度数值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组成土壤的各种矿物的相对密度。
大多数土壤矿物的相对密度在2.6~2.7左右。
因此,土壤相对密度一般取其平均值为2.65。
土壤有机质的相对密度为1.25~1.40,表层的士壤有机质含量较多,所以,表层土壤的比重通常低于心土及底土。
(二)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粒间孔隙)的烘干土重量,单位也是g/cm3或t/m3。
土壤容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数据,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途有:1. 判断土壤的松紧程度因为容重包括孔隙,土粒只占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相同体积的土壤容重的数值小于比重。
一般旱地土壤容重大体在1.00~1.80 g/cm3之间,一般土壤的容重在1.0~1.7 g/cm3之间。
旱地耕作层较利于作物生长的土壤容重为1.1~l.3 g/cm3。
相同质地的土壤,数值越小,土壤越疏松。
其数值的大小除受土壤内部性状如土粒排列、质地,结构、松紧的影响外,还经常受到外界因素如降水和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尤其是耕层变幅较大。
藏红花生长环境要求
藏红花生长环境要求引言概述:藏红花是一种珍贵的植物,其花瓣中提取的红色色素被广泛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藏红花产量,了解其生长环境要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土壤、气候、光照、水分和温度五个方面阐述藏红花的生长环境要求。
正文内容:1. 土壤要求:1.1 pH值:藏红花对土壤pH值要求较高,一般在6.0-8.0之间。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其生长。
1.2 营养物质:藏红花对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营养物质需求量较大,特别是氮、磷、钾等元素。
土壤应富含这些养分,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开花。
1.3 排水性:藏红花喜欢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过度积水会导致根部腐烂,影响植物的生长。
2. 气候要求:2.1 温度:藏红花喜欢温暖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2 日照:藏红花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每天至少需要6-8小时的阳光。
缺乏阳光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花朵不鲜艳。
2.3 风力:适度的风力有助于植物的通风和光照,但过大的风力会对藏红花造成伤害,因此适当的遮风措施也是必要的。
3. 光照要求:3.1 光照强度:藏红花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5000-30000勒克斯。
过低的光照会导致植物长势不良。
3.2 光照时间:藏红花需要充足的光照时间,每天至少需要12-14小时的光照。
缺乏光照时间会影响植物的开花和花色。
4. 水分要求:4.1 浇水量:藏红花需要适量的水分供应,但不耐涝。
每次浇水应使土壤湿润,但不过度湿润,以免影响根系呼吸。
4.2 浇水频率:浇水频率应根据气候和土壤情况来调整,一般为每周2-3次。
干旱期间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
5. 温度要求:5.1 生长温度:藏红花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5.2 冬季保护:在寒冷地区,冬季保护措施是必要的,如覆盖保暖材料或移入温室,以保护植物不受严寒侵害。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第五章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教学目标: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通气性、土壤胶体、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缓冲性、土壤空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特性。
第一节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三、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1.土壤:即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分为: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
2.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3.土壤的组成: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原生矿物是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重新形成的一类矿物。
(二)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
土壤质地可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1.沙土。
沙土的特性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强,保水性差,不耐旱。
有机质分解快,保肥能力弱,但肥效快。
土壤温度变幅大,常称“热性土”。
作物前期生长快,后期易脱肥,“发小苗不发老苗”,肥水管理应是少量多次。
2.壤土。
壤土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发老苗——“壮子送老”3.黏土。
黏土的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总孔隙度大,毛细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冷性土”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一)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及病毒等。
园林植物的土壤环境
