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文化——历史悠久
武夷茶文化
武夷岩茶是“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武夷山是“乌龙茶发源地”,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武夷岩茶被国家确认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规范了一系列生产、制作、产品标准。
2003年武夷山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1.悠久的历史:武夷茶最早被人传颂,见于苏轼的《叶嘉传》,文中有汉武帝赏用武夷茶的传说,距今已二千多年。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朝《全唐诗》,载有唐乾宁(894—897)进士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
诗中写道:“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
2.独特的岩韵:(1)环境优越,武夷岩茶驰名中外,其优异品质首先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
(2)品种优良,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品种树的优良。
武夷岩茶品种很多,目前主要有水仙、肉桂、乌龙、佛手、奇种、梅占等,各具特征。
大红袍享“茶王”之誉,盛名之下传闻颇多,广为流传。
其实大红袍主要以其“嫩叶显紫红色而得名”。
大红袍见之于清初,已300多年。
生于九龙窠之崖中,共6株,年产量约600—700克。
经过科技人员长期的实验,于90年代初无性繁育获得成功,品质与母树相当,且保持茶王大红袍的特征。
1995年经省科委鉴定通过。
多次高价拍卖,2002年在广州拍卖时达18万元(20克)已有小批量上市销售。
(3)工艺精湛,武夷岩茶品质优异的第三个因素是制作工艺精湛。
其制作方法兼取红、绿茶的制作工艺之精华,加上特殊的技术措施,使之岩韵得以显露。
3、品茗的艺术:武夷茶艺,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武夷山人们对岩茶不仅注重物质享受,而且十分崇尚其文化享受。
品饮岩茶这一赏心乐事,进一步趋向艺术化,因而品茶讲究环境、茶具、水质、冲泡技巧、品赏艺术。
环境:品茶的环境、场所,要清雅、明净。
茶具:武夷山区品茶茶具有白瓷茶盏、白瓷壶杯、紫砂壶杯,等等。
水质:泡茶与水质关系极大。
武夷山青水秀,环境无污染,水自上乘。
若用自来水最好陈放上半天时间,让氯气挥发,微粒沉底。
武夷茶文化
一、武夷茶武夷岩茶生长在风景秀丽、挺拔奇伟的闽北武夷山,这里海拔大都在几百米,有的达二千多米。
山中云雾缭绕,日照时间短,地质属丹霞地貌,土系沙质,为奇茗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岩茶加工过程非常精细,要经采、晒、捻、焙、剔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武夷山茶历史悠久。
据记载,早在唐朝元和年间,就有采制武夷岩茶之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代许多方士游臣、文人墨客都把品尝武夷岩茶作为一件赏心乐事,并留下不少佳词美赋。
明朝万历年间,荷兰人就运输武夷岩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不久,美国人也到福州、厦门采购武夷岩茶。
此后,武夷岩茶便在美国、北非等国际市场上热销。
自古以来武夷岩茶就作为佳品,深受朝廷赏识。
元朝皇家宫廷将其列为御茶,并在武夷九曲溪畔的四曲建造御茶园,设立了“焙局”。
民间对武夷岩茶更是视若珍宝,至今在武夷山茶区流传下许多名茶、名丛的摩崖石刻,如“大红袍”、“半天腰”等。
据史料记载,武夷岩茶的品种多达360多种,福建闽南、广东等地及港澳台同胞,都把品尝武夷岩茶视为一种雅兴和享受,不少老华侨谈起武夷岩茶更是津津乐道。
武夷山现有茶园10万亩,主栽品种有大红袍、肉桂、水仙等。
武夷岩茶“臻山川精美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是茶界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自1989年连续六年被农业部、商业部评为乌龙茶类金奖,在1998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会上,“大红袍”、“武夷肉桂”荣获中国文化名茶金奖。
2001年,“武夷大红袍”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证明商标。
2002年,武夷岩茶获得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3年,武夷山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中国唯一的茶文化艺术之乡。
2005年武夷山获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
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制作工艺成功申报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大红袍母树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它是武夷岩茶高贵品质的象征,由于它品质优异、文化内涵丰厚,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到此,以一睹其芳容。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渊源
福建是茶文化的发祥地,那么福建茶文化有什么历史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
建茶、斗茶在宋元二朝尉然成风,明清时期,茶叶创新增多,开创乌龙制茶工艺,茶叶贸易渐盛,武夷山的茶山、茶水更加点缀了福建茶的文化底韵。
现代福建茶文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进一步发扬光大,种茶、制茶、售茶、品茶、赛茶等几乎占据了茶乡人的生活内容。
制茶讲科学,品茶有文化,构成独特的福建区域人文特征。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
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
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120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
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
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以描写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景。
公元1011年,泉州太守高惠莲题刻“岩缝茶香”至今尚存。
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始建“不老亭”。
亭名因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戴忱题诗诗刻于莲花石上,诗中有“一莲花不老,过尽世间春”而得。
不老亭因全亭的梁柱、屋盖及所有的构件都是花岗石雕刻成的,俗称“石亭”。
自此莲花峰茶改称石亭绿茶。
至清道光年间莲花峰下种茶更盛,且在南安一带渡海谋生的人较多,石亭绿渐成为侨乡送祝“顺风”的礼品,久而久之,华侨嗜饮,随后,石亭绿畅销南洋诸岛,甚至远销英伦。
