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 地质填图细则

合集下载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注记大小一览表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注记大小一览表
结合表数字
细等
HZ
TK
2.0
2.0
比例0.8
比例尺
宋体
ST
TK
4.0
4.0
图外其他注记
细等
HZ
TK
3.0
3.0
1:2000地形图注记大小一览表
类别
注记名称
注记示例
字体
字体
图层
机注
出图
备注
村名
张家
细等
HZ
ZJ
9.0
4.5
村委会驻地
张家村委会
细等
HZ
ZJ
7.0
3.5




行政村下属企业
细等
HZ
ZJ
7.0
太白山
方正中等
FZZD
ZJ
4.0
4.0
比例0.9
一般河流
涌江
黑体
HZHT
ZJ
4.5
4.5
倾斜角-15
次要河流
后塘河
黑体
HZHT
ZJ
4.0
4.0
倾斜角-15
性质注记
砖,沥
细等
HZ
ZJ
2.5
2.5
外图廓内地名
汪家村
细等
HZ
10
3.0
3.0
外图廓内行政区划名
五里乡
细等
HZ
10
3.0
3.0
高程注记
25.1
细等
五里乡
细等
HZ
10
6.0
3.0
高程注记
25.1
细等
HZ
GCD
4.0
2.0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1:2千地质填图细则

矿区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填图工作的目的与意义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地质普查的基础工作方法,根据以往我院普查找矿经验,1:2000地质填图,一般都放在普查阶段后期或详查阶段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填图获得可靠的地表地质资料,详细了解矿床的分布及生成规律,并为进一步找矿提供地质依据。

地表填图工作必须先行。

通过填图应基本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其含矿化构造带的分布位置、规模、形态、产状变化、含矿性;围岩及其围岩蚀变的种类、分布与矿化关系;以及控矿的构造条件,各类构造的分布规律、组合形态和后期构造相互关系等。

二、填图工的技术要求(一)剖面研究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之前踏勘过程中选定并测制的。

一般在一个矿区要求测制2~3条完整的地质剖面和一条完整的地层剖面。

要求技术负责直接参与此项工作。

其目的是正确划分地层,建立地层层序,了解其岩性、岩相、构造特征、厚度、可能含有的化石情况;确定矿产时代,丈量厚度,研究岩层的含矿性质、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相互关系;了解岩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可能存在的相带;查明各种地质体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根据据剖面测量的编制可以代表工作区域地质特点的综合地层柱状图作为统一分层对比、确定填图单元的依据。

1、实测地质剖面的要求(1)剖面线应尽量选择在地层出露齐全(有顶有底)、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层序完整、岩性和岩相及厚度具代表性的地段。

并应垂直或尽量垂直地层总体走向。

(2)剖面比例尺1∶1000。

(3)剖面测制时,大队(或分队)岩矿鉴定人员应尽可能参于剖面测制工作。

(4)系统采集各类样品每个分层要有代表性的标本、薄片、岩石光谱样,较厚的层以10—20米间距取岩石光谱样予以控制;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采集岩石化学样、同位素样(同位素年龄样及稳定同位素样),动、植物化石、微体、古孢粉样。

(5)详细描述各分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变化(注意颜色、成层情况、粒度、岩石结构及构造、产状、主、次要岩性及其数量关系)斜距及厚度等。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比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格式如下:(导线号)0-1导(方位)160°(导线长)100米(坡角)+5°(分层位置)5米(层号)②(岩性名称)砂岩(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