• 土壤酶活性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 水平密切相关,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 土壤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耕作方式等, 因此不同地区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了解和掌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 园林植物的土壤酶活性特征,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园林植物的栽培和管理。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土 壤温度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适宜的土壤温度能够促进植物 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 植物的抗逆性。
在园林植物的种植和管理中, 应根据不同植物对土壤温度的 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调节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 来源,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
05
土壤环境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土壤类型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土壤类型
不同的土壤类型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和 分布有显著影响。例如,沙质土适合 种植耐旱植物,而黏质土则适合种植 需要深厚肥沃土壤的植物。
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
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提供适宜的水分、 空气和营养,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 发育。
土壤的质地(如沙质、黏质、壤质) 影响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能力,进而 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黏质土壤
总结词
黏重、保水能力强
详细描述
黏质土壤的颗粒较小,结构紧密,保水能力强。这种土壤类型适合种植需要大量 水分的植物,如水稻。然而,黏质土壤通气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根部缺氧。
壤质土壤
总结词
质地适中、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详细描述
壤质土壤的颗粒大小适中,既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又具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这种土壤类型适合大多 数园林植物的生长,尤其是一些对土壤要求较高的植物。
桔子的生长环境
桔子是一种喜温植物,适宜生长在气候较温暖、阳光充足的地区。
以下是桔子的生长环境的详细解答:
1. 气候条件:桔子喜欢温暖的气候,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5-30摄氏度。
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桔树的生长。
桔子对日照要求高,喜欢充足的阳光,日照时间达到8-10小时为宜。
2. 土壤条件:桔子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喜欢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6.0-7.0,对于酸性土壤需要进行石灰化处理。
土壤中应富含有机质和充足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
3. 水分需求:桔子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
一般情况下,每周的降水量应达到25-50毫米。
在干旱地区或生长季节水分不足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灌溉补充水分。
但过度浇水也会对桔子的根系造成伤害,因此要合理控制灌溉量。
4. 海拔高度:桔子对海拔高度并无特殊要求,一般可以在海拔0-1500米的地区生长。
总结起来,桔子的生长环境最适宜的是温暖、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区。
同时,桔子对水分供应要求较高,需要合理的灌溉控制。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植物生长是一个复杂而精致的过程,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来支持其生长和发育。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充足的阳光是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之一。
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能量和氧气。
因此,阳光充足的环境能够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水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水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成分,参与着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将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各个部位,维持植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除了水和阳光,适宜的温度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各有不同,但大多数植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生长受阻。
