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有解析)
高一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不同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图所反映的国家最可能是现在的()A.德国B.印度C.英国D.美国【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国人口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也高,属于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应该为发展中国家,四个选项中只有印度为发展中国家。
【2】甲、乙两国相比()A.甲国人口出生率低B.乙国劳动力资源丰富C.甲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乙国人口平均寿命短【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国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口平均寿命短;乙国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劳动力资源不丰富,人口平均寿命长。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每空1分,共9分)(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判断方法是。
(2)图中处于增长减缓阶段的是 (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
(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 (填字母);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填字母)。
(4)我国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图中的阶段向阶段(填字母)的转变过程。
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力开展工作所致。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2)B 发展中(3)B C(4)B C 计划生育【解析】试题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图中阴影部分为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故为自然增长率,读图可知,图中B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在下降,人口增长减缓;该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型,是目前大多数发展国家人口增长模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B阶段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
C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呈现老龄化。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从过渡型到现代型的转变,即图中的B阶段向C阶段转变的过程。
这种转变主要是由于我国大力开展计划生育政策。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同步训练(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单选题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时期是( ) A.Ⅰ时期B.Ⅱ时期C.Ⅲ时期D.Ⅳ时期2.在Ⅰ时期该地区人口的突出特征是( )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4.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自然增长率C.死亡率D.生育率6.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回答问题。
7.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8.示意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9.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婴儿潮是指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2016 年 1 月1 日起,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2016 年我国新出生婴儿 1786 万,其中“二孩”婴儿 824 万; 2017 年新出生婴儿 1723 万,其中“二孩”婴儿 882 万。
读 2016 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图。
完成下列各题。
10.最近一次婴儿潮出现的大致时间是A.1967~1971 年B.1987~1991 年C.2000~2005 年D.2011~2015 年11.引发最近一次婴儿潮最主要的原因是A.前一次婴儿潮波及B.国家人口政策调整C.社会经济条件改善D.医疗卫生水平进步12.通过人口数据分析,2016 年以来A.周期性婴儿潮现象已来临B.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明显改善C.年轻人婚后生育意愿上升D.全面“二孩”政策效应显现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配套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含解析

1.3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蓝皮书发布,在宜居指数、生态指数、和谐指数竞争力方面,北京落选前十。
下表反映了近10年来北京市人口及其构成的变化。
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正接近极限,其环境人口容量首要的影响因素是()表(注:男女性别比是指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A.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B.科学技术水平C.居民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D.地区开放程度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为0.35%,2010年常住人口1961万,常住人口增加604万。
规划专家提出北京市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约为2300万。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3000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人口平均寿命延长C.人口基数大D.大量外来人口迁入3.据专家分析,北京市的环境人口容量为()A.2300万B.3000 万C.1961万D.604万从人多力量大到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政策,2013年启动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三次转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制定“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取消计划生育基本国策B.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C.促进城乡之间人口数量平衡D.拉动房地产和母婴产品消费5.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念的改变6.有人认为,当前人口政策的调整是考虑了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较30年前有所增加。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增加可能得益于()①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极大改善①地区开放程度的极大改善①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读某四个地区人口“三率”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答案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练习: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答案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2019华蓥中学选练)下面左图为某国的甲地区“2013年人口年龄构成”图,右图为甲、乙两地在某国的位置图。
读图回答1---3题。
1、甲地所在州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居民住在A市,原因是该市①纬度较低,气候相对温暖②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③位于海湾内部,且受沿岸暖流影响④较少遭受飓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侵袭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对甲地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B.该地服役军人多C.该地女性人口出生率低且大量迁出D.夏季到该地旅游度假人数多3、该国是一个重要的茶叶进口国。
图中所示乙地非常适合种植茶树。