《地质测量图绘制细则》

《地质测量图绘制细则》

地质测量图绘制细则第一章地质测量图基本要求一、矿图种类生产(建设)矿井必须具备8种基本矿图、4种测量专用图、6种地质专用图、6种水文地质图、4种资源储量管理图、4种其他必备矿图等32种必备图纸,主要包括:(一)基本矿图1.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1:5000)2.井上下对照图(1:5000)3.井田区域地形图(1:5000)4.工业广场平面图(1:1000)5.井底车场平面图(1:500)6.主要巷道平面图(1:2000)7.主要保护煤柱图(1:2000)8.井筒断面图(1:1000)(二)测量专用图1.井上、下测量控制网图(1:5000)2.竖井井筒十字中线点平面图(1:500~1:2000)3.地表及岩移观测站平面图(1:2000~1:5000)4.采煤沉陷综合治理图(1:2000~1:5000)(三)地质专用图1.矿井地质地形图(或基岩地质图)(1:5000)2.矿井煤系地层综合柱状图(1:200或1:500)3.矿井地质剖面图(1:2000)4.矿井煤岩层对比图(1:200或1:500)5.矿井水平地质切面图(1:5000)6.构造纲要图(1:5000)(四)水文地质图1.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1:5000)2.矿井充水性图(1:2000或1:5000)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1:200或1:500)4.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1:2000)5.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关系曲线图(1:500或1:1000)6.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1:2000或1:5000)(五)资源储量管理图1.矿井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1:2000~1:5000)2.采区储量计算图(1:1000或1:2000)3.分煤层"三量"及损失量计算图(1:2000)4.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图(1:1000)(六)其它必备矿图1.矿井开拓系统平面图(1:10000或1:50000)2.水平延深及采区设计图(1:1000~1:5000)3.外部资源勘查设计图(1:2000~1:10000)4.矿井瓦斯地质图(1:2000~1:5000)二、绘制基本要求(1)线条均匀,圆滑,接头吻合,点线、虚线间隔大小一致,平行线间距相等。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000地质剖面测制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划分填图单位(包括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蚀变带及构造),研究各填图单位的组成、结构、构造、标志、特殊成因、成分的岩石单位及含矿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的层位,与填图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确定填图单元,为野外地质填图创造必要条件。

因此,主要地层、岩石谱系单位剖面的测制工作,一般在设计阶段完成。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

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

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

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

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

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

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分层规程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分层规程

A1.3
杭州市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据分层规程
杭州市规划局
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
2002年9月
目录
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
第2章引用标准 (1)
第3章总则 (1)
第4章数据分层 (2)
第5章附注 (5)
第1章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每层的名称与该层内数据的实体类型。

本规程适用于杭州市基础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中1:500、1:1000、1:2000地形图的数据分层。

第2章引用标准
《GB/T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994-08-01)
《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1996-05-01)
《GB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1998-08-01)
第3章总则
(1)本规程将地形要素分为十大类;
(2)以地物要素的意义及实体类型(点、线、面)为地物要素聚类分层主要依据。

同时,每一大类设置一个注记层用于存放本大类的各种
注记,各大类内辅助线单独设层。

(3)各数据层所包含的地物要素由《杭州市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编码规程》详细规定。

第4章数据分层
第5章附注
实体类型说明:P-----Point (点)L-----Line (线)R-----Region (面)。

1:2000成图技术要求

1:2000成图技术要求

1:2000测图技术要求一、成图系统1、坐标系统采用福州地方平面直角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罗零高程基准。

3、成图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为2米。

二、成图规格1、采用沿路线走向(连江馆头互通~福州晋安区园中)自由分幅,从左至右,字头朝北。

2、沿路线两侧成一边为400米的1:2000带状地形图。

3、坐标格网10厘米,图廓网格的对角线误应小于0.3毫米。

三、成图精度1、地物点图上点误差小于±1.6毫米。

2、等高线高程中误差不超过下表(以米计)。

四、导线测量1、沿路线方向全线贯通布设一级导线,与国家三等以上控制点联测,每段导线长度不大于6公里。

导线点应展绘在平面图上。

路线起、终点应与现有高速公路的控制网联测。

2、导线点埋设,采用砼桩按《公路勘测规范》JTJ C10--2007有关规范埋设,标志应是铸铁或不锈钢。

导线点布设间距原则上控制在300~350米之间,(包括隧道、高架桥,特殊大河流除外),最大间距不应大于500米和最小间距不短于50米(一般每公里内不少于3个)。

导线点布设一般在中线左右150米内。

导线边测距应采用对向观测。

成果验收时发现导线点最大间距大于600米时应返工补测。

导线点布设离已有公路边至少6米以上(避免公路改造被毁)。

3、平均约每5公里埋设一对D级GPS 点。

五、高程测量1、测区内所埋设的永久性水准点,其高程采用罗零基准高程,由国家三等以上水准点按四等水准精度接测。

测区内所有导线点高程可采用红外测距仪以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接测,路线起讫于等级水准点,其精度应达到四等水准。