空气质量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植物通过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因此,新鲜的空气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物生长异常。
除了以上所述的基本环境条件外,土壤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对植物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宜的土壤pH值、土壤结构和土壤湿度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还包括适宜的空间和适宜的生长周期。
不同植物对空间的需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较大的生长空间,而有些植物则适合在狭小的空间内生长。
此外,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也各不相同,有些植物生长迅速,有些植物则生长缓慢。
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多方面的,包括阳光、水、温度、空气质量、土壤和空间等因素。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植物才能健康生长,展示出其生命力和美丽。
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关注和重视植物的生长环境,为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共同创造一个绿色美丽的世界。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温度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温度土壤冷热的程度叫土壤温度,简称地温。
一般为地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的统称。
土壤温度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土壤的形成,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地面热量平衡地面温度变化主要是由地面热量收支不平衡所引起的。
地面热量的收入与支出之差,称为地面热量平衡。
其为正值时,即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时,土壤就会增热升温;其为负值时,土壤会冷却降温。
地面热量的收入与支出之差(Qs)是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①以辐射方式进行的热量交换,即地面辐射平衡(R);②地表面层与下层土壤间的热量交换(B);③地表面层与近地面气层间的热量交换(P);④通过水分的凝结和蒸发进行的热量交换(LE)。
白天,地表面层吸收的太阳辐射超过地表面层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平衡(R)为正值。
地表面层温度高于贴近气层和下层土壤的温度,产生以温度高的一方向温度低的一方的热量传递。
地面将热量传给空气(P)及下层土壤(B)。
土壤水分蒸发也要耗去部分潜热(LE)。
夜间,地面辐射平衡(R)为负值,地面失去热量,地表面层温度低于邻近气层和下层土壤的温度,P和B项热量输送方向恰好与白天相反。
同时水汽的凝结也放出潜能(LE)给地表面层(如下图)。
在上图中,箭头指向地面的是收入项,示意地面得到热量,Qs为正值;箭头由地面指向空气或下层土壤是支出项,示意地面失去热量,Qs为负值。
即相对地面而言,白天R为正,P、B、LE项为负,夜间R为负,P、B、LE项为正。
因此,地表层热量收支情况可用下列方程表示:Qs=R—P—B—LE式中,Qs为正值时,表层土壤得到热量,温度升高,于是下层土壤和近地面空气也随之增热升温;当Qs为负值时,表示表层土壤失去热量而降温,于是下层土壤和近地面空气也随之冷却降温。
地表面层热量差额Qs的绝对值越大,则地表面层升温或降温也越明显。
当Qs等于零时,地面热量收支相等,地面温度保持不变。
二、土壤热特性1.土壤热容量土壤热容量是反映土壤容热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植物生长习性
瓜子黄杨:多生山谷、溪边、林下,海拔1200-2600米。
[2]1、耐阴喜光,在一般室内外条件下均可保持生长良好。
长期荫蔽环境中,叶片虽可保持翠绿,但易导致枝条徒长或变弱。
2、喜湿润,可耐连续一月左右的阴雨天气,但忌长时间积水。
3、耐旱,只要地表土壤或盆土不至完全干透,无异常表现。
4、耐热耐寒,可经受夏日暴晒和耐摄氏零下20左右度的严寒,但夏季高温潮湿时应多通风透光。
5、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轻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盆栽亦可以蛭石、泥炭或土壤配合使用,耐碱性较强。
6、分蘖性极强,耐修剪,易成型。
7、秋季光照充分并进入休眠状态后,叶片可转为红色。
[3]8、可四季换盆或移栽,夏季或新芽萌发时移栽应注意遮阴并防止盆土过湿,否则易导致原有叶片脱叶。
9、中国南方广大地区,均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越夏;北方宜盆栽,置室内防寒越冬。
移栽在春季芽萌动前进行,成活率最高。
先整地施足基肥,小苗移栽可沾泥浆,大苗移栽需带土球。
小叶黄杨栽培容易,但生长缓慢,要经常浇水,施肥,促进生长。
盆栽宜用森林土或塘泥,施钙镁磷肥,干粪等做基肥,以后每年对叶面喷施氮肥水数次,盆土保持湿润。
地植可用一般表土,施腐熟禽畜粪等做基肥,种后可任其自然生长。
养护管理黄杨种植[2](1)浇水:黄杨喜湿润,盆景需经常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也不可积水。
夏季高温期,要早晚浇水,并喷叶面水。
(2)施肥:在生长期5~8月,施2~3次腐熟稀薄的饼肥水即可,冬季施1次基肥,用沤熟厩肥或干饼肥屑均可。
(3)修剪:生长期随时剪去徒长枝、重叠枝及影响树形的多余枝条。
黄杨萌发较快,一般在发新梢后,将先端1~2节黄杨[2]剪去,可防止徒长。
黄杨结果后,要及时摘去,以免消耗养分,影响树势生长。
(4)翻盆:一般2~3年进行一次,时间以春季萌发前为好。
结合翻盆剪去部分老根及过长过密根系,换去1/2旧土,塞以肥沃疏松的培养土,以利根系发育。
(5)或用80%敌敌畏1500倍液喷杀;黄杨尺嫂用80%敌百虫可狙性粉剂喷杀,或用40%氧化乐果1000~2000倍喷杀。
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
1 高产肥沃l壤 的培育 十
1 1 高产 肥 沃 土壤 特 征 .
1 11 艮好 的 土体 构 造 和 物 理 性 质 高 产肥 沃 的 旱 地 土 壤 ..