武夷山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
武夷山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南部,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
这里的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山川秀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古以来,武夷山的茶叶就以优质而著称,成为了热爱茶文化的人们追逐的对象。
武夷山的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
据传,当时一位名叫张君山的僧人发现了武夷山茶叶的独特风味,并将种植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人。
自此以后,武夷山的茶叶产业开始兴盛,茶农们通过世代传承和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茶工艺。
武夷山茶叶的种植采用了传统的红岩茶树种植方式。
这种种植方式要求茶树的生长环境具备一定的海拔高度、山坡度和日照时间。
茶树栽种在石壁上,不仅可以利用石壁的微气候,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
同时,茶树的根系和茎叶可以通过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吸收,使得茶叶呈现出独特的岩韵风味。
武夷山以其独特的岩韵风味而闻名于世。
岩韵是指武夷山茶叶中独特的矿物质味道,这种味道来源于茶树吸收的岩石中的微量元素。
岩韵风味醇厚浓郁,茶汤清澈明亮,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武夷山的茶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而备受推崇,深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武夷山的主要茶叶品种有大红袍、水仙、铁观音等。
这些茶叶每年都会经过严格的采摘和制作工艺,保证了其优良的品质。
茶叶采摘一般在清晨进行,选取茶园中的嫩芽和嫩叶,这些嫩芽嫩叶饱满富有活力,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是制作高品质茶叶的关键。
制茶过程包括杀青、揉捻和烘焙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留茶叶的原始风味和特性。
除了白茶、红茶和乌龙茶,武夷山还以岩茶和寿眉茶而闻名。
岩茶是武夷山的代表茶叶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岩韵风味和多种生长环境的特点而受到茶叶爱好者追捧。
寿眉茶则是武夷山另一种重要的茶叶品种,它外形紧细、色泽褐黄,茶汤橙黄明亮,口感甘醇回甘,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武夷山的茶叶以其醇厚的岩韵风味和优质的品质享誉全球。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SWOT 分析及发展战略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 SWOT 分析及发展战略侯大为【摘要】武夷山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国茶文化长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武夷山地区还存在大量的武夷茶历史遗迹,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武夷山在双世界遗产申请成功、金骏眉的全国热卖和“印象大红袍”等一系列的成功营销宣传下,茶文化旅游发展迅速,但同时还存在劣势和风险。
本文运用 SWOT 分析方法,从竞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角度,全面分析了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Mount Wuyi tea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tea culture.As there remain lots of his-torical sites of Mount Wuyi tea culture, they provide a sound foundation for its tea-culture tourism.In recent years,Mount Wuyi tea culture tourism prospers quickly after a series of successful marketing campaigns like Jin Junmei and “Dahongpao Tea impression”.This paper u-seing the method of SWOT, analyzes the impact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Mount Wuyi tea-culture tourism from such aspects as its strength, 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s in order for its healthy development,and lastly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ve been suggested.【期刊名称】《武夷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武夷山茶文化;旅游;SWOT【作者】侯大为【作者单位】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57武夷山茶文化底蕴深厚,南北朝(公元479年)时就有“晚甘侯”(非茶之茶)闻名于世,至17世纪远销欧洲,扬声海外,武夷山还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武夷山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极大的促进了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将丰富多彩的武夷山茶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极大的促进了武夷山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明显是一种双赢的结果,本文从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出发,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促进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策略。
试述武夷山茶文化的简单介绍
试述武夷山茶文化的简单介绍武夷茶在各个朝代都有文人雅士作诗赋文赞赏评说;饮者、茶家煎煮、品饮、操技、演艺、传播、营运,等等。
如唐代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徐夤的《尚书惠蜡面茶》,宋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苏轼的《叶嘉传》,元代暗都剌的《喊山台记》,明代徐火勃的《武夷茶考》,清代王草堂的《茶说》,民国林馥泉的《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等等。