水准路线应全线贯通。

2、永久性水准点沿路线方向每3公里埋设一个,一般性水准点埋设间距平原区(相对高差<50米)1~1.2公里,山岭区(相对高差>50米)0.5~0.8公里。

3、永久性水准点应按国家规定标准埋设,一般性水准点可利用坚固岩石或一级导线点,其精度应达到四等水准。

4、在地形复杂、山高林密的地段应加密外业像控点,以确保地形图的高程精度六、地形图测绘要求1、地形点的分布密度,应能反映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满足正确插入等高线的需要。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规范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篇一:1500地形图测量要求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一、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 时,可用直线连接。

2.4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矿区地质填图操作细则及质量监控

矿区地质填图操作细则及质量监控

1 地质填图操作细则2 野外地质观察描述细则3 地质填图的质量监控1 地质填图操作细则1.1 地质剖面1.1.1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1:10000地质填图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2000;1:2000地质填图剖面比例尺采用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臵。

即剖面线应尽量垂直地层走向布臵(其间夹角不应小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位臵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重要的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严重掩盖,应予揭露。

3、1:1000-2000地质剖面用仪器法或半仪器法测制均可,1:500地质剖面必须使用仪器法测制(草测可以放款到用半仪器法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或仪器丈量,1:1000-2000地质剖面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2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2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1:500地质剖面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4、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油漆或红布条作标记。

分层位臵从仪器或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5、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臵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具体按《野外地质观察描述细则》执行。

1 2000地质填土注意事项问答

1 2000地质填土注意事项问答

1、1:2000地质填图中每平方公里有多少个点?
以实际测绘的1:2000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工作范围根据1:10000地质测量结果确定。

填图方法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法;地质观测点密度原则上要求达到400-500点/ Km2,点间距一般要求40-50m,对控制镍钴矿化的超基性岩体的地质点距一般要求20-50m。

2、有1/2000的填图规范么?具体点距是多少?
1).1:2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

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450-600个/km2,点距基本为40-50米,对控制镍钴矿化的超基性岩体的地质点距一般要求20-50m。

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

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填图时,对大于10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10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10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一、1:2000地质剖面(一)工作方法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

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

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式中:D-岩层真厚度;L-斜坡距α-岩层真倾角β-地层坡度角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1:2000地质草测工作细则

1:2000地质草测工作细则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1∶2000地形图编绘注意事项

1∶2000地形图编绘注意事项

1∶2000地形图编绘注意事项
等高线部分:
1、等高线应圆滑,间距不能相差太大,图面清晰,保持美观
2、计曲线注记大小应统一;计曲线注记字头朝向问题;等高线中断应交待清楚;等高线通过单线路时是不断开的;
3、高程注记应在等高线绘制完成后,根据等高线高程值赋值,添加高程注记。

高程注记与等高线值保持一致。

高程注记小数位数统一。

地形部分:
1、地类界遇到实地有地物时;地类界不表示。

2、高压电塔应连线;电杆之间不连线;
3、村庄内部同层次房屋可综合,房前屋后“水泥地”可去掉;
4、堤上的路边线可不表示;
5、不贯通、短的小路可不表示。

注记部分:
1、茶园里“茶”字不用注记;
2、路面性质注记要统一,“沥”不加括号;
3、图内没有明显可选为图名时,不能把图号直接当成图名,这种情况不要图名;图名选取应该依次按图中的地名、山名、政府名称、行政事业单位、学校名称、桥名、企业名称等的优先顺序,为图幅取名。

4、稻田内一般注一个高程;
5、房前屋后“水泥”可不注记;
6、“松”“杉”注记不带括号,鱼塘统一注“(鱼)”;
接边:
图廓四边都应接连,还要保证线型一致。

要注意同一条河、水库、同一个村庄、同一条道路,字体、字大接边时要一致。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千地化剖面细则

1:2000地质剖面测制一、测制剖面的目的划分填图单位(包括岩石地层单位、岩石谱系单位、蚀变带及构造),研究各填图单位的组成、结构、构造、标志、特殊成因、成分的岩石单位及含矿层、地球化学异常层的层位,与填图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确定填图单元,为野外地质填图创造必要条件。