一
般 应 具 有 上 虚 下 灾 的 土 体 构 造 ,耕 作 层 深 厚 、 疏 松 ,厚
度通 常 在 3 n ,为 园林 植 物 的 生长 提 供 优 厚 的 物 质 基础 ; 0i o t
包括 高产 肥 沃 土壤 的培 育 、低 产土 壤 的 改 良、设 施环 境 下 的土 壤培 育 等 。 关键 词 : 园林 植 物 生 长 ;土 壤 环 境 ;调控
土 壤 是 园林 植 物 赖 以 生 存 的 物 质 基 础 ,土壤 条 件 的 好
坏对 园 林 植 物 的 生 长 发 育 影 响 很 大 。 存 我 国 土 地 资 源 日
有突 出地位 ,应每 年向土壤 中输人一定数 量的非腐解态有
机 物 ,以 不断 更 新 与 活 化 土 壤 中 已 渐老 化 的 腐 殖 物 质 ,从 而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 这 在 土 壤 有 机 培 肥 方 面 是 经 济 有 效 的
办法 。
趋 紧张 寸土 寸金 的 当 ,针 对 不 同 的 土 壤 环 境 ,借 助 一
设基 本 农 田和 牧场 是 防 机质含量 、养分含量 、土 壤通气性 、土壤温度 等因
素 的 影 响 。肥 沃 的 土 壤 具 有 良好 的 养 分 供 应 能 力 和 较 高 的 养 分 供 应 强 度 ,肥 沃 的 旱 地 土 壤 硝 态 氮 含 量 多 在 2 0 g g 以 上 ,速 效 磷 含量 为 1 g g 以 上 ,速效 钾含 8
犁底 层薄 或 无 ;心 上 层 紧 实 ,质 地 重 ,既 有 利 于 保 水 和 保 肥 ,又 有 利 于 透 气 、透 水 、 增温 、 促 进 养 分 分 解 。上 下土 层密 切 配 合 ,使 整 个 土 体 成 为能 协 调 供 应 植 物 高 产所 需 要
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关系【1】摘要: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如何改良土壤更好的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土壤中的水、肥、气、热是土壤肥力的四个因素。
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程度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
关键词:土壤;环境;作物生长;关系 1 土壤水分 1.1 土壤水分类型土壤水分常以三种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束缚水:紧紧吸附在土粒表面,不能流动,也很难为作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叫束缚水。
土粒越细,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束缚水越多;毛管水:土粒之间小于0.1毫米的小孔隙叫毛细管,毛细管中的水可以在土壤中上下、左右移动,是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有效水。
因此,毛管水对作物生长发育最为重要;重力水;是土粒之间大于0.1毫米的大孔隙中的水分。
由于受重力作用只能向下流动,所以叫重力水。
在水稻田中,重力水是有效的水分。
在旱田中,重力水只能短期被植物利用,如较长期地充满着重力水(即地里积水),则土壤空气缺乏,对作物生长非常不利。
1.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土壤水分并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束缚水和重力水都是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水,只有毛管水是能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
当土壤中只存在着束缚水时,因作物不能利用,而表现出萎蔫,这时的土壤含水量叫萎蔫系数。
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毛细管中开始充水,当土壤中毛细管全部充满水时的含水量,叫田间持水量。
土壤有效水的数量是田间持水量减去萎蔫系数的数值。
土壤有效水含量的多少,主要受土壤质地、结构、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砂土和粘土有效水都低于壤土。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毛细孔隙增加,有效水含量高。
2 土壤养分 2.1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根据作物吸收土壤的难易,可把土壤养分分为两类。
一类是速效态养分又叫有养分,另一类是迟效态养分又叫潜在养分。
速效态养分以离子、分子状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和土壤胶粒表面上,能够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
迟效态养分存在于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中,难溶于水而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需经化学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分解成可溶性的速效养分才能被作物吸收。
植物生长环境
植物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环境是指植物所处的生态条件和其周围的自然环境。
这些环境因地域、气候、土壤、水质、光照等因素而异,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植物生长环境展开论述,从气候条件、土壤特性、水分、光照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气候条件植物的生长环境首先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
不同植物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各异,根据植物对温度、湿度和日照时间的要求,可以将气候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寒冷气候:在极寒地区,寒冷的气候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例如,北极地区由于气温极低,植物的生长周期较短,植物主要通过快速生长和繁殖来适应极端气候条件。
2. 温和气候:温和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这种气候下,植物生长周期适中,植物的数量和多样性相对较高。
例如,亚热带地区的温暖气候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3. 干旱气候:干旱环境对大部分植物来说是一个挑战。
植物在干旱环境下需要具备较强的耐旱能力,适应长时间的水分不足。
例如,沙漠植物通常具有节水特性,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中生存。