举不胜举,出处可查,佐证可靠。
武夷岩茶独到的制作工艺,使其优异内质得以外扬。
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费时之冗长,工序之繁复,技艺之高超是罕见的。
所以它被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用这种既促进发酵又要抑制发酵的循序渐进的方法制出的茶品,再加以炭焙,既具清香,又具甘醇,具有独特的韵味。
选用适宜的品种,才能充分汲收武夷山的灵气。
武夷山原生性的茶种名曰“菜茶”。
由于过去采用茶籽繁育,产生了不少变异,派生出繁多的名丛、单丛。
其树形、叶形、叶色、枝干、产品茶的滋味有所差别,被茶家、茶客、文人号以富有文彩的芳名,这是武夷茶的一大特色。
关于岩茶的品饮方法。
既要讲究艺术形式,更要注重科学方法。
如场所、茶具、选茶、水温、茶量、泡时,以及品尝功夫等。
当要纠正“洗茶”之说,武夷岩茶高温热炒、炭火慢焙、干燥存放,当是无菌之品。
如要祛去火味、泡沫,促茶尽快出味,可迅速倒掉第一道茶水,此当释为“润茶”。
关于乌龙茶、红茶发源于武夷山的考证,要多从制作工艺及茶类特征上去解说。
既要举证史料,并要分析其起因的原由。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
相传,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
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
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
“茶”上面是草字头,中文写就是二十,下面是八十八。
二十加八十八,一百零八,所以说茶道界都说祝您老喝茶得茶寿,茶寿就是一百零八岁。
中国乌龙茶及茶道(最新)
中国乌龙茶及茶道(最新)一、乌龙茶起源乌龙茶源于中国福建武夷山,乌龙茶的制法发祥于武夷山。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
武夷山具有良好的植茶自然环境,特产自古以茶着称。
那“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之胜,峰峦岩壑,秀拔奇伟,高低俯仰,吞云吐雾,鬼斧神工,难以名状。
水则溪流九曲,流传其间,幽邃清深,苍冥万古,蔚成山乡水国,皇都胜境。
以其环境优异,云雾弥漫,所产茶叶,声闻遐迩。
武夷茶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唐元和时(806-820)人孙樵《送茶与焦刑部书》云:“甘晚候十五人,遣侍斋阁,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
”宋代北苑“龙团凤饼名振天下”迨至,元朝大德六年(1302)在武夷四曲处设置御茶园,岁制龙团贡茶,一切均依照宋制,无多大变化。
直到明初(1391),罢造龙团,御茶园寻废,武夷茶向“三坑两涧”转移,改制散茶,从此武夷各岩寺院僧人奋起改革茶叶制法。
采后经蒸熟不再捣碎、碾揉后直接焙干为散茶。
清崇安县令殷应寅于1602年从安徽首招黄山僧引入松萝制法,则以炒代蒸,色香味俱佳。
有的反比松萝茶佳,而叶色经旬月仍紫赤如故。
这就是武夷茶中的“松萝之目”“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的地方。
“武夷造茶,僧家最为得法” 。
清代名僧释超全(1627-1762),俗名阮旻锡,厦门同安人,甲申(1644)之变,旻锡方弱冠,慨然谢举子业,师事曾樱传性理学,患难与共。
1655年郑成功在厦门设立六官及“储贤馆,师生二人皆入馆,郑以勤俭复明,以茶代酒,常行茶宴,其时已将闽南工夫茶设宴待客。
明亡,弃家行遁,身怀工夫茶艺奔走四方,留滞燕云二十余载,览遍名山大川,尝尽天下名茶。
约于康熙十年(1675)慕武夷之名入天心寺为茶僧,继承黄山僧的松萝制法,改制武夷做菁功夫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武夷茶歌》,是传递乌龙茶的第一手资料。
中国乌龙茶早期(1655年)从厦门港口始传播欧洲而名震环球。
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与我国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并列为六大茶类。
武夷山人文之美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武夷山的人文之美。
武夷山,这座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以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武夷山的人文之美。
一、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武夷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道教、佛教、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武夷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寺庙、道观和石碑,它们见证了武夷山悠久的宗教文化。
1. 道教文化武夷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被誉为“道教仙都”。
武夷山的九曲溪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许多道教名士曾在此修炼。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武夷山的武夷宫,它是道教南宗的发源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道教文化遗迹。
2. 佛教文化佛教在武夷山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武夷山的佛教文化以寺庙建筑和雕刻艺术为代表。
如著名的天心岩寺、天游峰寺等,这些寺庙不仅建筑精美,而且雕刻工艺精湛,展现了我国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3. 儒家文化武夷山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武夷山,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儒家学者的遗迹,如朱熹的讲学之地——武夷精舍。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儒学大师,他在武夷山讲学多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武夷山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这里有许多独特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1. 民间艺术武夷山的民间艺术包括剪纸、木雕、竹编、泥塑等。
这些艺术作品题材广泛,技艺精湛,充分展示了武夷山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民俗活动武夷山的民俗活动种类繁多,如迎神赛会、舞龙舞狮、采茶戏等。
这些活动既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3. 传统手工艺武夷山的传统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如建盏、竹编、木雕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三、独特的山水文化武夷山的山水文化是其人文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山水相依,风景如画,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创作。
