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苗木的灌水养护与施肥教学文稿
园林树木生长期灌水技术管理
园林树木生长期灌水技术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不仅在于美化城市环境,更重要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胜地,同时对于减少大气污染、改善气候、保持水源水质等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园林树木作为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长状况与园林的整体效果密切相关。
因此,在园林绿化中,对园林树木生长期灌水技术的管理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园林树木生长期灌水的必要性1.保持土壤湿度:在秋季和早春,由于气温较低,土壤水分很难蒸发,容易造成积水,导致根系窒息而死亡。
同时,盛夏季节气温急剧上升,土壤干燥,极易导致园林树木的干枯或萎缩。
因此,在园林树木生长期间,合理地进行灌水是必不可少的。
2.提高树木生长水平:园林树木的生命力和生长水平直接受到灌溉水质和水量的影响。
恰当的灌水可提供必要的养分,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
适量的灌水还可以增加树干的韧性,提高树木的抗风性能,防止由于强风而导致的树干倒塌或树枝折断。
3.创建良好的景观效果:园林树木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立体形态和颜色都受到生长环境的影响。
针对不同种类的园林树木,制定合理的生长条件有利于创造出独特的自然景观效果,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
二、园林树木生长期灌水技术管理1. 灌溉时间:园林树木的生长周期为春秋两季,盛夏季节应当减少灌溉量,以免导致土壤过湿、根系窒息。
在晚上进行灌溉可以避免高温蒸发,提高灌水效率。
2. 灌水量:园林树木的灌水量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树木以及不同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标准。
通常情况下,小型树木的灌水量在10~20L之间,中大型树木的灌水量则在20~40L之间。
3. 浇水方式:针对不同环境,还应精细划分浇水的方式。
例如,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下,可以选择喷淋式的浇水方式,利用微小的喷雾滴射使水分均匀分布在周围环境当中,做到“穿透性喷洒”;在不适宜喷洒的环境下,可以选择滴灌式的浇水方式,使水分均衡分配到树木的根系上,供给树木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园林苗木栽植后的水分与养分管理分析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07期3021 水分管理园林树木栽植后的水分管理,在春旱少雨、蒸腾量大的北方地区要特别注重。
苗木新栽植后,根系吸水功能较弱,此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浇水量要合理控制。
如果土壤含水量过大,会影响土壤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时会导致烂根死亡。
因此,对于日常水分管理,只要保持根部土壤适当湿润即可。
树木栽植后,应在种植穴直径的周围,修筑灌水土堰,土堰一般高10~15cm,并用铁锹将土堰拍打牢固,以防漏水。
栽植当日浇透第1遍水,并于次日检查树苗是否有倒歪现象,发现后及时扶正,并用细土将堰内缝隙填严,将苗木固定好。
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补水,浇水要本着见干见湿的原则,浇则浇透,但要避免积水,浇3遍水之后用细土将灌水堰填平。
注意封堰土堆应稍高于地面,土中如果含砖块、杂质等物应拣出,否则会影响下一次开堰。
每次浇足水后要对树干基部进行中耕和培土保墒。
北方地区土壤封冻前要浇透冻水,防止冬季土壤干旱。
秋季种植的树木,浇足水后可封穴越冬,在树基部堆成30cm 高的土堆,以保持土壤水分,并保护树根,防止风吹摇动,以利成活。
在北方干旱地区,或长时间干旱无雨,苗木浇水次数应适当增加。
在干热风季节,还应实施喷雾补湿(新萌芽放叶的树冠),时间一般在10:00AM 前和3:00PM 后。
裸根树木栽植可采取在根部喷施生根激素和施用保水剂等措施。
针叶树可对树冠喷施聚乙烯树脂等抗蒸腾剂。
注意在浇水时应控制水流大小,防止冲毁围堰。
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稍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黏性土壤,宜适量浇水。
浇水后的树体容易发生倾斜、歪倒,这是由土壤松软沉降引起的,如有发生此现象,应及时即扶正。
在扶树的时假,要先从树体根部倾斜的另一侧挖开,然后缓慢将树木扶正再填土并土壤。
雨后如发现土壤蓬松的,要及时将土壤踩实发;如泥土下沉空缺起坑的,要及时填充土坑,避免雨后积水过多引起根部腐蚀。
绿化植物的浇水与施肥管理
绿化植物的浇水与施肥管理在咱们的日常生活里,不管是在小区的花园,还是学校的操场边,又或是城市的公园里,那些绿化植物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份清新和愉悦。
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植物能长得这么精神,背后可是离不开精心的浇水与施肥管理呢!就拿我家小区来说吧,以前小区里的绿化植物总是蔫蔫的,看着没啥生气。