4. 湿润气候:湿润的气候对植物的生长产生积极影响,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湿度。
例如,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气候潮湿,植物生长茂盛,植被呈现繁密的森林景观。
二、土壤特性植物需要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土壤的特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土壤特性。
1. 质地:土壤的质地决定了其通气性、保水性和养分含量。
常见的土壤质地包括沙质土壤、壤土和粘土。
沙质土壤通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壤土保水性较好,通气性较差;粘土则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
2. 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植物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要求,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合适的土壤酸碱度有助于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吸收。
3. 养分含量:土壤中的养分直接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
植物需吸收的主要养分包括氮、磷、钾等。
土壤养分的贫富情况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如土壤养分过低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发育不良。
植物的生长环境
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植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植物的生长环境,包括土壤、水分、阳光和气温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一、土壤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良好的土壤应具备通气性、保水性和肥力。
通气性决定了根系能否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保水性要求土壤能够保持一定的湿度,而肥力则是指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养分。
不同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不同。
例如,酸性土壤适合蓝莓和杜鹃等喜酸植物的生长,而中性或碱性土壤适合大多数蔬菜和水果的生长。
另外,土壤的质地也对植物的生长起着重要影响。
粘土质地的土壤保水性好,但通气性较差,砂质土壤则相反。
因此,在栽培植物时,根据不同植物对土壤要求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土壤种类是非常关键的。
二、水分水分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水分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状态。
过多或过少的水分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系缺氧,造成根腐病等问题;而缺水则会使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叶子枯萎和凋落。
因此,合理控制植物的灌溉量,并注意排水良好的土壤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阳光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于制造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
不同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一般而言,植物可分为喜阴植物、喜光植物和耐阴植物。
喜阴植物适宜在较阴暗的环境下生长,如铁线莲和铁皮石斛等;喜光植物则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如向日葵和玉米等;而耐阴植物则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如常见的绿萝和蕨类植物等。
因此,在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时,要根据其对光照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以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四、气温气温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不同植物对气温的适应性也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植物可分为寒冷植物、温和植物和热带植物。
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
黑云母主要分布 在花岗岩、片麻 岩和结晶片岩中, 伴生矿物是石英、 正长石等。黑云 母较白云母易于 风化,风化物为 碎片状。
赤铁矿(Fe2O3 ) 常呈鲕状、肾状,颜色为赤红色,条痕为樱红色;
半金属光泽,无解理,无磁性。
土壤次生矿物—高岭石
2. 土壤矿物质的粒级
矿质粒级 土壤质地
粒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特点:颗粒愈大,透气性愈好,保水保肥力愈差。
土温的变化(热容 快 慢 量大小) 所含营养元素数 少(因为石英较多) 多 量 容易(耕作质量好) 困难(耕作质量差) 耕作难易程度 作物的生长 发小苗不发老苗 发老苗不发小苗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土壤质地的改良
矿质粒级 土壤质地
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类 型
肥 力 层 次 改 良
施有机肥,改良土性
种树种草,培肥改土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二、土壤有机质
组成成分 腐殖质
转化过程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 料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形态有机成 分,主要有新鲜的有机质、半分解有机残余物 和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是改良土壤、供给植物生长的营 养物质,是土壤肥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不同种类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同。
