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教案(精编版)
游园不值-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游园不值-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运用;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语言运用。
教学难点1.阅读理解;2.分析课文中的难句。
教学方法1.导入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谈论等方式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2.讲解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讲解句型、词语的用法和较为深奥的词汇。
3.探究式学习法:在学生阅读完全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探究课文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4.合作探究法: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梳理其表达的主旨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导入(10分钟)1.观看短片: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观看和听听相关的短片,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问题启示: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关于“游园不值”这个话题的想法和看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思考欲望。
讲解(30分钟)1.课文解读: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教师可以展示出课文的内容、结构和写作手法,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句子结构分析:选用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掌握基本的句型、语言点。
3.词语用法讲解:选用一些重要的词语,通过解释、举例等方式展示出其重要性和用法。
探究(30分钟)1.分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性地问一些问题,例如课文主题、情感表达等等,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课文真正意义和感情表达。
2.主题表述: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朗诵自己的主题,编写相关的综合报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结(10分钟)1.归纳整理:对于课文中重点句子和重要词汇做归纳,让学生能够快速恢复和记忆;2.听写练习:通过听写,能够让学生对课文中的重要语言点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教学评估1.口头测试:通过提问测试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2.书面作业:通过作文、应用和广义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刻理解。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教学难点、关键: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春天的诗词教学过程:一、导语老师上初中的时候,曾学过到过一篇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文章《春》。
有几句话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小诗,看看古人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学诗1、投影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1)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2)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3)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4)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投影古诗)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5指导朗读。
六年级语文下《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叶绍翁及其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了解叶绍翁及其时代背景。
2.学习《游园不值》的内容、意境和情感。
3.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4.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
难点: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资料、音乐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叶绍翁及其时代背景。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叶绍翁及其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初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4.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品味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通过对比、换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之处。
6.朗读和背诵: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可以配合音乐进行朗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8.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拓展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朗读和背诵等方式,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对应章节为第二单元《古诗词诵读》。
详细内容为《游园不值》一诗,作者为宋代诗人叶绍翁。
本诗描绘了诗人游园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游园不值》,理解诗中的词语、句式,把握诗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游园不值》,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情感,体会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诗歌,掌握诗中的词语、句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游园图片,引发学生对游园的向往,进而引入课题《游园不值》。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节奏。
3. 理解诗意:引导学生通过注释、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句式。
4. 诗意探究:分析诗中的景物描绘、意境表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以诗中的难点句子为例,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游园不值》2. 内容:诗人:叶绍翁诗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意境:向往美好,追求自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朗读并背诵《游园不值》。
选取诗中的两句,进行翻译。
2. 答案:朗读、背诵:《游园不值》全文。
翻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The spring colors in the garden can't be contained, a branch of red apricot blooms beyond the wall.)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韵律、意境、情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

《游园不值》【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注释等方法,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悟诗中蕴含的“理趣”和“哲思”。
【教学重点】1.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意境。
2.结合创作背景和诗人情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悟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的深刻意蕴。
【教学难点】1.调动学生的古诗积累,感受宋诗所表达的“理趣”和“哲思”。
2.拓展、积累其它充满“理趣”和“哲思”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结合插图,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继续走进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
相信同学们这六年来一定积累了不少的古诗词,每首都给你们留下了不同的画面。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插图,你能说出这幅图对应的是哪首诗吗?你的依据又是什么呢?出示《夜抒所见》的插图:鼓励学生结合插图的细节和诗句相互对照,如:从图中两个小孩在捉蟋蟀,知道这首诗是《夜书所见》,其中一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
”图上还有变黄的梧桐树叶、茅草屋前的篱笆、一江秋水上的小舟。
这都是诗中出现的景物。
教师:能够抓住插图中的景物进行有依据地判断。
是的,这首诗就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请大家读一读吧!出示《夜抒所见》这首诗:夜抒所见(南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渔火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诗人另一首诗《游园不值》,大家除了借助插图,还可以结合给的注释,自己读一读,看看你都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我们一会儿进行交流。
出示《游园不值》这首诗、注释及插图:二、结合插图、注释,学习新知1.解诗题①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诗题的意思。
“游”就是游玩、观赏;“园”就是园子;结合注释①,“不值”是没有遇到人。
再看插图,也就是说,诗人想进去一个园子进行观赏,可是没能进门。