有一次我仔细观察,发现那叶子都有点发黄打卷了。
后来跟物业的师傅闲聊才知道,原来是浇水和施肥没做好。
咱们先来说说浇水这事儿。
给绿化植物浇水可不能瞎浇,得讲究个时机和量。
就像人喝水一样,喝多了喝少了都不舒服。
一般来说,在天气炎热干燥的时候,浇水就要勤快点。
比如说夏天,大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这时候植物的水分蒸发得快,就得增加浇水的次数。
可要是赶上阴雨天,那可就得悠着点了,不然水浇多了,根泡在水里,就容易烂根。
我记得有一回,我在公园里看到园丁师傅给草坪浇水。
那师傅拿着长长的水管,就像是拿着一把神奇的画笔,水均匀地洒在草地上,草儿们瞬间就变得精神抖擞,绿得发亮。
师傅一边浇水还一边留意着,不让水溅到旁边的小路上,那认真的样子,真让人佩服。
再说说施肥。
施肥就像是给植物吃“补品”,让它们长得更壮实。
不过,这“补品”可不能乱吃。
不同的植物,需要的肥料种类和量都不一样。
有的喜欢氮肥,能让叶子长得绿油油的;有的喜欢磷肥,能促进开花结果;还有的喜欢钾肥,能让枝干更健壮。
有一次我路过一个花园,看到园丁在给月季花施肥。
他先在每株花的根部周围挖了几个小坑,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肥料放进去,再用土盖上,最后还轻轻地浇了点水。
我好奇地问他为啥要这么麻烦,他笑着说:“这施肥就跟给孩子做饭一样,得用心,量多了少了,方式不对,都不行。
”而且啊,施肥的时候还得注意季节。
春天是植物生长的旺季,这时候多施点肥,能让它们长得更快;夏天温度高,施肥就得少一点,不然容易烧根;秋天可以适当补充点肥料,为过冬做准备;冬天大多数植物都休眠了,基本就不用施肥啦。
另外,浇水和施肥也得配合好。
园林苗木栽植后的水分与养分管理
2020年第2期现代园艺园林施工对象大多数为活体,由于园林施工作业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苗木栽植后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缺点,病虫害问题频发,很难保证栽植成活率,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发展。
因此,苗木栽植后的水分与养分管理工作不容忽视,为保证新栽植苗木能健康、正常地生长,需要做好各种栽植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注意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根据不同品类苗木生长状态、环境条件等,合理安排水分与养分管理措施,使其能够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更好地发挥植物的形态与生态功能,达到美化社区、洗涤环境的作用,从而使园林建设工作持续发展,为美化城市做出贡献。
1水分管理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充足的水分可以保证苗木的蓬勃发展。
在园林苗木栽种后,水分管理很重要,植物根吸水主要部分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但有时土壤中含水量不足,或者因生长需求过大供水量缺乏,无法满足苗木对水的需求,因此,栽植苗木后的土壤应定期灌水,保持土壤湿润。
在浇灌过程中要把握好灌溉水量,合理浇灌,浇水过多,土壤透气性能受限,压迫根部,造成苗木涝死,只要确保苗木根部浇透,土壤湿润,苗木水分供给充足,才能有良好的生长状态。
首先,树木栽植后,要保证坑的深度适当,选用肥沃的表土填土,先填入靠近根群部分,再沿周边依次填补,并及时平整压实土面。
填坑后,采用培土法筑起凸起的围堰,土堰高度控制在10~15cm,方便进行浇水,浇水后的土堰松动,需要拍打牢固,避免水分流失。
栽植后需立即浇透水分,并于次日检查苗木栽种牢固情况,若有倒歪情况需及时扶正,并填好缝隙,确保将苗木再次固定牢靠。
之后需要经常检查土壤湿润度,根据当地苗木生长状态及时补水,浇水时要避免积水,见干见湿即可。
寒冷地区要在土壤封冻前灌足冻水,预防冬季土壤干旱。
秋种苗木,充分灌溉后,可封堰过冬,在苗木底部拢起30cm高的土堆稳固苗木,防止水分流失,并保护树根,以利成活。
其次,由于我国地域差异,北方地区会长时间干旱无雨,通常苗木成活率较低,栽种时首先要选取抗旱耐冻型苗木,栽种后浇水次数视具体缺水情况适当增加,浇水时应控制水量,防止冲毁围堰。
绿化植物的浇水和施肥管理
园林植物的浇水与施肥来自(贵州省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一、绿篱、球形及其它造型植物的浇水、施肥(一)浇水1 在干旱季节应早晚各浇一次,且应浇透。
2 在粉尘污染重的地段,应随时进行冲洗,确保叶面洁净,叶绿。
3 在其它季节,应根据气候和土壤的干湿情况进行,一般2~3天浇洒一次。
(二)施肥。
在绿化工作中宜采取以“N、P、K”为主,适时补充微肥的平衡配方施肥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施用底肥应在新植、补植时,每隔50cm开沟,沟深40~50cm,宽20~25cm,用农家肥按5kg/m施入沟中,盖上5cm土,植苗。
2施基肥前先松土,宜在行株间穴施,农家肥每平方米1~2kg(若用粪水,则夜间灌施)。
每年入冬前(9、10月)施一次即可。
3追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根施:施肥前应先松土,将肥(复合肥或其它颗粒性肥)撒施于土面,再深挖。
肥料应视配方定用量,每年2次,第一次3、4月份施,第二次7、8月份施。
2)叶面施肥:施肥前应结合浇水先清洗叶面,再按肥料的使用浓度配成溶液用喷雾器喷洒于叶面。
在植物生长旺季每年6、7月份叶面追肥3~5次,每隔7~10天一次。