概
述
矿 物 质
有 机 质
微 生 物
退 出
新世纪高职 高专教改项 目成果教材
3. 土壤质地
矿质粒级 土壤质地
类 型
肥 力 层 次 改 良
任何一种土壤,都是由不同粒级的土粒, 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土壤中各粒级的百分含 量,称作土壤的机械组成。根据土壤不同机械 组成所产生的特性对土壤进行类别划分,称作土 壤质地。因此质地是一类土壤的名称,其名称来 源依据于机械组成。
八种植物生长环境
八种植物生长环境1. 百合花百合花喜欢在温度适中的环境下生长,最适合的温度范围是15°C至25°C。
它们喜欢充足的阳光,但不能暴露在炎热的直接阳光下。
土壤应保持湿润,但不要过于湿泽,否则可能导致根部腐烂。
2. 紫罗兰紫罗兰适宜生长在温和湿润的环境中,最适合的温度范围是18°C至22°C。
它们喜欢散射的阳光,因此选择半阴或阴凉的位置最好。
土壤应该保持湿润但不能过湿。
3. 马铃薯马铃薯适应性强,适宜生长在潮湿凉爽的环境中。
它们最适合的温度范围是10°C至20°C。
它们需要充足的阳光,但也能在阴凉的地方生长。
土壤应该湿润但是排水良好。
4. 苹果树苹果树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最适合的温度范围是20°C至25°C。
它们喜欢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湿度。
土壤应该排水良好并且富含营养。
5. 草莓草莓喜欢在凉爽的环境中生长,最适合的温度范围是15°C至25°C。
它们需要充足的阳光,并保持土壤湿润。
土壤应该排水良好,并且富含有机物质。
6. 玫瑰玫瑰适宜生长在温暖的环境中,最适合的温度范围是18°C至25°C。
它们喜欢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湿润。
土壤应该排水良好,并且富含有机物质。
7. 薰衣草薰衣草适宜生长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最适合的温度范围是20°C至30°C。
它们需要充足的阳光并且喜欢干燥的土壤。
土壤排水要良好。
8. 菊花菊花适应性强,适宜生长在温度适中的环境中,最适合的温度范围是15°C至25°C。
它们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度的湿润。
土壤应保持湿润但不能过湿。
以上是八种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根据它们的特点提供适宜的温度、阳光和土壤湿度等条件,将有助于它们的健康生长。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农作物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包括土壤、温度、湿度、光照和气候等方面。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可以帮助农民合理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土壤要求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主要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养分和pH值等方面。
不同的农作物适合生长于不同类型的土壤,如水稻适合生长在湿润的水田中,小麦适合生长在肥沃的沙壤土中。
土壤质地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影响,粘性土壤保水保肥性好适合作物生长,而砂质土壤则透水性好,排水性佳适合某些农作物的生长。
此外,土壤中所含的养分也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农民可以通过合理施肥控制土壤中养分的供应。
土壤pH值的调节也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酸碱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二、温度要求温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通过合理控制温度,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温度要求,有些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如番茄、辣椒等热带植物,而有些作物对温度要求较低,如冬季小麦等。
农民可以通过选取不同的品种、使用温室等方式来适应不同的温度环境。
三、湿度要求湿度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农作物对湿度的要求不同,如稻米对湿度的要求较高,而玉米则能适应相对较干燥的环境。
农民可以通过控制灌溉量、改善排水等方式来满足农作物的湿度要求。
四、光照要求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对其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农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也不同,如一些蔬菜作物对光照要求较高,而主要以地下部分为主的农作物则对光照要求相对较低。
根据不同作物的光照要求,农民可以选择适当的种植方法和栽培技术,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五、气候要求气候是农作物生长的综合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雨量和风速等方面。
不同的农作物对气候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例如,稻米适宜生长于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气候条件下,而小麦则适宜生长于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教学目标: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通气性、土壤胶体、土壤保肥性、土壤供肥性、土壤缓冲性、土壤空隙性、土壤结构、土壤耕性等基本概念;土壤的基本组成及各组分的特性。
第一节土壤的基本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三、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1.土壤:即指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上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分为: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
2.土壤肥力:是指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等物质和能量的能力。