1. 山水景观武夷山的山水景观以奇峰、异石、幽谷、清溪为特色。
追寻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
追寻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福建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
这里山峦叠嶂,森林葱茏,气候湿润,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
自古以来,武夷山就以其独特的茶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您一起追寻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
一.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当我们谈论茶文化时,不可避免地需要提及茶的起源和发展。
相传,茶是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皇帝发现的。
武夷山作为中国茶叶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早在唐代,武夷山的茶就非常有名气。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茶的种植和制作技艺逐渐完善,武夷山的茶文化也得以传承和发展。
二. 武夷山的茶叶品种武夷山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各种优质的茶叶品种。
其中,武夷岩茶是最著名的茶叶之一。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岩韵和浓厚的花香而受到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此外,武夷山还产出大红袍、水仙等多种名优茶叶,每一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三. 武夷山的茶文化传承茶文化是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的文化传统。
在武夷山,许多人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茶叶制作技艺,并将其代代相传。
传统的茶叶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茶叶、晒青、揉捻、干燥等多个环节,需要经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武夷山人民对茶叶的传统制作技艺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种传统的制作方式,才能保留茶叶的最佳风味和品质。
四. 茶道文化的传承茶道是中国古老而独特的文化形式,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武夷山,茶道文化被视为一种生活的艺术,通过茶叶的品味和制作过程,传递出一种平和、自然和谐的生活理念。
在茶道中,注重礼仪、尊敬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被追求和弘扬。
茶道的传承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和表达。
五. 武夷山的茶旅文化茶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旅游业的结合。
武夷山作为茶叶的重要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武夷山旅游,不仅是为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更是为了品味茶叶的独特风味和参与茶叶制作的过程。
漫游武夷山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漫游武夷山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漫游武夷山,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漫步在中华茶源地之一的武夷山,我不禁被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
这里活跃着悠久的茶叶历史,茶文化的繁荣氛围令人陶醉。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感受到了茶文化的深厚底蕴,领略到了其中的博大精深。
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在漫游武夷山中对茶文化的感悟。
一、茶文化的源起与历史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武夷山则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相传,中国的茶树最早生长在武夷山,而武夷山的茶文化也因此得以繁荣发展。
在茶文化源起的历史中,茶叶被誉为国粹,成为中国文人雅士追逐的对象。
武夷山的茶文化更在宋代达到高峰,当时的文人墨客常来此游玩,并在茶园间喝茶、观赏自然景色、吟咏诗歌,使得武夷山的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二、茶的品种与制作工艺武夷山以其产茶品种繁多而闻名,其中以武夷岩茶最为有名。
武夷岩茶有四大品类,分别是大红袍、水仙、肉桂、铁罗汉。
每一种茶叶都有着独特的风味和特点,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除了品种繁多,武夷山的茶叶制作工艺也非常独特。
茶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晒青、揉捻等环节,每一步都需要经验丰富的茶农来掌控。
其中,揉捻工艺尤为重要,它影响着茶叶的形状和口感。
经过数百年来的传承与发展,武夷山的茶叶制作工艺已经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茶文化的仪式与鉴赏在武夷山,茶文化的传承体现在茶道仪式和茶叶鉴赏上。
茶道仪式强调沏茶的过程和技巧,以及茶具的运用,让人们在品尝茶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茶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茶叶的鉴赏则侧重于品味和欣赏茶叶的色、香、味。
在武夷山茶园的茶艺馆里,我参与了一场茶叶鉴赏会。
鉴赏师用专业的语言描述着每一种茶叶的特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茶叶的产地、品质和饮用方法。
通过品味茶叶的滋味,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茶文化的价值与影响茶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习俗,它还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茶被视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其代表了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武夷山有哪些特色的文化遗产?
武夷山有哪些特色的文化遗产?一、古老的儒释道文化武夷山作为中国儒释道文化的摇篮,拥有丰富的古老文化遗产。
首先,儒家文化在武夷山久负盛名,培育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