然而,采茶业却并未成为该地的农业生产部门,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现代科技B.劳动力C.交通D.市场【参考答案】1---3、A B B【解析】1、根据图中该州轮廓范围可以判断图示为美国北极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该州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所以人口集中在纬度较低,位于海湾内部,且受沿岸阿拉斯加暖流影响,气候相对温暖的A市,而且A市地处沿海地区地势较低,交通便利,该地纬度较高,不易出现飓风,所以不必考虑飓风带来的灾害侵袭,故答案选A。
2、读图可以看出甲地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的突出特征是20—40岁男性人口比重较大,女性的年龄结构符合自然变化特征,分析原因应该是大量青壮年男性大量迁入,女性变化符合自然变化特征,没有明显的迁入现象,故答案C错误,分析选项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大量迁入,既需要男性劳动力也需要女性劳动力,即使是只需要大量男性劳动力的工业迁入,往往会出现社会自然调节,有部分女性迁入,使男女性别相差不会太大,故答案A不合理,服役军人是青壮年男性集中迁入的现象,而且不会出现社会自然调节缩小男女性别差距,造成该地人口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严重失衡,表现为20—40岁男性人口比重较大,所以说其原因可能是该地服役军人多,故答案选B,夏季到该地旅游不属于人口迁移,不会引起人口性别比例变化,答案D错误。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对图中各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农业文明阶段B.Ⅱ:后工业文明阶段C.Ⅲ:处于高增长阶段D.Ⅳ:属于低增长阶段【答案】AD【解析】读图可知,Ⅰ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应为农业文明阶段;Ⅱ阶段自然增长率快速增长,应为工业化阶段;Ⅲ阶段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应为后工业化阶段;Ⅳ阶段自然增长率低,且逐渐降低,应为低增长阶段。
【2】目前,该地区解决人口问题的主要措施有A.鼓励提前退休B.鼓励生育C.鼓励到海外务工D.接纳海外移民【答案】BD【解析】目前,该地区人口增长逐渐减慢,劳动力逐渐减少,应鼓励生育和接纳海外移民,来增加劳动人口。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2.(12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材料二(1)描述图中所示区域积温空间分布的最主要特点,并分析原因(4分)(2)简述歌谣所反映的西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3分)(3)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分)【答案】(1)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1分)、河谷较两侧高(1分);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1分)河谷地势较低(1分)(2)昼夜温差大,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天气多变。
(3分)(3)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1分);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1分)(答1点即可)【解析】(1)读图,可以判断西部属于第一阶梯,东部属于第二阶梯。
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所以由东向西积温逐渐降低。
河谷处地势较低,所以河谷较两侧积温较高。
(2)歌谣中一日携四季装,反映了昼夜温差大。
山上与山下的差异,表现出地势起伏大,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体现了天气多变特征。
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解析)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试题

课时跟踪检测(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1.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人口发展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主要取决于( )A.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B.生产力水平的高低C.人口死亡率的高低D.自然灾害和战争解析:选B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类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能力的高低,从而影响人口发展特点。
下图为某某省2005~201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2~3题。
2.这一期间,某某省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A.波动下降B.增长加速C.增长减缓D.增长停止3.目前,某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C.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D.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解析:2.C 3.D 第2题,从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可以看出,某某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0.25左右,自然增长率低,因此人口低速增长,且呈减缓趋势。
第3题,某某省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读某国自18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四个阶段示意图,完成4~5题。
4.按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5.关于该国在不同阶段社会经济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②阶段农业产值大于工业产值C.③阶段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大于第一、二产业的人口D.④阶段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突出解析:4.B 5.D 第4题,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程。
第5题,在人口增长的后期阶段,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老龄化。
下表为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人口影响的预测值。
其中16~5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65岁及以上为老年人口。
据此回答6~7题。
A.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就业压力最大C.老年人口数量最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7.有专家推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实际出生的人口可能少于预期值,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育龄妇女年龄过大B.抚养孩子成本高C.人均耕地少,粮食不足D.政策支持力度小解析:6.D 7.B 第6题,表中显示全面二孩政策下2030年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此时,我国经济仍然继续发展,A错误;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不是最高,就业压力也不会最大,B错误;老年人口数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人口总量,计算可知2050年最大,C错误;人口总量由增大到减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D对。
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在这个年龄数值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
下面表格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
读表,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从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人口平均年龄为35.2岁,属年轻型人口B.日本的老龄人口数量(三65岁)比中国的多C.表中各国,日本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口.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的高2、中国已经进入现代型人口增长阶段,但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这是因为A.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B.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承接产业转移C.人口性别构成不合理,女性人口远多于男性人口D.引进外资,带来外籍劳动力的大量涌入【参考答案】1---2、CA【解析】1、中国的中位年龄是35.2岁,而中国的平均年龄应大于35.2岁;中国的人口总数比日本人口总数多很多,所以中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多于日本;日本的中位年龄大于中国,那么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中国低;而表中各国,日本的中位年龄最大,说明日本老年人口数量多,所以日本老龄化程度最高。