②体会诗人的感受教师:如果你是诗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想?让学生体会诗人兴致勃勃地想要进园观赏,希望尽览园中的春色,没想到吃了个“闭门羹”,不免有点失望的心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古诗两首》中的《游园不值》。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园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因不得其门而入的遗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背景、字词解析、诗句翻译、意境赏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正确朗读和翻译诗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翻译和意境赏析。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和翻译诗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字词卡片、课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游园的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游园的向往,进而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了解诗意。
(2)教师讲解诗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 字词解析:(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
4. 诗句翻译:(1)教师示范翻译诗句。
(2)学生模仿翻译,教师指导。
5. 意境赏析:(1)让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
6. 课堂练习:(1)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诗人:叶绍翁3. 生字词:扣、环、夜、应4. 诗句翻译:示例5. 意境赏析: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用自己的话翻译诗句,体会诗人情感。
(3)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描绘游园的美景。
2. 答案:(1)课后自主朗读,家长监督签字。
(2)示例:敲了半天园门,也没人来开门,可能是主人担心扣住我讨债吧。
(3)示例:园内景色宜人,春花烂漫,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宛如人间仙境。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游园不值》,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古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提升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体会游园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 古诗词背景介绍:介绍《游园不值》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 诗词内容解析:解读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分析诗词结构,领会诗词意境。
- 诗词情感表达:通过诵读、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 诗词艺术特色:分析诗词的韵律、对仗等艺术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并背诵《游园不值》,掌握诗词中的关键信息,如作者、背景、主题等。
- 难点:诗词情感的理解与表达,对诗词艺术特色的深入鉴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词背景及诵读示范。
-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诗词解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园林图片,引出游园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游园不值》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
3. 诗词解析:逐句解读诗词,解释生僻字词,分析诗词结构。
4. 情感体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诗人角度体会游园的情感变化。
5. 诵读练习:学生个别诵读,集体诵读,感受诗词韵律。
6. 艺术特色分析:指导学生从韵律、对仗等方面鉴赏诗词的艺术特色。
7.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诗词背景:作者、年代、背景。
- 诗词结构:题目、诗句、意境。
- 情感体验:诗人的情感变化。
- 艺术特色:韵律、对仗等。
作业设计- 必做题:背诵《游园不值》,完成诗词解析练习。
-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游园情感体验的短文,或创作一首以园林为背景的诗词。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诵读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深度。
游园不值-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游园不值-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游园不值》这一名篇名作品;2.了解词语的运用以及词语发生的变化;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熟练掌握文本中的词语及其表达的意思;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隐含意义。
三、教学内容1. 文本介绍鲁迅的《游园不值》这篇文章是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一个中年文人独自前往游园,在游园中感受到的苍凉和寂寥,以及对人性的反思。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游园的美景,引入“游园不值”这一主题。
第二步:阅读文本1.教师念诵文本,引领学生进行朗读;2.阅读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特别是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如“凄凉”、“萧索”、“孤寂”等。
第三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文章中表达了什么?2.文章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第四步: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共同探讨文章中的主旨和情感。
第五步:反思归纳1.课后要求学生回答关于文章的理解问题,如“文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2.可进行词汇练习,帮助学生练习词语的变形和用法。
四、教学评估1.小组讨论的质量和深度;2.学生文本理解的准确性;3.学生对词汇变形和用法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名篇名作,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进行文学名篇鉴赏;2.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进行相关的文学创作活动,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模仿鲁迅的文学风格写出一篇小故事。
六、教材参考1.鲁迅,《游园不值》;2.《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市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屐、扉”等字,会写“怜、扣”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游园不值》。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背诵诗歌,领悟哲理。
2.教学难点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感悟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美丽的花园图片或讲述一个关于花园的故事,引出课题《游园不值》。
提问学生对春天花园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含义,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小扣”“柴扉”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从“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中感受诗人对花园的向往和期待;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体会诗人看到春天美景的惊喜和愉悦。
5.领悟哲理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蕴含着新生事物不可阻挡的道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朗读背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7.拓展延伸介绍叶绍翁的其他诗歌,让学生感受叶绍翁的诗歌风格。
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春色满园关不住”的现象,分享自己的感悟。
8.总结全文总结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强调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游园不值》。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春天里的一次经历,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小学语文六下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吟诵游园不值教案

小学语文六下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吟诵游园不值教案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吟诵教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描绘了诗人在游园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吟诵这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意,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吟诵《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注意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3. 学生能够通过吟诵培养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的掌握。
2. 学生对诗意和诗人情感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包括古诗的背景介绍、诗意解析等内容。
2. 录音机,用于播放古诗的吟诵示范。
