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弹力教学设计(3篇)

弹力教学设计(3篇)

弹力教学设计(3篇)下面是zw23cn整理的弹力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弹力教学设计1本节课注意了对学生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开放性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到实处,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学实际中很难落实的一个问题。

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塑性和弹性的时候,往往是通过举出生活中或者学生能够接触的弹性物体和非弹性物体若干实例,通过归纳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弹性。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对教师给出的若干物体进行分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教育。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学生的兴奋点就非常多,都试图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学生的思维随着分类的翅膀在飞翔。

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体验。

物理不是独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阶段来看更是如此。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没有过分关注基本的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海绵、弹簧、减震等学生常见常听的事物出发,学生在对物体的弹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础上,总结出什么是塑性和弹性。

关注学生自己的体验,让两位同学在拉测力计的活动中体验拉力的不同,认识到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的。

学生亲自参与到了物理知识的建构中,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闪光点。

主要缺点弹力教学设计学生在进行分类的时候没有充分放开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学生的分类答案都是与本节内容是对应的?为什么没有学生按照物质的组成去分?为什么没有按照物质的导电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这是受到了思维定势的影响,既然本节学习弹性和塑性,当然就是这一种分类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充分分类的基础上,从中挑出一组依照弹性和塑性分类的一组,让学生分析这一种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同样回到了环节的主题。

弹力教学设计2通过执教《弹力》这一课的教学,学生课堂气氛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弹力》教学设计【优秀9篇】

《弹力》教学设计【优秀9篇】

《弹力》教学设计【优秀9篇】弹力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分析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⑴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⑴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⑴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⑴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重力与弹力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通过对重力和弹力的学习,了解到:要全面认识一个力,至少可以从力的产生、大小、方向、作用点四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

加深对重力、形变、弹力的认识,形成经典物理的相互作用观,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重力的产生,大小,方向,知道影响重心的因素。

教学难点:会求重力的大小并能确定重力的方向。

三、教学分析本节课《重力与弹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新编高中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新教材将旧教材第一节重力内容删减了一些与弹力放在了一起,课程容量较大。

重力与弹力是力学的核心内容,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对本节课有着非常详细、科学、严谨的教材分析,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对原文稍作修改,现整理如下:《重力与弹力》内容包括重力和弹力两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的主线是一致的,都是首先讲述力的产生原因或者条件,然后研究力的方向和大小。

另外,在重力部分以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作为知识载体,体现了等效思想,即重心在效果上可以等效替代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点;还以重力为例,呈现了如何利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在弹力部分按照从一般的弹力到特殊的弹力(例如弹簧弹力和绳子上的弹力)的思路,具体讨论了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导入重力部分教学:1.由学生展示分享导学案自学静悟“重力部分”,老师予以点评精讲:重力加速度g与初中的不同精讲:重心概念和演示悬挂法寻找重心的基本操作2.分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分享导学案上讨论1,老师予以点评精讲:背越式跳高中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很多问题其实学生一讨论就明白了。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弹力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为了加深您对于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弹力高中物理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一环节一:新课导入回顾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从而引出本节新课弹簧弹力大小的探究环节二:规律建立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并且做出引导,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重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向学生提问: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2.如何测量弹簧弹力F的大小?3.如何描绘F-x关系较简洁直观?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说明注意事项: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在读数;2.说明书中以说明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并展示表格的参考格式(可以有多种)根据数学知识,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描点连线,找到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展示学生所化图像,并说一说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环节三:规律的深化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称正比,即:F=kx。

1.k为劲度系数,大小有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单位:牛顿每米(N/m)。

2.适用范围:在弹簧劲度系数以内。

环节四:规律的应用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1.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环节五:小结作业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弹力》教学设计《弹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和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须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断,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②.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③.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①.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②.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是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授课类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黑板、粉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1:力的定义是什么?——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问题3:能够举出一些外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例子?——压缩弹簧、挤压海绵、用手弯曲直尺、小鸟压弯枝头、拉动橡皮筋等。