3.土壤的组成: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固相)、土壤水分(液相)和土壤空气(气相)三相物质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及土壤质地(一)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原生矿物是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重新形成的一类矿物。
(二)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的配合和组合状况称为土壤质地,即土壤沙黏程度。
土壤质地可分为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1.沙土。
沙土的特性粒间孔隙大,通气性强,保水性差,不耐旱。
有机质分解快,保肥能力弱,但肥效快。
土壤温度变幅大,常称“热性土”。
作物前期生长快,后期易脱肥,“发小苗不发老苗”,肥水管理应是少量多次。
2.壤土。
壤土兼有沙土与黏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较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状况比较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发小苗也发老苗——“壮子送老”3.黏土。
黏土的黏粒含量较多,其粒间孔隙小而总孔隙度大,毛细管作用强烈,透水透气性差,但保水保肥性强;黏质土矿质养分丰富,加之通气不良,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黏土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称“冷性土”二、土壤生物和土壤有机质(一)土壤生物。
土壤生物包括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及病毒等。
(二)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来源:施用的有机肥料、作物的秸秆以及残留的根茬等。
>元素组成:C、O、H、N,分别占52%~58%、34%~39%、3.3%~4.8%和3.7%~4.1%,其次是P和S。
>物质组成:糖类(单糖、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木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占10%~15%。
腐殖质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
2.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作用:①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
②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③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
物理性质。
④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养分代谢。
⑤其他作用。
>管理:增施厩肥、堆肥,种植绿肥,水田放养绿藻,秸秆还田等。
同时结合耕作、排灌等措施,调节土壤水、气、热等状况。
三、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一)。
土壤水分具体内容第4章有详细阐述。
(二)土壤空气1.组成特点①土壤空气中CO2含量高于大气;②土壤空气中的O2低于大气;③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高于大气;④土壤空气中还原性气体高于大气;⑤土壤空气成分随时、空而变化。
2.土壤通气性>作用:①影响种子萌发;②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与吸收功能;③影响土壤养分状况;④影响作物的抗病性。
>调节:通过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排灌、适时中耕等措施来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给植物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
复习思考1.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2.各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特性如何?3.土壤生物有哪些作用?4.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5.什么叫土壤通气性?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哪些重要作用?第二节土壤的基本性质一、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二、土壤耕性三、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四、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
一、土壤孔隙性和结构性(一)土壤孔隙性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是描述土壤孔性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
1.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体积分数。
2.土壤孔隙类型根据土壤孔隙的通透性和持水能力,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毛细管孔隙、通气孔隙和非活性孔隙。
3.土壤孔隙性与植物生长的关系适宜于植物生长发育的耕作层土壤孔隙状况为:总孔隙度为50%~56%,通气孔隙度在10%以上,如能达到15%~20%更好,毛细管孔隙度与非毛细管孔隙度之比以2:1为宜,无效孔隙度要求尽量低。
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而言,在同一土体内孔隙的垂直分布。
应为“上虚下实”。
(二)土壤结构性1.概念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土壤中的排列方式等状况。
2.土壤结构体的类型及特性按照结构体的大小、形状和发育程度可分为:块状、核状、柱状及棱柱状、片状和团粒结构等五种。
3.团粒结构>形成:团粒结构一般要经过多次(多级)的复合、团聚而形成,可概括为如下几步:单粒→复粒(初级微团聚体)→微团粒(二级、三级微团聚体)→团粒(大团聚体)。
>作用: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
②能够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
③能协调保肥与供肥性能。
④具有良好的物理性和耕性。
培育团粒结构的措施:①通过深耕,使土体破裂松散,适时采取耕、锄、耱、镇压等耕作措施,结合施用有机肥料,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②通过种植绿肥或牧草,实行合理轮作倒茬,增加团粒结构。