二、行道树的浇水、施肥(一)浇水1 行道树应先松土,欠细,后浇水,采取漫灌的方式,浇透为准。
在干旱季节,一般10~15天浇一次。
2 新植行道树初次浇水应浇透彻,间隔1—2天后第二次浇水,其它季节根据行道树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确定浇水次数和时间。
3 浇水分轻重缓急进行,对新栽的树木应优先灌水,做到因树、因地、因时制宜的合理灌溉。
(二)施肥1 新植、补植的行道树,坑挖好后,施入底肥(农家肥),覆土5~8cm后植苗。
2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年一次,宜于入冬前(9、10月份)施。
基肥要深放,不得浅于40cm。
常用的施肥方法有:1)穴施。
在树冠正投影距树干40cm处挖分布均匀的洞穴,将肥均匀施入后,覆土适踩,使之与地面相平即可。
2)环施。
沿树冠正投影线外缘,距树干40cm处开挖30~40cm宽的环状沟,将肥料施入沟内,覆土适踩。
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精选文档】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及养护(二)课程类别:必修课授课专业:园林授课内容: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授课学时:4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树木土、肥、水管理的意义,能够完成年生长周期内的各种养护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土、肥、水管理难点:系统完成完整的养护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点评相结合。
教学过程:导入(复习式)新课讲授小结园林树木的土、肥、水管理第一节土壤管理一、土壤管理的概念和作用土壤是树木根系生长、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基础.是树木生长的基础.1。
土壤管理——是指土壤耕作、土壤改良、施肥、灌水和排水、杂草防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2。
土壤管理的目的与作用:A、扩大根域土壤范围和深度B、调节和供给土壤养分和水分,增加和保持土壤肥力C、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根系向纵横向伸展;D、保持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二、肥沃土壤的基本特征1. 养分均衡2。
土体结构适宜:上松下实3。
物理性质良好三、土壤改良采用机械或非机械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
(一)土壤耕作改良1. 深翻熟化:深翻结合施用适量的有机肥是改良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的最好方法(1)时间栽植前:配合地形改造、杂物清除等,深翻、爆晒土壤(减少病虫害)、打碎土块并施有机肥.栽植后: 早春:蒸发量大易导致缺水,在春旱、多风地区需及时灌水或采取措施覆盖根系,易较秋耕浅秋末冬初(最好):地上,养分回流,根系易愈合、易发部分新根。
耕后灌水(2)次数与深度次数: 黏土、洼地:一般1—2年1次;地下水位底、排水好、沙壤土:一般3—4年1次深度: 因地因树而异,一般60— 100cm。
最好距根系主要分布层稍深、稍远些(3)深翻方式树盘深翻:树冠边缘挖环状深翻沟。
适用于孤植树和株间距大的。
行间深翻全面深翻隔行深翻各种深翻均应结合施肥和灌溉。
2。
中耕主要目的: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蒸发;尽快恢复土壤的疏松度,改善通气和水分状态;清除杂草。
春季园林绿化苗木补植、浇水、施肥养护小知识
春季园林绿化苗木补植、浇水、施肥养护小知识春季园林绿化苗木补植、浇水、施肥养护小知识1、补植:苗木补植是春季绿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一是要做好绿地苗木的补植工作,对绿化带内越冬期间死亡的苗木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行补植、更换,并及时浇透水,确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
二是要做好良种苗木的更新,绿化良种苗木是提高绿地景观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一些生长不良的树种已不能适应绿地需要,必须及时更换良种。
2、浇水:春季浇水至关重要,秋植的苗木在春天浇二到三次水最好。
第一次是早春浇返青水,因早春地温回升快,苗木易萌芽,但此时气温极不稳定,萌动的芽易遭受春寒冻伤,此时(3月初)浇水可有效降低地温,延迟芽萌动,避免其遭到冻害:第二次是清明前后浇生长水,此时浇水利于植株长叶发根;第三次是5月中下旬,可视土壤墒情及天气状况来确定是否浇,这次浇水不必太多,以浇透土表而无积水为宜,目的是缓和春早,进一步供给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
3、施肥:土肥水管理是苗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春季干旱,气温上升,水分蒸发量大,一定要做好土壤的管理,一般要采用中耕等措施松动苗木表层土,增加通透性,防止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追肥浇水能够满足苗木萌芽、展叶、开花等生理活动的需要。