选项C正确。
2、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平均年龄中位数较小,所以年龄较小的劳动力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大,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大量的承接产业转移,会缓解就业压力;人口的性别构成对劳动力的就业形势影响不大;我国外籍劳动力当前和今后都不会大量涌入。
选项A正确。
(二)如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图完成1〜3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B.放开二孩C.出生率持续较低D.城市化水平提高3.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解析:1.A2.C3.B第1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向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汇总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检测·课时达标基础组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开始迅速增长的时期在( )A.工业革命后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20世纪70年代后2.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1985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变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 )A.1985年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B.1987年以来,人口总量持续下降C.2002年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死亡率D.2006年以来,人口出生率变化较小4.目前,我国人口( )A.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迅速B.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C.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年净增人口少D.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出现人口负增长至2009年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1 921.32万人。
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02%。
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自1993年以来连续17年呈负增长态势。
据此回答5、6题。
5.下图表示四个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上海户籍人口自然变动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6.近年来,上海市调整了部分计划生育政策,有计划地安排部分夫妻生育第二胎,且取消了两胎的生育间隔,同时对终生不愿生育的夫妻不再奖励。
上海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人口出现负增长B.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失衡C.老龄人口增长快,社会福利压力大D.社会经济发达,劳动力相对不足(2012·南通高一检测)下表为某国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据此完成7、8题。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问题。
【1】对于该国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落后,人们生活贫困B.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比重高C.政局不稳,战乱频繁D.灾害频发,危害重大【答案】B【解析】该国处于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因老年人口比重高,死亡率高于出生率,D项正确。
【2】对于该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壮年劳动力不足B.国防兵源不足C.社会养老负担较重D.高科技人才大量外流【答案】D【解析】人口迁移会导致高科技人才外流,故选D项。
【考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2.下面是浙江省部分地市近两次人口普查反映的常住人口变化图。
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人口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人口增幅:温州>宁波B.人口再生产类型:宁波过渡型,舟山现代型C.年均自然增长率:衢州<丽水D.年均增长率:嘉兴<杭州【答案】D【解析】由图中年均增长率折线可看出,温州增幅小于宁波,A错;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的数值特征判断的,而图中并未显示宁波和舟山的“三率”数值,故无法判断,B错;图中的年均增长率=年均自然增长率+年均机械增长率,故衢州和丽水的年均自然增长率无法判断,C错;嘉兴和杭州的年均增长率可从图中直接判读,D正确。
【2】关于浙江省各地人口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2010年杭州的常住人口最多,主要是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B.温州市的人口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吸引大量外来人口C.丽水市的人口出现负增长是因为该市已步入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严重D.舟山市的常住人口最少,主要是因为面积最小,与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承载力无关【答案】B【解析】杭州为浙江的省会,常住人口增多,主要是由于其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迁入,A错;温州乡镇企业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从而使温州的人口增长率较高,B正确;丽水人口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当地经济不发达,就业机会少,人口大量迁出导致的,C错;舟山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小的地级市,是以群岛建立的地级市,全市由1390个岛屿组成,岛屿之间交通不便,且岛屿上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故常住人口少,D错。
地理鲁教版2课后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含答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地区出生率较高B.图示地区死亡率最高的是西藏C.图示地区每年净增长人口最多的是上海D.上海、北京、江苏已经完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2.上海市的出生率比北京高,但是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其根本原因是()。
A.人口老龄化B.环境污染严重C.生活医疗水平高D.文化教育水平高(2012·安徽滁州3月)根据第五(2000年)、第六(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完成第3~4题。
3.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4.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B.十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C.人口素质提升明显D.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发布预测称,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将减至1。
16亿,比2010年的1。
4亿减少约2 400万人。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为了阻止俄罗斯人口下降的趋势,克里姆林宫实行授予多生孩子的妇女为“英雄母亲”的做法,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转变人口增长模式B.谋求合理人口容量C.弥补劳动力不足D.充分开发利用资源6.2011年11月,“левада”中心通过公共调查所得出“22%的俄罗斯成年人想要移居国外”的结论。
导致这些人移居国外愿望强烈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经济因素B.人口政策C.地理环境D.政治变革7.(2011·上海高考,改编)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生的变化。
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1953年、1982年、2000年和2010年四次人口普查人口金字塔图(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含答案专题: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一)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农业密度是指单位农田面积上的农民数;生理密度是指适合农业用地的单位面积的人口数。