二、新课教学(一)弹性形变和弹力问题4:以上例子中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物体的形状或体积都发生了改变。

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变都非常明显,用肉眼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有些形变非常微小,无法看清。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小编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高中物理《弹力》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五、教学过程(一)弹力1、弹性和塑性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获奖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反思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获奖教学设计+学案+教学反思

《弹力》教学设计课 题§3.2 弹力课 时 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弹力》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承接之前学习的重力,并且为接下来要学习的摩擦力打下基础提供铺垫。

弹力本来就是一种很重要的力,又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是力学部分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

教材内容分析: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学情分析1心理特点 (1)高一学生好奇心强(2)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发展2知识基础 学习了力的概念,重力和基本相互作用。

3认知困难 (1)欠缺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2)认为凡是物体接触就会有弹力产生。

(3)对弹力的方向有误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弹力的产生原理。

2:探究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弹力方向。

教学方法教法 实验,讨论,探究 ,启迪创新。

学法联系实际观察合作归纳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形变的种类和形式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会画弹力示意图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实际情况认识形变的存在2.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物理与自然的美2.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3.了解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激发创造热情。

教学用具教具准备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橡皮泥、扭曲线槽、氦氖激光器、小平面镜、橡皮塞插有细管的扁玻璃瓶、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具,等等。

教学活动(一)教学过程第一步:观察、体验形变师:同学们都看过蹦床运动,蹦床运动开展了40多年,我国在短短10年间进步飞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包揽男女两枚金牌。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精选1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想因此将弹力这节课设计成了探究性学习课,采用了“参与──体验──内化──外延”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自评和互评来不断完善。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本教学设计特别强调了对实验的挖掘。

通过引入新课时设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中的若干个演示实验的设计,特别是精心设计了研究桌面的微小形变实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和强化创新的意识。

学生在互动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获得探究的成功体验,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二、教材分析《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对弹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确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能点。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对“重力及相互作用”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力的三要素及作用效果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且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对弹力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和一定的理念基础。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1在学生学习了弹力后,知道弹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性质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弹力同时也是物体受力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种力。

弹力来源于形变:“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高一物理必修)。

但弹力与形变究竟有何关系,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本只给出了定性的关系,原因是弹力与形变关系比较复杂。

为了降低难度,减小知识的跨越台阶,课程设置为探究性学习,且只研究弹力与弹簧伸长形变的定量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比较生动,有讲解,有实验,有板演,有讨论,有归纳,有练习,可以上成一堂比较典型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课。

我们改变课堂视角,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中作了一些探索,让学生重走科学家的探索之路,体味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1、加深弹力和形变关系的理解,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2、通过实验得到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3、学习本课题所用的科学方法;4、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5、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愉悦。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实验法、谈话法。

教师准备:(弹簧秤、钩码、直尺、铁架台)12套、CAI课件、多媒体展台。

学生准备:三角板、笔、草稿纸。

物理多媒体实验室。

1课时。

师:[多媒体展示]1、什么是弹力?弹力的方向如何?举例说明。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什么叫形变及弹性形变?生:回忆并作答。

师:根据学生回答纠正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1、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书的弹力,弹力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书;而桌面受到的弹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电线对电灯的弹力,弹力的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3、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撤消外力,物体又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重力与弹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重力与弹力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第一节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为力。

其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出来。

国家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由于力是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表示力的时候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力,分别是:(1)、力的图示法: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注:力的图示法要标明单位长度表示力的多少)(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需大概反映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两种方法的区别: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前面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进一步的拓展,得出力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观察教师的演示,并根据提示还有初中的知识,回答关于教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教学【教师提问】该实验中显示微小形变的设计思想,引导学生体会反思。

该实验说明了什么?二、几种常见弹力【教师提问】思考讨论你认为在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对手的力是什么性质的力?【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做鼓励性评价。

问:你压玻璃瓶时,你的手对玻璃产生弹力的作用吗?【教师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做鼓励性评价。