各绿化区域都要浇一次返青水,根据植物生长特点,结合浇水适量施肥。
土壤解冻后,应追施速效氦磷钾肥,并增施有机肥。
施肥时不能一混而施,应根据苗木长势的好坏和树龄大小区别对待。
长势好得多施,树龄大的多施,反之少施,以免适得其反。
施肥要在距树干20厘米至25厘米之间处进行,注意均匀施肥,以防肥料的浪费和产生烧根现象。
施肥后及时灌水,提高肥料利用率。
花灌木春季萌动期,要进行根外追肥。
一般枝干喷一两次0.5%尿素混0.3%硼砂,可使花期一致,花朵肥大,提高苗木观赏性。
绿化植物的浇水与施肥管理教学总结
绿化植物的浇水与施肥管理园林植物的浇水与施肥来自(贵州省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一、绿篱、球形及其它造型植物的浇水、施肥(一)浇水1 在干旱季节应早晚各浇一次,且应浇透。
2 在粉尘污染重的地段,应随时进行冲洗,确保叶面洁净,叶绿。
3 在其它季节,应根据气候和土壤的干湿情况进行,一般2~3天浇洒一次。
(二)施肥。
在绿化工作中宜采取以“N、P、K”为主,适时补充微肥的平衡配方施肥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施用底肥应在新植、补植时,每隔50cm开沟,沟深40~50cm,宽20~25cm,用农家肥按5kg/m施入沟中,盖上5cm土,植苗。
2施基肥前先松土,宜在行株间穴施,农家肥每平方米1~2kg(若用粪水,则夜间灌施)。
每年入冬前(9、10月)施一次即可。
3追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根施:施肥前应先松土,将肥(复合肥或其它颗粒性肥)撒施于土面,再深挖。
肥料应视配方定用量,每年2次,第一次3、4月份施,第二次7、8月份施。
2)叶面施肥:施肥前应结合浇水先清洗叶面,再按肥料的使用浓度配成溶液用喷雾器喷洒于叶面。
在植物生长旺季每年6、7月份叶面追肥3~5次,每隔7~10天一次。
二、行道树的浇水、施肥(一)浇水1 行道树应先松土,欠细,后浇水,采取漫灌的方式,浇透为准。
在干旱季节,一般10~15天浇一次。
2 新植行道树初次浇水应浇透彻,间隔1—2天后第二次浇水,其它季节根据行道树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确定浇水次数和时间。
3 浇水分轻重缓急进行,对新栽的树木应优先灌水,做到因树、因地、因时制宜的合理灌溉。
(二)施肥1 新植、补植的行道树,坑挖好后,施入底肥(农家肥),覆土5~8cm后植苗。
2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年一次,宜于入冬前(9、10月份)施。
基肥要深放,不得浅于40cm。
常用的施肥方法有:1)穴施。
在树冠正投影距树干40cm处挖分布均匀的洞穴,将肥均匀施入后,覆土适踩,使之与地面相平即可。
2)环施。
沿树冠正投影线外缘,距树干40cm处开挖30~40cm宽的环状沟,将肥料施入沟内,覆土适踩。
园林树木生长期灌水技术管理
园林树木生长期灌水技术管理
要求,使其枝条伸展,花朵盛开,发挥其观赏效果和绿化功能。
新栽植的苗木要浇一次保活水,加速土壤与根系的密接。
5月、6月气温升高,植物生长日益旺盛。
在北方一些地区容易出现早春干旱和风多雨少的现象,为了促进树木萌芽、开花、新梢生长和提高坐果率,必须及时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要。
盐碱地区早春灌水后进行中耕还可以起到压碱的作用。
7月、8月天气炎热干燥,是多数树木的新梢迅速生长期。
北方各地地面蒸发量大,此时新种树木必须经常浇水。
灌水量应达到灌饱灌足,切忌表土打湿而底土仍然干燥。
一般已达花龄的乔木,大多应浇水渗透到80至100厘米深处。
适宜的灌水量一般以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至80%为准。
入冬前,北方地区严寒多风,应灌一次冻水,使树木免受冻害和枯梢。
全年的灌水次数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地区的灌水次数不同。
一般全年应灌水8次,从3月份到11月份各一次。
干旱年份和土质不好的地区应增加灌水次数。
正确的灌水方式,可使水分均匀分布,节约用水,减少土壤冲刷,保持土壤的良好结构,并充分发挥水效。
沟灌是于栽植行间开沟,引水灌溉,此法省工省力,但较为费水。
盘灌是向树盘内灌水,此法适用于行道树,省水,成本低。
喷灌是用管引水进行“人工降雨”,适用于大面积绿地草坪。
园林苗圃的水分及营养管理
园林苗圃的水分及营养管理一、园林苗圃的水分管理就是根据各类苗木对水分要求不同的生态学特性,通过多种技术和手段,来满足苗木对水分的合理要求,保障水分有效供给,达到满足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的目的,同时节约水源,它包括苗圃植物的灌溉与排水方面的内容。
它的意义包括如下方面,(一)、改善苗圃植物的生长环境,水分不仅影响苗圃地的土壤和气候环境,也影响园林苗圃病虫害是否发生。
比如,高温季节,可以通过灌溉来降低叶片温度,提高空气湿度,使植物叶片和花果等不会被强光灼伤,干旱地灌溉可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但是也要注意做到合理灌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保证苗圃植物的健康成长,水分是植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水分缺乏会使树木处于萎蔫的状态,轻者出现植物叶色变暗,边缘干而卷,叶面焦枯等症状。
重者停止生长,叶片自下而上发黄变枯,落叶,甚至死亡。
特别是土壤水分过多时,土壤当中的细菌会活动变得频繁,产生大量有毒的物质,积累,导致根系腐烂等。
(三)、节约用水,降低养护成本。
我国水源缺乏,而目前绝大多数苗圃灌溉引用的都是自来水,井水,与我们生活用水相矛盾,这样要求我们要合理用水,降低管理费用。