因此,主要地层、岩石谱系单位剖面的测制工作,一般在设计阶段完成。

地质普查和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地质剖面可分为:(一)地层剖面:其目的是通过研究岩石物质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古生物特征及组合关系、含矿性、标准层、沉积建造、地层组合、变质程度等。

建立地层层序、查清厚度及其变化,接触关系,确定填图单位。

(二)构造剖面:是着重研究区内地层及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糜棱岩带(韧剪带)的特征、类型、规模、产状、力学性质和序次、组合及复合关系。

对研究区域构造的剖面,要通过主干构造及典型的构造单元。

(三)侵入岩剖面:主要是研究侵入岩的矿物成分、含量及组合、结构构造、含矿性、同化混染、接触蚀变作用、原生及次生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岩相变化特征、侵入期次、时代及侵入体与成矿的关系。

确定侵入体中单元划分。

(四)第四系剖面: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成因类型及含矿性,时代,地层厚度及变化特征、新构运动及其表现形式。

(五)火山岩剖面:研究火山岩的岩性特征、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火山岩中沉积夹层的建造、生物特征;火山岩的喷民旋廻、喷发韵律,火山岩的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确定火山岩的喷发形式、火山机构和构造。

矿区勘探线剖面:分铅直剖面和水平剖面,此处仅指铅直剖面。

在布设勘探剖面时,要照顾到整个矿床的各个地段,或兼顾相邻矿床。

剖面线垂直矿体(床)走向线,间距一般与勘探网度一致。

勘探线剖面主要反映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界线,矿体中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界线,各种岩石之间的界线,各种构造界线;矿体的数量、分布、形状、大小、产状、厚度、矿石的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构造控制和构造破坏等。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篇一:1500地形图测量要求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一、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 时,可用直线连接。

2.4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1:2000地质测量技术要求

1:2000地质测量技术要求

1:2000地质测量技术要求
甲方:烟台正海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乙方: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
甲方今委托乙方对《陕西省勉县新铺西铜厂湾金矿普查》项目进行1:2000地质简测,具体工作要求如下:
一、填图的范围
本次工作的重要范围为矿区的西部,具体范围如下图所示,面积为1.8km2。

填图范围只限于矿区范围内,验收工作量也只限于矿区范围内,矿区范围外不做测量工作。

二、填图的技术要求
1、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2、1:2000地质测量精测每平方公里要求地质点为500个,简测地质点数为精测的70%,即为每平方公里350个点。

地质点分为基本点、加密点、岩性或产状点,基本点与加密点之和,应大于地质点总数的70%。

其余未提及的按照低调局的《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中的要求执行。

三,需要提交的资料
1、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2、音像记录表
3、标本登记表
4、地质填图工作总结
5、实际材料图
6、岩矿石标本(实物)及送样单
7、鉴定及测试成果
8、地质图(反映填图阶段成果)
9、每日填图的GPS航迹。

工程结束后,甲方将严格按照《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D2006-01)中的相关要求对乙方的工作进行验收,
甲方项目负责:乙方技术负责:
日期: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1:2000地质填图工作细则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国土资源大调查向西部倾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满足其要求,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特制订本细则。

1:2000(或1:1000)地质草测的目的在于扩大矿床储量,圈定矿化带及矿体,查明岩相、构造与矿化体的关系,发现新的矿产地等问题。

一.地质剖面(一)剖面的测制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5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地质填图服务。

2.在注意收集以往的地质资料,并对工区进行了踏勘,了解了地层分布层序,矿体分布及矿化范围,主要岩石类型、地质构造特征等的基础上选择剖面位置。

即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剖面总方向与地层主要走向应大致垂直,其间夹角应大于60°,长度视工作范围而定。

4.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

5.剖面端点用木桩留作标记。

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分层位置从皮尺上直接读取并标于剖面上和记录于记录表中。

6.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必须按比例尺要求详细分层,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0.5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0.5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如矿化层、标志层)应放大表示。

7.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8.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有关规范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