问:同学们能不能分析放在桌面上的书,它与桌面间的作用是什么力?是怎么产生的?方向怎样?请在纸上画出力的示意图。

形变,由于要恢复原状,对手产生了力,方向垂直相接处的玻璃面并指向手,作用在手上。

产生,手也受到玻璃的挤压,发生形变,对玻璃产生弹力,方向垂直相接处的玻璃面并指向玻璃;玻璃对手的力,与手对玻璃的力,都是弹力,是相互作用力。

知道如何画几种常见弹力的力的示意图实验的探究过程和数据处理理解胡克定律板书设计§3.1 重力与弹力一、力和力的图示1.定义2.单位3.力的作用效果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二、重力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三要素三、弹性形变与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塑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高中物理弹力的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的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弹簧及弹簧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弹簧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弹簧的弹性和弹簧力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弹力及其产生的物理原理;
2. 弹簧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弹性绳、吊钩、砝码等;
2. 课件资料:弹力相关理论知识;
3. 实验解析:弹簧拉力实验图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根弹性绳或弹簧,引出弹力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弹力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
1. 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弹簧的弹性及其特征;
3. 弹簧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三、实验演示
1. 弹簧拉力实验,测量不同重量对弹簧的拉伸长度和拉力;
2. 绘制实验数据图表,分析拉力与拉伸长度的关系。

四、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图表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弹簧的力学性质和弹力的产生原理。

五、课堂练习
教师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弹簧公式计算力的大小和弹簧的伸长量。

六、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弹簧应用问题,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

七、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弹簧力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八、课后作业
布置弹簧力的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弹簧公式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弹簧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弹簧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重力与弹力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知道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

掌握弹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会判断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并会判断弹力的方向。

掌握胡克定律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2.科学思维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形变,从而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3.科学探究养成用科学的质疑的态度去学习知识的习惯,善于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弹力的有无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弹力大小的计算及胡克定律的应用。

难点:重心的概念和位置的确定,弹力方向的判断及胡克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材分析《重力与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部分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节内容分为重力和弹力两部分,首先介绍重力,包括其产生原因、大小、方向以及重心的概念,使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的一部分。

接着,通过形变引入弹力的概念,详细讲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及大小,特别是通过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引出胡克定律。

这一节内容不仅为后续力学知识打下基础,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学生在学习《重力与弹力》之前,已经在初中阶段初步学习了物体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示意图等基础知识,对重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然而,对于重心的概念、弹力的产生原因及其方向的判定等深层次内容,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和处理数据方面可能缺乏经验。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

重力与弹力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会求重力的大小并能确定重力的方向。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使之会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

教学难点: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分析、推理、综合的能力。

三、教学分析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重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重力概念理解的难点是对重心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想象或体会→探索研究→再创情境→得出结论→深刻理解、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力的概念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足球运动员踢足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球,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方向发生改变教师引导:“三种情况下,球所处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学生由初中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得出:这是由于足球受到力的作用。

教师自然引入:力是我们初中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节课我们更深入的学习力的有关概念和重力的概念。

活动2【讲授】力与力的图示(一)、力和力的图示1.学生阅读教材P51(力和力的图示部分),完成学案,让学生浮现初中知识,找出需要学习的新知识。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3.1 重力弹力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

会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1.2知道重心的概念,初步体会等效替代的思想,体会引入重心概念的意义。

1.3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1.4通过实验观察,抽象概括弹力产生的条件。

1.5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弹力。

会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分析弹力的方向。

了解重力和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科学思维2.1通过重心作为知识载体,体现了等效思想,让学生体会物理思想。

2.2通过桌子、电灯的物理情境抽象出简单的物理模型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2.3通过实验演示与小组问题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3.1在弹力部分按照从一般的弹力到特殊的思路,具体讨论了弹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研究思路上,体现了先定性再定量的研究思路。

3.2微小形变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生物理的兴趣,实验操作、观察与科学思维的结合,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重力、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方向的判定。

2.胡克定律的得出。

教学难点:1.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2.胡克定律的得出。

教学过程【导语】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

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

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在力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复习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 N。