武夷山是古代儒家学者欧阳修的故里,他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并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武夷山也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许多道教庙宇和修行场所遍布山林。
最后,佛教文化也在武夷山上扎根发展,有许多佛寺和佛塔保存至今。
这些丰富多样的古老文化遗产,为武夷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人们能够亲身感受到传统的文化底蕴。
二、独特的茶文化武夷山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也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
武夷岩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享誉全球,备受茶叶爱好者的追捧。
武夷岩茶的制作过程繁琐且精细,需要严格的工艺和技术,这使得茶叶成品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同时,武夷山还有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具有悠久的茶文化传统。
茶叶种植和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形成独特而丰富的茶文化。
三、瑰丽的岩石文化武夷山的山峦峭壁、奇石众多,岩石文化是其特色之一。
在武夷山的山间峡谷和溪流中,可以欣赏到形状各异的瑰丽岩石。
有的岩石形似人物、动物,有的则充满神奇的纹理和颜色。
这些瑰丽的岩石构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卷,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想象空间。
同时,武夷山的岩石还具有重要的地质学和考古学价值,记录了地壳运动和古代人类活动的痕迹。
四、神秘的古建筑遗迹武夷山保存着众多的古建筑遗迹,包括古代的庙宇、宫殿、碑刻等。
其中最有名的是武夷山景区内的天心观、云窝宫等古建筑群。
这些建筑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手法和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这些古建筑遗迹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武夷山作为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老的儒释道文化、独特的茶文化、瑰丽的岩石文化以及神秘的古建筑遗迹,都为武夷山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我们能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武夷山中国五岳之一的茶文化圣地
武夷山中国五岳之一的茶文化圣地武夷山:中国五岳之一的茶文化圣地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南部,被誉为中国的五岳之一,素有“奇峰秀水,礼佛众神”之称。
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圣地,武夷山吸引了无数茶文化爱好者和游客。
本文将介绍武夷山的茶文化背景、茶叶品种、制作工艺以及茶文化影响等方面,旨在加深对这座茶文化圣地的认识。
一、茶文化背景武夷山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
当时,茶叶在武夷山流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文人墨客和社会名流热衷的时尚。
武夷山出产的茶叶成为贡品,备受皇室和贵族的青睐。
二、茶叶品种武夷山茶叶以岩茶为主要品种,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可分为乌龙茶、红茶和白茶。
乌龙茶是武夷山最为著名的茶叶之一,其特点是色泽乌润,香气高雅,口感醇厚。
红茶是武夷山另一重要茶叶品种,以其独特的果香和醇厚口感而受到广泛喜爱。
白茶是少见的茶叶品种之一,色泽白皙,口感清新。
三、制作工艺武夷山茶叶的制作工艺独具特色,精致严谨。
制作过程一般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等环节。
在揉捻过程中,武夷山的茶叶采用独特的手法,使茶叶卷曲成为其独特的形状,增强茶叶的风味。
发酵环节需要精确的控制时间和温度,以保证茶叶的发酵程度和口感。
最后,茶叶需要经过烘焙环节,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增加香气和口感。
四、茶文化影响武夷山茶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影响深远。
茶叶作为中国的国饮,承载了中国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武夷山的茶文化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还远播海外,在国际茶叶市场上享有盛誉。
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为武夷山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旅游资源。
五、茶文化体验来到武夷山,除了欣赏山川美景,还可以亲身体验茶文化。
游客可以参观茶园,亲自采摘茶叶,感受采茶的乐趣。
同时,游客还可以参观茶叶的制作过程,了解茶叶的独特制作工艺。
品茶也是体验茶文化的重要环节,品尝武夷山茶叶的香醇口感,品味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
武夷山茶文化解说词武夷山大红袍之所以会被国家博物馆郑重的收藏,不仅是因为母树大红袍不再采摘,更是因为以它为代表的乌龙茶,在中国乃至是世界茶叶史上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乌龙茶又名青茶,与绿茶、红茶并列为世界三大茶类,是一种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
其中,以大红袍最为著名。
童启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大红袍受到海内外茶人的喜欢或者是很多顾客的喜欢,主要还是它的优良品质和精湛的加工工艺,使这个茶别有风味。
”武夷山,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市的境内,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
碧水丹山的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自古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而位尊八闽、秀甲江南,更因为盛产茶叶而闻名于世,据统计,这里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素有“茶叶王国”的美誉。
5000多年前,华夏先祖的神农氏遍尝百草,发现了可以用来解毒的茶,让《神农百草》留下了这样的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神农氏作为南方诸族的大首领,恐怕南方各地都有他的部下。
也许,正是从这时起,茶传到了武夷山。
武夷山发现第一棵茶树的地方,被称为茶洞。
相传,这个云蒸霞蔚的洞天福地,是彭祖曾经居住的地方。
而彭祖之所以长生不老,正是因为喝了武夷山的茶。
这个传说,不仅让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留下了“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的诗句,也让武夷山人对茶的理解多了另一层含义。
