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5篇《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1(14分)(20xx,河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阃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

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

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昊兵法。

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

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

学射于周同⑤。

同射三矢⑥,皆中的⑦,以示飞。

飞引弓一发,破其菩⑧;再发,又中。

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

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

②负:具有。

③强:擅长于。

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

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

⑥矢:箭。

⑦的:箭靶的中心。

⑨管(ku6):箭的尾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2分)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 ___②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____(2)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R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2006包头市(课改卷)(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二、2008南充市:(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深圳龙城高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深圳龙城高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深圳龙城高级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涓人:近侍之臣。

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③安事:怎么能够。

④期年:满一年。

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执策而临之________②才美不外见________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________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________(2)下面句中划线“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请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

(5)请谈谈你如何评价【乙】文中涓人“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的做法。

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深圳展华实验学校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深圳展华实验学校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

深圳展华实验学校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有间②,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木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③也。

”有间,有所默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离席再拜,曰:“此曲确《文王操》④也。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反也________③可以益矣________(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丘得其为人,黑而长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C.不知其善也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D.有所默然深思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是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换学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日:教学相长也。

②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技也。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2.句子翻译。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3)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问题探究】 1.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变式设问:从本文看,作 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
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知识盘点
(四)《北冥有鱼》
1 (1)同“溟”,海 (2)记载 (3)盘旋飞翔 旋风 (4)离开 气息,
文中指风 (5)①代词,指北冥之鱼 ②表示选择 ③代词,指 大鹏
2 (1)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 示例一:不同意。我们要做自己的伯乐,主动展示才能,并不
断完善自己。示例二:同意。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 会被埋没,才能得不到发挥。
拓展阅读
1 (1)虽然 (2)同“饲”,喂 (3)用马鞭驱赶 (4)派
2 (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死马尚且花五
百金购买,更何况活马呢?
2 (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模拟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相类似。(3) 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问题探究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 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拓展阅读
1 (1)合适,适宜 (2)全,都 2C 3 近看画几乎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4 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近视”和“远观”效果的不同,再

2020年初三中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

2020年初三中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

2020年初三中考《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砍伐。

24.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标两处)(2分)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4分)(1)黄发垂髫..(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尝.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反.2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2分)A.乃.不知有汉乃.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其.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其.家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穴中人语)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渔人甚异.之(2)便要.还家(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麻枲之属.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3.请赏析《桃花源记》中的划线句子。

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

【答案】1.(1)对------感到惊奇(2)通“邀”邀请(3)与世隔绝的地方(4)类2.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复习练习题及答案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专对比阅读项复习含答案(一)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卷石底以出()(2)潭中鱼可百许头()..(3)日光下澈()(4)以其境过清()..2.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好像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仿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考试题精选(有答案)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考试题精选(有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期末考试题精选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伐竹取道万道霞光B.与外人间隔选贤与能与游者相乐与人为善C.屋舍俨然怡然自乐佁然不动杂然相许D.妻子邑人不独子其子子固非鱼也孺子可教2.翻译文段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理解:渔人首先经过了一片风光优美的田园,然后才进入到桃花源,见到桃源人。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源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听了渔人的讲述,桃源人都为没有赶上桃源外的朝代变迁感到无比惋惜。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4篇(一)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4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____________⑵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__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____________⑷停数日,辞去.去:____________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译文:3.【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4分)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一)1. (3)有的人(4)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

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

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二】1.桌子我 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对比。

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周敦颐《爱莲说》李绅《寒松赋》比较阅读答案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③亲近而不庄重。

《桃花源记》(节选)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节选)阅读答案

《桃花源记》(节选)阅读【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B.外户而不闭月色入户C.具答之天下之伟观也D.问今是何世是日更定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林尽水源。

4.【甲】文中的“世外桃源”,具有【乙】文所描述的“”社会的基本特征,如【乙】文提到“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甲】文中的句子“”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

(用原文填空)5.【甲】文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常常翻译为“桃花源中男男女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但有人认为这和前面“遂与外人间隔”有矛盾,请说说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l.B (B.均为“门”。

A.推举;和。

C.代词,指代桃花源人所问问题;的。

D.表示判断;这)2.(1)交错相通 (2)通“邀”,邀请3.(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2)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阅读附答案《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 B.男有分,女有归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货恶其弃于地也【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兴水波不兴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

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

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小题5】[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案【小题1】C【小题1】D【小题1】B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题1】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3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3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桃花源记》一、1.B2. (1)咸全、都 (2)缘沿着(3)寻随即,不久 (4)规计划3.(1)“要”通“邀”邀请(2)“止”通“只”只有。

4. C5.(1)交通:古意为交错相通;今意为交通运输。

(2)妻子:古意为妻子和儿女;今意专指男人的配偶。

绝境:古意为与人世隔绝的境地;今意为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出路的境地。

(3)如此:古意为像这样;今意为这样。

(4)无论:古意为不要说,更不必说;今意为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管”。

6.(1)C(2)C(3)A(4)C7. (1)问/所从来 (2)后/遂无/问津者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8. B9.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先世避秦时乱二、(一)1.东晋陶渊明2.(1)通“邀”邀请 (2)又 (3)做标记 (4)原来的,从前的3.表现出桃源人与世隔绝已久,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桃源,桃源人对外面时代的变化、战乱的频繁也一无所知。