要制定合理的灌溉方案,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要求我们全面正确认识苗圃植物的成长特性,注意以下,1、苗圃植物种类的不同,需水的情况也不同,不同品种需水情况也不同。
2、苗木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其水分的需求也不一样,种子萌发时期需水量大,幼苗时期,分布浅,需水少。
3、苗木栽植年限的不同,其需水量情况也不一样,栽植年限越短需水量越大,刚栽植的苗木,需经常多次灌水才能保证成活。
4、苗木生长条件不一样,其需水情况也不一样。
受气候,地形,土壤等影响。
二、园林苗圃的营养管理苗木的生长,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在实际中,苗圃土壤中有些营养元素不足,不能满足苗木的生长,这就需要对苗木进行营养管理。
1、主要营养元素的作用。
(1)氮,是植物细胞蛋白的组成部分,也是叶绿素,维生素,等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它作为生命物质的存在。
绿化植物的浇水与施肥
绿化植物的浇水与施肥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园林植物的浇水与施肥来自(贵州省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规程)一、绿篱、球形及其它造型植物的浇水、施肥(一)浇水1在干旱季节应早晚各浇一次,且应浇透。
2在粉尘污染重的地段,应随时进行冲洗,确保叶面洁净,叶绿。
3在其它季节,应根据气候和土壤的干湿情况进行,一般2~3天浇洒一次。
(二)施肥。
在绿化工作中宜采取以“N、P、K”为主,适时补充微肥的平衡配方施肥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施用底肥应在新植、补植时,每隔50cm开沟,沟深40~50cm,宽20~25cm,用农家肥按5kg/m施入沟中,盖上5cm土,植苗。
2施基肥前先松土,宜在行株间穴施,农家肥每平方米1~2kg(若用粪水,则夜间灌施)。
每年入冬前(9、10月)施一次即可。
3追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根施:施肥前应先松土,将肥(复合肥或其它颗粒性肥)撒施于土面,再深挖。
肥料应视配方定用量,每年2次,第一次3、4月份施,第二次7、8月份施。
2)叶面施肥:施肥前应结合浇水先清洗叶面,再按肥料的使用浓度配成溶液用喷雾器喷洒于叶面。
在植物生长旺季每年6、7月份叶面追肥3~5次,每隔7~10天一次。
二、行道树的浇水、施肥(一)浇水1行道树应先松土,欠细,后浇水,采取漫灌的方式,浇透为准。
在干旱季节,一般10~15天浇一次。
2新植行道树初次浇水应浇透彻,间隔1—2天后第二次浇水,其它季节根据行道树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确定浇水次数和时间。
3浇水分轻重缓急进行,对新栽的树木应优先灌水,做到因树、因地、因时制宜的合理灌溉。
(二)施肥1新植、补植的行道树,坑挖好后,施入底肥(农家肥),覆土5~8cm后植苗。
2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一年一次,宜于入冬前(9、10月份)施。
基肥要深放,不得浅于40cm。
常用的施肥方法有:1)穴施。
在树冠正投影距树干40cm处挖分布均匀的洞穴,将肥均匀施入后,覆土适踩,使之与地面相平即可。
苗木养护施工方案灌溉与排水施肥中耕除草苗木整形与修剪防寒病虫害防治4030
苗木养护施工方案灌溉与排水施肥中耕除草苗木整形与修剪防寒病虫害防治4030植物的养护管理期为六个月,在养护期间,其内容主要有灌水、排水、除草、中耕、施肥、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防风防寒等。
1灌水与排水A灌溉时期用人工方法向土壤补充水分为灌溉。
刚种植的小苗、移植的大苗或大树,地上部分蒸腾量大,为了保持地上、地下部分水分平衡,促发新根,保证成活,必须经常灌溉,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在气温升高后、天气干旱时,还需向树冠和枝干喷水保湿,此项工作于清晨或傍晚进行。
灌水大致分为三个时期:a保活水:即在新植株定植后,为了养根保活,必须滋足大量水分,加速根系与土壤的结合,促进根系生长,保证成活。
b生长水:植株生长旺盛期,大量干物质在此时间形成,需水量大,雨水不充沛时要灌水。
c冬水:冬水的作用有三:一是水的比热较大,热容量高,可保护树木免受冻害;二是较高地温可推迟根系休眠,使根系能吸收充足的水分,供蒸腾消耗需要,可免于枯梢;三是灌足冬水,使土壤有充足的贮备水,翌年春干旱时,也不至受害。
除上述三大时期灌水外,如给植株施肥,施肥后应立即灌水,促使肥料渗透至土壤内成水溶液状态为根系所吸收,同时灌水可使肥料浓度稀释而不致烧根。
B灌水次数和灌水量a灌水次数:植株一年中需灌水的次数,因种类、地区和土质而异。
新植的苗木在一段时间内要每隔1-2天灌一次,在这段时期内的灌水为集中灌水。
b灌水量:耐干旱的植物灌水需少些,反之则多些,灌水时做到灌透,切忌仅灌湿表层,一遇大风易刮倒。
灌透的意思是浇灌到栽植层,但又不可过量。
如水过量,会减少土壤空气,根系生长会受到抑制。
灌水以土壤中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最合适。
C灌水方法灌水方法采用盘灌和喷灌。
a盘灌:向定植盘内灌水。
b喷灌:适用于大面积种植草地和花坛。
灌水前做到土壤疏松,灌水后用干土覆盖之后再进行中耕,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D排水土壤出现积水时,如不及时排出,对植株生长会严重影响。
文档苗木绿化养护中如何灌水?