林治(茶叶专家)“我们祖先在造字的时候非常奇妙,你看茶上面是草字头,中文写就是二十,下面是八十八。
二十加八十八,一百零八,所以说茶道界都说祝您老喝茶得茶寿,茶寿就是一百零八岁。
”事实上,直到唐代,茶才从最初的药用完成到实用的转变,成为被广为接受的饮品出现在中国人的视野中。
也正是这时,武夷茶开始大量种植。
一个叫孙樵的唐朝进士在给友人的信札里,曾经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武夷茶称为晚甘侯。
字幕“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
此徒皆请雷而摘,拜水而和。
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 【送茶与焦刑部书】叶灿(茶叶专家)“侯在古时候是一种尊称,晚甘是指喝完以后回味上来的甘香馥郁,而不是当下的感觉。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基本介绍
福建茶文化的历史基本介绍近年来,安溪铁观音声明鹊起,在振兴安溪经济、使这个国定贫困县一跃而成为全国具有竞争力的百强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观音铁韵,韵味深长。
其超凡之品质,永续之发展,毋庸置疑。
对铁观音的最准确、简洁的表诉,应该是“不冷不热20斤”。
红茶性热,绿茶性凉,铁观音属半发酵茶,不冷不热,其性温和,四季咸宜。
春茶、夏茶、秋茶、冬茶、减肥茶不同季节品饮不同茶,对于懂得品茶的人来说,实在是件惬意的很的事。
福建是乌龙茶的故乡,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
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
比《茶经》早300余年。
武夷茶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元代始成为皇室贡品,并在武夷创办御茶园,茶文化遗址遍布武夷山中。
1962年冬郭沫若游武夷诗云:“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六六三三疑道语,崖崖壑壑竞仙姿,清波轻筏觞飞羽,不会题诗也会题。
”茶与三教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茶的“和、静“的禀性乃三教所追求的境界,三教思想之精华也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
武夷岩茶与武夷山堪称一体,“好山,好水,出好茶”,武夷是“茶以山名,山以茶而名”。
安溪产茶有字可考于唐末,阆苑岩岩宇大门有:“白茶特产推无价,石笋孤峰别有天。
”开先县令詹敦仁(914-979年)曾留下许多茶诗。
明清崛起,至光绪三十年茶园面积达3.1万亩,并有规模出口量。
如今是乌龙茶出口基地,中国名茶之乡。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
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
它的发现与应用,曾给世界以震惊,为世人所瞩目。
福建茶文化:讲究“水、火、茶”福建人饮茶对于“水、火、茶”三个要素是相当讲究的,而茶具更是有多种形状,福建人认为茶具越用越珍贵,长时间用来泡茶的茶具,里所结的“茶垢”让你的茶具就算不放茶叶也散发出茶香,这也形成了一种别样的攀比:谁家的茶壶结的“茶垢”越多,谁家最有礼!也因此若小孩子不小心摔破了“茶垢”厚的茶壶,老人很是痛心的。
《历史渊源武夷岩茶》课件
《历史渊源武夷岩茶》PPT课件是一个关于武夷岩茶的详细介绍,包括武夷 岩茶的概述、种类和特点、生产工艺、历史文化价值、品鉴与评价、养生保 健作用以及结论和总结。
武夷岩茶概述
武夷岩茶地崇山峻岭,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岩茶茶叶颜色墨绿,滋味醇厚, 香气浓郁。是中国最著名的岩茶之一。
采摘
精心挑选嫩芽,保证茶叶质量。
揉捻
采用独特的揉捻工艺,使茶叶发酵。
武夷岩茶的历史文化价值
世界自然遗产
武夷岩茶产地是中国历史名山武 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 世界自然遗产。
传统茶文化
文人雅士的追捧
武夷岩茶承载着悠久的中国茶文 化,擦亮了传统茶道的璀璨光华。
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都对武夷 岩茶推崇备至,留下了大量与茶 相关的诗文和书画作品。
武夷岩茶的种类和特点
种类丰富
有大红袍、水金龙、竹叶青等多种不同口感和风味的岩茶。
蛇形叶
武夷岩茶的茶叶形状独特,呈蛇形状,绿叶带红边,美观独特。
独特岩韵
品饮武夷岩茶时,有一种独特的岩韵,带有矿石和土壤的味道,口感浓烈。
武夷岩茶的生产工艺
1
萎调2Biblioteka 将采摘的茶叶在室温下稍作处理。
3
干燥
4
茶叶进行干燥,保持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3 助消化
喝茶有助于促进食欲、促进消化,减轻消化不良症状。
结论和总结
通过本次《历史渊源武夷岩茶》PPT课件的介绍,我们了解了武夷岩茶的概述、种类和特点、生产工艺、历史 文化价值、品鉴与评价、养生保健作用等方面的知识。武夷岩茶作为中国独特的茶叶之一,不仅具有丰富的文 化内涵,更拥有独特的口感和健康保健功能。
武夷岩茶的品鉴与评价
武夷茶文化与品茶知识
武夷茶文化与品茶知识武夷茶是中国传统的名茶之一,其独特的茶文化和品茶知识深受茶爱好者的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武夷茶的文化背景、品茶知识和相关的茶道礼仪。
一、武夷茶的文化背景武夷山位于中国福建省,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
武夷山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产茶叶以武夷岩茶最为著名。
武夷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武夷茶曾是皇室贡品,被誉为“圣茗”。
二、武夷茶的品种和特点武夷茶有多个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有大红袍、水仙、肉桂、黄金桂等。
这些茶叶外形卷曲,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鲜爽。
武夷岩茶是武夷茶的代表,它以其独特的岩韵和陈香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三、武夷茶的品茶知识1. 泡茶水温:武夷茶的适宜冲泡水温一般在90℃左右。
若用开水冲泡,可以事先放置一段时间使水温降至适宜温度。
2. 茶具选择:品茶时最好选择紫砂壶或玻璃杯,以便观察茶叶的形态和色泽。
3. 茶叶用量:一般情况下,每100毫升水用3克左右的武夷茶叶即可,可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增减。
4. 泡茶时间:初次冲泡武夷茶时,建议时间控制在10-15秒钟,随后逐渐延长至30秒钟左右,以充分释放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5. 冲泡次数:武夷茶的茶叶质地较为坚韧,可冲泡多次。
一般来说,头泡是用来唤醒茶叶的,其滋味可能不如后几泡,建议将头泡倒掉。
6. 品茶姿势:品茶时,应端坐而坐,将茶杯置于掌心,右手小指和无名指轻轻托住茶杯底部,左手握杯把玩。
品茶时可先闻香,再品滋味,最后欣赏茶叶的形态。
四、武夷茶的茶道礼仪1. 茶席布置:茶席应以简洁、雅致为原则,桌面干净整洁,摆放茶具和茶叶。
2. 请茶师冲泡:若在茶艺表演或茶会上,可请茶师冲泡茶水,以展示茶艺的精湛技巧。
3. 递茶礼仪:递茶时,应用右手握住茶杯提茶,左手托住杯底,轻轻递给对方。