下表为四个国家人口密度、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人/平方千米)统计数字,据此回答1---2题。
1、与农业密度和生理密度相比,人口密度未考虑()A.土地类型B.土地面积C. 农业生产技术D.人口总数2、根据材料,可知()A. 生理密度大的国家农业密度大B. 荷兰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比日本高C. 一个国家的农业用地比重D. 一个国家的农业人口总数【参考答案】1---2.B C【解析】1、人口密度=人口总数/土地面积;农业密度=农业人口总数/农田总面积;生理密度=人口总数/适合农业用地面积;所以人口密度未考虑到土地类型和农业生产技术。
2、农业用地比重=适合农业用地面积/土地面积;适合农业用地面积=人口总数/生理密度;土地面积=人口总数/人口密度;所以,农业用地比重=人口密度/生理密度。
(二)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回答1~2题。
地区年生物量/万吨可承载人口最大可能人口密1.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2.下列关于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湿热,人口容量小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B2、B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年生物量呈正相关,所以B正确。
第2题,青藏地区高寒,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以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三)[2019·湖南郴州模拟]某国2016年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这意味着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专题16 人口增长》(同步训练)高中地理第二册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专题16 人口增长》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目:21世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下列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2、题目:以下哪项不是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A. 人口自然增长率B. 人口出生率C. 人口死亡率D. 人口迁移率3、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A、医疗条件的改善B、粮食生产的增加C、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D、生育观念的落后4、在以下哪个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A、美国B、日本C、印度D、德国5、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人口已达80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97亿。
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现什么趋势?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6、有人口增长模型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若一个国家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迁移率大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口将会:A、减少B、增加C、保持不变D、波动不定7、世界各国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不属于我国属于的人口增长类型的是:A、高增长型B、增长型C、稳定型D、低增长型8、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A、出生率提高B、死亡率降低C、生育率下降D、寿命延长9、【题目】以下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A. 中国B. 俄罗斯C. 俄罗斯D. 美国 10、【题目】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手段?A. 提高生育观念B.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C. 加强医疗卫生保障D. 减少生育年龄11、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北美洲B、欧洲C、非洲D、亚洲12、195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接近:A、1倍B、2倍C、3倍D、4倍13、全球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呈现哪种状况?A、“直线型”增长B、“抛物线”增长C、“波折线”增长D、“缓坡形”增长14、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显著特点是?A、全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B、城乡人口增长差距加大C、人口老龄化严重D、自然增长率下降15、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下列哪个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A. 原始社会B. 农业社会C. 工业化初期D. 后工业化社会16、关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它是一种反映某地区或国家人口年龄分布特征的图表形式B. 可以用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发展趋势C. 年轻型人口结构通常表示该地区或国家正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D. 老龄型人口结构往往与较低的出生率和较高的寿命相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城市人口增长明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51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练习含解析鲁教版

2021-4-29 20XX年复习资料教学复习资料班级:科目: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能力1 人口的自然增长(2019·全国卷I改编)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2)题。
(1)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据图分析欧盟境内欧盟籍人口增长模式,判断( )A.出生率较高B.老龄化严重C.劳动力充足D.欧盟籍人口增长迅速【解析】(1)选C,(2)选B。
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而不是人口数量。
从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比例来看,非欧盟籍的男性比重在整个年龄段的比重中并没有超出欧盟籍,只是在25~50岁超出了欧盟籍,其他年龄段均小于欧盟籍,所以男性人口比例非欧盟籍并非较多;图中显示25~50岁女性比例非欧盟籍较大,超出了2%,而欧盟籍才1%左右,故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的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图中25~50岁非欧盟籍人口比例远大于欧盟籍,该年龄阶段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
说明非欧盟籍与欧盟籍相比,劳动人口比例较大;图中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小于欧盟籍。
第(2)题,欧盟境内的欧盟籍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人口增长缓慢。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1) 突破2 A.看人口数量B.看人口结构C.看人口增长模式D.看人口素质(2) 突破2A.“高-高-低”模式B.“高-低-高”模式C.“低-低-低”模式D.看人口结构答案:(1)B (2)CD【备用真题】(2017·海南高考)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
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解析】(1)选C,(2)选B。
6-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6-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
据此回答1-3题。
1.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A.韩国B.古巴C.新西兰D.埃及2.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B.政局动荡,长期战乱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3.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A.目前甲国城市化水平高B.乙国可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C.目前甲国为人口净迁出国D.目前乙国劳动力短缺解析1题,由图形知甲国在在1890年—1920年间,出生率明显下降,死亡率仍处于下降阶段,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下降,表现为“增长减缓”的特点;而所给四个国家中,韩国和新西兰均为较发达国家,处于低速增长阶段;古巴是较为贫穷的国家,处于“加速增长”阶段;只有埃及符合题意。