【精选文档】苗木绿化保养中怎样注水?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保养工作至关重要,保养管理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的成败。
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绿化保养注水的基础知识进行剖析解说。
苗木从土壤中汲取的水分主要根源于雨水、地下水及浇注水。
在北方干旱地域主要依赖注水增补土壤中的水分。
但假如雨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影响苗木的呼吸,严重的会致使烂根甚至死亡。
一、浇灌量和浇灌次数(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防止表土干燥,特别是1.不一样种植方式的浇灌在北方地域,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
经过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润湿,防备小苗失水,还可调理地表温度,防备日灼。
一般要求注水次数多,每次注水量要少。
(2)扦插、压条、埋条苗这些苗的生根、抽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还没有完整生根(即假活期)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给量较少,一旦断水就将造成植株死亡,实时注水是重点。
在北方,天气干燥季节更应注意。
注水量可适合大些,但水流要细、缓,免得水流冲力挪动苗木(特别是扦插苗)。
(3)分株苗、移植苗这些苗因为在栽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给出现不均衡,必须增强供水。
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注水三四次,注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可以太长。
(4)嫁接苗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需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
水不可以太多,特别是接口部位不可以积水,不然会使伤口腐化。
干旱天气一定注水时也要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注水。
假如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2.不一样天气条件下的浇灌浇灌一定依据天气条件的变化灵巧掌握。
一般来说,春天到初夏,苗木处于旺盛生长久,南方雨水多,只需浇灌三四次即可?北方是干旱期,要灌七八次。
播种苗、扦插苗则需要浇灌次数更多。
初夏,南方是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夏天北方常逢雨季,可不注水。
南方则不一样,假如高温又干旱,一定增添注水次数。
秋天,固然南北方雨量不一样,但为了让苗木组织充分和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注水。
绿化养护灌溉与排水施肥施工技术方案
绿化养护灌溉与排水施肥施工技术方案1、)灌溉A、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应该尽量利用河道水,如无河道或者河道水无法满足时,应该及时向有关部门办理消防用水证,以备急用。
B、保证灌溉设备的供应,结合公司能力和养护实际情况配备充足的灌溉设备,包括抽水泵和洒水车等设备。
C、经常对灌溉设备精心维修保养,保证其能够正常使用。
D、灌溉方法:根据养护对象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灌溉方法,包括:漫灌、树盘灌溉、喷灌、沟灌等。
一般新种树木和长期干旱时我们应该选择漫灌,针对单株植物生长不良时,为节约能源我们应该用人力挑水树盘灌溉,先要在树投影圈下做土埂,浇满后复平既可。
现场比较适合中央隔离带的大乔木的灌溉。
喷灌比较适合大面积的绿地和草坪等,可能在夏季高温季节运用比较多,可以降低气温、增加湿度,建立小气候。
沟灌可能运用较少,但罗山路延长线绿地内有很多一米水泥明沟,我公司在养护工作中或许可以灵活运用,使它不仅是一个排水工具,也成为一个蓄水工具等。
E、灌溉注意事项1.不论是自来水还是河道水或者是污水都可以用做灌溉水,但必须对植物无毒害作用。
灌溉前先松土,灌溉后待水分渗入土壤,土表层稍干时,进行松土保墒。
2.夏季灌溉应该选择在早晚进行,冬季应该在中午左右进行为宜。
3.如果有条件可以适当加入薄肥一道灌溉,以提高树木的耐旱力。
F、灌水量灌水量也与树种、土质、气候及植株大小有关。
耐旱的树木相对不耐旱的树木灌水量要少。
在盐碱地上,灌水量不宜一次过多,以防止返碱返盐。
土壤质地疏松,保水保肥力差的地区不宜大水灌溉,以防养分流失。
灌水应该注意用小水灌透的原则,分几次灌透使水分慢慢渗入土中。
G、灌水次数在湖州地区雨水较充沛,在树木生长盛期和秋旱时一般2-3次,在春季和多风季节次数应该增加,在高温干旱季节则需要每天早晚进行灌溉。
2、)排水A、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保证道路红线位置一米明沟和绿化带内人工开设的盲沟的通畅。
B、保证拥有充足的排水设备,在雨季当水位过高时,可人工做坝,利用灌溉水泵排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养护管理关系着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工程的成败。