4. 接茶礼仪:接茶时,用双手接过茶杯,然后抬杯示意致谢,再品茶。
总结:武夷茶文化深厚,品茶知识丰富。
国茶
“国茶”武夷山大红袍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是中国著名的茶乡,武夷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武夷茶高贵象征的大红袍品质优异,是茶中极品,堪称“国茶”。
武夷茶早在唐代就以“晚甘候”著称于世,宋代范仲淹《斗茶歌》:“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苏轼《咏茶诗》:“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说明了武夷茶在宋代就已成为皇家贡品。
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四曲南畔创设皇家焙茶局(御茶园),武夷茶单独入贡,名声日渐扩大,武夷山成为元、明两代皇家贡茶中心。
至明代万历年间,崇安(今为福建省武夷山)皇家贡茶达470.5公斤,约占全国贡茶的四分之一。
十六世纪,武夷山创制了乌龙茶与红茶,成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
武夷茶早在十六世纪就走向世界,远销西欧、北美和南洋诸国,成为英国皇室饮品,当时的欧洲人把武夷茶作为中国茶的代名词。
历代名家对武夷茶极致推崇,显示出武夷茶的王者地位。
清代袁枚认为:“余尝尽天下名茶,以武夷山顶冲开白色者为最佳”。
因为对武夷茶的钟爱,袁枚甚至将自己家乡名茶龙井也排在武夷茶之后。
清代蒋叔南在游记中写道:“武夷产茶,名闻全球……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
台湾现代学者连横在他所编修的《雅堂文集》“茗谈”一文中提到:“台人品茶,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品茗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
”武夷山群峰竞秀,幽涧流泉,气候温和,雨时充沛,烟笼雾罩,气象万千,形成了特有的茶树生长环境,加上被清代梁章炬叹为“武夷焙法实甲天下”的独特制作工艺,使武夷茶在众多名茶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2003年,武夷山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2006年,武夷岩茶(大红袍)在全国茶类中唯一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证明商标;2002年武夷茶获得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5年武夷山获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市);2006年,武夷星茶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授予指定用茶。
武夷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武夷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武夷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它的发展与武夷山的儒、释、道三教文化有着不解的生命情缘。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武夷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武夷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武夷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它以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气度,同时接纳了儒、释、道三大教派,形成了三教同山、三花并蒂的独特文化构筑,展示了武夷山巨大的兼容性和厚重的生命内蕴。
武夷茶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赢得了全面的舒展。
三教饮茶论道,感悟人生,共赞武夷茶,把各自的教派宗旨融进茶道的精神,为武夷茶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一泓生命的清泉,也打开了一扇精神世界的窗口。
武夷山的儒教理学鼎盛于南宋,最着名的代表人物当推朱熹,儒家们倡导的人生处世原则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从某种意义上说,朱子理学这一思想体系正是源于武夷茶道的真传。
因为,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讲学、着书、立说达半个世纪之久。
他吸纳了武夷茶道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的生命理念,与理学思想形成了精神层面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无论是朱熹亲手植茶的生动故事,还是朱熹吟咏武夷茶的众多诗文,抑或是朱熹品茗论道的灵感火花及茶事逸闻,均都透出了浓浓的文化色泽,铺展出武夷茶独具的神奇魅力。
朱熹的《咏武夷茶》:“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于自栽。
地僻芬菲镇长在,谷寒蜂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
这是一幅何等宁静且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采茶景象!透过这和美闲淡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朱熹心灵深处的淡定从容,感悟到朱熹精神世界的情感意蕴。
这就是朱熹与武夷茶的一种心灵默契和情感沟通。
武夷禅茶也是武夷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唐代以来,武夷山的寺庙遍布山中,清越的梵音禅语与“六六三三疑道语”遥相呼应。
“千万峰中梵室开”是武夷山籍的北宋着名词人柳永形容武夷山佛教鼎盛的诗句,形象地反映了唐宋时武夷山佛教香火旺盛、寺庙林立的景象。
武夷僧人远离尘世、归隐山中,他们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伴着晨钟暮鼓与缭绕的香火,把修身养性作为生命的最高境界来推崇。
中国悠久茶文化的历史
中国悠久茶文化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里面包含了中华名族各个时期各个名族的不同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缩影。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悠久茶文化的历史,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悠久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
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
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
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
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
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