2题,乙国1950年以前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而1950年-1970年,死亡率迅猛下降,出生率仍然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在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猛下降,人口增长势头得到缓解,结合我国的国情分析,乙国应是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
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即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的原因。
3题,由于甲国在1920年以后人口增长类型已经进入到低速增长阶段,故为发达国家,其城市化水平高,人口流动以迁入为主;而乙国是中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 1.D 2.C 3.A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5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 .①③④②B .②④③①C .④②③①D .①②③④ 解析 4本题组通过人口金字塔图,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第④幅图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年轻型,可以看出底部很宽,所以出生率较高,上部很窄,可以看出老年人少,但不能说死亡率高。
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

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答案及解析1.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读我国2003-2012年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A.人口出生率上升B.养老保障负担加重C.工业化水平降低D.企业“用工荒”加剧【答案】B【解析】读图,一定要注意,图中的纵轴的时间是从右向左增加,由此判断老年抚养比在增加,说明老年人口占的比重在增加,养老保障负担加重,B对。
少儿抚养比在下降,说明人口出生率下降,A错。
图中社会总抚养比下降,说明劳动人口比重上升,社会发展快,工业水平不会降低,C错。
劳动力丰富,不会加剧用工荒,D错。
【2】2013年8月,我国放开单独二胎,国家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可以:①-维持社会稳定②-减缓人口老龄化③-减缓人口红利期④-增加现阶段劳动力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主要是因为养老保障负担加重,国家的养老体系还不完善,仍需要子女养老,所以放开二胎,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①对。
新生儿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可以减缓人口老龄化,②对。
只是放开单独二胎政策,可能延长人口红利期,不是减缓,③错。
新增的是婴儿,不能增加现阶段劳动力,④错。
所以A对。
B、C、D错。
【考点】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措施。
2.人口生命素质指数(PQLI)由婴儿死亡率、1岁时平均预期寿命和识字率3个基本指标组成。
这3个指标直接转为或换算成指数,数值从0到100,分别表示最低和最高的人口素质水平(其中,识字率指数直接以15岁以上人口中识字者的百分比数来表示;婴儿死亡率指数=229-每千个新生儿的死亡数/2.22;1岁平均预期寿命指数=1岁平均预期寿命-38/0.39)。
下表为四川省四城市人口生命素质指数对比表。
回答下题。
A.自贡市经济水平最高B.宜宾市婴儿死亡率最低C.绵阳市人口素质水平较为低下D.德阳市识字人数最多【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的信息看,婴儿死亡率指数与每千个新生儿的死亡数呈负相关;1岁平均预期寿命指数与1岁平均预期寿命呈正相关。
高三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

高三地理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试题1.下表为我省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10年以后数据时根据人口政策不变的前提下推测出来的),完成下列各题。
A.1970年B.2000年C.2015年D.2025年【答案】C【解析】结合图形将选项中四年的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求和即可。
2015年与2025年的总抚养比介于相邻两年份之间,2015年的总抚养比介于39-42之间。
数值最低。
选项C正确。
【2】2014年以来单独二胎政策在我省放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少儿抚养比上升B.加速老龄化进程C.老年抚养比稳定D.总抚养比明显降低【答案】A【解析】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最有可能影响到新出生的人口数增加,所以应该少年儿童抚养比将上升。
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问题。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含预计)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不同省区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主要影响因素有A.环境B.经济C.教育D.资源【答案】BC【解析】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的增长影响很小。
选项B、C正确。
【2】启动“单独二孩”政策是为了A.提高人口合理容量B.提升民族人口素质C.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D.保持合理劳力规模【答案】CD【解析】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适度增加人口,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保持合理的劳力规模,降低家庭养老的风险。
选项C、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问题。
3.读下图“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下列小题。
【1】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A.2012年B.2010年C.2000年D.1995年【答案】B【解析】本题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分别计算出黑龙江省和全国同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再利用算出的数据做差即可算出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2010年,因此B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1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一、选择题(2010·济南3月)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1、图2回答1~2题。
图1图2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解析:图中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导致出生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口老龄化。
答案:B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解析:可以抓住我国生育高峰出现时间来排序,人口高峰期是逐渐上移的,不难选出D选项。
答案:D根据《2007年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育率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1/3,为经济增长创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红利”期。
读我国人口抚养比变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近年来,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原因是()A.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B.生活水平的提高C.少年儿童的比重下降D.社会养老机构的完善解析: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使少年儿童比重下降,导致人口抚养比下降。
但由于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因此下降的时间不长。
答案:C4.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人口红利”期,其人口的年龄结构特征是() A.高少儿、低老年B.低少儿、低老年C.低少儿、高老年D.高少儿、高老年解析:因为儿童和老年人属于被抚养人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少儿、老年人比例低时,国家的抚养开支最少,处于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答案:B5.“人口红利”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①社会成员需要供养的子女比较少②老年人口比重小,养老支出少③劳动力丰富④工业生产的收益率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人口红利”期直接的表现是社会负担最小化,劳动力最大化。