本文主要对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绿化养护灌水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苗木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来源于雨水、地下水及灌溉水。
在北方干旱地区主要依靠灌水补充土壤中的水分。
但如果雨水过多或排水不畅,也会影响苗木的呼吸,严重的会导致烂根甚至死亡。
一
灌溉量和灌溉次数
1.不同栽培方式的灌溉
(1)播种苗播种后要尽量避免表土干燥,特别是在北方地区,一些小粒种子播种后覆土较浅,易受春旱的危害。
通过合理灌溉使床面保持湿润,防止小苗失水,还可调节地表温度,防止日灼。
一般要求灌水次数多,每次灌水量要少。
(2)扦插、压条、埋条苗这些苗的生根、发芽都需要较大水量,特别是在刚开始展叶而尚未完全生根(即假活期)阶段,叶面蒸腾量较大,土壤水分供应量较少,一旦断水就将造成植株死亡,及时灌水是关键。
在北方,气候干燥季节更应注意。
灌水量可适当大些,但水流要细、缓,以免水流冲力移动苗木(特别是扦插苗)。
(3)分株苗、移植苗这些苗由于在栽植时根系受伤,苗木内部的水分供应出现不平衡,必须加强供水。
在分株和移植后应连续灌水三四次,灌水量要大些,间隔时间也不能太长。
(4)嫁接苗对水分的需求不是太大,只要能保证砧木的正常生命活动即可。
水不能太多,尤其是接口部位不能积水,否则会使伤口腐烂。
干旱天气必须灌水时也要注意。
(5)大苗除非在干旱季节才需灌水。
如果水分过多,还会使苗木抗性降低,影响生长发育。
2.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灌溉
灌溉必须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灵活掌握。
一般来说,春季到初夏,苗木处于旺盛生长期,南方雨水多,只要灌溉三四次即可?北方是干旱期,要灌七八次。
播种苗、扦插苗则需要灌溉次数更多。
初夏,南方是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夏季北方常逢雨季,可不灌水。
南方则不同,如果高温又干旱,必须增加灌水次数。
秋季,虽然南北方雨量不同,但为了让苗木组织充实和木质化,准备越冬,一般不灌水。
冬季,南方不灌水,北方则要在土地冰冻前灌一次冻水,以利于苗木越冬。
3.不同土壤条件的灌溉
黏重土壤保水力强,灌水量应适当减少;砂壤保水力差,灌水量应适当增加。
4.不同树种的灌溉
不同树种对水的要求各不相同,幼苗期差别并不太大,一般都需要有足够的水分。
随着苗龄的增长,差别越来越明显。
对于一些耐旱树种,如臭椿、刺槐、丁香等更应注意,水多时要立即排水。
对于一般树种则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结合地下水位和降雨情况,确定适宜的灌水量。
二
灌溉方法
1.地面灌溉
高床和垄式作业区,可由灌溉渠把水引入步道或垄沟里,水从侧面渗入床内或垄中。
其优点是灌溉后土壤仍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可以减少松土的次数,也比较省工,但耗水量太大,苗床宽的会产生灌水不均的现象。
低床或大田式育苗区,可由灌溉渠把水直接引入低床或畦面,水布满床面或畦面而逐渐深入土壤之中,这是漫灌。
此法灌水时比较方便,但应注意水流速度要慢,以免冲倒或淹没苗木。
灌溉后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要增加松土次数?比较费工。
2.喷灌和滴灌
喷灌一般适用于大苗灌溉,滴灌适用于苗床灌溉,都是比较先进的灌溉方式。
三
排水
降雨或大量灌溉后应及时排除地面积水,苗圃地不应有积水,否则会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破坏苗木根系的正常呼吸,常引起根系腐烂甚至死亡。
园林苗木的施肥
一、园林苗木施肥的意义与特点
苗木定植后,在栽植地生长多年甚至上千年,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以供正常生长需要。
由于树根所能伸及范围内,土壤中所含的营养元素氮、磷、钾以及一些微量元素数量是有限的,吸收时间长了,土壤的养分就会不足,不能满足苗木继续生长的需要。
另外,园林苗木一般生长在城市中,枯枝落叶不是被扫走,就是被烧毁,归还给土壤的数量很少;地面铺装及人踩车压土壤,地表营养不易下渗,根系难以利用;加上地下管线、建筑地基的构建,减少了土壤的有效容量,限制了根系的吸收面积;此外,随着绿化水平的提高,
乔、灌、草多层次植物配置,更增加了养分的消耗和树种的竞争。
凡此种种,都说明了适时适量补充苗木营养元素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人工补充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满足植物生活需要的措施,称为施肥。
供给苗木生长所必需的养分。
改良土壤性质,特别是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并提高透水、通气和保水性能,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
为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促进肥料分解,改善土壤的化学反应,使土壤盐类成为可吸收状态,有利于苗木生长。
二、施肥的原则
1.掌握苗木在不同物候期内需肥的特性
苗木在不同物候期需要的营养元素是不同的。