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
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
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
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饮茶要想领会品茶之道,对于茶文化的认识还是有所必要的,只有对其有所了解,才能领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的饮茶之道。
中国悠久的茶文化起源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
福建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福建历史悠长的茶文化福建历史悠长的茶文化福建是乌龙茶的故土,有一千年的茶文化历史,是茶文化的发源地,福建产茶文字记录,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 ( 公元 376 年) 。
这比陆羽《茶经》记录的要早三百余年。
比《茶经》早 300 余年。
古时丰州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莲花峰位于镇北桃源村的西北处,峰高约 120 米,远在西晋即建有莲花岩寺。
至唐,山腰上建有一座欧阳詹书室。
唐末诗人韩偓在此隐居时,曾咏诗“石崖觅芝叟,民俗采茶歌”以描绘当年莲花峰茶的生产情形。
唐冯贽撰的 ` 《记事珠》称“建人谓斗茶为茗战”,说明闽人斗茶风俗始于唐。
时至宋朝,福建以北苑贡茶和斗茶活动有名于世,创始了一代斗茶比艺的茗饮之风,并风靡全国。
堪称龙飞凤舞倾朝廷,斗茶比艺创时髦。
据报导记录北苑茶的宋朝茶书有一半以上,茶诗词达千首以上。
宋、元两朝福建出现了以“龙凤盛世”“茗战成风”为特点的宫廷茶文化与文人茶文化的鼎盛期间,九曲溪孕育而成的中国皇家茶园——御茶园不单代表是武夷茶的历史绚烂,并且象征闽茶在中国茶叶的特别地位。
当斗茶之兴渐减,明清期间的福建茶进入了创新期间,创制了多种茶类。
继宋朝贡茶和斗茶以后的又一次绚烂。
明末清初福建创制了乌龙茶,释超全 (1625-1711) 《武夷茶歌》、《安溪茶歌》 ; 清?陆廷灿 (1734) 《续茶经》引的《王草堂茶说》 ; 清?董天工编 (1751) 《武夷山志》等记录了乌龙茶的制作技术。
福建生产时间红茶,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 一八五一 - 一八七四年) 在福安坦洋村试制成功,经广州运销欧洲,很受欢迎。
今后大量茶商相既而来,进山求市,开设茶行,周边茶叶云集坦洋,“坦洋时间”的名望也不翼而飞。
在福建境内,还有白琳时间、政和时间,往常称为福建三大时间红茶。
福建用茉莉花窨茶大概始于明朝。
到清代,窨制方法较明朝又有发展,并开始出现大量的商饮茶,清咸丰年间,茉莉花茶大量生产,热销华北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夷茶文化――历史悠久
一、武夷岩茶历史
据当代茶叶专家陈椽等考证,我国茶叶在二世纪时由西南向东南传播,不久武夷山就有茶了。
武夷岩茶最早被人称颂,可追溯到南朝时期(公元479-502年),而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唐朝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孙樵在赠送武夷岩茶给达官显贵的一封信札中写道:”晚甘侯十五人,遗侍斋阁。
此徒皆乘雷而摘,拜水而和。
盖建阳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慎勿贱用之!”孙樵在这封信中,把出产在”建阳丹山碧水之乡”的茶,用拟人化的笔法,美称为”晚甘侯”,”晚甘”,甘香浓馥,美味无穷之意。
”侯”,乃尊称。
”碧水丹山”是南朝作家江淹对武夷山的赞语。
当时崇安县尚未建置,武夷山属于建阳县,故信中称”建阳丹山碧水”。
因此说孙樵所送的茶乃武夷山所产。
从此,”晚甘侯”遂成为武夷岩最早的茶名。
二、鼎盛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初年,朝廷特置龙凤模印,遣使到建州,监造团茶以别一般的庶饮,龙团凤饼从此诞生。
当然也包括产于碧水丹山的武夷奇敬。
由于当时崇安尚未建县,而建州的州治建安县已为人们所熟知,所以龙凤团茶也称为北苑茶。
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崇安县正式建县,武夷山逐步走向兴盛,文人墨客,达官显宦,释家羽士纷至沓来,名声日高,武夷渐脱”北苑”之统称而独步傲立于茶坛,加之诗人的吟咏,武夷岩茶的名气大盛。
民国《崇安县新志》载:”宋时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蔡襄,丁谓,刘子翚,朱熹等从而张之,武夷茶遂驰名天下。
”苏轼在咏茶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宋朝南渡以后,来武夷山游览,讲学,隐居者日增,武夷山极为兴盛。
儒家羽士,文人墨客,荟萃山中,斗茶品茗,以茶论文,以文论道,极一时之盛,茶事因之兴旺。
著名诗人陆游到此赞曰:”建溪官茶天下绝”。
(按,建溪起源于武夷山,流经崇安,建阳至建瓯。
建溪泛指该三县。
)从这诗里,足证武夷茶新军突起,已与北苑茶同负盛名。
朱熹在隐屏峰下构筑精舍,著书立说,授经讲学,聚友品茗,可谓是山中大隐者,颇具雅兴,他利用九曲溪上的一块有罅隙的天然石头当茶灶,以倡导茶事,并咏诗曰:”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三、朝贡珍品
宋时,由于地主官员的争宠,武夷岩茶名声日高,已悄然进入京都皇室,但真正列为贡御之品而生制作的还在元,明两朝。
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的平坂之处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之为“御茶园”它前后经历255年。
它的兴废,引起了后人的深深喟汉。
编纂《武夷山志》的清人董天工在《贡茶有感》中写道:”武夷粟粒芽,采摘献天家,火分一二候,春别次初嘉;壑源难比拟,北苑敢矜夸。
贡自高兴始,端明千古污。
”御茶园精制贡茶,取悦天子,源于进献贡茶的北宋蔡襄(曾任端明殿学士),其造成加重茶农负担,理应受到抨击。
但由于御茶园悉心栽培和精工制作贡茶,使武夷岩茶品质益精,影响日大,独秀于茶坛,称雄于建州,为世人青睐,被皇帝天子所确认,进一步确定了武夷岩茶正统的高贵地位,其客观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武夷山大师堂岩茶品质上乘,源于武夷岩茶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唐代已有武夷茶的记载。
宋代,武夷茶已成为皇室贡品。
元代开始,朝廷在武夷山创办御茶园,督制贡茶。
十七世纪,武夷岩茶开始远销欧美,受到上层社会的宠爱。
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氏在《植物种类》中,就把“武夷种”(VAR BOHEA)作为中国茶叶的代表,一直沿用至今。
一千多年的茶事活动,不仅在武夷山留下御茶园遗址、遇林亭窑址和随处可见的古茶园、古茶厂遗迹,并创立了独特的制茶、饮茶、茶艺表演,成为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传奇故事
大红袍――树高近5米,共3株,嫩叶为紫红色,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植物,几如黄山迎客松。
大红袍在陡峭的岩壁上从崩塌的罅隙处长出,终年吸收山泉,茶质奇佳,历代列为上乘贡品,名闻海内外。
这里有个传奇故事:一个者生路经武夷山时生疾,天心庙的老方丈用一撮茶叶治好了他,者生中状元,招附马,又用这里的茶叶治好了皇后。
皇帝大为感激,叫这附马带皇袍为这三株茶树加身。
茶树承受不了,马上起火。
方丈便叫他收起皇袍,改用附马的红袍,茶树起死回生,长出红叶。