3. 古诗吟诵的谱子,用于学生练习吟诵。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介绍《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张籍,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吟诵示范:教师播放录音机中的古诗吟诵示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吟诵练习:学生根据古诗吟诵的谱子进行吟诵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学生的吟诵错误。
4. 诗意解析:教师通过PPT解析古诗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哲理。
5.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6. 吟诵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吟诵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古诗吟诵的重要性和意义。
板书设计:1. 《游园不值》吟诵教学2. 古诗原文:《游园不值》3. 吟诵谱子:《游园不值》4. 诗意解析: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游园不值》的吟诵,要求正确掌握韵律和节奏。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游园不值》的理解和感受的小作文,不少于200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吟诵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诗意,培养了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练习、解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提高了学生的吟诵技巧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游园不值》。
本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详细描绘了诗人游园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游园不值》全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古典园林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园林的美丽,引入课题《游园不值》。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解析诗句: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例题讲解:以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句。
a. 解释诗句含义。
b. 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c. 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诗句解析:a.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3. 诗歌鉴赏方法:分析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并写出你的感悟。
2. 答案示例:诗句描绘了园林中的苔藓和绿草,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通过对比诗句中的静态与动态,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叶绍翁的其他诗作,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一步感受古代诗人的风采。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7《游园不值》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2023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精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游园不值》诗句的意思。
2.感受这首诗描绘的意趣,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春色,领悟诗歌表达的意趣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情境导入。
白居易在缤纷绚烂的桃花中看到了春天,于是他吟诵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张若虚在清朗的明月和涨起的潮水中看到了春天,于是他吟诵道:“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杜甫在稀稀疏疏的春雨中看到了春天,于是他吟诵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同学们,宋代诗人叶绍翁又在哪里看到了春天呢?答案就藏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里。
(1)齐读诗题。
(2)解诗题:通过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结合注释,我知道了叶绍翁想到花园里去游玩,可是却未遇到主人。
“值”在这里是遇到的意思。
评价:你能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题。
真棒!(二)读通词文1.自读:请你自己先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指名读,学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3.同桌互读。
(三)探究“不值”,体会春意1.探究“不值”,体悟“怜”爱(1)诗中的哪句话也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叶绍翁“游园不值”呢?预设: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
小扣:轻轻敲。
体会诗人的礼节。
追问:“久扣”不开,乘兴而来的作者的心情一定——急切、扫兴。
(2)诗人没有进到园内,于是他大胆地猜测到一个有趣的答案。
预设:应怜屐齿印苍苔。
怜:爱惜。
比较“印”和“踏”。
体会诗人对于这春景的热爱。
小结:是呀!这绿绿的苔藓多可爱呀,来读一读,读出你的爱惜之意。
(3)其实“不值”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为什么诗人却偏偏选择这个原因呢?预设:因为他喜爱青苔,喜爱春天,所以他猜测园子的主人也是如此。
(四)欣赏红杏,感受春意1.站在园外,诗人欲进不能,欲走不忍,猛一抬头,突然发现了什么?预设:一枝红杏出墙来。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第【1】篇〗知识与技能: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
教具准备:录音机、新华字典、挂图教学时间:一课时过程与方法: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设置故事情境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2、板书课题,12、游园不值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4、简介诗人:叶绍翁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
2、划分节奏。
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
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四、自由读古诗,找己不理解的问题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应怜:应,大概。
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
2、学法反思: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词序、补充)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
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3、多种方式朗读。
九、巧设练习1、给古诗配画。
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程序: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第二章节,详细解读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
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人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游园不值》,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中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讨论、想象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感受诗人叶绍翁游园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中意象,感悟诗人情感。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游园不值》,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游园故事,引发学生对游园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游园不值》,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3. 解读: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分析诗句,讲解生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4. 讨论:分组讨论诗句中意象,感悟诗人情感。
5. 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游园看法。
6. 例题讲解:以“春色满园”为例,分析诗句意境,讲解答题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诗句,进行类似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游园不值》2. 诗人:叶绍翁3. 诗句解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并背诵《游园不值》。
结合诗句,分析诗中意象,写出自己感悟。
2. 答案:抄写、背诵作业:见课本。
感悟作业: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诗句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宋代诗人作品,解宋代诗词风格特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重点关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游园不值》。
课文详细描述了诗人游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积累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游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结构,学习表达技巧;积累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理解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分析资料、词语积累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 课堂讲解:a. 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情感。