5.力的分类:效果力,如支持力、拉力、阻力等。

性质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1.重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特点:(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2)重力是一种“场力”,是非接触力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G=mg g:自由落体加速度(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2.重心重心的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高中物理《弹力》说课稿(4篇)

高中物理《弹力》说课稿(4篇)

高中物理《弹力》说课稿(4篇)高中物理《弹力》说课稿1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知识,也是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会重点学习到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的方向判定及弹力大小与形变的关系等知识。

这些内容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习本节知识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高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

因此本节课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学生个人感受性实验、师生合作演示性实验等,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探究形变和弹力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对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认识更进一步。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常见的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画出它们的方向。

3.理解胡克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综合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结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了教师启发引导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并辅以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的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至此,课程教学前的所有准备就已经就绪了,接下来就是进行整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环节一:导入新课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我的导入会用活动作为开端,具体会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尺子和一些弹簧,让学生试着把玩这些物件。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弹簧振动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弹簧振动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弹力的定义和分类;
2. 弹簧振动的原理。

教学难点:
1. 弹簧振动的数学表示;
2. 弹簧振动的周期与频率。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弹簧、弹簧振动器等实验材料;
2. 学生预习课本内容。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弹力的定义和特点,引出弹簧振动的主题。

2. 授课内容:
a. 弹力的概念和分类:弹簧力、胡克定律等;
b. 弹簧振动的原理:自由振动、受迫振动等;
c. 弹簧振动的数学表示:简谐振动公式、振动方程等;
d. 弹簧振动的周期与频率:周期的定义、频率的计算等。

3. 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弹簧振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弹簧振动的应用领域及相关实例,并向全班汇报。

5. 练习与作业:布置与弹簧振动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弹簧振动的基本原理和数学表达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1重力与弹力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1重力与弹力说课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重力与弹力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重力与弹力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重力与弹力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重力与弹力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重力与弹力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重力与弹力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重力与弹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重力与弹力的积极性。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在分组讨论区,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操作台,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与重力和弹力相关的科普文章、视频等,以便于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重力与弹力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重力与弹力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重力与弹力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3.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学习重力和弹力的作用原理,提高学生在空间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想象素养。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二节 弹力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2 弹力【课前准备】【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它们的方问。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

4.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学生判断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5.掌握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力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根据弹力产牛的条件分析弹力方向的能力。

2.体验显示微小形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2.胡克定律及应用。

教学难点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判断。

2.弹力方问的确定。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观察、思考、归纳【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导入】通过以上的观看,被压弯的撑杆恢复原状,使船离开河岸,跳板被压弯后恢复原状,把运动员弹起,形变的蹦床能把人弹起,拉满的弓能把箭射出,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回答】他们共同的特点这些物体都接触,并且都发生了形变,产生了力的作用。

【思考】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新课讲授】弹力一、弹性形变和力【演示】拉橡皮筋变长捏面人【思考】几个现象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回答】这么多的实验现象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它们或形状发生变化,或体积发生变化,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形变。

【提问】橡皮筋被拉变长,挤压面团雕出弥勒佛,折纸变成玫瑰,根据形变的不同,物体发生的形状改变有哪些形式?【回答】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

【思考】这些现象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回答】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展示】三角形有机玻璃压在另一块有机玻璃上用力压桌面,刻度尺上光点位置变化【思考】这两个现象中也受到力作用,物体也会发生形变,但现象不特别明显,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现象不明显.三角形有机玻璃压在另一块有机玻璃上,发生的形变眼睛看不出,但不同部位光的性质不同,观察到不同部位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用小型激光源发射激光照射平面镜M2,用力压桌面,让一束光依次被两面镜子反射,通过反光镜的放大原理可以看到在尺移动一定的距离。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

弹力教学设计商南县鹿城中学陈改焕一.教材分析“弹力”是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内容与初中学过的力学知识联系密切,是初中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通过对弹力的学习一方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加强了课本和生活实例的联系。

因此本节课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设计思想弹力是本章的第二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弹力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弹力方向的判定。