在充足的水分条件下,新梢的生长很大程度取决于氮的供应,其需氮量是从生长初期到生长盛期逐渐提高的。
随着新梢的生长一直延续到秋季。
并且,植物还在迅速地积累对明春新梢生长和开花有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所以,苗木在整个生长期都需要氮肥,但需量的多少是不同的。
在新梢缓慢生长期,除需要氮、磷外,也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钾肥。
在此时期内苗木的营养器官除进行较弱的生长外,主要是在植物体内进行营养物质的积累。
叶片加速老化,为了使这些老叶还能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并使植物及时停止生长和提高抗寒力,此期间除需要氮、磷外,充分供应钾肥是非常必要的,在保证氮、钾供应的情况下,多施磷肥可以促使芽迅速通过各个生长阶段有利于分化成花芽。
开花、坐果和果实发育时期,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都特别迫切,而钾肥的作用更为重要。
在结果的当年,钾肥能加强植物的生长和促进花芽分化。
苗木在春季和夏初需肥多,但在此时期内由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力较弱,土壤内可供吸收的养分恰处在较少的时期。
解决苗木在此时期对养分的高度需要和土壤中可给态养分含量较低之间的矛盾,是土壤管理和施肥的任务之一。
苗木生长的后期,对氮和水分的需要一般很少,但在此时,土壤所供吸收的氮及土壤水分却很高,所以,此时应控制灌水和施肥。
.
据河北农业大学对苹果、枣、桃等苗木用P32标记观测表明:养分首先满足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器官,即养分有其分配中心,随着物候期的进展,分配中心也随之转移。
如金冠苹果,在萌芽期,芽中P32含量多,开花期花中最多,坐果期果实中最多,花芽分化期以花芽中最多。
陕西果树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如养分分配中心以开花坐果为中心时,如追肥量超过一般生产水平,可提高坐果率,若错过这一时期即使少量施肥,也可促进营养生长,往往加剧生理落果。
苗木需肥因树种而不同,如柑橘类几乎全年都能吸收氮素,但吸收高峰在温度较高的仲夏;磷素主要在枝梢和根系生长旺盛的髙温季节吸收,冬季显著减少;钾的吸收主要在5~11月间。
而栗树从发芽即开始吸收氮素,在新梢停止生长后,果实肥大期吸收最多;磷素在开花后至9月下旬吸收量较稳定,11月以后急剧减少,可见,施用三要素的时期也要因树种而异。
了解苗木在不同物候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对控制苗木生长与发育和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非常重要。
2.掌握苗木吸肥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苗木吸肥不仅决定于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还受外界环境条件(光、热、气、水、土壤反应、土壤溶液的浓度)的影响。
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光合作用强,根系吸肥量就多,如果光合作用减弱,由叶输导到根系的合成物质减少了,则苗木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的速度也变慢。
而当土壤通气不良时或温度不适宜时,同样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
土壤水分的含量与发挥肥的效用有密切关系,土壤水分亏缺,施肥有害无利。
由于肥分浓度过高,苗木不能吸收利用,而遭毒害。
积水或多雨地区肥分易淋失,降低肥料利用率。
因此,施肥应根据当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或结合灌水施肥。
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吸肥的影响较大。
在酸性反应条件下,有利于阴离子的吸收;而碱性的反应,则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即在pH =7时,有利NH/的吸收,pH =5 ~6时,有利于N03_的吸收。
土壤的酸喊反应除了对吸肥有直接的作用外,还能影响某些物质的溶解度(如在酸性条件下,提高磷酸钙和磷酸镁的溶解度。
在碱性条件下,降低铁、硼和铝等化合物的溶解度)因而也直接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掌握肥料的性质
肥料的性质不同,施肥的时期也不同,易流失和易挥发的速效性或施后易被土壤间定的肥料,如碳酸氢铵、过磷酸钙等宜在苗木需肥前施人;迟效性肥料如有机肥料,因需腐烂分解矿物质化后才能被苗木吸收利用,故应提前施用。
同一肥料因施用时期不同而效果不一样,如据北京农业大学闶艺系1977年报道,同量的硫酸铵秋施较春施开花百分率高,干径增加量大,1年生枝含氮率也高。
因此,肥料应于经济效果最高时期施入,根据山东莱阳农业学校报道(1972h 前期追氮肥,苹果着色好而鲜艳,蜡质多。
施肥时期越晚,果实着色差,果皮蜡质少并与上述结果相反。
因为施氮肥较晚,促进营养生长,使养分不能积累所致。
关于氮肥的施用时期在什么时候才合适,文献报道也各不相同。
因此决定氮肥施用时期,应结合苗木营养状况、吸肥特点、土壤供肥情况以及气候条件等综合考虑,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