③采用沟灌、喷灌、滴灌和地下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并结合深耕进行晒垡、冻垡,可充分利用干湿交替、冻融交替作用,有利于团粒形成。
④施用胡敏酸、树脂胶、纤维素黏胶等土壤结构改良剂来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二、土壤耕性(一)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所挖出的垂直切面叫土壤剖面。
1.自然土壤剖面自然土壤剖面一般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2.旱地耕作土壤的剖面旱地耕作土壤剖面一般也分为四层:即耕作层(表土层)、犁底层(亚表土层)、心土层及底土层。
耕作层:指经常被耕翻的土壤表层,厚15~20。
cm。
犁底层:是受农具耕犁压实,在耕作层下形成的紧实亚表层,厚约l0。
cm。
心土层:是介于犁底层和底土层之间的土层,也叫半熟化土层。
一般厚度为20~30。
cm。
底土层:位于心土层以下的土层。
一般在地表50~60。
cm以下。
3.水田土壤的剖面。
耕作层:通常厚12~18。
cm,多锈斑。
犁底层:厚10。
cm左右,青灰色,也多锈斑,可防止水分渗漏过快。
渗育层:是受灌溉水浸润或淋洗影响而形成的层次,厚10~20。
cm,颜色灰白,夹有少量锈纹、锈斑或铁结核。
潴育层:是受水分浸润,含铁矿物水化而显黄和灰色层次,有大量的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
潜育层:是由于水温、土温过低,通透性不良,还原性物质积聚而形成的层次。
母质层:母质层包括母质岩和母岩。
(二)土壤耕性的含义土壤耕性是指耕作时土壤所表现的各种性质,以及在耕作后土壤的生产性能。
(三)土壤耕性的表现(1)耕作的难易程度;(2)耕作质量的好坏;(3)宜耕期的长短。
宜耕期的确定:1.看土验墒雨后或灌溉后,地表呈“喜鹊斑”状态,此时可耕。
2.手摸验墒土壤紧握手中能成团,不黏手心,不成土饼,呈松软状态,土团自由落地能散开。
3.试耕耕后土壤不黏农具,可被犁开、抛散,即可耕。
(四)土壤耕性的改良改良耕性的措施是:(1)增施有机肥料。
有机质可降低黏土的黏结性和黏着性,减少耕作阻力。
(2)通过对黏土掺沙、沙土掺黏,改良土壤质地。
(3)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
(4)掌握宜耕期土壤含水量和宜耕时期。
三、土壤酸碱性和缓冲性土壤酸性或碱性通常用土壤溶液的pH来表示。
(一)土壤酸碱性1.概念。
土壤酸碱性是指土壤溶液中的H+和OH-浓度比例不同所表现的化学性质,常用pH表示。
pH是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即pH=-log[H+]。
2.调节。
①因土选种适宜的作物。
②化学改良。
酸性土壤通常通过施用石灰质肥料,碱性土壤通常通过施用石膏、磷石膏、明矾等进行改良。
(二)土壤缓冲性1.概念土壤具有抵抗外来物质引起酸碱剧烈反应变化的性能,称为土壤缓冲性。
2.机理。
①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②弱酸及其盐类的缓冲作用;③土壤中的两性物质作用。
如富里酸、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质,既能中和酸,又能中和碱,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3.影响因素土壤缓冲性大小取决于黏粒含量、无机胶体类型、有机质含量等。
4.调节在农业生产上,可通过沙土掺淤,增施有机肥料和种植绿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的缓冲性能。
四、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一)土壤胶体1.概念。
土壤胶体是指直径1~100。
nm时的土壤颗粒。
2.种类。
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3.土壤胶体的性质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带有一定的电荷,以带负电荷为主;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胶体颗粒分散,即为溶胶,胶体颗粒聚集,即为凝胶。
(二)土壤的保肥与供肥性土壤保肥性是指土壤吸持各种离子、分子、气体和粗悬浮物质的能力。
土壤供肥性是指土壤在作物整个生育期内,持续不断地供应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速效养分的能力和特性。
土壤的吸收保肥作用有五种:1.机械吸收指具有多孔体的土壤对进入土体的固体颗粒的机械截留作用。
2.物理吸收指土壤胶体巨大的表面能对养分(如氨、尿酸、氨基酸)的吸收。
3.化学吸收指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养分与土壤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沉淀的过程。
4.生物吸收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5.离子交换吸收指带电荷的土壤胶粒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从而吸收养分。
它是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是土壤的重要保肥方式。
土壤的供肥性与以下土壤性质有关:1.速效养分含量2.迟效养分的有效化。
迟效养分包括矿物态养分和有机态养分,二者分别通过风化和微生物分解释放养分。
3.交换性离子有效度一般来说,交换性离子饱和度越大,则该离子的有效程度越高。
(三)土壤保肥与供肥性的调节1.增加肥料投入,调节土壤胶体状况。
增施有机肥料、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翻淤压沙或掺黏改沙,增加沙土中胶体含量;适当增施化肥,以无机促有机,均可改善土壤保肥与供肥性。
2.科学耕作,合理排灌合理耕作,以耕促肥;合理灌排,以水促肥,也可改善土壤保肥与供肥性。
3.调节交换性阳离子组成,改善养分供应状况酸性土壤施用适量石灰、草木灰;碱性土壤施用石膏,可调节其阳离子组成,可改善土壤保肥与供肥性。
复习思考1.土壤胶体有哪些类型?它的基本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2.简要回答土壤吸收作用的五种形式?3.简述土壤结构的类型有哪些?4.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哪些?农业生产上如。
何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5.什么叫土壤耕性?它的内容有哪些?6.土壤酸碱性与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有和关系?第五节中国主要农业区土壤。
第六节土壤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我国主要农业区土壤二、高产肥沃土壤的培育三、低产土壤的改良和农业开发四、土壤退化污染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