答案:A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课题小组的研究报告,1952年,我国农业的劳动力容纳力已基本饱和,大体维持“一个人的活儿,一个人干”。
假设“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结合下图回答6~8题。
6.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②阶段,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C.③阶段,人口生产处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阶段D.④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解析:由图可知,①阶段,人口出生率并未大幅下降。
②阶段,人口生产暂处于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④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答案:C7.依据图中信息,下列年份中,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最大的是() A.1958年B.1963年C.1975年D.1985年解析:根据所给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可知,1963年剩余劳动力增长率最大。
答案:B8.图示时期,大多数年份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度提高B.人口出生率特别高C.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D.城市化进程大幅加快解析:大多数年份我国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说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有限。
答案:C(2010·成都市重点高中联考)读某地区2008年人口资料表(单位:人)回答9~10题。
总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169 000 142 000 27 000 2 200 8509.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解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区出生率为1.3%,死亡率为0.5%,属于现代型。
答案:D10.该地区()A.大量人口外迁B.城市化水平高C.人口增长过快D.老年人口比重递减解析:表中数据并未涉及该地区的人口迁移情况,所以A无法判断;从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约为84%,所以B对;从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8%,增长较慢;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自然增长率比较低,老年人口比重逐渐增加。
答案:B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11.(2010·佛山)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图中显示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其他各省由大到小依次是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上海的最大。
答案:A(2010·江苏南京一模)读“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正确叙述是()A.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D.199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解析:从图中数据可看出,1964~2000年,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下降;15~6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提高了14.4%;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比重提高了3.4%;到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0%,进入老龄化社会。
答案:C13.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B.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C.青壮年人口数量庞大,就业压力大D.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解析: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但青壮年人口比重仍最大,且呈增长趋势,不存在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但就业压力大。
答案:C(2010·山东实验中学诊断)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解析:据图可知,①时期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且到②时期不断增加,②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③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零,所以②至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③和⑤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零,人口总数稳定,但③时期人口总数最多,⑤时期人口总数最少,两时期不相等。
答案:B15.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A.尼日利亚B.韩国C.澳大利亚D.美国解析:选项所列国家中尼日利亚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与②时期相符。
答案:A二、综合题16.(2010·江苏扬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三种生产概念图(1)目前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材料,中国在20世纪末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是什么?可通过哪些措施解决老龄化的影响?(3)结合三种生产概念图,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
解析:第(1)题,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发展中国家人口增快和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在我国同时存在。
第(2)题,由于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第(3)题,人口增长过快,一方面消耗大量物质资料,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答案:(1)人口老龄化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2)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国家财政加大养老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
(3)一方面消耗资源增多,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另一方面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
17.读某年人口增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3)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率普遍比低收入国家低。
第(2) 题,美国的人口增长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宗教,二是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长)。
第(3)题,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而出生率低,印度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
答案:(1)①从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增长率之间的关系看,高收入国家人口增长率普遍比低收入国家低。
②从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来看,如中国和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不同,人口增长率也不同。
(2)美国是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移民涌入,导致人口的机械增长过快。
(3)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高于印度,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早,控制严格,效果显著。
印度受民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计划生育执行困难。
所以,人口增长不仅仅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与人口政策、宗教信仰、文化等社会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