在作文字记录时,首先注明时间、地点、剖面编号、参加人员及分工,然后逐项填写表格内容:导线号、方位、导线长、坡角、产状等,逐层对岩石或地质体特征进行观察描述。

格式如下:(导线号)0-1导(方位)160°(导线长)100米(坡角)+5°(分层位置)5米(层号)②(岩性名称)砂岩(岩性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特征、含量、矿化、蚀变特征岩层宏观特征、产状等。

采集样品9.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

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文字记录整饰、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

内容为:(1)前言a.剖面测制的目的;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a.简述剖面测制区的区域构造部位及地层、构造特征;b.地层描述;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d.构造;e.矿产(应详述);f.新进展、新发现和新见解。

(3)存在问题。

(二)质量要求1.文字记录质量(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楚。

(3)分层合理,各层之间接触关系叙述清楚。

(4)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5)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6)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2.剖面图质量(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内容齐全、图面整洁、字迹清晰、花纹美观。

(2)剖面起点、终点和工程位置、地质界线及各种数据准确,按比例尺要求地质体和重要地质现象无遗漏,各种构造要素表示合理。

剖面图与平面图吻合,与文字记录相符。

(3)柱状图内容齐全,层序合理,厚度准确,文字综述合理简练,化石书写正确。

3.控制程度露头(天然和人工)点密度符合有关标准(相应比例尺)的要求。

4.采样质量(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采集系统有代表性,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5.室内整理(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及时整饰着墨,每一剖面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二、1:2000地质填图(一)工作方法1.1:2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

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视具体工作而定,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

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为了要准确圈定地质体,同时应充分利用坑探工程的地质资料。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结合GPS)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时,对大于2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2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如下:(1).点号:DXXX(2).点位:利用测量控制点后方交绘或GPS定位数据。

(3).点义:如岩性控制点、岩性分界点、矿化点、构造控制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

(4).岩性描述: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形状、含量。

地质构造、矿化、蚀变、地貌特征等。

(5).标本及样品编号。

(6).路线地质:各地质点间的路线地质均应认真细致观察,做好路线地质记录,对一些小的地质体及矿化、蚀变现象均应有所反映。

6.地质点的布设应较均匀,但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

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11.编写地质填图总结。

其内容如下:(1).概况a.目的任务b.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c.以往地质工作评述d.完成实物工作量(2).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3).测区地质a.地质b.构造c.岩浆岩d.变质岩e.围岩蚀变f.矿床(4).结语a.主要成果b.存在问题c.进一步工作建议(二)地质填图质量1.野外地质记录质量(1).记录格式、描写内容和顺序、记量单位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概念清楚、字迹清晰。

(3).岩石定名基本准确,岩性描述详细且与定名相符。

(4).蚀变与矿化、岩(矿)脉、构造和化石等特征描述详尽。

(5).各种产状数据齐全、准确,有代表性。

(6).接触关系等重要地质现象绘制必要的素描图,并作详细记录。

有50%以上露头点的路线应作信手剖面。

文图相符,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7).路线地质记录连续,界线点控制准确,重要地质现象有详细记录。

2.野外手图质量(1).内容齐全、准确,并与文字记录相符。

(2).图面整洁、字迹清楚。

3.采样质量(1).岩、矿石和化石标本及其鉴定样品齐全,专门样品采取的种类、数量符合设计要求。

(2)采样方法和样品重量、标本规格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3)按有关标准要求完成采样编录,标本、样品位置和编号在文字记录和有关图、表中注记清晰,无误无漏。

4.实际材料图质量(1)比例尺和图式、图例等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图面整洁,字迹清晰。

(2)图面表示内容齐全,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实际材料图与手图相符,与文字记录一致。

(3)图面地质体间结构合理,代号齐全正确,地质体和地质界线控制程度达到有关标准或设计的要求。

5.室内整理情况(1)逐日整理野外现场编录资料(含标本和样品),及时编写路线地质小结和转绘实际材料图。

(2)收到各类实验结果后,及时完成样品登记,并注记、补正文字记录。

(3)文、图按有关规定要求整饰着墨,野外工作结束后及时提交有关原始资料。

三、应提交的地质资料1:2000地质填图工作总结地质剖面记录本实测地质剖面图地质填图记录薄1:2000地质图(手图、清图)及实际材料图岩矿样登记薄、送样单、鉴定成果基岩光谱样登记薄、送样单、成果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