b. 讲解表达技巧,如对比、衬托等,并结合具体句子进行示范。
c. 词语积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进行摘抄和背诵。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表达技巧,让学生模仿练习。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游园不值》2. 结构:总分总3. 表达技巧:对比、衬托4. 重点词语:攀、窥、应接不暇、世态炎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
b. 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c. 课后阅读:阅读其他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下节课分享。
答案:a. 略b. 示例: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儿争相绽放,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但在表达技巧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教学重难点:1、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诗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你背得最好的诗2、复习以前学习的古诗的方法a、读古诗b、借注释、明诗意c、想象画面d、体会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1、简介作者2、师范读、学生大体了解内容(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画出不懂的词句3、借注释、明诗意(1)、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相继启发理解。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4、读诗句,想画面(1)、师范读、指导节奏(2)、自由练习读、指名读、师生评价(3)、创设情境,想象画面(4)、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象的画面5、谈体会诗中主要写了我去游园,但主人不在,没能进入到园子里游玩,就在我感到遗憾时,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练习背诵板书设计:游园不值应怜印赞美春天的景色扫兴小扣久春色关欣慰一枝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游园不值教案第2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及与友惜别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
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游园不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促悟,以读促思,在读中理解、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以游园不值为主题,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感慨。
2. 诗歌结构: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平仄韵脚,韵律优美。
3. 诗歌意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春色、红杏、绿叶、小园等,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感慨,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意: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4. 体会情感:通过朗读、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意境。
5. 背诵诗歌:学生自主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游园不值2. 诗歌内容:春色满园、红杏出墙、绿叶阴阴、小园新晴3. 诗歌意境:春天的美好、诗人的感慨4. 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七、作业设计1. 背诵《游园不值》并默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游园不值》 教案

《游园不值》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园不值》。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作者叶绍翁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句理解。
(2)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难点:(1)诗歌中意境的感悟。
(2)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园林美景图。
(2)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对园林美景的向往。
2. 诗歌诵读:(1)学生自读《游园不值》。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分组朗读,比赛谁读得有感情。
3. 诗歌解析:(1)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诗歌。
(2)小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教师讲解诗歌背景,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游园不值》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意境,学会了欣赏古典诗歌。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主动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游园不值》。
2. 写一篇关于《游园不值》的读后感。
3. 调查身边同学对古典文学的喜爱程度,汇总后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园林美景图片和播放古典音乐,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园林之中。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发现诗歌中的美景和哲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德素养。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检查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古诗诵读 《7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教案

《游园不值》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本诗。
2、初步学会运用互文、对比等方法鉴赏古诗。
3、较深入地感受此诗诗意;涉猎并积累若干诗词。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运用互文、对比等方法鉴赏古诗。
教学难点:
较深入地感受此诗诗意,并能有感情诵读。
教学流程:
一、一事一景知诗意。
1、简介叶绍翁。
2、教师诵读。
3、生知诗意。
1、畅想满园春色。
A、找出一组反义词:关---出
B、学生畅想。
C、积累诗句。
(1)透过柴扉欣赏。
A、了解柴扉。
B、介绍宋代园子结构。
A、了解木屐
B、宋代木屐的象征。
4、出示古人描写杏花的句子。
B、学生辨析。
过渡:诗人叶绍翁选择“一枝红杏出墙头。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关在园内的满园春色。
6、感悟诗人心情。
互文体会诗人心情。
三、互文对比晓理趣。
过渡:难道本诗成为经典之作仅仅是因为写出杏花的生气吗?
1、介绍宋诗特点。
(理趣)
4、经典原因总结。
四、声情并茂颂古诗。
1、学生读古诗。
2、教师小结。
一首古诗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六年级语文下册《游园不值》教案、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a.朗读《游园不值》,注意语气、语调、节奏的把握。
b.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词的内容。
c.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并举例说明。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古诗词有初步的接触和了解,但鉴赏能力尚需提高。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典诗词,对诗词的韵律、节奏有所认识,但对于如何深入挖掘诗词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尚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仍需加强,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游园不值》的学习,尝试创作一首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要求:运用课堂所学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业完成后,与同学互相交流、欣赏,共同提高。
2.深入了解作者叶绍翁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选择一首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游园不值》,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节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词的意象,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针对诗词中的重点词语,如“应怜”、“屐齿”等,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
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
(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
2.介绍作者。
(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
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
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
(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
(“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
(应怜屐齿印苍苔。
)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显其生命力之旺盛。
)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
(读出喜欢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游园不值
扫兴→喜悦
想满园春色
看一枝红杏
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做的还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