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弹力产生的条件.2.明确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过程与方法]体验微小形变的放大方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认识事物本来面目,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四.教学重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的判定五.教学难点:会画弹力的方向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试验演示法、讨论法。

七.学法指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八.教学准备:弹簧小车竹片砝码弹性钢片玻璃瓶九.教学过程导课:演示实验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小车:由静止→运动弹簧:被拉长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竹片:发生弯曲砝码:处于静止状态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钢片:发生弯曲物体:被推开4.手捏玻璃瓶观察玻璃管中的液注推进新课:(一).形变1.定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2.分类:(1)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能恢复原状(2)非弹性形变:物体在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3.特点: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力产生的条件:(1)相互接触(2)产生弹性形变3.几种常见弹力的方向下面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例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弹力》教学设计
物理组田园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基础分析
1
2
第二部分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3
新课讲授二、显示微小
形变的观察
(一):玻璃
瓶(插着吸管
的装有红色
液体的玻璃
瓶),形变的
观察---瓶壁
发生形变,使
瓶内体积减
小,从而液面
上升。

(二):桌面
微小形变的观
察---桌面发
生形变,使入
射光线与平面
镜夹角发生改
变,从而光点
下移。

原理:
通过放大的思
想实现观察微
小形变。

二、弹力
1、弹力:发
生弹性形变的
物体由于要恢
复原来
【实验展示】
将手压在自制教
具,一边走一边给学生
展示,使每一位学生都
观察到吸管中液柱的
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观
察出微小形变的原理。

【动画展示】
展示多媒体动画-
-桌面的微小形变,观
察光点位置的变化。


考观察出微小形变的原
理。

【动画演示】
播放动画,鼓励学
生通过观察小车的运
动情况,判断两个接触
的物体之间作用效果,
引出弹力的定义。

【观察分析】
学生观察
水柱液面变化,
得到玻璃瓶得到
玻璃瓶发生了微
小的形变的原
理。

同时思考,观
察出微小形变的
思想。

观察动画中
光点下移的现
象,得到玻璃瓶
发生了微小的形
变的原理。

同时思考,观
察出微小形变的
思想。

与老师共同
解释出是通过放
大的思想实现观
察微小形变。

【观察思考】
学生观看动画中
两次撤去力后,
小车的运动情
况,判断出两物
体之间受到
通过实物展示,
使学生近距离的、
直接的观察到玻璃
瓶发生了微小形
变。

得到微小形变
的结论。

从而增强
了学生的感性认
知。

再结合多媒体课
件的呈现,使学生
观察到桌面发生了
微小的形变,将不
易观察到的物理现
象直观的显现出
来。

从而得出微小
形变的结论。

结合两个实验
的共性做出总结,
更有利于学生知识
的建构。

通过观察动画,
利用学生多种感官
和已有经验,将抽
象的物理情景形象
直观的展示出来。

体现了教中的直观
性原则。

4
新课讲授
的形状,对与
它接触的物
体发生力的作
用,这种力叫
做弹力。

2.弹力的产
生条件:
(1)相互接

(2)产生弹
性形变
例1、光滑水平
面放着静止的木
块AB,问AB 间
有无弹力
TmrTmTj
例2、物体AB
保持静止,问 A
B,有无弹力。

判断弹力的方
法:假设法和
撤离法。

3、作用点:
接触点或接触
面。

畐—1力的作用。

这个力就是弹
力。

进一步概括出
弹力的定义。

理解常见的三
种弹力。

学生与老师共
同在定义中找到
产生弹力的条
件。

【理解吸收】
学生思考例题,
理解并吸收判断
有无弹力的两种
方法。

在老师帮
助下归纳出弹力
的作用点。

【观察分析】
观察实验中小
球的方向,总结
出弹力的方向。

由师生共同总结
概括,逐层得出弹
力定义。

让学生把
感性认能够到理性
认识。

从定义中找出弹
力条件,加深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更
有利于知识的构
建,提咼学习质
量。