4.表现了那里美丽祥和,安宁和平。

,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民风淳朴,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快乐。

5.可以从向往安宁和平的美好生活,厌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等方面回答。

(二)1.(1)春天收蚕丝,秋天收获了却不用交赋税。

(2)荒草遮蔽了与外界的交通,鸡鸣狗吠互相唱和。

2.与“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

3.描绘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转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境。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短文两篇》一、(1) xīn (2) tái (3) rú(4) dú (5) fán (6) yū (7) zhuó (8) xiè2.(1)有名 (2)灵异 (3)这 (4)香气 (5)形体、身体(6)应当 (7)隐居的人 (8)亲近而不庄重3.略4. D5. C6.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一)1.(1)这。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22课《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练习题

《大道之行也》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字词。

(4分)(1)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______(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___________(3)故外户.而不闭户:___________(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______2、《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__________的追求,不同的是,前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__________,后文则是__________。

(3分)3、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句与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3分)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5分)1、(4分)(1)好像(2)憎恶(3)门(4)类2、(3分)理想社会具体的想象理论纲领3、(3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5分)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诗文比较阅读一、《陋室铭》与《爱莲说》比较阅读【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甲】文中“惟吾德馨”的“惟”是什么意思?【乙】文中“惟”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3.【甲】文中“吾”指的是谁?【乙】文中“吾”的同义词是哪一个?(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4.请用【乙】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甲】文的文意。

(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5.从文章的线索来看,【乙】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情感线索来呈现内容,【甲】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立意贯穿始终,两文线索各具特色,但他们仍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围绕作者的主观感受而展开的。

(2分)26、甲文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乙文表达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洁白的操守和正直品德的生活态度。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中考语文毕业考0530一、积累与运用 (26 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到了初二,丘成桐开始尝到数学的真正滋味,对数学的兴趣yǔ rì jù zēng。

1966 年,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学,开启了他áoyóu“数海”的壮美航程,他的数学才华开始璀璨耀眼。

①当斯博士来校任教.时,让丘成桐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当代数学。

丘成桐的数学天赋也令老师惊叹不已。

1969年,②大约20岁左右的丘成桐赴美,师从微积分几何巨擘陈省身教授。

他在这里rú yú dé shu ǐ,大量地学习数学经典著作,揣摩.前代大师们的奇思妙想,找到了喜欢的方向——几何学。

③他觉得能否学好这一门深刻的学问,关键在于和其他学科建立密切的联系。

, 。

2020年,丘先生被聘任为北京某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他说,作为数学家,④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财富,也不是权力,我们追求的乃是ji ǎn pǔ的真理。

1.(3分)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cuǐB. jiàoC. móD. pìng2.(3分)下列对文中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日具增B. 遨游C.如鱼得水D. 简朴3.(3分)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修改为“当斯博士来校任教时,丘成桐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当代数学”。

B.②处修改为“大约20多岁的丘成桐赴美” 。

C.③处修改为“他觉得学好这一门深刻的学问”。

D.④处修改为“我们追求的不是财富,也不是权力” 。

4.(3分)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

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研究生两年时间内,丘成桐解决了普雷斯曼猜想②发表在著名的《数学年刊》上③完成了颇有见地的文章④因此,陈省身先生建议授予他博士学位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①④③②5.(3分)下列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为“神魔小说”,被林庚先生称为“童心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B.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C.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讲信修睦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是故谋闭而不兴水波不兴 C.天下为公不必为己D.莲,花之君子者也能以径寸之木!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C.《桃花源记》选段写了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源内优美的环境,源中人快乐、幸福、安定的生活,并体会到他们的心情。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不太合乎实际。

桃花源人是秦朝时进入此“绝境”的,是与外人“间隔”的。

从秦到晋太元年间有五百多年,桃花源外的人衣着变化很大,桃花源中人衣着不可能“悉如外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分)(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分)【小题5】[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答案【小题1】C【小题1】D 【小题1】B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题1】(1)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小题1】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结合语句分析也可)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C、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害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 A:培养,动词/长,形容词;B:发生,动词/兴起,动词;C:是,动词/为了,介词。

D、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经分析,选D。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B、“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分析文章的内容,一定要联系文章的前后文,根据前后文的描写来分析作者写一些语句的原因。

如本道题,就结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来理解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货是财物的意思,恶是憎恶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于是给的意思”;翻译(2)时,注意“阡陌是田间小路的意思,交通是交错相通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村落间”。

同时还要保证所翻译句子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翻译语句的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甲文中“幼有所养,老有所终,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等描写以及乙文中“景色美好、人们生活安乐”等描写来分析甲乙两文的相似之处之处,都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点评: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要忠实于原文,然后根据题意,做具体的分析即可。

如本道题目,题意要求分析甲乙两文中表达相似的地方,那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来分析相似的地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