运用相关例
题,调动学生主动
性与积极性,通过
学生独立思考,使
其自觉掌握科学知
识。

实物演示,引导
学生有目的观察小
球运动的方向,找
到弹力的方向,突
破教学难点;增强
学生感性认知。

以及常见的弹力有拉
力、支持力和压力。

根据弹力的的定
义,引导学生归纳出弹
力的产生条件•
【启发引导】
通过讲解两道典型
例题的形式,归纳出判
断弹力的方法•再在讲解
例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
分析出弹力的作用点。

【实验演示一弹力方
向】
教师演示将小球(乒
乓球)压在弹簧上后松
手,观察小球运动方
向,鼓励学生总结归纳
弹力方向。

5
【启发引导】【观察思考】
4、方向:施力物体要恢
复原状的方向。

四、胡克定律【实验探究】弹簧所受弹力与其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fl-D
1D4■]
Z1M14
阿0
*9 DO1Z
51b
5«52D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
的大小F跟
弹簧伸长或
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

2、公式:F =k x 其中:k——弹簧的劲度系数
单位:N/m
展示相关的经典例
题,找学生上黑板逐个
画出弹力方向,再由下
面的学生进行纠错。

最后由老师引导学
生总结相关规律一点面
接触、面面接触和点点
接触的作图规律。

【探究过程】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
好的弹簧、钩码、刻度
尺,并多次测量出挂着
不同钩码时弹簧的伸
长量,并将钩码质量和
刻度尺的示数展示给学
生。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
数据让学生在坐标纸上
绘制出F-X图像。

并概
括出相关结论--弹力和
弹簧伸长量成正比。


而引出胡克定律。

【绘制图像】根据以
上实验数据作出
自己的答案与黑
板对照,看是否
相同并找出错
误。

在教师引导
下,独立总结出
相关规律。

【体会探究】
认真观察实验探
究的过程,记录
好实验数据,以
便分析。

【概括提
升】
学生在观察
分析的基础上,
理解两变量之间
的关系,并通过
概括,总结出胡
克定律。

【思考分析】
学生通过结
合图像,得出弹
簧的劲度系数。

并跟着教师引导
总结出弹性系数
物理意义。

学生自己纠错与
总结,培养独立解
决问题能力,同时
对教学的重难点加
以巩固和深化。

实验过程体现
知识的科学性,严
谨性。

让学生感受
到实践才是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

并通过对数据
的分析,增强学生
数据处理能力实验
分析能力,以及实
验规律的总结能
力。

根据科学知识
的内在逻辑和学生
的认知发展规律,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
分析出弹簧劲度系
数的概念及物理意
义。

6
7

x ――弹簧
伸长(或缩 【归纳结论】
通过分析图像斜 【类比理解】 回顾之前 通过类比的方 短)的长度
率特点,引导学生由浅 学习的密度与 法比较之前学过 课
物理意义: 入深的分析出劲度系 电阻的性质特 的用比值定义法 它描述单位
数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点,理解劲度 定义的物理量,培 讲
形变量时所 并通过类比分析 系数K 只与自 养学生缜密的分 产生弹力的
密度与电阻帮助同学 身性质有关, 析思维能力。

体现 授
大小。

们得出劲度系数的影
与其他因素无 了教学的循序渐 影响因素: 只与自身性
r~r-
、厶
响因素。

关的特性。

进原则。

第三部分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形变:1、弹性形变2、塑性形变
1、
k ――弹簧的劲度系数
、作用点:接触点或接触面。

3、方向:施力物体要恢复原状的方向。

公式: F = k x 、弹力
三、胡克定律 弹力
……
说明:任何物体受力时都会产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
的。

弹力的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产生弹性形变 单位:N/m
物理意义:它描述单位形变量时所产生弹力的大
小。

屋响因素:只与自身性质有关
OESr
i
8
第四部分教学反思
优点:讲课时有激情,语言幽默得体,调理清晰能突出重点,尤其强调在讲解 重难点的问题上多次强调,自制教具的现象明显,效果好。

缺点:讲课时声音小,目光只集中在固定的几个学生身上,在后面实验的方面 时间较为紧迫,板书比较潦草。


人 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